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明亡於開中法廢

第262章 明亡於開中法廢

方望海說道:“本朝的鹽法,最大的難在‘守支’。”

蘇澤一下子明白了方望海的意思,他反問道:“岳父大人,守支,就是說開中的鹽商提不到鹽嗎?”

方望海點頭說道:“本朝所說的鹽法壅塞,就是指拿到鹽引卻在鹽場提不到鹽,特別是江淮的鹽場,有的鹽商從祖父輩就拿到鹽引,孫子輩都提不到鹽。”

蘇澤心中感慨,果然是市場規律無法逆轉,鹽引壅塞這種事情會發生,其實一點也不稀奇。

在大明朝的前期,邊境地區的糧食價格並不高,一般來說,一引的鹽需要納糧二斗五升,而邊境地區的糧食並不高,二斗五升的糧食只需要五分銀子,也就是0.05兩銀子。

而一引的鹽,在江淮地區能夠賣到五兩銀子。

這樣巨大的利潤,自然導致江淮地區的鹽引壅塞,有大量商人拿着鹽引提不到鹽。

畢竟一個地區的鹽產量也是有限的。

蘇澤問道:“是不是產鹽和守支兩個方面都出了問題。”

方望海知道蘇澤對財政的事情非常在行,卻也沒想到他這麼敏銳。

執掌了南京戶部之後,方望海也查看過鹽業有關的檔案,這也是他看了大量的檔案才發現的原因,蘇澤竟然一下子就抓到了問題的關鍵。

方望海說道:“是的,江淮的沿海鹽場,從國初以來的產量就在不斷地下降,如今一些鹽場的產量還不如國初的一半。”

蘇澤對於鹽場很瞭解,他手下的朱七就是鹽丁出身,對於朝廷壓榨鹽場有着很深刻的瞭解。

蘇澤立刻說道:“這也是必然的啊,朝廷的對鹽丁還用工本折鈔,今天還在給鹽戶發寶鈔,如果不販售私鹽根本活不下去。”

處於洪武大帝的“偉大”設計,鹽丁在國初的待遇還算是不錯的,他們的工錢是通過折算寶鈔下發的。

洪武年間的寶鈔還算是穩定,這項政策沒什麼問題。

到了永樂年就繃不住了,寶鈔到了今天和廢紙一樣。

可是鹽丁的工錢到現在還在用寶鈔支付,導致幾乎所有的鹽場都會有鹽丁偷取鹽去私自販賣的情況的。

這個問題也很正常,大家都是要吃飯的,如果上面不管飯,那就不能怪下面自謀出路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鹽戶能夠靠的就是鹽,所以幾個產鹽的省份,同時也是私鹽氾濫的省份。

明明從國初至今,所有鹽場的規模都擴大了,鹽丁的人數也變多了,技術上也進步了,但是鹽場的產量卻降低了,甚至導致一些鹽場長期拖欠生產任務,商戶無法守中。

蘇澤冷笑着說道:“恐怕無法守中,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朝廷濫發鹽引吧?”

方望海笑了笑不語,從孝宗開始,就喜歡賞賜宦官和親貴大額鹽引,皇帝就有把鹽引賞給近臣的傳統。

皇帝動輒賞賜近臣親戚們成千上萬引的鹽引,這些權貴人家拿着鹽引過來提鹽,又有哪個鹽場敢不給。

朱七這幫鹽丁造反,就是因爲嘉靖皇帝賞賜太監鹽引,太監到了福建提不到鹽,然後逼迫鹽戶產鹽而導致的。

這種事情從孝宗朝開始就數見不鮮,兩淮兩江的鹽場也經常發生這樣的叛亂。

這些內容也都是後世討論的很清楚的,蘇澤讀書的時候也知道這些內容。

不過接下來的內容,就是更加深層次的內容了。

方望海說道:“其實原本這樣,鹽法還是能夠維持的,可是弘治五年的戶部尚書葉淇改革鹽法,就徹底將鹽法敗壞了。”

葉淇改革?蘇澤用自己的【歷史學】回憶了一下,問道:

“是不是開中均輸折色?”

方望海疑惑的看着蘇澤,這件事蘇澤竟然也能知道?

