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節 真假楚王(2)

彭城,楚王王宮。書迷樓

吳王劉濞看着懸掛在大殿牆壁上的地圖,陷入了沉思。

他的將軍們全部都站在他的後面,等待着劉濞的決斷。

現在,劉濞面臨的處境,與當年英布叛亂時的處境一模一樣。

現在,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了五十年,但是,劉濞面臨的選擇,依然是三條。

第一條路就是揮師東進,攻取廣大的齊魯地區,傳繳燕趙。

第二條路是循江淮而上,沿着長江一路上溯,攻略韓魏故地,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口,決戰於雒陽。

第三條路則是從楚國出發,過長江,攻擊樑國,只要能攻下樑國,長安之前的就沒有了險阻,大軍可以兵臨函谷關下,無疑,到了那個地步,整個關中都會不戰而下,有的是願意‘撥亂反正’的貴族。

當年,英布自持武力,渡淮河而入沛郡,結果被太祖高皇帝劉邦堵在了蘄西的甀城。

www ☢tt kan ☢C O

那一場戰爭,劉濞是親自經歷過的,當時的種種情景,現在想起來,宛如在眼前一般。

以英布之勇,其麾下百戰雄師之精銳,尚且在這條路上一敗再敗,最後竟然被打的全軍崩潰。

因此,淮河,劉濞是死都不願意渡的!

天知道過了河,對面等着自己的是什麼?

萬一自己前腳剛過河,後腳就被從長沙殺出來的長沙國軍隊斷了歸路,怎麼辦?

劉濞不敢冒這個險!

至於故長沙王王子們……

劉濞從來就不敢指望這些紈絝子弟!

當年,英布就是被長沙王給賣掉的!

因此,實際上,劉濞只會在東進與北上之間抉擇。

東進,就要越過長江。

而在長江的另一面,漢室在齊魯一帶,七書而已,即使失敗,也不會有損失,而倘若成功……

周丘高興的道:“多謝將軍!”

於是,周丘就興高采烈的進去求見,不多時就捧着吳王劉濞的節杖和文書證明出來了。

恆霸等到周丘出來,直接將一個令符塞到他手裡,道:“一切就拜託先生了!”

“可惜,大王不聽我的意見……”看着遠去的周丘,恆霸搖了搖頭。

連一個食客都有信心和膽量單槍匹馬就敢放言能取下邳甚至整個江淮。

爲何,堂堂吳王,卻不敢去江淮,反而非要撞在樑國的銅牆鐵壁上?

恆霸怎麼都想不明白。

恆霸嘆了口氣,正欲回家,忽然就只見一個慌慌張張的使者,急急忙忙,慌不擇路的跑了過來。

恆霸攔下他,問道:“慌什麼?發生什麼事情了?”

那使者看了一眼恆霸,露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恆將軍,大事不妙了,楚王劉戊兩日前,在長安北闕現身了,還向當時在北闕之下的諸侯使者與藩國君王、長安臣民宣佈……”

那使者哭喪着臉道:“說是大王派人刺殺於他……”

“啊……”恆霸目瞪口呆。他完全不知道,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大王不是說,長安天子謀害了楚王,所以,才起兵討還公道的嗎?

現在這是什麼情況?

楚王劉戊還活着?

那大王給他上的諡號豈不就成了一個笑柄了?

這事情要是真的。

那……、

恆霸已經不敢去想接下來的事情了。

倘若劉戊活着,那,這次的起兵,就變成了吳王自己的獨角戲了。

更可怕的是,在這個戲裡,吳王演的是丑角。

恆霸很清楚,此事,對整個吳楚陣營打擊有多大。

旁的不說,那些楚軍恐怕就要生出些別的心思了——雖然他們本來就有着各種小九九……

更糟糕的是,就是吳軍。恐怕也要士氣大跌。

從堂堂正正的正義之師,到居心叵測,圖謀叛亂,顛覆天下的亂軍。

這兩者士氣的差距可是非常大的!

