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0節 戰略判斷

現在的戰場形勢是——匈奴人已經圍攻了將近半個月的漁陽-右北平防線。

這條防線雖然看上去搖搖欲墜,但匈奴人卻怎麼也沒有辦法完全突破。

從遊牧民族尿性來說,劉徹的第一反應,就是匈奴人要跑了!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推斷。

因爲哪怕是蒙古人,倘若長期圍攻一個地方,時間一久,也會因爲後勤補給和其他問題而撤兵。

而匈奴人現在面臨的問題,可比蒙古人要多很多。

“匈奴人會跑?”馮勇聞言微微一愣,旋即神色嚴肅了起來。

當前局勢下,匈奴人確實有很大可能會跑!

甚至可以說,只要匈奴的高層不蠢,就應該已經在思考如何撤退的問題了。

畢竟,長安現在都已經知道了上谷的匈奴軍隊完蛋的事情。

匈奴的高層,不可能不知道這個事情。

倘若他們知道了這個事情,那麼他們就必然會想跑!

但怎麼跑?卻是一個問題。

這次匈奴入寇,可不僅僅只帶了軍隊,還有大量的牧奴和牲畜。

軍隊可以一拍馬屁股就溜出長城,但那些牧奴和牲畜,卻不是這麼好跑的。

這就決定了,匈奴人只能是逐漸的交替掩護撤退,才能將自己的主力撤出漢家邊牆。

但匈奴主力,究竟會從哪裡跑?

這卻不是馮勇所能判斷的。

他畢竟太年輕,而且也從未去過漁陽,甚至是燕薊一帶。

對於當地地理,根本不瞭解。

而劉徹素來不喜歡誇誇其談的人,他對臣子的要求,從來都是實事求是。

放了嘴炮,卻不能給出證據的人,一直都死的很慘很慘。

所以,馮勇很知趣的答道:“陛下,此非臣所能知之事,不若陛下遣使去請元老俞候老大人,或許俞候能有所高見!”

劉徹聽了,也是點點頭,道:“派人以安車駟馬,請俞候入宮!”

“諾!”馮勇得令而去。

俞候欒布,是目前長安城裡對燕薊地區地理和環境最熟悉的大臣!

他曾經在燕國,擔任丞相,長達十八年,輔佐了兩代燕王,更在任上完備了漁陽和右北平的道路橋樑以及交通設施。

請他入宮,總是不會有錯的。

一個時辰後,俞候欒布就在兩個孫輩的攙扶下,來到了劉徹面前。

這位漢初之時,彭越的小兄弟,現在已經八十有七歲,垂垂老矣,鬍鬚皆白。

但他的身體卻依然硬朗的很,一直在武苑擔任材官和強弩教授,至今已經教導了三批共計兩百餘人的年輕軍官,是武苑之中最受歡迎的師長之一。

“未知陛下詔老臣有何吩咐……”欒布現在的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況,都是很棒的,說起來話也是中氣十足。他來到劉徹面前,微微屈身拜道。

“老君候快快免禮……”劉徹連忙讓人攙扶着這位老將軍坐下來。

這可是現在老劉家的國寶,漢初歷史的見證人和活化石。

特別是他現在除了武苑的職務外,還是太史令衙門的史書編輯部門的顧問和參謀。

主要負責對太史衙門的史官們口述和回憶彭越、臧荼的生平和細節,這對於還原漢初的歷史,釐定歷史的真相,給子孫後代完整呈現當初的歷史,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有了欒布、田叔等老臣的加入,未來的《史記》,將不會再模糊。

而是一部類似於《資治通鑑》那樣,史料詳實,記事精確,對某些重大歷史事件,甚至精確到年月日的史書。

而這個工作,對於如今的漢室社稷,也有着重要作用。

以史爲鑑,乃知興替。

記住歷史的教訓,才能讓現在的人,避免去犯曾經的錯誤。

是以,對欒布這樣的國寶和活化石,劉徹一直非常尊重。

“今次請老君候入宮,是想請教老君候……”劉徹拍拍手掌,讓人將一個沙盤搬進來,掀開沙盤上的罩布後,劉徹指着燕薊一帶問道:“君候曾經爲燕相十八載,熟知燕國地方和邊塞地理,若匈奴單于欲自燕薊撤兵,以老君候之見,軍臣會從何處撤兵?”

欒布聞言,在兩個孫子的攙扶下,走到那個沙盤前,凝視了一會,然後回憶了起來,道:“老臣舊在燕國,奉太宗皇帝命,輔佐敬王與康王,曾六次受命,走訪漁陽、右北平、上谷諸郡邊塞,以老臣之見,北虜倘若撤兵,其主力必自白檀出!”

