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8節 戰前(2)

“將軍……”要陽都尉陽時還是難以割捨的說道:“即使我軍能夠如將軍之願,吃掉匈奴一個萬騎,恐怕也於事無補……”

其他人也都紛紛點點頭。

匈奴一個萬騎,兵力一般在四千左右。

其本部和王庭的直屬萬騎要多一些,但也不會超過一萬。

拿要陽塞和白檀塞換匈奴一個萬騎。

對漁陽人來說,這就是一個虧本買賣!

更別提,消滅一個匈奴萬騎,對戰局不會有改變。

況且,匈奴全是騎兵,想要吃掉對方一個萬騎,恐怕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說不定,一個不好,反而被匈奴人中心開花了。

而地處野外的漢軍很可能會在無險可守的情況下,被匈奴人包圍、分割。

就算真的吃掉了對方,沒有要陽和白檀,虒奚和滑鹽塞暴露在匈奴兵鋒面前,也守不了多久。

李廣卻是笑着道:“諸君放心,本將已經有所規劃了……”

“只要能夠吃掉這個匈奴人的先頭萬騎,那麼,本將就可以爲匈奴人準備一份大禮!”

“諸君不要忘記了……”李廣長身而起,看着衆將,說道:“我漁陽,絕不是孤軍奮戰!”

“廣大的燕國!乃至於全天下,都站在我軍身後!”

“在某受命之時,天子已經下令飛狐軍出飛狐口,從中山國馳援上谷!”

“車騎將軍義縱所率領的細柳營和南北兩軍精銳,此刻至少也到了上黨郡!”

“樓船將軍徐悍和安東都護府都督,都已經得到了命令,正在星夜趕來!”

“此外,燕趙郡兵已經全面動員!”

“匈奴人將要面對的,不是我漁陽、上谷和右北平的軍民,而是整個燕趙乃至於整個天下的雄兵!”李廣驕傲的道:“是以,此戰,俺與諸君的任務,不是消滅多少匈奴軍隊,也不是擊敗了多少個匈奴萬騎,而是如何花最少代價,將匈奴人牽制在這長城一帶!”

衆人聽了,都是心潮澎湃,不能自已!

今日的大漢帝國,確實是如日中天,強盛無比!

匈奴先敗馬邑,再敗高闕,三軍盡喪,六師皆亡!

連其右賢王都在安東低下了頭顱,歸降大漢,漢家王朝,無疑已經是天命所歸,註定將要君臨天下。

在這樣的王朝氣勢下,已經有文人騷客,喊出了震耳欲聾的聲音。

宣揚着大漢帝國必須領導世界的理論:

地之所載,六合之間,八荒之內,四海之中,經之以日月,要之以太歲,天地所生,神靈所領,凡陽光所及,皆漢臣妾!

既然是陽光所照的地方,都是大漢臣妾,那麼,這個世界也就應該讓中國主宰和決定!

漁陽的武將們,雖然還沒有這樣的豪邁和自信。

但也差不多都有類似的想法。

“可是,既然如此,我軍何不在要陽和白檀,盡力抵抗?”陽時還是不能理解,他極爲深情的說道:“要陽塞所居,要水之畔也;白檀所居,濡水之側也,燕山在吾等之後,潮水從吾家田前流經,山陵之中埋着祖先與先人,平原之上,是吾輩的家園和桑梓!匈奴人若來,吾輩必與之戰鬥到最後一刻!一寸山河一寸血!”

“一寸山河一寸血……”漁陽衆將立刻就羣情激動起來。

就連李廣也動容不已!

這種對家國桑梓的眷念和深情,讓他感動不已。

但,李廣很清楚,這種血氣方剛的義氣用事,並不能取得勝利。

他輕輕的嘆道:“諸君若是都戰死了,未來,誰來祭祀先人,誰來守衛桑梓?”

“漁陽本就人少地貧,公等若皆殉國,未來的漁陽何去何從?孤兒寡母,誰來贍養?”

這確實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而且,諸將也都明白,不是所有人都會跟他們一般可以爲了保護桑梓而犧牲。

任何一個老兵都清楚,在戰場上,重壓之下,特別是被敵人包圍之時,會有很多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

戰爭中的人性脆弱而可笑。

沒有人能保證,人人都與自己一般,可以置生死於度外。

所以,一時間,漁陽諸將都沉默了下來。

李廣就趁機說道:“但依俺的策略來,卻不需如此!”

他看着衆人,說道:“而且,俺也沒有說過,不守要陽和白檀啊……”

他雙眼炯炯有神,滿是興奮的道:“俺說的是——可守而不可守!”

