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節 新學派?(1)

三讀通過,詔書正式具備了法律效用。

這個時候,丞相周亞夫終於起身出列拜道:“臣亞夫昧死奏報:甘棠之政,雖聖賢之政,奈何春秋以來,列國征伐,至今已無文字、史料記載,召公當初如何施政,臣等愚昧,不明所以,敢請陛下示之!”

劉徹點點頭,周亞夫算是找到關鍵了!

就是因爲召公甘棠之政,幾乎遺失了所有的文字記載和史料描述,他纔可以肆無忌憚的在裡面摻私貨,而不用擔心被人質疑啊!

當然,就算有具體的記載和史料,劉徹也照樣可以玩的很嗨皮。

後世三胖帝國,不就活生生的將馬列主義,變成了封建帝國主義嗎?

當然了,這些想法只能埋在心裡面。

在表面上,劉徹還是表現出非常惋惜的樣子,痛心疾首的道:“朕對此也很是苦惱哇……”

“不過……”劉徹話鋒一轉,道:“三代不同法,五帝不同禮,召公甘棠之政雖失,然其本未失,甘棠之政,以朕看來,首在教訓!教訓者何?官吏士紳也!明之以法,宣之以道,說之以生民,美之以德,故天下歸心,黎庶歡騰,此王者之道也!”

“朕欲在長安,置甘棠大學,朕親任甘棠大學之令!”劉徹緩緩的道出了自己的意圖。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中央黨校的校長,豈能讓他人擔任?

劉徹打算,今後,參考天朝制度,甘棠大學的校長,由儲君擔任。

這樣即能鍛鍊繼承人的能力,也能看出這個傢伙到底是徒有其表,還是真有真才實幹。

更重要的是,還能及早的確定名分,避免諸子奪嫡,產生爭執混亂。

而且。儲君擔任甘棠大學校長,能讓儲君在沒即位前,就已經具備極強的政治能力和政治素養,使之擁有相應的治國能力。還能對國家、社會和基層擁有一定的認知。

現在,劉徹未立太子,自然是自己兼任了。

羣臣卻被劉徹嚇到了。

天子親自擔任某個官職?

這可是亙古所未有的事情!

大家頓時就議論紛紛,竊竊私語起來。

只是,這個事情雖然看上去很奇怪。但一旦接受了這個設定,反倒覺得很合理了。

除了天子,誰還可以爲天下官員之師?

雷霆雨露,皆自上出!

誰還可以有資格代君教訓天下官員?

至於大學這個名詞,大家一點都不覺得意外。

大學並非舶來詞彙。

這是出自禮記的一篇文章。

所謂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至止至善,後面還有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等耳熟能詳的名句。更有許多非常符合劉徹三觀的論述。劉徹對這篇文章非常喜歡。算是儒家經典中,劉徹最愛的一個章節之一。

而用在中央黨校身上,非常貼切。

劉徹擺了擺手,讓羣臣安靜下來,才接着道:“朕之下,設甘棠祭酒一人,主常訓甘棠大學內外事務,掌訓誡、宣講、教化之責,由丞相擔任……”

周亞夫立刻跪下來叩首道:“臣謹奉詔!”

這個祭酒其實就是正牌的校長了。

“祭酒之外,增設督丞。主巡查甘棠內外不法,由御史大夫出任!”

“臣謹奉詔!”晁錯也馬上出列受命。這就是副校長兼教導主任了。

“此外,甘棠之中,九卿各官。皆出任教長,如廷尉,爲法教長,執金吾爲中教長,爲甘棠學員師,各以其職。宣講朝廷法度,施政之要!”

九卿各官也紛紛出列受命:“臣等謹奉詔!”

這些就是系主任了。

“另外,諸博士,諸列侯勳貴外戚宗室名臣,皆各任甘棠之師,日常入甘棠,宣講仁義惠民,教化元元之要!”劉徹緩緩的說道:“至於甘棠條例及制度,有司各官,下朝後仔細議定,交由丞相彙總,報與朕知!”

規矩、法度、條例和甘棠的獎懲制度,這些劉徹都不準備插手,讓羣臣去商量。

“諾!”羣臣叩首拜道:“臣等謹奉詔!”

