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節 變天 (2)

片刻後,身穿袞服,頭戴九琉的太子劉據和長孫劉進,就被太常的禮官,引導着來到殿中。

“兒臣恭問父皇聖安!”

“孫臣進,頓首再拜,恭問皇祖父安……”

“免禮!”天子輕聲擺手,然後轉頭對身側的張安世吩咐:“尚書令,爲太子、長孫賜座!”

“諾!”張安世恭身領命。

然後親自走下臺階,帶着衛兵,爲太子據和長孫劉進,在御階之下的一側,準備好坐席。

再將這兩人安排,坐到各自的位置上。

作爲太子,劉據自然理所當然的佔據了最好的位置。

就在御階之下的左側,這個位置既可以聽清楚殿中大臣們的報告,也能聽清楚甚至看清楚御座之上的天子話語、神色。

他坐在此處,已經差不多有二十年了。

自加冠開始,他就坐在此地,旁聽政務,學習朝政。

而作爲長孫,劉進被安排坐到劉據的下首,兩者大約相隔五步左右。

看得出來,這是被精心設計和準備的安排。

張越站在御階上,居高臨下,視野當然很開闊。

所以,他能清楚的看到,劉據和劉進這對父子的表情。

出乎意料的,劉據似乎沒有太多尷尬之色。

甚至,臉上很是坦然。

似乎對這個結果,早有預知。

反倒是劉進,坐在位置上,很是侷促不安,非常的惶恐。

這是一個很關鍵的細節!

倘若,劉進的神色沒有表演的成分的話,那麼,這就意味着很可能,他在今天之前,一直被矇在鼓裡。

甚至說不定,就連上朝前,恐怕也以爲只是來走個過場。

反倒是太子劉據……

以張越對這位儲君的瞭解來看,他雖然平素性格溫和,沒有什麼脾氣,但也不像是一個不懂得保護和捍衛自己的利益的人。

換而言之……

張越微微低頭,想到了一個可怕的結果:“很可能,劉據早知如此……而劉據很可能,已經接受了這個結果……”

這個猜測,雖然有些誇張。

但……

不知道爲什麼,張越的直覺告訴他,這很可能是事實!

只是可惜,此事是無法求證的。

無論是天子還是太子劉據,都不會對外說明此事。

這個事情,只會被他們爛在心裡面。

張越也不敢再想下去。

而其他羣臣,也都是低下頭,不發一言。

在這個事情上面,當今天子若沒有發聲,那麼所有人都會明智的選擇當啞巴。

所以,一時間,氣氛稍微有些尷尬。

好在,負責朝會程序的太常卿商丘成及時的站了出來,持芴拜道:“今太子、長孫臨朝,臣以爲羣臣宜當見禮!”

天子只猶豫了半秒,就點頭道:“可!”

於是,商丘成立刻持芴,面朝劉據和劉進,拜道:“臣太常卿丘成,恭問家上、殿下安……”

其他人一見,互相看了看,只好硬着頭皮,跟着商丘成拜道:“臣等恭問家上、殿下安……”

就連御階上的持鉞武士們,也持械拜道:“臣等恭問家上、殿下安……”

劉據連忙起身,還禮拜道:“孤躬安,卿等免禮……”

劉進卻還是不太適應環境和氣氛,反應慢了一拍,但也連忙起身,還禮而拜:“孤安,卿等免禮……”

至此,殿中每一個人都已經知道了。

雖然,天子還未正式下詔,明確冊立太孫。

然而,長孫的地位,卻已經牢固的不能再牢固了。

因爲,就在剛剛,滿朝文武,包括了將軍、列侯和勳臣,都已經向這位長孫殿下行禮。

在大朝議上,羣臣禮拜長孫,長孫還禮。

這就等於完成了最重要的一個程序——效忠儀式!

諸夏民族,自古重諾!

漢人更是重視承諾和契約。

一諾千金這個成語,就是誕生在漢季。

當世,哪怕是市井遊俠,也經常出現,爲了一個承諾而傾其所有的人。

就算是普遍爲人看不起和歧視的商賈之中,也出現過,爲了一個承諾,而甘守一地的商人。

到士大夫大臣貴族這一級,忠貞便成爲了他們價值觀中最主要的一個。

現在,羣臣在大朝議上,頓首再拜長孫。

其實就是一種另類的效忠。

而劉進回禮,等於這個君臣關係的契約成立。

代表着羣臣們在此宣誓效忠長孫!

