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節 考舉再開

庫裡提奧斯完全不知道,有人正透過北闕公車署中的窗戶觀察他。書迷樓

他現在非常快樂。

自從被漢朝皇帝接見了之後,他的待遇,就陡然提升了好幾個檔次。

直接從夷狄,變成了夷狄之國的使者。

這兩者的區別,就好比黃金和青銅之間的差距。

現在,庫裡提奧斯,享受的是漢朝的千石官員待遇。

一個叫少府的機構,爲他提供了單獨的住處,還爲他準備了僕人以及下人。

除此之外,一位博學的學者,出任了庫裡提奧斯的老師,負責教授他語言和文字。

在長安待了將近一個月後,庫裡提奧斯如今有些漢人的模樣了。

至少,他已經明白了,在漢國,衣襟是不能隨便秹,衣襟向左還是向右,在漢國,是區別野蠻與文明的重要標誌。

另外,束髮也很重要。

頭髮披散,或者留短髮,那是野蠻人才乾的事情。

真正的文明人會選擇束髮,並且按時清洗頭髮和身體。

這讓庫裡提奧斯大開眼界。

另外一個與羅馬-希臘模式完全不同,但卻同樣燦爛無比的文明世界,向他敞開了大門。

通過簡單的學習與科普後。

現在庫裡提奧斯已經知道,這個古老的文明國度,真正的名字,應該是中國。

而中國人自認爲自己的祖先,是三皇五帝。

那是一羣,在久遠的遠古時代。存在過的一些賢王。

他們用着自己的言傳身教,深深的影響了所有生活在這個國家的人民。

直至今天。中國的國家機構和政府機構以及思想文化,依然深受那些遠古的賢王影響。

最高的統治者皇帝。也常常在命令和法律條文裡,提及那些偉大人物的名字與言行,以此來強調自己統治的合法性以及律法的合法性。

甚至,就是皇帝這個稱呼。

也是由三皇五帝而來。

擡頭看了看張貼在一顆柳樹下的一張白紙。

庫裡提奧斯有些尷尬的摸了摸下巴。

中國的文字,對他來說,簡直太難了。

那些方塊字的筆畫與結構太過於複雜了。

哪怕是他,這樣一位在羅馬都算得上號的聰明人,至今也只認得幾個簡單的漢字。

至於書寫,那就更不可能了。

庫裡提奧斯只能期待自己的幾位剛剛結識的漢朝朋友。能幫他翻譯翻譯,那張貼在樹下的白紙上的文字了。

在中國這麼久,庫裡提奧斯的最愛和最喜歡的中國造物,就是白紙了。

這種輕便簡單整潔易於書寫的人工造物,在庫裡提奧斯看來,簡直就是文明最好的載體了。

與中國的白紙相比。

羅馬的羊皮紙,可以丟到廁所去擦屁股了!

沒多久,庫裡提奧斯的幾位朋友回來了。

“考舉又要開始了!”一位年輕的士子手舞足蹈的說道:“陛下已經下詔,今歲七月初人。

後世的辮子戲,更是大讚特贊。

在劉徹看來,這是一個很好的文宣策略。

最起碼,能忽悠人。

當然,劉徹可沒打算效仿滿清,掛個正大光明的牌匾。

因爲,那根本不可能,也無濟於事。

政治本來就是黑暗的,政壇本來就是無數的黑箱操作。

掛個正大光明,除了自欺欺人之外,別無他途。

劉徹讓人掛的是:四海窮困,天祿永終。

這是堯帝禪讓給舜帝時發佈的策命中截取出來的。

全文是:茲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窮苦,天祿永終。

意思就是:舜啊,現在我按照天命,將大位傳給你,你要誠實恰當的執行中正之道,假如,天下的百姓陷入窮困之中,那麼,上天就要收回賜予你的天命了!

