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7節 吹響殖民號角(1)

“陛下,丞相榆林候求見……”劉徹還在發呆的時候,顏異走過來稟報着。

“傳……”劉徹連忙回過神來,立刻下令。

不多時,晁錯就出現在了劉徹面前。

“臣錯恭問陛下聖安……”晁錯微微屈身作揖拜道,作爲丞相,他已經不需要再如過去那般拘謹了。

“丞相來了……”劉徹微微一笑,對晁錯擺擺手,道:“丞相上任月餘,丞相府諸事可都理順了?”

晁錯微微恭身,答道:“幸賴陛下洪福,臣基本已經理順了……”

丞相府是漢室最龐大的官僚機構之一!

自高帝開始,丞相府之下,就設有無數屬官。

包括了司直、長史、徽事這些專門輔佐丞相,梳理各方的高級佐吏,更有着一個龐大的文職幕僚官員隊伍。

標配就是丞相史二十人、丞相少史八十人,東西曹掾各數人。

以及一堆的各種曹議郎。

張蒼時代,丞相府大大擴編。

加入了數十名精於算術的計吏官員,以及上百名兩百石到四百石左右的各種從吏、令吏。

劉徹即位之初,因爲先帝忽然駕崩,所以漢家短暫的迴歸了一次左右丞相時代。

當時,張歐與周亞夫,各自都領了一大堆各種官吏。

等張歐被劉徹趕回家種田,周亞夫成爲唯一丞相,但張歐留下的架子,卻沒有被解散,歸入周亞夫的丞相府。

這使得丞相府的編制爆棚。

其後,爲了讓自己的日子過的更安逸一些。

劉徹准許周亞夫將丞相府的計吏、曹郎和徽事官員數量翻倍。

將丞相府變成了一個有史以來,最爲強大的官僚機構!

晁錯接手的這個丞相府,經過這數年的演變和擴張,如今已經是一個比少府的官僚體系還要複雜和強大的機構!

並且,開始了專業化和職能化。

自然,這使得任何接手的人,都會有一段艱難的適應期。

晁錯自也不能免俗。

甚至,他面對的問題,可能要複雜的多。

因爲他的前任周亞夫,是一個對儒家比較親近的政治家。

是以,丞相府之中的儒家士子,自也不少。

譬如,丞相府極爲重要的徽事官們,就有着十幾人是儒家出生。

一個法家丞相,面對一堆儒家官吏,結果是什麼?可想而知!

但晁錯偏偏不能對這些儒家官吏下手,最多隻能在關鍵位置上放上他的人。

不然的話,儒家肯定要跳腳罵娘了!

想到此處,晁錯就從懷裡掏出一個小冊子,呈遞給劉徹,恭身道:“陛下,此乃臣所調整之丞相府諸曹官吏以及主曹官……”

這也是他今次入宮的主要事務——重要的人事變動,他必須跟未央宮通氣,必須得到劉徹的背書。

劉徹接過那個小冊子,交給身旁的顏異,笑道:“丞相府大小事務,丞相自己做主就可以了……”

他笑眯眯的道:“丞相典天下誅討賜奪,大小司曹,丞相可自做主……”

“朕垂拱而治,丞相依制而行即可……”

這也是周亞夫時代的慣例了,對於具體的丞相府內部事務和人事任免,劉徹從不干涉。

丞相自己拿主意,自己做決定就好了。

他這個皇帝也沒有這麼多時間和精力去關心,丞相府下面的某個曹掾令吏究竟是誰?

丞相將本職工作做好,再將劉徹的命令執行下去,就是好丞相。

反之,那就回家種田吧!

不過……

劉徹看着晁錯,道:“朕只需要愛卿給朕介紹一下,卿所選擇的司直、長史履歷與背景……”

這也是老劉家的傳統了,皇帝一般不會干涉三公九卿有司內部的事務和人事任免。

但是,主要副手和重要官僚,皇帝是一定會控制住的。

丞相司直與丞相長史,就是漢丞相之下,最重要的兩個佐吏。

其中司直掌核舉,長史管丞相府上下大小事務。

在制度之中,這兩者都有一個相同定位:無所不監。

只不過,一者對外,管的是郡國官吏升遷和審查,一者對內,主要負責丞相府內部的升遷、審查和大小事務。

形象的說,司直相當於常務副丞相,而長史則是丞相秘書長兼辦公廳主任。

兩者地位相當,都是比兩千石,在未來調整過後的漢室官員等級之中,僅此於三公九卿,爲州郡級的頂點。

在實際上來說,他們也是丞相府真正的負責人!