“可守,指的是匈奴若來的人少,那我軍就在此與他們玩玩……”

“不可守,則指的是……倘若匈奴人主力來了,那我軍就立刻焚燬城市,從直道迅速撤退……”

…………

而在此時,距離要陽都尉所約三百里的草原上,匈奴單于軍臣,也在與他的貴族商議着進軍之事。

“大單于!”屯山王微微鞠躬,報告道:“臣奉命在高闕之戰後,派遣細作,混在商旅之中,偵查漢朝的情況,目前已經弄清楚了漢朝的邊塞防禦情況!”

對匈奴來說,假如他們想要搞清楚某一個具體漢室邊塞的基本情況,這還真難不住他們。

畢竟,漢匈邊境如此漫長,匈奴人有的是辦法,貼近和抵近漢塞偵查。

特別是匈奴手裡還有着不少的投降和逃亡的漢朝罪犯和官吏。

這些人是最鐵桿也最死心塌地給匈奴人賣命的奴才!

有了這些人幫助,匈奴雖然可能無法搞清楚具體的漢塞情況,但,摸清楚大概形勢還是可以做到的。

而這一次,他們甚至有了大發現。

屯山王就將一張嶄新的漁陽和右北平的軍事地圖,遞到了軍臣面前,驕傲的說道:“此乃臣派了一個奴才,從漢朝的燕國王宮哪裡搞來的漢朝最新的地圖!”

“啊……快快呈遞上來!”軍臣大喜過望,對於漢朝地圖,軍臣一直想要,但奈何,漢朝對此控制非常嚴格,還限定了只有一定等級的官員和貴族才能接觸這些地圖。

這讓匈奴人幾乎無處下口。

畢竟,如今的漢室官員貴族,但凡有出息的,都不會與匈奴人來往。

而那些願意爲了錢,出賣一切的傢伙,卻根本接觸這些機密。

接過那張地圖,軍臣拿在手裡,愛不釋手的道:“好圖!好圖!得此圖,勝過一萬騎兵!”

然後,他就疑問着道:“屯山王是怎麼得到的此圖的?”

“不敢瞞大單于……”屯山王笑道:“漢朝的燕王,視財如命,貪婪的如同禿鷲,臣派了一個奴才,拿了一些從大夏和康居得來的珍寶,輕易的就從他的王宮買到了此圖……”

“好!”軍臣讚道:“屯山王立下大功了!”

屯山王也是驕傲的說道:“等大單于攻破那燕國薊城,到時候,那燕王的所有一切,就都將是大單于的!”

軍臣聽了,更是心花怒放,不能自已。

他此行,最大的目標,就是要攻破漢朝的燕國首都薊城,以此報復漢朝去年攻破高闕!

更要俘虜漢朝的燕王,將他和他的妃嬪帶回草原。

藉此報復漢朝去年攻破高闕和迫降右賢王帶來的恥辱,以此實現漢匈的恐怖平衡。

拿着地圖,軍臣愛不釋手的看了幾遍,結果發現,他有些看不懂,只能訕訕的將之交還給屯山王,說道:“請屯山爲本單于以及諸位貴人,解釋一下這圖上的這些符號和線條……”

屯山王拿在手裡,也有些尷尬的道:“回稟大單于,臣已經問過了許多漢朝的降人,都說無法解釋……”

軍臣的臉色立刻就垮了下來。

其他貴族則都是尷尬無比。

但卻都沒有任何辦法!

誰叫現在漢匈之間,不僅僅國力軍力差距太大,在文明方面,更是早已經拉出了天大的鴻溝。

以前,匈奴還可以通過漢朝降人和降官來研究和學習漢朝。

但現在,漢朝的發展速度和發展出來的東西,就連那些舊日的漢朝降官也看不懂了。

高闕之戰的時候,有匈奴騎兵冒死搶回了幾件漢朝的裝備。

甚至還搶回了一把漢朝的大刀(陌刀)。

本來軍臣還想山寨一把,讓匈奴也可以製造和使用那種恐怖的武器!

結果,那柄大刀在送到了那些從西域擄來的工匠手裡後,卻變成了無法解釋也不能仿造的物品。

那時候,軍臣才知道,漢匈之間的差距究竟有多大了。

匈奴人現在連青銅時代都才堪堪入門,但漢朝人已經步入了比青銅還要高好幾倍的鋼鐵時代。

如今,甚至乾脆連漢朝地圖,匈奴人也難以理解了。

那未來豈不是,漢朝人將他們的武器裝備和兵書放在匈奴人面前,匈奴人也解釋不清了?

