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回 對撞

各位書友,我新書已經如約的更新兩章了。趕快去多多的支持啊。

----

驕陽似火,萬里無雲。如此天氣,聰明人都躲在陰涼裡休息了。可如今卻有一支龐大的部隊在快速的前進。這支軍隊,一眼望去,無邊無際。隆隆的步伐聲,更是傳出老遠。

幾十萬大軍在前進的聲音是什麼樣子的?

這還真不好說,雖然他們沒有形成統一整齊的步伐。進而形成震耳欲聾的殺伐之聲。可是,他們還是讓裡許內的蛇蟲鼠蟻跑了個一乾二淨。那就更不用說是其他的小動物了。

要說董卓的這支部隊,前進的速度並不慢。可是這樣的數度,還是讓陪同董卓指揮全軍作戰的李儒心急的不得了。

兵貴神速。時間就是一支部隊取勝的最大砝碼。但是,這一切卻又不是能以一個人的意志爲左右的。

雖說李儒早在董卓派人聯合袁紹之前。就做好了兵進幷州的準備。可是,鮮卑部族的突然襲擊,卻造成了董卓主力部隊的來回奔波。一個月就這樣的沒了。而出了潼關之後,爲了使這些部隊的隊列展開。那更是花費了六天的時間。時間可不等人呀。天知道劉明是不是已經從遼東回來了?

此時,李儒迫切的希望盟友袁紹也準備好了出擊的準備,哪怕是隻分擔對方一點的兵力。那也是好的。不過,李儒想是這麼想得。可他也只是這麼稍稍的想了一下而已。把自己軍隊的勝利寄託在並不可靠的盟軍身上,從來不是李儒的作風。勝利永遠只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完善的方略,充足的準備。這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李儒看着自己按着武聖孫臏的遺作而布成的一字長蛇陣,心中一陣自豪。當初即使是龐涓也破不了的一字長蛇陣,如今卻被自己改良成可攻可守的大陣。就算是因此耽誤了六天的行程,那也是值呀。自己這戰陣之道,就算不是曠古鑠今,那最少也是少有敵手了。

正在此時,突然一名探馬飛馳而至。行至近前,翻身下馬,單腿打千說到:“稟相國,前方六十里發現幽州軍馬。第一小隊探馬已經全軍覆沒。”

董卓的車輦隨即停下了。隨侍的李儒大車,也停了下來。

董卓的聲音從車輦中傳了出來:“賢婿呀。幽州的軍隊怎麼跑出來了?咱們應該怎麼辦呢?”

李儒連忙下車,湊到董卓車輦之前說到:“相國大人。咱們這麼多的兵馬行動。被劉明他們知道咱們的兵馬動向,那也是不足爲奇的。至於他們爲何放棄了守城而向咱們迎戰。此時還不好推測。估計又是劉明他們所謂的仁義在作怪,怕咱們搶奪那些百姓吧。不過,穩妥起見。咱們還是先安營下寨,把咱們的陣勢布好。等屬下派人打探清楚了再說。”

董卓首肯之後,大軍停了下來,連串的探馬也飛馳而去了。

李儒則開始更加用心的推測了。幽州方面到底是怎麼準備應對的呢?

對於幽州方面情報的不瞭解。永遠是困惑在李儒心頭的一塊心病。這也是時刻壓迫李儒,要李儒產生速戰速決趕快解決幽州問題的最大動機。李儒摸不清幽州往後發展的會如何,只知道隨着時間的流失,幽州也就越來越不好估測了。

對李儒來說,勝利永遠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上,要受自己控制的。可是,運籌學和戰略上的勝利,那都是要建立在完善的情報系統上的。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可李儒現在只能做到知己,對知彼卻差得太多了。不是李儒不想知道幽州的情報。而是李儒派出去的那些密探,幾乎都是有去無回。有限的幾個密探在那邊落了腳,可傳回來的情報,那也有限的很。

就拿幽州現在到底有多少兵力來說吧。李儒也是始終吃不準的。以幽州那面放出來的風聲,是共有大軍五十萬。其中二十萬鎮守幷州,三十萬留守幽州。可是,這消息準確嗎?自己這邊不也是八十萬的大軍就詐稱百萬的大軍嘛。而且前些日子,劉明發檄文攻打遼東,傳出消息來是帶了二十萬兵馬走的。可是幷州來回調動佈防的兵馬卻不下五十多萬。這又怎麼說呢?當然了,也有可能是對方的疑兵之計。但也不排除幽州那邊隱藏兵力。

