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榜一

bookmark

第172章 榜一

這卷子也不是隨便就能提前交的。

第一場考試到了下午四點以後纔可以交卷,而且交卷也不是立刻就能出考院的,要等到湊到五十人,由白知縣親自來打開鎖院的大鎖,才能放第一批人出去。

考場是鎖院的,總不能交卷一個人知縣大老爺就來開門吧?那不就是成了看門大爺了嗎?

蘇澤到了考院門口,幾個衛所兵正在跺腳取暖。

蘇澤這纔看過去,今年福建的天氣也反常了一些,過年期間還下了一場雪。

往年延平府這個地方是見不到雪的。

雖說是瑞雪兆豐年,但是過年期間見到雪,衛所裡的種植能手林七叔卻皺着眉頭。

瑞雪兆豐年的說法在北方好使,在南方就不一定了,這樣寒冷的氣候會影響年後的春耕。

果然林七叔的猜測沒錯,現在都二月初十了,年都過去了四十天了,天氣依然沒有轉暖。

往年老百姓都要準備春耕了,今年卻只能閒坐在家裡。

已經有存糧的長寧衛倒是還好,可那些沒有存糧百姓就心慌了。

眼前這幾個衛所兵,是從別的縣掉過來的,應該是縣城周圍守備所的兵丁。

他們穿着單薄的衣服,考院中自然不能生火,只能靠跺腳來驅逐寒氣。

也不知道北方的天氣如何,若是比往年冷,那又要凍死不少人了。

到底是不是小冰河時期蘇澤不知道,但是聽衛所的老人說,這些年的冬天是越來越冷了,氣候也反常。

半個時辰後,交卷的人日漸多了起來,縣試很多考生就是過來體驗考試氣氛的,答不出來的自然提前交卷離開。

等到人聚集多了,一名禮房的幫書走向考院中央,向白知縣稟告可以開鎖了。

白知縣此時正在巡視考場。

這道題是他的得意之作,可是逛了一圈發現大部分考生都不知道在答什麼。

本縣文教竟然墮落如斯!

又聽到了這麼快就聚集了出院的考生,白知縣的臉色更難看了。

若是通過縣試的士子取不足額,那就是本縣文教有問題了,看來批改的時候要放放水,降低一下標準。

比如剛剛那個《拍案驚奇》編輯部的陳朝源,雖然作答並不符合自己的要求,但是也可以列入副榜。

白知縣拿着鑰匙,一眼就看到了排在第一位的是蘇澤這個熟人。

難道他也答不出來?

白知縣並不覺得是蘇澤答出來題目才提前交卷,這次出題的難度他知道,雲貴遼東這些科舉落後地區的鄉試都沒這個難度,那些縣裡的讀書人種子此時都在反覆打磨第一道四書義的八股,哪裡像蘇澤這樣輕鬆。

肯定是蘇澤忙着其他事情,不能專心科舉!

想到這裡,白知縣的臉色更不好了,他打開門鎖後,對着蘇澤說道:

“科舉制藝纔是正途,莫要辜負了知府大人的青眼,辜負了海教諭的教導,莫要將精力放在其他事情上。”

蘇澤也是莫名其妙捱了一頓訓,不過白知縣語氣倒是誠懇,說的也是師長勸學的話。

蘇澤對着白知縣行了拜禮道:“多謝縣尊大人教誨。”

白知縣微微點頭,倒是也沒有再說什麼,放着第一批考生出去了。

第一個交卷的蘇澤捱了訓,其餘考生都顫顫驚驚的低着頭出了考院。

此時已經天快黑了,考院對面的樓上卻掛上了燈籠,幾名書院學生已經站在門口,等待考生出來了。

見到蘇澤,這些延平書院學生都是一愣,繞過他找到其他相熟的士子,向他們詢問考題。

後面的人竊竊私語,蘇澤倒是一點不在意,他提着考籃向《拍案驚奇》編輯部走去,考了一天他又累又餓,就想要好好吃上一頓。

“先生!”

蘇澤聽到一個熟悉的童音,正是報童頭領彭安,提着一個籃子站在角落中。

彭安如今雖然還是沒住進養濟院,但是蘇澤的講課他一次不落,對蘇澤一直都執弟子禮。

“這是方公子讓我送來的食盒。”

彭安將一個精美的食盒遞給蘇澤,食盒摸起來還是溫熱的,這位方“公子”果然貼心。

“你等了多久了?回去同食吧。”

縣試最晚可以考到晚上九點,陳朝源和林清材都很重視這次縣試,肯定不會提前交卷,蘇澤乾脆邀請彭安一起回去吃。

彭安搖頭說道:“學生還要回去分賬,多謝先生了。”

他又頓了一下說道:“我也是剛到,差點趕不上先生考完。方公子就讓我現在過來,就在考院門口等半個時辰,若是先生不出來就將食盒帶回去。”

蘇澤莞爾一笑,這方若蘭也是有趣,原來自己不提前交卷就吃不上食盒了?

