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父皇英明”

趙貞吉覺得景王帶不動的時候,張居正的明廷軍隊進展也很順利。

從開封前往洛陽,整頓軍隊之後張居正迅速南下,和襄陽知府取得了聯繫。

襄陽知府立刻表示喜迎王師,並且準備好勞軍的物資,等待張居正進軍襄陽。

趙貞吉又向景王建議親自出徵荊州,但是在這個關鍵的時候,景王又猶豫了。

趙貞吉更是氣的半死,景王不肯出徵,趙貞吉只能帶着大軍自己前往荊州,希望能在張居正攻佔襄陽之前佔領荊州。

湖廣的戰事如火如荼的時候,在廣西武靖州,一支小船隊從潯江逆流而上,駛入了羣山之間的峽谷中。

“這邊就是藤峽了。”一名夥計指着兩邊的羣山,對小船上的年輕人說道。

這個年輕人就是第五旅的後勤參謀李言恭,將手榴彈和山地炮等裝備送到了第四旅之後,李言恭主動請纓,前往廣西打探瑤亂的情況。

俞諮皋答應了李言恭的請求,於是他裝扮成商賈,前往藤峽刺探情報。

夥計是漢人,名字叫做佘正,以往就是經常前往藤峽的商隊嚮導。

自從藤峽瑤亂開始之後,佘正就沒了活幹。

李言恭高價聘請佘正擔任嚮導,佘正咬牙帶着李言恭前往藤峽。

李言恭看着兩岸的高山,不由感慨也難怪藤峽之亂屢次發生,但是明廷依然沒辦法平定。

這地方實在是太險要了,兩側的高山根本沒辦法攀登,潯江水流湍急,大船也無法通行,只要躲在這山上,以大明軍隊的戰鬥力,還真的拿這些瑤人沒辦法。

佘正說道:“聽我祖父說,藤峽在上皇繼位初就叛亂了一次,還是新建伯帶人平定的,後來我爹說又叛亂了一次,那一次是張經略帶人平定的。”

新建伯就是王陽明瞭,而張經略就是張經了。

查看了藤峽的地形之後,李言恭返回了尋州府的桂平城,結合他實地考察的情況,他將當地瑤亂的情況繪製成地圖,連忙給駐軍肇慶府的俞諮皋送去。

幾天後,肇慶府,第四旅的參謀部中燈火通明。

俞諮皋和譚綸坐在李言恭送來的地圖前,整個作戰室內到處都是爭論的參謀們。

譚綸說道:“這一次廣西事務,大都督全權讓我們處置。”

“大都督說了:‘軍情萬變,不必事事回報,皆由譚、俞二人相議而定’。”

俞諮皋不由的感動,他聽父親俞大猷說過不少明軍內部的事情,什麼制衡掣肘,互相拖後腿。

“大都督讓人從上海送來了明廷兩次平定藤峽的資料,這些都是好東西啊。”

俞諮皋也點點頭,這些資料中包含了王陽明和張經平定藤峽期間上報給兵部的軍情,還包含了王陽明和張經親自書寫的奏章,詳細論述的嘉靖年兩次平定藤峽的作戰過程。

這些自然都是蘇澤從京師“搜刮”過來的,這對於即將進入廣西作戰的第四旅,具有極大的指導價值。

王陽明和張經,都是嘉靖朝時期最有能力的文臣將領了,他們對藤峽作戰的經過,對於第四旅依然有參考價值。

藤峽之亂一共發生過三次。

分別是成化年的第一次藤峽之亂,這一次明廷的主將韓雍,這位也是一個猛人,二十歲就進士及第,能文能武。

韓雍在平定了藤峽之亂後,將藤峽改爲斷藤峽,意思就是戰亂瑤人作亂的氣運,並且將斷藤峽所在的地方設爲武靖州,專門委派軍政官員管理。

不過韓雍平定藤峽之亂對於第四旅沒有參考性,因爲成化年間的明廷實力尚強,韓雍是盡起十萬大軍,八路並進殺進藤峽的,算是一力降十會。

如今東南就沒有這麼多兵,而且十萬大軍補給消耗也是天文數字,大都督府根本不會在廣西投入這麼多。

所以嘉靖七年的第二次藤峽之亂,對於第四旅更有參考意義。

當時平叛的新建伯王陽明,手裡只有五萬兵,直接殺入藤峽犁庭掃穴已經是不可能的了,所以王陽明攻打了藤峽門戶的遷江八寨,採取了圍點打援的戰術。

果不其然,在出入藤峽的屏障遷江八寨被攻擊之後,山中的瑤人紛紛出藤峽支援,然後被埋伏的明軍伏擊,斬首兩千餘人,最後拔掉了八寨,平了第二次藤峽之亂。

但是第二次藤峽之亂只過了十年,嘉靖十七年藤峽再亂,這一次是張經帶兵平叛的。

張經基本上沿用了王陽明的戰略,先攻八寨,切斷藤峽門戶之後,等待藤峽中的瑤民疲敝,這才分三路大軍殺入藤峽。

譚綸看着地圖說道:“果然藤峽易守難攻,新建伯和張經略的辦法,都是先從遷江八寨開始,先打掉藤峽對外補給的通道,困死山中作亂的瑤民。”