“至於郡國甘棠……”劉徹考慮了一下,道:“祭酒由郡守或郡尉輪流擔任,督丞,則由丞相、御史大夫,商定人選下派,其他條例、制度如中央甘棠大學……”

至此,劉徹的黨校計劃,初步落實。

接下來,當然就是戲肉了。

不過,劉徹將它理解爲類似後世的上市公司分紅派利一類的行爲。

大漢集團上市六十年了,劉徹這個董事長也上臺差不多兩三年了。

在全體股東的努力下,集團業務蒸蒸日上,地盤也擴充了不少,當然得給股東們好處了。

不然,誰他媽跟着你打天下啊!

想當年,項羽爲什麼失敗?

西楚霸王的軍力、資源以及人才可都是超過泥腿子出身的劉邦的!

道理很簡單,項羽太小氣,而劉邦很大方。

典型的例子就是英布啊韓信啊還有吳苪啊,要是項羽能拉攏這些人,早沒劉邦什麼事情了。

甚至,項羽哪怕只是團結好張耳張敖陳餘田橫,也不可能落得烏江自刎的下場。

劉徹現在雖然沒有競爭對手,但是,假如國家的疆域擴張了,而列侯勳貴沒撈到好處,他們傻了纔會繼續跟着你幹!

要知道,劉徹現在可沒有一個衛青霍去病軍事外戚利益集團給自己張目。

所以,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實際上,劉徹還是有求於列侯外戚集團的,尤其是軍事上,依賴度很高。

於是,加恩令的出現,也就是不可避免了。

王道捧着一份詔書,走到御階之前,宣讀起來:“皇帝制曰:……”

羣臣紛紛跪下來,恭聽聖命。

“昔者,朕皇祖高皇帝以布衣提三尺劍而平天下,乃與羣臣刑白馬而盟。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勵,國以永寧,爰及子孫!太宗孝文皇帝自代入繼大統。嘉以功臣曰:帶礪山河,永光休烈!今朕受命獲保宗廟,幸羣臣用命,將士效死,乃誅衛逆。得東海附,拓土數千裡,此皆羣臣之功也。

功必賞,過必罰,此聖王之制。

羣臣等用命,朕必有加恩之舉!

其令,丞相率宗正、少府,以遼東以西之新化、朝鮮等土,各取定數,裂爲列侯功臣食邑之屬。其以列侯封邑所食戶數爲準,食邑千戶,得封土千頃。

此嘉功臣而褒良將之命也!

有司速辦,不得貽誤。

欽茲!

朕命爾等唯懋哉!”

這個詔命一宣讀完畢,列侯們就感覺自己的心臟都快蹦出來了!

食邑千戶得千頃之土!

雖然大家早有耳聞,這個福利大禮包給力的讓人發瘋。

但卻沒有想到會是如此給力!

在先前,大家最理想的預期,也不過是二比一,三比一這樣的封邑比例。

哪裡知道,居然是一比一!

這等於是大家的食邑戶數翻倍啊!

哪怕。封下來的只是一些山陵之土,那也是一個受益無窮的寶藏啊!

就連周亞夫都有些動搖了。

周亞夫現在食邑,長平侯有一萬一千三百戶,條候原先是八千一百戶。加上天子益封的一千三百戶,是九千四百戶,兩者相加是兩萬零七百戶。

按照這個比例算,他能拿到兩萬零七百頃土地。

基本上能抵得上中國一個小郡了。

他原先的計劃是用自己這次新得到的封賞,送給他的兩個兄長的後人平分,好讓他們不要再盯着條候的候國了。

那個已經被天子封給了自己的長子周韜了這裡有個bug。我以前寫的是條候候國已經封給了周亞夫的兒子了,但後來忘了,抱歉。

未來周韜繼承長平侯的爵位,條候爵位可以給自己的其他兒子。

只是,千算萬算,周亞夫沒想到,這次的大禮包如此給力,一時間有些糾結了起來。

但好在,周亞夫這個人,是個英雄。

什麼叫英雄?

