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7節 漢。歸義單于!

在回長安的路上,劉徹接到了來自長城的急報:匈奴使者持國書入覲!

而這一次的匈奴使者,也換了一個人。

不再是劉徹和漢室的老朋友且渠且雕難。

而是一個陌生的人。

“呼衍哲哥?”劉徹笑了一聲:“呼衍氏的某位貴族嗎?”

“傳詔給雁門,准許匈奴使者入境!”劉徹將這個奏報放下來,吩咐道。

對於漢匈兩國而言,漫長的數十年戰爭,早已經形成了,即使前方打的熱火朝天,但使者往來,從不間斷的傳統。

這也是漢匈這樣的勢均力敵的對手,自然而然,一定會形成的默契。

沒有這個默契,戰爭規模就很容易擴大化。

最終導致兩敗俱傷!

但,當歷史走到今天,其實,劉徹完全可以打破這個傳統,理都不理匈奴人,甚至都不需要去聽匈奴人到底想要跟他說什麼。

反正,漢匈現在已經撕破臉了。

和平,根本是不可能降臨。

因爲,劉徹要滅亡匈奴,或者使之臣服,從而讓漢軍可以長驅直入,入主中亞和西亞。

而匈奴則要維持它的霸主地位和生存,必定不可能在被漢室這樣反覆打臉後,就跪下來認輸。

對匈奴來說,即使經歷了馬邑和高闕之敗,它的尊嚴和驕傲,被漢軍徹底踐踏到泥漿裡。

但,在實際上來說,匈奴損失的也只是幕南的一部分力量。

對於這個龐大帝國而言,遠未到重創的地步,更談不上滅亡。

漢軍所奪取的高闕之地,相較於匈奴帝國的龐大身軀和肢體來說,僅僅只是皮毛而已。

最多最多,算是一拳把匈奴人的鼻子打塌,眼睛打腫,讓它沒臉見人而已。

所以,高闕之戰,其實只是漢匈的第一個回合對攻的末節。

對漢室而言,更殘酷更漫長和更艱苦的征途,還在未來等候着。

無論是從陰山向西,奪取河西走廊,佔據西域,斷匈奴右臂,還是撅師萬里,將匈奴趕到幕北的寒苦之地,都不是什麼輕鬆的事情。

所以,聽聽匈奴人怎麼說,維持表面上的面子,也不算錯。

所以,在第二天,在匈奴使者還在長城外徘徊的時候,劉徹特意在未央宮的宣室殿前殿,擺下筵席,招待投誠的匈奴右賢王且之。

這也是劉徹第一次見到這位匈奴的右賢王。

在劉徹眼中,且之是一個大約三十七八歲的白人男子,他生着一頭蓬鬆的頭髮,看上去有些類似塞種,但,他的寬大鼻翼和深深的眼窩,卻證明了他在血緣上其實更接近匈奴。

而在其腦後的辮子上,繫着的一些金色或者黃色的頭髮,則說明他可能曾經接觸過希臘人或者希臘文化,並且受到了類似影響。

因爲只有希臘人和羅馬人,纔會因爲幻想,而戴金色或者黃色的假髮。

另外,他的毛孔比較大,毛髮很濃密,這又有一點斯拉夫人種的特徵。

“外臣拜見偉大的漢朝皇帝,至高無上的天單于!”且之一看到劉徹,立刻就在旁邊的一個大鴻臚官員的暗示下,朝着劉徹大禮參拜,同時用着生硬到幾乎聽不懂的漢語,對着劉徹說道。

劉徹也是通過翻譯和嘴型,才勉強聽懂了他的話。

不過,這無關緊要了。

劉徹笑着站起身來,道:“愛卿平身!”

然後,他毫不客氣的接受對方奉上的天單于稱號,正式的成爲了已知世界的共主,同時統治長城之內和長城之外的帝王。

至於匈奴承不承認,信不信?

劉徹相信,他們肯定會承認,也肯定會信的。

只要打疼了,匈奴人不承認也要承認,不信也得信!

就像歷史上的烏維單于和兒單于,儘管嘴上不信,但身體還是很老實的跪下來了。

“卿能幡然醒悟,反正歸順,順天應命,朕甚嘉之!”劉徹笑着道。

且之也立刻說道:“陛下神威,外臣聞見,且震且怖,願爲陛下走狗,永爲漢臣妾!”

劉徹聽完翻譯的轉述,不由得給大鴻臚點了個贊。

就該是如此!

事實上,這也是古今中外,通用的真理!

