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節 返航

六月的長安,已經變成一個火爐了。

劉徹自然跟往年一樣,帶着自己的妃嬪,躲到了甘泉山上避暑。

“劉闢光認罪自殺了?”劉徹泡在溫泉裡,看着擺在自己面前的奏疏,珉了珉嘴脣。

跟劉闢光一起從死的,還有他的王后、太子,以及幾個民怨極大的兒子。

剩下妃嬪子嗣,劉徹雖然心腸軟,捨不得殺。

但也沒有聖母,而是將他們圈禁起來。

這樣過個一兩代,等仇恨消弭,纔會釋放。

但劉闢光臨死前,倒是幹了件人事!

“劉卬、劉賢、劉志……”劉徹念着這三個諸侯王的名字。

這三位,跟劉闢光相比,只能說是一時瑜亮。

劉闢光,將他們的那點子破爛事情,全部抖落了出來。

就這些,也足夠讓這三個渣渣‘死有餘辜’。

其實,不需要劉闢光抖落,就這幾天,告他們狀的奏疏,就已經堆滿了劉徹的御案。

牆倒衆人推。

落井下石,這向來是官僚的拿手好戲。

只是……

齊魯的官僚,尤其是這四人的官員,能有幾個是乾淨的?

至少根據劉闢光招認,他的高級官員和幕僚中,起碼有七成,是跟着他一起無惡不作的混賬!

“傳令廷尉、太常與執金吾……”劉徹閉着眼睛下令:“一切罪官,務必嚴懲不貸!不要有負擔,發現一個,就處置一個!”

“派人轉告執金吾,八百石以下,只要證據確鑿,執金吾可就地正法!”

“千石以上,查實罪責者,賜毒酒白綾!”

這些人,這些貪官污吏。營營苟且之輩。

留在這個世界上,也是浪費糧食!

況且,今年的考舉,馬上就要拉開大幕了。

清理掉這些人。可以給考舉士子們空出許多職位。

要知道,劉徹最近可是一直在發愁,隨着考舉不斷深入。

士子越來越多,遲早可能會形成類似後世那樣的大學生就業難,研究僧找工作難得困境。

而類似這樣的問題。在後世都是老大難,不知道愁白多少人的頭髮!

至於現在……

一旦發生了這樣的事情。

後果非常嚴重!

甚至可以用災難來形容!

劉徹根本無法想象,未來,上千甚至上萬的考舉士子,在長安等待分配職位的可怕場景。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給這些傢伙找職位,找崗位,在未來,會成爲劉徹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的主要工作方向。

現在,趁着這個機會。在齊魯清理掉一批碩鼠,再將過去幾年的那些表現出色的士子,提拔到齊魯的崗位上去。

而他們空出來的位置,則由新的士子取代。

這樣,既給了士子們工作崗位,解決了就業問題,也能讓天下人看到,考舉就是好就是好,只要有能力,升官如火箭。

更重要的是——通過這個清洗。漢家從此就可以徹底掌握齊魯。

讓這個一直以來,就喜歡跟長安唱反調的地方,安靜下來。

“齊王與膠東王,陛下打算怎麼辦?”汲黯在劉徹身旁。小聲的問道。

劉徹睜開眼睛,道:“告訴廷尉和太常,齊王與膠東王,就不要去動了,查一查他們的官員就可以了……”

齊王劉將閭,再怎麼說。也曾經是他劉徹的一塊踏腳石。

想當年,劉徹是靠着劉將閭,才得以上位。

即使只考慮這個問題,對劉將閭,也要高擡貴手。

畢竟,這可是活着的聲望機器。

更何況,劉將閭的問題不大。

他也沒怎麼欺壓百姓。

這倒不是劉將閭有良心。

而是他根本不需要!

就靠臨淄的租稅和商業稅收,他一年就能入賬數千金!

在漢室諸侯王裡面,劉將閭是僅次於樑王劉武以及過去的吳王劉濞的狗大戶!

更何況,劉將閭那麼識趣,眼睛都不眨一下,就送了三個縣給劉徹的寶貝女兒當禮物。

若是都這樣了,劉徹還想弄他,就多少有些不近人情,還會被人說成是劉徹覬覦人家的齊國土地。

這可不是什麼好名聲!

至於膠東王劉雄渠,雖然混賬了一點,但也沒幹太多壞事!

最重要的是,他兒子劉德,很對劉徹脾氣。

劉德這個跟劉徹過去同名同姓的堂弟最近幾年,就一直在幫着劉徹培養造船工匠蒐羅造船之法。

膠東王國,現在就有漢室除江都的造船廠外最大的船廠。

這個海軍基地,劉徹很看重。

所以,也就不準備動他了。

當然,經過此事後,劉徹已經做出了決定了。

那就是要繼續收攏諸侯王的權力!

