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回 劉明遇刺

這兩封信分別是劉焉和華佗寄來的。

其中,劉焉的信中大意是這樣寫的:漢光賢侄,別來可好?今屢聞賢侄戰功不斷,異日必可高升!我託賢侄之功勞,也可謀得依富貴之地,離此邊疆重鎮,逃脫兵戎之苦。我以保奏賢侄接任我之職位!然,賢侄即使是功高蓋世,也應疏通朝廷之中的關節。隨此次,我以代爲賢侄打點,可賢侄最好能親自熟悉這些門路,今後在朝廷中做官,也做的方便!

如此之話語,林林總總,寫了滿滿的一封信,對劉明的關愛之情,躍然於紙上!

劉明看後就明白了,原來是劉焉見劉明,接二連三的立下大功,知道自己的這座小廟,是留不下劉明這尊大神了。可是,既然劉明今後前途不可限量,劉焉自然想到,先賣劉明一個交情,留待日後結爲助力。

正好,劉焉又借劉明平定幽州之亂的功勞,再加上,自己使錢打通的門路,謀得了益州這一富饒之地要職,益州牧!

要知道,所謂的刺史,就是將全國劃分成十三州部,每部所設立的督察人員,就是刺史。每一個刺史,都要分管幾個郡國,俗稱部刺史或州刺史。而刺史的主要職務是督察諸侯王、郡守和地方豪族。而且刺史每年秋冬需到所管的郡國巡察,當時人稱爲「行部」,他們通過行部以瞭解下情,年底回京奏事。這些刺史的俸祿僅六百石,而所監察的守、相爲二千石,可見此時刺史的地位,遠在太守之下,不過是一耳目罷了。

可是現在劉焉向漢靈帝上表,提出建議,擴大刺史的權力,提高刺史的俸祿爲兩千石,並在每州設立州一級的行政長官,一改過去郡縣兩級的行政體制。長官即州牧,掌握州中財、政、軍大權。以此來制對當今黃巾遍地,地方無力抗衡的作用。而刺史和州牧還可雙重製約,以免爲患。

結果靈帝還就真採納了此議,派朝中重臣出任州牧,刺史。而這劉焉就是這頭一批的受益者。

劉焉謀求到益州牧這一職位,念及劉明平常對他的好處,此次又是借了劉明的功勞,今後劉明更有可能位列高官,於是劉焉就先替劉明也活動了一番,保舉劉明爲幽州牧。

劉明看明白了,知道自己有望成爲一方的封疆大帝,自然是驚喜交加,重賞了信使,同時回覆了劉焉一封感謝信。

隨後,另一封信是留守虎嘯山莊的華佗寄來的。信裡沒別的事,主要是說虎嘯山莊一切平安,雖然水泥不再賣了,可是其他貨物的銷路一直挺好,尤其是劉明所釀得酒,由於劉明不再需要用馬換了,可是那些喝上癮的外族卻斷不了酒癮,於是現在可看出這些酒的效益來了。另外,華佗的醫者行會也開了起來,爲此華佗特意派自己的三個徒弟分赴幾個要地,其中樊阿去了彭城、吳普去了廣陵、而去西安的則是李當之。華佗這三個得意弟子在這些地方,用虎嘯山莊的金錢開了醫者行會的分會,與華佗在虎嘯山莊的總會,遙相呼應。

本來這信上說的都是好事,可是華佗信上捎帶腳寫的一段話,卻讓劉明鬱悶不已。

其實這段話也沒什麼。最少,華佗就是這麼想的。他只不過是覺得最近看的兩個病人有點奇特,順便就和劉明說了一下。

其中一個案例是:一個少女,帶其父親,一張姓老者,前來就醫。

而領華佗覺得,此事值得向劉明一提的,就是那就醫的老者,是一個內家高手,功力非凡。只是因爲那張姓老者,練功之時,走火入魔!而事後,又強用劇毒之藥,強行壓制!致使連華佗都無法醫治,束手無策!

可是華佗還是進了一番人事,以金針過穴之法鎮住了此老者的傷勢,可以使他在最後幾個月中與常人一樣,少受些痛苦。不過,華佗斷言此老者必活不過九月。

信中之意,華佗對此老者的遭遇,不勝惋惜,同時華佗也認爲自己的醫術還是不到家。並在最後還提到那老者之女,也是一個高手,至於有多高,連華佗都看不出深淺來。

劉明對這個案例,也就是稍微感嘆一下。覺得華夏大地,果然是藏龍臥虎,博大精深,連隨便出來地兩個父女,都是身懷絕技,竟然連華佗這樣真正的高手,都佩服和看不穿!

