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文學技能Lv10

第268章 文學技能Lv10

蘇澤拉着林默珺要進府裡,林默珺搖頭說道:“在府外找個地方說吧。”

蘇澤想了想,最後還是帶着林默珺來到一座常去的茶肆。

這家茶肆有單獨談事情的隔間,蘇澤帶着林默珺進去之後,等到茶博士退出去之後,這才問道:

“俞世伯怎麼了?”

林默珺低着頭說道:“被錦衣衛抓了,現在應該已經離開浙江了。”

蘇澤冷靜下來問道:“俞世伯不是剛剛打贏了平湖之戰嗎?”

林默珺將自己打探的消息說道:

“俞世伯在平湖大敗倭寇,追逐倭寇殘部一直到了舟山沈家口,因爲他帶領的是浙兵,所以俞世伯沒有繼續追逐,導致倭寇進入福建。”

“新任浙江巡撫李瑚也是我們閩人,因爲倭寇肆虐福建,於是彈劾俞世伯,說他故意縱使倭寇進入福建,延誤戰機不追擊是爲了養寇自重。”

蘇澤冷靜下來,他這纔想起來,俞大猷似乎在浙江遇到過挫折。

只不過後來俞大猷似乎也成功脫身,而這段時間蘇澤也忙着生兒子的事情,忘記了這麼一茬。

等到林默珺說起來,蘇澤才知道這件事多麼的嚴重。

“來長寧衛向我求救的,是俞世伯的兒子俞諮皋,他也隨我來了,不過他也有軍職在身,暫時沒有被朝廷革職,所以我把留在了上海營中。”

蘇澤點點頭,林默珺很謹慎,這種時候要是俞諮皋被查出來擅離軍營,恐怕又要節外生枝,林默珺做的很謹慎。

蘇澤想了想說道:“胡宗憲什麼態度?”

如今胡宗憲已經升任南浙總督,接任浙江巡撫就是這個李瑚。

不過胡宗憲並不是很待見這個李瑚,李瑚本來是臨省福建人,按照三護法是不能在浙江爲官的。

他能夠來浙江爲官,據說是得到了裕王的舉薦。

這其中的背景自然讓胡宗憲警惕,不過這也是嘉靖皇帝的馭人之術了。

“胡總督沒有保俞大猷,反而上書參奏俞世伯。”

林默珺看向蘇澤說道:“阿澤兄弟,你和胡宗憲有交情,要不然請他撤回奏章,保一保俞世伯?”

蘇澤搖頭說道:“找胡宗憲沒用。”

林默珺對於官場還是不瞭解,她問到:“爲什麼?”

蘇澤說道:“俞世伯是捲入到了嚴黨和清流的鬥爭中,胡宗憲現在忙着切割自保,又怎麼會救俞世伯。”

林默珺沉默了,她看向蘇澤:“那怎麼辦?”

蘇澤站起來說道:“進京!”

林默珺愣了一下,蘇澤說道:“進京,這案子的根源在朝堂上,在南京是沒辦法的。”

雖然明史上,俞大猷最後轉危爲安,但是蘇澤穿越以來,不也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

誰知道這蝴蝶效應會不會影響俞大猷的命運呢?

這些日子,蘇澤和俞大猷通信,這位俞世伯確實是一名拳拳報國心的忠義之士。

俞大猷愛兵如子,能和士兵同甘共苦,也能嚴格約束軍紀,對百姓儘量不侵擾。

而且他也對家傳的學問一點不藏私,一邊帶兵還一邊寫兵書,就是爲了能在軍中推行新的練兵方法,讓後人也能帶好兵。

這麼一個不吃兵血,不殺良冒功,一心抗倭救國的將領,竟然被錦衣衛抓去了詔獄。

蘇澤也明白俞大猷是被嚴黨和清流的黨爭波及了,既然這樣要解救俞大猷,只能在京城想辦法。

蘇澤對着林默珺說道:“你帶着俞諮皋去揚州,我過兩日和你匯合,一起去京師。”

林默珺重新燃起希望,蘇澤是她見過最有本事的人了,一直以來,他說有辦法就是真的有辦法。

現在蘇澤願意去京師,那就說明還有希望。

蘇澤返回家裡,向方若蘭說了整件事,然後又立刻找到方望海,說明了整件事。

方望海問道:“要不要先問問胡汝貞?”

蘇澤搖頭說道:“問他也沒用,恐怕這些日子南京六科都察院對他的彈劾很多吧?”

