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節 科舉的土壤

劉啓正在思索時就聽得劉德稟報道:“回父皇,確是兒臣自己想的!”

劉德站起身來,看着劉啓。

其實提前將科舉制度搬出來的想法,早在前世,劉德就已經想要這麼辦了。

但是,那時候一個小小的河間王,拿什麼參與國家大政?

況且,前世的時候,劉德因爲不熟悉這個時代,最初也不敢貿然行動。

但是經過了前世十幾年的歲月,劉德對這個時代已經有所瞭解了。

首選,可以絕對肯定的一點是,此時門閥政治還在精子狀態,壓根就沒個影。

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列國政治門閥豪強大族,被秦國的統一戰爭跟秦末的羣雄逐鹿給摧毀的一乾二淨,連跟毛都沒剩下來,以至於前世劉彘做了天子,想要找個姬氏的嫡系血脈都不容易。

再者,劉邦底定天下,分封功臣,至今不過數十年。

舊的貴族體系被徹底毀滅,而新的貴族政治卻還在襁褓裡。

漢初的功臣徹侯們,到了如今甚至都開始步入衰亡。

平陽侯曹參的家族三代單傳,這一代的平陽侯曹壽劉德前世見過,是個十足的文弱書生,而且身體並不好。平陽侯這一系還算好的了。

瓚候蕭何的後代就是個悲劇,過去十一年,瓚候的位子換了三個人。

留候張良的後人就更慘了,太宗孝文皇帝時就奪去了封爵,削爲庶民了……

帶頭大哥如此,小弟們混的也不是很好。

舞陽侯樊噲的後代在平滅諸呂的過程中不小心成了犧牲品,太宗孝文皇帝好心給他找了旁系子弟過繼過去繼承香火,但奈何人家不爭氣,居然被人戴了頂綠帽子,等那位舞陽侯死後被人揭發,於是,舞陽侯成了歷史。

基本上,絕大多數的徹侯們,都是些米蟲,不足爲懼。

更重要的是,他們手裡沒兵……

槍桿子裡出政權,槍桿子裡出聲音。

沒有槍桿子,就沒有發言權。

更何況,這科舉現在進行明明是對貴族的保護!

要知道,此時可是用竹簡來記錄知識的時代,竹簡笨重、抄寫困難而且保存不易。

這就意味着,一般的窮人想要獲取知識,難度比之隋唐是幾何式上升的。

因而,實際上知識是被貴族壟斷的。

像是許多後世隨便可見的典籍,譬如《詩經》《論語》《尚書》,此時全部是被私人所霸佔,藏在家裡的,而且大部分是殘卷。

真實的歷史上,原本的劉德能在史書上留下名字,是因爲他參與了對《詩經》的搶救與保護!

再者,讀書也是要成本的,沒有足夠的家底,幾個貧民能供得起一個人脫產讀書?

所以呢,所謂的科舉,真的施行天下的話,那麼必然是貴族豪強的盛宴,跟平民基本沒關係!就算偶爾漏出幾個平民中了,那不也無傷大雅嗎?

最最最重要的一點是——經過呂氏亂政,諸侯大臣再反撲,再接着劉德的祖父劉恆害怕功臣們功高震主,玩了一手漂亮的傳接球,把陳平、周勃統統趕回封國,前後三次清洗,直接導致了一個令所有徹侯們恐懼的惡果:他們在朝廷中竟然沒有了代言人。

丞相故安候或許勉強能算是功臣裡的一員,但是申屠嘉早年不過是隊率,最初分封功臣,他連口湯都沒喝到,直到劉德祖父太宗孝文皇帝時才混了個關內侯的爵位,後來丞相張蒼病逝,這才趕鴨子上架,被任命爲丞相,並封爲徹侯。

所以,其實申屠嘉跟那幫開國元勳們並不見得有多親密,反倒是跟袁盎、石奮這樣的官宦人家交情比較深。

條候周亞夫,作爲絳候周勃之子可能是跟徹侯們關係比較近的一員了。

但周亞夫是出了名的犟驢,想走他的後門?基本上沒可能。

至於桃候劉舍、開封候陶青這兩個後來都做過丞相的人。

嗯,好吧,桃候劉舍就是劉邦當年養的應聲蟲項襄的後人,項襄是項羽的族人,憑什麼能混一個徹侯還被賜劉姓?

還不是因爲人家賣項羽賣了一個好價錢?

這樣的人,自然是緊跟天子的腳步,對其他同僚說拜拜了。

開封候陶青,滿朝上下誰不知道,這位御史大夫不過就是個充當門臉的傀儡,真正坐在後面遙控指揮的他的是天子跟晁錯?

而當朝廷沒有了這些人的代言人後,後果開始顯現。

當官?沒他們的份!

各地郡守、各諸侯國的監督大臣、丞相、太尉這些有權有勢的位置,基本沒他們的份!

