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節 津關

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衆號“qdread”並加關注,給《我要做皇帝》更多支持!

呂臣三人在聽說天子只是讓他們寫故事後,自然就一口應承下來。@

劉徹於是任命這三位列侯爲石渠閣待詔,賜予宮籍,准許他們進入石渠閣,查閱相關的文獻典籍。

當然,劉徹也不會傻乎乎的就真個放手讓這些傢伙去寫。

相應的大綱與思路,劉徹都幫他們擬好了。

這部《大漢英雄傳》走的是後世封神演義的路子,統而言之,就是秦朝暴虐,所以高皇帝受命於天,斬白蛇起義,四方豪傑,天地鬼神,皆同心同力,劉氏得天下,是正義,神聖,且註定的事情。

至於爲什麼會這樣?

這就不是讀者們所需要知道的東西了。

爲了防止這三個傢伙寫着寫着就跑題,去寫八卦。

劉徹下令,從自己身邊調去四個機靈的侍從協助處理著書過程的雜務。

這四人,都是劉徹還是太子時,就已經在他身邊的侍從。

能力雖然不怎樣,但勝在忠心,勤勉。

另外,劉徹還下詔,這本書,每寫完一個篇章,都必須遞到他案前,由他過目、審閱。

將此事佈置好差不多就到了六月中旬。

這一日,剛剛下過小雨,太陽就已經迫不及待的出來顯示自己的存在感。雨後的長安,依舊悶熱無比。

劉徹處理完政務。放下手中的筆。

他按着習慣,來到石渠閣旁的陰涼樹林中。活動筋骨,鍛鍊身體。

身爲穿越者。他自是清楚,身體纔是一切的本錢。

想要活的久,就得常鍛鍊,還得按時作息。

他與他的皇帝老爹不同。

先帝是出了名的工作狂,一天十二個時辰恨不得全拿來處理政務。

而劉徹則是規劃的很好。

每天最多看兩個時辰的奏摺,然後開兩個時辰的會議。

而且中間必然會有一段適當的休息時間。

不僅如此,每天早晚,他都會鍛鍊一下自己。

早上晨跑、打打自創的太極。

黃昏時分,則來這石渠閣附近的樹林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每五天。劉徹必去一次上林苑遊獵。

一般,除非有突發的緊急大事,掌燈以後,劉徹就不會再看任何奏摺。

他就像一個後世的公務員一樣,謹守着這些規矩。

如此一來,他的身體,自然比自己的皇帝老爹,好得多。

他至今,沒怎麼感冒傷寒過。

年輕的身體。也因爲常常鍛鍊,而變得強壯。

只是……

任何事情,只要跟皇帝沾邊了,自然而然。就會變成政治。

像劉徹現在這樣,在樹林中散步,身邊也跟着兩個尚書。向他彙報着天下各郡的報告。

此時的尚書,遠沒有後世一品大員的地位。

他們在漢室的官僚體系中。不過是個類似皇帝秘書的地方。

一直都是打醬油的存在。

但劉徹上臺後,就開始重視尚書檯。

他首先任命了自己的心腹顏異。兼任了尚書左僕射。

然後,又提高了尚書的政治地位,將尚書的秩比從四百石,提高到了八百石,准許他們參知政事,意思就是可以在朝會發表意見。

這一套措施下來,劉徹發現,自己的權柄得到了大大的加強,許多以前,皇帝不好說,說了掉身份的事情,現在可以指使這些小蝦米肆無忌憚的說了。

最重要的是,通過尚書們,劉徹得以從丞相衙門,搶來一些對基層政策的話語權。

同時,劉徹還在盤算着拆分內史衙門。

現任內史田叔,年紀大了,精力也沒有那麼強,最重要的是他是劉徹的自己人。

因此,劉徹通過田叔,已經悄悄的在內史衙門內部,進行了一定的改革。

最主要的改革措施就是,在內史衙門下面,分設了‘京兆伊’‘左馮翊’‘右扶風’三個新設機構。

分別對口管理長安城及城郊地區、長安以東的地區以及長安以西的地區。

田叔卸任告老後,這三個機構應該就成熟了,可以獨立成衙門。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更加有效對關中各縣進行管理,對各種資源進行更有效的分配。

不然,單靠一個內史衙門,要管理整個關中七十二縣,差不多四五百萬人口,總會有力有未逮的地方。

而且,內史衙門經過五十四年的發展,早已經積重難返,不把它拆散了,將來可能要出簍子。

“陛下,江都王急報!”劉徹正在聽着那兩個尚書給他說着天下郡縣的監察御史們彙報的各種事情,王道急匆匆的走過來,手裡捧着一封密封的奏疏。

劉徹接過來,將蜜蠟解開,拿出裡面的帛書,一看,不由得呀了一聲。

到底是兄弟齊心啊!