這君臣關係,已經得到了初步確立。

除非發生特殊變化,譬如當今天子廢黜劉進,宣佈他爲罪人。

不然,這個關係就無法逆轉。

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匡扶長孫,保衛和效忠長孫。

就如他們匡扶天子,保衛和效忠天子一樣。

只有劉進,依然是一臉茫然,不知道在這剎那過後,他就已經成爲了帝國的第二順位繼承人,獲得了三公九卿、列侯勳臣和內朝官員、兩千石們的集體效忠。

大半個帝國,已經承認了他的太孫地位。

倒是劉據,臉上的神色,在這剎那,明顯的放鬆了下來,彷彿放下了什麼千斤重擔一般。

從張越的角度看去,這位儲君,先是出了一口氣,然後整個人的神色都輕鬆了起來,嘴角甚至溢出了絲絲笑容。

而太子系的朝臣,則普遍如喪妣考,沮喪不已。

沒辦法,太子在位之時,有太孫冊立。

這對他們來說,無論如何都不算好消息。

因爲這意味着情況將發生變化。

國家將擁有第二個選擇。

這對那些幻想着未來,在劉據登基後大賺一筆的人來說,簡直是噩夢!

“卿等皆安坐吧……”天子的聲音,適時的響起,他輕聲對着張安世吩咐道:“尚書令,請按照程序,開始今日大朝議的議事內容吧!”

想了想,他補充了一句,道:“將今日議事的內容,摘抄兩份,送去給太子和長孫!”

既然讓太子和長孫同時入殿聽事,當然,要給他們一些參考資料,方便他們瞭解和掌握國家的事務。

“諾!”張安世恭身一拜,然後就對左右吩咐了一聲:“去將今日朝會議事內容,各送一份,呈給家上和長孫殿下!”