俞諮皋也點頭說道:“八寨是藤峽物資進出的通道,就算是瑤人,也沒辦法在藤峽中自給自足,必須要通過外面山寨物資的供給,這八寨和藤峽互爲表裡,確實是藤峽門戶。”

譚綸嘆息一聲說道:“當年新建伯曾經給明廷上書,請將司康衛遷到遷江八寨邊上,建造周安堡威懾八寨瑤民,只可惜新建伯在八寨之戰後病故,這件事也就沒有能推行下去。”

俞諮皋“若是周安堡建立起來,就不會有下一次藤峽之亂了。”

譚綸搖頭說道:“明廷人亡政息,藤峽之亂可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問題。”

“第一次藤峽之亂平定二十年後,纔有第二次藤峽之亂。”

“可是第二次平定後,僅僅過了十年就又亂了。”

“當地土蠻矛盾尖銳,這纔是藤峽之亂的主要原因。”

俞諮皋也點頭,從王陽明和張經對戰後總結的奏章上,也可以說明譚綸的觀點。

第二次藤峽之亂的起因,是當時明廷官員爲了潯江水道通暢,主政官員爲了政績,和藤峽附近的瑤民約定,商船入峽者,計船大小給予魚鹽。

往來藤峽的基本上都是漢人商船,這魚鹽要漢人出,而這些靠着藤峽天險收取魚鹽的瑤寨,又通過手裡的鹽迅速壯大,更加的貪婪無度,還經常攻擊漢人的商船。

最後漢蠻關係徹底失衡,爆發了藤峽之亂。

而第三次藤峽之亂乾脆就是因爲武靖州知州岑邦佐不能鎮守馴輯民衆,並私自接受賄賂,給予叛軍庇護,至此滕峽以北叛軍勢力恢復並漸肆猖獗。

這一次的藤峽之亂,則是因爲被張經招募出去的狼兵沒有得到足夠的遣散費,辛苦打仗沒有得到酬勞,導致這些放歸的狼兵返回鄉里聚衆造反。

俞諮皋看着地圖說道:“我軍人少但是精銳,還是要從遷江八寨下手,先切斷藤峽對外出入的通道,逼迫賊軍出來決戰。”

譚綸點頭說道:“但是經過兩次征剿,斷藤峽的瑤人也長進了不少,特別是這一次瑤人中的幾個頭領還是在張經手下打過仗的,切莫不可輕敵。”

俞諮皋點點頭,他想起蘇澤在福州水師學堂講過的課,治安戰這個東西,是越來越難打的。

因爲交戰雙方都會不停的總結經驗,落後一方在追趕的時候往往速度更快。蘇澤在課堂上講的例子,就是東漢的百年羌亂。

西北羌亂,可以說是拖垮東漢的最根本原因,起初的羌人不過是零散的部落,都是因爲土地等一些漢羌矛盾而爆發的零星叛亂。

在初期東漢可以很容易的平定羌亂。

但是隨着羌亂持續,羌亂的規模開始擴大,而羌人也聯合起來,東漢平定羌亂的難度也在逐漸加大。

羌人也在學習東漢的軍事技術和政治制度,逐漸從鬆散的部落變成更緊密的部落聯盟,甚至最後還出現了割據政權。

等到東漢末期的時候,羌亂已經成爲東漢朝廷的西北大患。

藤峽瑤亂也有這樣的趨勢。

一開始的時候,這些瑤人也是各自爲戰,頂多說建立攻守同盟,互相支援。

第二次瑤亂的時候,瑤人已經組成部落聯盟,聚集在統一指揮了。

等到第三次瑤亂的時候,瑤人已經推舉出一個“瑤王”出來,統領所有部落作戰了。

譚綸說道:“李言恭送來的情報,這一次瑤亂首領叫做磐安,曾經是張經手下狼兵的千戶,隨着張經南征北戰過,在當地瑤民中聲望很高,被推舉爲瑤王,號稱在藤峽中聚兵十萬。”

“磐安返回藤峽之後,聯合諸寨,還設八路將軍,又和遷江八寨守望互助。”

“所以我們必須要迅速攻破遷江八寨,要不然以磐安的見識,肯定知道遷江八寨的重要性,一定會舉兵來救。”