畢竟,丞相何等地位?也沒有什麼太多時間去盯着下面的瑣事。

具體事務,都是這些佐吏幕僚來處置,頂多知道一下結果。

“臣正要請示陛下……”晁錯自是早有準備,立刻道:“司直人選,臣決定以故丞相徽事、光祿大夫文禁出任……”

劉徹聽了,眉毛一抖,對晁錯選擇的這個人表示贊同:“文卿啊……丞相選的不錯……”

文禁是從基層一步步依靠能力爬上來的人才!

對於此人,劉徹還是頗有印象的。

當年,處置袁盎之時,他的表現就不錯,其後轉任太僕、少府等機構也都做的不錯,可以說算是頗有政績,去年被任命爲光祿大夫,專門負責審查大農和少府的內部事務,算是一個頗爲能幹,經驗豐富的官吏了。

“至於長史人選……”晁錯頗爲猶豫的道:“臣本意想以河東郡郡守嚴熊出任,不過,臣聽說嚴郡守受命陛下,正在負責大河河堤工程,臣不敢擅調大臣,故此想請示陛下:嚴郡守是否可調?”

劉徹聽着,抿了抿嘴脣,搖搖頭道:“嚴卿暫時不可調動……”

不過……

劉徹回頭看着晁錯,對他道:“愛卿的眼光,倒還真是不錯啊!”

嚴熊可是劉徹正在潛心培養的年輕官員,而且是一個標準的符合劉徹心意的工程師官員。

他本身就是工程師!

曾經主持了龍首渠和昆明池的前期工程,甚至,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龍首渠工程的勘測和立項就是嚴熊與商容做出來的。

昆明池工程進行到一半,劉徹就讓他去了河東郡,負責大河防沙和防洪工程。

可能今年年末,劉徹就會成立河道衙門,讓嚴熊去擔任大河防洪防沙工程總指揮。

在未來十年,嚴熊都將在這個系統之中渡過。

直到十年以後,大河的狂暴期告一段落。

晁錯得了表揚,非常高興,他連忙拜道:“此皆陛下耳提面授,教化之勞,臣不敢居功……”

“呵呵……”劉徹笑了笑,對於晁錯這個丞相,暫時來說,劉徹很滿意。

法家的大臣們,就是這一點好,一切唯上,而且特別善於揣測和執行上級命令。

看看人家,上任不過月餘,就已經開始自動調整自己的步伐了。

所選的司直、長史等重要佐吏人選,都是劉徹喜歡和欣賞的官員。

與之相比,周亞夫雖好,但有時候太犟了!

那頭犟驢,犟起來的時候,也太恐怖了些……

“除嚴卿外,丞相可還有其他人選?”劉徹笑着問道,他現在有些好奇,晁錯會選誰了。

需知,丞相長史,乃是丞相最重要的幕僚,是丞相府內務總管,相當於丞相本人的影子。

歷史上,張湯爲時任丞相莊青翟的長史李文所陷害,自殺而亡,其後,因張湯遺書之故,武帝大怒,李文這個始作俑者被下獄死,直接牽連了莊青翟,害的莊青翟也只能自殺謝罪。

從這個故事,你就能看出來,丞相長史與丞相本人之間的聯繫究竟有多麼緊密了。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是故,歷代漢相,任命長史一定都會任命自己絕對可以信任的人。

晁錯自也不會例外!

事實上,劉徹覺得,所謂嚴熊,只是一個煙霧彈,用來討好劉徹的。

真要將嚴熊任命爲長史,保準晁錯笑着來,哭着回去!

畢竟,嚴熊再怎麼說,也與晁錯其實沒有什麼交集。

甚至,可能還有些齷齪——當初嚴熊主持龍首渠工程時,可沒少懟過晁錯!

“嚴郡守既然身負王命,臣只能退而求其次,以南陽郡郡尉寧成爲長史……”晁錯說這話的時候,內心之中忐忑不安。

寧成!

這就是他給自己選的大管家!

但天子能否批准,他卻是不清楚的。

因爲,寧成的名聲,不是太好。

但他卻需要寧成,因爲,他得拿把刀子在手裡,以此震懾羣臣。

而當今政壇,再沒有比寧成更合適的刀子了。

劉徹聽了卻是一楞,他怎麼也沒有想到居然是寧成?

寧成什麼時候勾搭上晁錯了?

寧成這個人毛病雖多,但能力還是有,而且,晁錯也確實可以馴服他。

但問題是……

寧成來了中央,南陽郡下任郡守,劉徹去找誰當?

這個人選可不好找!

