第675節 神蹟

“大農和少府,現在有多少斗食之官在關中?”劉徹問道。

劉舍和直不疑互相看了一眼,臉色有一點點尷尬。

什麼叫斗食?

就是年俸不足百石,每天的薪水,以鬥來計數發放的低級官員。

他們是整個統治階級金字塔的最底層。

與之相對應的,則是秩比一百石以上的官員,稱爲有秩。

斗食與有秩之間的區別,不僅僅體現在薪水上,更體現在待遇上。

一百石以上,依照制度,可以佩戴相應的冠綬,有官印。

哪怕只是一個地方上的廧夫,人家腰間也是掛了個某某鄉廧夫的官印。

而斗食?

甚至不被承認是官。

在此時,斗食之官,就是漢室政府的臨時工和編外人員。

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是屬官的屬官的屬官。

直不疑支支吾吾了一陣,然後,答道:“回稟陛下,應該有七八百人左右吧……”

劉舍也報告道:“陛下,少府各曹,大抵應該有個數千人左右……”

劉徹沒有計較這兩個傢伙的這個疏漏。

畢竟,就是後世的天朝部委領導,假如不去翻電腦裡的檔案,恐怕他也說不清楚,自己的部門裡僱傭了多少臨時工和編外工作人員。

“大農,朕命爾,即可動員所有所屬斗食,由六百石以上各官帶隊,進入關中諸縣,麥苗種植區,指導百姓,做好防洪防凍之事!”劉徹沒有含糊,馬上就下達命令。

這是一場跟老天爺之間的賽跑。

劉徹得爭取在災難來臨前。儘可能的多保住一些麥田。

至於動員整個部門的力量,進行保護桑苗的工作。

這在漢代,是非常常見的政府行爲。

大農的前身。治粟內史衙門在高皇帝和呂后時期,甚至在天下各郡國廣泛設置諸如‘護田校尉’‘候農令’‘守農令’等職位。

後來小豬朝時。將這個傳統發揚光大。

在草原上大搞屯田,設置了無數個屯田校尉、屬國農都尉以及渠犁田官。

要不是草原上的水土流失速度太快太過嚴重,不是個合適的耕種地,許多地方種着種着,成了鹽鹼地。

恐怕,在歷史上的小豬時期,中國人能一直把田種到中亞,甚至西亞去!

即使如此。小豬朝的屯田的工作,也取得了許多的成績。

譬如漢四郡和輪臺這樣合適的種田地方,就成爲了中國自古以來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

直至後來東晉,子孫不肖,才喪失掉了這些地方。

至於南方,那種田就不要種的太嗨皮了!

中國人把田都種到中南半島那邊去了。

論起種田的本事,中國人敢說第二,全球範圍,誰能說自己是第一?

而在秦漢之際,中國種田事業的精英和骨幹。就是大農和郡國的斗食農稷官。

對這些人的業務能力,劉徹還是很放心的!

“諾!”直不疑領命而去。

但,只靠大農衙門的那幾百個斗食官。加上數量更少的官老爺,顯然,是沒辦法完成一個要督促和領導百姓,趕在天氣變化之前,就做好保墒和護苗工作的。

所以,劉徹看向劉舍,接着命令道:“少府,朕命爾立刻發茂陵刑徒,由卿親自帶隊。前往關中各縣,疏通河道、渠道。做好防洪工作!”

茂陵刑徒現在足足有五千人之多,這樣的一支力量。足夠將關中各縣的主要渠道和河道梳理一次了。

更何況,內史衙門和地方的基層單位,也會動員,出力。

“諾!”劉舍頓首領命。

送走這兩人後,劉徹覺得還是不太保險。

於是,又傳令給執金吾衙門,要求執金吾郅都,立刻發動左右京輔都尉的力量,加強對關中各縣的巡視,並保障大農和少府的工作。

接下來三天,關中大地上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明明當頭豔陽高空照,氣溫甚至攀升到了二十多度,人在太陽底下假如站的久了,都有些出汗。

