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當其無,有器之用

bookmark

紫禁城,玉熙宮。

自從迴鑾京師之後,上皇嘉靖就一直住在玉熙宮中。

爲了讓父皇安心,隆慶帝還在玉熙宮中準備了不少煉丹用的藥材,甚至還將太原兵變時丟棄的那座煉丹鼎爐給找了回來。

但是嘉靖自從迴鑾京師之後,就對煉丹修道失去了興趣。

不過嘉靖也沒有離開過玉熙宮,他唯一的要求,就是讓孫子朱翊鈞多進宮陪陪自己。

對於父皇的這個請求,隆慶帝自然沒有什麼不允的,隔三差五就讓大伴馮保,帶着朱翊鈞去看望上皇。

可能是因爲自己長期沒有被立爲太子,隆慶帝從登基之後,就將目前唯一的兒子立爲太子。

今日又是這樣的日子,馮保將太子送入玉熙宮後,馮保不敢走遠,卻也不敢進入玉熙宮,只能在屋檐下候着。

“乾爹。”

馮保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他連忙上前打招呼。

黃錦擡頭看了一眼馮保,並沒有多說什麼。

馮保入宮的時候曾經受到過黃錦的照顧,拜過他爲乾爹。

但是黃錦是宮裡的首席大太監,認過的乾兒子不計其數,他對馮保的態度並沒有任何親熱的。

不過馮保也是擅長察言觀色的,他看出了黃錦眼神中的距離,也知道現在人多眼雜,也沒有繼續和黃錦親近。

等到上皇含飴弄孫結束了,馮保將太子送回去。

入夜之後,馮保再次找到了黃錦。

此時黃錦剛剛伺候上皇睡下,馮保看着黃錦動情的說道:

“乾爹,您瘦了!”

黃錦看着馮保說道:“好啊,好啊,當日送你去裕王府的時候你捨不得,現在終於熬出頭了。”

“乾爹能不能善終,現在就要託付你了。”

說完,黃錦直接跪下,對着馮保磕了一個頭。

而馮保也手足無措的跪下,兩人就這樣對着跪着,過了好一會兒馮保連忙將黃錦攙扶起來。

上一次西狩之後,黃錦的膝蓋就得了風溼,馮保將他扶到牀上,幫着他揉着膝蓋。

黃錦說道:“你能忍住回宮這麼久才認我,乾爹很欣慰,我在宮裡的日子不多了。”

馮保驚訝的問道:“乾爹何出此言啊?”

黃錦沒有直接回答馮保的問題,而是說道:“那日入御書房的時候,我和你講了宮裡的規矩,講了做人的道理,今日我再給你講最後一課。”

“怎麼做太監。”

馮保連忙肅然。

馮保之所以現在來找黃錦,除了是爲了舊情之外,最重要的還是他的職業生涯出現了瓶頸。

別說太監生涯沒有瓶頸,同樣是做太監伺候人,黃錦能夠在嘉靖身邊四十幾年恩寵不斷,除了他是嘉靖潛邸舊人之外,和他高超的手段是分不開的。

馮保是驟然而貴,在宮裡並沒有根基,而隆慶帝對他的態度也不是最親厚的,唯一能夠上位的原因是,如今後宮中的太監,能用的大太監就馮保這麼一個。

馮保也感受到了危機,所以才冒險來見黃錦。

黃錦說道:

“你也是在御書房讀過書的,本朝的太監,權勢是遠比不上漢唐的,就算是出過幾個權閹,最後都沒有善終的。”

馮保立刻點頭。

黃錦說道:“本朝的太監,就是天子家奴,權皆是來自於天子,若是天子厭棄,則權勢頃刻就失去了。”

“但是這宮裡總是需要太監的。”

黃錦說道:“歷朝歷代的太監,就是本朝的最難當。”

“若是無能了,在內統領不了司禮監,在外彈壓不住外臣,皇帝就會換了你。”

“若是太有能力了,又會遭到外廷的忌憚,被文官們罵成是權閹,想盡辦法彈劾你。”

“宮內又有無數想要踩着你出頭的,時時刻刻準備取而代之的。”

馮保連連點頭,這就是他所在的困境。

黃錦說道:“而我們手裡,又有什麼呢?”

馮保試探性的問道:“司禮監?東廠?”

黃錦搖頭說道:“司禮監?司禮監裡沒有盟友,只有想把你取而代之的人。至於東廠,你不會真的覺得提督東廠就可以爲所欲爲吧?東廠還能不經過皇帝許可去抓大臣的?”