方望海沉默了,明明取得了平湖大捷,但是對胡宗憲的彈劾卻詭異的多了起來。

甚至連方望海都受到了波及,浙江鈔關廳的事情也被翻出來,說方望海和胡宗憲聯手盤剝浙江大戶。

而胡宗憲最被攻擊的,還是他招撫汪直的事情。

汪直歸順大明朝廷的條件,是允許倭國重新入貢,而大明封汪直負責倭國朝貢的市舶司使。

在汪直的斡旋下,這部分通商派的倭寇歸順,以倭國大名大友家爲首,汪直麾下的毛海峰,謝和都作爲倭國使臣,駕駛船隻入貢寧波。

可是大明朝廷卻命令汪直帶領舊部攻擊這支艦隊,結果汪直帶領部衆出戰,部衆卻很多背叛他,毛海峰佔據舟山,和明軍周旋一個月,最後還突圍揚長而去。

後來這支倭寇又入侵平湖,被俞大猷擊敗,然後就是俞大猷追擊到浙閩交界,坐視他們向福建而去。

這場戰鬥之後,汪直向大明表了忠心,但依然沒有得到大明朝的信任。

胡宗憲還勸說汪直去杭州見杭州巡撫王本固,可是王本固卻突然逮捕汪直,汪直入獄大喊:“吾何罪?吾何罪?”

入獄之後,汪直還向皇帝上呈《自明疏》,建議和福建一樣設立市舶司,重開倭國的朝貢貿易,就能倭亂自解。

在蘇澤看來,明廷出爾反爾,先詔安汪直又逮捕汪直是一部昏招。

汪直歸順的時候不一定是誠心誠意的,但是歸順後還是幫着明廷攻打了老下屬。

這一戰中汪直嫡系手下要麼戰死,要麼跟着毛海峰重新做倭寇,這也是後來大明朝廷出爾反爾的原因,汪直嫡系盡喪,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利用價值。

可即使如此,這也讓那些想要歸順的倭寇徹底死心,汪直被逮捕之後,毛海峰取代了他的位置,再次帶領倭寇肆虐東南。

而這一次朝廷又自斷一臂,因爲黨爭而逮捕俞大猷這樣的良將,也讓更多抗倭志士寒心。

蘇澤對着方望海說道:“岳父大人,我去一下京師,看看能不能找到人營救俞世伯。”

方望海本來想要說些什麼,可是張張嘴也說不出話來。

這半年來,他這個南京戶部侍郎也做的戰戰兢兢,他在內閣中沒有靠山,也是純粹靠着做事上來的,在京師也沒有關係。

更重要是方望海沒有加入任何一派,只是做着自己的事情。

如今想一想,他在京師竟然沒有能夠說的上話的人。

蘇澤反而說道:“岳父大人不用擔心,我在京師也認識些人,小婿和福建市舶司的陶公公交好,陶公公的乾爹是李芳李大璫,還有上次來南京的幾位東廠公公,想要打探點情況應該不難。”

方望海想了想說道:“我在京師還有幾名同年,我給你寫幾封信,看看能不能幫上忙。”

“那就多謝岳父大人了。”

“一家人,哪裡的話,等你上京之後,就讓蘭兒帶孩子回家裡住,也有個照應。”

“這就最合適不過了。”

現在出發,就不能在南京過年了,方若蘭雖然有些依依不捨,但還是給蘇澤準備了行囊。

京師的元宵之前都是不辦公的,這也就意味着俞大猷還沒這麼快被審判,這倒是給蘇澤提供了緩衝時間。

在揚州和林默珺以及俞大猷的兒子俞諮皋匯合,然後拿着方望海的手令,乘坐漕運船隻北上京城。

京師。

張居正從翰林院回來,還沒到家門口,就遇到了剛剛從裕王府出來的高拱。

“叔大兄!”

張居正看到高拱,就知道這位又是過來蹭飯了。

從張居正去年返回京師以後,高拱就對這個後輩非常喜愛,兩人雖然年齡相差了十二歲,但是高拱將張居正視爲志同道合的好友,經常在空閒的時候找張居正討論時政。

張居正今天看了一天的文獻,不過還是打起精神拉着高拱進了宅子。

張居正的妻子早就對高拱的拜訪見怪不怪,笑着帶着侍女去準備晚餐。

張居正的妻子已經點燃了書房的暖爐,高拱不無嫉妒的說道:

“果然娶妻娶賢,我家中那悍妻哪會有如此的心思!”

吐槽完了妻子,高拱說起了正事:“俞大猷押解進京了。”

張居正皺起眉頭說道:“這麼快?”