還是她對自己這麼有信心?

蘇澤接過食盒,讓彭安走夜路小心,就提着食盒返回住處。

考院對面的酒樓上,黃時行等人看到了四書義的考題,紛紛倒吸一口氣。

其實這道題目的難度超綱了。

科舉考試每個階段的難度是不同的。

童子試的三場,也叫做小三試,縣試、府試、道試,最難的自然是學政衙門主持的道試。

童子試、鄉試和會試,這叫做大三試,最難的其實是鄉試。

而這道題目的難度,已經可以用在鄉試的考試中了!

黃時行最近也都在備考,看到這道題目也開始思考起來。

明代的截搭題還沒有清代那麼明目張膽,畢竟截取聖人經義,這本身也有些違背聖訓。

到了清代禮部才明確規定了可以在科舉考試中出截搭題。

所以好消息是,現在科舉在會試中不會出現截搭題。

壞消息是,鄉試中幾乎都是截搭題,不會做截搭題的,在鄉試中已經被淘汰了。

有能力挑戰這道題的,都是秀才中的佼佼者,黃時行提起筆,開始在白紙上寫起來。

此時天色已經黑了,考院中已經開始給蠟燭了,每人三根蠟燭,最晚也就燒到晚上九點,還沒完成答卷的考生已經開始着急了。

陳朝源已經答完草稿了,他又檢查了一遍,這纔開始謄抄考卷。

白知縣則已經開始閱卷了。

不過縣試閱卷時間緊任務重,白知縣一個人一個通宵也看不完這麼多的考卷。

所以基本上閱卷的都是白知縣的師爺和縣吏中的親信。

這雖然並不符合朝廷制度,但是如今天下各縣都是這麼幹的,法不責衆嘛。

白知縣會給兩篇經義寫上破題的思路,然後寫一篇標準範文分發下去。

閱卷的就根據他給出的答案評卷子。

不過白知縣也不完全信任手下這幫人,他分成兩組交叉閱卷,如果兩組都畫叉的,那就直接黜落送不到他面前。

只要有一組判定中的,就會送給白知縣最後仲裁。

陸續有考卷送到白知縣面前,不過基本上都是一圈一叉的卷子,也就說是不能讓兩組閱卷的都認可的考卷。

白知縣看了卷子,也覺得都只能說是差強人意,他暫時扣住這些卷子,若是錄取人數不夠,再從這些卷子上錄取吧。

等到九點的梆子敲響,終於到了最後交卷的時候,陳朝源最後在燭光熄滅前檢查了一遍,喊來衛兵交上了卷子。

林清材則是大腦空空,他看完了第一條四書義就懵了,強行做完已經天黑了,後面的五經義和試帖詩都是匆忙寫的,最後是被強收走了卷子。

林清材出考院的時候都快要哭了,有的老童生比他還不堪,直接嚎啕大哭起來。

哭聲傳到樓上,黃時行放下手中的筆道:“成了!”

衆人紛紛圍過去。

黃時行的思路倒是和蘇澤差不多,不過用典上面差了很多,空發議論多,論據支撐少,其實並不能算是上等的科舉八股文。

但是能在短時間內破題並且完成八股創作,已經是相當不容易的,果然黃時行是延平府舉人之下第一人。

黃時行說道:“這題太難了,本縣童生中能答對這道題的,怕是十之無一啊。”

衆人紛紛點頭,捫心自問讓他們去考這道題目也要懵,別說這些童生了。

一想到蘇澤,黃時行露出笑容。

歸根到底還是要看科舉的!等自己中了舉人,再來收拾蘇澤這個秀才都不是的傢伙!

與此同時,白知縣終於等到了一份畫了兩個圈的試卷。

看到卷子上破題的話:

“說以學而深,可決其朋之有矣。”

白知縣連連點頭!這纔是他要的破題思路!

卷子是吏員謄抄過的,白知縣也看不出這到底是誰的卷子,他仔細的讀了一遍,更是覺得這份卷子答的好。

學習實踐的關係,追求“道”的態度,蘇澤的這篇文章可以說都沒有問題。

而實際上,白知縣這篇題目中還隱含了他的政治傾向——那就是“君子有朋”。

白知縣也有政治理想的!

