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節 長水胡騎

王溫舒擡步走上未央宮的宮門臺階,他感覺,自己的雙腳都在顫抖,提着綬帶的手,更是緊張的有些發白。↖,

面聖!!!

這是王溫舒過去根本不敢想的事情。

而在今天,夢想成真了!

微微出了一口氣,王溫舒自己也有些不太相信,他的命運,在過去一年中,居然會經歷如此大的反轉。

去歲考舉,他最後是殺進了第三輪,最終成績也不差。

一開始,王溫舒被告知,他已經被分配在內史下屬的華陰縣,將出任華陰縣縣尉丞,秩比四百石。

這個職位,起點很高。

華陰縣素來就是關中的大縣,各方勢力混雜,很適合王溫舒這樣的人施展才華。

更關鍵的是,華陰縣當地有御史大夫衙門派駐的御史,等於說一舉一動,都能上達天聽,出了成績,天子第一時間就能知道。

當朝治粟內史直不疑,最初就是從華陰縣縣令的位置上做出了成績,從而被太宗皇帝簡拔的。

只是,奈何天有不測風雲啊!

王溫舒甚至還沒來得及擺酒慶賀,一個晴天霹靂就炸響在他眼前負責篩選官員的少府和丞相府的有關部門,在面試了他以後,居然給了他一個‘五官不正’‘略輸威儀’的評價。

這個評價,可真是要命!

要知道,漢室是個看臉的政權。

長的歪瓜裂棗的傢伙,等於自絕於仕途,甚至。長相不夠帥,勉強進了仕途。前途也有限的很。

王溫舒自問,自己雖非什麼偉岸大丈夫。容貌也不算帥的驚天動地,但自己的那張臉,無論如何,都算不上所謂的‘五官不正’吧?

至於威儀,那更是爲官之本,沒有威儀的官員,怎能壓得住下面的官吏與百姓?怎能讓百姓士民服從?

得知了面試結果後,王溫舒真是恨不得剁了那幾位負責面試的官吏。

但少府與丞相府的評價,別說是他王溫舒這樣出身低微的一般人。就是列侯子弟,恐怕也無從更改。

只有三公九卿,天子心腹一級的大臣,才能讓少府與丞相府,將自己說出去的話給吞回肚子裡。

他王溫舒自然翻不起任何浪花。

甚至連撲騰撲騰的資格,都沒有!

好在,他前腳剛剛得知了面試結果,後腳就有貴人上門了。

天子親信,貼身內侍。大宦官王道親自拿着禮物上門拜訪,給出了繡衣衛直指使者的官銜,許下了‘君可自由翱翔’的承諾。

若是稍微有些節操的文人士子,恐怕第一時間就要拿着棍棒趕人了。

閹豎之輩。安敢欺我清白?

可惜,王溫舒早就沒有節操了。

更何況,對方開的條件。確實很夠意思。

秩比六百石的繡衣衛直指使者,可持節監督百官。風聞奏事,必要時。更可持節調動軍隊,便宜行事。

更重要的是,俸祿很誘人!

外朝一位六百石的佐吏,一歲俸祿也就是六百石粟米,外加逢年過節的賞賜,一年四季所給的官服布匹,再加些外快,撐死也就千把石粟米的收入。

但繡衣衛卻不同。

以王溫舒爲例。

他除俸祿和賞賜外,每個月還能拿到三匹布帛,八百餘錢,一石酒,十斤肉的‘繡衣衛津貼’。

另外,還有三百錢每月的房租補貼,二十斤麥粉每月的營養補貼。

而且似他這樣的繡衣衛高級成員,每年還持有二十萬錢的特殊經費以及三個名額的死刑豁免權。

按照繡衣衛的規定,他可以無條件的隨時支取和使用那二十萬錢的特殊經費以及死刑豁免權。

用於招攬人手,組織情報網絡。

只需要每年年終列一個報表給上官,詳細說明所用經費用途明細以及死刑豁免權的使用過程。

而且,繡衣衛是天子爪牙、心腹,乾的好了,就能進入天子眼簾,算是一條飛黃騰達的捷徑。

待遇好,有前途,王溫舒幾乎沒有扭捏,就丟到了自己的節操,答應了王道,加入了繡衣衛。

事後王溫舒才知道,原來,他的那個華陰縣縣尉丞之所以飛了,是因爲他被人推薦給了王道,以王道的身份,自然輕易的就能讓丞相府和少府的吏員,指鹿爲馬,睜眼說瞎話。

不過,現在王溫舒心裡是一點芥蒂也沒有了。

反而覺得,這繡衣衛纔是他這樣的丈夫施展拳腳的地方。

在繡衣衛不過三個月,他王溫舒就已經做出了好大的成績。

三個豪強家族,被連根拔起,十幾位六百石以上的京官被投進了廷尉大牢,就是在這長安城中,王溫舒三個字,也漸漸有了些分量。

“這還不夠!”王溫舒在心裡說:“大丈夫生於世,當建功立業,列鼎而食!”