恆霸已經不敢去想,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情了。

恐怕……

大王會在急怒之下,失去理智,在沒有做好準備之下。就渡江進攻樑國。

而這……

“一定會發生!”恆霸在心裡說。

對於未來,對於前途。

恆霸此刻只覺得。前途一片黑暗。

“或許……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失敗……”恆霸搖了搖頭。

現在回頭想想,從起兵開始,就有着種種的詭異。

譬如,楚王劉戊究竟死沒死,長安那邊都沒消息傳出,可大王卻一口咬定劉戊是被長安天子謀害了。

恆霸並不笨。

此刻,他心裡跟鏡子一樣敞亮。

恐怕,長安的楚王沒有撒謊。是大王指使人謀刺楚王。

可問題又來了。

既然大王敢起兵,那肯定是知道了,楚王已死的這個事實。

那長安的那個楚王又是怎麼回事?

恆霸只覺得,自己整個人的腦子都凌亂無比了。

他已經無法理清楚這其中的頭緒了。

…………

時間回到兩天前。

這一天,陽光明媚,秋風颯颯。

長安的北闕,一如既往的繁華熱鬧。

更因爲最近未央宮詭異的戒嚴。使得長安什麼樣的流言都冒出來了。

甚至有人傳說,天子在未央宮遇刺。

此時,忽然,宮牆上的編鐘響了起來,一連響了九下。

這是天子出現的預兆。

於是,北闕附近的官吏以及民衆。在聽到鐘聲後紛紛走出家門,聚集到北闕城樓下的街道上。

密密麻麻數萬人聚集在一起,讓附近執勤的衛兵也驟然緊張起來,好在,之前得到了命令,因此,也算有所準備。數千的衛兵在北闕附近建立人牆,維護着秩序。

在無數人的翹首以待中。

漢家天子出現在了宮牆之上。

於是,百姓與官吏以及諸侯國的使者,紛紛跪下來叩首:“草民(臣)拜見陛下!”

實在是當今天子在長安,幾乎很少有不認識的!

當年,這位天子還未登基之時,常常微服,在長安的大街小巷轉悠,甚至,有許多人就是看着當今天子一步步走過來的。

天子劉啓稍稍擺手,道:“諸臣民平身吧!”

然後,十數位宦官齊聲大喊,唱諾:“陛下有命:諸臣民平身免禮!”

於是,衆人這纔敢起身。

就只聽到城樓上的天子道:“今日,朕來北闕,是有大事向天下臣民宣告!”

“前日,朕聞,吳王劉濞,藉口朝廷謀害楚王劉戊,居然大逆不道,舉所謂清君側之旗號,謀反,此獠窮兇極惡,朕聞訊,亦是相當震驚,朕自認,待其‘不薄’,先帝更許其鑄幣煮海,兼有天下油鹽鑄錢之利,本意以爲,此獠當可適可而止,不意,子系中山狼啊!”

天子劉啓緩緩的說着,他每說一句,城樓上的宦官與士卒就大聲的複述一句。

當唸到最後一句‘子系中山狼’時,更是聲震四方,不停的回想。

天子劉啓繼續道:“當年,朕皇父在時,曾與朕道,初,太祖高皇帝在時,拜劉濞爲吳王,已拜受印,高帝乃詔吳王相之,謂曰:若狀有反相!其時已有所悔!奈何已受印,不得已,乃附其背,告曰:漢後五十年,東南有亂者,豈若邪?然天下同姓爲一家也,慎無反!劉濞當時拜曰:不敢!不料,此獠果真天生反骨!”

這個巨大的八卦一拋出來。

甭管真不真實,可不可信。

既然是皇帝說出來的,自然是比真金還真!

更不可能有笨蛋出來質疑。

況且。在大部分百姓的心裡,天子說的,肯定是真的,更何況還是有着聖人之稱的先帝,太宗孝文皇帝曾經告訴天子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在大部分百姓心裡,自然是相信天子君權天授。有神威,能洞見萬里。有種種異能。

譬如,當年呂后只看雲的方位就找到了高皇帝。

高皇帝斬白蛇起義,封渭河五帝。

這些事情,在民間已經是耳熟能詳的故事了。

此刻,加一個能洞見奸邪,好像也沒什麼不對!

別說此時了,就是後世二十世紀,天朝太祖駕崩之時,民間的種種傳言。簡直一點都不像所謂的科學世界,甚至於到了二十一世紀,天朝百姓,尤其是司機什麼的,更是將太祖的像章當成了護身符,辟邪之物……

在這個時代,這種思想和根深蒂固的迷信。無疑強化了百倍甚至千倍!