大明朝要讓科舉考試名次靠前的進士進翰林院,給翰林官優待,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翰林院中有大量國家的典籍。

這些典籍包含了大臣奏摺,內閣的堂議和六部的部議記錄,甚至還有大量的皇帝詔書和奏章批示。

更不要說還有皇帝的實錄,也都是收錄在翰林院中,可以讓翰林官學習。

比如張居正在翰林院中,他的工作是翰林院編修,主要工作就是檢查校對這些典籍。

這工作比較輕鬆,但是可以自由的查看這些資料。

國家施政的精華,就是在這些重要的檔案中,這也是爲什麼翰林院出來的官員施政能力都不差的原因。

如同張居正這種過目不忘的神通,在翰林院中更是如魚得水,他不斷的吸收前朝各項改革變法的精華,查看當年對各種決議的討論,通過這種方式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方望海的科舉第次不高,無法進入翰林院,只能從基層一步步做起。

他到了南京戶部侍郎這個層次,才能接觸到這些內容,而且還僅限於戶部的部議和討論,要不是南京戶部就是管理鹽政,他也根本看不到這些內容。

蘇澤所說的葉淇變法,實行的時間很短,很快又廢止,方望海以前都是不知道的。

他也是看了大量的文檔,才知道葉淇變法對於鹽政的敗壞。

但是蘇澤竟然知道這件事,還能一針見血的指出這件事的危害?

方望海對於蘇澤的父親更有興趣了,難道蘇澤的父親不僅僅是大儒,還曾經做過高官?

要不是這樣,怎麼能解釋蘇澤在財政上的天分?

蘇澤察覺到了方望海的異樣,他連忙說道:“我也是聽父親偶然提過。”

果然如此!

不過方望海也不準備深究,反正女兒都嫁給這個小子了。

而蘇澤既然清楚這件事,那就不用方望海再多費口舌了。

他簡單的說道:“葉淇的變法就是,讓內商拿着銀子可以直接去鹽運司用銀子購買鹽引,而不需要運輸糧食換取倉鈔了,這之後鹽引更壅塞,一直到本朝初年,朝廷才重新恢復開中法,取消開中均輸折色,但是因此導致的鹽引壅塞問題更加嚴重,至今還有大量鹽引沒有兌換。”

蘇澤直言不諱的說道:

“說白了,葉淇的變法也是朝廷覺得鹽引賣的太賤,所以想要賺更多的銀子。”

方望海嘆息一聲,也贊同的點頭。

鹽這個東西就是壟斷的貨物,本質上就是一種人頭稅。

老百姓可以不納稅,但是不可以不吃鹽。

而吃鹽,就是一種納稅。

作爲人爲壟斷的暴利產品,商人之所以支持開中法,就是爲了賺錢。

而朝廷覺得商人從中賺了錢,又眼紅這其中的利潤,於是乾脆推翻了開中法,直接賣鹽引賺錢。

蘇澤說道:“葉淇變法的問題還不僅僅是鹽引壅塞,如今北方邊防的問題,也源自於葉淇變法!”

蘇澤這句話讓方望海都驚訝了。

他是南京戶部侍郎,只能看到戶部的檔案資料,這就是方望海缺乏翰林院鍛鍊的短板之處了。

他目前的才能也這是戶部侍郎的能力,無法通盤考慮國家的全盤問題。

而這種對全方面能力的思考能力,往往是最需要眼界的。

如果用系統來分類,海瑞這一種能夠爲民做主,處理好府縣的案件,能夠治理好地方的官員,差不多是Lv10級的。

方望海這種能夠推進某個新政,或者和胡宗憲能夠協調幾個省的人事和財政,這算是封疆大吏的能力,也就是Lv15級左右。

再往上的,就要能通盤考慮全國的政策,協調全國的人事,這就是Lv15以上的宰輔之才了。

方望海如今連Lv15都沒達到,靠的是蘇澤幫着他參謀和打補丁。

而現在的高拱和張居正也還只是Lv15不到的選手,屬於理論經驗豐富但是沒有實際操作經驗的。

如今整個大明朝,能夠超過Lv15的,也就只有嚴嵩和徐階這兩位了。

這也是爲什麼嘉靖皇帝怎麼也都要用這兩個人的原因,因爲他們不僅僅是資歷,而且是能力確實是大明朝最頂尖的。

蘇澤按照的記憶,開始覆盤開中法。

“岳父大人,其實開中法所的這點錢,比起國家財政並沒有多少。”

方望海想了想,也確實如此。

其實這也是當年爲什麼葉淇能夠進行改革的原因。

蘇澤說道:“唐代第五琦在江淮設立鹽院,靠着江淮的鹽政就支持了唐肅宗平定安史之亂,唐軍屢敗屢戰重新奪回關中,都是鹽法的功勞。”