而今天,天子的召見,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思索間,王溫舒就被引導的宦官帶到了溫室殿的殿門前,無需旁人指點,王溫舒立刻就跪在門口,拜道:“臣繡衣衛直指使者溫舒請見天顏!”

不多時,殿中走出一位宦官,正是王溫舒現在的頂頭上司王道。

“陛下命你入覲!”王道面無表情的道。

“諾!”王溫舒連忙再叩首,然後隨着王道走進溫室殿。

一進溫室殿,王溫舒就立刻跪在殿中,匍匐在地,拜道:“臣拜見陛下,吾皇萬歲!”

“起來吧……”只聽到一個男聲和氣的吩咐着。

王溫舒這纔敢起身,站在殿中,偷偷用餘光瞄了一眼那端坐於上首的天子。然後迅速低頭。

在王溫舒眼中,天子很年輕。但極有威嚴,一雙眼睛彷彿能看透人的心神。只是瞄了一眼,王溫舒就已不敢再對視了。

“果然不愧是太宗孝文皇帝指定之隔代繼承人,受命於天,生而神聖的天子!”王溫舒心中感慨着。

也只有似他這樣出身中下層,飽受磨難,又懷有希望與理想的人,纔會對那個坊間的傳聞,深信不疑。

原因很簡單,這是大多數出身不上不下。又想建功立業的人,爲數不多的幻想和希望。

大家都渴望明君賢主,然後自己受到賞識,簡拔。

在這樣的心理希冀下,王溫舒自然下意識的就會神化、理想化天子,在還未見面之前,腦海中就自動腦補了許多。

……

劉徹並不清楚王溫舒此刻的心態,他頗爲好奇的打量了一番這位史書上赫赫有名的酷吏。

王溫舒的殘暴和嗜殺,任何知道此人手段的人。都會倒吸一口涼氣。

其他酷吏,像張湯、義縱,殺人,還會講政治。講原則,打擊面基本只是一部分。

但王溫舒殺人,不論對方背景。一開刀,就是牽連一大片。簡直就像開地圖炮!

此人最有名的事蹟,就是擔任廣平都尉和河內太守時乾的事情。

最典型的就是他在河內郡任職的時候。這貨剛到任,就調派河內郡五十名精幹吏員,騎馬前往通向長安的每一個驛站。

剛開始,大家還不知道他要幹嘛。

但到了冬天,所有人都知道,這貨要玩什麼花樣了。

他一口氣的將河內郡所有豪強地主,全部抓了,一共一千多家!

然後,他就快馬向長安奏報。

那些停留在各個驛站的吏員,也以最快速度,向他傳達來自長安的命令。

命令一到,他就開始殺人。

一連殺了三個月,血流十餘里,那一千多個豪強地主家族,全部殺了個乾乾淨淨。

至於河內郡的盜匪、平民,只要落到他手上,基本就是死罪。

彷彿在王溫舒那裡,除了死刑外,並無其他刑罰……

不過,此時的王溫舒,看上去還是很青澀,站在那裡,似乎也緊張得不得了,並無什麼殺人魔王的模樣,倒像是個頗爲害羞的靦腆小夥。

劉徹翻看了一下王溫舒在繡衣衛的檔案。

好傢伙,這貨果然天生就是幹kgb的!

在繡衣衛待了三四個月,他就把三四十個殺人犯,三個家產數百萬的豪強家族,還有十幾個大大小小的官吏,送上了斷頭臺……

這樣的人,劉徹也不知道,是該用,還是不該用。

如今關東郡國的局面,確實需要這樣的魔王,前往清理。

但用的不好,也有可能割傷自己的手指。

躊躇了片刻後,劉徹笑了一聲,心裡想道:“有什麼好擔心的?小豬都能駕馭得了,朕自然也可以!再說,滎陽那邊,確實需要好好清理清理了……”

“旁人去滎陽,可能還會顧忌,此人卻是正好!”

