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節 欲先取之,必先與之

“朕與皇叔許久未見了,有許多話想跟皇叔說,皇叔倘若不嫌棄的話,請與朕同車返回長安!”劉徹一臉‘真誠’的看着劉武,提出了邀請。

劉武聞言,微微愣神。

雖然先帝在時,他就已經享受到了與天子出則同車,入則同塌的待遇。

但,劉徹畢竟是個侄子,終究隔了一層。

而且,劉武也覺得,在這個事情上,他得矜持一下。

於是,連忙道:“陛下厚愛,臣愧不敢當,臣德薄……”

他還沒來得及客套,劉徹卻哈哈大笑一聲,直接拉着劉武,就上了攆車。

一切都顯得很自然。

在外人看來,這是天子親近樑王,敬重樑王,褒揚功臣的行爲。

在劉武看來,與皇帝同車,本就是他一直享有的待遇。

在東宮那邊看來,這樣的事情,更是值得鼓勵和褒揚的。

東宮太皇太后,一直在做着劉徹與劉武這對叔侄親愛和睦,歡歡喜喜的美夢。

只有劉徹自己心裡,才清清楚楚。

這只是一場秀而已。

樑王劉武,即使對劉徹的皇位沒有任何威脅,劉徹都會準備,對其下手。

換了誰當皇帝,看着自己統治的國家裡,居然有樑國這麼大的一個塊頭,橫在地圖上,心裡都會跟貓抓了一樣。

更何況,樑國的位置太重要了。

地處中原腹心,進可以直趨雒陽,扣關函谷,退可以隔絕南北。割據一地。

在當初,吳楚等國諸侯勢力龐大,咄咄逼人時,樑國是長安的屏障。

如今,當吳楚灰飛煙滅。南方諸侯王完全不再擁有對長安進行挑戰的勢力後,樑國就變得扎眼了。

這就跟後世,大毛還沒千古的時候,米帝與天朝,那好的就差穿一條褲子了。

但大毛一作古,天朝就變得扎眼了。

而且。更讓劉徹這個皇帝坐立難安的是,樑國經過吳楚一戰後,軍事實力陡然提升。

本來,樑國地處中原腹心,軍隊常年沒有什麼實戰經驗。不過紙老虎一隻。

但,經過吳楚磨礪後,樑國軍隊,已經屬於所有諸侯王軍隊裡,戰鬥力最強的一個。

更麻煩的是,之前,爲了對抗南方的吳楚集團,漢室一直在鼓勵樑國武裝起來。

樑國的府庫裡。堆積着數十萬的軍械。

其中包括了,本來禁止向諸侯國擴散的大黃弩、連弩、斬馬劍以及牀子弩等等。

不把樑國的武裝解除了,劉徹自己晚上睡覺。都會睡得不踏實。

可問題是,怎麼才能解除樑國的武裝,讓劉武心甘情願的跳坑?

這就是考校劉徹挖坑技術的時候了。

好在,劉徹有一個很好的學習對象,他的皇帝老爹。

前世,皇帝老爹給劉武挖的坑。他一輩子也沒跳出來。

回憶着前世劉武在皇帝老爹掙扎的情景,劉徹嘴角微微一笑。心道:“沒道理朕連照樣畫葫蘆都不會!”

嘴上卻道:“皇叔,朕已經在宣室殿擺好了接風宴。到時候,太皇太后她老人家也會到場,朕還請了昔日皇叔在長安時的故友、老師等一同到宴!”

劉武聞言,嘴巴都笑得合不攏了。

尤其是,當他想到,可以見到那些過去的老同學、老朋友以及老師時,心裡頭更是激動得直顫抖。

當年項王不就說過,富貴不歸鄉如衣錦夜行嗎?

縱使高皇帝,功成名就,也依然要回沛縣老家顯擺嗎?

人生在世,倘若不能炫富誇耀一回,那就太失敗了!

