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節 家宴(1)

元德二年的第一天,未央宮燈火通明,無數侍女端着餐盤穿梭往來於羣臣之間。

漢室新年大朝儀最有特色的宴饗環節已經開始。

所謂宴饗,就是天子設宴,款待和犒勞羣臣的宴會。

百餘年後班固就在《東都賦》中讚歎東漢王朝的宴饗規模說:於是庭實千品,旨酒萬鍾,列金磐,班玉觴,嘉珍御,大牢饗。

此時的漢室,宴饗規模自然遠不及東漢。

但在本質上來說,兩漢的宴饗其實都是一個君臣同樂的娛樂環節。

所謂饗主敬,燕主歡。

宴饗環節也是漢室爲數不多大臣們可以光明正大的拍皇帝馬屁而不虞被人非議的場合。

馬屁精們自然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這些變着花樣的馬屁,假如是一次兩次的話,聽着還是很舒服的。

但說的人多了,劉徹就顯得有些不耐煩了。

“你們當朕是白癡嗎?耍猴呢這是?”劉徹也不免在心中腹誹。

只能說,漢室的馬屁精們的拍馬手段和技術都還需要加強!

好在,馬屁精們察言觀色的本領還是有的,發現劉徹的態度有些冷漠後,他們立刻就偃旗息鼓了。

宴饗之後,大朝儀就來到了結束的時候。

在軍隊的護送下,各路官僚開始恭敬的退席。

劉徹也已經離開了宣室殿。來到了長樂宮。

對他來說,今天的工作任務還沒完成!

漢家制度,前朝宴饗之後。後朝自己人還要搞個家宴。

如今的漢室家宴參與者,當然就是薄竇陳三姓外戚,另外,還有樑武劉武和他的妻妾妃嬪以及子嗣,外帶小豬和劉徹的那個新的便宜弟弟。

“陛下!”劉徹車駕剛剛進入長樂宮,王道就得到了秘報,然後跑來對劉徹稟報:“館陶太長公主方纔傳來密信……”

劉嫖?

劉徹本來有些懶散的身子。一下子就坐直了,他看向王道。命令:“拿來!”

劉嫖是絕對不會無故送來密信的!

看樣子是東宮那邊出了問題了。

王道躬身從懷中取出一塊帛布,遞給劉徹,劉徹打開,只看了一眼。臉色就陡然一變。

帛書上只有一句話:太皇太后欲以皇十弟爲荊王!

皇十弟,自然就是小豬了!

荊王……

劉徹嘴角溢出一絲殺意。

“爲何不乾脆封爲楚王?”劉徹冷笑着。

太皇太后竇氏,劉徹很清楚,這就是一個耳根子軟的老婦人,而且還瞎了眼睛,平日裡一般就愛宅在長樂宮裡聽黃老派的巨頭講解黃老之學,最近年餘因爲淳于意的緣故,才又多了一個養生和按摩的愛好。

所以劉徹才能如此迅速的掌握大權。

不然,你隨便換個別的性格的太皇太后。劉徹這會估計還得爲親政之事發愁,每天更是隻能宅在未央宮玩泥巴。

老太后耳根子如此之軟,自然也給了許多人可乘之機。

典型的例子就是館陶。仗着老母親的寵愛,在長安城裡玩起了組織部長的遊戲。

而其他人也是各展所長,紛紛的在老太后身上打着主意。

以前,劉徹懶得去理會這幫政治禿鷲,因爲就算管了,也沒用。

但。這幫傢伙,現在居然膽子肥到敢攙和皇室內部的事務了?

劉徹真不知道是應該稱讚他們夠種還是爲他們的作死行爲鼓掌。

透過館陶傳遞來的密信。劉徹幾乎不用調查,就知道,像這種能說動太皇太后在封國問題上做出決斷的,那裡是一個兩個人能做到的?

沒有十幾人齊心協力的運作,恰到好處的表演,那裡可能讓竇太后下場來給劉彘封王?

當然,劉徹也知道,這是他的便宜丈母孃兼姑姑在借他的手來剷除異己!

老母親身邊的貼心人和小棉襖,有她館陶一人就足夠了!