高拱點頭說道:“走的漕運,是錦衣衛趕了路。”

高拱看向張居正說道:“這件事,叔大的老師徐閣老應該最清楚。”

張居正做庶吉士的時候,翰林院的教習是徐階,所以徐階和張居正有師生之誼。

而高拱和徐階的關係則生疏一些,他們只能算是都支持裕王的政治盟友。

這次俞大猷下獄的事情中,清流顯然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參奏俞大猷的言官中,也是以清流爲主,作爲清流領袖,徐階是不可能不知情的。

果然張居正沉默了起來,今年以來,他就頗得徐階的信任,經常被徐階帶在身邊做事,參加和清流有關的聚會。

相比之下,脾氣耿直的高拱,雖然也算是清流,還是裕王的講學,卻進不去清流核心圈子。

官場文化,就是這種圈子文化,你是圈子裡的人,即使官位不高,日後也有飛黃騰達的機會。

而和之前的戶部尚書方鈍這樣,就算是有職位有級別,但是混不進圈子,也只能圈地自萌,一旦失勢就會被連根拔起。

張居正的職位不如高拱,但是在清流圈子中更靠近核心,所以高拱纔來找張居正打聽消息。

看到張居正不說話,高拱又說道:“俞大猷於大明是有功勞的,他從福建到浙江,屢敗屢戰,爲國負傷多次,這樣的人不能害了,這樣會寒了天下武將之心啊。”

張居正還是沉默着。

高拱語氣高亢的說道:“若是爲了黨爭,俞大猷這樣的良將也要害,那清流又和嚴黨有什麼區別?徐閣老又和嚴閣老有什麼區別?”

說到了自己的老師,張居正不能再沉默了,他說道:

“肅卿!慎言!”

高拱依然說道:“俞大猷被參奏的事情我也清楚,平湖之戰的斬獲都是兵部勘合過的,都是真倭寇,俞大猷自己還受了傷。沒有追擊倭寇,是因爲俞大猷沒有得到軍令,這是老成持重的表現,怎麼還成了養寇自重了?”

“今年以來,俞大猷斬功第一,如果說他養寇自重,那其他人算什麼?”

看到張居正還是不說話,高拱又說道:

“我知道,如今倭亂稍寧,你們擔心胡宗憲得了平倭的功勞,壯了嚴黨的聲勢。可是抗倭是抗倭,黨爭是黨爭,豈可因爲黨爭耽誤國家大事?”

張居正畢竟現在還年輕,他終於忍不住說道:

“肅卿兄!嚴世蕃日夜進出景王府,景王到現在都沒有之國,國本未定,再讓嚴黨立下平倭的功勞,難道要讓出國本嗎?”

這句話讓高懟懟停下來了。

景王,裕王之弟。

按照大明的傳統,皇長子是太子,本來這是毫無異議的。

可嘉靖皇帝自從太子暴斃後,一直迷信“二龍不相見”,從此不立太子。

裕王年長,本來應該立爲太子,可現在卻儲位虛懸。

而景王年幼,按照禮法應該去封地,可卻被皇帝留在京師。

這一年來,嚴嵩愈老,權柄更是掌控在嚴世蕃手裡。

而現在清流和嚴黨的爭鬥,除了原本的政治立場之爭,權利之爭,還有國本,也就是皇位繼承人之爭。

高拱是裕王講學,是深度和裕王捆綁在一起的,清流支持裕王,張居正提到了國本,高拱就沒辦法再說下去了。

這個話題算是徹底尬住了,張居正也不想爲了這件事和高拱有隔閡,於是岔開話題說道:

“蘇汝霖的新劇,肅卿兄看過了嗎?”

“倒是還未曾得見。”

“這本《邯鄲夢》我已經看完了,當真是人生如夢,蘇汝霖的戲曲已臻化境,我看了三遍還欲罷不能。”

高拱也愛好戲曲,頓時來了興趣,接過了張居正手裡的劇本。

“盜版?”高拱皺眉問道。

“用江南的說法,這是合訂本,上月纔在《通言》上連載完畢,這是江南書商自己拼接出版的,要等到正版的印刷出來還要過些時日。”

就在這個時候,正在漕船上的蘇澤接到了提示。

【《邯鄲夢》傳播膾炙人口,文學技能經驗+500,文學已經升級到Lv10】

(本章完)