商定了計劃,整個廣東的軍政系統開足馬力,情報、後勤等各項工作有條不紊的運轉起來。

與此同時,明廷在送走了俺達汗之子黃臺吉之後,朝堂上立刻對蒙古的政策開始了新的討論。

靠着和黃臺吉“和談借兵”的功勞,李春芳被特旨入閣,成爲隆慶內閣中排行第四的閣臣。

如今內閣之中,首輔楊博爲泥塑閣老,基本上不發表意見,發表的意見也都是贊同皇帝的和稀泥意見。

次輔高拱爲人剛直,作爲當年皇帝的老師,深得隆慶帝的信任,如今主持新務改革,風頭壓過了首輔楊博。

三輔張居正在準備平景王之亂,朝堂上的事情基本上不參與。

這一次李春芳入閣,對於那些熟悉大明朝廷的官員來說,嗅到了不同的味道。

李春芳因爲蒙古的事情,和高拱多次正面爭執。

兩人的矛盾可以說是公開化了,在這個時候讓李春芳入閣,讓這些從嘉靖朝留下來的大臣們紛紛感覺到了熟悉的味道。

看來在高拱靠着擁立之功專權獨斷幾個月之後,大明皇帝終於覺醒了祖傳技能——“異論相攪”,開始提拔高拱的政敵進入內閣,制衡高拱了。

當內閣中出現第二個山頭,那些反對新務改革的官員,自然的聚集在了李春芳的門下。

李春芳迅速拉起一派的勢力,開始和高拱打擂臺。

朝堂上凡是高拱支持的,李春芳這一派一定反對。

今天的內閣會議上,李春芳再次和高拱激烈的爭吵起來。

在上一次蒙古和談之後,高拱立刻上書,提醒朝廷一定要防備蒙古人,建議朝廷分化草原。

這一套中原王朝已經玩了上千年了,從漢武帝招降南匈奴,再到隋代裴矩分化突厥,大明朝也一直都是這麼玩的。

甚至可以說現在的俺達汗崛起,取代瓦剌人成爲草原霸主,背後也有明廷在出力。

這道奏章也沒什麼,但是壞就壞在,兵部和禮部的資料全部都被蘇澤搬走了!

大明兩百年對草原作戰的過程,歷代有草原作戰經驗大臣的奏疏,草原各部落的起源、衝突和風土人情資料,全部都被蘇澤打包帶走了!

這還怎麼玩?

高拱越發的覺得,蘇澤不碰皇宮裡的其他東西,單單帶走京師的文書檔案,這一招的厲害之處!

不過丟了也不是全無辦法,高拱建議召集熟悉北邊局勢的大臣,重新上書言北邊的事務。

再派出間諜混入商隊中,打探草原上的情況。

最好能夠找到一個和俺達汗不對付的部落,扶持他們制衡俺達汗。

就比如最近崛起的五原城主,明廷就可以聯繫一下,給他們一些支援制衡俺達汗。

高拱這份建議,自然遭遇了李春芳爲首的激烈反對。

反對理由也很簡單,我天朝堂堂上國,剛剛和藩屬國簽訂合約,現在就背地裡動刀子,這有損我上國的威嚴,日後這些藩屬國還怎麼爲大明效力?

而且黃臺吉已經答應,蒙古出兵五千幫助明廷平叛,這件事要是泄露出去,不是招致蒙古人的怨恨?

御前會議開了幾次,每一次都是不歡而散。

一向支持高拱的隆慶帝,也在這件事沉默不語。

皇帝沉默,內閣首輔楊博自然也沉默。

高拱和李春芳的衝突進一步加深,雙方麾下的言官開始互相攻擊,高拱主持的新務也成了被攻擊的目標。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隆慶帝不得不下場叫停了。

因爲蒙古諸部資料缺失,讓往邊關四貢市派遣東廠錦衣衛探子,蒐集草原上的情報。

和黃臺吉剛剛簽訂合約,還是要先遵守密約,不能和五原城做生意。

這一次,讓登基不滿一年的隆慶帝,第一次感覺到了“聖裁”的感覺,他終於明白爲什麼父皇總要在內閣中塞一個和首輔不對付的閣臣了。

隆慶帝再次思念起父皇來,

果然是“父皇英明”啊!