劉徹掛這個牌匾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要提醒自己。

同時,也給後世子孫畫一條紅線。

你們可以吃喝玩樂,做木匠,煉丹什麼的。

但是,假如,百姓窮困,國家經濟困難了,你們就等着做亡國之君吧。

這是劉徹思慮了許久後,才選定的中心思想。

並且,打算今後,將這句話,當成漢室政權的統治合法性來源進行宣傳。

就如同日後的天朝。

將餵飽百姓的肚子,發展經濟,作爲國家的任務和目標。

除此之外,商湯祭天時的祭文,劉徹也覺得,有必要勒石爲記,就放在宣室殿的御座之前。

這樣,每一個皇帝,在登上御座之前,都會看到那段商湯鼎革之時對天所發的誓言:予小子履敢用玄社,敢昭告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在劉徹看來,中國古代的王朝帝王們,只要能讀懂和記住這兩位帝君的誓言和誥命,根本不會玩脫,也根本不可能出現問題。

毫不客氣的說,統治者們,壓根不需要去學什麼西方的民煮自由大憲章什麼的,從老祖宗哪裡,就能得到足夠的智慧和策略。

可惜啊,大多數人,都只是將老祖宗的話,當成了口號,當成了飆演技時,掉眼淚時的臺詞。

而劉徹這麼幹,就是要逼着後來的子孫,不管怎樣,至少在表面上,他得做個態度,做個表率出來。

不然,他的皇位,馬上就要不保!

當然,這只是一個預防性的策略和保障。

要真出個類似宋欽宗那樣的奇葩,再怎麼保障和預防也是沒用。

畢竟,你不能指望一個腦殘,能做出什麼有智商的事情出來。

人家硬要作死,你也無奈不是?

所以,關鍵還是在自身,在於教育,在於傳統。

秦國七代君王的教育,劉徹看來,就很有必要學習學習。

所以,劉徹現在來到了槐裡縣的茂鄉。

這個他未來的安息之所。

雖然,視察自己的陵寢這樣的事情,看上去怪怪的。

但這卻是漢室每一個皇帝的必修課。

帝陵在漢室的政治生活中,佔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

帝陵的規格和制度,能直接反應出,當政的皇帝,對天下的態度和治政的思想。

太宗孝文皇帝的霸陵,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整個霸陵工程,儘量儉樸,儘量的沒有加重人民的負擔。

甚至連霸山本身的地理地貌,太宗孝文皇帝,都禁止官員和後來者破壞。

原因就是,他不喜歡也不想加重百姓的負擔。

到劉徹這裡,帝陵工程,就開始承擔更多的東西了。(……)