在過去,諸侯王們,擁有任命千石以上兩千石以下官員的特權。

靠着這些特權,他們自然可以作威作福。

甚至劉卬那個混賬,還把官職拿出來明碼標價,搞起了拍賣。

這個劉徹是怎麼也忍不了的!

“擬詔吧!”劉徹看着汲黯:“從今以後,收天下諸侯王,除樑王、江都外,一切四百石以上官吏任免權,再讓太常準備,從天下名士之中遴選德行高尚之人,爲諸侯王太傅,仔細教導,不可令濟南故事重演!”

這其實是早就該乾的事情了。

在原本的歷史上,吳楚之亂後,劉徹的老爹,就花了三年時間,慢慢的將這些權力都收歸中央。

但劉徹登基後,這個進程就停滯了。

如今,在濟南這檔子事情發生後,劉徹當然不能繼續容忍這樣的情況了。

“諾!”汲黯叩首而去。

“齊國……”劉徹搖搖頭。

他雖然不準備找劉將閭麻煩了。

但這並不意味着劉將閭就沒麻煩了。

這個王叔的麻煩還大着呢!

不爲別的。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齊國這個天下頭號的經濟強國,盯上它的人,從呂后開始到現在,起碼能湊出一個加強排!

便是劉徹,若非他已經是皇帝了。

恐怕也要對那個每年單單是合法的收入,就多達一萬萬錢和數千金的大國饒有興致。

據劉徹所知,他的兄弟們。除了劉閼是一心想着回到中原外,其他人,幾乎都打上了齊國的主意。

連劉榮都爲此跑來跟劉徹低頭服軟了。

能不能在兄弟們的覬覦下保住自己的齊國,劉徹也爲劉將閭捏了一把汗。

畢竟。只要他的兄弟們團結起來,在東宮那邊,把劉將閭踢去什麼臨江長沙,不是不可能。

將這些事情放到一邊。

劉徹對王道吩咐一聲:“去給朕將繡衣衛的報告拿來!”

“諾!”王道領命而去。

沒多久,就抱着足足一個箱子的報告回來。

“念給朕聽吧……”劉徹閉着眼睛道。

“諾!”

王道將箱子打開。拿起裡面的那些報告,唸了起來。

劉徹則閉着眼睛聽着。

繡衣衛的報告,基本都是些民間的瑣事,以及打探而來的官場議論。

劉徹現在已經養成了習慣,每天都要在休息的時候,聽上一兩個時辰。

講老實話,這些報告的內容,大都很枯燥,講的也是民間議論的焦點和各地發生的重大事情。

但,地方上的焦點和重大的事情。到了國家層面,常常就會變得無足輕重。

但劉徹依然堅持這樣,而且已經堅持了兩年。

因爲,劉徹清楚,這樣的好習慣,有助於他這個宅在皇宮的君王,瞭解千里之外發生的事情,對這個國家的社會變化,有所瞭解。

不然的話,你能相信。一個天天宅在宮裡面,最多去上林苑散散心的皇帝,能知道現在國家的現狀和百姓們關注的事情究竟是什麼?

搞笑吧!

哪怕是後世資訊爆炸的世界,也尚且有某些國家的政要。根本不清楚,自己的國家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成天都只知道吹牛打屁,翻來覆去的念那些都被說爛了的陳詞濫調。

結果就是,統治精英跟底層百姓的距離,越來越遠,越來越遠。

然後。某個領導於是就經常鬧出許多低級笑話。

更可怕的是,那個領導還不知道自己鬧笑話了。

自以爲自己很英明神武。

劉徹對此,一直引以爲戒。

身爲皇帝,身爲統治者,必須時刻關注和了解,自己的國家的底層百姓,那些沉默的大多數,關心和矚目的事情。

這樣,才能針對性的做出政策調整和部署。

這次,繡衣衛報告的,基本都是士林輿論和市井百姓以及貴族官員們,在私底下對劉徹詔命的看法和議論。

甚至有些人的議論,很刺耳。

但沒關係,事情都做了,難道還怕人說不成?

大丈夫敢作敢當!

更何況,這個事情,劉徹問心無愧。

一些跳樑小醜的叫囂和詆譭,就由得他們去了。

反正,對輿論,老劉家向來都是——你可以說話,但朕可以不聽!