劉閼當這個江都王才一兩個月,居然這麼快就出成績了。

根據劉閼的奏報,他到任江都國後,立即就執行他這個皇帝大兄的旨意,首先,就是重新整理江都國國內的造船業,現在,已經有三個大型造船廠開始復工,預計年內,就可以造出大型的內河的樓船,兩年之內,就可以嘗試建造用於近海巡邏和捕撈的船隻。

只是,劉閼說,當今之世,海船技術最強的,是齊國和膠西國,尤其是膠西國,已經有了一支規模不小的近海捕撈船隊,因此,劉閼希望劉徹這個皇帝大兄能下詔從齊國和膠西國,抽調工匠,支援他的造船大業。

報完喜,劉閼就開始訴苦了。

什麼江都悶熱,臣弟思念陛下云云。

又什麼遠離中國,思鄉之情巴拉巴拉的。

最主要的就是,劉閼告了一狀。

被他告狀的人是曲周候儷寄和弓高候韓頹當。

這兩位在去年平叛戰爭中立下了大功的將軍,居然霸着津關,設置關卡,收取關稅,嚴重阻礙了他這個江都王恢復國內生產,還惹得整個‘東南怨懟四起’。

劉徹看完奏疏,撓了撓頭。

他想起來了,前些時候,儷寄上書建議,重新設置津關,以備將來。

這個事情,劉徹問過丞相周亞夫。

周亞夫的回答是:津關事關東南安穩,太宗孝文皇帝時爲羈絆吳逆,許以恩義,故罷,今復,理所應當。

劉徹當時沒當回事,也就許了。

現在看來,這裡面水深的很啦!

連周亞夫,都跟儷寄、韓頹當合起夥來了……

嘿嘿……

劉徹冷笑了一聲,不動聲色的將劉閼的奏疏收起來,對王道吩咐道:“去,把石渠閣中的東南地圖給朕拿來,要太宗孝文皇帝十二年前的!”

津關是在太宗孝文皇帝十二年所罷。

劉徹想要了解這個事情,自然就要找當時的檔案了。

他想了想又道:“再去把太史令喚來!”