劉徹在一邊冷眼旁觀劉武的神情,心中卻是笑了起來。

這一招,是他從後世學來的招數。

想要讓劉武這個文青飄飄然起來,同學會這種設定,肯定是少不了。

“嗯,朕再加一把火吧!”他悄悄給王道使了個眼色,後者立即心領神會的向一直站在攆車外面的義縱與劇孟宣旨道:“陛下有詔,起駕回宮!”

於是,龐大的天子滷薄與同樣龐大的樑王車駕,一同在直道上轉了個彎,朝着長安城而去。

當御駕踏上直道時,劉武就被眼前的一切,震驚了。

只見,從長安到渭河的直道兩側,每隔十步,就矗立着一位全副武裝,手持長戟的士兵。

這些士兵,就如同一個鐵塔一般,沉默寡言的矗立在道路兩側。

只有當攆車經過時,他們纔會單膝跪下,以軍禮拜道:“陛下萬歲,樑王萬勝!”

一聲一聲,聲聞八百里,餘音縈繞在曠野之上。

讓劉武的心裡,比吃了蜂蜜還甜。

更讓他內心舒坦的是,每隔一里,還有一些被組織起來的百姓,拿着鮮花和瓜果,站在驛站旁邊,見到儀仗就跪拜着齊聲高喊:“皇帝萬歲,樑王萬福,大漢江山萬萬年!”

更有人奢侈的用麻布拉出了條幅,掛在道路兩側的樹上。

劉武特別留心的看了。

那些橫幅上的標語,肉麻的連他自己都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譬如有一條橫幅上就寫着:聖天子臨朝,四海昇平,賢王入朝,天下安康。

另外一條上則寫道:皇帝加惠,黎庶盡歡顏,樑王行義,黥首也感恩。

相比之下,劉徹則是面不改色,對這一切坦然受之。

這次迎接樑王,既是想給劉武挖坑,更是劉徹想看看,文宣工作能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

至於宣傳標語肉麻怕什麼?

宣傳工作,最要不得的就是害怕肉麻。

說句實話,政府的宣傳,本來就是說給底層不識字。不懂政治的農民聽的。

至於那些讀書人,知識分子,精英階級,基本上,沒幾個人會相信政府的宣傳標語。

而農民。是這個世界上最好唬弄的人。

想當年,天朝政府一句‘計劃生育好,國家來養老’,忽悠了多少人?

結果呢?

劉徹對現在漢室的宣傳工作要求也不高,只要能達到後世天朝的戰五渣一半水平,就心滿意足了。

現在看來。這個目標,最起碼在行動上,還是達到了。

“陛下……”劉武忍了許久,終於忍不住問道:“這會不會有些逾越了?”

劉徹微微一笑,道:“逾越?皇叔嚴重了。皇叔有功社稷,受些尊崇,這是應該的,且,這些都是民間自發的行爲,朕也不好說些什麼……”

民間自發行爲?

劉武是打死都不信的。

但有了這個臺階,他也開始心安理得的享受這一切吹捧和誇耀。

誰不喜歡被衆星捧月一般圍繞着呢?

誰不喜歡被人拍馬,何況還是一個皇帝拍馬?

劉武這時候。看着劉徹這個皇帝,真是怎麼看,怎麼順眼!

可惜。他忘記了一個事實。

自漢朝建立以來,所有與皇帝同車而行的諸侯王,全部沒有好下場。

趙隱王劉如意,與惠帝劉盈感情親密,劉盈爲了保護劉如意,時刻陪伴在其左右。甚至就是更衣(wc)都讓劉如意跟着,結果。劉盈不過離開片刻,回來一看。劉如意就已經死在了宮中。

淮南厲王劉長,作爲劉邦最小的兒子,他因爲是呂后撫養長大的,所以活過了呂后時期,到了太宗孝文皇帝即位,又因爲是唯一在世的兄弟,備受寵愛。

太宗孝文皇帝下令,劉長可以使用一切天子的儀仗,准許他出入稱警,行文稱制。

劉長一錘子殺了闢陽侯審食其,甚至連丁點的處罰都沒有。

於是……他後來絕食而死!