“諾!”立刻有尚書郎領命而去。

這部分對話,殿中的大多數大臣,都是不可能聽清楚的。

但張越就站在附近,所以聽得一清二楚。

“看樣子,真的變天了……”張越在心裡想。

結合劉據和劉進的神色,以及其他種種細節來看。

當今天子恐怕早已經和太子據就這個事情達成了共識。

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節 天下誰屬(3)第七百五十四節 關中富商第八百六十三節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三百零一節 奇怪的李禹第五百一十一節 希望之地(1)第兩百七十節 餘波第八百五十九節 有良心的歷史發明家(1)第十三章 紈絝二世祖第四百八十八節 疫情(1)第六百六十四節 張布斯(4)第六百五十九節 變天 (2)第五百五十五節 巫蠱之禍?(2)第七章 我非螻蟻!第八百三十五節 覺悟(1)第六百四十九節 敲打(2)第八百九十三節 和平與戰爭第三百三十一節 信武君(1)第八百八十二節 天子之怒第七百五十一節 超級豪車第五百九十四節 火龍燒倉第八百零二節 處置第一百一十七章 利誘(3)第三百七十八節 佈局樓蘭(1)第六百一十五節 任務第六百四十節 東南問題(3)第六百零二節 生當五鼎食第五百六十八節 貿易(1)第七十三章 風雲(2)第六百三十六節 鐵與火(1)第七百一十八節 諸子齊聚(3)第三百五十八節 霸道第六百二十七節 匈奴人眼中的張蚩尤(2)第四百二十二節 大戎未至預先御之第七十六章 暗殺第六百七十四節 恐怖的漢朝(2)第六百四十九節 敲打(2)第七十八章 公孫遺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節 來自丞相的鼓勵(2)第七百零六節 李陵(2)第一百九十三章 鄉社互助自治制度(2)第七百一十三節 烏孫的野望第五百三十八節 金日磾(2)第五百八十九節 橫掃宵小(3)第兩百九十九節 爾虞我詐(2)第兩百五十節 公考(1)第七百八十一節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1)第七百六十三節 中產之謀(2)第一百二十九章 餘波 【求首訂】第三十八章 戰爭論(1)第一百二十九章 餘波 【求首訂】第兩百一十五節 招商引資(2)第二章 變色龍第三百節 天樑第四百四十七節 霍光之約第五百五十三節 天子的震怒第六十九章 黃老已死第八百八十五節 後宮救國是正道第五百六十八節 貿易(1)第七百零五節 李陵(1)第六百九十節 我願百花齊放第四百六十七節 多才多藝第一百二十五章 君子?小人?第七百零八節 縣學(2)第六百八十五節 同志第八百八十一節 合流第四百一十七節 讓人震驚的新豐(1)第四百四十五節 掀桌子(1)第八百四十節 公羊未來(1)第四百三十五節 調虎離山第三百六十節 粉碎巫蠱(2)第五百零六節 烽火逐塞(2)第三百三十九節 三世發展理論(1)第八百六十節 恐怖如斯張蚩尤(1)第四百零五節 危機第六百三十六節 鐵與火(1)第五百六十五節 對韓說有些想法了第八百零五節 張子重必須死!第兩百九十三節 狐鹿姑與範明友第三十三章 有朋自遠方來(1)第七百三十七節 動員(1)第兩百三十五節 遊俠(1)第八百七十節 十面埋伏(2)第三百九十一節 明悟第七百七十節 三年平羌第三百九十節 迷茫與振奮的人們第八百九十一節 楊孫氏的野望(2)第五百五十節 宮廷秘聞第兩百八十三節 張郎妙計安西域(2)第一百四十二章 同僚(1)第五十九章 再臨門第八百六十節 恐怖如斯張蚩尤(1)第六百三十八節 東南問題(1)第一百六十八章 返京第四百一十九節 讓人震驚的新豐(3)第八百三十五節 覺悟(1)第五十章 收小弟第六百八十三節 折服(2)第三百八十七節 拒絕?第兩百八十三節 張郎妙計安西域(2)第四百六十七節 多才多藝
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節 天下誰屬(3)第七百五十四節 關中富商第八百六十三節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三百零一節 奇怪的李禹第五百一十一節 希望之地(1)第兩百七十節 餘波第八百五十九節 有良心的歷史發明家(1)第十三章 紈絝二世祖第四百八十八節 疫情(1)第六百六十四節 張布斯(4)第六百五十九節 變天 (2)第五百五十五節 巫蠱之禍?(2)第七章 我非螻蟻!第八百三十五節 覺悟(1)第六百四十九節 敲打(2)第八百九十三節 和平與戰爭第三百三十一節 信武君(1)第八百八十二節 天子之怒第七百五十一節 超級豪車第五百九十四節 火龍燒倉第八百零二節 處置第一百一十七章 利誘(3)第三百七十八節 佈局樓蘭(1)第六百一十五節 任務第六百四十節 東南問題(3)第六百零二節 生當五鼎食第五百六十八節 貿易(1)第七十三章 風雲(2)第六百三十六節 鐵與火(1)第七百一十八節 諸子齊聚(3)第三百五十八節 霸道第六百二十七節 匈奴人眼中的張蚩尤(2)第四百二十二節 大戎未至預先御之第七十六章 暗殺第六百七十四節 恐怖的漢朝(2)第六百四十九節 敲打(2)第七十八章 公孫遺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節 來自丞相的鼓勵(2)第七百零六節 李陵(2)第一百九十三章 鄉社互助自治制度(2)第七百一十三節 烏孫的野望第五百三十八節 金日磾(2)第五百八十九節 橫掃宵小(3)第兩百九十九節 爾虞我詐(2)第兩百五十節 公考(1)第七百八十一節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1)第七百六十三節 中產之謀(2)第一百二十九章 餘波 【求首訂】第三十八章 戰爭論(1)第一百二十九章 餘波 【求首訂】第兩百一十五節 招商引資(2)第二章 變色龍第三百節 天樑第四百四十七節 霍光之約第五百五十三節 天子的震怒第六十九章 黃老已死第八百八十五節 後宮救國是正道第五百六十八節 貿易(1)第七百零五節 李陵(1)第六百九十節 我願百花齊放第四百六十七節 多才多藝第一百二十五章 君子?小人?第七百零八節 縣學(2)第六百八十五節 同志第八百八十一節 合流第四百一十七節 讓人震驚的新豐(1)第四百四十五節 掀桌子(1)第八百四十節 公羊未來(1)第四百三十五節 調虎離山第三百六十節 粉碎巫蠱(2)第五百零六節 烽火逐塞(2)第三百三十九節 三世發展理論(1)第八百六十節 恐怖如斯張蚩尤(1)第四百零五節 危機第六百三十六節 鐵與火(1)第五百六十五節 對韓說有些想法了第八百零五節 張子重必須死!第兩百九十三節 狐鹿姑與範明友第三十三章 有朋自遠方來(1)第七百三十七節 動員(1)第兩百三十五節 遊俠(1)第八百七十節 十面埋伏(2)第三百九十一節 明悟第七百七十節 三年平羌第三百九十節 迷茫與振奮的人們第八百九十一節 楊孫氏的野望(2)第五百五十節 宮廷秘聞第兩百八十三節 張郎妙計安西域(2)第一百四十二章 同僚(1)第五十九章 再臨門第八百六十節 恐怖如斯張蚩尤(1)第六百三十八節 東南問題(1)第一百六十八章 返京第四百一十九節 讓人震驚的新豐(3)第八百三十五節 覺悟(1)第五十章 收小弟第六百八十三節 折服(2)第三百八十七節 拒絕?第兩百八十三節 張郎妙計安西域(2)第四百六十七節 多才多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