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2節 官制改革(1)

晚春的上林苑,欣欣向榮,充滿了生機。

躺在上林苑的一個皇室行宮的山坡上,劉徹的心情非常好。

不僅僅是因爲這好春光和好景色,更因爲,國事順利。

就在前幾日,西南夷十餘個主要王國的國王,共同上表,請求入覲長安。

這意味着,西南夷的問題,不費一兵一卒,就將得到解決了。

這片巴人和楚人都曾經覬覦的古老羣山,這一直處於諸夏文明圈之外的土地,將第一次成爲中國的疆土。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這一點都將不會改變。

當然,想要徹底消化,讓西南各國各族百姓,都認可和認同自己的諸夏身份,這還需要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教育、統治和同化。

畢竟,這一地區羣山環繞,道路險阻,從中國派遣官吏前往治理,成本太高。

不然,雲貴一帶,也不會到了民國,都依然是土司們的天下。

在這西元前的時代,想要在這一地區建立穩固和有效的統治。

單靠長安派遣官吏,是不可能做到的。

長安也不可能將太多的資源和人才丟進西南的羣山之中。

所以,其實唯一的選擇,只剩下了培養當地的親漢貴族代爲管理。

至少,最近這十來年,劉徹對於西南地區,最多也只能是派遣一些使者、代表,督促各國實行中國製度。用中國文字、禮儀、服飾。

劉徹也不怕西南各國搞鬼,大不了關門放資本家。

劉徹相信,已經吃夠了商人的苦的西南諸國,必定不敢再造次。

至少,程鄭氏和卓氏,留給各國的恐怖印象,將震懾他們數十年。

數十年後,整個世界必定面目全非,甚至跨入一個全新時代。

到那個時候,即便西南夷有事,也可以反手而平。

所以,劉徹很開心。

西南既定,三越也平,則南方無戰事,漢家可以將自己的全部注意力,放到北方,放到西方,放到幕南,放到幕北,放到西域。

而幕南方面,事情也是一片順利。

漢軍幾乎就是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在幕南的南方,漢軍在郅都統帥下,兵分三路,一路走鹽池,逼近瀚海地區,另外一路出順德,走夫句羊峽谷威懾蒲奴水一帶。

郅都本人親帥精騎五千,遊弋於草原深處。

不斷尋找幕南部族的蹤跡,發現則襲擊之。

到今日爲止,在蒲奴水以南、弓盧水西南、浚稽山以東的千里草原,盡皆臣服。

一大票幕南酋長和貴族,哭着喊着,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僅有少數幾個頑固部族,在大戈壁的掩護下,依然在頑抗。

但他們的頑抗,也堅持不了多久了。

從郅都的報告來看,每天都在有人南逃,這些部族,都在不斷衰弱。

即使是最頑固的所謂蠕蠕人,也有人在南逃。

這讓飛狐軍和句注軍,得之大喜。

兩者都已經派出了由部分精銳軍官帶隊的新兵部隊,前往幕南草原,打算拿那些奄奄一息的胡人練手了。

爲此,郅都已經拒絕接受任何諸胡貴族的投降了。

爲的就是逼這些人戰鬥。

夠狠毒,但這是一個正確的決定!

漢家需要一個能告訴所有人的證據,來告訴幕南各部:對抗王師死路一條!

而這些被郅都趕到了大戈壁邊緣地區的諸胡,就是一個最好的物證!

他們的下場越慘,漢室未來在幕南地區的統治就越穩固。

這將使得從此以後,幕南或者別的什麼地方的遊牧部族的貴族在造反前,必得三思而後行。

必定要抱定不成功則死全族的信念!

至於在東方草原,陳須所部更是所向睥睨。

在蕩平了林胡族後,陳須所部在一個月內打穿了一千多裡,幾乎沒有經過什麼激烈的戰鬥,就讓大小數十個部族跪地請降。

其所部先鋒,甚至可能跨越了哈拉哈河,進入了後世的諾門坎地區。

當然,這支部隊很快就南撤了。

因爲,這個地方太荒蕪了,根本不像有人類居住的樣子。

在郅都和陳須的大棒揮舞下,幕南問題,年內就可以得到基本解決。

至少,漢室在現在,已經有效的控制了幕南大部分的戰略湖區和水源地。

更控制住了幕南超過一半以上的人口和七成以上的牲畜。

只等着後續落實政策,改土歸流,移風易俗,同時建立起基層政權,就可以說幕南爲中國矣。

幕南既定,則河西問題的解決,要提上日程了。

想起河西,劉徹就有些擔心劇孟。

劇孟受命前往合黎山一帶,主持居延戰役的準備和部署,已經差不多兩個月。

但,這兩個月裡,劉徹只接到了合黎山方面的三本奏疏——而且全部都是最初一個月發回長安的。

自二月後,劇孟就基本沒有再與長安聯絡了。

若不是北地郡方面一直在報告合黎山沒有動靜,劉徹都要懷疑劇孟被人陰了。

“合黎山,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劉徹有些想不明白。

於是他拍拍手,叫來自己的侍從官,對他囑咐道:“卿去少府,讓少府放飛信鴿,聯絡合黎山,朕要儘快知道合黎山的情況!”