欒布的手指,指在了沙盤上漁陽郡與匈奴接壤的東部。

“何也?”他解釋道:“初,燕昭王設漁陽郡,漁陽地廣而無縣,至秦方設漁陽、白檀及泉州三縣。而其中白檀爲故秦大塞,有直道中通期間,可供人馬快速通行!當初,臧荼伐韓廣,既先下白檀,以堵燕逆去道,迫其決戰耳!”

劉徹聽了,點點頭。

對於這些歷史,他還是知道的。

事實上,在戰國時期,燕趙兩國的邊郡,都是不設縣的。

這既是爲了防備匈奴、東胡,也是出於加強集權的考慮,當時的邊郡,就類似於後世的直轄市,是國君親領,並且在當時,郡與縣是分開的,郡、縣是兩個相對平等的行政單位。

在本質上來說,郡守和縣令,地位是對等的,甚至某位重要的地方的縣令的地位是高於郡守的。

所以,在戰國時期的地圖,邊塞地區,通常都只有一個郡名。

而到了秦代,局面開始改變,秦始皇就是有三頭六臂,也不可能一個人就管得過這龐大的邊疆。

於是,各邊境開始設縣,並且移民。

這就是郡縣制的開端,從此,郡成爲了縣的上級。

但在當時,邊塞地區由於開發程度不夠,人口稀少,所以普遍轄縣只有個位數。

漁陽郡更是隻有三個縣!

隔壁的右北平郡更慘,乾脆只有兩個縣……

而等到了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時,爲了打擊秦帝國的統治,陳勝派遣了趙國人武臣去招撫趙地,武臣跑到趙國,在趙國舊貴族和豪強的支持下,穩定了趙國統治。

這個時候,武臣的心就大了起來。

於是,他派了一個叫韓廣的手下去燕國,想將燕國也吞掉。

哪知道,韓廣一到燕國,在得到了舊燕貴族和豪強支持後,就扯旗自立了,自號爲燕王。

武臣對此也無可奈何,只能捏着鼻子支持。

後來,秦兵在章邯、王離的統帥下,進攻趙國,趙王武臣緊急向各國求援。

燕王韓廣出於脣亡齒寒的考慮,派了大將臧荼去支援趙國。

然後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項羽在鉅鹿,破釜沉舟,擊敗了不可一世的秦軍,奠定了自己天下頭號強者的地位。

然後,項羽幹了一件事情,讓韓廣跳腳。

他藉口臧荼有功,封臧荼爲燕王,讓韓廣去遼東當遼東王。

韓廣哪裡肯?

於是,在項羽支持下,臧荼果斷進軍燕國,與韓廣這個舊日的主君打了一仗,結果,毋庸置疑,韓廣輸光了一切,腦袋都被臧荼割下來,掛在薊城的城門上。

但問題是——當了燕王的臧荼,總覺得哪裡不對勁。

他想來想去,終於想清楚了——現在,項羽能讓我當韓王,那麼未來,項羽會不會讓別人來當韓王,讓我變韓廣?

這麼一想,臧荼就深感大大的不妙。

所以,在韓信進兵趙國的時候,燕王臧荼果斷的跟韓信勾搭上了,背叛了項羽。

讓項羽氣的破口大罵,他怎麼也想不到,自己親手扶持起來的小弟,居然會背叛他!

但,項羽哪裡知道,正是因爲這樣,臧荼纔要背叛他!

不過,臧荼也沒有什麼好下場,降漢後兩年,就因爲謀反被誅。

這些事情,現在都被詳細的記錄在了石渠閣之中,作爲臧荼本傳的資料以及一些側面反映韓信、項羽的史料。

聽着欒布的話,劉徹也開始思考起來。

白檀縣,這確實是一個很有可能的地方。

但問題是——劉徹覺得,假如自己是軍臣,肯定不會選白檀當撤退的通道。

原因很簡單:兵不厭詐!

白檀這裡太顯眼了,而且與鄺平-虒奚一帶的李广部距離不是很遠,騎兵一天內可以來回。

若軍臣選擇從白檀出塞,李廣又不是瞎子,肯定看得到。

就這樣赤裸裸的將撤退意圖暴露出來?軍臣是想找死嗎?

於是劉徹又問道:“除白檀之外,老君候可還知道,何處適合大規模的人馬進出,卻相對隱蔽?”

欒布思考了一會,說道:“若說隱蔽……莫過於要陽都尉所以南八十里的折衝之地了!”