想撈錢?廷尉的屠刀正愁沒沾血呢!

漢室對於徹侯犯法基本上是抓到了就絕不輕饒的原則,動不動就粗暴的廢除封國。

像是後來劉徹做了天子,藉口貴族們因爲供奉給先人和宗廟的黃金成色不足,大開殺戒,一口氣擼掉了一百五十位列侯的爵位,統統貶爲庶民。

從這些事情就能看出來,漢室根本就沒有所謂門閥的生存土壤,有的不過是肥羊跟米蟲。

至於地方上的豪強,那就更是個笑話了。

漢室開國至今數十年,但是真正天下安定的時間才二十幾年,漢太祖劉邦甚至當皇帝都在不斷的領兵征討叛亂的異姓王,呂后時期纔開始慢慢安定下來,等到平滅諸呂,這漢家江山纔沒有太多動盪,躲進深山躲避戰火的難民纔開始下山安居。

短短二十幾年時間能產生個什麼樣的地方豪強出來?

很淺顯的一個證據就是郅都就任濟南郡守,上任之後先把郡內的大戶人家碾壓一遍,結果殺得人頭滾滾,卻連聲抗議都沒有,濟南郡甚至因此大治,達到了路不拾遺的地步!

歷史上真正的門閥政治,那要等到漢宣帝劉詢認爲經常變換地方郡守會妨礙政策的實施,於是,讓一個郡守在一個地方任職十年甚至終生之後纔開始發展,到成帝時,外戚王氏一門五候,由此開啓門閥政治的大門,劉秀恢復漢室,依靠的是地主豪強的支持,投桃報李,讓地方豪強坐大,東漢末年三國混戰,曹魏司馬氏推行九品中正制,這才最終放出了門閥勢力這頭怪獸。

正是基於這些認識,劉德才敢在此時推行科舉。

因爲首先,地方豪強也好,徹侯貴族,都不會拒絕也不可能拒絕科舉。只有傻子纔會拒絕一個明顯對他們有好處的制度。

在此時,科舉非但不是貴族豪強們的攔路石,相反還是一張門票,一張能讓他們光明正大的參與政治,擁有發言權的門票!

要知道此前的所有舉薦制度,都是有着很高的要求的,譬如說,首先你要在地方上有名,並且這名望還得達到一定高度,才能被舉薦,或者是孝子賢孫,因爲道德而被舉薦。

要知道,這年月官僚階級跟地主豪強可還沒進化到後世的地步,像什麼養望之類的戲碼,還沒被人發明。

所以暫時還沒人敢在舉薦的事情上作弊……

再者,反對也是無效的!

沒兵沒槍沒權沒勢,誰會聽他們的反對!

當然,劉德也不會天真到馬上就能讓科舉取代目前的舉薦制度,那不現實!

後世從隋朝開始推行科舉,到宋代歷經數百年光陰,科舉才真正的取代舉薦制度成爲主流

………………

嗯,確實科舉在漢初是不會有阻力的。

大家想想看,一羣連舉薦制度的作弊都不會的渣渣們,會想得到這科舉可能會妨礙他們的未來嗎?

再一個,科舉其實不算出格啦,劉徹罷黷百家獨尊儒術才真正出格,好傢伙一口氣把黃老派、法家、縱橫家全部敲死,嘖嘖,但也沒人反對,大家反而興致勃勃的玩起了儒皮法骨的把戲。