馮保連忙搖頭,東廠是皇帝爪牙,就算是提督東廠的大太監,也不可能隨意動用東廠的力量。

黃錦又說道:“漢唐的權閹有兵權,能領兵的,如漢之十常侍,唐之程元振、魚朝恩,那纔是真的有權。”

“我朝對內閣輔臣都只給位不給名,對我們太監更是防範極嚴,說白了,你我手上是沒有權的。”

馮保想了想,似乎確實如此。

司禮監的增補,都是皇帝決定的。

馮保這個司禮監掌印太監,也無法決定秉筆太監的去留,而且以老朱家的制衡術,往往會在司禮監塞進一個和掌印不對付的秉筆。

就像是黃錦這麼得寵的,司禮監也有陳洪和李芳跟他爭權。

東廠錦衣衛也是如此,廷仗大臣,抓捕朝臣,那都是要有皇帝命令的,東廠錦衣衛再大的膽子,也不敢隨意搜捕大臣。

“咱們就是狗,替着陛下看着羊羣,可是陛下又怕我們這些惡犬傷了羊,把我們的牙齒都拔了。”

馮保更是覺得黃錦這番比喻精妙。

他現在的遭遇就是和黃錦說的一樣,自己這條沒牙齒的狗,快要控制不住羊羣了。

黃錦說道:

“你有沒有想過,陛下爲什麼要我們這些狗?”

馮保愣了一下,連忙搖頭。

黃錦說道:“時間。”

“牧羊本來是羊倌的工作,但是天天牧羊太累了,找一條狗來牧羊,羊倌才能偷懶。”

“上皇要修道,所以才需要我們這些老狗,今上,今上要在後宮玩樂,所以才需要你們這些狗。”

馮保連忙點頭。

隆慶登基之後,就開始沉溺於後宮。

之前京師蒐羅宮女,隆慶已經寵幸過好幾個宮女了,還提拔了好幾個宮女爲妃。

爲了這件事,高拱也沒少勸諫他,但是皇帝依然我信我素。

“狗就是狗,別想着做主人真正的掌權,記着我給你說的,咱們是沒權的。”

馮保連忙問道:“若是無權,如何讓手下人聽話呢?”黃錦說道:“這就是最重要的部分了。”

“埏埴以爲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馮保愣了一下,他雖然讀過一些書,但是文化水平不高,沒聽懂黃錦這句話的意思。

黃錦說道:“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纔有器皿的作用。”

“咱們就是器皿中空的地方,手中無權,空空蕩蕩。”

“但是器皿的外殼就是皇帝的權力,我們就是要用上外殼,讓器皿能發揮作用。”

馮保還是不理解。

黃錦說道:“這一步的關鍵,就是這個有和無,虛和實。”

“你沒有權,但是要讓下面的人相信你有權,這樣你才能做成事。”

“這宮中的事情,其實都是陛下定的,但是你要讓下面的人相信,這是你定的。”

“咱們就是器皿的中空,陛下就是器皿的外殼,而宮內宮外這些人,就是爬進器皿中的螻蟻。”

“螻蟻爬進了器皿中,光線都被阻擋,天地一片黑暗,他們不知道這是器皿外殼的造成的,還是你這個中空造成的。”

“你只要借好了勢,讓他們認爲你這個空纔是天昏地暗的原因,那內廷外廷都會懼怕而敬重你。”

馮保又要跪下來,還是乾爹有智慧啊!

“你能處理好內廷和外廷的事情,陛下才能省心省事,陛下也不會揭穿你這個空,反而會配合你演這個空。”

“比如明明是陛下要責罰某個太監,陛下認可你會授意你去做,你當衆責罰了那個太監,宮內就會恐懼你。可只有你才知道,其實陛下不授意,你根本不敢動那個太監。”

“又比如陛下厭惡某個言官,你去廷仗打死這個言官,外臣就會忌憚你,實際上這廷仗是比陛下讓打的,打死言官也是陛下授意的。”

“有了這些,你在內廷就算是站穩第一步了。”

如此高深的智慧,竟然還只是第一步?

馮保連忙問道:“乾爹,後面怎麼走呢?”

黃錦說道:“有了實,後面你要做的,就是記住空。”

“記住空?”

“我們還是空的,記得嗎?”