但……

無所謂了……

大不了,到那個時候,將南陽郡的地位提高,升到中央直轄郡的地位,如河南郡一般,派遣重臣過去坐鎮。

所以,劉徹也沒有反對,只是道:“丞相決定就好了……”

將丞相府的事務暫且擱置,劉徹對晁錯道:“今日,朕傳召愛卿入宮,是想與卿談一談幕南及河間、合黎山諸事……”

他帶着晁錯,走進已經經過重修的清涼殿的一個偏殿之中。

此殿已經被改造成了一個巨大的沙盤容納宮殿。

一個足足有數丈長,兩三丈寬的巨大沙盤,被擺在殿中,只留了幾條通道供人出入和察看。

這個沙盤上,有蜿蜒的河流,有高聳的羣山,也有浩瀚的戈壁與碧波的湖泊。

它是目前技術條件下,所能製作出來的最詳細的沙盤。

幾乎囊括了目前漢家所掌握的所有幕南、河間、合黎山和河西地區的地理、地貌。

望着這個巨大的沙盤,劉徹也是心生自豪。

有此沙盤在手,他足不出戶,宅在未央宮之中,也能知數千裡外的地區的基本模樣。

晁錯更是驚懼不已,幾乎失神。

在這個沙盤面前,晁錯生出一股無上的豪邁之氣。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對於地理無比敏感,奉爲軍國重秘!

在過去,地理知識是比兵法更受壟斷和控制的知識。

連一般的列侯,也未必能讀到地理書籍。

哪怕是晁錯這等高級文官和高級知識分子,能到手的地理書籍和知識,也是極少極少。

也就是最近幾年,相關書籍和知識才被解禁,並被廣泛傳播。

然而,長城之外的世界的情況,多數人依然懵懂。

但,在這個沙盤面前,一切的秘密,都不是秘密。

站在這個沙盤面前,整個世界都被暴露在眼前了。

沙土堆磊而成的山川河流湖泊與道路,將遠方的異域,直觀的呈現在眼前。

劉徹看着晁錯一臉震驚的模樣,在心裡微微一笑,拿起一根指揮棒,指着沙盤道:“呈現請看,此朕命少府所制之幕南、河間形勢圖……”

“自高闕之後,王師取河間之地,朕已命蒙王劉非王蒙國,而今歲,朕又令郅都安幕南全境,如今,郅都大軍與陳須之軍,已經分別蕩平幕南東部和北部諸部,諸部皆降,僅有部分不臣叛逆,依舊潛伏於瀚海之邊……”

“幕南之地,大部分不適合耕作,只能作爲牧場之用……”劉徹緩緩介紹着。

倒也不是草原上就真的不能耕作了。

事實上,武帝朝的時候,受降城、輪臺城甚至範夫人城,都曾經進行過大規模屯墾。

別看史書上說的悽慘無比,說什麼屯墾耗費國力,所得聊聊。

但,那其實是騙小孩子的。

因爲——昭宣之際,漢軍多次對匈奴發起打擊,都是由受降城、輪臺城爲進攻發起點,而這些地區屯墾的成果,也相當喜人,至少,當地屯墾所出,基本可以滿足大軍的需求。

唯一的問題——屯墾耕作,在這個時代,對於水土的損害太大了。

旁的不說,輪臺、受降和範夫人城的耕地,在數十年之中迅速鹽鹼化,然後荒漠化。

是以,劉徹不打算重複歷史的錯誤了。

在那些大河上游和環境節點上,能不破壞當地環境,就不破壞。

但,這也不是說,整個草原,就沒有適合耕作的地方了。

譬如說……

遼河流域和饒樂水流域,以及居延地區,就都是非常好的耕作地區。

只要開發得當,當地土地,甚至不比中國膏腴之地差!