特別是人羣中還有着許多的聰明人。

這些’聰明人‘悄悄的低聲說着:“高皇帝元年至今,五十有三年……啊呀,高皇帝真是料事如神啊,早就料到了吳王要反,朝廷肯定有佈置,這次。吳王必死無疑了!”

只是,這個人的聲音小是小,但剛剛好能被周圍人聽得仔細……

更奇怪的是,這樣的聰明人,還不少,在人羣中,起碼混了幾百人。

幾個吳王的使者和密探。見了這情況,哪裡還不明白,這些人是朝廷的人。

頓時,他們就不敢亂動了。

城樓上,天子的話卻繼續着:“劉濞逆賊污衊朕謀害了楚王,但朕要告訴天下,意圖謀害楚王的,不是朕,而是逆賊劉濞!”

這話沒什麼出奇,在多數人的意料之中。

但接下來,天子的話卻刺破蒼穹:“吳逆以爲派遣死士,刺殺楚王,就可以嫁禍給朕?所幸蒼天有眼,楚王有祖宗庇佑,逃過了一劫,下面,請楚王出來說兩句吧!”

在天子身後,一個微微蜷縮着身子,頭戴九旒,臉色蒼白的男子邁步而出,用着帶着彭城口音的官員道:“寡人劉戊,可以作證,是吳逆收買了寡人的侍衛,欲以毒針謀害寡人,所幸寡人命大,兼之神醫淳于意醫術神奇,故而,撿回了這條命,吳逆謀害寡人也就罷了,居然還栽贓給陛下,誣陷天子,簡直是罪無可恕,臣,劉戊,恭請陛下,即刻發兵,爲寡人主持公道!”

說着,劉戊就慢慢的跪下來。

隨着他這一跪,整個局勢,完全大不同了。

這一跪可謂就將整個天下得局勢,完全反了過來。

先前,吳王打起清君側和爲楚王討還公道的旗號,不說別人信不信,最起碼,這也是個牌坊啊!

可如今,這個牌坊卻被人砸了個稀巴爛,原本被劉濞粉飾和裝扮成被朝廷謀害的楚王跳出來指證吳王。

也不管其他人信不信。

至少,大義的名分回到了長安手裡。

而知道內情,清楚真正的楚王劉戊已經死了的人,心裡卻是另外一副光景了。

尤其是劉濞的人。

他們當然知道,真楚王已經死了,確鑿無疑!

但是,說出來誰信?誰來證明?

“這個李代桃僵之計好狠毒啊!”某個躲在暗處的人小聲的道。

但他又能怎麼樣了?

他很清楚,此事,已經無法證僞了。

因爲,假如要跟朝廷打這個關於楚王真假的官司。姑且不說朝廷會不會答應,單單一個事情,吳王就已經必輸了。

這個問題就是——吳王怎麼在朝廷都沒有發佈消息的情況下知道的楚王已死的事情?