李儒越是盤算,越是頭疼,情報不足,不可判斷的事情太多了。不好推算呀。不過,李儒也在很短的時間內恢復了過來。推算不了,那就不推算了。實力。只有實力纔是決定一切的根本。計謀也不過起到輔助和推動的作用。在壓倒一切的實力面前,任何計策都是徒勞的。兵法有云:以正攻,以奇輔,是爲王道。現在自己就以正攻法逼他們決戰。想來那劉明在圍攻洛陽的時候,也不過才帶了五萬的兵馬。這些年來,就算是他飛速的擴軍了。可就衝着劉明一貫假仁假義的作風,他的軍隊的數量,也肯定比不上主公強拉壯丁組成的數量多。而且,在這短短的時間內,他那些新兵訓練出來的戰鬥力。也肯定比不過主公部隊四處搶劫而訓練出來的戰鬥力。他們的主力部隊,也該還是那些強騎兵而已。只要自己的戰車部隊把那些強騎兵撞毀了,想來幽州也就沒什麼可抵抗自己軍隊的了。

李儒嘿嘿的冷笑。

而此時,劉明也在感嘆。來的太匆忙了。以至於現在只是壘起了一座指揮台。人造共事根本就來不及弄呀。沒有修路隊的輔助,真是不太方便呀。要不是董卓大軍馬上就要進入自己的百姓屯集之地,自己何必這樣趕了呀。

想到這點,劉明也不禁好笑,看來自己確實是和董卓不一樣呀。還是丟不下這些無辜的百姓安危。可恨那董卓爲什麼就不能像自己一樣呢?自己也就是把人口往自己的領地遷移,可董卓爲什麼卻是殺光,搶光,燒光,無所不爲。什麼樣的缺德事情他全都幹得出來呢?

與劉明站在一起用望遠鏡觀測董卓大軍動向的還有關羽,郭嘉,賈詡等人。

關羽對董卓軍隊派出來的這麼多流星探馬,感到不適。輕聲對劉明說道:“大哥,看來董卓他們夠謹慎的。明探、暗探,連環探,以及各軍之間毫不間斷的流星探,多如牛毛。您說董卓他們會按咱們的計劃行事嗎?”

劉明搖頭說道:“戰爭哪有一成不變的。戰場之上,千變萬化。任何一點的戰機,都有可能引起不同的變化。計劃,也不過是應變的準備罷了。咱們只要把咱們應該做到的作好了。那就成了。其他的,也就隨即應變了。”

郭嘉聞言,則在一旁笑道:“二哥過濾了。董卓他們會派出這麼多的探馬,還不就是因爲他們對咱們幽州的不瞭解而造成的嘛。誰讓他們派來的那些密探根本就不瞭解咱們幽州的狀況,被咱們幽州的百姓給告發了呢?他們現在殘留在咱們這裡的那幾個密探,除了是咱們特意給他們留的,就是已經投降咱們的了。”

賈詡也在一旁微笑的補充道:“確實如此。他們這些探馬雖然討厭。可咱們也沒打算埋伏他們。這也算不得什麼。至於他們那各軍之間聯繫的流星探馬。雖然加強了他們之間的聯繫。可是,這也看出來了他們準備和咱們決戰的決心。而咱們只要在戰鬥開始了之後,派出咱們的反偵查部隊,截斷蛇頭,蛇尾,蛇腰三者之間的聯繫。讓他們在各自應戰的瞬間之際來不及作出判斷。應該不會讓他們走出什麼偏差來的。”

日頭已經升到了正中間。董卓的大軍,也不過纔剛剛的紮好營盤而已。三支部隊同時出現在了董卓大軍的三處。

隨着流星探馬的消息傳遞,一字長蛇陣自然產生變化。每一點的部隊,都有兩路大軍從左右兩翼包抄了過去。準備對敵軍進行圍殺。而且他們爲了拖延時間,等候友軍的支援。不約而同的都選擇了單條,好爲自己友軍的到來,留出充足的時間,好把對面的敵軍一網打盡。

而這也着實的讓張飛等人美了一把。

張飛和趙雲接到的命令都是攻擊敵軍。然後等敵軍援兵到來的時候後撤,吸引敵軍遠離中央戰場。故此,能不耗費兵力的攻擊。當然是一件好事了。而且還能過過武癮,長長自己軍隊的威風。何樂而不爲呢?

