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節 馬邑會戰(1)

“大單于,請下令吧!”匈奴的單于庭內,盧候王紅着臉,難以抑制自己的憤怒。“必須給漢朝人一點顏色瞧瞧!”

“漢朝人收留烏孫****,分明就是不把我大匈奴放在眼中!”新鮮出爐,坐上右賢王位置沒多久的尹稚斜,也是殺氣騰騰的道:“請大單于下令給休屠、昆邪、婁煩、盧候和東胡諸王,全面動員起來,發大軍從雁門關直取太原,再來一次平城大戰!”

近六十年前,中國局勢激變。

漢朝的韓王信,投降匈奴,打起了借匈奴大兵,玩兒皇帝的套路。

同時,舊時的趙國舊貴族,也擁立了一個傀儡,自稱趙王,反抗漢朝的統治。

匈奴騎兵因此在帶路黨們的幫助下,順利的長驅直入,佔領句注、太原,兵臨晉陽城下。

這是匈奴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直接威脅中國存亡。

之後,匈奴人再也沒有能力,如此深入中國腹心,佔領像太原和晉陽這樣的堅城。

所以,平城之戰,是匈奴人的驕傲。

過往每每有漢使到來或者匈奴打算南侵時,都會重提平城戰役。

這既是給自己打氣,也是爲了恐嚇漢朝的使臣。

軍臣擡起眼簾看了看一臉義憤填膺,恨不得率領騎兵,攻下長安的尹稚斜。

自從將尹稚斜任命爲右賢王后,軍臣對他的態度,顯而易見,基本都是當沒有這個人存在的。

但尹稚斜卻絲毫不知。

而且,一次比一次跳的厲害。

軍臣自然知道,尹稚斜是在收買人心。

漢匈之間交往幾十年。

匈奴高層裡,或多或少。都學習過一些漢朝的知識。

最近兩三年,漢匈貿易激增。

許多漢朝的特產和商品,通過邊境榷市。進入了匈奴國內。

軍臣拿起放在自己面前的一個酒杯,這酒杯是用一個嬰兒的頭顱製成的。

裡面盛着進口自漢朝的清酒。

軍臣微微抿了一口。口中,立刻酒香四溢,爽快無比。

隨手再捏起一些被放在托盤中的小奶酪,放進嘴裡嚼了嚼。

濃郁的奶香,頓時就在充溢口腔,讓他食慾大開。

但可惜……

軍臣低下頭,這種奶酪與酒一樣,是進口的商品。

“漢朝人真是聰明!”軍臣在心裡嘆了口氣。

這些奶酪。是一年多前,開始流入匈奴國內的,最開始,只在邊境附近的部族裡流傳,然後,慢慢的,傳到了河套、河西,祁連和陰山的部族裡,最後就連單于庭,也開始追捧起這種漢朝產的奶酪。

現在。匈奴每年從漢朝進口的大宗商品,已經從茶葉和粟米,變成了茶葉和奶酪了。

奶酪這種小玩意。看似不起眼。

而且,人人都知道,它是怎麼製造出來的。

匈奴也有類似的奶酪製造技術,無非就是將馬奶、羊奶、牛奶等各種牲畜的鮮奶,經過發酵後蒸煮而來。

但問題在於,匈奴缺乏足夠蒸煮鮮奶的器皿。

寶貴的青銅和少量的進口鐵鍋,都掌握在部族的貴族手裡。

普通的牧民,大都只能使用一些粗劣手法制造的搪瓷製品。

而匈奴,與其說是建立在馬背上的帝國。不如說,是建立在各種牲畜的鮮奶上的帝國。

絕大部分的匈奴牧民。儘管年復一年,都在放牧。

但他們終其一生。能吃到肉的機會也屈指可數。

在匈奴,除了作戰的勇士外,老幼婦孺和放牧的奴隸,他們的每日主食,就是各種鮮奶發酵製成的各種食物。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奶酪和奶酒。

