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晚年不詳

bookmark

第242章 晚年不詳

朱七是世襲錦衣衛千戶,深得錦衣衛指揮使陸炳的看中,是錦衣衛八虎之一。

嘉靖朝的錦衣衛,因爲陸炳的存在,地位壓過東廠,是當之無愧的第一特務機關。

原因自然也是很簡單,陸炳不僅僅是嘉靖皇帝的發小,在壬寅宮變的時候,陸炳聞訊第一個趕去救駕,光是這些功勞,就足以讓陸炳成爲嘉靖皇帝身邊最被信任的臣子。

特務這份工作,比的自然不是誰的能力高,比的也不是誰的資歷深,而是比的誰更受到皇帝的信任。

很顯然錦衣衛有陸炳這位爺在,曾經煊赫一時的東廠也只能趴下來當小弟。

這一次派遣錦衣衛東廠去抄家,也是以錦衣衛爲主,東廠爲輔助。

朱七辦事妥帖,深得陸炳信任,纔得到了這份差事。

朱七帶領緹騎進城,陸大有才從秦淮河的坊船上醒來。

作爲掌管漕運的戶部侍郎,陸大有十天有六天都會在秦淮河上“辦公”,好叫體會到這“漕工搖櫓”的辛苦。

這一次自然也是嶽州同鄉買單,在南京這些年,陸大有和自己的恩師一樣,愛提攜同鄉,卻總覺得家中那糟糠之妻潑辣,湘妹子還是比不上江南的美人溫柔。

宿醉未醒,陸大有聽到屬下來報,說是有錦衣衛去了戶部衙門。

聽到這個消息,陸大有一個激靈,來的這麼快?

陸大有自然想不到這些錦衣衛是來抓自己的,還以爲是自己的彈劾起了效果,皇帝派錦衣衛過來捉方望海,先來南京戶部瞭解情況。

陸大有一個激靈,他立刻讓人備轎,火急火燎的前往南京戶部衙門。

南京戶部衙門距離秦淮河不遠,這條街在後世依然叫做戶部街,等到陸大有匆匆忙忙的走進戶部衙門,就看到一個身材挺拔,美須美髯的錦衣衛坐在住客的椅子上,而自己的老上級戶部尚書方鈍一臉鐵青坐在正座作陪。

等到陸大有進來,看到陸大有正三品的官袍和補子,朱七站起來說道:“你就是南京戶部倉儲侍郎陸大有?”

錦衣衛千戶雖然級別不高,但畢竟是朝廷欽差,陸大有不敢怠慢立刻說道:“正是下官。”

“來人!帶走!”

朱七懶得廢話,直接揮手,兩名緹騎上前,直接將陸大有鉗住。

陸大有早就已經被酒色掏空了身體,哪裡能夠抵擋住錦衣衛的抓捕,一下子就跪在了地上。

他不敢置信的說道:“欽差大人!我是陸大有啊!”

朱七冷冷的說道:“上命,抓的就是陸大有,爾等私吞常平倉的漕糧,已經被人檢舉到了陛下面前,證據確鑿!我等就是來追繳髒銀的!”

陸大有的腦子嗡嗡的,他本能的大呼:“冤枉啊!必定有人誣陷我!恩師,救我!”

方鈍木然的坐在主座上,沒有任何的動作。

陸大有歇斯里地的說道:“是不是方望海!他戕害百姓私練鄉勇圖謀不軌!是他報復我!”

朱七曾經抓過很多大臣。

比如去年和張經一起處決的楊繼盛,這位敢於抨擊時政,和嚴嵩對抗的知名大臣。

被抓的時候楊繼盛從容就犯,在法場上的時候也是慷慨赴死。

就連自己的上司,錦衣衛指揮使陸炳都欽佩楊繼盛。

再比如今年被抓的吏部尚書李默,這位老臣被抓的時候也是氣度慨然,根本不畏懼自己這些錦衣衛。

對於這些讀書人,朱七還是欽佩的。

但是陸大有這種人,朱七是向來鄙視的。

在路上,朱七已經蒐集到了足夠的情報,他甚至還去了交戰中的揚州城,事情基本上都查清楚了。

陸大有做的並不隱蔽,要搬空常平倉需要經手的人也很多。

這些人根本沒有什麼骨氣,都沒怎麼用刑就全部招了。

就在剛剛進南京戶部後,朱七已經就陸大有的罪證全部展示給方鈍看了。

證據確鑿,死到臨頭,陸大有竟然還要攀咬其他人。

着實可惡!

