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僭主

蘇澤返回內閣,在乘坐馬車返回內閣的時候,他讀完了王世貞從京師情報站發來的最新情報。

等蘇澤返回內閣的時候,徐渭等一衆大臣正在焦急的等着他。

“大都督!明廷張居正的這番變法,看起來是動真格的啊!“

就連一向自信滿滿的徐渭,都因爲王世貞送來的情報而擔憂。

之前明廷的各種變法,都從來沒有讓徐渭失態過,但是他這一次見到了王世貞送來的情報,竟然真的覺得張居正這一套可行。

原因是張居正這一次變法的兩個基礎確實是正確的。

第一是全力籌辦規模比較大的工坊,規模比較大的工坊,自然要比規模比較小的工坊效率更高。

第二是東南的產品由於人力的價格高,靠着技術的優勢才維持價格優勢,如果張居正真的能在北方明廷控制範圍內,用更低成本的人力製造商品,那東南的價格優勢就不復存在了。

如果真的讓張居正搞成了,那以明廷佔據的人口優勢,就會成爲東南最棘手的敵人。

蘇澤卻笑了笑說道:“文長,你放心吧,張居正這一套看起來很好,其實是搞不起來的。”

內閣衆人看向蘇澤。

蘇澤說道:“原因很簡單,張居正這一套變法的核心,必須要維持北方明廷的穩定,光是這一點,張居正就是沒法做到的。”

“張居正是僭主,不是明廷的真主。”

衆人都愣了一下。

僭主這個詞,也算是最近泊來的詞彙了。

何心隱說道:“大都督所說的僭主,可是古希臘學者希羅多德用來稱呼呂底亞等國的統治者?”

蘇澤點點頭,希羅多德是古希臘著名的歷史學家,他的著作就叫做《歷史》,這是一本記錄古希臘歷史的著作。

何心隱思考了一番說道:“大都督所言極是,張居正最大的短板,就是他爲了自身統治的合法性,擁立明廷皇帝,所以他只是僭主,而不是明廷真主。”

“僭主是極其不穩定的。”

內閣其他人不像是何心隱這樣博覽羣書,何心隱向同僚解釋道:

“希臘的僭主都不稱王的。他們是事實上的專制君主,他們都用一些謙遜的稱號,如‘終身執政官’、‘全權將軍’等”。”

“然而,僭主雖然是事實上的王,但他們卻始終不能完全替代真正的‘王’而具有合法性和正當性,因爲希臘的王權具有宗教特點,在當時的人看來具有神聖性。所以僭主始終被人們視爲政權的篡奪者,始終都是不合法的王。”

徐渭等人立刻聽完了何心隱的解釋,立刻明白了蘇澤的意思。

蘇澤說道:“僭主制度特點是缺乏合法性,這一點就是非常致命的地方。”

“所以僭主就算是手腕高超,也需要犧牲一部分利益才能收買明廷整個中高層,才能讓人承認他的統治。”

“僭主往往都是大權獨攬,但是又要依靠妥協維持統治,所以無法嚴格的執行所有政策。”

“僭主必須要將自己樹立的比皇權更加道德,所以必須要不斷強化自己的個人品德和能力,這種形式主義的道德崇拜又會導致明廷內部內耗。”

“最後由於僭主的不穩定性,所有投靠張居正的人也會憂慮他失去執政權利的退路,所以如今支持他的人可能腳踏兩條船,隨時準備跳船。”

“也有可能只是因爲一時的利益而支持張居正,隨時都準備反水。”

“張居正看起來掌控了明廷,其實內部是一盤散沙,根本無法保證高效的執行政策,更不要說他這套變法,涉及到社會上多個層面的變革。”

“如果不能解決這些問題,張居正的變法就只能停留在制度層面。”

“明廷執行的人只會執行對自己有利的部分,就算是善法也會變成惡法,吏治會更加墮落。”

蘇澤用了古希臘僭主的例子,但是僭主在我們這片土地上,還有一個更常見的名字——權臣。

徐渭想到的是漢代霍光故事。

甚至霍光都要比張居正的統治根基穩定的多!

