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回 剿滅曹操,一念之間

這回曹操並沒有如歷史一般的因爲老父的被害而向陶謙興師問罪,畢竟歷史早已經因爲劉明得道來,而在不經意間的改變了。可是,徐州的富足,以及徐州的兵備荒廢。還是讓曹操再次的舉起了屠刀。即使是曹操的老爸此時正在曹操的丞相府中享福。

不過,此次攻打徐州的曹操也不是和歷史上完全一樣的。不過,這不是指曹操攻打徐州的藉口不一樣。畢竟雖然藉口不一樣,可他們的本質卻是一樣,同樣的都是貪圖徐州的財富而動的手。此次不一樣的地方是曹操受了劉明的影響,認識到了老百姓的重要性,明白了光有地盤兒沒有人是不行的道理。因此,曹操此次攻打徐州,並沒有像歷史那樣的,爲了讓久居太平之中徐州百姓知道戰亂的恐慌和不幸而大開殺戮,以便於自己今後的統治。

這回曹操讓夏侯敦,夏侯淵,曹仁、曹洪各帶三萬的兵馬分兵四路,進攻徐州,務必做到對百姓秋毫無犯,只要徐州投降了就可以。只追首犯陶謙一人。餘者只要投降,該不追究。

而且曹操爲了對徐州造成壓力,好達到兵不血刃就得到徐州的戰略意圖,自己還親帶大軍五萬於中路策應,並派于禁領兵三萬爲四路接應使。如此一來,曹操爲了攻打徐州動用了二十萬的兵力。不說曹操的兵馬素質都遠在了徐州的陶謙之上。就是兵馬的數量上,那也比徐州的陶謙高了一大節。

爲此,曹操放在官渡守備劉明的兵馬只有張合的五萬之衆。而防備董卓的兵馬也同樣只有高覽的五萬只衆。甚至連如今的重地許都,曹操也不過給了程昱五萬的兵馬進行留守。而曹操其他的人馬則分散在各地維持着治安以及防範着淮南袁術,宛城張繡。

可是,歷史總是驚人的相像。雖然曹操沒有濫殺無辜,並擺出了大軍壓境的強大軍容,甚至曹操興兵的名義都是動用了朝廷大義的名分。但是,在共同利益面前,那九江的太守邊讓,還是跳了出來。領兵兩萬,從側面襲擊曹操,爲陶謙助拳。

門閥家族的勢力真是龐大呀。陶謙久居徐州,其家族勢力在徐州根深蒂固。即使曹操動用瞭如此強大的實力,照樣也沒讓這些家族至上的頑固分子產生畏懼。面對自己家族勢力的動搖,這些人甚至往往選擇玉碎。

對於九江太守邊讓的不自量力,曹操是一點也沒心軟的。隨着曹操的一聲令下,前軍的夏侯敦漂亮的截擊了邊讓。隨着夏侯敦那三萬的虎狼之師一個衝殺,邊讓的兩萬之衆頓時瓦解了。邊讓本人也讓夏侯敦幹掉了。

但是,陶謙的援軍,九江太守邊讓的覆滅,並沒有曹操高興多少。因爲曹操此時得到了一個消息。在自己出兵之後,許都傳出了一個謠言。

謠言說:曹操有不臣之心,上欺天子,下壓羣臣,把持朝政。整個就是董卓第二。如今皇上已經是身不由主。而且曹操還拘禁前來朝見天子的各個大臣,並準備逐一的消滅那些不服曹操控制的大漢忠臣。現在曹操攻打徐州,就是曹操的具體行動,這是曹操竊取天下的第一步。

這些謠言說的那都是有鼻子,有眼的。真是言之有物。而且密度大,來勢猛,那真是有點片刻之間席捲天下的趨勢。不過,這些都不是問題,問題是這些謠言全都切中了曹操的要害。這些都是曹操最近幹得好事。曹操是愈辯無詞。

這裡面尤其讓曹操氣惱的就是厚德據說是跳江死了。而且原先厚德府中的家人還放出話來,前些日子太尉劉明的謠言滿天飛,就是曹操乾的,爲的就是破壞劉明太尉大人的名聲,好在誘騙劉明來到朝中之後,堂而皇之的加害了。砍斷劉明這根大漢王朝的擎天鉑玉柱。而厚德得知真相之後,不堪舊主的名聲受辱,找曹操理論不成,這才跳江答謝舊主的。

