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節 第一次主持廷議

這一日,劉德正陪同着代王劉登遊覽吳山附近的風光。

這時候,王道悄悄走過來,在劉德耳畔耳語一陣。

劉德聽完,搖了搖頭,長嘆了一口氣。

“這到底是唱的哪一齣啊?”劉德在心中感慨着,回頭對劉登拱手道:“王兄,父皇相招,請恕我失陪了!”

說完,他就登上王道帶來的馬車,急匆匆的朝着吳山上的天子行營而去。

當劉德來到天子營帳之中時,帳中已經坐滿了兩千石大臣與隨行的校尉以上將軍。

見到劉德到來,文武大臣紛紛起身相迎。

“殿下……陛下召集我等文武大臣,可是發生了什麼事情?”竇嬰走在劉德身旁,輕聲問着。

“淮南王劉安被他的丞相軟禁了……”劉德長出一口氣,說出自己知道的事情。

“啊……”竇嬰幾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怎麼會這樣?”

是啊,怎麼會這樣呢?

劉德擡頭望着帳篷的頂部。

只能說,劉安跟張釋之都是在作死啊!

站在統治者的立場上,以此時的情況來分析。

劉安被自己的丞相抓了起來,肯定顏面掃地,不論最終結果如何,他都丟臉丟到姥姥家了。

而張釋之……

沒有朝廷的命令,就私自軟禁自己的君主。

怎麼看,都不是個明智的選擇。

尤其是站在皇帝,站在統治者的立場上來看,這種臣子,要不得!

用後世人的思維是很難理解此時的統治者的思維模式的。

一個簡單的例子。

當初,季布的舅舅丁公爲項羽手下大將,漢高帝劉邦在彭城一戰幾乎全軍覆滅。狼狽逃亡。

丁公奉項羽之命追擊劉邦。

兩者在彭城以西的原野短兵相接,劉邦幾乎就要喪命於丁公之手,這時劉邦急了。使人傳書丁公求情說:兩賢豈相厄哉?意思就是說,您是英雄。我也是英雄,我們兩個爲什麼要自相殘殺呢?這對您沒有好處,不如放我一馬!

於是,丁公不管是出於養寇自重的心理也好,還是真的腦殘了也罷,果然不再爲難劉邦。

等到劉邦擊敗項羽,登基稱帝。

丁公以爲自己有功,就跑去邀功。結果被劉邦一刀砍了……

理由是:項王失天下者,丁公也。要‘使後世爲人臣者無效丁公’

與之相反的例子是欒布。

當初,劉邦砍了彭越的頭,梟首雒陽,下詔:有敢收視者,輒捕之。

欒布從齊國趕到雒陽,跪到彭越的頭下大哭祭祀,然後還收埋了彭越。

結果屁事沒有,還升官加爵,拜爲都尉。至今受到漢室天子的敬重。不論劉邦、呂后、惠帝,太宗、今上都視爲國家忠臣,棟樑。

這就是差距啊!

站在皇帝的立場上來說。身爲臣子就應該忠於自己的主君。

即使淮南王劉安要造反,身爲大臣,也不該在他沒有造反之前就動手,而是應該苦苦勸諫,然後上報天子,由天子定奪。

這纔是忠臣的模板。

而張釋之如今,一沒有請奏天子,二沒有苦苦勸諫,而是用矇騙的手段。騙取了軍權,然後軟禁了劉安。

當此之時。任何一個上位者,都不大可能會欣賞這樣的行爲。

相反。恐怕會厭惡這樣的行爲。

要是以後人人都效仿張釋之的行爲,那這天下秩序,豈不是要亂套了?

上下尊卑還要不要,人臣倫?理還講不講了?

這麼一思考,劉德也明白張釋之前世爲什麼非但沒有論功行賞,反而被長安厭惡,劉德就記得,當時,張釋之軟禁了劉安後,他的父皇第一時間不是馬上嘉獎張釋之,而是立刻命令曲城候蠱捷率兵進駐壽春,打着救援的旗號,接管了張釋之的兵權,等同於解除了張釋之的一切職務。

於是,隨後張釋之迅速病情加重,幾個月就死了。

這麼想着,劉德就嘆了口氣:“恐怕劉安最後也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反而是張釋之,要被責罰了!”