可是另一個的案例,就讓劉明鬱悶,惋惜了。

那個案例是一個少年帶其兄長前來求醫,只因那少年無錢看病,又不肯等待免費治療的機會,致使和夥計爭吵,動手。可是莊內一連的治安隊,竟不是這少年一個人的敵手,這才驚動了華佗。華佗在問明情況下,管束了夥計,同時乾淨利索的治好了病者。並對那個少年大感興趣,問明瞭少年的出身,惦着收那個少年爲徒。可不成想,那個少年有師傅了,在謝過了華佗,就領着他哥走了。

華佗對此深表惋惜,覺得這少年是一個練武的奇才,可惜晚見了一步。

如果只是這些,劉明當然不會鬱悶,最多隻會安慰一下華佗這老頭。可關鍵是這個少年的名字叫趙雲!這又如何讓劉明不鬱悶,不惋惜!

劉明鬱悶過後,還是給華佗回了一封信,說明了自己的近況,讓華佗轉告衆人得知。其中再三叮囑華佗,如果再有華佗看的過眼的人物,一定要想辦法留下,如實在不行,也要立馬給劉明送信,並拖到劉明給他回信纔可再作打算。

同時附帶着給楊軍和厚德一封信,讓他們被重禮,前去劉焉那裡致謝。並問明朝廷之中的關節,脈絡。先行前往洛陽打點。而虎嘯山莊、涿郡分院及天馬牧場都先交給華佗,臧霸,李老他們管理。

這一日,劉明和皇甫嵩等正在帳內計議如何剿滅黃巾亂黨。忽然帳外有小校跑進來稟報,有朝廷的天使,前來宣旨。

皇甫嵩急忙領着劉明和曹操等人前去迎接。

把天使接入帳中,宣罷了旨意,衆人這才得知,原來朝廷因董卓屢屢戰敗,而皇甫嵩這裡,勝利不斷,嘉報頻傳,因此命皇甫嵩前去替代董卓,一舉剿滅,黃巾老巢。

皇甫嵩領旨後,謝過了天使。引劉明等人,率衆前去接替董卓,攻打廣宗。

中平元年,九月。

此時董卓已是敗退到牧野附近,皇甫嵩接替了董卓後,與黃巾大軍列陣,開戰!這時才發現,黃巾亂當方面領軍的竟不是張角,而是老對手張樑!

這張樑的本領,大夥都是知道的!而且現在又是野戰,以皇甫嵩和曹操二人在正面對敵,劉明率騎兵在側翼騷擾,破壞敵陣,焉有不勝之理!接連七場大勝,斬張樑於曲陽,順勢攻破了廣宗,這才知道張角已經病死了。

於是皇甫嵩命人,發張角之棺,戮屍梟首,送往京師,而那些投降的黃巾士卒,當然是照舊賣了。

這時的天下大勢,可以說是跟幾個月前,截然不同,對朝廷來說是一片大好。

那朱雋在皇甫嵩斬張樑的時候,也會同荊州刺史徐謬,南陽太守秦頡斬了南方的黃巾匪首張曼成,收復了宛城,上表獻捷。

可惜,不久宛城又被黃巾的餘孽,趙弘、韓忠、孫仲奪取。不過,緊跟着朱雋又在劉備幫助下,會同了率一千五百精兵前來接應的下邳丞孫堅,復奪下宛城。

至此,黃巾的幾個首腦人物全加誅滅,黃巾餘孽,已是不足爲懼。朝廷也是對這些有功之臣,大加封賞。

加封皇甫嵩爲車騎將軍,領冀州牧。加封朱雋爲車騎將軍,領河南刺史。加封劉明爲車騎將軍,領幽州牧。

曹操也因功,加上皇甫嵩的保舉,成爲濟南相。

朱雋也保舉了劉備和孫堅的功勞。可惜,除了孫堅別有人情外,得道別郡司馬的任命。那劉備只能在京師苦等。

令人不平的是,那董卓屢敗之將,也因重金賄賂了十常侍,並在其女婿李儒的提點下,把上表自辨中的“屢敗屢戰,屢戰屢敗”改爲“屢戰屢敗,屢敗屢戰”被朝廷嘉獎其忠勇,任命其爲前將軍,鰲鄉候,西涼刺史。