一念及此,劉徹就道:“王溫舒是吧?”

“小臣在!”王溫舒立刻躬身答道。

“朕看了卿在繡衣衛的報告和履歷,很不錯……”劉徹拿着王溫舒的檔案說道。

王溫舒對豪強和遊俠還有盜匪,確實很有一套。

可能是因爲王溫舒曾經幹過遊俠,遊走在黑白之間的緣故吧,檔案顯示,他似乎對所有豪強、中下層官吏以及盜匪的行事和做法瞭如指掌,一旦出手,就能抓住對方的致命點,找到確鑿的證據。

好幾個內史衙門查了好幾年,都奈何不了的案子,此人一出手,就麻利的找到了證據,將罪犯繩之於法。

“陛下繆贊,臣愧不敢當!”王溫舒謙虛而略微自豪的道。

“卿很自信?”劉徹看着他。

“效忠陛下,爲君分憂是臣的本分……”王溫舒似乎不緊張了,侃侃而談。

“善!”劉徹站起身來,道:“朕有個事情,交給卿去辦……”

劉徹看着王溫舒,道:“去滎陽。把任家連根拔起,相關官吏。涉及到誰,就抓誰。但一定要拿到真憑實據,讓天下人都信服的證據!”

“卿明白嗎?”

王溫舒擡頭看着劉徹,嘴巴有些微張。

任何人在聽說了滎陽任氏後,恐怕都會吃驚!

因爲任氏不是一般的家族。

他們的大本營在宣曲縣,而此地是劉邦封給任氏先祖的封地。

當年,楚漢爭霸,漢軍與楚軍相持於滎陽,大戰連連,天下物價沸騰。粟米一石賣到一萬錢。

在這場戰爭財中,獲利最多的就是這個宣曲任氏。

可以想象,若沒有武力,沒有槍桿子保護,任家敢發這個戰爭財嗎?

任何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任家的先祖,是秦朝的督道的倉吏,掌管着秦國在滎陽的倉儲基地。

秦帝國崩潰的過程中,任家將秦國在滎陽的倉儲儲備幾乎全部吞了。

什麼任家在秦朝末年。逆勢而行,別的豪強都在儲備金銀珠寶,獨獨任家採購糧食,積蓄。

這種話也就偏偏三歲小孩子……

亂世什麼最重要?

當然是糧食。

尤其是秦末戰亂。天下英雄遍起,頂峰之時,中國之內的獨立勢力。多達幾百股。

幾乎所有的城市和產糧地都在戰火中,你想買糧。問過那些飢腸轆轆的流民,橫行郡國的軍人沒有?

真當別人是弱智?

況且。任家把糧食價格炒到一石一萬錢,還賣掉了。

以正常思維考慮,這個事情本身就不正常。

楚漢爭霸,無論漢軍還是楚軍,都不是什麼善男信女,還真以爲那是天朝的超市,明碼標記,概不賒欠?

兵哥哥們發起橫來,強買強賣,誰又敢放半句廢話?

事實就是,宣曲任家,有着一支不弱的武裝力量。

漢室檔案顯示,這是一支騎兵組成的武裝力量。

這纔是宣曲任氏在楚漢爭霸中,敢賣一萬錢一石的天價糧的底氣所在。

而且,這支武裝力量很可怕!

歷史上小豬編練赫赫有名的上林苑八校尉新軍,這八支後來縱橫天下,馳騁疆場的精銳,有一支叫‘長水校尉’

這支長水校尉的人員,全部由‘長水族’組成。

長水族是羌族的一個分支,漢化的時間很長了。

在漢室,提起長水人,通常的稱謂是‘長水宣曲胡人’。

看到這裡,大家就應該明白,任家是個什麼樣的怪物了。

歷史上,長水胡騎的威名,震動天下。

而任氏在宣曲,就如同明清西南地區的土司一樣,依靠龐大的財富,在當地就是土皇帝一樣。

至於地方官員?

看看現在任家在漢室的名聲就知道了。

肯定早就與任氏同流合污了!