不說張飛、趙雲如何的顯威風痛宰敵軍將領了。單說,董卓的中路大軍,列出陣型之後,本準備比武單條,拖延一下時間,好使左右兩翼的援軍攻過來形成包圍。

可是,沒想到劉明派出來的卻是大將華雄。華雄的本領,這些西涼出身的將領誰不知道呀。在那個不知道華雄在此而最早上場的倒黴蛋被華雄一刀給砍了之後。董卓地大營之中,愣是沒有一個武將敢出來挑戰的。

氣的董卓好玄沒從帥案後面衝出來把自己的這些手下痛打一頓。

李儒一看這樣也不是辦法。上前對董卓說道:“相國。不如咱們不等援軍的到來了。就這麼的派無敵戰車衝過去得了。以咱們中路的五萬無敵戰車,五萬飛熊騎以及五萬禁衛軍的龐大實力,一舉擊潰面前的這支部隊也算不了什麼。等咱們擊潰了這支部隊之後,咱們還要支援首尾兩路兵馬呢。”

董卓想到了自己戰車部隊的無敵。這氣纔好過了一些。一雙豬目,狠狠地瞪視了自己的這些手下一圈,高聲說道:“衆將官。隨我來。我要親眼看看我的那些寶貝是如何的把那些逆賊碾碎的。”說完,董卓扭動胖大的身軀向外走去。

戰場上,兩軍還在對峙。隨着董卓的命令。董卓大軍的旗門分開。一輛輛的戰車衝了出來。率先向劉明的本隊發起了進攻。

這次進攻,董卓可不是試探性的進攻。董卓一下子就派出了兩萬輛的戰車部隊。黑壓壓的一片,瘋狂的衝了過來。大地都在隆隆的馬蹄聲中顫抖。

董卓和李儒都在慣性的想象面前這支部隊的潰敗情景。可是,突然間,幽州陣地的旗門也猛的一開,一股滔天的巨吼。猛然間傳了出來。同樣黑壓壓的一片,帶着一團團的紅光從劉明的陣營當中衝了出來。更加震耳的奔跑聲,在陣陣的巨吼當中,更加勇猛的衝了過來。

此時的大地,已經不再顫抖了。而是地動山搖了。

董卓和李儒由於有戰車部隊的影響,看得並不太清楚到底是發生了怎麼一回事。只隱隱約約的觀察到,好像敵軍也有一支敢死隊,準備不要命的和戰車部隊對撞了。

可劉明他們站在了指揮台上,那看得可太清楚了。這場面也太壯觀了。看得劉明那是心動神搖。就連武學以達巔峰的關羽,也不禁爲這樣的場面感到震撼。

這就是戰國時期齊國田單賴以成名的火牛陣對撞董卓的無敵戰車。這就是楊軍仿效古人想出來的應對之策。這還真是針尖對麥芒,龜殼對鐵錘。全都是硬碰硬呀。

不過,關羽等人還是認爲如今這個火牛陣要比當初田單的那個火牛陣有進步,雖然火牛陣的牛還是不變。可這些火牛綁在牛尾巴上浸過油脂的棉布,卻比當初的蒿草強多了。而且,如今這些火牛身上的護甲,以及犄角上的鋼刀,那也比當初田單用的講究多了。

此時,一連串的碰撞不斷地響起。同樣瘋狂前進的部隊,不可避免的撞到了一起。董卓的那些戰車駕駛者,既是無法轉向,也是不想再這麼遭罪的活下去了。撞誰不是撞。撞牛還可以使自己的罪過輕易一些。故而,他們甚至是下意識的減緩馬速,好讓這些火牛把自己解脫了。

而劉明放出來的這些火牛,他們就沒這麼多的顧慮了。尾巴疼呀。所有的牛,牛勁都犯上來了。各個紅着眼睛的向前跑。向前!向前!再向前!

