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棄遼

東南海軍的這支科考船並沒有太費力就控制了永明城,這些海軍部的軍人們一絲不苟的佈置城防,設置據點,而徐錦則建立測繪點,考察當地的氣象和地理,以及港口通航的條件。

正在雪原中行進的李如彘並不知道目的地發生的變化,實際上李如彘這不到千人已經在關外的戰爭中無足輕重了。

朝鮮派出了接近三萬人的遠征軍,他們抓緊時間沿着建州到瀋陽一線修建防線,收攏海西女真,控制附近村莊軍屯,和出山海關而來的李成樑形成對峙的勢頭。

李成樑在山海關整頓兵馬的時候,就遇到了從遼陽逃回來的兒子李如鬆。

李成樑勃然大怒,當場就要以違抗軍令爲理由斬殺李如鬆。

要不是手下老將求情,李如鬆就已經被李成樑斬殺了。

等到接到了前線消息之後,李成樑不顧後方的糧草補給還沒跟上,火速北上遼陽。

等到李成樑抵達遼陽,見到了被炸藥炸燬的城牆,看到荒涼蕭瑟的遼陽城,更是直接提起馬鞭狠狠抽了被捆住的李如鬆,這才下令全軍進城。

進入遼陽城後,李成樑立刻召集手下進行軍議。

將關外的情況說完,衆將領紛紛無言,最後又是山蒿先站出來說道:

“大將軍,屬下有一句話,也許不當講。”

攻打遼東根本不會對明廷產生任何實質性的好處,反而會不停地放血,削弱其他地區的守衛力量。

正如同蘇澤在《戰爭論》中所說的那樣,“在戰爭中主動一方纔有決定結束戰爭的權力。”

衆將士譁然,但是大家又露出情理之中的表情。

遼東苦寒,又有女真人作亂,還背靠朝鮮,如果以前那樣靠着建州女真還能維持均勢,遼東也能給明廷提供一些原材料和賦稅,自然是不錯的地區。

但是現在遼東這個樣子,且不說打敗朝鮮軍隊需要多少人力物力,遼東如今四處亂起,又有東南的勢力介入,短期內都是要長期輸血投入,根本不會有任何的產出。

其實李成樑也知道,棄遼纔是最好的選擇。

“就算是拼盡全力來爭奪遼東,得到遼東之後也未必能夠帶來多大的裨益。”

這些賬,李成樑自然是算的清楚,但是很多時候軍事上最痛苦的地方,並不是簡單的算賬,也在於人心。

棄遼的好處顯而易見,通過山海關沿線的控制權,可以阻擋關外的進攻,而且東南要控制偌大的遼東地區,消化也需要時間,那明廷只需要少部分兵力就可以擋住北方威脅,專心集結兵力打決戰。

山蒿先說道:“屬下以爲,當棄遼。”

山蒿先說完,很多將領都暗暗點頭,李成樑也沉默不語。

李成樑立刻說道:“先生但說無妨。”

“屬下以爲,齊遼纔是上上之策。”

山蒿先說道:“遼東雖然是我大明重鎮,但是遼東之地物產並不豐饒,而且有山海關可守,並不需要投入太多的兵力就可以守住。”

現在不是李成樑要不要棄遼,而是他根本無法承擔棄遼的責任。

李成樑的精銳核心都是他在遼陽的班底,這些人的家屬可能已經遷往了京師,但是遼東都是他們的老家,一旦決定棄遼,那對於整個明廷新軍的打擊是重大的。

這份責任李成樑擔不起! 除此之外,在李成樑執政的時候,明廷丟失了接近一半的領土,如今連自己起家的老巢遼東都要丟了,對於李成樑的政治威信也是巨大的打擊。

當年李成樑就是靠着李春芳的政治危機才上臺,而且上臺後李成樑利用武人的手段解散言官,強力控制朝政,也得罪了很多讀書人,一旦他露出虛弱,那就會受到更大的攻擊。

很顯然,這都是李成樑無法直接選擇棄遼的原因。

看到李成樑這個樣子,山蒿先嘆息一聲,還是說道:

“若是大將軍不能行上策,那就只能行中策了。”

“先生請說。”

“打朝鮮!”

什麼?

“東南賊之所以沒有自己北上,肯定是遼東的變化發生太突然,所以來不及調集軍隊北上,才能依仗朝鮮的僕從軍。”

“實際上,朝鮮人未必願意爲東南賊流血。”

“我們只要跨過鴨江,以扶持朝鮮國主的名義攻打朝鮮,那朝鮮的將領必然會帶領軍隊回援,那我們就可以圍點打援了。”

“若是朝鮮軍隊不退,那我們正好收回朝鮮,那扶植朝鮮繼續和遼東的賊軍對峙,我們依然可以退回關內,應對接下來的戰爭。”

這個計策讓李成樑動搖了一下,他還是搖頭說道:

“太冒險了,朝鮮北部多山,平城不容易攻打,而且朝鮮也有很多港口,東南賊可以迅速支援,現在攻打朝鮮也已經晚了。”

李成樑說道:“若是一仗不打就返回關內,那是沒辦法向陛下和太后交代的,李某必須要打上一仗再說。”

李成樑指着瀋陽說道:

“敵軍孤軍深入,補給不足,海西女真又是牆頭草,我們先攻打瀋陽,等奪回瀋陽後才返回關內整備!”

