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道德窪地優勢

整個王恭廠大爆炸給京師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中書丞相張居正親自調遣京營士兵入城,搶救王恭廠附近的百姓。

但是這場爆炸實在是太猛烈了,不僅僅整個王恭廠蕩然無存,周圍民居也受災嚴重。

可是火藥已經成爲了明廷最重要的軍事物資,這場爆炸給本來就已經岌岌可危的明廷財政再次蒙上了陰影。

但是九邊的軍隊開拔在即,如果得不到火藥的補給,那張居正編練的入朝軍隊就連火槍都發射不了,只能將火槍當做擀麪杖打人。

所以張居正在經歷了五天救災之後,第一道命令是在城外重建火藥工坊。

可是在王恭廠爆炸中,包括總辦小馮公公在內,整個王恭廠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都死在爆炸中,重建火藥工坊的路走的磕磕絆絆。

而救濟周圍災民也需要花錢。

張居正被搞的焦頭爛額,突然司禮監大太監馮保來到中書丞相府,請張居正入宮議事。

張居正有些疑惑,自從先帝駕崩之後,兩宮太后雖然名義上有垂簾的權力,但是基本上都不怎麼幹涉朝政。

這一切都是張居正好不容易纔達成的政治默契。

張居正立刻提起精神來,他猜測這是皇權要利用王恭廠事件發起進攻。

等進入宮中,張居正來到了李太后居住的慈寧宮。

慈寧宮中垂下簾幕,李太后的聲音從簾幕後傳來:

“張相國,王恭廠的情況如何?”

張居正知道不能給皇室插手的機會,於是說道:“請太后放心,臣已經安排順天府救災了。”

李太后又說道:“哀家聽說西城牆被震塌了一塊,相國,事關京畿安全,可一定要儘快修復啊。”

張居正總算是明白了李太后爲什麼要召見他。

果然是沒有見識的婦人,如今這個時代,城牆再高大有什麼用處,聽說東南那邊都在拆除南京的城牆了。

在火器的力量下,九江那麼堅固的城牆都能被攻獻,別說是京師的城牆了。

而且京師這樣的城市如果要陷落,肯定是內部人獻城的,堡壘都是從內部攻破的。

但是張居正的執政合法性來自於皇權,他也只好打起精神說道:“臣一定儘快將城牆修復完畢。”

李太后又焦慮的說道:“相國,此事事關京師安全,可一定要找些得力的人來做啊。”

張居正有些警惕,果然李太后說道:“舉賢不避親,我父兄做事穩妥,家中也曾經做過營造,可以讓工部包給他們做?”

張居正有些惱火,先帝就是這兩個傢伙進獻的紅丸毒死的!這才消停了幾天,李太后又想要啓用孃家人了!

肯定是王恭廠爆炸之後,李家父子又進宮蠱惑太后了。

張居正恨死了這對父子,但是如今的情況對他不利。

王恭廠爆炸之後,還不知道多少朝臣要對自己發動進攻。

在這種時候,絕對不能再將皇室推到對立面上。

張居正還是硬着頭皮答應了李太后的請求,將重新建造城牆的任務交給李家父子。

就在明廷一片混亂的時候,安南的局勢也發生了變化。

戚繼光在佔領了莫朝的大部分土地之後,就不再繼續進軍,開始安全新佔領的土地。

顧憲成帶領一羣從廣西選拔的官吏來到了安南北部,開始搭建最基礎的政權。

安南的政治制度基本上都是照搬的中原,而莫朝經歷了幾次戰敗和宮廷內鬥,基層早就已經失去了治理能力。

顧憲成帶領的官吏迅速建立起制度來,壓制住了地方上的豪強,獲得了安南北部的百姓擁戴。

而且安南北部本來就和中原交流很多,大部分人說的都是漢話,所以並沒有遇到太大的阻力。

北莫王室眼看着大勢已去,北莫和後黎又是勢如水火,在權衡利弊之後,最後北莫君臣選擇了向西進入麓川,投奔緬國這個割據政權去了。

北莫算是好歸化的,實際上整個有明一代,明廷一直在爭奪安南北部的控制權。

每一次當明廷強盛的時候,就會影響甚至控制安南北部,所以當地對於東南也沒有太多的牴觸情緒。

就比如在二十年前,嘉靖十九年的時候。

當時的雲南巡撫汪文盛建議下,雲南的黔國公沐朝輔領兵雲南的軍隊,再加上明廷徵調兩廣、福建、湖廣狼土、官兵共十二萬五千餘人,分置三哨,自憑祥、龍峒、思陵州挺進安南。

商定部署後,沐朝輔進駐南寧,傳檄莫朝臣民,聲明莫朝太上皇莫登庸父子之罪,勸其降服。莫登庸大懼,親自經鎮南關前往沐朝輔軍中請求投降。

沐朝輔允諾,收取莫朝的地圖、戶籍,飛章上奏此事。嘉靖大喜,改安南國(莫朝)爲安南都統使司。

但是後來沐朝輔早亡,而嘉靖沉迷於修道,明廷也開始進入嚴嵩執政時代,邊境局勢進一步惡化。

莫朝再次脫離了中原的控制,重新變成一個割據政權。

所以現在東南控制莫朝,對當地人來說不過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但是後黎那邊的情況就不同了。