對匈奴戰爭的勝利可能是一個原因,但更關鍵的是,壓根沒有形成一個固定的政治勢力和團體,沒有帶頭大哥,鬧不起來啊~~~~~~

嗯,今天就這一更了,明天保證4更,主要是今天白天有事情去了,晚上纔來碼字,結果又在書評區跟人興致勃勃的辯論~

PS:感謝閒聊閒誑閒人巨巨的1888起點幣打賞

感謝指劍懿舊巨巨588起點幣打賞

感謝如初若見巨巨588起點幣打賞。

感謝所有過去未來打賞的巨巨們。

嗯,俺是個懶貨,以前都沒特意感謝過巨巨們~但是~讀者老爺是俺的衣食父母這我還是知道的~

第683節 壓力第1286節 匈奴‘神騎’(2)第1101節 絕望的匈奴人第616節 投石問路第832節 匈奴的未來(1)第719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2)第1572節 匈奴的第三條道路(2)第25節 一文錢難道英雄漢第106節 爲政之道第173節 千萬不要做豪強第462節 大朝儀(2)第1466節 人事調整(2)第142節 野望第五百五十一節第336節 兄弟們(2)第456節 三越第869節 鮮卑歸附(2)第502節 奪嫡與投資第776節 悲慘的烏孫人(1)第1160節 連橫(2)第4節 天子的本質第1055節 安東的狂歡(1)第349節 諸王議政(2)第60節 微服(2)第235節 倉公的重要性第852節 影響(2)第314節 陷落與對策第641節 廟算(3)第219節 一箭三雕第445節 博弈(1)第278節 只有一個辦法!第602節 魚海!魚海!(2)第360節 微服(3)第536節 洗腦(1)第508節 怪獸出籠第899節 封禪博弈(1)第438節 收買(3)第1458節 掀桌子(4)第1019節 好奴才第979節 準備戰爭(2)第1095節 天單于(3)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859節 季心的盤算第957節 河套戰略(1)第1328節 李廣出擊(2)第718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1)第1218節 墨家的忽悠策略(1)第1370節 流血的撤退(2)第221節 教育之野望第331節 第二次考舉(2)第656節 南巡(1)第386節 制度第828節 十面埋伏(2)第1567節 吹響殖民號角(1)第369節 無題第1456節 掀桌子(2)第240節 劉嫖的秘密第823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2)第1459節 軍隊的憤怒第959節 猛將第1261節 居庸關第827節 十面埋伏(1)第1389節 金融佈局第431節 廟算(3)第820節 匈奴的絕望與漢軍的幸福第434節 忽悠與變化第1367節 句犁湖單于第97節 沒有沒用的學問第133節 志向第485節 假象第1122節 影響(2)第948節 整頓(2)第618節 羣魔亂舞(1)第1143節 團結(2)第1398節 失望第1292節 帝國的毀滅(1)第228節 第一次主持廷議第982節 以胡制胡第1218節 墨家的忽悠策略(1)第1122節 前進吧!墨家!(1)第1059節 諸胡的暢想第1324節 抉擇(2)第843節 顏異的麻煩(2)第271節 反應第194節 麻煩第181節 無法拒絕的好處第932節 廣關(1)第961節 膨脹的匈奴第1089節 異想天開的呼揭人第448節 孤兒軍第63節 修改第1095節 天單于(3)第608節 定策(2)第964節 墨家的春天第1416節 萬般皆下品,唯有武勳高第1293節 帝國的毀滅(2)第1221節 崩潰的士大夫(2)第621 節 錯誤第437節 猜疑第1396節 悲哀的商人
第683節 壓力第1286節 匈奴‘神騎’(2)第1101節 絕望的匈奴人第616節 投石問路第832節 匈奴的未來(1)第719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2)第1572節 匈奴的第三條道路(2)第25節 一文錢難道英雄漢第106節 爲政之道第173節 千萬不要做豪強第462節 大朝儀(2)第1466節 人事調整(2)第142節 野望第五百五十一節第336節 兄弟們(2)第456節 三越第869節 鮮卑歸附(2)第502節 奪嫡與投資第776節 悲慘的烏孫人(1)第1160節 連橫(2)第4節 天子的本質第1055節 安東的狂歡(1)第349節 諸王議政(2)第60節 微服(2)第235節 倉公的重要性第852節 影響(2)第314節 陷落與對策第641節 廟算(3)第219節 一箭三雕第445節 博弈(1)第278節 只有一個辦法!第602節 魚海!魚海!(2)第360節 微服(3)第536節 洗腦(1)第508節 怪獸出籠第899節 封禪博弈(1)第438節 收買(3)第1458節 掀桌子(4)第1019節 好奴才第979節 準備戰爭(2)第1095節 天單于(3)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859節 季心的盤算第957節 河套戰略(1)第1328節 李廣出擊(2)第718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1)第1218節 墨家的忽悠策略(1)第1370節 流血的撤退(2)第221節 教育之野望第331節 第二次考舉(2)第656節 南巡(1)第386節 制度第828節 十面埋伏(2)第1567節 吹響殖民號角(1)第369節 無題第1456節 掀桌子(2)第240節 劉嫖的秘密第823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2)第1459節 軍隊的憤怒第959節 猛將第1261節 居庸關第827節 十面埋伏(1)第1389節 金融佈局第431節 廟算(3)第820節 匈奴的絕望與漢軍的幸福第434節 忽悠與變化第1367節 句犁湖單于第97節 沒有沒用的學問第133節 志向第485節 假象第1122節 影響(2)第948節 整頓(2)第618節 羣魔亂舞(1)第1143節 團結(2)第1398節 失望第1292節 帝國的毀滅(1)第228節 第一次主持廷議第982節 以胡制胡第1218節 墨家的忽悠策略(1)第1122節 前進吧!墨家!(1)第1059節 諸胡的暢想第1324節 抉擇(2)第843節 顏異的麻煩(2)第271節 反應第194節 麻煩第181節 無法拒絕的好處第932節 廣關(1)第961節 膨脹的匈奴第1089節 異想天開的呼揭人第448節 孤兒軍第63節 修改第1095節 天單于(3)第608節 定策(2)第964節 墨家的春天第1416節 萬般皆下品,唯有武勳高第1293節 帝國的毀滅(2)第1221節 崩潰的士大夫(2)第621 節 錯誤第437節 猜疑第1396節 悲哀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