這讓軍臣不由得想起了蘭陀辛曾經對他說過的話——大單于,如今我大匈奴想要逆轉國運,唯有向漢朝學習,而且必須全面向漢朝學習。

學習他們的文字、制度、律法和數學!

不然,大匈奴遲早會被漢朝滅亡!

如今看來,蘭陀辛沒有說錯,匈奴必須向漢朝學習!

而且必須立刻這樣子去做!

“此番若是能俘虜漢朝的高級軍官和高級文士,我一定要好好招攬,讓他們爲我所用!”軍臣在心裡想着。

漢匈的可怕差距,深深的刺激了他。

在亡國滅種的危機下,他也顧不得什麼傳統了。

因爲,如今情況已經很明白了,不變革不學習就滅亡!

這樣想着,軍臣就對屯山王道:“屯山王,你是本單于的弟弟,是我大匈奴有名的智者,還有漢朝皇室有血緣關係!既然漢朝皇帝敢於任命且之那個叛逆爲單于,還自號天單于!那本單于就冊封你爲夏王,命你全權掌管和部署招攬漢朝文人、軍官和貴族之事!”

“遵命!”屯山王,哦,不,已經是夏王的匈奴貴族跪下來說道。

軍臣再看着其他貴族,道:“本單于自西征以來,就一直在想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是我大匈奴不能再這樣沒有制度和規矩下去了,漢朝人今天的強大,就是因爲他們有制度,有規矩,而且其皇帝的威權至高無上!”

“此戰之後,本單于將進行改革,推動夏務!從左賢王以降,各部族的宗種,都必須請一個漢朝的文人來當老師!本單于也將學習漢朝的制度,建立少府和廷尉,來管理草原諸部族之間的財產、牧場和糾紛!”

“我大匈奴,是中國夏朝天子的後代,這是漢朝人也承認的事情……如今,學習漢朝,不可恥……”軍臣拿着過去與漢朝和親的藉口,再次說道,這也算是一塊遮羞布,意在自我安慰——我可不是學習漢朝,而是迴歸祖先的制度,這在宣傳上和傳統上,也更容易說服人。

其他貴族聽了,也都默默點頭。

事實上,馬邑之戰後,向漢朝學習的聲音就已經在匈奴內部出現了。

高闕之戰,更是徹底打碎了匈奴的霸主夢。

也讓所有匈奴貴族,都必須面對漢朝強盛而匈奴衰弱這個問題。

向漢朝學習,甚至已經成爲了現在匈奴內部的共識,至少在本部之中,無論諸部族的立場是什麼,喜不喜歡軍臣,都知道,不對漢朝學習,就是自取滅亡這個事實。

爲了避免亡國滅種,哪怕是再腐朽的匈奴貴族,也知道,必須學習漢朝。

特別是漢朝的軍事制度和訓練方法!

可惜的是,現在的匈奴想跟漢朝學習,但卻已經沒有條件了。

因爲,再也沒有漢朝官吏和貴族大規模的主動來投奔了。

即使有,也是些歪瓜裂棗,在漢朝混不下去的渣渣。

此番,軍臣傾巢而來,全力南侵,除了報復,最大的目標就是從漢朝掠走那些高級知識分子來幫助他進行改革。

“大單于……”剛剛上任的夏王立刻就開始關注自己的本職工作,他道:“我聽說,漢朝皇帝前些年,極力打壓了漢朝內部一個名爲魯儒的學派……或許,我大匈奴可以從魯儒身上下手,得到我們所需要的東西……”

軍臣不清楚漢朝皇帝爲何要打壓這個名爲魯儒的學派。

或許可能是因爲這個學派得罪了漢朝皇帝?

不過,不管是什麼原因,這都給了匈奴機會!

軍臣於是點頭道:“此事,就交給夏王去辦!”(。)