第130章 佛郎機炮出門了,晚上八點半更新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會第526章 橡膠種植園第402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二)第338章 嘉靖四十二年的第一場會第027章 鴛鴦陣第125章 忙碌的文抄公第303章 鄢懋卿!冒青煙!第577章 又在六國下矣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560章 播州問題第227章 收稅要靠兵第419章 高拱倒臺第四卷總結第604章 山東“大捷”第509章 陸上絲路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優勢,人市第657章 拼命第666章 棄遼第203章 圍三缺一第588章 低道德優勢第599章 土豆粑粑第414章 常山之蛇第559章 沐家請降第068章 再入縣城第326章 鐵瘋子和鋼瘋子第380章 擲彈騎兵第333章 徐州地方第482章 缺官第602章 幹嘛嘛不成第101章 大數據練兵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367章 留學生們第456章 乏味的時代,激盪的世紀第252章 淳安海瑞第172章 榜一第597章 播州叛亂第566章 睢陽第251章 發鈔第130章 佛郎機炮第615章 仇國新論第438章 出兵藉口第185章 去月港第560章 播州問題第168章 東南局勢大“好”第136章 倒黴的礦監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迴旋鏢第149章 主動出擊的計劃(中午十二點加更)第83章 練銃兵第217章 朱熹王陽明都錯了!第052章 海瑞的縣學新制第202章 新錢發行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274章 送技能的陸二第009章 寒菜粥第028章 初陣第542章 富可敵國的於公子第164章 誰是絕戶?第663章 神聖感第195章 投宿西禪寺第562章 爆火的劇團第501章 蘇澤的預測第445章 致進步者的演講第011章 準備開荒第94章 節婦苦,織布事第566章 睢陽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321章 譚綸欺天了!第207章 航行澳門第317章 閩浙互保(章末,明天新章)第197章 鄉試魁首第550章 授權第106章 紅陽教第227章 收稅要靠兵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453章 這是好事啊!第259章 船,倭奴第123章 打擂臺第92章 殺狐(本卷完,6500字大章求訂閱)第413章 新務救不了大明朝第654章 朝鮮的變化第202章 新錢發行第509章 陸上絲路第047章 官學和私學第057章 邀請第026章 武穆遺書第276章 生產力爆炸!第076章 百姓日用即爲道第595章 重注第545章 入蜀通道(感覺中招了,今天請假欠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667章 政治仗第555章 關稅第644章 藩屬國條約第286章 【六經注我】!啓動!第272章 吾未壯(本卷完)第414章 常山之蛇第610章 女真崛起
第130章 佛郎機炮出門了,晚上八點半更新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會第526章 橡膠種植園第402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二)第338章 嘉靖四十二年的第一場會第027章 鴛鴦陣第125章 忙碌的文抄公第303章 鄢懋卿!冒青煙!第577章 又在六國下矣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560章 播州問題第227章 收稅要靠兵第419章 高拱倒臺第四卷總結第604章 山東“大捷”第509章 陸上絲路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優勢,人市第657章 拼命第666章 棄遼第203章 圍三缺一第588章 低道德優勢第599章 土豆粑粑第414章 常山之蛇第559章 沐家請降第068章 再入縣城第326章 鐵瘋子和鋼瘋子第380章 擲彈騎兵第333章 徐州地方第482章 缺官第602章 幹嘛嘛不成第101章 大數據練兵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367章 留學生們第456章 乏味的時代,激盪的世紀第252章 淳安海瑞第172章 榜一第597章 播州叛亂第566章 睢陽第251章 發鈔第130章 佛郎機炮第615章 仇國新論第438章 出兵藉口第185章 去月港第560章 播州問題第168章 東南局勢大“好”第136章 倒黴的礦監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迴旋鏢第149章 主動出擊的計劃(中午十二點加更)第83章 練銃兵第217章 朱熹王陽明都錯了!第052章 海瑞的縣學新制第202章 新錢發行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274章 送技能的陸二第009章 寒菜粥第028章 初陣第542章 富可敵國的於公子第164章 誰是絕戶?第663章 神聖感第195章 投宿西禪寺第562章 爆火的劇團第501章 蘇澤的預測第445章 致進步者的演講第011章 準備開荒第94章 節婦苦,織布事第566章 睢陽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321章 譚綸欺天了!第207章 航行澳門第317章 閩浙互保(章末,明天新章)第197章 鄉試魁首第550章 授權第106章 紅陽教第227章 收稅要靠兵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453章 這是好事啊!第259章 船,倭奴第123章 打擂臺第92章 殺狐(本卷完,6500字大章求訂閱)第413章 新務救不了大明朝第654章 朝鮮的變化第202章 新錢發行第509章 陸上絲路第047章 官學和私學第057章 邀請第026章 武穆遺書第276章 生產力爆炸!第076章 百姓日用即爲道第595章 重注第545章 入蜀通道(感覺中招了,今天請假欠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667章 政治仗第555章 關稅第644章 藩屬國條約第286章 【六經注我】!啓動!第272章 吾未壯(本卷完)第414章 常山之蛇第610章 女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