在這個世界上,誰強大,誰的價值觀和綱常倫理,就會大行於世。

在鴉片戰爭前,整個東北亞,都是中國的勢力範圍。

不管猴子們願不願意,但他們的制度、文字以及禮儀,統統是中國化的。

在本質上來說,所謂的越南、緬甸、朝鮮,其實都是中國文化浸染下的一個地方割據政權。(這一點事實上他們自己的精英階級也是承認的)

而在後世,歐米的價值體系大行於道,侵染世界,連非洲黑叔叔也得按照歐米的體系行事。

如今,漢室崛起,必然也肯定會將周邊世界,乃至於整個世界,整個地球漢化和諸夏化。

未來,即使是南北美洲的土著和羅馬的貴族,也未必不會是穿漢服,用漢禮,執漢制度,用漢文字。

許多年前,劉徹在河東的吳山之上做的那個夢,也未必不會是未來的真實寫照。

只要想想,將來有一天羅馬的執政官或者皇帝,跟狗一樣跪在自己或者自己的子孫面前,口稱:蠻夷小邦,不識王化,冒犯陛下,死罪死罪……

劉徹就舒服的渾身都顫抖起來。

這種感覺,甚至比征服一個國家還要爽。

劉徹笑着道:“右賢王既心慕王化,朕心大悅!”

劉徹拍拍手,對汲黯道:“尚書令,宣詔吧!”

後者立刻恭身道:“諾!”

然後捧着一個早就已經寫好的詔書,走到殿中,對着且之說道:“匈奴歸義右賢王聽詔!”

且之在大鴻臚的官員的暗示下,立刻按照已經排練過無數次的方法,跪下來,五體投地,趴在地上,說道:“外臣恭聽漢天子,至高無上的天單于詔命!”

汲黯則是攤開詔書,念道:“朕聞之,自古兄弟鬩於牆而外禦其侮!匈奴,夏后氏之後,淳維子孫也!漢,有虞氏之社稷,範劉之後也。漢、匈奴,本爲一家,奈何數十年來,稽粥氏殘暴,屢侵漢地,殺略漢邊民,手足相殘,流血漂櫓!朕甚爲哀之,今匈奴右賢王,知漢匈大義,率衆來歸,此休兵禰和,澤及萬世之德,朕甚嘉之,其冊右賢王爲歸義單于,位在諸侯王之上,賜其單于印綬、依仗,賞寶劍十柄,粟麥十萬石,布帛五千匹,黃金一千金……”

這其實也是當初軍臣自己乾的好事。

當年,軍臣爲了促成漢匈聯姻,自己承認了自己是夏后氏之後。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許多匈奴部族和貴族,也都相信了這個說法。

如今,劉徹將它拿出來,就算是軍臣也不能說劉徹說的有錯。

既然,漢匈本一家,都是兄弟。

那現在的漢匈戰爭,那就完全是一個錯誤了。

兄弟內訌,這算個什麼事?

自然,這匈奴右賢王且之的歸順,就不是投降了。

而是大義滅親,在大義面前,亦然決然,爲了漢匈兩國人民的福祉和未來,恭敬的臣服在大漢天子的面前,永永無窮,爲漢家走狗、臣妾。

這是天大的喜事!

更是漢匈兩國未來永久和平和永久繁榮的唯一途徑!

自然,漢天子感其大義,敕封其爲歸義單于,賜給印綬和權杖,命令他去告訴整個草原的百姓——兄弟們別打了,大家都是一家人,快來跟着我一起迴歸諸夏母親的溫暖懷抱吧!這也就是天經地義和自然而然的事情。

未來,漢匈和平,兩國合二爲一,無分漢朝與匈奴,幸福快樂的生活在一個君王一個天子的統治下,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至於賜給且之的財富,算是屬於千金市馬骨。

只是,不知道若是軍臣得知這個情況,會不會吐血?(。)