甚至,大軍出征,騎兵隨身攜帶的口糧,也是各種奶製品。

牲畜的鮮奶,就跟南方漢朝人的土地上的莊稼一樣,是維繫着匈奴帝國存亡的關鍵。

匈奴人可以永遠不吃肉,但不能一天不吃奶酪和馬奶酒。

但現在,南方的漢朝,在奶酪的製作技術和工藝上,也全面超越了匈奴。

他們製作的奶酪,香甜可口,而且便於長期保存。

不像匈奴的奶酪,因爲製作工藝不過關或者發酵不徹底,常常保質期只有一個月。

作爲從小就跟在老上單于身邊,南征北戰,在戰爭中長大的單于,軍臣很清楚,這種能長期保存的奶酪的出現,意味着什麼。

這意味着,漢朝人在草原上的活動時間,要比匈奴騎兵還要長。

他們甚至可以遠離後勤輜重部隊,深入遼闊的大草原深處,遠征幾個月,然後再返回長城。

而匈奴,卻反而要受制於後勤問題。

這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

所以,在過去,軍臣一直不遺餘力,甚至不惜一切手段的從漢朝進口各種各樣的青銅和鐵器。

尤其是鐵鍋和青銅鼎。

這兩種器皿,都是加工奶酪,必不可少的工具。

但,只靠進口,解決不了匈奴面臨的困境。

漢朝人也不可能無限制的供給匈奴青銅和鐵器。

“所以,纔要不惜一切代價,拿下大宛!”軍臣在心裡對自己說。

大宛,這是一個原本不在匈奴獵食名單裡的遙遠王國。

直到一年多前,它忽然出現在了匈奴的視線裡。

然後,軍臣通過派遣細作偵查,發現,這個人口幾十萬的國家,居然有着大量的工匠!

尤其是還有着許多能生產各種搪瓷製品和青銅的工匠。

若是能征服大宛,獲得大宛人的青銅生產技術,尤其是那些工匠。

匈奴就能擺脫目前的窘境,得到它所需要的大規模的青銅製造技術。

至於南方的漢朝?

只要想到長城腳下,那密密麻麻的要塞,軍臣就感覺有些腦仁疼。

過去數十年。漢朝用血告訴匈奴,想進來?先崩掉幾顆牙再說,想出去?也不是那麼容易!

軍臣就自己親自嘗試過一回。

在五年前。他統帥四萬騎兵,南侵漢朝。

結果。丟下了一千多具屍體,帶回了數千個傷兵。

撈到的東西,卻少的可憐。

差點就要虧本!

正是自那以後,軍臣發誓,打死也不去長城腳下,自討沒趣了。

更何況,如今的漢軍,騎兵規模也不算小了。

匈奴除非全面動員。拉出所有的力量,纔有可能在戰爭中佔得上風。

但……

平城會戰後,匈奴上下就已經下定決心,再也不幹這種傻事了!

四十多萬騎兵,幾百萬的牲畜羣,拉鋸長達一年的苦戰。

最終就換了個和親條約……

而漢朝北方的嚴寒,也同樣讓匈奴吃盡了苦頭。

“右賢王想打?”軍臣站起來冷笑着說道:“那就不妨去試試……”

若是尹稚斜真帶兵南下,那軍臣做夢都笑出聲來。

長城的銅牆鐵壁,肯定能將尹稚斜撞的頭破血流。

然後,自己再名正言順的以作戰不利。喪師辱國的罪名,將他貶黜到北海,去跟中行說一起去放羊!

就算萬一。尹稚斜運氣特別好,碰上漢朝的將軍腦殘,皇帝傻逼,被他打開了一個口子,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勝利。

那就更好了!

也不需要西進了!

搶西邊的苦哈哈,有個屁用啊!

真正能吃飽的地方,還是在南方的長城內啊!

任意一個長城內的郡縣裡囤積和儲藏的糧食以及各種金銀財寶和青銅、鐵器,就足夠匈奴全國上下吃上三五年了!

若能佔領長安,那匈奴更是一輩子都不需要放牧。可以過上天神一樣的生活。

在這個前提下,軍臣跟尹稚斜。根本不會有任何矛盾,他們只會緊密的合作。直到佔領長安,入主中國。

南下,是自古以來,就刻在了所有草原上的民族的基因中的衝動。

但……

這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隨着漢朝開始強盛,軍隊的戰鬥力開始不斷提升,這個幻想,已經真正成爲一個幻想。

尹稚斜被軍臣這麼一嗆聲,頓時就有些面紅耳赤。

“大單于,漢朝明目張膽的庇護烏孫****,擺明了沒將大匈奴放在眼中,若不予以懲戒,以後西域諸國和附庸的部族,恐怕都會離心離德!”軍臣的狗腿子之一蘭氏的蘭陀辛站起來道。

自從兩年前,奉命將北海閼氏送到漢朝和親歸來後,這位蘭氏的未來族長,就成了單于庭裡最主戰的貴族之一。

他成天在單于庭到處撒播着漢朝威脅論,也頗拉起來了一批支持者。

要不是看在這個傢伙對自己這個單于還算恭敬的份上,軍臣早把這個成天在自己耳邊嗡嗡嗡的叫着的傢伙丟到北海去了。

漢朝對匈奴的敵意和威脅,單于庭裡又不是隻有三五兩個人看得仔細。

用得着你成天嚷嚷?

不過,這次蘭陀辛說的很正確。

假如漢朝明目張膽的庇護了烏孫****,還沒有得到任何懲罰。

這單于庭的威信,豈非要顏面掃地了?