任家有錢有地位有名聲,還有一定的武力,而且很聰明,善於僞裝自己。

這纔是他一直能在當地稱王稱霸的原因。

本來,按照劇本,任家應該還能風光個三五十年。

但是……

“你們是自己作死啊……”劉徹在心裡嘆了口氣,要是滎陽方面不作死的報上任氏的名字,劉徹恐怕一時半會還注意不到這個怪胎,沒注意到,就不會去查他的老底,不查他的老底,就不會知道在中國腹地,居然還有一個世代牧馬、養馬,依然有着胡風的長水族,不知道長水族,就不會知道它與長水校尉的關係,而劉徹是絕對不容許,類似長水胡騎這樣的精銳力量,被私人控制和掌握。

所以任家只能說,裝逼裝成了213。

王溫舒在稍微吃驚後,臉上的神色,立刻就變得興奮了起來。

任氏?

王溫舒自然聽說過,這是一個據說被許多人稱頌的‘仁商’,世代以節儉和勤儉出名,太宗時,任氏的名聲傳到了天子耳中,因此被贊爲長者之家,備受天下矚目。

任氏的許多事蹟,也被人廣爲傳頌。

因此,歷來大家都知道,宣曲縣有個土豪家族任氏,錢多土地多,人也多。

但沒有一個人動他。

太宗皇帝的讚美,就是任氏的護身符,士林的輿論,也爲之披上了一層看上去很好看的外衣。

在多數人的固定思維裡,任家,那是學習的榜樣和楷模。

但,這與他王溫舒有什麼關係?

王溫舒久在基層,見識過形形色色的人物。

他很清楚,這個世界上或許真有行善積德,福澤鄉里的善人。

但絕對不存在富貴六七十年,歷經戰亂興亡,還依然‘行善積德’的大家族。

這樣的人家,就跟廷尉大牢裡的死刑犯說:我是冤枉的,一樣可笑。

因此,幾乎是下意識的,王溫舒就道:“諾,臣遵詔!”

根本就不問爲什麼和怎麼辦。

這樣的態度,讓劉徹很欣慰。

大抵也只有王溫舒這樣的人,才能對付得了任家那樣的綠茶婊。

派王溫舒去,大抵也算是一物降一物了。

任你任家狡猾如狐,遇上不講道理,只會殺人的傢伙,大概也只能感慨命運的不公了。

劉徹的眼神頓時就變得柔和了起來。

類似王溫舒這樣的傢伙,還真是君王最愛的官吏,難怪小豬願意爲他頂着層層壓力,重用了。

不過,任家在宣曲經營幾十年,根深蒂固。

王溫舒一個外來人,恐怕去了也難以打開局面。

劉徹於是道:“朕會命河南郡郡守郅都協助卿,必要時,卿可以請示郅都,然後調動河南郡郡兵和滎陽大營的駐軍,協助卿辦案……”

王溫舒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郅都這個名字給吸引了過去。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偶像。

而郅都就是王溫舒的偶像。

想到能與偶像共事,近距離的接觸,耳提面授,王溫舒就激動的滿臉通紅,說不出話來,只能深深一拜,感激的道:“陛下厚愛,臣銘感五內,誓死報效!”

劉徹卻是一愣:“朕好像沒做什麼吧?難道朕已經修煉出王八之氣了?”

