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武夷山紅茶

第166章 武夷山紅茶

蘇澤騎着馬,帶着兩名長寧衛的護衛,和陳朝餘一起向熊家在武夷山下的茶園而去。

武夷山是江西入閩的咽喉,作爲兩省的省界,地理也相當的重要。

蘇澤一邊騎着馬,一邊打量武夷山道,果然是要道啊!

一邊想着這裡可以設寨,這邊可以埋伏,蘇澤記下地形。

只要把控武夷山道,就等於堵上了江西入閩的通道,若是日後割據福建造反,那這裡是必須要重兵把守的。

同樣是山區,黑山寨就荒涼多了,但是武夷山附近卻熱鬧非凡。

武夷山茶園從南宋開始就名揚天下,元代就設立御茶園,向元廷貢茶,是當今有名的茶葉品類。

不過武夷山的茶味醇厚,和如今士大夫喜歡的清雅口感並不相符,如今南北直隸的達官貴人都更愛六安片或者龍井茶,武夷山每年貢到皇宮的貢茶,皇帝自己本人都不愛喝,連賞賜給勳貴都不願意,乾脆就將貢茶改爲了貢銀。

不過雖然在上層中不受歡迎,但是普通百姓還是很喜歡武夷山茶的。

武夷山茶的濃厚口感,讓那些需要幹活的百姓在忙碌後能迅速解渴,還因爲茶多酚含量多有些提神的效果。

總體來說,武夷山這邊的茶園,算是一個餓不死也發不了大財的狀態。

“蘇兄,現在還不是採茶季,等到了採茶季桐木鎮就全都是客商了。”陳朝餘也曾經在產茶的季節來過武夷山,對當時的情況記憶猶新。

武夷山是一片不小的區域,但是適合產茶的地方並不多,集中在幾個鎮子。

茶葉就是茶樹在清明穀雨之間苞出的嫩芽,所以需要充足的陽光照射。

只有向陽的平緩山坡,才適合種植茶樹。

蘇澤只覺得桐木鎮這個名字有些耳熟,他問道:

“陳兄,這桐木鎮爲何聚集這麼多茶商?”

陳朝餘做訟師多年,三教九流都有接觸,他說道:

“桐木鎮是江西入閩的咽喉,江西的茶葉商人要進福建買茶,都要經過這裡,久而久之茶農就在這裡賣茶,客商就在這裡買茶了。”

蘇澤看了一眼陳朝餘,陳朝源這位族兄辦事穩重,對南平縣風貌地理都很瞭解,果然是個人才。

“過了桐木鎮不遠,就是蔡家的茶園了。”

蘇澤點點頭,因爲不到賣茶的季節,桐木鎮中有些冷清,不少房子都空着,應該是隻有客商來的時候這些屋子纔會賣茶。

倒是和鬼市差不多的樣子。

跟着陳朝餘,蘇澤很快穿過了鎮子,果然來到了山道之上。

不得已下馬牽馬而行,陳朝餘拉着繮繩說道:“都說茶農苦,光是將山茶馱到鎮子裡就累的夠嗆了。”

蘇澤的力量已經達到了10點,倒是不覺得太累,不過這山路崎嶇確實不好走。

想着以後有機會重新修一下路,一行人翻過了一座小山,看到了一座茶園。

整齊的茶樹種在山坡上,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茶葉,是上天賜予中華的珍寶。

在十八世紀超過絲綢,成爲出口貿易額最大的商品。

只可惜等到晚清中華衰落的時候,英國人偷盜中國茶種,蠱惑中國茶農和製茶工人泄露種茶和製茶的技術,在東南亞種植茶樹。

斯里蘭卡,印度的茶葉貿易迅速形成規模,從此中國出口茶葉一蹶不振。

到了現代甚至斯里蘭卡紅茶還成了國際知名品牌,還能返銷中國收割一波中產,不得不說是非常的諷刺。

一直以來,蘇澤需要一個對外出口的拳頭產品。

絲綢這東西需要桑田,福建雖然也有絲綢,但是絲制行業和刺繡行業都遠不如江南發達,並沒有競爭優勢。

茶葉貿易!

