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回 盤蛇吃百鳥

“師兄。且慢動手,自家人。”趙雲面帶微笑的說道。

張秀聞言,身形一晃,好玄沒從馬上栽下去。好傢伙,有這樣的自家人麼,自家人能讓我這一萬多的底班兵丁都沒了?

趙雲此言,實在讓張秀有些消受不起,甚至比罵張秀更讓張秀接受不了。但是,趙雲的那句師兄,卻讓張秀有些遲疑。張秀實在不知道趙雲這是從哪論的師兄。

說實在的,趙雲還真是張秀師弟。趙雲在跟老師學藝的時候,就曾聽老師說過自己有一個師兄叫張秀,曾跟隨老師學藝三年,在趙雲入師門前就出師了。而後來又因這亂世,一直無緣得見。此次趙雲看張秀槍法出色,又自稱北地神槍張秀,這才心中一動。故此才親自過來試探。結果,張秀一亮起手式,趙雲這才確認無疑。

當然了,這也是張秀出師之後,如趙雲一般的,也是自創百鳥朝鳳槍,這才讓趙雲在一開始的時候沒有認出來。

而此時,張秀不知道這些,遲疑的問道:“趙雲,你我素不相識。

何來師兄一說?此乃兩軍陣前,休耍詭計。”

趙雲笑道:“師兄,你我雖素不相識,可這老師的槍法,卻是假不了的吧。”說着,趙雲摘槍在手。一個雲龍探首,緊接着一個金龍鬧海,隨後一個玉龍纏身。瞬時間,一連三槍,渾然天成。

張秀一看,立時相信了。武藝這東西,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插招換式,各有訣竅。不是一門師承,單憑外界觀摩,偷學,那是根本找不到其中訣竅的。最多隻能做到形似,而絕對做不到神似。而像趙雲這樣的一槍三式。渾然天成一般,不是師門相傳,又是那般?

張秀當時淚流面頰,激動地喊了一聲:“師弟!”隨即戚而無語。

張秀這個委屈啊。都是同門子弟,看人家趙雲混得,那真是有聲有色,可自己怎麼就混得那麼悽慘呢。咳!都是一開始選錯了道路。

而此時,趙雲聞聽張秀一‘師弟’。也很感動。趙雲是一個重情義的人。如今看到張秀這麼一個師門中人,自然沒說的。

趙雲當即說道:“師兄,今日你我相遇,乃是喜事。你不如隨我回營,棄暗投明。我主求賢若渴,小弟擔保師兄必受重用。”

趙雲這是好心。而今天下局勢已定,劉明一統,已經是不可阻擋的趨勢了,趙雲此舉是給張秀謀個出路。

可張秀聞言,卻有些轉不過來。按說張秀當初投降曹操。那本是受局勢所迫。如今局勢變了。張秀明哲保身,再次改投劉明,那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而且。還有着趙雲這麼好的一個引薦人,那絕對是沒得說了。

但是,張秀這個人也是一個比較重情義的人。跟了曹操這麼幾年,曹操照實對他不錯。兵馬錢糧從不短缺。如今在曹操危難地關頭,張秀還真拉不下臉來棄曹操而去。而且,尤其是如今趙雲說話的這個時機也不對。

這要是平常戰前,趙雲憑着這麼一個師兄弟的關係來找張秀。那張秀也是一個明白時局的。再加上趙雲的關係。張秀必然掛印封官而去。帶着人馬,隨着趙雲就走了。可如今,張秀與趙雲大戰一場,所有的兵丁子弟全部喪生。張秀也被趙雲兵馬包圍了。此時就這麼跟着趙雲走,投降劉明,那也太那個點了。對不起那些跟他張秀戰死的士兵不說,也顯得他張秀太貪生怕死,背主求榮了。

張秀沉吟半晌,長嘆一口氣道:“師弟。你我同門,本應相親。

只是如今你我各爲其主。我張秀卻也不能背主忘恩。”

張秀說這番話,很是無奈。張秀也還是想繼續下半輩子的榮華富貴。可是如今這種局面,實在是讓他轉不過來口啊。

趙雲聞聽。很是心急。連忙勸道:“師兄,當今天下局勢已明。

曹操挾持天子,把持朝政之罪行已暴露,今天子讓位於我主。我主中興大漢。實乃天意所歸。師兄順天意,行人事,棄暗投明,乃是世間義舉。何來背主一說。”