以後他這個單于還憑什麼號令諸部,做這個草原共主?

當年老上單于毅然決然的帶領匈奴主力,南下在長城附近,跟漢朝大戰了一年多,甚至在折損了一個大當戶和數千的戰士後,依然不肯退卻。

不就是因爲有幾個匈奴的貴族,跑去了漢朝,請求庇護,丟了面子嘛?

只可惜,那次匈奴以十八萬騎兵南下,最終,還是打成一個平城之戰的結果。

損兵折將後,也就換了個互相承認和認可雙方勢力範圍的條約。

當年,老上單于統御下的匈奴帝國,尚且奈何不得漢朝。

軍臣不認爲自己比自己老爹強。

所以,看着長城,軍臣摸了摸自己的牙齒。

他還不想被崩掉幾顆牙,卻什麼也撈不着。

與其去長城腳下撞個頭破血流,不如去西方發財。

這是目前,單于庭裡多數貴族的想法。

但,現在的情況,卻是鮮卑王報告了漢朝人將匈奴的敵人,那些該死烏孫****,接到長城內給與庇護。

這等於在單于庭臉上抽了幾個巴掌,還當着整個草原的面,在他這個單于的腦袋踩了幾腳。

若不報復,也說不過去。

要知道,匈奴帝國,能統治這數萬裡的無垠草原,控制西域三十六國,讓整個世界都服從自己的意志。

靠的就是殘暴和血腥,震懾一切內外的敵人。

烏孫反抗,就將烏孫連根拔起,獵驕靡這個老上單于的義弟的腦袋,都被製成酒器,放在單于庭裡,供人飲酒作樂。

用赤裸裸的鮮血,讓所有的臣服部族,乖乖的按時上繳貢品。

若這次漢朝明目張膽的庇護了烏孫人,單于庭什麼表示也沒有。

那豈非是告訴所有人:匈奴懼怕漢朝。

那樣的話,別的不說,長城附近的那些牆頭草跟小部落,還有藏在山裡的盜匪和賤民,恐怕都會倒向漢朝。

就是現在匈奴帝國的柱石,諸如白羊、婁煩、昆邪、休屠這樣的大部族,心裡面恐怕也會有自己的小算盤了。

在草原上,霸主是很難當的。

它必須隨時隨地的保持自己的強大、殘酷以及冷血。

讓所有的小弟,都看得清清楚楚,仔仔細細,也讓所有的盟友和內部的山頭都知道,單于的地位和威信,不容挑釁。

一旦做不到這一點,無論多麼強大的帝國,馬上就要分崩離析。

“那依你之見,應該如何?”軍臣沉吟片刻後,對蘭陀辛問道。

“大單于!”蘭陀辛非常興奮的站起身來,他走到帳中,對軍臣道:“奴才知道,長城是銅牆鐵壁,我匈奴騎兵,很難逾越!但是……”

蘭陀辛擡起頭看着帳中的各個部族的首領以及各個氏族的族長,大聲的道:“漢朝還有一個地方,絕對沒有在長城的保護範圍內!而且,漢朝一定會救!”

數十年的漢匈戰和拉鋸,使得有很多的漢朝城市和村莊,其實暴露在了長城的保護範圍內。

而漢朝人也在長城腳下,拉攏了許多跟單于庭不對付的部族,讓他們在哪裡放牧,作爲長城的前哨和預警。

但這些暴露在長城外的城市和村莊,漢朝人在戰爭時,放棄的速度,讓人瞠目結舌。

一旦發現匈奴主力的蹤跡,這些城市的軍隊、部族以及人口,全部都會迅速撤入長城。

然後,匈奴人就只能看着長城的要塞,望而興嘆。

但是,有一個城市,它暴露在長城的防禦之外。

而且,確實是漢朝必須救援的戰略要地!

軍臣站起身來,吐出了這個城市的名字:“馬邑!”(。)

ps:昨天在整理思路,寫細則,所以只更了一章,今天12000!