“夷狄是膺,荊舒是懲……”劉徹唸叨了一聲:“好手段!”

封小豬爲荊王,劉徹若要反對也找不出藉口來。

畢竟,小豬還小,也是他的弟弟,雖然說他老媽犯錯,被先帝懲處,甚至還曾被打入冷宮,幾乎廢黷。

但在漢室,長兄爲父,當哥哥的就一定也必須要給弟弟擋風遮雨。

別說小豬隻是受他母親連累了,便是他自己犯罪,被廷尉抓住,送到劉徹面前,以現行的普世價值觀和倫理道德觀,劉徹都不能動他分毫,甚至還要悲天憫人的說:朕不忍致法於王。

更別提荊王本身就是一個貶低性的封號。

做哥哥的假如連個荊王都不願意給弟弟,那天下人看了,還不譁然?

然而,正因爲這樣,劉徹才惱火!

這讓他感覺被人要挾了一樣!

皇權從來都不會在任何政治要挾面前讓步。

因爲一旦讓步,就是皇權崩塌的起點。

“仔細去查查,都是些什麼人在鼓譟和挑撥!”劉徹對王道吩咐一聲。

繡衣衛是幹什麼的?

就是幹這個的!

對劉徹來說,小豬現在封不封王,封到哪裡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那些在幕後耍手段,做手腳的傢伙們必須得到嚴懲!

這關乎天子威儀!

倘若這些人不被處理掉,那以後誰還會對皇權敬畏?

當然,小豬想當荊王?那是不可能的!

自古荊楚一體,在漢室,更是如此。

前代楚王劉戊雖然腦子比較笨,還死的不明不白。但終究算的上因公犧牲了。

雖然他的兒子們跟隨劉濞造反,手下大臣也基本都反了。

但,奈何劉戊有個好爹和好爺爺。

楚元王劉交與楚夷王劉郢客在楚國還是很得士大夫階級的歡心的。

更何況。現在,元王還有兒子在呢!

宗正劉禮,紅候劉富,這些人豈會坐視自己祖宗基業被人搶了?

劉徹甚至不需要自己動手,只需要放點風聲,劉禮跟劉富估計就要來東宮哭秦廷了。

這兩位宗室列侯,跟東宮的關係。可並不疏遠。

假如劉徹沒記錯的話,在前世。最後劉禮能成爲楚王,竇太后是使了力氣的。

想明白這些,劉徹就將那帛書塞到自己懷中。

車駕一路前行,不多時就抵達了永壽殿。

此刻。永壽殿中人數也不少。

薄竇陳三家外戚雖然直系子嗣都比較少,但旁支多啊!