方望海是讀過這段歷史的,當年平定安史之亂除了郭子儀的功勞,第五琦也是功勞很大,靠着大運河爲大唐輸血,僅僅靠着江淮的賦稅,就供養了大唐的軍隊。

由此可見鹽法的暴利。

可是本朝的鹽法,朝廷從中獲利其實並不多,或者說和整個財政的大盤子相比,明朝的鹽法並不是一個賺錢的項目。

蘇澤繼續說道:“本朝的開中鹽法,其實和邊鎮制度是相輔相成的。”

“其實從成化年開始,朝廷就開始默許倉鈔的交易,而從這個時候鹽商就已經分成兩種。”

“一種是北方邊鎮的商人,他們主要是將糧食運送到邊鎮,然後換取倉鈔,但是他們不會去‘守中’提鹽,只是將倉鈔賣給內地的鹽商換錢。”

方望海立刻點頭,這部分內容他也是看過的。

蘇澤繼續說道:“內商拿到倉鈔,再兌換成鹽引去賣鹽,雙方可以說是都有利可圖。但是那時候邊商實力大,控制了倉鈔的買賣和定價,但是他們在江淮也缺乏關係,無法守中,所以只能賣給內商倉鈔,雙方就是一個互相制約的關係。”

方望海點頭,在進行籌建鈔關稅的時候,他對於商業也有了很深刻的理解,蘇澤說的這些都是他能夠想象到的,和他看過的南京戶部檔案對照,蘇澤說的確實是實情。

蘇澤繼續說道:“而邊商,也是維持邊鎮低糧價的重要原因。”

這個觀點超出了方望海的理解了,他問道:“這是爲何?”

蘇澤說道:“因爲商人逐利,也是因爲成本。”

“開中,只需要將糧食運送到邊疆衛所就行了,邊疆糧價低,對於這些邊商是有利的,所以他們也會組織人手在邊疆屯田,這就是所謂的商屯。”

“因爲商屯,邊商只需要在邊疆直接購買糧食,就可以以低價換到倉鈔,誠然,他們是賺錢的,但是也維持了邊疆的低糧價。”

“這從國初的糧價可以看出來,國初邊疆糧價和內地差距不大,可是現在呢?如今遼鎮的糧食要二兩銀子一石了吧?”

方望海點頭,這個情況他也很清楚,這也是爲什麼現在邊疆的花費越來高的原因。

一方面,是衛所的戰鬥力下降,需要更多的士兵戍邊,還要給士兵發錢。

另一方面,就是邊疆的糧食價格太高,朝廷需要花費更多的錢購買糧食,而且還要將糧食運送過去。

“而葉淇改革開中法,就讓邊商徹底了沒利,邊商從此一蹶不振,商屯也就撤了,從此邊疆的糧價自然是節節攀升。”

“而內商呢?一開始他們是得利的,因爲他們不需要從邊商那邊購買倉鈔,只需要直接從鹽運司購買鹽引就行了,可是隨着鹽引濫發,以及朝廷漲價,內商也漸漸賺不到錢了。”

“而如今整個江淮最大的鹽運司就在淮安,葉淇就是淮安人!”

“等到本朝初年恢復開中,邊商基本上都死了,內商也沒幾口氣了,開中已經成了虧本買賣,守中也提不到鹽,而朝廷的鹽引也賣不出去了。”

方望海拍案說道:“葉淇賊子誤國啊!”

方望海沒想到,葉淇一個小小的鹽法改革,竟然引起了邊疆糧價上漲,朝廷邊防費用大大增加,甚至完全破壞了整個鹽務。

蘇澤也在感慨,恐怕葉淇也想不到自己的所作所爲,能夠造成如此巨大的影響。

等到了明末,邊地的糧食價格已經到了十兩銀子一石,那時候朝廷的全部收入都砸到邊疆,也無法平定邊患,大明就真的滅亡了。

就這樣,皇帝還在濫發鹽引,想要通過發行鹽引撈錢。

專制皇權下,鹽法和寶鈔一樣,最終都在貪婪無度中走向滅亡。

這樣的滔滔大勢,絕對不是一條鞭法能夠挽回的。

可是方望海卻看着蘇澤,等待他解決這個問題。

晚上還有一章,十二點前

(本章完)