第334節 滅亡(2)第1520節 悲劇的劉榮(1)第1530節 刷經驗(2)第1422節 作死小能手第1491節 深海(1)第281節 迷霧第1257節 匈奴的計劃(1)第865節 條件第336節 江都攻略(2)第1521節 悲劇的劉榮(2)第704節 淘金浪潮(2)第388節 展示肌肉(1)第418節 忠犬該怎樣養成第1388節 聯盟(2)第993節 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第497節 身毒真相第1487節 加強法家第1129節 撫慰第653節 伊稚斜的計劃第297節 學習與孝心第436節 收買(1)第630節 溫言在口(5)第1524節 流放第1139節 權勢改變命運第1105節 血洗龍城第1428節 在大夏(2)第760節 交易第1195節 紛紛擾擾(2)第536節 洗腦(1)第1117節 腦洞(1)第1307節 嬰兒潮第1432節 死間第102節 抓捕第689節 吊打文青(2)第648節 殺放囚(2)第1271節 英雄豪傑(2)第812節 王牌對王牌(3)第1570節 攪局者(2)第124節 喪心病狂的第五題第670節 人衆定能勝天第629節 溫言在口(4)第1105節 血洗龍城第482節 視察第1448節 決策第209節 調查(3)第1545節 不對稱的戰鬥(2)第716節 龍城大會(3)第801節 先鋒(2)第1396節 悲哀的商人第1044節 義縱的惶恐第807節 誰纔是世界第一強軍(1)第1237節 開萬世之太平(2)第414節 匈奴公主(1)第920節 從此朕既國家(2)第632節 新學派?(1)第1213節 儒家的反擊(2)第979節 準備戰爭(2)第1479節 安東之患(1)第1134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2)第276節 得意忘形第786節 洗腦(2)第41節 科舉的土壤第307節 神器(2)第879節 構想第1395節 談判(2)第565節 風暴(1)第1324節 抉擇(2)第125節 難題第123節 蒼鷹第1407節 裁決(1)第1609節 諸夏時代第1448節 決策第1429節 在大夏(3)第546節 血流成河(2)第754節 遠航(3)第964節 省親(1)第725節 進擊的二世祖(1)第499節 問題第910節 樓船的腦洞(1)第169節 祥瑞(2)第1500節 我的大斧已經飢渴難耐(1)第989節 不罪三公第841節 殲滅第408節 考舉(1)第997節 徐福後人第1098節 分蛋糕第230節 劉濞的對策第1151節 教育第720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3)第1447節 如癡如醉第1118節 腦洞(2)第904節 少府的成果(3)第1006節 繳文第791節 背叛與忠臣(2)第1569節 攪局者第134節 天子的提議第497節 身毒真相第599節 無題第941節 捕鯨業帶來的變化第1208節 新法家(1)
第334節 滅亡(2)第1520節 悲劇的劉榮(1)第1530節 刷經驗(2)第1422節 作死小能手第1491節 深海(1)第281節 迷霧第1257節 匈奴的計劃(1)第865節 條件第336節 江都攻略(2)第1521節 悲劇的劉榮(2)第704節 淘金浪潮(2)第388節 展示肌肉(1)第418節 忠犬該怎樣養成第1388節 聯盟(2)第993節 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第497節 身毒真相第1487節 加強法家第1129節 撫慰第653節 伊稚斜的計劃第297節 學習與孝心第436節 收買(1)第630節 溫言在口(5)第1524節 流放第1139節 權勢改變命運第1105節 血洗龍城第1428節 在大夏(2)第760節 交易第1195節 紛紛擾擾(2)第536節 洗腦(1)第1117節 腦洞(1)第1307節 嬰兒潮第1432節 死間第102節 抓捕第689節 吊打文青(2)第648節 殺放囚(2)第1271節 英雄豪傑(2)第812節 王牌對王牌(3)第1570節 攪局者(2)第124節 喪心病狂的第五題第670節 人衆定能勝天第629節 溫言在口(4)第1105節 血洗龍城第482節 視察第1448節 決策第209節 調查(3)第1545節 不對稱的戰鬥(2)第716節 龍城大會(3)第801節 先鋒(2)第1396節 悲哀的商人第1044節 義縱的惶恐第807節 誰纔是世界第一強軍(1)第1237節 開萬世之太平(2)第414節 匈奴公主(1)第920節 從此朕既國家(2)第632節 新學派?(1)第1213節 儒家的反擊(2)第979節 準備戰爭(2)第1479節 安東之患(1)第1134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2)第276節 得意忘形第786節 洗腦(2)第41節 科舉的土壤第307節 神器(2)第879節 構想第1395節 談判(2)第565節 風暴(1)第1324節 抉擇(2)第125節 難題第123節 蒼鷹第1407節 裁決(1)第1609節 諸夏時代第1448節 決策第1429節 在大夏(3)第546節 血流成河(2)第754節 遠航(3)第964節 省親(1)第725節 進擊的二世祖(1)第499節 問題第910節 樓船的腦洞(1)第169節 祥瑞(2)第1500節 我的大斧已經飢渴難耐(1)第989節 不罪三公第841節 殲滅第408節 考舉(1)第997節 徐福後人第1098節 分蛋糕第230節 劉濞的對策第1151節 教育第720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3)第1447節 如癡如醉第1118節 腦洞(2)第904節 少府的成果(3)第1006節 繳文第791節 背叛與忠臣(2)第1569節 攪局者第134節 天子的提議第497節 身毒真相第599節 無題第941節 捕鯨業帶來的變化第1208節 新法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