道理很簡單,劉安實際並沒有真正的舉兵造反,不過是口頭上說過那樣的話。

沒有實際的謀反罪狀。

本來,這樣的話,一般的諸侯王也是必死無疑,即使不死,也要被貶爲庶民。

但是,劉安不是一般的諸侯王啊!

他老爹劉長死的那麼慘,就算是爲了先帝的面子考慮,也得給予優待,至少,不能讓天下人覺得,劉氏這是借題發作,打擊報復,秋後算賬什麼的。

更何況,即使不考慮這些問題,也要考慮劉安的兩個弟弟怎麼想。

衡山王劉勃與廬江王劉賜,這兩個諸侯萬一要是覺得朝廷想對他們下手,馬上起兵,聯絡吳楚,這等同於使得吳楚立刻就能循江淮而上,進逼齊趙、滎陽,威脅雒陽。

一旦局勢發展到那個地步,現在,老實的齊趙諸侯,恐怕也會不安分起來。

正是這些問題加在一起,纔是前世劉安在吳楚之亂平定後並未被問罪,甚至沒有被責罰的原因所在。

“但是,我得想個辦法救一下張釋之,起碼,不能讓他有前世的下場!”劉德心裡尋思着。

想要救張釋之,使之無罪有功,就必須證明,劉安確實謀反了,不是嘴巴上說,而是實際在做,並且必須是鐵證如山,讓人信服!

“或許根倉是個突破口……”劉德尋思着。

周陽由一把大火燒掉了根倉一百多萬石存糧,劉德一直覺得,這可能與劉安有關。

本來,劉德是打算留着這個事情慢慢發酵,也不想馬上就捅破這個馬蜂窩。

但現在,爲了張釋之,沒有辦法,只能做出改變了!

這麼想着,劉德就走到他的位子上,坐了下來。

沒多久,一個宦官走進來,來到劉德身邊,在劉德耳邊耳語幾聲,劉德聽了,不停的點頭。

然後,劉德站起身來,對着滿帳大臣將軍們拱手道:“諸位臣工,小子奉父皇之命主持本次廷議!”

劉德這話一出,文武百官立刻肅靜不語。

漢室制度,廷議是最嚴肅和最重要的議事方案。

一般用於審理國家大政,戰和之策,以及極爲重要的犯罪。

現在,肯定不是審議國家政策的改動的時候,更沒有議論戰和問題的必要,那就剩下一個了:審議某人是否有罪。

而且這個某人肯定是諸侯王或者外戚。

不是諸侯王或者外戚的罪行,用不着大臣共商,廷尉就足夠治罪了

“請殿下示下!”內史晁錯出列拜道:“所議者何事?”()