千古以來,朋黨這個詞都是貶義詞,包含結黨營私的意思。

白知縣在考上進士之後,和另外幾個同年進士相互約定互相幫助,共同提攜。

這當然不符合大明官場的“君子不黨”的說法,但是嚴嵩有奸黨,清流有清流黨,白知縣他們這些新進士科舉第次太低,官都太小,兩邊都看不上他們,爲了能在兇險的官場生存下來,只能接黨互保互通有無。

而蘇澤文中最求真理實踐大道想通,所以君子自然會聚集起來的理論,正是說到了白知縣的心坎中去了。

白知縣看着謄抄過的考卷,考卷也是糊名的,“甲六”被糊在了卷子的裝訂線內,白知縣記下這篇文章,等到張榜之後再看是縣裡那位俊傑。

閱卷工作一直持續到了第二天下午,總算是將所有的考卷都閱卷完畢,包括蘇澤的卷子在內,得到雙圈的考卷一共只有十份。

得到一圈一叉的考卷有五十份,白知縣又從這五十份中挑選出四十份文采更好的,列入到了榜單內,這就是通過第一場考試的學子名單。

剩餘的十份卷子,就是本次考試的副榜。

副榜的考生依然可以參加第二輪的考試,如果後面兩場考試有倒黴蛋被黜落,那副榜靠前的人就可以遞補上來。

不過大明科舉最重的還是經義,後面兩場只要不交白卷,或者不小心寫上需要避諱的字,基本上是不會黜落的。

副榜約等於現代公考的面試候補名單,只有少數情況下前面考生作死放棄纔有機會補上。

等這些都忙完了之後,已經到第三天了。

天還沒亮的時候,禮房的吏員開始忙碌,他們拿出一張紅色的大紙。

大紙上有一個大大的“中”字,中字覆蓋的區域叫做“團案”。

禮房的吏員拆開糊名,按照從內到外的順序,按照名次將號牌寫到了圖案上。

比如蘇澤是排名第一,他的“甲六”就寫在榜單正中央的“中”字中心位置。

前二十名都在團案的內圈,也就是中字覆蓋的部分,前二十名基本上不會被黜落,基本上保送府試了。

團案外側是二十一名到五十名的號牌,這也是上了正榜。

如果號牌落在團案之外,那就是上副榜的了。

整個紅榜最後送到白知縣面前覈對,將所有號牌和卷子覈對完畢後,白知縣蓋上縣衙官印,吩咐禮房的典史去考院外放榜。

這時候考院門口已經聚集了很多人了,就算是那些明知自己考不上的,也會心懷僥倖心理過來看看榜,萬一中了呢?

蘇澤、陳朝源和林清材三人也早早來到了廣場上,要說不緊張肯定是假的,看着烏泱泱的看榜考生,蘇澤也生出一絲緊張的感覺。

陳朝源對蘇澤說道:“蘇兄,若是看到自己的字牌,千萬不要露出異色,也不要高喊中榜,跟着人羣退出去就好了。”

蘇澤疑惑的問道:“這是爲何?”

陳朝源嘆息一聲說道:“還是我們福建科舉競爭太激烈了,以前不用號牌的時候,考完第一場就會有人去舉報科場舞弊,特別是案首和內榜的更會被質疑,甚至還鬧出落榜考生聯名去學政衙門告狀的事情。”

蘇澤這下子明白了,文無第一,落榜的自然不服氣,畢竟第一場考試就算是進了正榜,依然有被黜落的可能。

鬧事的未必有證據,但是噁心人是有一手的,所以號牌制度也是爲了保護那些中榜的考生,避免影響他們後面的考試。

只有第三場過後謄上名字的紅榜,纔是真的通過縣試的名單。

果然有經驗的考生都和陳朝源這樣,默默的看了榜就離開。

蘇澤走到榜前,看到“甲六”,就默默的退了出去,可以準備後面的考試了。

縣試、府試都是資格性的考試,其實真正競爭的也就那點人,最後刷人的學政出題的道試。

在整個科舉考試中,鄉試的難度則是最大的。

上一科的鄉試福建足足有兩千三百人蔘加,但是福建的錄取名額是多少呢?全省90人而已。

而舉人考進士的錄取率是多少呢?