拿得起,放得下。

雖然有些肉疼,但話都已經說出去了,周亞夫也不打算反悔。

反正,他的食邑戶數,已經足夠他這輩子吃穿不愁,就是死了,也肯定能風光下葬,不用擔心太多。

既然如此,那就沒有什麼捨得,捨不得的了。

他回頭給自己的兒子使了個眼色,示意他一切按照計劃進行。

周韜卻有些糾結。

這麼大一塊肉,都已經進了嘴巴,就這麼吐出去,他有些不甘心。

但,既然是父親的要求,一向孝順的他,也不得不照辦。

於是,周韜點了點頭。

當然,現在是不能說的。

按照制度,這樣的私人事務,只能等退朝後,羣臣去東宮拜謁兩位太后時,向太后提出請求。

……………

散朝之後,已經是日暮時分。

漢室的朝會,與後世不同。

類似今天這樣,開一整天朝會的例子非常多。

退朝之後,劉徹來到自己的御書房,在這裡,顏異、汲黯、劇孟等心腹都已經提前在等候了。

“宋子候跟褚大,到底是怎麼回事?”劉徹對劇孟問道。

在上朝前,劉徹就已經吩咐劇孟去查了。

在鄉校械鬥,劉徹始終覺得,要不是有血海深仇,那就肯定是兩方都有一定要跟對方打一架纔可以罷手的決心。

而且這個決心,還是建立在自己會付出生命的代價的基礎上的。

而,無論是宋子候許九還是褚大,顯然,都不可能有血海深仇。

那就一定是其他方面的原因了!

“回稟陛下,臣已經查清楚了……”劇孟答道:“根據口供和繡衣衛報告的情況來看,宋子候許九與褚大,是因爲理念分歧,而在鄉校械鬥……”

“理念分歧?”劉徹笑了起來。

一個逗比列侯跟堂堂儒家巨頭的首席大弟子出現了理念分歧,以至於兩者非得在神聖肅穆的鄉校,當着三老和父老的面來一次熱血械鬥?

今天難得是愚人節?

“說說看,到底怎麼回事?”劉徹坐下來。立刻有侍女上來,爲劉徹按摩。老實說,辛苦了一天,聽聽故事貌似也不錯。

“回稟。是這樣的……”劇孟讓人將整理好的文案拿來,然後,拿着稿子說道:“兩千石公羊春秋博士弟子褚大,自去歲以來,常在長安東二里鄉校。講學,授業,爲鄉校蒙師!”

劉徹點點頭,儒家現在就是這點厲害!

尤其是公羊派和楚詩派的儒家弟子,行動能力爆表。

像是董仲舒、胡毋生這樣的巨頭,自費贊助弟子學習,培養寒門人才,那都是小兒科了。

人家是每到一個地方,就到地方上的鄉校,去給人上課。有時候連束脩都不要,或者響應減免。而且,他們的理念和口號、宣傳,非常接地氣,也就北方的關中和燕趙,他們吃不開,但在廣大的關東和南方,儒家已經制霸天下,沒有敵手了。

縱橫家、法家、黃老學的弟子,假如不是列侯勳貴。那就要被他們排擠到沒有生存空間。

歷史上,史書記載,董仲舒弟子官至兩千石的有十幾個,千石的多如牛毛。

與之相比。高冷的黃老學跟法家,真是相形見拙,被儒家幹翻,也就理所應當了。

現在,在行動力上,大概也就墨家能碾壓死敵儒家了。

所以。劉徹一直覺得,未來的漢室政壇,可能是現在還不起眼的儒家與墨家對抗。

現在風光的法家跟黃老學,都可能要打醬油。

這個蘭陵的褚大,也是個人物。

最起碼,曾經留名青史。

因此,劉徹也就有興致了:“接着說……”

“宋子候許九,去歲之時,在華陰縣延請回來了一位當地的隱士,此人據說師從浮丘伯之弟子,在華陰山中隱居二十年,潛心著書,爲許九所知,於是前去尋訪,請益學問,據說頗有所得,回京後,就立刻宣揚此人的學問,後來就聽說了褚大在東二里的鄉校開講,宋子候就覺得,可以去找褚大辯論辯論……”