“來人,將他嘴巴塞上!送進刑部大牢看押,等本千戶慢慢審!”

緹騎將陸大有的嘴巴塞上,直接拖出了會客廳。

“方大人,行人司也就在路上了,陛下已經許你致仕。”

方鈍彷彿被抽去了靈魂,他爲官幾十年,被他提攜的嶽州鄉黨幾乎都被陸大有拖下水。

從官員到商人,這一次侵吞漕糧的案件如此的嚴重,參與者不死也脫層皮。

朝廷許自己致仕,是看在多年老臣的份上保全了朝廷的顏面,但是方鈍有什麼顏面返回鄉里?

而且一般方鈍這樣的六部尚書一級的重臣致仕回家,都會加三公三保之類的頭銜以示恩寵,方鈍卻什麼頭銜都沒有,這已經表明朝廷的態度了。

朱七也懶得再和方鈍寒暄,這是目前沒有查出方鈍是幕後指使的,如果最後發現方鈍涉案深,恐怕安全回家致仕都會被抓回來。

朱七風風火火的拿着名單開始抓人,不僅僅是陸大有的黨羽,還有在南京城內的嶽州籍商人,一下子整個南京刑部大牢中都塞滿了嶽州口音的人。

朱七明白自己的當務之急不是審訊定罪,而是給皇爺搞錢!

速度要快,千萬不能讓這些傢伙將錢轉移了!

這邊朱七忙着抄家,那邊東廠的太監到了滸關。

今年宮裡的宦官又被錦衣衛打壓了一番,陸炳在年初秘密調查,徹查宮內的弊案,一直查到了司禮監一位秉筆太監身上。

司禮監宦官李彬與東廠太監馬廣監守自盜,收受賄賂逾制等罪,李彬及其黨羽被嘉靖帝送進詔獄最終被處死。

這次案件過後,就連司禮監的大太監都畏懼陸柄,東廠這三個辦事太監自然不敢和朱七爭奪功勞。

不過功勞是不爭了,這一路上三個太監沿途勒索,倒是大賺了一筆。

到了滸關,爲首的童太監消息靈通,知道這方大人是被皇帝看重的,他本來只是想要提前將消息告訴方望海,討得一個賞錢,卻沒想到得到了蘇澤的熱情接待。

童太監也是大太監李芳的乾兒子,蘇澤敘舊後立刻發動那個技能,送上精美的雲錦,又好吃好喝的接待三人。

說起了在福建擔任市舶司的陶太監,更是迅速和童太監拉進了距離,等到一番酒席過後,童太監恨不得要和蘇澤斬雞頭拜把兄弟了。

他不僅僅將自己一行的目的全部說了,還拍胸脯保證一定要讓陸大有受受罪,幫着方侍郎好好出氣!

左右散去,蘇澤拉着童太監說道:

“童公公,要我說您這趟差使想要出彩可不容易。”

“可不是嘛,那朱七是什麼人?錦衣衛八虎之一!辦事狠辣如虎,辦的樁樁都是鐵案,雜家也插不進手啊。”

千里南下,最後功勞都是朱七的,抄家也都是朱七去,童公公自然不甘心。

蘇澤說道:“要我說,童公公,這陸大有的黨羽肯定完蛋了,但是買賣糧食這麼大的事情,恐怕不是嶽州商人就能全部吞下的。”

童太監眼睛亮了問道:“解元公的意思是?”

“朝廷行鈔關法,本來是爲了方便行商交稅,可是總有一些不法之徒抗稅逃稅,其中有一些也和陸大有的弊案有所關聯,幫着他們銷贓賣貨。”

“好生可惡!”童太監“義憤填膺”的拍案道。

蘇澤笑着說道:“其實這些不法商人的名單,我們抗倭緝私總團已經有所掌握了,只是一些事本地豪紳,還有些在朝廷中有些要害關係,所以一直沒能動手。”

童太監立刻說道:“豈有此理!我也知道方大人的難處,你們讀書人就是刀子軟,總有些顧忌,要我說這些事情就得我們這些太監來做!”

“又怎麼能勞煩公公呢,這樣吧,由我們抗倭緝私總團出動,將這些商人‘請’到衙門,再請童公公幫着審一下,讓他們將稅款補了,就可以息事寧人,不牽連太多如何?”