“權唯主上,我們手上是沒權的,無論內廷多麼畏懼你,外廷多麼忌憚你,其實你還是空的,什麼都沒有。”

“有的權閹到了這一步,就逐步迷失了,錯誤的將器皿的外殼當做是自己的權力,全忘記了自己還是空的。”

“陛下喜歡一個太監,你內心是厭惡這個人的,處處和他作對,等你抓到過錯要懲罰這個人的時候,陛下不允,你怎麼辦?”

“你已經和這個太監斗的你死我活了,可你無法處置他,那別人就會看出你的空,原來你沒有權力在手啊。”

“又比如你要讓外廷做事,你想要做成這樣,但是陛下想要做成那樣,你好不容易彈壓外廷做成了,但是陛下不滿意了,那外廷就知道,原來你是空的,你決定不了任何事情。”

“記住空,不要被器皿外殼矇蔽了自己。”

馮保連忙問道:“要怎麼才能永遠做這個空呢?”

黃錦說道:“很簡單,你必須要和陛下一致。”

“說到底,就是揣測聖意四個字。”

“喜陛下之所喜,惡陛下之所惡,用陛下之所用,棄陛下之所棄。”

“陛下的意志,就是你的意志,那別人就不知道你到底是空還是實了,內廷外廷會模糊認識,將你說的話都當做是陛下的意思。”

“由此,就是虛實一體,無中生有了。”

馮保這下是真的心悅誠服了,黃錦這一套說法,總算是解答了馮保心中的疑問。

馮保對着黃錦再次下跪。

黃錦這一次沒有演戲,而是說道:

“你真的做到這一點,那你就不是你了。”

“宮裡人苦啊。”

說完這些,黃錦看向宮外。

馮保也沉默了。

無中生有的代價,就是放棄自己,那這個虛無的權力,到底是無還是有?

與此同時,福州市舶司的陶公公,見到了一名無須的老者。

“乾爹!”

陶公公衣服都沒換,立刻將這個老者迎接到了府中。

這個穿着粗布衣服的老者,正是曾經在嘉靖身邊權勢通天的大太監李芳。

陶公公是認了李芳的關係,這纔得到福州市舶司使的差事的。

陶公公是個念舊的人,在陶公公被被人攻擊的時候,也都是李芳幫着他擋風擋雨的。

太原兵變,陳洪被兵變士兵當街打死,李芳也趁亂從嘉靖身邊逃走了。

李芳一路隱姓埋名,逃亡到了福州。

陶公公的府邸十分的華麗,李芳看到這個樣子,等到兩人獨處的時候,忍不住說道:

“你這個府邸這麼華麗,不怕大都督忌憚?我等閹人,權力都是來自於上,你雖然得寵,若是被有心人離間,那日後怕是要有災禍啊。”

陶公公立刻說道:

“乾爹,您別擔心了,兒子這錢來路都是一筆一筆有數的,鑄幣廠的專利分紅,市舶司的養廉補貼,這宅子的每一枚銅錢都是堂堂正正的。”

“話是這麼說,可若是有人離間,大都督對你有了懷疑,那可就不好了。”

李芳還是苦口婆心的勸說道。

陶公公卻說道:“乾爹,東南和大明那邊不同,咱們雖然是閹人,但只要錢來的堂堂正正,就可以堂堂正正的花,只要不違反律法,任何人都不能拿咱們怎麼樣。”

“我這個宅子是用自己掙的錢蓋的,我也沒有違反律法,或者縱容家人違法,大都督不會因爲這個事情責罰我。”

“若是我市舶司的差事做不好,那無論我和大都督關係多深厚,那大都督都會撤了我的職位。”

“權唯於上,那是明廷的說法了。”

“現在我們東南,說的都是‘主權在民’。”

“民?民在哪裡,那權柄不還是在上面手裡。”

陶公公摸着鼻子說道:“主權在民,權賦予大都督代持而已。也因爲主權在民,所以權力不是大都督本人,我要伺候的也不是大都督這個私人,而是天下的公人。”

“大道理我也不懂,乾爹您先住下,看看就知道了!”