ps:宣曲縣到底在哪裡?查了很久沒查到,只查到了長水校尉的駐地在上林苑昆明池以西。

然後從史記上看,宣曲縣大概應該在滎陽與敖倉之間。

理由是,首先,糧食這東西,在戰亂時期,長途運輸,等於送菜,任家要賣糧給戰爭雙方,必然在附近。

其次,作爲秦督道的倉官,任家先祖肯定是在敖倉任職的。

那麼多糧食運回老家,太遠了的話,別說其他人,一路上的流民,早就開搶了。

第1602節 僵持(1)第560節 加稅?第1290節 崩潰的開始(1)第1194節 紛紛擾擾(1)第972節 材官不死第704節 淘金浪潮(2)第79節 竇太后的改變第1086節 安東的狂歡(2)第1215節 對墨家的疑慮第1319節 普羅米修斯第1398節 失望第431節 廟算(3)第1201節 變革之大世!(2)第55節 燕飲(上)第507節 無題第1439節 龍城大會(1)第614節 烏孫的災難(2)第196節 義婼的變化第224節 你行的!第1499節 兩個任務(2)第935節 刺史之制(1)第690節 文治(1)第327節 選秀(2)第1153節 會議的構想第82節 關於五銖錢的構想第334節 滅亡(2)第1372節 那恐怖的三首怪物(2)第1525節 北匈奴的反應第395節 無題第1063節 屠殺(1)第664節 烏恆來使第1517節 煩擾第335節 江都攻略(1)第642節 廟算(4)第1016節 戰前準備(1)第97節 沒有沒用的學問第164節 猜測與決定第1032節 磨刀霍霍(1)第1262節 激動的軍隊第1277節 戰前(1)第1388節 聯盟(2)第469節 殺雞駭猴第1025節 恐怖的安東(2)第766節 轉變的想法第208節 調查(2)第742節 不甘人後的陳須第539節 曲線興國第269節 要保持神秘第733節 西南攻略第812節 王牌對王牌(3)第862節 新時代的序幕第265節 百家興衰第543節 酷吏(3)第1359節 轉移視線第580節 張蒼去世第132節 殿問第1408節 裁決(2)第933節 廣關(2)第817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5)第1284節 這界貴族不行第1146節 使命第950節 公羊學的野望(1)第1603節 僵持(2)第419 長安諜影第484節 作死的人第347節 兄弟們(3)第823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2)第437節 收買(2)第1221節 崩潰的士大夫(2)第642節 廟算(4)第722節 猶豫的趙胡第1354節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1507節 遊說(2)第242節 選擇第1144節 經濟(1)第1142節 團結(1)第97節 沒有沒用的學問第693節 制度(2)第92節 密謀第497節 身毒真相第51節 競爭對手第594節 忠臣第22節 晁錯的陷阱第682節 籠子第1285節 匈奴‘神騎’(1)第1476節 見聞(2)第775節 承諾(2)第610節 胸甲第1310節 協議第839節 突圍第74節 豬隊友們第1551節 矛盾的陳嬌第1529節 刷經驗(1)第830節 十面埋伏(4)第804節 馬邑之戰(1)第974節 陌刀威武(2)第1466節 人事調整(2)第148節 蝗蟲要來了第847節 金融與內政第1167節 藝術(1)
第1602節 僵持(1)第560節 加稅?第1290節 崩潰的開始(1)第1194節 紛紛擾擾(1)第972節 材官不死第704節 淘金浪潮(2)第79節 竇太后的改變第1086節 安東的狂歡(2)第1215節 對墨家的疑慮第1319節 普羅米修斯第1398節 失望第431節 廟算(3)第1201節 變革之大世!(2)第55節 燕飲(上)第507節 無題第1439節 龍城大會(1)第614節 烏孫的災難(2)第196節 義婼的變化第224節 你行的!第1499節 兩個任務(2)第935節 刺史之制(1)第690節 文治(1)第327節 選秀(2)第1153節 會議的構想第82節 關於五銖錢的構想第334節 滅亡(2)第1372節 那恐怖的三首怪物(2)第1525節 北匈奴的反應第395節 無題第1063節 屠殺(1)第664節 烏恆來使第1517節 煩擾第335節 江都攻略(1)第642節 廟算(4)第1016節 戰前準備(1)第97節 沒有沒用的學問第164節 猜測與決定第1032節 磨刀霍霍(1)第1262節 激動的軍隊第1277節 戰前(1)第1388節 聯盟(2)第469節 殺雞駭猴第1025節 恐怖的安東(2)第766節 轉變的想法第208節 調查(2)第742節 不甘人後的陳須第539節 曲線興國第269節 要保持神秘第733節 西南攻略第812節 王牌對王牌(3)第862節 新時代的序幕第265節 百家興衰第543節 酷吏(3)第1359節 轉移視線第580節 張蒼去世第132節 殿問第1408節 裁決(2)第933節 廣關(2)第817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5)第1284節 這界貴族不行第1146節 使命第950節 公羊學的野望(1)第1603節 僵持(2)第419 長安諜影第484節 作死的人第347節 兄弟們(3)第823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2)第437節 收買(2)第1221節 崩潰的士大夫(2)第642節 廟算(4)第722節 猶豫的趙胡第1354節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1507節 遊說(2)第242節 選擇第1144節 經濟(1)第1142節 團結(1)第97節 沒有沒用的學問第693節 制度(2)第92節 密謀第497節 身毒真相第51節 競爭對手第594節 忠臣第22節 晁錯的陷阱第682節 籠子第1285節 匈奴‘神騎’(1)第1476節 見聞(2)第775節 承諾(2)第610節 胸甲第1310節 協議第839節 突圍第74節 豬隊友們第1551節 矛盾的陳嬌第1529節 刷經驗(1)第830節 十面埋伏(4)第804節 馬邑之戰(1)第974節 陌刀威武(2)第1466節 人事調整(2)第148節 蝗蟲要來了第847節 金融與內政第1167節 藝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