除了司馬談誰還能對這些事情更清楚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第1538節 恐怖的軍隊第932節 廣關(1)第1066節 屠殺(完)第566節 風暴(2)第1041節 河陰之戰(2)第1088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2)第1543節 最後的林胡王(4)第184節 蠢貨第1529節 刷經驗(1)第1372節 那恐怖的三首怪物(2)第806節 誰纔是瘋子!第611節 匈奴體系(1)第980節 戰略欺騙(1)第731節 國情諮文(2)第853節 影響(3)第1507節 遊說(2)第1266節 戰略(2)第1409節 成功的開始第373節 科技樹第752節 遠航(1)請假條第766節 轉變的想法第1081節 勇者無敵(2)第970節 戰爭的腳步(1)第1120節 高闕陷落(2)第1448節 決策第834節 匈奴的未來(3)第1257節 匈奴的計劃(1)第740節 中亞與印度(1)第1606節 河西!河西!(1)第1200節 程序(2)第215節 漢鼎!第1394節 談判(1)第1543節 最後的林胡王(4)第1433節 殖民時代(1)第421節 狗腿子(1)第1102節 墨家的秘密第941節 捕鯨業帶來的變化第1317節 分裂的匈奴第563節 貪婪第1278節 戰前(2)第276節 得意忘形第625節 大棒在手第124節 喪心病狂的第五題第398節 清醒清醒第1552節 官制改革(1)第990節 交易第649節 嘗試(1)第1523節 劉榮之死(2)第186節 麻煩第221節 教育之野望第406節 詔書與三老第232節 劉德的改變第1338節 龍!第1114節 你也配姓攣鞮?(2)第275節 新思維(4)第1439節 龍城大會(1)第156節 宰肥羊第1003節 託付重任第1328節 李廣出擊(2)第1208節 新法家(1)第1121節 影響(1)第1377節 任務第263節 不教而誅是爲罪(1)第438節 收買(3)第193節 陽陵第111節 彙報第669節 鮮卑人的算盤第1024節 恐怖的安東(1)第1079節 小算盤第359節 微服(2)第377節 朝覲的人們第790節 背叛與忠誠(1)第117節 李廣難封(2)第96節 趙胡第134節 天子的提議第589節 新世界(5)第1494節 權衡利弊第1599節 變遷與海疆第564節 司馬季主出仕第1083節 撤退第943節 微行第772節 瘋狂的學區宅第18節 王娡的黑材料第557節 儒家的改變(2)第313節 板甲與人才第1391節 畫大餅 1 除夕快樂第1554節 官制改革(3)第227節 自以爲是的劉安第401節 法統(1)第1259節 動員(1)第1331節 匈奴劇變第104節 栽贓第892節 改造石家(2)第1376節 黑科技第54節 袁盎的勸告第1477節 薄世回京第1389節 金融佈局第1424節 使團(1)第221節 教育之野望
第1538節 恐怖的軍隊第932節 廣關(1)第1066節 屠殺(完)第566節 風暴(2)第1041節 河陰之戰(2)第1088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2)第1543節 最後的林胡王(4)第184節 蠢貨第1529節 刷經驗(1)第1372節 那恐怖的三首怪物(2)第806節 誰纔是瘋子!第611節 匈奴體系(1)第980節 戰略欺騙(1)第731節 國情諮文(2)第853節 影響(3)第1507節 遊說(2)第1266節 戰略(2)第1409節 成功的開始第373節 科技樹第752節 遠航(1)請假條第766節 轉變的想法第1081節 勇者無敵(2)第970節 戰爭的腳步(1)第1120節 高闕陷落(2)第1448節 決策第834節 匈奴的未來(3)第1257節 匈奴的計劃(1)第740節 中亞與印度(1)第1606節 河西!河西!(1)第1200節 程序(2)第215節 漢鼎!第1394節 談判(1)第1543節 最後的林胡王(4)第1433節 殖民時代(1)第421節 狗腿子(1)第1102節 墨家的秘密第941節 捕鯨業帶來的變化第1317節 分裂的匈奴第563節 貪婪第1278節 戰前(2)第276節 得意忘形第625節 大棒在手第124節 喪心病狂的第五題第398節 清醒清醒第1552節 官制改革(1)第990節 交易第649節 嘗試(1)第1523節 劉榮之死(2)第186節 麻煩第221節 教育之野望第406節 詔書與三老第232節 劉德的改變第1338節 龍!第1114節 你也配姓攣鞮?(2)第275節 新思維(4)第1439節 龍城大會(1)第156節 宰肥羊第1003節 託付重任第1328節 李廣出擊(2)第1208節 新法家(1)第1121節 影響(1)第1377節 任務第263節 不教而誅是爲罪(1)第438節 收買(3)第193節 陽陵第111節 彙報第669節 鮮卑人的算盤第1024節 恐怖的安東(1)第1079節 小算盤第359節 微服(2)第377節 朝覲的人們第790節 背叛與忠誠(1)第117節 李廣難封(2)第96節 趙胡第134節 天子的提議第589節 新世界(5)第1494節 權衡利弊第1599節 變遷與海疆第564節 司馬季主出仕第1083節 撤退第943節 微行第772節 瘋狂的學區宅第18節 王娡的黑材料第557節 儒家的改變(2)第313節 板甲與人才第1391節 畫大餅 1 除夕快樂第1554節 官制改革(3)第227節 自以爲是的劉安第401節 法統(1)第1259節 動員(1)第1331節 匈奴劇變第104節 栽贓第892節 改造石家(2)第1376節 黑科技第54節 袁盎的勸告第1477節 薄世回京第1389節 金融佈局第1424節 使團(1)第221節 教育之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