但,以長安爲中心的各小麥栽種區域,卻掀起了一股防寒防洪的建設熱潮。

幾乎是一夜之間,大農衙門就任命了十幾個‘護麥校尉’和四十多個‘保麥使者’。

然後以這些護麥校尉或者保麥使者爲中心,各縣的基層官員如廧夫、遊繳、三老等,廣泛動員了關中今年種植了冬小麥的農民。

這個時候,考舉初次呈現了它的威力。

過去兩年,數以千計的考舉士子,進入了關中的各縣各鄉,成爲基層的廧夫、遊繳、縣官屬官等。

這些人,受過良好的教育,有着不錯的基礎素質,雖然可能多數不是什麼國之棟樑,郡國之才。

但做一個廧夫、遊繳什麼的,卻還是足夠的,甚至是綽綽有餘的。

在他們的協助下,關中的農民,在短短時間內就被動員了起來。

而農民們一聽,是天子再次得到了神啓,知道有災難將來。

自然深信不疑。

沒有任何猶豫的就服從了大農派來的‘護麥校尉’‘保麥使者’的指揮。

於是,以長安爲起點,關中十幾個主要小麥種植縣,出現了一副堪比當年秦趙長平之戰時的景象。

幾乎所有百姓,都從家裡走出來,在官員的指揮下,在田間地頭,忙碌了起來。

甚至,有些家裡沒有種植冬小麥的家庭,在看到鄰居們忙碌了起來以後,也自發的行動起來,幫助自己的鄰居,整飭土地,搬運秸稈到地頭。

而墨家一看這場面,馬上就迫不及待的加入到其中來,好好的刷了一波臉,順便將墨苑的規模擴大了幾個。

而在少府,足足五千名本來在茂陵勞作的囚徒,被直接拉出來,一人發一把鋤頭或者鐵楸,就被趕到各地的渠道里,熱火朝天的工作了起來。

刑徒們的幹勁很高——畢竟,比起挖茂陵,還是疏浚渠道和河道更輕鬆也更安全。

可惜,這一切還是太倉促了。

三日後的傍晚,當人們忙碌完,回到家裡時。

忽然,黑壓壓的烏雲籠罩了世界,一陣陣閃電撕裂天空,聲聲悶雷,自九天而響,大自然開始修正它之前的錯誤。

傾盆的大雨,嘩啦啦的從天而降。

許多百姓看着這一切,都被嚇傻了。

“聖天子啊!”無數人心頭劇震。

什麼是神蹟!

這就是啊!

一時間,無數人朝着未央宮的方向磕頭不已。(。)