第256章 掌家娘子第96章 救困方,惠民事第582章 夜郎自大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第016章 被動技能屬性點第060章 吃飽飯第238章 合龍門(加更)第535章 伐蜀準備第169章 過年,縣試報名開始第237章 水戰第676章 和談人選第593章 女王的決斷第650章 無煙火藥第126章 三號天使投資人第93章 農事忙,技能漲第78章 銃炮第636章 西安戰雲第196章 鄉試開始第262章 明亡於開中法廢第595章 重注第354章 留在京師的釘子第039章 肝技能(今日加更,九點還有)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414章 常山之蛇第520章 新階層和新教第174章 府試前的集市第460章 離天堂太遠,距中原太近第251章 發鈔第299章 減租減息第240章 緝私第580章 信心比白銀重要第162章 染布,天文,書法第133章 風將起,雨綿綿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680章 電報和鐵路帶來的改變第446章 萬國博覽會第472章 都是人精第442章 官辦與私營第588章 低道德優勢第212章 殺倭使!(求月票)第052章 海瑞的縣學新制第135章 兵法升級,三紫!第662章 制憲會議再開第448章 後發趕超之法第582章 夜郎自大第624章 大都督先例第365章 嘉靖退位第432章 蒸汽時代的初鳴第233章 門庭若市第339章 瘋狂的冬衣第379章 上皇迴鑾第512章 蜀中和漢中第665章 海參崴第395章 父與子,夫與妻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212章 殺倭使!(求月票)第331章 還政於民檄文(卷末求票)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540章 挖人第061章 淨海王第195章 投宿西禪寺第225章 諸夏夷狄論第443章 “固若金湯”第288章 是時候開始加速了!第439章 統一市場和國家第033章 曬鹽第573章 三大法王第526章 橡膠種植園第683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第228章 長壽內閣第005章 破浪第658章 少爺第492章 新的背刺第381章 蘇大都督的倒模第334章 鑽膛炮第156章 “倭”亂未平第460章 離天堂太遠,距中原太近第115章 真傳一句話第133章 風將起,雨綿綿第648章 李如彘隱忍第185章 去月港第654章 朝鮮的變化第147章 雙雙升級第547章 破蜀道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424章 人事任命第493章 燙手山芋第151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第684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中)(馬上更新下第182章 數學技能升級第474章 蒸汽車頭第118章 長寧衛新貌第292章 合擊倭寇,兵法升級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519章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惡第030章 鬼市第386章 父慈子孝第452章 兩個世界第597章 播州叛亂第671章 新農牧模式
第256章 掌家娘子第96章 救困方,惠民事第582章 夜郎自大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第016章 被動技能屬性點第060章 吃飽飯第238章 合龍門(加更)第535章 伐蜀準備第169章 過年,縣試報名開始第237章 水戰第676章 和談人選第593章 女王的決斷第650章 無煙火藥第126章 三號天使投資人第93章 農事忙,技能漲第78章 銃炮第636章 西安戰雲第196章 鄉試開始第262章 明亡於開中法廢第595章 重注第354章 留在京師的釘子第039章 肝技能(今日加更,九點還有)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414章 常山之蛇第520章 新階層和新教第174章 府試前的集市第460章 離天堂太遠,距中原太近第251章 發鈔第299章 減租減息第240章 緝私第580章 信心比白銀重要第162章 染布,天文,書法第133章 風將起,雨綿綿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680章 電報和鐵路帶來的改變第446章 萬國博覽會第472章 都是人精第442章 官辦與私營第588章 低道德優勢第212章 殺倭使!(求月票)第052章 海瑞的縣學新制第135章 兵法升級,三紫!第662章 制憲會議再開第448章 後發趕超之法第582章 夜郎自大第624章 大都督先例第365章 嘉靖退位第432章 蒸汽時代的初鳴第233章 門庭若市第339章 瘋狂的冬衣第379章 上皇迴鑾第512章 蜀中和漢中第665章 海參崴第395章 父與子,夫與妻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212章 殺倭使!(求月票)第331章 還政於民檄文(卷末求票)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540章 挖人第061章 淨海王第195章 投宿西禪寺第225章 諸夏夷狄論第443章 “固若金湯”第288章 是時候開始加速了!第439章 統一市場和國家第033章 曬鹽第573章 三大法王第526章 橡膠種植園第683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第228章 長壽內閣第005章 破浪第658章 少爺第492章 新的背刺第381章 蘇大都督的倒模第334章 鑽膛炮第156章 “倭”亂未平第460章 離天堂太遠,距中原太近第115章 真傳一句話第133章 風將起,雨綿綿第648章 李如彘隱忍第185章 去月港第654章 朝鮮的變化第147章 雙雙升級第547章 破蜀道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424章 人事任命第493章 燙手山芋第151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第684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中)(馬上更新下第182章 數學技能升級第474章 蒸汽車頭第118章 長寧衛新貌第292章 合擊倭寇,兵法升級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519章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惡第030章 鬼市第386章 父慈子孝第452章 兩個世界第597章 播州叛亂第671章 新農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