後黎佔據的領土,是歷史上中原設置的交趾地區,但是這個地區從宋代開始,就已經和中原離心離德很久了。

而靠着北方屏障,安南中南部地區已經很久沒有被中原王朝武力進攻過了,已經開始形成自己的民族意識。

最大的特點就是升龍府附近的百姓基本上都用越南的京語,而後黎官方也支持漢字變種的喃字作爲文字,試圖取代漢字在安南的影響力。

這種去漢化的行爲,從十五世紀初的胡朝就開始了,至今已經影響了安南中南部一百多年了。

所以面對後黎,沈一貫給蘇澤的上書中,建議使用和北方不同的策略。

清化阮氏在後黎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沈一貫建議東南支援阮家,扯起一支反對後黎權臣鄭檢的隊伍。

靠着阮氏家族的名聲,沈一貫又發揮起他在安南的“人脈”。

安南南部的氣候比較熱,因爲和東南的蔗糖貿易,產生了一種名爲“蔗糖種植園主”的新地主階層。

這些蔗糖種植園主們,在經濟上依附於和東南的貿易,所生產的蔗糖近乎於全部出口,所以和東南的商人關係密切。

但是如今的東南,也有自己的製糖業從業者,不少福建和廣東的開拓者,跨海進入大員島或者瓊州島上開拓土地建立種植園,甚至還有一些更有開拓性的商人,南下南洋建立種植園。

俗話說,只有同行之間纔是赤裸裸的仇恨。

東南的蔗糖種植園主們,最憎惡的自然就是安南的這些甘蔗種植園主們,因爲他們所佔有的蔗糖貿易份額,是東南這些蔗糖種植園主們最覬覦的。

所以從安南之戰前,東南就有一些制憲代表提出,要提高對安南蔗糖徵收的商稅,甚至限制安南蔗糖的進口。

安南的這些蔗糖種植園主們也很清楚,一旦他們被徵收高商稅,那麼在蔗糖品質上,他們本來就不如東南的自產的蔗糖。

安南種植園主們也清楚,實際上瓊州和大員,自身的氣候也很適合種植甘蔗。

如今安南能夠競爭過東南的甘蔗種植園主們,主要是兩個優勢。

一個是大員和瓊州的甘蔗還在引進,大量的種植園還在開墾當中,而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大員和瓊州是比較貧瘠和危險的地方,所以開拓的進度一直不快,還沒有形成產業規模。