點擊察看圖片鏈接:

第540回 張飛的價值第336回 闖聯營(中)第147回 談笑間第434回 可殺不可辱第518回 五雷正法還是手雷第360回 馬超投劉明第153回 亂第418回 羅馬好消息第496回 讓諸葛亮震驚的蔡瑁第8回 第一次人代會第255回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294回 西征(下)第529回 神罵第297回 競爭上崗第599回 劉明新政第481回 呂布歸來第515回 政教合一的困惑第373回 財務部長要辭職第563回 邀約第486回 無敵二人組第401回 我錯了第486回 無敵二人組第507回 山海東來第359回 曹操的老毛病第618回 趙雲樂啊!第272回 官渡之戰上第5回 初見流民第528回 遍地開花敵後戰第509回 劉明的渴望第189回 不足爲信第96回 出走第137回 激戰第217回 曹操的收穫第419回 星火計劃第198回 一年後第515回 政教合一的困惑第24回 對外貿易第506回 巨響第188回 又一個人口販子第104回 天下英雄榜第127回 子龍出山地三百二十二回 怎麼辦第291回 西行第309回 二虎竟食第430回 釜山第235回 千萬不能死第588回 徐元直巧使連環計第177回 誅文丑第417回 三韓和鮮卑騎兵第492回 巧銼左賢王第15回 大俠的真相第1回 無奈到三國第511回 第一舌辯士第216回 連鎖反應第412回 誘殺第209回 自大狂第152回 輕絞之利第486回 無敵二人組第267回 天行健第482回 膽大包天的呂布第31回 空兵第95回 和親第396回 喝酒誤事第487回 包圍戰第360回 馬超投劉明第609回 神雷vs烈火第164回 內部危機第124回 十大酷刑第35回 張飛怒喝第291回 西行第202回 遭遇戰第605回 五虎八彪第63回 劉明的困惑第483回 殺手六人組第224 軍事化管理第312回 意外第502回 曹操的無奈第259回 心計第324回 晚到一步第234回 好事連連第462回 砸倒一切全無敵第576回 諸葛亮做媒第272回 官渡之戰上第465回 釣魚戰第173回 上 晉陽之戰第368回 高手就是高手第463回 天馬第339回 習俗第495回 諸葛亮頭疼第一事第312回 意外第488回 突飛猛進的呂布第95回 和親第164回 內部危機第497回 不愧是偉人的諸葛亮第197回 大規模集團公司第565回 魏延要造反第576回 諸葛亮做媒第601回 劉明妙想,皇上得工資第267回 天行健第383回 同牀、父兄、在旁
第540回 張飛的價值第336回 闖聯營(中)第147回 談笑間第434回 可殺不可辱第518回 五雷正法還是手雷第360回 馬超投劉明第153回 亂第418回 羅馬好消息第496回 讓諸葛亮震驚的蔡瑁第8回 第一次人代會第255回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294回 西征(下)第529回 神罵第297回 競爭上崗第599回 劉明新政第481回 呂布歸來第515回 政教合一的困惑第373回 財務部長要辭職第563回 邀約第486回 無敵二人組第401回 我錯了第486回 無敵二人組第507回 山海東來第359回 曹操的老毛病第618回 趙雲樂啊!第272回 官渡之戰上第5回 初見流民第528回 遍地開花敵後戰第509回 劉明的渴望第189回 不足爲信第96回 出走第137回 激戰第217回 曹操的收穫第419回 星火計劃第198回 一年後第515回 政教合一的困惑第24回 對外貿易第506回 巨響第188回 又一個人口販子第104回 天下英雄榜第127回 子龍出山地三百二十二回 怎麼辦第291回 西行第309回 二虎竟食第430回 釜山第235回 千萬不能死第588回 徐元直巧使連環計第177回 誅文丑第417回 三韓和鮮卑騎兵第492回 巧銼左賢王第15回 大俠的真相第1回 無奈到三國第511回 第一舌辯士第216回 連鎖反應第412回 誘殺第209回 自大狂第152回 輕絞之利第486回 無敵二人組第267回 天行健第482回 膽大包天的呂布第31回 空兵第95回 和親第396回 喝酒誤事第487回 包圍戰第360回 馬超投劉明第609回 神雷vs烈火第164回 內部危機第124回 十大酷刑第35回 張飛怒喝第291回 西行第202回 遭遇戰第605回 五虎八彪第63回 劉明的困惑第483回 殺手六人組第224 軍事化管理第312回 意外第502回 曹操的無奈第259回 心計第324回 晚到一步第234回 好事連連第462回 砸倒一切全無敵第576回 諸葛亮做媒第272回 官渡之戰上第465回 釣魚戰第173回 上 晉陽之戰第368回 高手就是高手第463回 天馬第339回 習俗第495回 諸葛亮頭疼第一事第312回 意外第488回 突飛猛進的呂布第95回 和親第164回 內部危機第497回 不愧是偉人的諸葛亮第197回 大規模集團公司第565回 魏延要造反第576回 諸葛亮做媒第601回 劉明妙想,皇上得工資第267回 天行健第383回 同牀、父兄、在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