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石詠名義上是作爲理藩院各國事務衙門的負責人, 南下前往廣州,面見在廣州往來的各國商人, 聽取他們的意見和需求, 考慮各國申請在廣州建立領事館並提供領事服務的要求。

實際上, 他的任務還有很多:頭一樁, 便是考察此前幾年海禁的“小開”對南方數省商貿活動的影響。此外,十三阿哥早年間在廣州的幾處產業需要收攏,而十六阿哥也蠢蠢欲動, 想要在廣州建立新廠, 直接面向海商,出口內務府新研製出的各種工藝品。

除了這些, 石詠還拿定了主意, 要帶如英南下,帶她去南邊走走看看。此外如英的爹穆爾泰現在還在廣州巡撫任上, 父女多年未見, 所以石詠怎樣也要帶她南下一趟。

當然了, 他最隱秘的一個安排,就是要藉此機會見見傅雲生,看看這位“同鄉”在廣州經營得怎樣了。

如英聽說能南下去看看, 自是欣喜。她早就想有機會出門走走看看, 但是石詠不得空,她膝下又有一兒一女要照看。石大娘非常樂意如英跟着石詠一起出門辦差,並且主動擔下了照顧安姐兒和沛哥兒的責任。石大娘還說:“要是你們兩人一起出們,回來的時候變成三個人, 娘就真的心滿意足了。”

如英看了石詠一眼,臉上一紅。前一陣子她是因爲家孝國孝的原因,不得與石詠親近,然而待出了孝,夫妻感情一如既往地要好,她身上還是沒有動靜。

石詠也知母親與如英都有些着急,他也大致知道是什麼原因:壓力。前一陣子新舊交替,朝中人員變換不斷,他也得了從來沒接觸過的新差事,壓力一直有。之後又是賈家的事,又是史家的事……石詠身爲一個男人,承擔着照顧整個家的責任,難免身有壓力。一旦有了壓力,子嗣之事怕就難以順利。如今可好,他得了這麼一趟長途差事,就算到了廣州工作繁重,可是路上也可以悠哉悠哉地輕鬆一陣,飽覽一回大好河山了。

石大娘隱約也知道是這麼回事,才說了這“出門兩個人,回來三個人”的話。

可一轉眼,出門便成了三個人。安安這個機靈鬼兒,不知從哪兒打聽了爹孃要出門的消息,趕來死纏着石詠與如英,強烈要求一定要跟着爹孃出門。石詠本來不想同意,可是想想安安最是好動,如果石大娘照顧兩個孩子,起碼得多分一大半的心思來照顧安安。所以不如他們夫妻兩個將安安帶走,這樣石大娘帶着庭沛一個,也輕省些。於是就這麼決定了,石詠提出安安必須保證聽話,不哭鬧不亂跑,否則立即取消她的出行資格,安安立即乖得什麼似的,那大家閨秀的模樣竟也輕輕易易就裝出來了,惹得如英在旁直笑。

石詠:“你小時也是如此吧!”

如英:……再也笑不出來了。

除了跟着出門的人手需要議定,石詠還有一項任務,他東廂裡架上蹲着的那幾件,也一起鬧着要跟着出門。一捧雪說起石詠早年間就答應過,一定會帶它出門看看的,而武皇的寶鏡是靜極思動,畢竟從揚州歸來之後,就很久沒有再出門走動了。紅娘的瓷枕雖說比較怕出門,但是想想,萬一出門再摔成個三百片,不是還有詠哥兒在,全都能修回來麼?

於是石詠的隨身行李裡就多了這麼幾件:玉杯不能用來飲水,瓷枕不能用來枕臥,雖有寶鏡,他又是個男的不需要對鏡貼花黃,因此這幾件擱在行李裡就顯得怪異無比。

好在如英體恤,知道是夫婿的心愛之物,沒說什麼,直接騰出一隻小藤箱,裡面墊上棉絮,讓石詠盛放這幾件。結果三件文物都沒口子直誇,說石詠這是哪輩子積下的福氣,得了這樣一個媳婦兒。

石詠:我眼光好謝謝!