曹操對於前面的那些謠言都不太生氣,畢竟那些事就是自己乾的。可曹操對厚德會爲了答謝劉明而跳江致死的說法。曹操那可是氣炸了。

曹操的直覺就是不可能!就厚德那個無恥的小人會跳江?會有羞恥心?曹操那真是打死都不信的。曹操萬分的肯定,這絕對是一個針對自己的陰謀。目的就是讓自己急於澄清,而放棄攻打徐州的機會。免得自己勢力擴大。自己絕對不能中了這種膚淺的伎倆。

而且曹操通過自己給劉明製造謠言並沒有起到預想中的效果的實例,曹操同樣也認爲這種針對自己的謠言同樣也不可能持久的,而且就算是謠言滿天飛,全天下的人都認爲自己不好,可是隻要自己的實力在。就像幽州的劉明那樣,這種謠言還是不能從實質上傷害自己分毫的。

故此,曹操沒有撤兵,反而是加緊了進攻徐州,意圖在快速平定徐州之後,再返回許都,平息這股謠言。

可是。事情是巧妙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是微妙的。各種陰錯陽差聚合到一起,往往令事情的策劃者都是無法完全把握的。

就像劉明和郭嘉製造曹操謠言的原本意圖,只是爲了擺脫皇權的束縛。好擁有名正言順的大義名分。同時也讓天下的其他諸侯不再支持曹操,好逐一的各個擊破。

但是,在這個謠言四起的時候,一個個的突發事件令事情的本質發生了意想不到的巨大變化。

首先,曹操擅自主張要攻打徐州,替朝廷討回顏面。令當今的天子十分的不滿。其實打不打陶謙對皇上並沒有多大的影響,畢竟皇上也不知道陶謙是何許人物。而且皇上本人和陶謙也更沒有什麼親密關係。可是,曹操的那種想打誰就打誰態度,以及曹操不容皇上質疑的神情。卻是深深的觸怒了皇上。皇上明確的意識到曹操是不受自己控制的。自己現在其實和在董卓那裡的情況是一點的區別也沒有。

皇上在曹操走了之後,越想此事就越覺得窩囊。尤其是即使是曹操走了之後,曹操留下來的那幫臣子照樣不拿皇上當回事。什麼事也不用皇上做主。各自就那麼自作主張的處理了。就連皇上看一個小侍衛不順眼,想把他趕走。可都被那些臣子拒絕了。其理由就是那個侍衛乃是丞相指派的,爲的是保護皇上的安全。他讓皇上看不順眼,那是因爲他的忠於職守。爲了皇上的安全,想皇上這樣的亂命。他們是不能遵守的。

皇上一下子就傻了。同時也明白了自己還是被人監視的。皇上也不敢再說別的了,可皇上回宮之後,立馬就傷心的哭了。並對皇后說道:“朕自即位以來,奸雄並起。先受董卓之殃,飽受欺淋之苦。常人未受之苦,吾與汝當之。後得曹操,以爲社稷之臣;不意專國弄權,擅作威福。朕每見之,背若芒刺。如今擅自討伐大臣,早晚必有異謀,吾夫婦不知死所也!”

這伏皇后也是一個有脾氣的主。聽皇上說得可憐,怒問道:“滿朝公卿,俱食漢祿,竟無一人能救國難乎?”

言未畢,忽一人自外而入說道:“皇上,皇后休憂。吾舉一人,可除國害。”

皇上先是嚇了一跳,可等皇上仔細一看,卻是伏皇后之父伏完是也。皇上一看是自己的親人,皇上當時就毫不掩飾的哭了。

皇上幾乎是擦着眼淚的問道:“皇丈亦知操賊之專橫乎?”

伏國丈氣憤地說道:“如今許都上下皆傳操賊謀逆,誰不見之?但滿朝之中,非操宗族,則其門下。若非國戚,誰肯盡忠討賊?老臣無權,難行此事。車騎將軍國舅董承可託也。”

皇上聽了,心中一喜,連忙說道:“董國舅多赴國難,朕躬素知;可宜入內,共議大事。”

伏國丈環視了一下左右,小心地說道:“陛下左右皆操賊心腹,倘若事泄,爲禍不淺。”

皇上知道伏完說的是實情,也害怕地問道:“如之奈何?”