“諾!”

這人立刻領命而去。

而劉徹也沒有清閒多久,就有宦官來報:“陛下,御史大夫來了……”

劉徹立刻站起身來,吩咐着:“把晁錯帶到此處來見朕吧……”

周亞夫的政治生命,已經進入倒計時了。

按照傳統,夏季是封侯的季節,一旦晁錯被封爲列侯,那麼,只需要過渡幾天,他就可以接任丞相之職了。

但劉徹卻沒有絲毫的憐憫之心,想方設法的想要在周亞夫下臺前,利用這個空當,塞點私貨進去。

這也是學習的後世米國政治制度的精髓——總統到點了,下臺前,突擊通過幾條政策、法令,突擊特赦一批關係戶。

而劉徹藉着這個機會,幾乎是生掰硬扯的讓周亞夫在幾條詔命之下附署。

有的是周亞夫自己也想做,但一直沒做成的事情。

譬如,收地方諸侯王治國權,將諸侯王從國王變成一個名譽頭銜。

這種事情,劉徹和周亞夫配合起來,默契無比。

先是劉徹自己扭扭捏捏的說了一堆大道理,又扯了吳王劉濞、濟北王劉興居這樣的反面例子,周亞夫立刻就跳出來請求‘爲萬世計,宜收諸侯王之權’。

劉徹立刻順水推舟的同意。

於是,天下諸侯王懵逼了。

他們失去了最後的能夠與中央掰手腕的權力,從此他們的王國,王宮以外就與他們無關了。

他們只能在王宮裡當個吉祥物。

當然了,凡事都有例外。

諸侯王之中,如劉徹的兄弟們,還有樑王劉武這樣的親皇叔,都被保留了特權。

另外,劉徹也沒有要趕盡殺絕。

而是給諸侯王們指出了一條出路。

想繼續做真正意義上的國王?而不想當吉祥物?

可以!

學習蒙王劉非,請求鎮撫新固之土就可以了。

塞外世界這麼大,隨便各位皇叔皇伯和兄弟們搶地盤了。

這個詔命一下,諸侯王們立刻哀鴻遍野,但沒有人敢跳出來反對。

在諸侯王們眼裡,劉徹的形象,已經與惡魔掛鉤了。

就是呂后當年,對於宗室下手,可能也不如劉徹這麼狠!

上臺才八年,就弄死了一堆叔叔伯伯,還把自己的親哥哥都流放掉了。

太恐怖了!

沒有傻子敢與劉徹唱對臺戲。

諸位皇叔皇伯皇兄皇弟,不得不認真考慮去塞外選個地盤,再做諸侯王了。

而王子們更是誠惶誠恐,他們不得不爲自己的未來早做打算。

以至於出現了,有王子殿下打算報考武苑,投效軍旅的故事。

劉徹對於這樣的宗室榜樣,自然是好點贊,不僅僅特批了他的請求,還賞賜了他黃金一百金。

於是,更多的王子響應了起來。

這是好事!

但,也有一些事情,周亞夫是怎麼都不贊同,劉徹說幹了口水,才勉強同意的。

譬如改革漢室官員等級制度。

在原本,漢家官員的等級其實很模糊,譬如九卿和郡守皆爲兩千石。

都護府都督也是兩千石,未來將推行的州部刺史也是兩千石。

就連御史大夫還是兩千石。

雖然有所謂的中兩千石官員、真兩千石、兩千石和比兩千石之分。

但,其實地位相對模糊,難以區分。

至少,很難讓爬到了兩千石的大臣們感覺自己與其他人有什麼區別。

這怎麼能行?