“其地,濡水出其東南,右與要水相合,三川並導,草木繁盛,自秦以來即爲燕國要衝!而且沿要水、濡水南下,可直入右北平,右北平地廣人稀,虜騎一日夜,即可奔行三百里出塞……”欒布越說越興奮:“若老臣是匈奴人,倘若要出塞撤兵,必自此地而出,無論是沿着要水、潮水和濡水,溯源而上出塞,還是順流而下,從右北平出塞,都是一個好的選擇!”

劉徹聽着,也覺得,似乎應該是這樣了。

他甚至還想到了,假如自己是軍臣,那就先在漁陽和虒奚,佯裝大舉進攻,然後悄咪咪的將牲畜和牧奴們送到要陽,等這些人走了,他的騎兵再忽然撤退,到時候,即使李廣和薄世發現了,也會追之不及。

而等到漢軍準備好追擊部隊時,匈奴人早已經撤出了燕薊地區,進入了廣闊的草原,漢軍自然拿他們沒有什麼辦法了。

“立刻飛鴿通知車騎將軍、安東都督以及漁陽郡、右北平郡,小心注意匈奴自要陽或者白檀逃竄!”劉徹立刻就吩咐馮勇:“命令燕薊的騎兵,隨時準備好追擊,一旦發現了匈奴要跑,不惜一切代價,也要給朕咬住匈奴主力!”

匈奴人的牧奴和牲畜跑了沒關係。

他們跑了,漢室最多損失一點戰利品和廉價勞動力。

但軍臣統帥的王庭主力,卻是一個也不能放走。

哪怕是燕薊軍民,損失再大,也必須拖住、纏住和咬住他們。

劉徹知道,假如這一次不能消滅或者重創匈奴的王庭主力,那麼,下一次,有這麼好的機會的時候,就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了。

歷史上,漠北決戰後,匈奴龜縮在幕北和西域的事情,劉徹可不想再經歷一次。

而只要能夠重創軍臣率領的王庭主力,那麼,匈奴帝國的統治就會分崩離析,草原將會進入羣雄並起的時代。

這樣,至少五十年內,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將無法再威脅中國。

而五十年後,他們將永遠也不可能對中國文明造成威脅了。

在蒸汽轟鳴和排隊槍斃面前,劉徹想不出,遊牧民可以拿什麼來對抗!

想到這裡,劉徹就長身而起,道:“傳令給車騎將軍,不要怕累,不要怕損失,朕不管他用什麼辦法,三天內必須將一萬騎兵,送到漁陽前線!”

這就是要不惜馬力,不惜跑死幾萬匹戰馬,也要將軍隊送到前線了!

而劉徹知道,這些代價是值得的。

現在的漢匈戰爭,已經發展到了,哪怕漢軍跟匈奴騎兵一換一,匈奴人也會無法堅持的地步。

馬邑之戰和高闕之戰,已經讓匈奴人失血嚴重了。

今次,哪怕只是留下一半入侵的匈奴騎兵。

匈奴人的人口質量,也會立刻跳水。

匈奴,特別是匈奴本部,將面臨沒有年輕男人的局面!

歷史上,漠北決戰,霍去病和衛青,就打得匈奴本部的年輕男人幾乎死光。

在其後的二十年,匈奴人都緩不過勁來,只能眼睜睜的看着漢室拉攏烏孫,滲透西域,最終,匈奴帝國的分崩離析,也與在漠北決戰中損失了太多年輕男子有關。

畢竟,草原和西域地區的人口雖然多,但匈奴本部的人口,總數就那麼幾百萬。

其中青壯男丁,哪怕算上奴隸,也不足五十萬!

而現在在燕薊地區,起碼有十萬年輕的匈奴本部的男人。

殺光他們,匈奴人就會損失至少五分之一的年輕男子,而且其中多數是部族的骨幹和主力。

……

今天開始還債~~~(。)