第256章 掌家娘子第448章 後發趕超之法第576章 李成樑的抉擇第016章 被動技能屬性點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408章 駱駝祥子第592章 曼陀羅花第159章 賭術技能第274章 送技能的陸二第009章 寒菜粥第544章 有線電報第134章 倭亂的根源第475章 武昌和滎陽第151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第625章 三本書第237章 水戰第058章 練兵之要第006章 黃金時代第504章 政治的妥協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第445章 致進步者的演講第380章 擲彈騎兵第368章 新思想,新學說第111章 衛所事忙,科舉升級第142章 採生折割第293章 照明推動啓蒙第379章 上皇迴鑾第616章 李如柏打老虎第444章 陽謀第149章 主動出擊的計劃(中午十二點加更)第154章 大勝!何以酬功?第272章 吾未壯(本卷完)第81章 肝技能忙(上架求首訂)第236章 秘傳真傳第532章 女真叛亂第429章 填報志願第308章 誣陷造反時,最好真的要反第301章 無間道,何心隱倒嚴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489章 登陸,仁川第167章 酒中精,花精粹第253章 籌辦婚禮第281章 講武堂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529章 電磁第346章 一頓操作猛如虎第534章 猴子回倭國第009章 寒菜粥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290章 廟算之道第657章 拼命第495章 陽謀第452章 兩個世界第262章 明亡於開中法廢第123章 打擂臺第155章 賞罰自何出第399章 改道黃河之志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第313章 從“賊”者們(三更)第646章 蘭州第337章 風起於福州之濱第373章 琉球商人真的太給力了!第89章 合理,太合理了!第104章 射擊技能突破第642章 民族決定論第024章 械鬥罰銀第139章 良配第108章 於家往事,貢茶劫第150章 敏捷屬性的用處(加更求票)第666章 棄遼第246章 實證醫學第051章 邸報消息(加更,晚上還有)第399章 改道黃河之志第355章 國之命脈第594章 如南北朝故事第068章 再入縣城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574章 歐陸來信第90章 貪上史書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231章 當家難第533章 活該第430章 鐵路第152章 飛翔的荷蘭人第150章 敏捷屬性的用處(加更求票)第054章 抵捐第682章 最後一戰第452章 兩個世界第454章 戰爭史的新一頁第328章 九邊,救俞第076章 百姓日用即爲道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230章 上海緝私總團第583章 九州討伐第529章 電磁第593章 女王的決斷第236章 秘傳真傳
第256章 掌家娘子第448章 後發趕超之法第576章 李成樑的抉擇第016章 被動技能屬性點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408章 駱駝祥子第592章 曼陀羅花第159章 賭術技能第274章 送技能的陸二第009章 寒菜粥第544章 有線電報第134章 倭亂的根源第475章 武昌和滎陽第151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第625章 三本書第237章 水戰第058章 練兵之要第006章 黃金時代第504章 政治的妥協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第445章 致進步者的演講第380章 擲彈騎兵第368章 新思想,新學說第111章 衛所事忙,科舉升級第142章 採生折割第293章 照明推動啓蒙第379章 上皇迴鑾第616章 李如柏打老虎第444章 陽謀第149章 主動出擊的計劃(中午十二點加更)第154章 大勝!何以酬功?第272章 吾未壯(本卷完)第81章 肝技能忙(上架求首訂)第236章 秘傳真傳第532章 女真叛亂第429章 填報志願第308章 誣陷造反時,最好真的要反第301章 無間道,何心隱倒嚴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489章 登陸,仁川第167章 酒中精,花精粹第253章 籌辦婚禮第281章 講武堂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529章 電磁第346章 一頓操作猛如虎第534章 猴子回倭國第009章 寒菜粥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290章 廟算之道第657章 拼命第495章 陽謀第452章 兩個世界第262章 明亡於開中法廢第123章 打擂臺第155章 賞罰自何出第399章 改道黃河之志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第313章 從“賊”者們(三更)第646章 蘭州第337章 風起於福州之濱第373章 琉球商人真的太給力了!第89章 合理,太合理了!第104章 射擊技能突破第642章 民族決定論第024章 械鬥罰銀第139章 良配第108章 於家往事,貢茶劫第150章 敏捷屬性的用處(加更求票)第666章 棄遼第246章 實證醫學第051章 邸報消息(加更,晚上還有)第399章 改道黃河之志第355章 國之命脈第594章 如南北朝故事第068章 再入縣城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574章 歐陸來信第90章 貪上史書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231章 當家難第533章 活該第430章 鐵路第152章 飛翔的荷蘭人第150章 敏捷屬性的用處(加更求票)第054章 抵捐第682章 最後一戰第452章 兩個世界第454章 戰爭史的新一頁第328章 九邊,救俞第076章 百姓日用即爲道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230章 上海緝私總團第583章 九州討伐第529章 電磁第593章 女王的決斷第236章 秘傳真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