第1555節 周亞夫致仕(1)第1567節 吹響殖民號角(1)第1198節 程序(1)第1490節 皇室教育(2)第三四十三節 背鍋俠3第61節 微服(2)第1383節 高漲的輿論第1541節 最後的林胡王(2)第364節 劇變(2)第727節 進擊的二世祖(3)第787節 馬邑會戰(1)第408節 考舉(1)第890節 任命第1473節 在安東(4)第1088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2)第467節 家宴(1)第641節 廟算(3)第1589節 博弈(1)第383節 詔諭第384節 官僚第578節 考舉再開第261節 人口爆炸帶來的思考第219節 一箭三雕第158節 宅男是做不得的!第553節 繡衣衛改革(1)第243節 晁錯的應對第1459節 軍隊的憤怒第54節 袁盎的勸告第1447節 如癡如醉第1225節 百死不悔第1000節 法家也要順應時代第1043節 匈奴對漢軍的恐懼第1451節 爲民做主(3)第307節 神器(2)第1093節 天單于(1)第265節 百家興衰第1349節 決戰(1)第674節 暖冬第779節 烏恆的算盤第750節 南越迴歸(1)第1198節 老將第492節 燕王的重禮!第709節 思慮第506節 陷阱第349節 諸王議政(2)第565節 風暴(1)第614節 烏孫的災難(2)第1424節 使團(1)第380節 欲先取之,必先與之第1014節 切割第1532節 金本位的思考第110節 收編與收買第383節 詔諭第815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3)第1422節 作死小能手第506節 陷阱第397節 津關第1121節 影響(1)第1280節 戰上谷(1)第775節 承諾(2)第1125節 南越內附(1)第1486節 儒法分道之因第1280節 戰上谷(1)第348節 諸王議政(1)第711節 骯髒時代(2)第597節 爾虞我詐第1403節 繼任者第44節 財源第500節 法統第56節 燕飲(下)第154節 霍仲孺的野望第1420節 作死的劉榮第373節 科技樹第1446節 正確的道路第1560節 匈奴的無奈第914節 解決內憂(1)第564節 司馬季主出仕第1249節 調整(1)第897節 租船(2)第1458節 掀桌子(4)第1070節 反撲(2)第1594節 戰起(1)第366節 新的時代(2)第686節 平律(1)第1466節 人事調整(2)第770節 返航第1216節 墨家的表演(1)第112節 父親第441節 獎勵生育第1003節 託付重任第54節 袁盎的勸告第1444節 歸一(1)第1211節 新法家(4)第710節 骯髒時代(1)第338節 天子的安排第399節 悲劇的朝鮮第706節 淘金浪潮(4)第19節 懲處第1049節 匈奴人的陰謀第684節 這波不虧
第1555節 周亞夫致仕(1)第1567節 吹響殖民號角(1)第1198節 程序(1)第1490節 皇室教育(2)第三四十三節 背鍋俠3第61節 微服(2)第1383節 高漲的輿論第1541節 最後的林胡王(2)第364節 劇變(2)第727節 進擊的二世祖(3)第787節 馬邑會戰(1)第408節 考舉(1)第890節 任命第1473節 在安東(4)第1088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2)第467節 家宴(1)第641節 廟算(3)第1589節 博弈(1)第383節 詔諭第384節 官僚第578節 考舉再開第261節 人口爆炸帶來的思考第219節 一箭三雕第158節 宅男是做不得的!第553節 繡衣衛改革(1)第243節 晁錯的應對第1459節 軍隊的憤怒第54節 袁盎的勸告第1447節 如癡如醉第1225節 百死不悔第1000節 法家也要順應時代第1043節 匈奴對漢軍的恐懼第1451節 爲民做主(3)第307節 神器(2)第1093節 天單于(1)第265節 百家興衰第1349節 決戰(1)第674節 暖冬第779節 烏恆的算盤第750節 南越迴歸(1)第1198節 老將第492節 燕王的重禮!第709節 思慮第506節 陷阱第349節 諸王議政(2)第565節 風暴(1)第614節 烏孫的災難(2)第1424節 使團(1)第380節 欲先取之,必先與之第1014節 切割第1532節 金本位的思考第110節 收編與收買第383節 詔諭第815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3)第1422節 作死小能手第506節 陷阱第397節 津關第1121節 影響(1)第1280節 戰上谷(1)第775節 承諾(2)第1125節 南越內附(1)第1486節 儒法分道之因第1280節 戰上谷(1)第348節 諸王議政(1)第711節 骯髒時代(2)第597節 爾虞我詐第1403節 繼任者第44節 財源第500節 法統第56節 燕飲(下)第154節 霍仲孺的野望第1420節 作死的劉榮第373節 科技樹第1446節 正確的道路第1560節 匈奴的無奈第914節 解決內憂(1)第564節 司馬季主出仕第1249節 調整(1)第897節 租船(2)第1458節 掀桌子(4)第1070節 反撲(2)第1594節 戰起(1)第366節 新的時代(2)第686節 平律(1)第1466節 人事調整(2)第770節 返航第1216節 墨家的表演(1)第112節 父親第441節 獎勵生育第1003節 託付重任第54節 袁盎的勸告第1444節 歸一(1)第1211節 新法家(4)第710節 骯髒時代(1)第338節 天子的安排第399節 悲劇的朝鮮第706節 淘金浪潮(4)第19節 懲處第1049節 匈奴人的陰謀第684節 這波不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