現在,當這種超越了惠帝對待劉如意,太宗孝文皇帝對待淮南厲王劉長的待遇,落到劉武身上時,劉武甚至沒有半分的警惕。

他的心中,只有得意與自滿。

這種自滿與得意,在劉徹的下一句話出口後,更是達到了頂峰。

劉徹是這麼說的——“朕已經制詔少府,賜皇叔天子旗,許皇叔用駟車,出入宮禁,無所阻攔,皇叔臣子中宦、侍、卿等,皆列漢宮籍,著於竹帛,使下竹符,一如漢臣,江山社稷,朕與皇叔共治之!”

然後,劉武就只感覺,自己的心臟砰砰砰的跳動着。

江山社稷,朕與皇叔共治之。

這句話,就像天底下最動人的話。

讓劉武難以把持。

甚至就是去年先帝說:千秋萬歲後,傳位樑王,也沒有讓他這麼激動過。

但劉徹,卻在心裡偷笑了起來。

天子旗、駟車什麼的,倒是真的。

但什麼與劉武共治天下?

這種鬼話,也就騙騙劉武這個文青而已。

劉徹深知,想要跟皇帝老爹那樣,輕鬆的解決樑國這個大塊頭。

他現在的力量,力有不逮。

他沒有皇帝老爹那樣先天的優勢——假如劉武不是心甘情願的放棄樑國的武裝力量,那麼,他就不可能在頂着太皇太后的壓力下,能跟皇帝老爹一樣,輕描淡寫的通過打壓、徵調、抽兵,將樑國二十多萬軍隊解決。

老祖宗們早就說過了,欲先取之,必先與之!

當然了,劉徹不可能讓劉武在長安擁有任何對朝政的發言權。

但是,虛榮一類不值錢的玩意,劉徹就可以大把的朝劉武撒了。

總之一句話,現在,先把劉武捧上天再說!

對付類似劉武這樣的諸侯王,老劉家有着一整套完整的流程與步驟。

死在這一招上的人,可不僅僅是幾個諸侯王,就連後來曾經廢立過皇帝,權傾朝野的霍光,也被這一招玩的欲仙欲死!()