“然後就辯論成械鬥了?”劉徹眨巴着眼睛問道,他越來越好奇了。

雖然說,公羊派的學者,火氣都比較大,他們信奉以牙還牙,以血還血的道理。

絕對是你打我一拳,我肯定揍你一臉的立場。

但到了高層,就比較講究形象了,斷不可能不顧場合,就跟來訪者大打出手。

那麼,唯一的答案就是——宋子候許九的理論,在褚大看來,是離經叛道,詆譭先賢的歪理邪說。

就像當年孟子跟農家巨頭許行的爭論一樣。

假如我說不過你,那我就把你肉體毀滅,精神摧毀。

簡單的來說,就是用拳頭讓對方閉嘴!

劇孟恭身將一張白紙呈遞給劉徹,道:“陛下,這是雙方的口供……”

劉徹接過去,看了看,頓時眼睛就離不開了。

“還真是‘歪理邪說’啊……”劉徹看着評論道:“這個許九,也真是個惹禍精,錯非他遇上朕,否則,他恐怕要‘死有餘辜’了!”

文字獄的始作俑者是誰?

答案是儒家,孔子誅少正卯。

劉徹轉頭對劇孟吩咐:“去將許九還有褚大,給朕從詔獄裡提出來,明天早上,朕要在芝房看到他們!”

芝房是一個很保密的場所。

老劉家一般將它當成密議的地方。

在劉徹看來,這個許九可能接觸到了一個能讓儒家進化的學說。

但,現在這個派系,很顯然是沒有生存的空間。

但未來就不一定了。

“是在孟子學說的基礎上,結合管仲、伊尹和部分黃老學、法家的理念發展而出的……”劉徹在心裡想着。

“諾!”劇孟領命而去。

…………

詔獄。

在未央宮的一個角落裡,這裡靠近暴室,或者說本身就是從暴室的基礎上延伸出來的一個附屬建築。

最初的時候,這裡是安置宮中犯病的宦官和侍女的地方。

讓他們在這裡自生自滅。

後來,因爲皇室喜歡將犯錯犯罪的妃嬪和皇子皇親國戚和關押到這裡,於是,就發展出了詔獄這個怪物。

詔獄之中,供奉着獄神皋陶與他的寵物獬豸。

香火之中,皋陶青色的鳥喙嘴脣高高揚起。兩隻眼睛始終盯着詔獄的監牢,獬豸的長角前伸,指向那些監牢中的犯人。

皋陶是舜帝的大臣,傳說。中國的第一座監獄就是他建立的。

他與他的寵物獬豸,輔佐舜帝,將一切奸邪與不法,統統鎮壓。

宋子候許九跟蘭陵人褚大,就在這樣的環境中。隔着一道獄門,大眼瞪小眼。

這兩個人,一個是列侯,一個是知名學問大家的弟子。

即使身處詔獄,但,只要天子沒發話,沒有人敢對他們怎麼樣。

所以,他們的待遇倒也不算差。

許九甚至還有家臣爲他捶打身體。

“君侯何必與這等人一般計較?”一個家臣在旁邊拍着馬屁道:“平白墮了自己身份!”

而對面的褚大,聞言卻是哼了一聲:“我勸君侯早日醒悟,奸佞邪說。信不得,昔者,孔子誅少正卯,正因如此!”

每一個儒家弟子,都對孔子誅少正卯的典故熟詳於心,都覺得,這是了不起的行爲,是正義對邪惡,有道對無道的宣判。

作爲徒子徒孫,當然要效仿先賢的行爲。身體力行,剷除一切無道的歪理邪說,清理世界,再造太平。

許九卻是哈哈大笑。道:“有本事,爾等去上林苑,拆了墨苑,那本君侯還敬你們是個丈夫!”

褚大的臉色一下子就漲紅了起來。

墨苑……

這可是儒家現在心裡的那根刺啊!

自墨翟以來,墨家及其分支農家,就是儒家的眼中釘肉中刺。恨不得將墨翟和他的徒子徒孫們從這個世界上徹底的完全的毀滅,連文字帶書籍,一把火全燒了!

但是……

現在,這是一個不可能的奢望!