而另一個原因,就是因爲安南是“道德窪地優勢”。

東南是禁止需要奴隸的,甚至連終生僱傭的佃農都是不允許的。

就算是前往瓊州島和大員島上開拓的東南百姓,也是要在官府登記的,種植園主們不僅僅要負責僱工的衣食住行和安全,還需要承擔高昂的人力費用。

但是安南就不存在這些問題。

安南還在戰亂中,一些戰敗者淪爲奴隸,被這些種植園主們買下來,送進甘蔗田中沒日沒夜的勞作。

這種種植園主還會僱傭一些安南的武士,在種植園中用鞭子催促這些奴隸幹活。

除了奴隸之外,安南也有大量破產的農戶,這些農戶也簽訂了類似賣身契的終身僱傭合同,整日在甘蔗園中勞作。

在沈一貫和這些商人代表的談判下,他們決定支持阮潢代表的清化阮氏,資助他反抗鄭檢。

而作爲回報,東南會在後黎被推翻後,在整個安南設立“安南都護府”。

安南都護府可以享受目前的低關稅政策,安南的蔗糖還可以自由流入東南。

這些南方的甘蔗種植園主支持阮潢,阮潢手裡立刻就有了錢。

用這筆錢,阮潢又向沈一貫購買了大量的東南武器,又靠着清化阮氏的名號,招募了一幫士兵。

就這樣,阮潢竟然一瞬間就拉起一股力量,和鄭檢代表的後黎政權拉鋸了起來。

在談完了這些事情後,沈一貫帶着遲弘漠進一步的南下,前往安南更南部的占城。

第142章 採生折割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670章 另一個戰場第271章 和張居正見面第382章 船運和保險第414章 常山之蛇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623章 教亂第132章 誰試手,補天頃?(卷末,求票)第97章 再破題第396章 龍虎山張家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421章 水晶宮制憲會議廳第547章 破蜀道第550章 授權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156章 “倭”亂未平第017章 衛學第571章 蘭州肅王088章屏蔽了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073章 於二公子第410章 李時珍醫學院第291章 戚家軍,伏子第467章 騎兵再上歷史舞臺第497章 老殖民主義了第365章 嘉靖退位第161章 連環巴掌第150章 敏捷屬性的用處(加更求票)第471章 蠻夷也,不辯經第147章 雙雙升級第444章 陽謀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58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207章 航行澳門第044章 大明神劍第602章 幹嘛嘛不成第401章 於二公子的天使投資(一)(5k5,求第462章 戚虎下山第680章 電報和鐵路帶來的改變第071章 破題第661章 蘭州易幟第025章 急救第002章 家廟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119章 拍案驚奇第177章 知府家宴第069章 縣令第97章 再破題第053章 虎狐犬第625章 三本書第287章 放棄勸諫情結,尊重大明命運(卷末第311章 從“賊”第307章 兩場大捷!第670章 另一個戰場第172章 榜一第116章 數學查賬,降維打擊第375章 左順門闕庭第177章 知府家宴第566章 睢陽第381章 蘇大都督的倒模第621章 世界是個草臺班子第061章 淨海王第115章 真傳一句話第289章 水師新軍和火器坊第420章 張居正變法第657章 拼命第529章 電磁第664章 鐵路司的暢想第038章 入編捷徑第156章 “倭”亂未平第051章 邸報消息(加更,晚上還有)第355章 國之命脈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183章 南平鄉野調查其一第304章 聖質如初第180章 寫皇叔的督學第480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第031章 大明特色:陽奉陰違第574章 歐陸來信第364章 三經新注第322章 震驚!第393章 超品提拔之弊第179章 來了的,走了的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570章 黑船來襲第580章 信心比白銀重要第526章 橡膠種植園第305章 禮樂征伐自何處?第428章 民族主義的覺醒第325章 高拱獻策第230章 上海緝私總團第552章 李成樑入京第258章 藥,種子第508章 公辦和私人書院
第142章 採生折割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670章 另一個戰場第271章 和張居正見面第382章 船運和保險第414章 常山之蛇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623章 教亂第132章 誰試手,補天頃?(卷末,求票)第97章 再破題第396章 龍虎山張家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421章 水晶宮制憲會議廳第547章 破蜀道第550章 授權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156章 “倭”亂未平第017章 衛學第571章 蘭州肅王088章屏蔽了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073章 於二公子第410章 李時珍醫學院第291章 戚家軍,伏子第467章 騎兵再上歷史舞臺第497章 老殖民主義了第365章 嘉靖退位第161章 連環巴掌第150章 敏捷屬性的用處(加更求票)第471章 蠻夷也,不辯經第147章 雙雙升級第444章 陽謀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58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207章 航行澳門第044章 大明神劍第602章 幹嘛嘛不成第401章 於二公子的天使投資(一)(5k5,求第462章 戚虎下山第680章 電報和鐵路帶來的改變第071章 破題第661章 蘭州易幟第025章 急救第002章 家廟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119章 拍案驚奇第177章 知府家宴第069章 縣令第97章 再破題第053章 虎狐犬第625章 三本書第287章 放棄勸諫情結,尊重大明命運(卷末第311章 從“賊”第307章 兩場大捷!第670章 另一個戰場第172章 榜一第116章 數學查賬,降維打擊第375章 左順門闕庭第177章 知府家宴第566章 睢陽第381章 蘇大都督的倒模第621章 世界是個草臺班子第061章 淨海王第115章 真傳一句話第289章 水師新軍和火器坊第420章 張居正變法第657章 拼命第529章 電磁第664章 鐵路司的暢想第038章 入編捷徑第156章 “倭”亂未平第051章 邸報消息(加更,晚上還有)第355章 國之命脈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183章 南平鄉野調查其一第304章 聖質如初第180章 寫皇叔的督學第480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第031章 大明特色:陽奉陰違第574章 歐陸來信第364章 三經新注第322章 震驚!第393章 超品提拔之弊第179章 來了的,走了的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570章 黑船來襲第580章 信心比白銀重要第526章 橡膠種植園第305章 禮樂征伐自何處?第428章 民族主義的覺醒第325章 高拱獻策第230章 上海緝私總團第552章 李成樑入京第258章 藥,種子第508章 公辦和私人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