第747節 國葬(1)第944節 萌芽第897節 租船(2)第1328節 李廣出擊(2)第1189節 明主(2)第806節 誰纔是瘋子!第1288節 上谷之戰(2)第1186節 轉折點第1211節 儒家的反擊(1)第1477節 薄世回京第927節 封王第656節 南巡(1)第944節 萌芽第210節 貨幣戰爭第808節 誰是世界第一強軍(2)第109節 設計第1576節 流血的單于庭(4)第1334節 戰場第1010節 內閣(2)第523節 金山第867節 相同的抉擇第43節 貓膩第677節 《新農書》完成第163節 周陽由必須死!第786節 洗腦(2)第1372節 那恐怖的三首怪物(2)第1113節 你也配姓攣鞮?(1)第1250節 調整(2)第1188節 明主(1)第461節 大朝儀(1)第1388節 聯盟(2)第1057節 呼衍當屠的覺悟第848節 武夫當國(1)第1477節 薄世回京第99節 水軍第210節 貨幣戰爭第742節 不甘人後的陳須第766節 轉變的想法快去搶紅包第474節 中央集權(2)第235節 倉公的重要性第1166節 決心第215節 漢鼎!第135節 天威難測第871節 覲見(2)第672節 打造作死禍害二人組(1)第757節 抵達(1)第588節 新世界(4)第468節 家宴(2)第478節 引導第753節 遠航(2)第374節 兩條毒蛇第833節 匈奴的未來(2)第748節 國葬(2)第560節 加稅?第691節 文治(2)第786節 洗腦(2)第804節 馬邑之戰(1)第1500節 我的大斧已經飢渴難耐(1)第324節 佈置第597節 爾虞我詐第846節 善後(3)第112節 父親第494節 油脂第1071節 血戰(2)第557節 儒家的改變(2)第482節 視察第984節 俘虜的改造(2)第46節 舉薦來的汲黯第869節 鮮卑歸附(2)第348節 諸王議政(1)第330節 第二次考舉(1)第1074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1241節 入吾甕中(1)第83節 考驗第1302節 我死以後,哪管洪水滔天第602節 魚海!魚海!(2)第409節 考舉(2)第165節 碩鼠!碩鼠!第1074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993節 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第285節 坑貨外戚們第544節 項羽的詛咒第161節 對海洋的野望第456節 三越第1010節 內閣(2)第619節 羣魔亂舞(2)第82節 關於五銖錢的構想第275節 新思維(4)第92節 密謀第1343節 屍山第597節 爾虞我詐第1515節 局勢第732節 國情諮文(3)第211節 遇到文青怎麼辦?第679節 儒法合流?第817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5)第134節 天子的提議第1305節 問題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1)
第747節 國葬(1)第944節 萌芽第897節 租船(2)第1328節 李廣出擊(2)第1189節 明主(2)第806節 誰纔是瘋子!第1288節 上谷之戰(2)第1186節 轉折點第1211節 儒家的反擊(1)第1477節 薄世回京第927節 封王第656節 南巡(1)第944節 萌芽第210節 貨幣戰爭第808節 誰是世界第一強軍(2)第109節 設計第1576節 流血的單于庭(4)第1334節 戰場第1010節 內閣(2)第523節 金山第867節 相同的抉擇第43節 貓膩第677節 《新農書》完成第163節 周陽由必須死!第786節 洗腦(2)第1372節 那恐怖的三首怪物(2)第1113節 你也配姓攣鞮?(1)第1250節 調整(2)第1188節 明主(1)第461節 大朝儀(1)第1388節 聯盟(2)第1057節 呼衍當屠的覺悟第848節 武夫當國(1)第1477節 薄世回京第99節 水軍第210節 貨幣戰爭第742節 不甘人後的陳須第766節 轉變的想法快去搶紅包第474節 中央集權(2)第235節 倉公的重要性第1166節 決心第215節 漢鼎!第135節 天威難測第871節 覲見(2)第672節 打造作死禍害二人組(1)第757節 抵達(1)第588節 新世界(4)第468節 家宴(2)第478節 引導第753節 遠航(2)第374節 兩條毒蛇第833節 匈奴的未來(2)第748節 國葬(2)第560節 加稅?第691節 文治(2)第786節 洗腦(2)第804節 馬邑之戰(1)第1500節 我的大斧已經飢渴難耐(1)第324節 佈置第597節 爾虞我詐第846節 善後(3)第112節 父親第494節 油脂第1071節 血戰(2)第557節 儒家的改變(2)第482節 視察第984節 俘虜的改造(2)第46節 舉薦來的汲黯第869節 鮮卑歸附(2)第348節 諸王議政(1)第330節 第二次考舉(1)第1074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1241節 入吾甕中(1)第83節 考驗第1302節 我死以後,哪管洪水滔天第602節 魚海!魚海!(2)第409節 考舉(2)第165節 碩鼠!碩鼠!第1074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993節 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第285節 坑貨外戚們第544節 項羽的詛咒第161節 對海洋的野望第456節 三越第1010節 內閣(2)第619節 羣魔亂舞(2)第82節 關於五銖錢的構想第275節 新思維(4)第92節 密謀第1343節 屍山第597節 爾虞我詐第1515節 局勢第732節 國情諮文(3)第211節 遇到文青怎麼辦?第679節 儒法合流?第817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5)第134節 天子的提議第1305節 問題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