石詠出發之時,石喻與石大娘和王氏都到通州碼頭相送。石詠勉勵石喻:“往後且閉門讀書,大哥不在家的時候,你且不必理會外界一切風言風語。”他知道石喻因“避嫌”而越過了此次恩科,背後確實有些風言風語,什麼“江郎才盡”啦,“方仲永”啦,全都出來了。

哪曉得石喻一笑笑得舒暢,道:“大哥以爲我還是以往那個不懂事的麼?”

石詠舒心地拍拍兄弟地肩:“可見得是長大了。”

“大哥此去,也需一路小心。家裡的事不必掛念,有我在,必定不會惹是生非的。”石喻挺起胸脯承諾。這小子,如今已經和石詠生得一般高了,再加上常年鍛鍊,身體不再單薄,一副大小夥子的模樣。石詠登時覺得他終於可以放心了,有石喻在,也一定能撐住這個家。

待別過了家人,石詠帶着如英與安安乘舟南下。安安出門,樣樣新奇,但是很快暈船就將她放倒,老老實實地在船艙裡躺着。而船上無事,如英則沒事捧着那一本當初寶琴贈給她的那本小冊子,一點一點地琢磨。

如今她已經有了兩樣“詞典”,一本是荷蘭語到拉丁文的詞典,另一本則是拉丁文到漢語的詞典。都是石詠借“職務之便”,從理藩院裡借出來的。雖然如英要看懂那小冊子費勁之至,但是總算給她摸到了規律,竟當真一點點地翻譯了出來。

“九月十七日,在真臘國的口岸登岸,岸邊有很多以捕魚爲生的船民,他們都聽不懂我們的語言,但是熱情地向我們兜售他們曬好的魚乾,想換取我們手裡的銀元……”

”十月的最後一天,我們抵達了呂宋,今天我嚐到了新鮮的椰子。“

“十一月二十五日,快要進澳門港了,哦我真期待……”

“漢語真是一種極其優美的語言,在這裡認識的朋友們,她們的生活都充滿了詩意,哦,我也很想像他們一樣寫出這樣漂亮的詞句……”

如英翻譯起來頗爲吃力,畢竟她沒有學習過這些語言。只能嘗試將各種關鍵詞的意思連在一起,靠猜測猜出大概意思。但是一旦領會了這日記裡的意思,如英便能收穫一種巨大的滿足感。石詠鼓勵她這樣摸索,有時候自己也會幫忙辨認一些名詞,他對“椰子”“呂宋”這樣流傳到後世這樣的名詞大致有些認識。

如此一來,時光便過得飛快。等到安安習慣了行船的生活,開始在官船上“大鬧天宮”的時候,他們已經來到了微山湖上。石詠便給安安講起當年他們在微山湖上遇匪的舊事,安安登時對那臨危不懼,沉穩安靜的淑女也生出好感,開始嘗試端一點小架子。

不日便到了揚州。石詠特地下船去尋訪鄭板橋的住所。他來之前曾經答允過五鳳,要給鄭板橋捎個平安信。豈料問起,卻是不巧,板橋說是今年有鄉試恩科,便去江寧準備應考去了。石詠無奈,只得留下個口信,託人轉告板橋,說是他有一位排行老五的舊友,託人捎來個平安信。料想鄭板橋應該能猜到是五鳳。

在揚州、金陵、蘇州這幾處,官船都有停靠補給的時候,石詠往往去會見地方官員,詢問近來海貿對本地的影響,而如英便帶安安在各處名勝遊玩。安安見得多了,性子倒開始顯得沉穩大氣些,露出些安靜模樣。

待到了松江,官船換了大船,從吳淞口出海,走海路南下。海路比較無聊,終日面對着一片茫茫無際,而且飲食單一,除了海產就是海產,陸上帶來的新鮮菜蔬很快就耗盡了,好在石詠與如英早有打算,帶了些梅乾菜、幹豆角、茄子乾兒之類,偶爾還能調劑調劑。

有時安安挑嘴,不肯進食,石詠夫妻兩個便會提醒她,出門之前答應過的話可別忘了。安安生怕爹孃往後再不帶她出門了,當即乖乖地將劃到她面前的魚吃了,還會特別狗腿地給爹孃挾菜,甚至用小筷頭將魚刺都挑了,纔會將魚肉撥到石詠碗裡,討好地叫一聲:“爹!”