要證明此事,吳王就要先承認自己派人殺了楚王。

否則,現在的這個楚王就是‘真的’。

ps: 先更7000,剩下3000明天補上~

第477節 酒的問題第1194節 紛紛擾擾(1)第1272節 昨夜夢漁陽第1367節 句犁湖單于第8節 家宴(下)第763節 打擊一小撮(2)第1211節 新法家(4)第489節 移民(2)第1020節 秦直道!第297節 學習與孝心第1547節 傳道計劃第386節 制度第1246節 義民第397節 津關第1229節 儒生的問題第1191節 權勢、學術、錢(2)第1360節 新的利益集團第1523節 劉榮之死(2)第1147節 漢。歸義單于!第819節 尹稚斜的決斷第921節 齊魯第223節 將軍們,請寫書吧第1350節 決戰(2)第747節 國葬(1)第1500節 我的大斧已經飢渴難耐(1)第1583節 戰前(1)第392節 忐忑第1363節 三個世界(2)第761節 團結大多數第75節 爲政第760節 交易第745節 趙佗入朝(2)第360節 微服(3)第909節 換俘(2)第1435節 行動力爆表的商賈(1)第1438節 司馬遷的疑惑(2)第1279節 匈奴會向哪裡跑?第333節 滅亡(1)第1149節 絕望的匈奴人(1)第1228節 權力的走狗第183節 鹽鐵官營第937節 西進的匈奴第453節 朝鮮之戰(2)第655節 無奈第1154節 石渠閣會議第1306節 摸着石頭過河第627節 溫言在口(2)第956節 朕來教你們剝削(2)第903節 少府的成果(2)第298節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568節 災難!第716節 龍城大會(3)第41節 科舉的土壤第1275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2)第204節 章德的新使命第1129節 撫慰第840節 英雄故事第784節 烏孫的憂慮第60節 微服(2)第1479節 安東之患(1)第573節 戰和(2)第871節 覲見(2)第1517節 煩擾第793節 廟算(2)第1327節 李廣出擊(1)第1149節 絕望的匈奴人(1)第582節 東甌內附第681節 法度第222節 劉安要悲劇了第52節 難題第1179節 直臣第809節 匈奴的對策第1454節 墮落的遊俠羣體第1585節 戰前(2)第1354節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376節 八方英才匯長安(2)第650節 嘗試(2)第23節 燙手的山芋第1289節 上谷之戰(3)第60節 微服(2)第446節 博弈(2)第1217節 墨家的表演(2)第1347節 射術的較量(2)第709節 思慮第1347節 射術的較量(2)第1306節 摸着石頭過河第1445節 歸一(2)第1421節 仰望星空第653節 伊稚斜的計劃第298節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437節 收買(2)第1419節 鹿鳴宴(2)第472節 鹽鐵官營(3)第218節 認可第334節 滅亡(2)第750節 南越迴歸(1)第1043節 匈奴對漢軍的恐懼第846節 善後(3)第700節 主爵都尉第1293節 帝國的毀滅(2)
第477節 酒的問題第1194節 紛紛擾擾(1)第1272節 昨夜夢漁陽第1367節 句犁湖單于第8節 家宴(下)第763節 打擊一小撮(2)第1211節 新法家(4)第489節 移民(2)第1020節 秦直道!第297節 學習與孝心第1547節 傳道計劃第386節 制度第1246節 義民第397節 津關第1229節 儒生的問題第1191節 權勢、學術、錢(2)第1360節 新的利益集團第1523節 劉榮之死(2)第1147節 漢。歸義單于!第819節 尹稚斜的決斷第921節 齊魯第223節 將軍們,請寫書吧第1350節 決戰(2)第747節 國葬(1)第1500節 我的大斧已經飢渴難耐(1)第1583節 戰前(1)第392節 忐忑第1363節 三個世界(2)第761節 團結大多數第75節 爲政第760節 交易第745節 趙佗入朝(2)第360節 微服(3)第909節 換俘(2)第1435節 行動力爆表的商賈(1)第1438節 司馬遷的疑惑(2)第1279節 匈奴會向哪裡跑?第333節 滅亡(1)第1149節 絕望的匈奴人(1)第1228節 權力的走狗第183節 鹽鐵官營第937節 西進的匈奴第453節 朝鮮之戰(2)第655節 無奈第1154節 石渠閣會議第1306節 摸着石頭過河第627節 溫言在口(2)第956節 朕來教你們剝削(2)第903節 少府的成果(2)第298節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568節 災難!第716節 龍城大會(3)第41節 科舉的土壤第1275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2)第204節 章德的新使命第1129節 撫慰第840節 英雄故事第784節 烏孫的憂慮第60節 微服(2)第1479節 安東之患(1)第573節 戰和(2)第871節 覲見(2)第1517節 煩擾第793節 廟算(2)第1327節 李廣出擊(1)第1149節 絕望的匈奴人(1)第582節 東甌內附第681節 法度第222節 劉安要悲劇了第52節 難題第1179節 直臣第809節 匈奴的對策第1454節 墮落的遊俠羣體第1585節 戰前(2)第1354節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376節 八方英才匯長安(2)第650節 嘗試(2)第23節 燙手的山芋第1289節 上谷之戰(3)第60節 微服(2)第446節 博弈(2)第1217節 墨家的表演(2)第1347節 射術的較量(2)第709節 思慮第1347節 射術的較量(2)第1306節 摸着石頭過河第1445節 歸一(2)第1421節 仰望星空第653節 伊稚斜的計劃第298節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437節 收買(2)第1419節 鹿鳴宴(2)第472節 鹽鐵官營(3)第218節 認可第334節 滅亡(2)第750節 南越迴歸(1)第1043節 匈奴對漢軍的恐懼第846節 善後(3)第700節 主爵都尉第1293節 帝國的毀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