像竇嬰就屬於竇氏旁支子弟出身。

再加上樑王帶來的子嗣妻妾以及小豬兄弟還有先帝的公主們,永壽殿中也坐了個滿滿當當,當然,與宣室殿的宴饗規模是沒法比的。

永壽殿中加起來,大概只有三四百人。

竇太后很喜歡這樣的熱鬧場面,而薄太后呢,似乎也挺享受這樣的氣氛。

倒是新晉的皇后陳阿嬌有些不太適應。

她還以爲,今年跟去年一樣。她可以在這家宴上隨便玩鬧。

但,現實告訴她:皇后陛下,請注意影響啊。

身邊的宦官侍女們盡職盡責的履行着自己的職責。費勁了無數心思,才讓陳阿嬌坐在自己位置上,像模像樣的沒有動彈。

但這就已經是極限了。

好在,片刻之後,殿外傳來了腳步聲,然後就是殿門口的武士們整排整排的單膝下跪。

“陛下駕臨!”在贊禮官的唱諾聲中。劉徹龍行虎步,走進永壽殿。

諸外戚宗室皇子公主等自然紛紛起身。伏在殿中兩側。

在人羣中,劉徹甚至看到了牽着小豬,恭恭敬敬的跪在一側的王娡姐妹。

這讓劉徹頓時生出一種時空錯亂的感覺。

這樣的場景,曾幾何時,他也曾經經歷過。

不過,當時,跪着的是他,而端坐於雲端之上的卻是這對如今落寞的母子。

但劉徹也僅僅只是感懷了片刻。

王娡姐妹,如今於他而言,不過螻蟻罷了。

就是小豬,也不過是個稍微大一點昆蟲。

要不是害怕王娡姐妹出宮以後給先帝的頭上染上一些奇奇怪怪的顏色,劉徹才懶得去管他們的死活,隨便找個犄角疙瘩的地方安置他們就好了。

將視線從王娡姐妹身上抽離,劉徹對着殿中上首的太皇太后與皇太后老老實實的跪下來,拜道:“皇帝給母后,皇祖母請安,恭祝母后、皇祖母千秋萬歲!”

薄氏見到劉徹,臉上就變得溫柔了起來。

對於劉徹,薄氏是真的當成了自己兒子來看待的。

只是,今日的場合,太皇太后纔是發言人。

“皇帝來了,快起來罷!”竇太后一如往常一般笑着道。

看得出來,竇太后今天心情很不錯。

劉徹將視線看向在竇太后下首的樑王劉武,前些時候,劉武派人回了睢陽,將他的老婆兒子都接到長安來了。

看樣子,是打算在長安再賴個一年半載。

但,劉徹不會讓他在這樣繼續賴下去了。

身爲諸侯王,哪有長期滯留京師不歸的道理?

而且樑王時時刻刻留在竇太后身邊,劉徹怎麼想都覺得不怎麼穩妥。

樑王加東宮,在某些時候是可能變成核彈一樣的恐怖存在!

只是,想把劉武趕回睢陽,這還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而且劉徹也不好出面,甚至,劉武假如請求就國,他都還得做做樣子,挽留一二。

這就是政治的齷齪!

看到劉徹看向自己,劉武連忙帶着自己的妻妾兒女們走上前來,拜道:“臣武拜見陛下!”

然後就給劉徹介紹起了他的王后與兒女們。

不得不說,劉氏的繁殖能力還是很強的。

僅僅劉武就有四子三女。

長子劉買,年紀比劉徹小兩歲,今年恰好十四,發育的也很好,在同齡人中算的上是佼佼者了。

但可惜,劉徹總感覺這個堂弟似乎有些問題,過於膽小了些,連跟劉徹說話都是磕磕絆絆的。

這讓劉徹想起了他的弟弟劉餘,似乎兩人都有着相同的問題。

至於次子劉明,未來的朝鮮王,現在才十一歲,頭上還扎着總角辮,看着還算乖巧。

三子劉彭離和四子劉定,就分別只有六歲和三歲,看不出什麼東西。

說到這裡,劉徹就不得不佩服劉武。

劉武的到現在爲止的四個兒子,全部是他與王后所生。

劉徹記得,前世劉武死後,遺命要將自己的陵寢與王后陵寢連接在一起,還營造了浩大的地下幽會所用的宮殿。

劉武的癡情可見一般。

只是,用後世的話說是:然並卵。

劉武的性格決定了,他不可能在政治上有什麼作爲。()