童太監一聽自然滿意,蘇澤又說道:

“也不能讓諸位公公白忙,追繳的贓款就請公公押送入京,這也是公公們的功勞,另外那些就全憑童公公分配了。”

上道!實在是太上道了!

童太監看着蘇澤,果然讀書人就是厲害啊。

要是蘇澤這腦子進宮,好歹也能爭一個秉筆太監,好在自己和他不是一個賽道上的對手。

接下來的幾天,整個江南都被陸大有的案子搞的風聲鶴唳。

朱七的辦事效率確實高,兩天之後陸大有就全盤招供,把涉案人員全部交代了出來。

朱七從供狀上刪去了嚴世蕃的名字,另外用密揭向皇帝報告,然後按照供狀開始審問其他同夥,又帶着人開始抄家。

南京戶部衙門少了三分之一的人,那些因爲方鈍在南京擔任戶部尚書而來做生意的嶽州商人,也幾乎都被錦衣衛抓了進去。

南京官場上風向爲之一變,曾經吹捧方鈍的人破口大罵,說他任由鄉黨,御下不嚴,還有人說他就是這次弊案的幕後黑手,只是朝廷顧忌他老臣的顏面沒有抓他。

方望海的風評立刻擡升,之前抨擊方望海的人都稱讚他公忠體國,執法無私。

緊接着,以東廠徹查弊案的名義,抗倭緝私總團也開始拿人。

一直以來,以松江府華亭徐家爲首的棉布商人,都在不斷的偷逃鈔關稅。

徐家更是明目張膽的抗稅。

童公公鐵面無私,管你是不是徐閣老的人,都抓過來審訊。

商人們都看向徐家二公子徐琨。

可是這位徐公子的態度很軟,姿態很低,當他親自去鈔關稅廳交上了徐家所欠的鈔關稅後,松江府的商人都舉手投降。

徐琨也鬱悶啊,他提前接到了父親的來信,讓他這段時間要小心行事,千萬不能捲入陸大有的案子裡。

徐琨雖然跋扈,但也是閣老的兒子,政治敏銳性還是有的。

徐家就在江南,若是被攀咬進了陸大有的案子,也會影響他爹的地位。

徐家的產業都是靠着徐閣老庇護,徐琨明白自己的定位。

在接到鈔關稅廳和東廠的文書後,徐琨立刻補繳了鈔關稅,絲毫沒有掙扎。

據說這位徐二公子回家砸了好幾個古董花瓶。

童公公成績斐然,朱七在南京城又是審案子,又是抄家,又是追贓,足足忙了半個月,總共才追回了三萬兩萬銀子。

這也不是朱七無能了,而是總有些錢被揮霍掉了,有些人拼死也不開口,要將銀子留給家人。

這還是算上了陸大有這個肥缺抄家的結果,這些年來陸大有搜刮的錢不少,但是花銷也不小。

方鈍組織同鄉聚會,建造嶽州會館,陸大有都掏了錢,加上他自己生活奢靡,其實家中也沒有多少餘財。

這三萬兩還是實得的,真正交給皇帝的只有兩萬兩。

朱七就算是自己不貪,也不能壞了規矩。

隨行的手下要慰勞,要不然下次誰還出來陪你辦事。

上級要打點,要不然下次這好差事還能給你朱七?

這個分成比例,已經是陸指揮使公忠體國了,嚴黨和閹黨那邊的皇帝拿的更少。

相比之下,童公公就成果斐然了。

三位公公只管在滸關裡喝茶吃水果聽戲,也就蓋了幾份東廠大印的公文,最後竟然查補了五萬兩鈔關稅!

這筆銀子還是實繳!就是直接報給皇帝的!

也不知道三位公公私下拿了多少銀子,又給宮裡那幾位權襠帶回去多少銀子。

朱七都要羨慕麻了。

等到案子查完,方鈍終於帶着行李和家人離開南京。

在他離開南京的時候,僕人買了一份《警世通言》。

報紙上全文刊登了這次弊案的過程和審訊結果,還將勾結陸大有的黨人名單都列出。

這是主持南京戶部後,方望海方侍郎授權《警世通言》刊登的,就是爲了“正士風,警世人”。

名單上雖然沒有方鈍的名字,但是方尚書幾乎要吐血,自己苦心維持了一輩子的名聲毀於一旦,這份文章可以說是將他釘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了。

方鈍晚年不詳,掩面離開南京,南京戶部上下戰戰兢兢,迎接它新的話事人。

(本章完)