相比起官僚貴族和士林,劉徹更關心,那些大字不識一個的農民,對這個事情的看法。

因爲,這些農民雖然是文盲,但正因爲如此,他們的反應,纔是最真實的。

爲什麼當年,太宗皇帝在聽到了‘一尺布,尚可縫,兄弟兩人不能容’的民謠後,馬上就封淮南厲王的三子爲王?

這是因爲,太宗皇帝知道,且不論這個童謠是否是被人故意創造的。

但它能在民間廣泛傳唱。

這就說明了,老百姓們,對皇家內部的權力傾軋和兄弟殘殺的反感和厭惡。

百姓不希望自己的君王,是一個對兄弟都能狠下手來的人。

他們希望看到一位對兄弟親愛,對百姓仁慈,對大臣寬宏的明君。

太宗於是順應民心,成爲了百姓心裡面的那個理想的君王。

於是,他成了聖人。

如今,劉徹也是這樣。

老百姓希望他是個什麼樣子的皇帝,他就會主動向那個方向靠攏。

之前,劉徹每次明詔天下,基本都是在參考了繡衣衛報告的民間情況後,針對性的調整用詞,將他自己一步步塑造成了一個愛民如子,天生神聖,受命於天,無所不能的君王。

而這個決策,很明智。

百姓們慢慢的將劉徹與他們理想中的君王形象重疊起來。

於是,就造就了今天,劉徹至高無上,無人可制的權柄。

從十步之內,到萬里之外,甚至南越、閩越,他的威權,行於四海。

劉徹最近甚至聽說,連匈奴,都有他的祭祀了。

真是讓他哭笑不得。

“果然,百姓們是希望皇帝能跟他們站在一起的……”

聽着王道念着的報告,劉徹在心裡面,不無得意的點點頭。

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中國的百姓,不管過去現在未來,都有着深厚的明君情節。

只要皇帝能稍微照顧他們,能稍微看重他們,他們就願意給皇帝賣命了。

若在這個過程中,還能撈到好處。

那這個皇帝,必然就會成爲聖人!

劉徹這次果斷處置濟南的事情,讓他在民間狠狠的再次刷了一波臉,繡衣衛報告,甚至有百姓開始以聖人、聖王、聖主這樣的至高尊稱來稱呼他這個皇帝了。

這讓劉徹頓時就感覺,自己的辛苦和努力沒有白費。

但,劉徹也依然清楚。

這個世界上,最善變的人,就是人民羣衆自己了。

所以,唐太宗說:君爲舟,民爲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他必須,時刻注意,百姓的生活和人生安全。

不然的話,一旦大變來臨,他可能會措手不及。

…………

劉徹在甘泉宮泡溫泉的時候。

萬里之外的霓虹列島,陳嬌已經準備返航了。

他此行,非常順利。

在這些無名的列島上,短短半個月不到,就抓了數千的倭奴,而成本,則幾乎爲零。

這些矮個子的倭奴,甚至將他和他的艦隊視爲神明,根本不用動手,就有人願意跑來給他服務了。

除了倭奴之外,陳嬌手裡面,還拿着幾塊狗頭金。

“這倭奴之屬的島上,好像黃金有不少?”陳嬌撓撓頭,在心裡猜測着。

懷化發現金砂河之前,好像就曾經大量發現了狗頭金,很多時候,甚至有人在河邊都能撿到。

而這倭奴列島上,也有狗頭金。

那這是不是就意味着……

“這裡也有黃金富礦?”陳嬌在心裡猜測。

“等吾下次再來之時,一定弄清楚這個問題!”

若是能清楚這倭奴之屬的列島上的金礦存在。

那麼……

陳嬌知道,自己可能要發大財了!。

PS:

等下還有,雖然很困但既然承諾了,就一定會做到!

大家可以先睡明天早上起來再看!