伏國丈沉思了一下說道:“臣有一計:陛下可製衣一領,取玉帶一條,密賜董承;卻於帶襯內縫一密詔以賜之,令到家見詔,可以晝夜畫策,神鬼不覺矣。”

別說,伏完的這一招挺靈。皇上咬牙寫了血詔。找機會一番做作、暗示之後,董承也安全的得到了衣袋詔。

可是,等董承發現了,看完了,哭完了之後,也就只剩下苦笑了。當今的皇上也太看得起自己了。自己如今雖然是車騎將軍,可那也不過是隻有一個名號罷了。實際上自己是一兵一卒的兵馬也沒有呀。這叫自己拿什麼來營救皇上呢?

董承這個愁呀。思前想後,並無良策。策夜未眠。直到天矇矇亮,董承才迷糊着了。

可是董承剛睡着。忽有侍郎王子服到訪。

董承那門吏知道王子服與董承交厚,不敢攔阻,竟讓王子服直接走入了書院。

結果可想而知,一個睡着了,一個進來了。那還有不露餡地。

王子服默取看畢,藏於袖中,把董承叫醒說道:“國舅好自在!虧你如何睡得着!”

董承驚覺,不見詔書,魂不附體,手腳慌亂。

王子服開口說道:“汝欲殺曹公!吾當出首。”

董承哭着說道:“若兄如此,漢室休矣!”

王子服這才改口道:“吾戲耳。吾祖宗世食漢祿,豈無忠心?願助兄一臂之力,共誅國賊。”

董承大喜:“兄有此心,國之大幸!”

王子服給董承出主意道:“當於密室同立義狀,各舍三族,以報漢君。”

董承聽了更是歡喜,連忙取白絹一幅,先書名畫字。王子服亦即書名畫字。

書畢,王子服再次說道:“將軍吳子蘭,與吾至厚,可與同謀。”

董承也說道:“滿朝大臣,惟有長水校尉種輯、議郎吳碩是吾心腹,必能與我同事。”

正商議間,家僮入報種輯、吳碩來探。

董承樂道:“此天助我也!”隨即教王子服暫避於屏風之後。

董承接此二人入書房坐定,茶畢,種輯問道:“今許都皆傳曹公謀逆,公知其詳否?”

董承開口說道:“確有其事,無可奈何。”

吳碩憤然道:“吾誓殺此賊,恨無助我者!”

種輯也贊同道:“爲國除害,雖死無怨!”

此時,王子服突然從屏後出來說道:“汝二人慾殺曹丞相!我當出首,董國舅便是見證。”

種輯怒道:“忠臣不怕死!吾等死作漢鬼,強似你阿附國賊!”

董承笑道:“吾等正爲此事,欲見二公。王侍郎之言乃戲耳。”說完,董承便於袖中取出血詔來與二人看。

二人讀詔,揮淚不止。承遂請書名。

王子服說道:“二公在此少待,吾去請吳子蘭來。”

子服去不多時,即同子蘭至,與衆相見,亦書名畢。

如此,董承也算是聯絡了幾個反對曹操的幫手。可是,雖然有了這幾個人,但是兵馬卻是太少了。即使是曹操此事不在這裡。就這幾個人控制下的那點人馬,再加上他們滿門的家丁,那也是翻不起多大的浪花來。

衆人正在爲兵力犯愁。突然間,有家人來報,劉備到訪。董承眼前一亮,這回算是有了。

董承又讓這幾個人先躲起來。起身迎接劉備。

劉備這些日子可是活躍的緊。尤其是劉備通過和曹操交往,知道自己已經初步取得了曹操的信任。爲了今後自己能夠平安獨立與曹操之外。劉備那是抓緊一切的時間利用自己的皇叔身份,結交各個朝中的大臣。由於劉備本身有十幾萬的兵馬,再加上劉備的接人待物的圓滑,而且又是皇叔的身份,劉備在最近還是很吃得開的。

而董承高興劉備的到來。就是想到了劉備乃是皇叔,手裡面又有十幾萬的兵馬,這要是攻打此時空虛的許都,那還不是手到擒來。

聽從聖意,剿滅曹操,就在劉備的一念之間。

點擊察看圖片鏈接:

第103回 郭嘉顯神威第123回 圖謀幷州第629回 劉明和諸葛亮第503回 變,變,變第481回 呂布歸來第511回 第一舌辯士第444回 進攻第369回 趙雲的愛慕者第393回 變第241回 何去何從第246 虛實之間第488回 突飛猛進的呂布第485回 劉明的死穴第21回 象棋?兵法?第512回 劉明巧問案第590回 鏖戰江心第434回 可殺不可辱第434回 可殺不可辱第54回 拉煉第585回 賈詡小策第365回 不共戴天之仇第356回 敗退第52回 劉明當官第242回 無奈的轉換第276回 張飛的智慧第423回 誰的機會第8回 第一次人代會第52回 劉明當官第306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二)第108回 各有妙計第572回 慫恿第343回 神秘第540回 張飛的價值第594回 令諸葛亮鬱悶無比的草船借箭第38回 狠狠地打之匣弩無雙第441回 阻擊戰第353回 卻若奈何第34回 劉明說理第283回 暈第511回 第一舌辯士第80回 高人華佗第107回 劫掠天下第398回 修仙之人第136回 小強第138回 破關第160回 紅眼第375回 軍事問題第302回 黴運當頭第239回 四處開花第228回 價值幾何第315回 九品武士第594回 令諸葛亮鬱悶無比的草船借箭第180回 涵養高第605回 五虎八彪第418回 羅馬好消息第520回 根第31回 空兵第82回 名繮利鎖第616回 黃月英生擒諸葛亮第253回 劫駕第192回 錢第34回 劉明說理第474回 生存還是毀滅第87回 初戰異族第299回 千葉第192回 錢第231回 幽州陰謀論第346回 橫衝直撞第396回 喝酒誤事第514回 宗教管理法地三百一十六回 德才之爭第170回 不保我保誰第112回 奪寶風波第188回 又一個人口販子第126回 天下勢第37回 狠狠的打之鋼鐵堡壘第573回 大志第68回 民族融合和地方主義第263回 忙與閒第203回 父親的感情第196 擎天柱第7回 神仙是整樣練成的第239回 四處開花第7回 神仙是整樣練成的第510回 毒蛇第625回 甘寧突圍第187回 冷戰之策第436回 聯姻還是拒絕第210回 對決第51回 風雲變色第178回 郭嘉對賈詡第429回 周瑜的計劃第86回 陰險的郭嘉第207回 驚天之秘第416回 火種第515回 政教合一的困惑
第103回 郭嘉顯神威第123回 圖謀幷州第629回 劉明和諸葛亮第503回 變,變,變第481回 呂布歸來第511回 第一舌辯士第444回 進攻第369回 趙雲的愛慕者第393回 變第241回 何去何從第246 虛實之間第488回 突飛猛進的呂布第485回 劉明的死穴第21回 象棋?兵法?第512回 劉明巧問案第590回 鏖戰江心第434回 可殺不可辱第434回 可殺不可辱第54回 拉煉第585回 賈詡小策第365回 不共戴天之仇第356回 敗退第52回 劉明當官第242回 無奈的轉換第276回 張飛的智慧第423回 誰的機會第8回 第一次人代會第52回 劉明當官第306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二)第108回 各有妙計第572回 慫恿第343回 神秘第540回 張飛的價值第594回 令諸葛亮鬱悶無比的草船借箭第38回 狠狠地打之匣弩無雙第441回 阻擊戰第353回 卻若奈何第34回 劉明說理第283回 暈第511回 第一舌辯士第80回 高人華佗第107回 劫掠天下第398回 修仙之人第136回 小強第138回 破關第160回 紅眼第375回 軍事問題第302回 黴運當頭第239回 四處開花第228回 價值幾何第315回 九品武士第594回 令諸葛亮鬱悶無比的草船借箭第180回 涵養高第605回 五虎八彪第418回 羅馬好消息第520回 根第31回 空兵第82回 名繮利鎖第616回 黃月英生擒諸葛亮第253回 劫駕第192回 錢第34回 劉明說理第474回 生存還是毀滅第87回 初戰異族第299回 千葉第192回 錢第231回 幽州陰謀論第346回 橫衝直撞第396回 喝酒誤事第514回 宗教管理法地三百一十六回 德才之爭第170回 不保我保誰第112回 奪寶風波第188回 又一個人口販子第126回 天下勢第37回 狠狠的打之鋼鐵堡壘第573回 大志第68回 民族融合和地方主義第263回 忙與閒第203回 父親的感情第196 擎天柱第7回 神仙是整樣練成的第239回 四處開花第7回 神仙是整樣練成的第510回 毒蛇第625回 甘寧突圍第187回 冷戰之策第436回 聯姻還是拒絕第210回 對決第51回 風雲變色第178回 郭嘉對賈詡第429回 周瑜的計劃第86回 陰險的郭嘉第207回 驚天之秘第416回 火種第515回 政教合一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