劉徹深知,人的進取心和奮鬥力,很大部分就是來自野心,而野心源於攀比。

所以,趁着周亞夫即將下臺的空窗期,劉徹趁勢下達了改革詔命。

他要求丞相府牽頭,與九卿各有司,重訂官員等級。

按照他給出的指導要求,一千石以下,照舊如故。

但一千石以上,就有了更多細分了。

從一千到一萬,分爲新的十個等級。

丞相最高,爲一萬石,太尉和大將軍,與丞相平級,同爲一萬石。

但基本上,漢室以後是不會新設太尉和大將軍,最多將之作爲一個榮譽頭銜,追封給已故之人。

而丞相之下,就是九千石的御史大夫,而九卿則全部統一爲五千石。

至於五千石到九千石之間的這些等級,是給那些工作特別突出的五千石準備的。

五千石以下,兩千石以上,爲各地方郡守、州部刺史以及都護府都督的秩比。

這樣劃分的好處,不僅僅在於給官員們加薪,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

更可以有效的編織起一套官員等級體系。

今天,劉徹找晁錯來,就是談這個事情。

畢竟,此事的具體安排和配給,還是要晁錯來做的。

………

沒有多久,晁錯就被帶到了劉徹面前。

這位漢室的御史大夫,如今正是春風得意馬蹄疾。

他距離他人生的巔峰,已經近在咫尺,甚至可以說,他已經處於他的巔峰了。

丞相——所有官員的最終夢想,離他不過一個月。

這讓他真是心情激動,甚至有些夜不能寐。

因此,他來到劉徹面前時,眼睛都有些黑眼圈了。

“晁愛卿還是得注意休息啊……”劉徹見了,自是免不得關心一番,叮囑道:“朕還需要卿來輔佐呢!”

“陛下厚愛,臣愧不敢當!”晁錯連忙謝道:“不過,近日,臣受命爲北軍都尉,平生第一次掌軍,有些生疏,爲怕連累同袍,不得已只能多用些功……”

劉徹聽了點點頭,在上個月,劉徹給晁錯加了一個擔子,任命他爲北軍都尉。

這是因爲晁錯之前從未有過從軍的履歷,劉徹給他補上,免得以後有人拿這一點來打他。

更是因爲,劉徹想要穩固和接續漢家的傳統!

丞相,必由行伍而出!

在晁錯之前,所有的丞相,都是軍人!

哪怕是蕭何,也是軍旅出生!

至於樊噲、灌嬰、周勃,更是勇不可當的猛將!

這個光榮傳統,劉徹覺得不能在自己手裡斷送,至少不能在現在斷送。

哪怕只是象徵性的,也必須將晁錯送進軍隊,讓他掌握一段時間的軍權,哪怕只是名義上的做上幾天軍人。

而藉此,劉徹則可以告訴天下人,尤其是廣大的文官士大夫們:你們別去想着攪盡腦汁,玩什麼文官政府,妄圖用筆桿子指揮槍桿子了。

還是老老實實的認真對待軍方,注意和尊重軍方吧!

不然,你們永遠別想爬到丞相的位子上去。

因爲,得不到軍方認可和支持的丞相,是不可能上位的。

如此,漢家的軍國主義體制,就得到了貫徹和落實。

不得不說,晁錯在北軍乾的不賴,他雖然沒有當過兵,也沒有過從軍履歷,但多年宦海臣服和履歷,使得晁錯就算不知道怎麼治軍,但也能夠應付得來。

甚至,有些遊刃有餘。

這也正常,晁錯可是寫了《言兵事疏》和《守兵勸農疏》的大能。

可能帶兵打仗他不行,但是日常管理和督促訓練,卻是可以輕鬆應付。

劉徹擡擡手,讓晁錯坐到草地上,然後對他道:“前日,朕命丞相行文九卿有司的詔命,卿可看過了?”

“回稟陛下,看過了……”晁錯連忙拜道:“陛下有何指示?”