第1497節 委派第1107節 王師之心第304節 真假楚王(2)第1102節 墨家的秘密第948節 整頓(2)第1563節 猛虎出籠第1520節 悲劇的劉榮(1)第678節 決定未來的朔望朝第244節 儲君之位在招手第171節 投名狀第1420節 作死的劉榮第1354節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556節 儒家的改變(1)第315節 天下英雄入吾甕中(1)第1501節 商賈的力量第1500節 我的大斧已經飢渴難耐(1)第456節 三越第313節 板甲與人才第766節 轉變的想法第183節 鹽鐵官營第67節 安排第503節 鄴邑公主第1381節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6節 推恩(中)第76節 黑心第1064節 屠殺(3)第808節 誰是世界第一強軍(2)第1312節 賞賜(1)第201節 奇人異士(2)第1211節 新法家(4)第635節 新學派(4)第293節 挖坑(2)第1283節 山寨(1)第533節 釐定歷史第1044節 義縱的惶恐第122節 過繼(3)第390節 展示肌肉(3)第1039節 呼衍當屠的決斷第1393節 畫大餅(2)第809節 匈奴的對策第742節 不甘人後的陳須第825節 腹黑第816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4)第823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2)第607節 定策(1)第733節 西南攻略第181節 無法拒絕的好處第1340節 帝國主義!第1073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928節 薄世的麻煩第45節 鑄幣第1536節 居延(1)第722節 猶豫的趙胡第1293節 帝國的毀滅(2)第652節 誘導(2)第481節 商稅的顧慮第1416節 萬般皆下品,唯有武勳高第1418節 鹿鳴宴(1)第993節 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第95節 進擊的文青(1)第499節 問題第839節 突圍第655節 無奈第36節 張湯第1487節 加強法家第632節 新學派?(1)第1220節 崩潰的士大夫(1)第704節 淘金浪潮(2)第605節 戰略第857節 撫卹(2)第1291節 崩潰的開始(2)第1032節 磨刀霍霍(1)第948節 整頓(2)第892節 改造石家(2)第206節 安排第688節 吊打文青(1)第1353節 決戰(5)第867節 相同的抉擇第223節 將軍們,請寫書吧第762節 打擊一小撮(1)第1368節 幕南無王庭第899節 封禪博弈(1)第544節 項羽的詛咒第1466節 人事調整(2)第835節 軍臣的想法第1171節 友邦驚詫第1440節 龍城大會(2)第36節 張湯第1496節 一夫狹五口而牧百畜第1121節 影響(1)第534節 帝國主義第1087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1)第1329節 長安的重新規劃第296節 迷霧第119節 送溫暖第1556節 周亞夫致仕(2)第692節 制度(1)第1086節 安東的狂歡(2)第986節 動員(1)第660節 公孫弘入京
第1497節 委派第1107節 王師之心第304節 真假楚王(2)第1102節 墨家的秘密第948節 整頓(2)第1563節 猛虎出籠第1520節 悲劇的劉榮(1)第678節 決定未來的朔望朝第244節 儲君之位在招手第171節 投名狀第1420節 作死的劉榮第1354節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556節 儒家的改變(1)第315節 天下英雄入吾甕中(1)第1501節 商賈的力量第1500節 我的大斧已經飢渴難耐(1)第456節 三越第313節 板甲與人才第766節 轉變的想法第183節 鹽鐵官營第67節 安排第503節 鄴邑公主第1381節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6節 推恩(中)第76節 黑心第1064節 屠殺(3)第808節 誰是世界第一強軍(2)第1312節 賞賜(1)第201節 奇人異士(2)第1211節 新法家(4)第635節 新學派(4)第293節 挖坑(2)第1283節 山寨(1)第533節 釐定歷史第1044節 義縱的惶恐第122節 過繼(3)第390節 展示肌肉(3)第1039節 呼衍當屠的決斷第1393節 畫大餅(2)第809節 匈奴的對策第742節 不甘人後的陳須第825節 腹黑第816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4)第823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2)第607節 定策(1)第733節 西南攻略第181節 無法拒絕的好處第1340節 帝國主義!第1073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928節 薄世的麻煩第45節 鑄幣第1536節 居延(1)第722節 猶豫的趙胡第1293節 帝國的毀滅(2)第652節 誘導(2)第481節 商稅的顧慮第1416節 萬般皆下品,唯有武勳高第1418節 鹿鳴宴(1)第993節 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第95節 進擊的文青(1)第499節 問題第839節 突圍第655節 無奈第36節 張湯第1487節 加強法家第632節 新學派?(1)第1220節 崩潰的士大夫(1)第704節 淘金浪潮(2)第605節 戰略第857節 撫卹(2)第1291節 崩潰的開始(2)第1032節 磨刀霍霍(1)第948節 整頓(2)第892節 改造石家(2)第206節 安排第688節 吊打文青(1)第1353節 決戰(5)第867節 相同的抉擇第223節 將軍們,請寫書吧第762節 打擊一小撮(1)第1368節 幕南無王庭第899節 封禪博弈(1)第544節 項羽的詛咒第1466節 人事調整(2)第835節 軍臣的想法第1171節 友邦驚詫第1440節 龍城大會(2)第36節 張湯第1496節 一夫狹五口而牧百畜第1121節 影響(1)第534節 帝國主義第1087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1)第1329節 長安的重新規劃第296節 迷霧第119節 送溫暖第1556節 周亞夫致仕(2)第692節 制度(1)第1086節 安東的狂歡(2)第986節 動員(1)第660節 公孫弘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