第1598節 獎懲第1550節 昭昭天命第164節 猜測與決定第985節 忠勇的樓煩人第1251節 策劃戰爭(1)第627節 溫言在口(2)第1036節 出塞(1)第1077節 城彼朔方!(1)第1060節 郅都的超級胃口第851節 影響(1)第125節 難題第719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2)第1255節 軍功制度(2)第646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2)第425節 冬小麥(2)第922節 土雞瓦狗(1)第516節 本性難改第749節 百家演化之前奏第599節 無題第1056節 糾纏(2)第1482節 唯政績論(1)第199節 要走正路啊第1118節 腦洞(2)第428節 戰爭!第732節 國情諮文(3)第866節 達成協議第280節 戰鬥力爆表的御史們(2)第1133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1)第787節 馬邑會戰(1)第1377節 任務第376節 八方英才匯長安(2)第915節 哭廟第111節 彙報第375節 八方英才匯長安(1)第1108節 高闕會戰(1)第937節 西進的匈奴第396節 尚武第249節 從今天起做太子第114節 高廟事變(1)第244節 儲君之位在招手第189節 佈置第1243節 軍臣的想法第1349節 決戰(1)第1499節 兩個任務(2)第1442節 魔爪第1437節 司馬遷的疑惑(1)第550節 有錢就是罪第369節 無題第1352節 決戰(4)第1068節 作繭自縛(2)第979節 準備戰爭(2)第340節 丞相的人選第1221節 崩潰的士大夫(2)第421節 狗腿子(1)第7節 推恩(下)第726節 進擊的二世祖(2)第435節 宣傳與衝突第563節 貪婪第314節 陷落與對策第93節 尷尬第218節 認可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2)第697節 天坑裡的人們(1)第913節 不虧第1474節 衆智(2)第782節 魔鬼交易(2)第198節 緣由第702節 怪獸出籠第1193節 公示第1504節 接班(2)第1128節 波瀾(2)第170節 天使章德第119節 送溫暖第797節 戰前(1)第643節 木偶第1518節 囂張的劉榮第316節 天下英雄入吾甕中(2)第353節 太子之怒(2)第727節 進擊的二世祖(3)第585節 新世界(1)第861節 杜仲膠第1117節 腦洞(1)第261節 人口爆炸帶來的思考第374節 兩條毒蛇第1522節 劉榮之死(1)第1393節 畫大餅(2)第920節 從此朕既國家(2)第1022節 替死鬼(1)第443節 儒家的困境第1465節 人事調整(1)第55節 燕飲(上)第341節 監國太子第915節 哭廟第1251節 策劃戰爭(1)第378節 喜事第706節 淘金浪潮(4)第1050節 郅都的應對第595節 抉擇第831節 最痛苦的折磨第289節 劉啓教子
第1598節 獎懲第1550節 昭昭天命第164節 猜測與決定第985節 忠勇的樓煩人第1251節 策劃戰爭(1)第627節 溫言在口(2)第1036節 出塞(1)第1077節 城彼朔方!(1)第1060節 郅都的超級胃口第851節 影響(1)第125節 難題第719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2)第1255節 軍功制度(2)第646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2)第425節 冬小麥(2)第922節 土雞瓦狗(1)第516節 本性難改第749節 百家演化之前奏第599節 無題第1056節 糾纏(2)第1482節 唯政績論(1)第199節 要走正路啊第1118節 腦洞(2)第428節 戰爭!第732節 國情諮文(3)第866節 達成協議第280節 戰鬥力爆表的御史們(2)第1133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1)第787節 馬邑會戰(1)第1377節 任務第376節 八方英才匯長安(2)第915節 哭廟第111節 彙報第375節 八方英才匯長安(1)第1108節 高闕會戰(1)第937節 西進的匈奴第396節 尚武第249節 從今天起做太子第114節 高廟事變(1)第244節 儲君之位在招手第189節 佈置第1243節 軍臣的想法第1349節 決戰(1)第1499節 兩個任務(2)第1442節 魔爪第1437節 司馬遷的疑惑(1)第550節 有錢就是罪第369節 無題第1352節 決戰(4)第1068節 作繭自縛(2)第979節 準備戰爭(2)第340節 丞相的人選第1221節 崩潰的士大夫(2)第421節 狗腿子(1)第7節 推恩(下)第726節 進擊的二世祖(2)第435節 宣傳與衝突第563節 貪婪第314節 陷落與對策第93節 尷尬第218節 認可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2)第697節 天坑裡的人們(1)第913節 不虧第1474節 衆智(2)第782節 魔鬼交易(2)第198節 緣由第702節 怪獸出籠第1193節 公示第1504節 接班(2)第1128節 波瀾(2)第170節 天使章德第119節 送溫暖第797節 戰前(1)第643節 木偶第1518節 囂張的劉榮第316節 天下英雄入吾甕中(2)第353節 太子之怒(2)第727節 進擊的二世祖(3)第585節 新世界(1)第861節 杜仲膠第1117節 腦洞(1)第261節 人口爆炸帶來的思考第374節 兩條毒蛇第1522節 劉榮之死(1)第1393節 畫大餅(2)第920節 從此朕既國家(2)第1022節 替死鬼(1)第443節 儒家的困境第1465節 人事調整(1)第55節 燕飲(上)第341節 監國太子第915節 哭廟第1251節 策劃戰爭(1)第378節 喜事第706節 淘金浪潮(4)第1050節 郅都的應對第595節 抉擇第831節 最痛苦的折磨第289節 劉啓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