當今天子,什麼都好,就是放縱墨家。

不止是給墨家提供了場地、資金和資源,還給給他們提供了入仕的途徑。

結果,墨家在關西的勢力,日復一日的興盛起來。

整個關中以西的廣大縣鄉,墨家的墨社迅速發展起來,然後,就把當地本來就不多的儒家給趕盡殺絕了。

面對這個依託最底層最基層的貧苦農民,建立在鄉亭裡的組織,別說儒家了,就是法家也沒有辦法,只能合作,不能對抗。

而這一切的源頭,就是那個在上林苑裡佔地數裡的龐大墨苑。

拆墨苑?

褚大當然想拆!

但,沒有那個能力!

即使天子同意,恐怕列侯跟少府們也不會同意。

墨苑,現在可是漢室的寶貝疙瘩,下金蛋的母雞,不止天子愛護有加,軍方的巨頭們更是將之視若珍寶。

單單是墨苑附近,就駐紮了兩千人的軍隊,方圓五十里,被丞相周亞夫劃爲禁區,除了墨苑和原先的思賢苑的百姓能進出外,其他任何進出,必須有丞相府的符節。

見到褚大語塞,許九立刻就得勢不饒人的譏諷起來:“欺軟怕硬,膽小如鼠,本君侯總算是明白了,爲何先賢要發明‘色厲內荏’這個詞了!”

褚大漲紅着臉,激動的道:“胡說!墨家邪說,一時矇蔽了天子,終有一日,天子會知道的,而你,宋子候,許君侯,你的言論比墨家的還邪惡一萬倍,若爲世人所知,恐怕立刻就要生死族滅!我勸你,不要一錯再錯,在歪曲先賢言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勿謂言之不預也!”

“本君侯的是歪理邪說,你們的纔是正道,大道?”許九跳着腳罵道:“我呸,我從未見過似爾等這樣厚顏無恥之徒!”

這兩個傢伙就這樣隔空打着嘴炮。

而他們之所以這樣敢明目張膽,肆無忌憚的在詔獄中嘴炮。

原因很簡單,他們兩個都知道,自己會沒事。

因爲這裡是詔獄啊!

詔獄是關押政治犯和皇室罪犯的地方!

你什麼時候見過,兩個打架鬥毆的傢伙,進了秦城監獄的?

哪怕他們是在天安門前,人民英雄紀念碑下打架!

所以,他們一進詔獄,立刻就知道了,自己被天子關注了。

既然被天子關注了,那麼,就一定還要好好利用這個機會,給自己謀福利了。

在那之前,當然要狠狠的打壓對方的氣焰!

兩人又嘴炮了一會,這個時候,幾個獄卒走過來,敲了敲牆壁,道:“別吵了,不知道這裡是什麼地方嗎?還有,一會,駙馬都尉虎賁衛都尉劇孟劇公要來,你們都安靜一點,省得惡了貴人!”

兩人這才停下嘴炮,但依舊相互瞪着對方,恨不得吃了對方!。

p:

今天又是一萬字!

點娘可別再抽風了!