人家霍光好歹是漢武帝指定的輔政大臣,還廢立過皇帝。

你張居正連皇帝都沒有廢立過,還怎麼算得上權臣僭主!

而如果真的廢立皇帝,那張居正這一次變法要求的穩定性就無從談起,那隻要一次政治動盪,就足以毀掉他之前所有的努力。

而且正如蘇澤所說的,張居正自身的統治根基也沒有他自認爲那樣穩固。

明廷地方上的督撫可以爲了利益支持他,也可以爲了自身的利益背叛他。

衆人這下子安下心來,討論起東南其他的事情來。

徐渭問道:

“大都督,徐州的戰事還要繼續嗎?”

蘇澤點頭說道:“要,當然要,我們要在徐州拖住李成樑,給明廷不斷的放血。”

“不過第一旅可以撤回來了,只需要保持在徐州的對峙就行了,等到了冬季,北方補給更困難,那時候李成樑就會成爲明廷的討債鬼。”

衆人紛紛笑了出來。

果不其然,明廷很快就推出了張居正的變法新條例。

鼓勵各地興辦大型工坊,大力發展工商業。

維持糧食價格穩定,京師爲了打擊投機倒把的糧食商人,張居正親自命令順天府逮捕了幾個大糧食商人,將京師附近的糧食全部收歸官營。

限定河南河北的棉花收購,統一由官府限價收購,收購的棉花全部送到明廷的紡織工坊中去,禁止私自買賣棉花,更禁止直接將棉花原料販賣。

對各地官員的升遷考覈中,增加對興辦工商的考覈力度,甚至取代田稅這個指標,作爲晉升官員的最重要考覈依據。

在張居正這一套組合拳下,隆慶三年的後幾個月,明廷轟轟烈烈的開展了興辦工坊的運動。

特別是京師附近,靠着高拱留下的底子,幾個大型的工坊建立起來。

京師的百姓紛紛在順天府官吏的號召下,開始進入京師的這幾家工坊裡做工。京師的棉紡織工坊有着低廉的原料供應,用的是從河南河北百姓手裡低價強行徵收來的棉花原料。

京師工坊也有着低廉的人工成本,差不多的僱工,京師工坊的薪水只有東南的五分之一乃至於十分之一,雖然紡織機比東南落後不少,但是僱工的低廉人工成本,也確實讓京師工坊織造出來的棉布也有了一些競爭力。