陳朝餘帶着蘇澤來到茶園,幾名茶農站在莊子口,恭敬的等待蘇澤。

“見過相公。”

衆人行禮,蘇澤微微點頭。

和城裡的店鋪不同,蘇澤並沒有準備換掉茶園的人。

原因也很簡單,種茶製茶是一門技術,這可不是隨便換個人就能玩轉的。

蔡家這座茶園的管事並不蔡家族人,這名白髮的周管事從蔡家接手茶園之前就在這裡做茶工了,如今已經做了三十多年了,是種茶製茶的行家。

蘇澤聽說這位周管事沒有惡名,一直都在武夷山管理茶園,就果斷加了銀子,從蔡家買了身契,將周管事的收入門籍中。

蘇澤還給周管事加了月錢,又給願意留下的茶工都加了錢。

這年頭兵荒馬亂的,衆人自然紛紛留了下來。

願意留下來的,蘇澤都向蔡家買了身契。

蘇澤雖然不喜歡大明這種“家奴”制度,但是又不得不承認,這種制度確實能守住一些產業機密。

茶樹是四季常青的樹木,蘇澤看了一圈後,他Lv5的農業技能,也能看出來這些茶樹都維護的不錯。

蘇澤又指出了茶樹過冬的注意事項,周管事立刻明白蘇澤是種茶樹的內行。

知道東家是內行,讓周管事更加不敢鬆懈。

蘇澤敲打了一下後,又誇讚周管事打理的好,又讓人發了一些賞錢,然後一羣人開始參觀製造製茶工坊。

【發現地點製茶工坊,可以學習技能‘製茶’,是否學習?】

是。

蘇澤選擇了是之後,一些基礎的茶業知識涌入腦海。

他這纔想起來,爲何桐木鎮這個名字這麼熟悉了!

桐木鎮!武夷山紅茶!正山小種!

桐木鎮就是最早開始生產正山小種的地方!

不過此時還沒有正山小種,應該說這個時代還沒有出現紅茶。

是的,現在的武夷山茶還是綠茶。

最早的紅茶就誕生於福建武夷山的桐木村,但那是清代時候的事情了。

聽着周管事介紹製茶,蘇澤卻神遊天外,開始思考起來。

中國人自然是更愛綠茶,但是茶葉貿易成爲中西方貿易主流貨物的時候,西方人更喜歡的是紅茶。

甚至可以這麼說,茶葉開始在西方成爲上流社會的飲品,成爲頂級奢侈品和剛需品,也是在紅茶發明之後。

這其中自然有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而其中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保存的問題。