第1143節 團結(2)第801節 先鋒(2)第581節 爲難第1113節 你也配姓攣鞮?(1)第329節 安排第839節 突圍第944節 萌芽第694節 制度(3)第672節 打造作死禍害二人組(1)第282節 終結第1034節 大戰之前(1)第899節 封禪博弈(1)第411節 考舉(4)第1251節 策劃戰爭(1)第116節 李廣難封(1)第342節 背鍋俠(1)第97節 沒有沒用的學問第546節 血流成河(2)第70節 早朝(3)第1241節 入吾甕中(1)第1245節 平賈的威力第861節 杜仲膠第1341節 接觸戰第41節 科舉的土壤第694節 制度(3)第1334節 戰場第304節 真假楚王(2)第294節 悲劇之劉戊(1)第330節 第二次考舉(1)第1037節 出塞(2)第1422節 作死小能手第565節 風暴(1)第5節 推恩(上)第1475節 見聞(1)第696節 爭權奪利第96節 進擊的文青(2)第49節 厚顏無恥第52節 難題第1163節 雄心(1)第1396節 悲哀的商人第35節 厚恩第1249節 調整(1)第695節 學閥們的狂歡第960節 匈奴的狂歡第575節 庫裡提烏斯東遊記(1)第616節 投石問路第1503節 接班(1)第1129節 撫慰第479節 來自印度第687節 平律(2)第415節 匈奴公主(2)第359節 微服(2)第919節 從此朕既國家!(1)第1002節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1147節 漢。歸義單于!滴兩百八十四節勝利者決定一切第973節 陌刀威武(1)第160節 踏上打臉的征途第577節 漢匈必有一戰!第1416節 萬般皆下品,唯有武勳高第423節 狗腿子(3)第1079節 小算盤第347節 兄弟們(3)第1337節 狼性還是狗性?(3)第273節 新思維(2)第1300節 戰略判斷第1162節 征途(2)第1552節 官制改革(1)第915節 哭廟第1577節 流血的單于庭(5)第1523節 劉榮之死(2)第471節 鹽鐵官營(2)第562節 教育列侯第206節 安排第1009節 高闕會戰(2)第1189節 明主(2)第1189節 明主(2)第1192節 戾王第349節 諸王議政(2)第1365節 瓜分第1509節 單純的竇嬰第542節 酷吏(2)第1094節 天單于(2)第1278節 戰前(2)第1013節 衛道的法家(1)第869節 鮮卑歸附(2)第395節 無題第1563節 猛虎出籠第1237節 開萬世之太平(2)第224節 你行的!第1310節 協議第627節 溫言在口(2)第494節 油脂第813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1)第262節 賞賜與福利第695節 學閥們的狂歡第1189節 明主(2)第1382節 輿論洶洶第1488節 田叔去世第112節 劉啓教子
第1143節 團結(2)第801節 先鋒(2)第581節 爲難第1113節 你也配姓攣鞮?(1)第329節 安排第839節 突圍第944節 萌芽第694節 制度(3)第672節 打造作死禍害二人組(1)第282節 終結第1034節 大戰之前(1)第899節 封禪博弈(1)第411節 考舉(4)第1251節 策劃戰爭(1)第116節 李廣難封(1)第342節 背鍋俠(1)第97節 沒有沒用的學問第546節 血流成河(2)第70節 早朝(3)第1241節 入吾甕中(1)第1245節 平賈的威力第861節 杜仲膠第1341節 接觸戰第41節 科舉的土壤第694節 制度(3)第1334節 戰場第304節 真假楚王(2)第294節 悲劇之劉戊(1)第330節 第二次考舉(1)第1037節 出塞(2)第1422節 作死小能手第565節 風暴(1)第5節 推恩(上)第1475節 見聞(1)第696節 爭權奪利第96節 進擊的文青(2)第49節 厚顏無恥第52節 難題第1163節 雄心(1)第1396節 悲哀的商人第35節 厚恩第1249節 調整(1)第695節 學閥們的狂歡第960節 匈奴的狂歡第575節 庫裡提烏斯東遊記(1)第616節 投石問路第1503節 接班(1)第1129節 撫慰第479節 來自印度第687節 平律(2)第415節 匈奴公主(2)第359節 微服(2)第919節 從此朕既國家!(1)第1002節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1147節 漢。歸義單于!滴兩百八十四節勝利者決定一切第973節 陌刀威武(1)第160節 踏上打臉的征途第577節 漢匈必有一戰!第1416節 萬般皆下品,唯有武勳高第423節 狗腿子(3)第1079節 小算盤第347節 兄弟們(3)第1337節 狼性還是狗性?(3)第273節 新思維(2)第1300節 戰略判斷第1162節 征途(2)第1552節 官制改革(1)第915節 哭廟第1577節 流血的單于庭(5)第1523節 劉榮之死(2)第471節 鹽鐵官營(2)第562節 教育列侯第206節 安排第1009節 高闕會戰(2)第1189節 明主(2)第1189節 明主(2)第1192節 戾王第349節 諸王議政(2)第1365節 瓜分第1509節 單純的竇嬰第542節 酷吏(2)第1094節 天單于(2)第1278節 戰前(2)第1013節 衛道的法家(1)第869節 鮮卑歸附(2)第395節 無題第1563節 猛虎出籠第1237節 開萬世之太平(2)第224節 你行的!第1310節 協議第627節 溫言在口(2)第494節 油脂第813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1)第262節 賞賜與福利第695節 學閥們的狂歡第1189節 明主(2)第1382節 輿論洶洶第1488節 田叔去世第112節 劉啓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