雖然京師工坊的織布不如東南的平整,在高端織布上更是遠遠不如,但是棉布這個東西還是有大量的低端需求的。

原本將信將疑,不願意投入資產的京師商人們,也看到了張居正發展工商業的決心。

這些人看到了辦工坊的利潤後,也紛紛帶着自己的銀子加入到工商業中。

而在這一次的盛宴中,受益最大的竟然是清遠伯李煒所代表的邊貿商人。

生產出來的棉布需要市場,可是大明的百姓都是窮鬼,除了京師等幾個城市的百姓能消耗掉這些棉布,剩餘的棉布卻很難在明廷的地界上消耗掉。

明廷的高層都更願意用更精美更華麗的東南織布,普通百姓又消費不起,這些棉布只能用來出口。

通過大同的邊境貿易,大量的棉布被賣到了草原上。

大明通過草原貿易,換到了大量的戰馬和毛皮。

另外一個貿易對象就是朝鮮了。

作爲大明忠誠的藩屬國,朝鮮這個好大兒,義不容辭的成爲大明棉布的傾銷地。

張居正態度強硬的給朝鮮國主下了國書,要求朝鮮斷絕和東南的貿易,購買大明的棉布。

因爲如今山東海上貿易不通,張居正特意開通了陸地的通道,鼓勵北方商人通過遼東將棉布賣到朝鮮國。

遼東的九邊軍隊也陳兵在鴨江邊上,嚇得朝鮮君臣立刻全盤接受下來,購買大明生產的棉布。

但是朝鮮和草原的人口並不多,消費能力也並不強,張居正也清楚,只靠着這兩個地方,是無法滿足明廷的需求的。

所以張居正再次要求朝鮮國主在釜山開埠,明廷派遣官員在釜山設置市舶司,專門在釜山從事對倭貿易。

在張居正的強勢推進下,朝鮮國主不得不接受大明的要求,將釜山“租借”給了大明。

經過張居正這麼幾板斧下去,大明竟然恢復了幾分氣象。

隆慶三年,十二月初八,京師城內架起了好幾口大鍋,清遠伯李煒帶頭在京師設置粥棚,給百姓免費發放臘八粥。

雖然這臘八粥和水一樣稀,可依然排起了長隊。

佟安從國子監出來,他搓了搓手,看了看京師熱鬧的街道。

自從十月份,明廷正式推行新政以來,如今已經過去了兩個月了。

在國子監中,對張居正的讚揚也日益多了起來。

在最新的《皇明新報》上,張居正這個中書令,破天荒的向百姓公佈了戶部的情況。

砍掉了大量皇室開支,又殖產興業,再加上一條鞭法的稅制改革,明廷在支撐了陝西平叛戰爭、山東平叛戰爭,和山東前線長期對峙戰爭,三次大戰的軍費開支後,依然實行了國庫盈餘。

曾經對明廷非常不滿的國子監學生,都開始稱頌張居正這位“千古名相”,認爲他才能夠拯救大明朝。

京師的報紙上,充滿了對張居正的頌揚之聲,這都讓佟安產生了大明真的中興了的感覺。

今天是臘八,張居正下令國子監也給所有的監生提供臘八粥,佟安吃了臘八粥之後,就準備在街頭轉一轉。

就在這個時候,佟安聽到了一個聲音。

“佟子元?”

佟安擡起頭,看到一輛綠包車上坐着一箇中年人,他連忙見禮道:“王先生!”

坐在綠包車上的正是名滿京師的文壇宗師王世貞。

上一次張府聚會之後,張敬修又組織了幾次文會,佟安和王世貞都在列。

一來二去下,兩人也逐漸熟悉起來。

而京師國子監也邀請王世貞前往國子監做過幾次講學,佟安對王世貞非常尊重,以“先生”尊稱他。

王世貞拍了拍綠包車說道:

“佟子元要去哪裡?我捎你一程?”

wωω•ttκa n•¢○

佟安本來想要拒絕,但是看着道路兩邊行人步道的積雪,他還是答應了下來:

“那就打擾王先生了。”

祥子將車放下來,佟安爬上了綠包車。

車上多了一個人,祥子拉車更加費力了。

王世貞問道:

“佟子元要去哪裡?”

佟安說道:“今日同學會組織聚會,我去貢院前的松鶴樓就行。”

王世貞笑着說道:“那還真是有緣,我也要去貢院那邊,那就有勞祥子了,我給你加點工錢。”

祥子咧開嘴說道:“不勞煩不勞煩,要不是王先生照顧我這生意,我都撐不到冬天,就不用加工錢了。”

看着祥子身上粗布棉衣上的補丁,佟安忍不住問道:

“車伕的日子這麼難嗎?”