石詠:“謝謝安安!”

如英便抿嘴在一旁直笑。

海船在海上航行寂寞,但是石詠他們運氣不錯,一路上都還算安穩,沒有遭遇什麼壞天氣。海船在寧波、泉州等幾處靠岸,補給之後繼續南行,石詠他們於七月中抵達了廣州。

石詠抵達廣州,穆爾泰早就得到消息,他身爲廣州巡撫,身上官職與石詠的侍郎官職相當,且又是地方上的大員,倒不必親自出迎的。但是聽聞如英也隨夫一道過來,穆爾泰哪裡還坐得住,自是親自前往迎接。

石詠的座船自珠江口緩緩駛入,在碼頭上停靠之後,石詠首先下船,隨後又將妻女接下。穆爾泰早安排了官轎來接這對小夫婦,石詠扶如英上轎,但是自己卻堅持行走,好趕緊改善一下上岸之後腳下虛浮的情況。

穆爾泰在不遠處碼頭盡頭出的官驛候着。石詠成婚的時候穆爾泰已經離京,雙方這一下就是四五年沒有見過了。待見到穆爾泰,石詠趕緊快步上前,給穆爾泰行下大禮。

這時的穆爾泰已經兩鬢斑白,較之當年石詠再見的時候,已經蒼老了許多。他自從小安佳氏過世之後就沒有再娶,一直以鰥夫之身在廣州任上。此刻見到石詠,穆爾泰連連點頭,趕緊拉他起身,口中道:“好,好……”

當年石詠娶如英的時候,還只是個小小的郎中,誰能想到如今竟與穆爾泰官階一樣,而且奉了欽命南下廣州。穆爾泰回想當時自己的各種猶豫,心想若是當時草率決定,怕就要錯過這個前途大好的年輕人了。

待到如英所乘的軟轎過來,不知爲何,穆爾泰開始視線模糊。待到如英下轎,攜着安安來到穆爾泰面前,鄭重拜倒下去的時候,穆爾泰已經難抑心中的激動,連忙道:“好,好……不必,不必——”

在這一刻,他眼見着一個,卻想到另一個女兒已經是天人永隔,兩位亡妻亦是如此,一位是英年早逝,一位是畏罪病逝。想着他到底是負了這些人良多,穆爾泰的淚水已經悄然滾落,忽覺自己的衣襟被人拉了拉,低頭見是個孩子,眉目如畫,正掂着腳,舉着一枚帕子,遞給自己,道:“姥爺,姥爺不哭……”

穆爾泰趕緊掩了情緒,接了那帕子,蹲下來望着那孩子,更是感慨萬千,最後卻什麼也沒說出口,只說了一句:“孩子,謝謝你!”

安安從未見過這位外祖父,一扭捏,到底是往父母身後一鑽,躲了起來。

如英知道穆爾泰在傷感什麼,忙低聲道:“父親放心,沛哥兒在女兒身邊,如今好得很。只是這一趟路途遙遠,沛哥兒年紀小,女兒實在不放心將他帶在身邊,因此留在京中,由婆母照看。”

穆爾泰當初得知親家將亡女唯一的兒子認作是克母克兄的妖孽時,當真氣得險些發瘋,又氣又悔,萬萬沒想到當初他頗爲看好女婿竟是這樣一副德性。然而他也沒有想到,他另一個女婿竟肯爲那孩子出頭,不止認在自己名下,更爲他入戶籍,進宗祠,完全當成是親子來撫養。

此刻穆爾泰想起安佳氏一家,登時冷笑道:“哲彥那邊的事,茂行和英兒都且不要過問了。往後都交給爲父來處理,我穆爾泰不回京,他們就當我這手不夠長,伸不了那麼遠嗎?”