第721節 原委第664節 烏恆來使第740節 中亞與印度(1)第764節 我注經典與經典注我第1257節 匈奴的計劃(1)第723節 趙佗之決斷第181節 無法拒絕的好處第1518節 囂張的劉榮第821節 臣服第1362節 三個世界(1)第1219節 墨家的忽悠策略(2)第322節 研究第1279節 匈奴百態第699節 目的(1)第1200節 變革之大世!(1)第843節 顏異的麻煩(2)第263節 不教而誅是爲罪(1)第1151節 教育第389節 展示肌肉(2)第107節 喪心病狂第563節 貪婪第156節 宰肥羊第99節 水軍第139節 負荊請罪第552節 誘餌第1478節 京兆尹第817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5)第1459節 軍隊的憤怒第1506節 遊說(1)第875節 安北都護府第826節 匈奴的醒悟第1281節 戰上谷(2)第1326節 怎麼辦第65節 前世仇第45節 鑄幣第1556節 周亞夫致仕(2)第40節 考舉?科舉?第136節 抉擇第887節 醫學的未來(1)第917節 骯髒的政治第360節 微服(3)第158節 宅男是做不得的!第720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3)第48節 忠臣第171節 投名狀第1433節 殖民時代(1)第938節 鮮卑也是諸夏第599節 無題第556節 儒家的改變(1)第977節 老朋友第1390節 權貴下場第1547節 傳道計劃第639節 廟算(1)第604節 魚海!魚海!(4)第1268節 大戰開幕第1569節 吹響殖民號角(2)第1318節 運動戰(2)第1238節 敢有再議者族!第11節 包裹着蜜糖的陷阱第464節 大朝儀(4)第1363節 三個世界(2)第729節 圈錢第514節 張湯的野望第1096節 戰勝帶來改變第599節 無題第1460節 怎麼對付文人第1041節 河陰之戰(3)第1605節 說服(2)第418節 忠犬該怎樣養成第978節 準備戰爭(1)第330節 第二次考舉(1)第1601節 修改戶律第693節 制度(2)第1191節 權勢、學術、錢(2)第728節 佈置第23節 燙手的山芋第578節 夢兆(1)第1603節 僵持(2)第941節 捕鯨業帶來的變化第670節 人衆定能勝天第1474節 衆智(2)第1317節 分裂的匈奴第759節 帝國的轉折(2)第889節 聯姻第627節 溫言在口(2)第1605節 說服(2)第1428節 在大夏(2)第307節 神器(2)第1113節 你也配姓攣鞮?(1)第1530節 刷經驗(2)第1491節 深海(1)第1203節 命運第514節 張湯的野望第95節 進擊的文青(1)第899節 封禪博弈(1)第344節 背鍋俠(4)第1404節 忐忑第1510節 黑暗森林第713節 安東都護府第1355節 最後的白狼騎(1)
第721節 原委第664節 烏恆來使第740節 中亞與印度(1)第764節 我注經典與經典注我第1257節 匈奴的計劃(1)第723節 趙佗之決斷第181節 無法拒絕的好處第1518節 囂張的劉榮第821節 臣服第1362節 三個世界(1)第1219節 墨家的忽悠策略(2)第322節 研究第1279節 匈奴百態第699節 目的(1)第1200節 變革之大世!(1)第843節 顏異的麻煩(2)第263節 不教而誅是爲罪(1)第1151節 教育第389節 展示肌肉(2)第107節 喪心病狂第563節 貪婪第156節 宰肥羊第99節 水軍第139節 負荊請罪第552節 誘餌第1478節 京兆尹第817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5)第1459節 軍隊的憤怒第1506節 遊說(1)第875節 安北都護府第826節 匈奴的醒悟第1281節 戰上谷(2)第1326節 怎麼辦第65節 前世仇第45節 鑄幣第1556節 周亞夫致仕(2)第40節 考舉?科舉?第136節 抉擇第887節 醫學的未來(1)第917節 骯髒的政治第360節 微服(3)第158節 宅男是做不得的!第720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3)第48節 忠臣第171節 投名狀第1433節 殖民時代(1)第938節 鮮卑也是諸夏第599節 無題第556節 儒家的改變(1)第977節 老朋友第1390節 權貴下場第1547節 傳道計劃第639節 廟算(1)第604節 魚海!魚海!(4)第1268節 大戰開幕第1569節 吹響殖民號角(2)第1318節 運動戰(2)第1238節 敢有再議者族!第11節 包裹着蜜糖的陷阱第464節 大朝儀(4)第1363節 三個世界(2)第729節 圈錢第514節 張湯的野望第1096節 戰勝帶來改變第599節 無題第1460節 怎麼對付文人第1041節 河陰之戰(3)第1605節 說服(2)第418節 忠犬該怎樣養成第978節 準備戰爭(1)第330節 第二次考舉(1)第1601節 修改戶律第693節 制度(2)第1191節 權勢、學術、錢(2)第728節 佈置第23節 燙手的山芋第578節 夢兆(1)第1603節 僵持(2)第941節 捕鯨業帶來的變化第670節 人衆定能勝天第1474節 衆智(2)第1317節 分裂的匈奴第759節 帝國的轉折(2)第889節 聯姻第627節 溫言在口(2)第1605節 說服(2)第1428節 在大夏(2)第307節 神器(2)第1113節 你也配姓攣鞮?(1)第1530節 刷經驗(2)第1491節 深海(1)第1203節 命運第514節 張湯的野望第95節 進擊的文青(1)第899節 封禪博弈(1)第344節 背鍋俠(4)第1404節 忐忑第1510節 黑暗森林第713節 安東都護府第1355節 最後的白狼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