第132章 誰試手,補天頃?(卷末,求票)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670章 另一個戰場第599章 土豆粑粑第208章 瘋狂的龍涎香第673章 定草原第680章 電報和鐵路帶來的改變第191章 功成不必在我第287章 放棄勸諫情結,尊重大明命運(卷末第577章 又在六國下矣第543章 期貨祖師爺於公子第371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052章 海瑞的縣學新制第466章 爭湖廣第638章 籌碼第536章 特別都察院第77章 三江感言第219章 關中大地震第437章 當世文宗的威力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108章 於家往事,貢茶劫第057章 邀請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143章 一網打盡!第248章 新學派,紫色被動第273章 天工開物第017章 衛學第203章 圍三缺一第446章 萬國博覽會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338章 嘉靖四十二年的第一場會第420章 張居正變法第566章 睢陽第615章 仇國新論第192章 鄉試臨近第486章 王恭廠大爆炸第575章 太先進了第491章 橡膠樹第548章 城市與鄉村第685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全書完)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第058章 練兵之要第369章 改土歸流第363章 從君權天授到主權在民第384章 槍炮 病菌與玻璃第566章 睢陽第511章 進攻學說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575章 太先進了第291章 戚家軍,伏子第593章 女王的決斷第061章 淨海王第359章 敵軍氣衰第345章 無能狂怒第267章 要不要造反?第677章 毫無誠意第675章 宣傳戰第645章 教皇有幾個兵?第499章 馬尼拉海戰第443章 “固若金湯”第280章 振武營兵變第279章 紫色講學被動第186章 大買賣第560章 播州問題第275章 醫生會武術第519章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惡第601章 從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182章 數學技能升級第404章 《請裁驛站疏》第682章 最後一戰第141章 秋水仙素和水楊苷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019章 科舉技能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157章 送上門的肥羊第125章 忙碌的文抄公第101章 大數據練兵第394章 當其無,有器之用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第456章 乏味的時代,激盪的世紀第185章 去月港第665章 海參崴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176章 青雲之策(求月票!)第456章 乏味的時代,激盪的世紀第537章 人事辦人事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第319章 豬突猛進第447章 琉球內附第427章 湯顯祖考申論第114章 頭號二號冤種第520章 新階層和新教第361章 留下的伏筆第621章 世界是個草臺班子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491章 橡膠樹第623章 教亂第577章 又在六國下矣
第132章 誰試手,補天頃?(卷末,求票)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670章 另一個戰場第599章 土豆粑粑第208章 瘋狂的龍涎香第673章 定草原第680章 電報和鐵路帶來的改變第191章 功成不必在我第287章 放棄勸諫情結,尊重大明命運(卷末第577章 又在六國下矣第543章 期貨祖師爺於公子第371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052章 海瑞的縣學新制第466章 爭湖廣第638章 籌碼第536章 特別都察院第77章 三江感言第219章 關中大地震第437章 當世文宗的威力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108章 於家往事,貢茶劫第057章 邀請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143章 一網打盡!第248章 新學派,紫色被動第273章 天工開物第017章 衛學第203章 圍三缺一第446章 萬國博覽會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338章 嘉靖四十二年的第一場會第420章 張居正變法第566章 睢陽第615章 仇國新論第192章 鄉試臨近第486章 王恭廠大爆炸第575章 太先進了第491章 橡膠樹第548章 城市與鄉村第685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全書完)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第058章 練兵之要第369章 改土歸流第363章 從君權天授到主權在民第384章 槍炮 病菌與玻璃第566章 睢陽第511章 進攻學說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575章 太先進了第291章 戚家軍,伏子第593章 女王的決斷第061章 淨海王第359章 敵軍氣衰第345章 無能狂怒第267章 要不要造反?第677章 毫無誠意第675章 宣傳戰第645章 教皇有幾個兵?第499章 馬尼拉海戰第443章 “固若金湯”第280章 振武營兵變第279章 紫色講學被動第186章 大買賣第560章 播州問題第275章 醫生會武術第519章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惡第601章 從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182章 數學技能升級第404章 《請裁驛站疏》第682章 最後一戰第141章 秋水仙素和水楊苷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019章 科舉技能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157章 送上門的肥羊第125章 忙碌的文抄公第101章 大數據練兵第394章 當其無,有器之用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第456章 乏味的時代,激盪的世紀第185章 去月港第665章 海參崴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176章 青雲之策(求月票!)第456章 乏味的時代,激盪的世紀第537章 人事辦人事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第319章 豬突猛進第447章 琉球內附第427章 湯顯祖考申論第114章 頭號二號冤種第520章 新階層和新教第361章 留下的伏筆第621章 世界是個草臺班子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491章 橡膠樹第623章 教亂第577章 又在六國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