石詠與如英對望一眼,知道穆爾泰也早看不過去哲彥一家子,遲早與他們沒完。

一時一家四口在珠江口的碼頭跟前的官驛稍歇,隨即出發,往穆爾泰的府邸緩緩而行。在廣州期間,石詠一家將暫時依附穆爾泰而居。這裡離“廣州十三行”較近,石詠甚至還見到不少高鼻深目的洋人在此來來去去。穆爾泰見石詠關注這些洋人,知道他這次南來的差事與海貿和洋人有關,一路上便與他說了不少廣州這邊的情形。石詠很感激,心想有這位岳父大人在此,他此次南來,收集資料,瞭解實情都要方便很多。

待回到穆爾泰府中,如英帶安安去客院安置。穆爾泰則帶着石詠去了一間靜室,這對翁婿頭回有機會坐下來詳談。

穆爾泰旁的不問,先問起先皇駕崩時候的情形,與後來諸皇子的反應。石詠將他所知的一一都說了,穆爾泰心中有數,拈着須沉默了一會兒,待到最後才道:“這裡一直衆說紛紜,說是先皇生前沒有下過立太子的明詔,當今得位不正。若如你所言,京中傳言已經漸漸澄清,隨着時日過去,想必南方的情形也會漸漸好轉。”

石詠點頭稱是。然而穆爾泰話鋒一轉,道:“但是另有一樁,茂行你千萬要記住。當初先帝崩逝,傳位遺詔送往各地之時,湖廣一帶,有不少文臣是不滿,亦或是失望的。南方的文臣大抵支持廉親王,甚至到如今,還有不少人將廉親王稱爲‘八賢王’的。廉親王的人望,即便是當今,暫時也是旁人無法相較的。你身在京城官場,與怡親王、莊親王等人走得近,這固然是好事,可是切記一點,千萬不要低估了廉親王的本事。此前他是失了先皇的歡心,可是如今,先皇不在了,他卻人望依舊,甚至……”

石詠心裡幫穆爾泰補充下去:甚至可能登高一呼,一呼則百應?

穆爾泰說完,拍拍石詠的肩膀,道:“總之,能不得罪廉親王,就儘量不要得罪。”

石詠卻回想了一下那時爲九阿哥送行時的情形,心裡暗想:有可能……已經得罪了。

第323章第380章第406章第8章第402章第414章第230章第309章第119章第52章第91章第49章第171章第304章第55章第158章第70章第140章第239章第302章第277章第136章第358章第210章第3章第323章第337章第107章第326章第158章第349章第25章第408章第22章第409章第171章第29章第264章第203章第95章第29章第240章第30章第160章第66章第237章第178章第361章第289章第163章第195章第81章第115章第252章第4章第86章第232章第361章第115章第399章第24章第218章第353章第124章第307章第228章第290章第155章第122章第334章第228章第133章第287章第230章第340章第181章第414章第183章 (捉蟲)第246章第251章第40章 (捉蟲)第217章第321章第338章第13章第207章第65章第416章第4章第141章 (捉蟲)第345章第327章第38章 (捉蟲)第31章第220章第146章第400章第36章第313章第225章
第323章第380章第406章第8章第402章第414章第230章第309章第119章第52章第91章第49章第171章第304章第55章第158章第70章第140章第239章第302章第277章第136章第358章第210章第3章第323章第337章第107章第326章第158章第349章第25章第408章第22章第409章第171章第29章第264章第203章第95章第29章第240章第30章第160章第66章第237章第178章第361章第289章第163章第195章第81章第115章第252章第4章第86章第232章第361章第115章第399章第24章第218章第353章第124章第307章第228章第290章第155章第122章第334章第228章第133章第287章第230章第340章第181章第414章第183章 (捉蟲)第246章第251章第40章 (捉蟲)第217章第321章第338章第13章第207章第65章第416章第4章第141章 (捉蟲)第345章第327章第38章 (捉蟲)第31章第220章第146章第400章第36章第313章第22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