第1151節 教育第1416節 萬般皆下品,唯有武勳高第1232節 影響第1207節 撕逼!(3)第374節 兩條毒蛇第964節 墨家的春天第718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1)第819節 尹稚斜的決斷第96節 進擊的文青(2)第1279節 匈奴會向哪裡跑?第1092節 且之的條件第1132節 王道主義第399節 悲劇的朝鮮第590節 新世界(6)第275節 新思維(4)第1530節 刷經驗(2)第129節 塵埃落定第1308節 疑惑第1211節 儒家的反擊(1)第1468節 細柳獸第663節 強按牛頭喝水第1514節 戰略(2)第780節 烏孫入甕第603節 魚海!魚海!(3)第1308節 疑惑第117節 李廣的誓言第1410節 河套的開發(1)第313節 板甲與人才第1515節 局勢第667節 烏恆與鮮卑(2)第15節 目標第96節 趙胡第308節 囑託第844節 善後(1)第345節 兄弟們(1)第1100節 歷史中的故事第1200節 變革之大世!(1)第1240節 振奮的羣臣第823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2)第381節 殖民(1)第1336節 狼性還是狗性?(2)第344節 背鍋俠(4)第1314節 震動第660節 公孫弘入京第1243節 軍臣的想法第57節 證據第733節 西南攻略第1329節 長安的重新規劃第1597節 太初曆第1583節 敲竹槓第1104節 匈奴的抉擇(2)快去搶紅包第371節 統治就是忽悠第1152節 安排第126節 考舉中的大魚第1072節 血戰(3)第276節 得意忘形第1462節 人心第75節 爲政第83節 考驗第1133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1)第41節 科舉的土壤第960節 匈奴的狂歡第712節 影響第81節 求情第234節 選擇第1087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1)第1166節 決心第608節 定策(2)第1156節 合縱(2)第1068節 作繭自縛(2)第1050節 郅都的應對第1397節 立規矩第79節 竇太后的改變第231節 天子的考驗第1016節 戰前準備(2)第751節 南越迴歸(2)第1391節 勃勃野心第669節 鮮卑人的算盤第217節 兄弟第52節 難題第1130節 刷新第1268節 大戰開幕第1250節 調整(2)第35節 厚恩第891節 改造石家(1)第1382節 輿論洶洶第958節 河套戰略(2)第829節 十面埋伏(3)第999節 暴躁的晁錯第1505節 接班(3)第1442節 魔爪第1187節 鼓舞第779節 烏恆的算盤第280節 戰鬥力爆表的御史們(2)第786節 洗腦(2)第700節 主爵都尉第1166節 決心第621 節 錯誤第1016節 戰前準備(2)
第1151節 教育第1416節 萬般皆下品,唯有武勳高第1232節 影響第1207節 撕逼!(3)第374節 兩條毒蛇第964節 墨家的春天第718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1)第819節 尹稚斜的決斷第96節 進擊的文青(2)第1279節 匈奴會向哪裡跑?第1092節 且之的條件第1132節 王道主義第399節 悲劇的朝鮮第590節 新世界(6)第275節 新思維(4)第1530節 刷經驗(2)第129節 塵埃落定第1308節 疑惑第1211節 儒家的反擊(1)第1468節 細柳獸第663節 強按牛頭喝水第1514節 戰略(2)第780節 烏孫入甕第603節 魚海!魚海!(3)第1308節 疑惑第117節 李廣的誓言第1410節 河套的開發(1)第313節 板甲與人才第1515節 局勢第667節 烏恆與鮮卑(2)第15節 目標第96節 趙胡第308節 囑託第844節 善後(1)第345節 兄弟們(1)第1100節 歷史中的故事第1200節 變革之大世!(1)第1240節 振奮的羣臣第823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2)第381節 殖民(1)第1336節 狼性還是狗性?(2)第344節 背鍋俠(4)第1314節 震動第660節 公孫弘入京第1243節 軍臣的想法第57節 證據第733節 西南攻略第1329節 長安的重新規劃第1597節 太初曆第1583節 敲竹槓第1104節 匈奴的抉擇(2)快去搶紅包第371節 統治就是忽悠第1152節 安排第126節 考舉中的大魚第1072節 血戰(3)第276節 得意忘形第1462節 人心第75節 爲政第83節 考驗第1133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1)第41節 科舉的土壤第960節 匈奴的狂歡第712節 影響第81節 求情第234節 選擇第1087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1)第1166節 決心第608節 定策(2)第1156節 合縱(2)第1068節 作繭自縛(2)第1050節 郅都的應對第1397節 立規矩第79節 竇太后的改變第231節 天子的考驗第1016節 戰前準備(2)第751節 南越迴歸(2)第1391節 勃勃野心第669節 鮮卑人的算盤第217節 兄弟第52節 難題第1130節 刷新第1268節 大戰開幕第1250節 調整(2)第35節 厚恩第891節 改造石家(1)第1382節 輿論洶洶第958節 河套戰略(2)第829節 十面埋伏(3)第999節 暴躁的晁錯第1505節 接班(3)第1442節 魔爪第1187節 鼓舞第779節 烏恆的算盤第280節 戰鬥力爆表的御史們(2)第786節 洗腦(2)第700節 主爵都尉第1166節 決心第621 節 錯誤第1016節 戰前準備(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