第1362節 三個世界(1)第806節 誰纔是瘋子!第646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2)第841節 殲滅第589節 新世界(5)第1321節 困獸之鬥第1605節 說服(2)第120節 過繼(1)第563節 貪婪第63節 修改第1605節 說服(2)第1367節 句犁湖單于第148節 蝗蟲要來了第173節 千萬不要做豪強第701節 移民政策第939節 強大的藉口第605節 戰略第982節 以胡制胡第63節 修改第1047節 戰河陰之強敵(2)第944節 萌芽第39節 張湯的野望第1229節 儒生的問題第1144節 經濟(1)第737節 王者歸來——墨家(2)第1452節 狂風暴雨(1)第1374節 破而後立(2)第1149節 絕望的匈奴人(1)第9節 蝴蝶效應第1154節 石渠閣會議第1426節 烏丸閼氏第1226節 安排第508節 怪獸出籠第1238節 敢有再議者族!第616節 投石問路第393節 和親第752節 遠航(1)第254節 八方英才匯聚(3)第259節 破逐鹿之妄說第536節 洗腦(1)第998節 晁錯遇到了對手了第1579節 最後一戰將至第1589節 博弈(1)第1072節 血戰(3)第1072節 血戰(3)第1519節 保衛先帝宗廟第1518節 囂張的劉榮第1371節 那恐怖的三首怪物(1)第10節 齊王的問題第1229節 儒生的問題第635節 新學派(4)第1070節 反撲(2)第543節 酷吏(3)第430節 廟算(2)第723節 趙佗之決斷第1327節 李廣出擊(1)第1409節 成功的開始第1240節 振奮的羣臣第1186節 轉折點第1443節 司馬遷的答案第410節 考舉(3)第977節 老朋友第1178節 衛青的消息第1002節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194節 麻煩第122節 過繼(3)第966節 省親(2)第365節 新的時代(1)第117節 李廣難封(2)第1554節 官制改革(3)第971節 戰爭的腳步(2)第137節 替罪羔羊第670節 人衆定能勝天第1239節 破裂的聯盟第132節 殿問第1277節 戰前(1)第1131節 洗腦第72節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1161節 征途(1)第1435節 行動力爆表的商賈(1)第912節 樓船的腦洞(3)第1521節 悲劇的劉榮(2)第844節 善後(1)第1031節 河陰與宜樑第1427節 在大夏(1)第548節 猶豫第1129節 撫慰第56節 燕飲(下)第1355節 最後的白狼騎(1)第764節 我注經典與經典注我第777節 悲慘的烏孫人(2)第1116節 培育第602節 魚海!魚海!(2)第1089節 異想天開的呼揭人第171節 投名狀第1483節 爲政績論(2)第60節 微服(2)第1259節 動員(1)第1056節 糾纏(2)第833節 匈奴的未來(2)
第1362節 三個世界(1)第806節 誰纔是瘋子!第646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2)第841節 殲滅第589節 新世界(5)第1321節 困獸之鬥第1605節 說服(2)第120節 過繼(1)第563節 貪婪第63節 修改第1605節 說服(2)第1367節 句犁湖單于第148節 蝗蟲要來了第173節 千萬不要做豪強第701節 移民政策第939節 強大的藉口第605節 戰略第982節 以胡制胡第63節 修改第1047節 戰河陰之強敵(2)第944節 萌芽第39節 張湯的野望第1229節 儒生的問題第1144節 經濟(1)第737節 王者歸來——墨家(2)第1452節 狂風暴雨(1)第1374節 破而後立(2)第1149節 絕望的匈奴人(1)第9節 蝴蝶效應第1154節 石渠閣會議第1426節 烏丸閼氏第1226節 安排第508節 怪獸出籠第1238節 敢有再議者族!第616節 投石問路第393節 和親第752節 遠航(1)第254節 八方英才匯聚(3)第259節 破逐鹿之妄說第536節 洗腦(1)第998節 晁錯遇到了對手了第1579節 最後一戰將至第1589節 博弈(1)第1072節 血戰(3)第1072節 血戰(3)第1519節 保衛先帝宗廟第1518節 囂張的劉榮第1371節 那恐怖的三首怪物(1)第10節 齊王的問題第1229節 儒生的問題第635節 新學派(4)第1070節 反撲(2)第543節 酷吏(3)第430節 廟算(2)第723節 趙佗之決斷第1327節 李廣出擊(1)第1409節 成功的開始第1240節 振奮的羣臣第1186節 轉折點第1443節 司馬遷的答案第410節 考舉(3)第977節 老朋友第1178節 衛青的消息第1002節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194節 麻煩第122節 過繼(3)第966節 省親(2)第365節 新的時代(1)第117節 李廣難封(2)第1554節 官制改革(3)第971節 戰爭的腳步(2)第137節 替罪羔羊第670節 人衆定能勝天第1239節 破裂的聯盟第132節 殿問第1277節 戰前(1)第1131節 洗腦第72節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1161節 征途(1)第1435節 行動力爆表的商賈(1)第912節 樓船的腦洞(3)第1521節 悲劇的劉榮(2)第844節 善後(1)第1031節 河陰與宜樑第1427節 在大夏(1)第548節 猶豫第1129節 撫慰第56節 燕飲(下)第1355節 最後的白狼騎(1)第764節 我注經典與經典注我第777節 悲慘的烏孫人(2)第1116節 培育第602節 魚海!魚海!(2)第1089節 異想天開的呼揭人第171節 投名狀第1483節 爲政績論(2)第60節 微服(2)第1259節 動員(1)第1056節 糾纏(2)第833節 匈奴的未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