綠茶經過長期的海上運輸,送到歐洲已經成了陳茶了。

綠茶的陳茶不僅僅缺乏香氣,還會有苦澀味道,這都是西方人所不喜歡的。

但是紅茶不同,紅茶本身就是發酵茶,長期運輸並不會影響茶葉的風味,甚至窖藏還能增加風味。

而紅茶也因爲苦味淡,有些還會有淡淡的回甘,被喜歡往茶中添加牛奶水果和糖的西方人鍾愛。

後世英國人和荷蘭人,就爲了中國茶葉的貿易在海上爭奪了好一番。

製造紅茶賣給西方人?這似乎是個好主意。

現在西班牙人和荷蘭人可都是闊佬,特別是西班牙人,手上大把的白銀,西班牙王室也是揮霍無度,只要能做上他們的買賣,就能賺上大一筆錢。

而且綠茶和紅茶的製作過程差異並不大。

據說紅茶的出現,就是在明末清初天下大亂的時候。

茶樹的嫩葉採摘下來後,要立刻進行晾曬,然後進行糅青、炒制等工序,就能將茶樹的葉子變成茶葉了。

在清初兵荒馬亂的時候,一夥士兵從江西入福建,就駐紮在桐木鎮,士兵劫掠鎮子和茶廠,製茶的工人沒能來得及曬茶葉,存放在陰暗庫房的茶樹葉子發酵變黑。

但是茶工捨不得將這些葉子扔掉,仍然按照製茶的工序,將這些發酵過的茶樹葉子製造成了一種發黑的茶。

沒想到這樣製造出來的茶葉,能泡出紅亮的茶湯,而且茶葉香味濃郁。

茶農們將這種紅茶送到廈門,很快就引起了外國商人的注意,這種茶被命名爲Black tea,迅速在歐洲走紅。

當然這只是紅茶誕生的傳說,真正的製造紅茶還有很多工序,發酵多長時間,發酵後怎麼處理,這些都是需要研究的。

蘇澤看着自己Lv1的製茶技能,只可惜現在沒有新鮮的茶樹葉子,自己只能等到明年採茶季節再肝這個技能了。

視察了茶園確實沒有任何的問題,蘇澤親自丈量了茶園的大小,都和蔡家的轉讓契書上一致。

既然沒有問題,蘇澤就和陳朝餘返回了南平縣城,和蔡家兩個兒子簽訂了轉讓契書,在縣衙蓋上紅契,蔡家的茶園就成了蘇澤的茶園了。

日子已經到了十月二十日,蘇澤將城裡的事情交給衆人,帶着長寧衛的護衛返回了衛所。

返回衛所的時候,蘇澤順道去了一趟胡太監的礦坑。

沒有礦盜之後,胡太監再也不用小心翼翼的生活了,這段日子他過的非常的舒坦。

舒坦的原因自然是因爲有錢了。

胡太監製造的普魯士藍染料,蘇澤都折算到了染布中,每賣出一尺染布都會給胡太監結算一筆錢。

賬本明明白白,每月蘇澤都會將新賬本送給胡太監查閱。

胡太監也沒想到,這染布生意竟然這麼賺錢。

普魯士藍,現在被叫做南平藍的染料,因爲其不容易褪色,顏色鮮亮收到歡迎,在佔領了南平的布匹市場後,蘇澤也打算向周圍的縣城出售。

現在的分紅雖然不多,也僅僅夠貼補胡太監的實驗室費用。

但是若是染布生意鋪到整個延平府,乃至於整個福建,那豈不是賺大了?

有了錢,就可以多上繳一些銀子,說不定自己就有機會離開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了?

可是真的要離開嗎?

胡太監看到自己的實驗室,看到自己珍藏的礦石,突然又有些不想離開了。

比起宮裡的勾心鬥角,在南平縣的日子舒坦多了。

若是在宮裡搞這些,你胡太監天天研究這些有毒的東西,是不是要謀害君上?

這樣的帽子扣上來,胡太監有九族也不夠誅的。

要知道嘉靖這位皇爺,可是疑心病非常重的。

想到這裡,胡太監也熄了立功回京的想法,到時候貢銀的時候就按照去年的數目上繳好了,那樣也不會被罵,還能繼續留在南平做實驗。

胡太監換上白色的袍子,這是蘇澤讓長寧衛縫製的實驗袍,胡太監很喜歡貝殼鈕釦的設計,只需要披上扣好衣服就能幹活,幹完了直接解下釦子脫下就行。

收緊的袖口不會碰到實驗器皿,做起實驗比以前方便多了。

實驗室裡也不僅僅只有小尤太監一個實驗助手了,蘇澤從長寧衛挑選了一些聰明伶俐的年輕人,隨着胡太監學習如何做實驗,給他做實驗助手。

這其中最讓胡太監滿意的,是一個叫林純的孩子。

林純是蘇澤在衛學的學生,船廠大匠林顯宗的孫子。

林純在衛學成績一般,並不如林良珺聰慧,也不如林彩娘那樣努力。

他在四書五經上沒什麼天分,不過在算學上倒是有些天賦。

這可能和他是林顯宗孫子有關,木匠活兒本身就是要經常和數字打交道的。

而林純做事也和林顯宗一樣細心,做木匠活兒就是這樣,一步一步都要記得牢,這樣組裝的時候才能不出錯。

如今長寧衛的衛學啓蒙已經完成,蘇澤乾脆也學海瑞這樣,將每日課程改成了每月只上五天課,其餘時候讓他們在家裡讀書自學。

在胡太監這邊需要實驗助手的時候,蘇澤就將林純推薦給了他。

林純在衛學讀四書五經沒什麼天賦,但是在胡太監的實驗室卻大放異彩。

他識字,算學也有基礎,做事情也一板一眼,能記住複雜的實驗步驟。

這都是上佳的實驗助手的才能啊。

胡太監對林純非常喜愛,很快林純就超過了小尤公公,實驗水平也突飛猛漲。

小尤太監本身對做實驗助手也沒興趣,乾爹有人幫忙,他直接脫下實驗袍,忙起了礦上的事情。

乾爹沉溺於做實驗,礦上的事情其實都是小尤太監在打理,現在他能專心打理礦上的事情。

比起瓶瓶罐罐,小尤太監更喜歡煉礦。

上一次蘇澤來礦上,隨口說了一下灰吹法煉銀的一些改進細節,尤太監就在礦上實驗了起來。

果然蘇相公的辦法更好,用動物骸骨煅燒的骨灰來分離鉛銀,比普通的草灰碳灰效果更好。

尤太監看了新的工藝,果然分離出來的銀更快更純淨。

讀書人真厲害啊!

熔點,這是蘇澤給他講過的知識,不同金屬的熔點各不相同,這倒是和尤太監在礦上的經驗相符。

不同的金屬需要煅燒到不同的程度才能融化,鉛就要比鐵更容易融化,這是所有礦上工作的人都知道的事情。

那反過來,鉛水不就是一種特定溫度的高溫溶液嗎?

小尤公公拿出一把劍胚,其實他更大的愛好是制劍。

特別是南平雙劍的傳說,更讓他心馳神往,他的追究就是鍛造出一把傳世名劍來!