卻說皇甫嵩,劉明,曹操等人接到朝廷的嘉獎、任命。分頭班師回京,敘職,赴任。

而這劉明一部的兵馬,乃是地方的兵馬。於是劉明命拓跋鷹率強騎兵和突騎兵先行返回虎嘯山莊。自己則帶着關羽、張飛和二十名親隨上京。

這一日,劉明行至河內,見天色已晚。隨落腳於驛站之內打尖,安息。

劉明兄弟三人在驛站,洗臉淨面,飽吃一頓。又相互聊了會兒天。分頭休息去了。

可是唯有關羽在和劉明他們分開後,不睡覺,而是挑燈夜讀!

讀什麼?當然是張飛給關羽的那捲《春秋》了。現在關羽看《春秋》看得上癮。每天晚上不看上那麼幾眼,關羽就絕對的睡不着覺。

初更時分,關羽正讀《春秋》過癮之時。忽然,關羽聽的窗外,“啪噠”一聲。關羽心中一動,哦,看來是有江湖人前來了。這分明是江湖人的投石問路。這關羽在當初殺完人,流落江湖兩年,故此懂得。

關羽不知道這回江湖人來此何干?於是,關羽故意的伸了一個懶腰,說了一聲“好睏。”然後,吹熄了燈火,好像是要安息的樣子。可實際上,關羽卻閃身在門旁,把門開了一線的縫隙,偷偷地向外觀看。

不多時,關羽看見一到黑影穿過。關羽連忙提青龍偃月刀,雖隨其後,偷偷地跟了上去,看此人意欲何爲?

只見這個江湖人,穿房躍脊,來至劉明房前,向房裡窺探了一下,從身後抽出一把刀來。

關羽看得不好,連忙大喊一聲:“大哥小心!有刺客!”一邊喊着,一邊就撲上前去攔阻這個江湖人。

可是,此時那個江湖人已是破門而入!衝着榻上就是一刀。

不過,這榻上當然沒人了。那劉明好歹也是部隊中排的上號的高手,雖然這幾年不當兵,警覺有所下降,可強身健體,劉明可一直沒拉下。尤其是來到古代,經常和張飛、關羽這樣的猛男對練。體能還可以說是大有長進。

雖然劉明沒察覺到刺客的到來,可是關羽那一嗓子,還讓劉明來得及,在刺客破門之時,躲到了牀下。

此時劉明看刺客一刀砍在了牀上,一雙腳,就立在劉明的眼前,劉明伸手就抄,想把那刺客撂倒在地上,可沒想到,劉明竟然沒拽動這個刺客的身形,反倒是那個刺客,擡腳一揮,把劉明拉出了牀下,而且這鼓力道,還把劉明直截摔倒了牆上,撞得劉明補輕。

這個刺客看到劉明甩在了牆邊,過去就補給劉明一刀,意圖一刀結果了劉明。可是天公不作美,只聽“噹啷”一聲,刺客這一刀,砍在了一把大刀之上。

原來是關羽此時趕了過來。伸刀救下了劉明的性命。劉明也藉機跑出了屋外。

此時,張飛和劉明的護衛也聞訊趕來。

那個刺客砍殺不了劉明瞭,轉身形就走,劉明的親隨護衛拉弓就射,可是那個刺客隨手舞出一團刀光,竟無一箭上身,飄然遠去了。

留下劉明兄弟三人發愣,世上竟有如此高手!劉明更是鬱悶,自己來古代沒幾年,也沒招誰惹誰。怎麼竟會有人前來刺殺自己?

一夜無話,天明時分,劉明正要出發之時,劉明手下來報,在那刺客逃匿的方向,隱有血跡留下,應是昨夜的那個刺客受了箭傷留下。劉明這才稍微安慰一下,感情那個刺客還不是無敵的,弓箭還是對他有用的!