第806節 誰纔是瘋子!第1446節 正確的道路第1098節 分蛋糕第747節 國葬(1)第1473節 在安東(4)第461節 大朝儀(1)第1467節 期許第658節 南巡(3)第18節 王娡的黑材料第1530節 刷經驗(2)第1131節 洗腦第376節 八方英才匯長安(2)第547節 血流成河(3)第378節 喜事第1523節 劉榮之死(2)第960節 匈奴的狂歡第186節 麻煩第1368節 幕南無王庭第1136節 封神第945節 自取滅亡第380節 欲先取之,必先與之第591節 新世界(7)第275節 新思維(4)第1569節 攪局者第879節 構想第962節 官員倒逼戰爭第129節 塵埃落定第1205節 撕逼!(1)第451節 義縱的覺悟第263節 不教而誅是爲罪(1)第1047節 戰河陰之強敵(2)第1441節 龍城大會(3)第275節 新思維(4)第697節 天坑裡的人們(1)第591節 新世界(7)第1337節 狼性還是狗性?(3)第1182節 講道理(3)第1256節 怯懦的匈奴第144節 因材施用第920節 從此朕既國家(2)第991節 君權與臣權第1409節 成功的開始第401節 法統(1)第1240節 振奮的羣臣第1309節 宅地法案第266節 進擊的土豪第1603節 僵持(2)第1101節 絕望的匈奴人第1464節 甜棗第695節 學閥們的狂歡第50節 五銖第1261節 居庸關第879節 構想第1604節 說服(1)第464節 大朝儀(4)第1312節 賞賜(1)第1106節 救亡圖存的匈奴人第264節 西漢袁隆平第255節 艱難的抉擇第1174節 矯正(1)第569節 人心(1)第975節 陌刀威武(3)第588節 新世界(4)第583節 漢越一體化計劃(1)第1180節 講道理(1)第836節 軍臣的悔意與恨意第305節 晁錯的感激第678節 決定未來的朔望朝第670節 人衆定能勝天第1271節 英雄豪傑(2)第1293節 帝國的毀滅(2)第237節 賄賂第1142節 團結(1)快去搶紅包第56節 燕飲(下)第674節 暖冬第1502節 擔憂第556節 儒家的改變(1)第836節 軍臣的悔意與恨意第1592節 統治(2)第748節 國葬(2)第210節 貨幣戰爭第873節 腦洞第601節 魚海!魚海!(1)第89節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第1346節 射術的較量(1)第1288節 上谷之戰(2)第31節 相信第674節 暖冬第776節 悲慘的烏孫人(1)第1516節 緣由第607節 定策(1)第1517節 煩擾第357節 宣達司第494節 油脂第402節 法統(2)第993節 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第1490節 皇室教育(2)第620節 羣魔亂舞(3)第1333節 寧與友邦,不與家奴
第806節 誰纔是瘋子!第1446節 正確的道路第1098節 分蛋糕第747節 國葬(1)第1473節 在安東(4)第461節 大朝儀(1)第1467節 期許第658節 南巡(3)第18節 王娡的黑材料第1530節 刷經驗(2)第1131節 洗腦第376節 八方英才匯長安(2)第547節 血流成河(3)第378節 喜事第1523節 劉榮之死(2)第960節 匈奴的狂歡第186節 麻煩第1368節 幕南無王庭第1136節 封神第945節 自取滅亡第380節 欲先取之,必先與之第591節 新世界(7)第275節 新思維(4)第1569節 攪局者第879節 構想第962節 官員倒逼戰爭第129節 塵埃落定第1205節 撕逼!(1)第451節 義縱的覺悟第263節 不教而誅是爲罪(1)第1047節 戰河陰之強敵(2)第1441節 龍城大會(3)第275節 新思維(4)第697節 天坑裡的人們(1)第591節 新世界(7)第1337節 狼性還是狗性?(3)第1182節 講道理(3)第1256節 怯懦的匈奴第144節 因材施用第920節 從此朕既國家(2)第991節 君權與臣權第1409節 成功的開始第401節 法統(1)第1240節 振奮的羣臣第1309節 宅地法案第266節 進擊的土豪第1603節 僵持(2)第1101節 絕望的匈奴人第1464節 甜棗第695節 學閥們的狂歡第50節 五銖第1261節 居庸關第879節 構想第1604節 說服(1)第464節 大朝儀(4)第1312節 賞賜(1)第1106節 救亡圖存的匈奴人第264節 西漢袁隆平第255節 艱難的抉擇第1174節 矯正(1)第569節 人心(1)第975節 陌刀威武(3)第588節 新世界(4)第583節 漢越一體化計劃(1)第1180節 講道理(1)第836節 軍臣的悔意與恨意第305節 晁錯的感激第678節 決定未來的朔望朝第670節 人衆定能勝天第1271節 英雄豪傑(2)第1293節 帝國的毀滅(2)第237節 賄賂第1142節 團結(1)快去搶紅包第56節 燕飲(下)第674節 暖冬第1502節 擔憂第556節 儒家的改變(1)第836節 軍臣的悔意與恨意第1592節 統治(2)第748節 國葬(2)第210節 貨幣戰爭第873節 腦洞第601節 魚海!魚海!(1)第89節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第1346節 射術的較量(1)第1288節 上谷之戰(2)第31節 相信第674節 暖冬第776節 悲慘的烏孫人(1)第1516節 緣由第607節 定策(1)第1517節 煩擾第357節 宣達司第494節 油脂第402節 法統(2)第993節 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第1490節 皇室教育(2)第620節 羣魔亂舞(3)第1333節 寧與友邦,不與家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