第1329節 長安的重新規劃第354節 緣由第27節 定策第954節 衆人的心思第398節 清醒清醒第14節 樑王劉武第705節 淘金浪潮(3)第250節 塵埃落定第632節 新學派?(1)第87節 萬石君第1176節 儒墨和解第1474節 衆智(2)第1581節 籌備(1)第821節 臣服第500節 法統第1239節 破裂的聯盟第664節 烏恆來使第1027節 狂歡(1)第607節 定策(1)第525節 勞務派遣第1043節 匈奴對漢軍的恐懼第982節 以胡制胡第1011節 特務政治的開端(1)第467節 家宴(1)第1481節 伍被的野望第1136節 封神第521節 條件(2)第347節 兄弟們(3)第502節 奪嫡與投資第785節 洗腦(1)第1116節 培育第129節 塵埃落定第478節 引導第1583節 戰前(1)第128節 頭名之爭第709節 思慮第196節 義婼的變化第202節 周陽由的末日(1)第930節 雁過拔毛(1)第1444節 歸一(1)第137節 替罪羔羊第386節 制度第1430節 統一大計(1)第1139節 權勢改變命運第414節 匈奴公主(1)第18節 王娡的黑材料第165節 碩鼠!碩鼠!第144節 因材施用第9節 蝴蝶效應第117節 李廣難封(2)第1424節 使團(1)第156節 宰肥羊第305節 晁錯的感激第399節 悲劇的朝鮮第338節 天子的安排第1156節 合縱(2)第1538節 恐怖的軍隊第491節 爭取支持第1258節 匈奴的計劃(2)第391節 馬政第1411節 河套的開發(2)第727節 進擊的二世祖(3)第958節 河套戰略(2)第1107節 王師之心第1490節 皇室教育(2)第1458節 掀桌子(4)第1234節 世界從今天改變(1)第1470節 在安東(2)第1335節 狼性還是狗性?(1)第453節 朝鮮之戰(2)第1353節 決戰(5)第769節 昏王謝幕第599節 無題第1552節 官制改革(1)第853節 影響(3)第210節 貨幣戰爭第1079節 小算盤第567節 風暴(3)第959節 猛將第1000節 法家也要順應時代第103節 政治第1468節 細柳獸第560節 加稅?第183節 鹽鐵官營第319節 投機第1336節 狼性還是狗性?(2)第737節 王者歸來——墨家(2)第65節 前世仇第1298節 武貴文輕第117節 李廣難封(2)第190節 皇帝的新衣第497節 身毒真相第414節 匈奴公主(1)第636節 新學派?(5)第1557節 周亞夫致仕(3)第1337節 狼性還是狗性?(3)第804節 馬邑之戰(1)第1038節 望城止寒第220節 三個條件第959節 猛將
第1329節 長安的重新規劃第354節 緣由第27節 定策第954節 衆人的心思第398節 清醒清醒第14節 樑王劉武第705節 淘金浪潮(3)第250節 塵埃落定第632節 新學派?(1)第87節 萬石君第1176節 儒墨和解第1474節 衆智(2)第1581節 籌備(1)第821節 臣服第500節 法統第1239節 破裂的聯盟第664節 烏恆來使第1027節 狂歡(1)第607節 定策(1)第525節 勞務派遣第1043節 匈奴對漢軍的恐懼第982節 以胡制胡第1011節 特務政治的開端(1)第467節 家宴(1)第1481節 伍被的野望第1136節 封神第521節 條件(2)第347節 兄弟們(3)第502節 奪嫡與投資第785節 洗腦(1)第1116節 培育第129節 塵埃落定第478節 引導第1583節 戰前(1)第128節 頭名之爭第709節 思慮第196節 義婼的變化第202節 周陽由的末日(1)第930節 雁過拔毛(1)第1444節 歸一(1)第137節 替罪羔羊第386節 制度第1430節 統一大計(1)第1139節 權勢改變命運第414節 匈奴公主(1)第18節 王娡的黑材料第165節 碩鼠!碩鼠!第144節 因材施用第9節 蝴蝶效應第117節 李廣難封(2)第1424節 使團(1)第156節 宰肥羊第305節 晁錯的感激第399節 悲劇的朝鮮第338節 天子的安排第1156節 合縱(2)第1538節 恐怖的軍隊第491節 爭取支持第1258節 匈奴的計劃(2)第391節 馬政第1411節 河套的開發(2)第727節 進擊的二世祖(3)第958節 河套戰略(2)第1107節 王師之心第1490節 皇室教育(2)第1458節 掀桌子(4)第1234節 世界從今天改變(1)第1470節 在安東(2)第1335節 狼性還是狗性?(1)第453節 朝鮮之戰(2)第1353節 決戰(5)第769節 昏王謝幕第599節 無題第1552節 官制改革(1)第853節 影響(3)第210節 貨幣戰爭第1079節 小算盤第567節 風暴(3)第959節 猛將第1000節 法家也要順應時代第103節 政治第1468節 細柳獸第560節 加稅?第183節 鹽鐵官營第319節 投機第1336節 狼性還是狗性?(2)第737節 王者歸來——墨家(2)第65節 前世仇第1298節 武貴文輕第117節 李廣難封(2)第190節 皇帝的新衣第497節 身毒真相第414節 匈奴公主(1)第636節 新學派?(5)第1557節 周亞夫致仕(3)第1337節 狼性還是狗性?(3)第804節 馬邑之戰(1)第1038節 望城止寒第220節 三個條件第959節 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