第460回 妙想第629回 劉明和諸葛亮第68回 民族融合和地方主義第82回 名繮利鎖第542回 兵進陽平關第607回 首戰泰山第303回 馬超戰黃忠第46回 埋伏?第237回 張遼顯神威第232回 沒門第279回 交警第563回 邀約第419回 星火計劃第46回 埋伏?第292回 西征(上)第587回 局第516回 賣票第124回 十大酷刑第175回 小菜一碟第106回 摻沙子政策第615回 陰陽五行八卦陣第321回 詐死埋名第215回 世界變化快第283回 暈第529回 神罵第396回 喝酒誤事第243回 袁紹覆滅第247回 對撞第265回 捧得高,摔得狠第251回 人嚇人第471回 齊頭並進第278回 高第103回 郭嘉顯神威第71回 妙收郭嘉(下)第92回 野心的萌動第527回 老實人第48回 險勝第63回 劉明的困惑第175回 小菜一碟第334回 單槍赴會第157回 煙消雲散第465回 釣魚戰第128回 拐騙子龍第219回 李儒奇謀第486回 無敵二人組第34回 劉明說理第303回 馬超戰黃忠第255回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423回 誰的機會第146回 噩耗第574回 巧惑司馬第398回 修仙之人第329回 忽悠,接着忽悠第391回 冷笑的曹操第271回 背叛第531回 攻第496回 讓諸葛亮震驚的蔡瑁第397回 守口如瓶第520回 根第342回 你要戰,我便戰第37回 狠狠的打之鋼鐵堡壘第387回 閃動的火把第552回 夷人得困惑第208回 陰毒之策第408回 花海第312回 意外第255回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354回 吃一塹,長一智第563回 邀約第408回 花海第145回 豐收第426回 家族的無奈第372回 一波又起第583回 上者爲何?第281回 三分天下第621回 是計不是計第234回 好事連連第487回 包圍戰第24回 對外貿易第537回 二喬第616回 黃月英生擒諸葛亮第544回 偷襲第563回 邀約第597回 翻雲覆雨司馬懿第12回 “唐僧”降臧霸第62回 馬屁精董卓第47回 危局第140回 顏面第296回 雄圖壯志第601回 劉明妙想,皇上得工資第254回 打死也不能說第447回 碰壁第343回 神秘第237回 張遼顯神威第598回 劉明受皇位第14回 法墨傳人第331回 無奈馬超第409回 智慧第321回 詐死埋名第134回 燕雀焉知鴻鵠志
第460回 妙想第629回 劉明和諸葛亮第68回 民族融合和地方主義第82回 名繮利鎖第542回 兵進陽平關第607回 首戰泰山第303回 馬超戰黃忠第46回 埋伏?第237回 張遼顯神威第232回 沒門第279回 交警第563回 邀約第419回 星火計劃第46回 埋伏?第292回 西征(上)第587回 局第516回 賣票第124回 十大酷刑第175回 小菜一碟第106回 摻沙子政策第615回 陰陽五行八卦陣第321回 詐死埋名第215回 世界變化快第283回 暈第529回 神罵第396回 喝酒誤事第243回 袁紹覆滅第247回 對撞第265回 捧得高,摔得狠第251回 人嚇人第471回 齊頭並進第278回 高第103回 郭嘉顯神威第71回 妙收郭嘉(下)第92回 野心的萌動第527回 老實人第48回 險勝第63回 劉明的困惑第175回 小菜一碟第334回 單槍赴會第157回 煙消雲散第465回 釣魚戰第128回 拐騙子龍第219回 李儒奇謀第486回 無敵二人組第34回 劉明說理第303回 馬超戰黃忠第255回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423回 誰的機會第146回 噩耗第574回 巧惑司馬第398回 修仙之人第329回 忽悠,接着忽悠第391回 冷笑的曹操第271回 背叛第531回 攻第496回 讓諸葛亮震驚的蔡瑁第397回 守口如瓶第520回 根第342回 你要戰,我便戰第37回 狠狠的打之鋼鐵堡壘第387回 閃動的火把第552回 夷人得困惑第208回 陰毒之策第408回 花海第312回 意外第255回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354回 吃一塹,長一智第563回 邀約第408回 花海第145回 豐收第426回 家族的無奈第372回 一波又起第583回 上者爲何?第281回 三分天下第621回 是計不是計第234回 好事連連第487回 包圍戰第24回 對外貿易第537回 二喬第616回 黃月英生擒諸葛亮第544回 偷襲第563回 邀約第597回 翻雲覆雨司馬懿第12回 “唐僧”降臧霸第62回 馬屁精董卓第47回 危局第140回 顏面第296回 雄圖壯志第601回 劉明妙想,皇上得工資第254回 打死也不能說第447回 碰壁第343回 神秘第237回 張遼顯神威第598回 劉明受皇位第14回 法墨傳人第331回 無奈馬超第409回 智慧第321回 詐死埋名第134回 燕雀焉知鴻鵠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