第1014節 切割第442節 人口倒逼戰爭第1079節 小算盤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1)第957節 河套戰略(1)第1043節 匈奴對漢軍的恐懼第290節 忽悠匈奴人(1)第55節 燕飲(上)第574節 來自羅馬第1347節 毀滅第1547節 傳道計劃第1292節 帝國的毀滅(1)第682節 籠子第310節 交易(2)第1373節 破而後立(1)第1009節 高闕會戰(2)第849節 武夫當國(2)第496節 美好時代第1273節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305節 晁錯的感激第1091節 想當狗腿子的丁零人第103節 政治第1379節 強制性閉關鎖國第1421節 仰望星空第1100節 歷史中的故事第700節 主爵都尉第245節 太子劉德(1)第942節 濊人,不存在了第1433節 殖民時代(1)第237節 賄賂第164節 猜測與決定第1097節 可怕的少府第1021節 諜影第689節 吊打文青(2)第309節 交易(1)第507節 無題第927節 封王第610節 胸甲第68節 早朝(1)第891節 改造石家(1)第567節 風暴(3)第1427節 在大夏(1)第760節 交易第803節 出關第1012節 特務政治的開端(2)第1364節 可怕的漢室列侯集團第29節 彌補疏漏第664節 烏恆來使第99節 水軍第285節 坑貨外戚們第307節 神器(2)第1381節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466節 大朝儀(6)第1306節 摸着石頭過河第397節 津關第775節 承諾(2)第32節 入宮第662節 以法飾儒?第1181節 講道理(2)第670節 人衆定能勝天第263節 不教而誅是爲罪(1)第818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6)第914節 解決內憂(1)第829節 十面埋伏(3)第113節 題目與交易第707節 淘金浪潮(5)第7節 推恩(下)第1467節 期許第1298節 武貴文輕第357節 宣達司第335節 江都攻略(1)第1184節 強大的工匠(2)第726節 進擊的二世祖(2)第765節 諸王圍攻第775節 承諾(2)第77節 上林苑第978節 準備戰爭(1)第1082節 匈奴的覺醒第821節 臣服第364節 劇變(2)第1208節 新法家(1)第435節 宣傳與衝突第251節 論功行賞第724節 統一戰略第803節 出關第910節 樓船的腦洞(1)第381節 殖民(1)第720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3)第772節 瘋狂的學區宅第119節 送溫暖第667節 烏恆與鮮卑(2)第586節 新世界(2)第1145節 經濟(2)第731節 國情諮文(2)第1029節 狂歡(3)第1228節 權力的走狗第832節 匈奴的未來(1)第556節 儒家的改變(1)第599節 無題第807節 誰纔是世界第一強軍(1)
第1014節 切割第442節 人口倒逼戰爭第1079節 小算盤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1)第957節 河套戰略(1)第1043節 匈奴對漢軍的恐懼第290節 忽悠匈奴人(1)第55節 燕飲(上)第574節 來自羅馬第1347節 毀滅第1547節 傳道計劃第1292節 帝國的毀滅(1)第682節 籠子第310節 交易(2)第1373節 破而後立(1)第1009節 高闕會戰(2)第849節 武夫當國(2)第496節 美好時代第1273節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305節 晁錯的感激第1091節 想當狗腿子的丁零人第103節 政治第1379節 強制性閉關鎖國第1421節 仰望星空第1100節 歷史中的故事第700節 主爵都尉第245節 太子劉德(1)第942節 濊人,不存在了第1433節 殖民時代(1)第237節 賄賂第164節 猜測與決定第1097節 可怕的少府第1021節 諜影第689節 吊打文青(2)第309節 交易(1)第507節 無題第927節 封王第610節 胸甲第68節 早朝(1)第891節 改造石家(1)第567節 風暴(3)第1427節 在大夏(1)第760節 交易第803節 出關第1012節 特務政治的開端(2)第1364節 可怕的漢室列侯集團第29節 彌補疏漏第664節 烏恆來使第99節 水軍第285節 坑貨外戚們第307節 神器(2)第1381節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466節 大朝儀(6)第1306節 摸着石頭過河第397節 津關第775節 承諾(2)第32節 入宮第662節 以法飾儒?第1181節 講道理(2)第670節 人衆定能勝天第263節 不教而誅是爲罪(1)第818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6)第914節 解決內憂(1)第829節 十面埋伏(3)第113節 題目與交易第707節 淘金浪潮(5)第7節 推恩(下)第1467節 期許第1298節 武貴文輕第357節 宣達司第335節 江都攻略(1)第1184節 強大的工匠(2)第726節 進擊的二世祖(2)第765節 諸王圍攻第775節 承諾(2)第77節 上林苑第978節 準備戰爭(1)第1082節 匈奴的覺醒第821節 臣服第364節 劇變(2)第1208節 新法家(1)第435節 宣傳與衝突第251節 論功行賞第724節 統一戰略第803節 出關第910節 樓船的腦洞(1)第381節 殖民(1)第720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3)第772節 瘋狂的學區宅第119節 送溫暖第667節 烏恆與鮮卑(2)第586節 新世界(2)第1145節 經濟(2)第731節 國情諮文(2)第1029節 狂歡(3)第1228節 權力的走狗第832節 匈奴的未來(1)第556節 儒家的改變(1)第599節 無題第807節 誰纔是世界第一強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