第379節 關門,放司馬第1468節 在安東(1)第1263節 上谷第1142節 團結(1)第1589節 博弈(1)第1178節 衛青的消息第401節 法統(1)第161節 對海洋的野望第693節 制度(2)第175節 神器!第465節 大朝儀(5)第705節 淘金浪潮(3)第715節 龍城大會(2)第691節 文治(2)第977節 老朋友第864節 回扣第1437節 司馬遷的疑惑(1)第1432節 死間第1343節 屍山第1251節 策劃戰爭(1)第738節 王者歸來-墨家(3)第1309節 宅地法案第1455節 掀桌子(1)第859節 我的父親是個大英雄(2)第1229節 儒生的問題第585節 新世界(1)第991節 諾!陛下!第1246節 義民第1023節 替死鬼(2)第1310節 協議第1187節 鼓舞第1214節 匈奴的圖謀第1208節 諷刺第11節 包裹着蜜糖的陷阱第440節 設計第1517節 煩擾第875節 安北都護府第30節 謊言第949節 器械一量第537節 洗腦(2)第1583節 敲竹槓第408節 考舉(1)第813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1)第1278節 戰前(2)第579節 視察(1)第1058節 大鐵礦第412節 考舉(5)第802節 入關第884節 和親確定(1)第884節 和親確定(1)第1339節 官僚的戰爭第300節 調校手下第1152節 安排第589節 新世界(5)第1247節 佈置第1024節 恐怖的安東(1)第844節 善後(1)第73節 袁盎第688節 吊打文青(1)第928節 孤竹之遺第861節 杜仲膠第180節 袁盎來了第419 長安諜影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2)第262節 賞賜與福利第718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1)第1092節 且之的條件第1259節 動員(1)第297節 學習與孝心第143節 見人說人話第496節 美好時代第385節 殺使第697節 天坑裡的人們(1)第956節 朕來教你們剝削(2)第169節 祥瑞(2)第778節 鮮卑人的野望第1522節 劉榮之死(1)第851節 影響(1)第528節 三越攻略第804節 馬邑之戰(1)第353節 太子之怒(2)第1463節 裁決第420節 軍制改革第253節 八方英才匯聚(2)第1016節 戰前準備(1)第259節 破逐鹿之妄說第623節 立法精神第1521節 悲劇的劉榮(2)第720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3)第1349節 決戰(1)第1283節 山寨(1)第323節 疑慮第324節 佈置第917節 骯髒的政治第26節 官商勾結第298節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1288節 上谷之戰(2)第1278節 戰前(2)第58節 卑鄙第971節 戰爭的腳步(2)
第379節 關門,放司馬第1468節 在安東(1)第1263節 上谷第1142節 團結(1)第1589節 博弈(1)第1178節 衛青的消息第401節 法統(1)第161節 對海洋的野望第693節 制度(2)第175節 神器!第465節 大朝儀(5)第705節 淘金浪潮(3)第715節 龍城大會(2)第691節 文治(2)第977節 老朋友第864節 回扣第1437節 司馬遷的疑惑(1)第1432節 死間第1343節 屍山第1251節 策劃戰爭(1)第738節 王者歸來-墨家(3)第1309節 宅地法案第1455節 掀桌子(1)第859節 我的父親是個大英雄(2)第1229節 儒生的問題第585節 新世界(1)第991節 諾!陛下!第1246節 義民第1023節 替死鬼(2)第1310節 協議第1187節 鼓舞第1214節 匈奴的圖謀第1208節 諷刺第11節 包裹着蜜糖的陷阱第440節 設計第1517節 煩擾第875節 安北都護府第30節 謊言第949節 器械一量第537節 洗腦(2)第1583節 敲竹槓第408節 考舉(1)第813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1)第1278節 戰前(2)第579節 視察(1)第1058節 大鐵礦第412節 考舉(5)第802節 入關第884節 和親確定(1)第884節 和親確定(1)第1339節 官僚的戰爭第300節 調校手下第1152節 安排第589節 新世界(5)第1247節 佈置第1024節 恐怖的安東(1)第844節 善後(1)第73節 袁盎第688節 吊打文青(1)第928節 孤竹之遺第861節 杜仲膠第180節 袁盎來了第419 長安諜影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2)第262節 賞賜與福利第718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1)第1092節 且之的條件第1259節 動員(1)第297節 學習與孝心第143節 見人說人話第496節 美好時代第385節 殺使第697節 天坑裡的人們(1)第956節 朕來教你們剝削(2)第169節 祥瑞(2)第778節 鮮卑人的野望第1522節 劉榮之死(1)第851節 影響(1)第528節 三越攻略第804節 馬邑之戰(1)第353節 太子之怒(2)第1463節 裁決第420節 軍制改革第253節 八方英才匯聚(2)第1016節 戰前準備(1)第259節 破逐鹿之妄說第623節 立法精神第1521節 悲劇的劉榮(2)第720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3)第1349節 決戰(1)第1283節 山寨(1)第323節 疑慮第324節 佈置第917節 骯髒的政治第26節 官商勾結第298節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1288節 上谷之戰(2)第1278節 戰前(2)第58節 卑鄙第971節 戰爭的腳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