山蒿先只能坐下,這就是他計劃中的下策,無論戰果如何攻打一次瀋陽,做出要收復關外的姿態。

Wωω⊕ttκá n⊕¢ ○

李成樑散會之後,對山蒿先說道:

“山先生,其實我已經佈置好了退兵的準備,只等瀋陽一戰後就退出關外。”

山蒿先卻嘆息說道:“大將軍,遼東本來就是東南的閒子,遼東對東南來說,本身就是試一試來的,朝鮮軍更是湊數的,本身就不是東南賊用來決戰的。”

“用我軍精銳,來消耗朝鮮這些僕從軍,大將軍您覺得值得嗎?”

李成樑嘆息一聲說道:

“我知道不值得,但是身爲一軍統帥,又豈能只算這些,若是一仗不打撤回關內,恐怕這兩鎮精銳的銳氣都沒了,日後就再也不能用了。”

“無論此戰結果如何,打完瀋陽我就返回京師,籌備和東南賊的決戰!”

李成樑堅決的保證道。

第364章 三經新注第303章 鄢懋卿!冒青煙!第304章 聖質如初第343章 驕兵和悍將第282章 使用國策改稻爲桑第667章 政治仗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341章 一日而陷第133章 風將起,雨綿綿第222章 雙金色被動第242章 晚年不詳第470章 唯有一爭第130章 佛郎機炮第515章 大明1566年第99章 講學技能,表字第012章 煙薯第022章 畝產第362章 謠言,民心第338章 嘉靖四十二年的第一場會第015章 朝堂一紙風第055章 算卦第114章 頭號二號冤種第583章 九州討伐088章屏蔽了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第170章 縣試前第644章 藩屬國條約第253章 籌辦婚禮第249章 回老家結婚,罷市第358章 大沽血戰第509章 陸上絲路第261章 鹽法開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7月12日 早上這章中午十一點發第134章 倭亂的根源第497章 老殖民主義了第415章 潛伏的新階層第262章 明亡於開中法廢第331章 還政於民檄文(卷末求票)第326章 鐵瘋子和鋼瘋子第038章 入編捷徑第644章 藩屬國條約第385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來第269章 文學的紫色被動第672章 最終還是練兵第265章 歸有光第247章 講學泰州第292章 合擊倭寇,兵法升級第659章 碾碎第026章 武穆遺書第390章 天授乎?民予也第219章 關中大地震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355章 國之命脈第299章 減租減息第495章 陽謀第185章 去月港第054章 抵捐第462章 戚虎下山第519章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惡第584章 備戰睢陽第340章 目標,南京!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賊了(三更,一萬二!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381章 蘇大都督的倒模第308章 誣陷造反時,最好真的要反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第282章 使用國策改稻爲桑第287章 放棄勸諫情結,尊重大明命運(卷末第397章 佛法入草原第444章 陽謀第170章 縣試前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137章 分基地,寶山第680章 電報和鐵路帶來的改變第657章 拼命第486章 王恭廠大爆炸第131章第403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三)第138章 大戰獎勵,人才難得第258章 藥,種子第454章 戰爭史的新一頁第651章 新火槍第123章 打擂臺第566章 睢陽第024章 械鬥罰銀088章屏蔽了第405章 李舜臣聚義梁山泊第446章 萬國博覽會第501章 蘇澤的預測第229章 稅收契約論第040章 藍色被動(晚上還有)第588章 低道德優勢第172章 榜一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451章 僭主第267章 要不要造反?第573章 三大法王
第364章 三經新注第303章 鄢懋卿!冒青煙!第304章 聖質如初第343章 驕兵和悍將第282章 使用國策改稻爲桑第667章 政治仗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341章 一日而陷第133章 風將起,雨綿綿第222章 雙金色被動第242章 晚年不詳第470章 唯有一爭第130章 佛郎機炮第515章 大明1566年第99章 講學技能,表字第012章 煙薯第022章 畝產第362章 謠言,民心第338章 嘉靖四十二年的第一場會第015章 朝堂一紙風第055章 算卦第114章 頭號二號冤種第583章 九州討伐088章屏蔽了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第170章 縣試前第644章 藩屬國條約第253章 籌辦婚禮第249章 回老家結婚,罷市第358章 大沽血戰第509章 陸上絲路第261章 鹽法開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7月12日 早上這章中午十一點發第134章 倭亂的根源第497章 老殖民主義了第415章 潛伏的新階層第262章 明亡於開中法廢第331章 還政於民檄文(卷末求票)第326章 鐵瘋子和鋼瘋子第038章 入編捷徑第644章 藩屬國條約第385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來第269章 文學的紫色被動第672章 最終還是練兵第265章 歸有光第247章 講學泰州第292章 合擊倭寇,兵法升級第659章 碾碎第026章 武穆遺書第390章 天授乎?民予也第219章 關中大地震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355章 國之命脈第299章 減租減息第495章 陽謀第185章 去月港第054章 抵捐第462章 戚虎下山第519章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惡第584章 備戰睢陽第340章 目標,南京!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賊了(三更,一萬二!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381章 蘇大都督的倒模第308章 誣陷造反時,最好真的要反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第282章 使用國策改稻爲桑第287章 放棄勸諫情結,尊重大明命運(卷末第397章 佛法入草原第444章 陽謀第170章 縣試前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137章 分基地,寶山第680章 電報和鐵路帶來的改變第657章 拼命第486章 王恭廠大爆炸第131章第403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三)第138章 大戰獎勵,人才難得第258章 藥,種子第454章 戰爭史的新一頁第651章 新火槍第123章 打擂臺第566章 睢陽第024章 械鬥罰銀088章屏蔽了第405章 李舜臣聚義梁山泊第446章 萬國博覽會第501章 蘇澤的預測第229章 稅收契約論第040章 藍色被動(晚上還有)第588章 低道德優勢第172章 榜一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451章 僭主第267章 要不要造反?第573章 三大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