上一次殿試,也就是嘉靖三十二年的會試,中進士的一共是403人,狀元是福建福州府閩縣的陳謹。

而全國參加會試的舉人一共多少人呢,嘉靖年間也只有三千多人。

這麼一比,福建鄉試的錄取率是3.9%,而進士的錄取率是13.4%。

2020年,清華大學全國錄取率是3.7%。

(本章完)

第381章 蘇大都督的倒模第258章 藥,種子第468章 政治身份和爭第266章 文筆如刀第014章 種田要用腦第450章 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396章 龍虎山張家第149章 主動出擊的計劃(中午十二點加更)第460章 離天堂太遠,距中原太近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544章 有線電報第563章 休沐和時間第187章 愚智對答第604章 山東“大捷”第465章 輔政和垂簾第028章 初陣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81章 肝技能忙(上架求首訂)第247章 講學泰州第178章 平步青雲第002章 家廟第242章 晚年不詳第302章 重商主義第470章 唯有一爭第274章 送技能的陸二第114章 頭號二號冤種第274章 送技能的陸二第647章 宮廷開支第353章 內鬥不止第561章 崇明島度假村第193章 將鑄新錢第012章 煙薯第478章 比封建更腐朽的買辦第194章 大撒幣工程第454章 戰爭史的新一頁第399章 改道黃河之志第566章 睢陽第488章 婆羅門和回教第050章 賬房技能第356章 北歸和南歸第182章 數學技能升級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132章 誰試手,補天頃?(卷末,求票)第342章 汝最類父第475章 武昌和滎陽第328章 九邊,救俞第022章 畝產第189章 錢法困境第244章 有疾,吾往矣7月12日 早上這章中午十一點發第552章 李成樑入京第394章 當其無,有器之用第532章 女真叛亂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第334章 鑽膛炮第621章 世界是個草臺班子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012章 煙薯第296章 水清水濁論第168章 東南局勢大“好”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202章 新錢發行第663章 神聖感第196章 鄉試開始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90章 貪上史書第126章 三號天使投資人第405章 李舜臣聚義梁山泊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129章 葡萄牙船長第183章 南平鄉野調查其一第642章 民族決定論第630章 女王朝貢第280章 振武營兵變第169章 過年,縣試報名開始第475章 武昌和滎陽第370章 親愛的朋友啊第046章 南平縣學第033章 曬鹽第208章 瘋狂的龍涎香第281章 講武堂第595章 重注第431章 蒸汽機第533章 活該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617章 打老虎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601章 從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161章 連環巴掌第160章 掀桌子第217章 朱熹王陽明都錯了!第599章 土豆粑粑第165章 金色書法技能第507章 自由即不公第154章 大勝!何以酬功?第559章 沐家請降第274章 送技能的陸二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179章 來了的,走了的第595章 重注
第381章 蘇大都督的倒模第258章 藥,種子第468章 政治身份和爭第266章 文筆如刀第014章 種田要用腦第450章 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396章 龍虎山張家第149章 主動出擊的計劃(中午十二點加更)第460章 離天堂太遠,距中原太近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544章 有線電報第563章 休沐和時間第187章 愚智對答第604章 山東“大捷”第465章 輔政和垂簾第028章 初陣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81章 肝技能忙(上架求首訂)第247章 講學泰州第178章 平步青雲第002章 家廟第242章 晚年不詳第302章 重商主義第470章 唯有一爭第274章 送技能的陸二第114章 頭號二號冤種第274章 送技能的陸二第647章 宮廷開支第353章 內鬥不止第561章 崇明島度假村第193章 將鑄新錢第012章 煙薯第478章 比封建更腐朽的買辦第194章 大撒幣工程第454章 戰爭史的新一頁第399章 改道黃河之志第566章 睢陽第488章 婆羅門和回教第050章 賬房技能第356章 北歸和南歸第182章 數學技能升級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132章 誰試手,補天頃?(卷末,求票)第342章 汝最類父第475章 武昌和滎陽第328章 九邊,救俞第022章 畝產第189章 錢法困境第244章 有疾,吾往矣7月12日 早上這章中午十一點發第552章 李成樑入京第394章 當其無,有器之用第532章 女真叛亂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第334章 鑽膛炮第621章 世界是個草臺班子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012章 煙薯第296章 水清水濁論第168章 東南局勢大“好”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202章 新錢發行第663章 神聖感第196章 鄉試開始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90章 貪上史書第126章 三號天使投資人第405章 李舜臣聚義梁山泊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129章 葡萄牙船長第183章 南平鄉野調查其一第642章 民族決定論第630章 女王朝貢第280章 振武營兵變第169章 過年,縣試報名開始第475章 武昌和滎陽第370章 親愛的朋友啊第046章 南平縣學第033章 曬鹽第208章 瘋狂的龍涎香第281章 講武堂第595章 重注第431章 蒸汽機第533章 活該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617章 打老虎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601章 從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161章 連環巴掌第160章 掀桌子第217章 朱熹王陽明都錯了!第599章 土豆粑粑第165章 金色書法技能第507章 自由即不公第154章 大勝!何以酬功?第559章 沐家請降第274章 送技能的陸二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179章 來了的,走了的第595章 重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