第332章 南京錢逛第445章 致進步者的演講第307章 兩場大捷!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566章 睢陽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297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第620章 誅心,出版大明實錄第625章 三本書第653章 滾雪球第189章 錢法困境第054章 抵捐第402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二)第58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386章 父慈子孝第157章 送上門的肥羊第300章 成立農會第102章 火器時代秘籍步法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502章 張居正罷相第273章 天工開物第297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105章 選被動,同行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680章 電報和鐵路帶來的改變第659章 碾碎第196章 鄉試開始第162章 染布,天文,書法第547章 破蜀道第572章 湯顯祖的詛咒第220章 走哪條道?第101章 大數據練兵第239章 數據治稅第640章 仿孝文帝故事第77章 三江感言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216章 方若蘭的舅父第480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002章 家廟第055章 算卦第223章 沖天大將軍第584章 備戰睢陽第569章 算瘋子第190章 不入宮可惜了!第215章 黃老爺竟是我?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166章 武夷山紅茶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683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第356章 北歸和南歸第174章 府試前的集市第141章 秋水仙素和水楊苷第525章 分產令第578章 惡性通脹第002章 家廟第481章 秩序的角落第491章 橡膠樹第658章 少爺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653章 滾雪球第004章 龍王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031章 大明特色:陽奉陰違第203章 圍三缺一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迴旋鏢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58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192章 鄉試臨近第404章 《請裁驛站疏》第489章 登陸,仁川第231章 當家難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296章 水清水濁論第244章 有疾,吾往矣第557章 鋼材期貨第261章 鹽法開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645章 教皇有幾個兵?第237章 水戰第320章 西禪寺培訓班第046章 南平縣學第220章 走哪條道?第258章 藥,種子第83章 練銃兵第230章 上海緝私總團第86章 大明平均戰力第191章 功成不必在我第518章 都是東南的錯!第368章 新思想,新學說第372章 愚民,吾不爲也!第196章 鄉試開始第018章 船塢第321章 譚綸欺天了!第244章 有疾,吾往矣第91章 追回旌表(晚上大章,卷末了求訂閱)第360章 兵法金色技能第341章 一日而陷第241章 朕的錢!第457章 騎兵還未退場
第332章 南京錢逛第445章 致進步者的演講第307章 兩場大捷!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566章 睢陽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297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第620章 誅心,出版大明實錄第625章 三本書第653章 滾雪球第189章 錢法困境第054章 抵捐第402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二)第58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386章 父慈子孝第157章 送上門的肥羊第300章 成立農會第102章 火器時代秘籍步法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502章 張居正罷相第273章 天工開物第297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105章 選被動,同行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680章 電報和鐵路帶來的改變第659章 碾碎第196章 鄉試開始第162章 染布,天文,書法第547章 破蜀道第572章 湯顯祖的詛咒第220章 走哪條道?第101章 大數據練兵第239章 數據治稅第640章 仿孝文帝故事第77章 三江感言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216章 方若蘭的舅父第480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002章 家廟第055章 算卦第223章 沖天大將軍第584章 備戰睢陽第569章 算瘋子第190章 不入宮可惜了!第215章 黃老爺竟是我?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166章 武夷山紅茶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683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第356章 北歸和南歸第174章 府試前的集市第141章 秋水仙素和水楊苷第525章 分產令第578章 惡性通脹第002章 家廟第481章 秩序的角落第491章 橡膠樹第658章 少爺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653章 滾雪球第004章 龍王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031章 大明特色:陽奉陰違第203章 圍三缺一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迴旋鏢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58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192章 鄉試臨近第404章 《請裁驛站疏》第489章 登陸,仁川第231章 當家難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296章 水清水濁論第244章 有疾,吾往矣第557章 鋼材期貨第261章 鹽法開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645章 教皇有幾個兵?第237章 水戰第320章 西禪寺培訓班第046章 南平縣學第220章 走哪條道?第258章 藥,種子第83章 練銃兵第230章 上海緝私總團第86章 大明平均戰力第191章 功成不必在我第518章 都是東南的錯!第368章 新思想,新學說第372章 愚民,吾不爲也!第196章 鄉試開始第018章 船塢第321章 譚綸欺天了!第244章 有疾,吾往矣第91章 追回旌表(晚上大章,卷末了求訂閱)第360章 兵法金色技能第341章 一日而陷第241章 朕的錢!第457章 騎兵還未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