劍閣的伏筆收回,哈哈哈

(本章完)

第162章 染布,天文,書法第100章 父女,回衛所第502章 張居正罷相第527章 賺錢的都寫在禁令中第483章 現代和前現代第653章 滾雪球第208章 瘋狂的龍涎香第80章 肝兵法(今日上架求首訂)第215章 黃老爺竟是我?第677章 毫無誠意第004章 龍王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賊了(三更,一萬二!第300章 成立農會第303章 鄢懋卿!冒青煙!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103章 束水衝沙第368章 新思想,新學說第369章 改土歸流第640章 仿孝文帝故事第574章 歐陸來信第446章 萬國博覽會第536章 特別都察院第203章 圍三缺一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638章 籌碼第613章 扮豬吃虎第569章 算瘋子第439章 統一市場和國家第482章 缺官第551章 李春芳倒臺第043章 筆架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459章 雲南沐家那檔子破事第169章 過年,縣試報名開始第038章 入編捷徑第255章 婚後二三事第159章 賭術技能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321章 譚綸欺天了!第636章 西安戰雲第233章 門庭若市第377章 景王帶不動第471章 蠻夷也,不辯經第415章 潛伏的新階層第503章 弄不完的權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005章 破浪第429章 填報志願第076章 百姓日用即爲道第514章 “皆大歡喜”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395章 父與子,夫與妻第345章 無能狂怒第43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533章 活該第412章 進步和落後第071章 破題第049章 縣衙第437章 當世文宗的威力第670章 另一個戰場第021章 開蒙第489章 登陸,仁川第529章 電磁第466章 爭湖廣第479章 慣性和溢出第499章 馬尼拉海戰第505章 教育不公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455章 將軍和參謀第601章 從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231章 當家難第459章 雲南沐家那檔子破事第177章 知府家宴第170章 縣試前第679章 雨將軍第634章 爭陝西第435章 髒東西第324章 轉進如風第268章 文學技能Lv10第031章 大明特色:陽奉陰違第011章 準備開荒第138章 大戰獎勵,人才難得第043章 筆架第390章 天授乎?民予也第295章 爆炸就是藝術第483章 現代和前現代第393章 超品提拔之弊第543章 期貨祖師爺於公子第067章 化工技能第562章 爆火的劇團第420章 張居正變法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運工第80章 肝兵法(今日上架求首訂)第039章 肝技能(今日加更,九點還有)第320章 西禪寺培訓班第274章 送技能的陸二第675章 宣傳戰第582章 夜郎自大第157章 送上門的肥羊第677章 毫無誠意
第162章 染布,天文,書法第100章 父女,回衛所第502章 張居正罷相第527章 賺錢的都寫在禁令中第483章 現代和前現代第653章 滾雪球第208章 瘋狂的龍涎香第80章 肝兵法(今日上架求首訂)第215章 黃老爺竟是我?第677章 毫無誠意第004章 龍王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賊了(三更,一萬二!第300章 成立農會第303章 鄢懋卿!冒青煙!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103章 束水衝沙第368章 新思想,新學說第369章 改土歸流第640章 仿孝文帝故事第574章 歐陸來信第446章 萬國博覽會第536章 特別都察院第203章 圍三缺一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638章 籌碼第613章 扮豬吃虎第569章 算瘋子第439章 統一市場和國家第482章 缺官第551章 李春芳倒臺第043章 筆架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459章 雲南沐家那檔子破事第169章 過年,縣試報名開始第038章 入編捷徑第255章 婚後二三事第159章 賭術技能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321章 譚綸欺天了!第636章 西安戰雲第233章 門庭若市第377章 景王帶不動第471章 蠻夷也,不辯經第415章 潛伏的新階層第503章 弄不完的權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005章 破浪第429章 填報志願第076章 百姓日用即爲道第514章 “皆大歡喜”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395章 父與子,夫與妻第345章 無能狂怒第43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533章 活該第412章 進步和落後第071章 破題第049章 縣衙第437章 當世文宗的威力第670章 另一個戰場第021章 開蒙第489章 登陸,仁川第529章 電磁第466章 爭湖廣第479章 慣性和溢出第499章 馬尼拉海戰第505章 教育不公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455章 將軍和參謀第601章 從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231章 當家難第459章 雲南沐家那檔子破事第177章 知府家宴第170章 縣試前第679章 雨將軍第634章 爭陝西第435章 髒東西第324章 轉進如風第268章 文學技能Lv10第031章 大明特色:陽奉陰違第011章 準備開荒第138章 大戰獎勵,人才難得第043章 筆架第390章 天授乎?民予也第295章 爆炸就是藝術第483章 現代和前現代第393章 超品提拔之弊第543章 期貨祖師爺於公子第067章 化工技能第562章 爆火的劇團第420章 張居正變法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運工第80章 肝兵法(今日上架求首訂)第039章 肝技能(今日加更,九點還有)第320章 西禪寺培訓班第274章 送技能的陸二第675章 宣傳戰第582章 夜郎自大第157章 送上門的肥羊第677章 毫無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