第184章 勞動者的智慧第81章 肝技能忙(上架求首訂)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407章 夸父號昇天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89章 合理,太合理了!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92章 殺狐(本卷完,6500字大章求訂閱)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427章 湯顯祖考申論第303章 鄢懋卿!冒青煙!第005章 破浪第556章 內閣議事第339章 瘋狂的冬衣第158章 冤案第149章 主動出擊的計劃(中午十二點加更)第051章 邸報消息(加更,晚上還有)第359章 敵軍氣衰088章屏蔽了第123章 打擂臺第188章 大明形勢大好!第426章 梁山好漢東渡朝鮮第033章 曬鹽第427章 湯顯祖考申論第025章 急救第672章 最終還是練兵第444章 陽謀第275章 醫生會武術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065章 購糖(週末三江,加更,晚上還有)第007章 軍籍第131章第354章 留在京師的釘子第163章 吃絕戶第004章 龍王第77章 三江感言第051章 邸報消息(加更,晚上還有)第361章 留下的伏筆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232章 倭寇再臨(卷末,求票!)第472章 都是人精第381章 蘇大都督的倒模第071章 破題第398章 你的方案還是太保守了!第181章 定親(求月票!)第023章 蘆田第019章 科舉技能第670章 另一個戰場第593章 女王的決斷第635章 軍功章第622章 果然草臺第242章 晚年不詳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441章 大人說的對!第604章 山東“大捷”第168章 東南局勢大“好”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604章 山東“大捷”第352章 大明馬嵬坡第347章 攻克大沽!(求月票)第172章 榜一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470章 唯有一爭第236章 秘傳真傳第118章 長寧衛新貌第290章 廟算之道第249章 回老家結婚,罷市第604章 山東“大捷”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318章 兩頭下注第048章 岳陽樓記第280章 振武營兵變第055章 算卦第229章 稅收契約論第488章 婆羅門和回教第279章 紫色講學被動第200章 治河之志第674章 夜航船第417章 睿智的作戰計劃第539章 觀政進士考試第281章 講武堂第551章 李春芳倒臺第059章 新兵構想(加更)第445章 致進步者的演講第242章 晚年不詳第607章 投資鬼才於公子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664章 鐵路司的暢想第267章 要不要造反?第149章 主動出擊的計劃(中午十二點加更)第93章 農事忙,技能漲第657章 拼命第403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三)第245章 李時珍第285章 好巧啊,陸二爺第316章 共軛貨幣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477章 投機與投資第602章 幹嘛嘛不成
第184章 勞動者的智慧第81章 肝技能忙(上架求首訂)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407章 夸父號昇天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89章 合理,太合理了!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92章 殺狐(本卷完,6500字大章求訂閱)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427章 湯顯祖考申論第303章 鄢懋卿!冒青煙!第005章 破浪第556章 內閣議事第339章 瘋狂的冬衣第158章 冤案第149章 主動出擊的計劃(中午十二點加更)第051章 邸報消息(加更,晚上還有)第359章 敵軍氣衰088章屏蔽了第123章 打擂臺第188章 大明形勢大好!第426章 梁山好漢東渡朝鮮第033章 曬鹽第427章 湯顯祖考申論第025章 急救第672章 最終還是練兵第444章 陽謀第275章 醫生會武術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065章 購糖(週末三江,加更,晚上還有)第007章 軍籍第131章第354章 留在京師的釘子第163章 吃絕戶第004章 龍王第77章 三江感言第051章 邸報消息(加更,晚上還有)第361章 留下的伏筆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232章 倭寇再臨(卷末,求票!)第472章 都是人精第381章 蘇大都督的倒模第071章 破題第398章 你的方案還是太保守了!第181章 定親(求月票!)第023章 蘆田第019章 科舉技能第670章 另一個戰場第593章 女王的決斷第635章 軍功章第622章 果然草臺第242章 晚年不詳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441章 大人說的對!第604章 山東“大捷”第168章 東南局勢大“好”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604章 山東“大捷”第352章 大明馬嵬坡第347章 攻克大沽!(求月票)第172章 榜一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470章 唯有一爭第236章 秘傳真傳第118章 長寧衛新貌第290章 廟算之道第249章 回老家結婚,罷市第604章 山東“大捷”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318章 兩頭下注第048章 岳陽樓記第280章 振武營兵變第055章 算卦第229章 稅收契約論第488章 婆羅門和回教第279章 紫色講學被動第200章 治河之志第674章 夜航船第417章 睿智的作戰計劃第539章 觀政進士考試第281章 講武堂第551章 李春芳倒臺第059章 新兵構想(加更)第445章 致進步者的演講第242章 晚年不詳第607章 投資鬼才於公子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664章 鐵路司的暢想第267章 要不要造反?第149章 主動出擊的計劃(中午十二點加更)第93章 農事忙,技能漲第657章 拼命第403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三)第245章 李時珍第285章 好巧啊,陸二爺第316章 共軛貨幣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477章 投機與投資第602章 幹嘛嘛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