張秀見趙雲說地誠懇,心中感動。而且,張秀畢竟也不願死。遂說道:“師弟。你之高誼,愚兄心領。只是曹丞相的恩情,我也不能忘。而今愚兄部下盡皆戰死。莫如你我也打上一場。若是爲兄勝,爲兄自去。賢弟也不爲難。若是爲兄敗,也算是還了曹丞相的恩情。自是任得師弟發落。”

張秀這也是給自己找個臺階,準備先勝了趙雲回去,而後再掛冠而去,再找趙雲團聚。

而趙雲一聽,也覺不錯。如今張秀被包圍,要想再跑,那是不可能的了。雖說趙雲一句話放了張秀也不是一點都辦不到。可趙雲對劉明又極爲忠誠,天地君親師,無論從哪個方面擺,那張秀都無法和劉明相提並論。故此,趙雲對張秀的心情,也是極爲矛盾。所以趙雲才極力希望張秀能夠棄暗投明。

現如今,張秀劃下的這個道,雖然還有點讓趙雲爲難,可卻也是一個解決的辦法。而且,趙雲對自己的武藝也極有信心。

故此,趙雲點了點頭說道:“既然師兄想考教一下師弟的武藝。師弟自當聽命與師兄切磋一二。”趙雲說完,隨即擺了一個靈猿迎客的架勢。此乃趙雲師門基本槍法‘鷹猿槍法’地起手式。乃是後輩子弟向前輩請教地禮貌招式。

張秀點了點頭,心中受用:這趙雲果然記掛師門恩情。張秀隨即回了一禮。與趙雲戰在一起。

好傢伙!那叫好看。槍來槍往,馬來馬往,插招換式,有如穿針引線,又似天衣無縫。打得那叫嚴絲合縫。本來麼,這倆人就是一個師傅,這基本的槍路都是相同的,同門過招,自然就跟彩排過了似地。

二三十回合過去,趙雲和張秀均想對方基本功嫺熟,再用基本槍法。斷無取勝之理。隨即,二人幾乎是同時改變招式,拿出了絕活。那張秀學藝三年,出師之後,融合老師教授的本領,自創百鳥朝鳳槍法,乃是當時一絕。可那趙雲本來就高,而且學藝的時間比張秀還長。出師之後,更是融會貫通,自創七探盤蛇槍。

此時節二人一施展開了。槍花繁蕪,時隱時現。那叫好看。

那張秀,長槍一抖,槍花朵朵,只見槍頭,不見槍身。紅纓漫漫,襯托着點點槍頭,恰似百鳥飛翔。

那趙雲。亮銀槍。彎曲自如,槍如靈蛇,時隱時現。槍探。如靈蛇躥飛。槍收,如靈蛇隱沒。那大槍使得,虛虛實實,玄妙無比。

說實在的,槍法被趙雲和張秀使到這個地步,那絕對已經是上升到一種藝術的境界,一舉一動都能惑動對方心神,令其沉迷其中而不可自拔。直到送命爲止。其美妙和威力,已經不可以言傳。如果硬要給其來一個規範,那也許只能用道來衡量。

趙雲和張秀在槍法上。絕對都達到了一個槍道宗師的境界。

只不過,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在高超地技藝,在兩個人競技的時候,還是能夠分出上下來的。只不過,那需要更長時間的比試,精神上地,肉體上的,以及毅力狀態等等。

可如今。趙雲那亮銀槍,本來就軟硬自如,不僅扎刺等術,其軌跡難尋,就連那崩抽摔砸之法,也是趙雲槍法的自創,其範圍,遠遠超過了槍棍的功效。很是勝過了張秀槍法一籌,再加上張秀激戰半天,心中幾經波動,心神不守。自然更是難敵趙雲了。

雙方一各亮絕招。三五個回合過後,張秀就跟不上趙雲騰蛇般地變化了。張秀心中一緊:完了。這回丟人可丟大發了。剛纔人家好好的勸說不聽。如今要是比試輸了投降,豈不是更沒面子。

就在張秀心思晃動的一瞬間,張秀猛地感覺到趙雲長槍一抖,七個槍頭閃現。猶如七個盤蛇撲食一般的紮了過來,一時間,張秀愣是沒分清楚那一槍頭是真的。連忙一個孔雀開屏,來了一個大範圍地防禦,可哪能防得住。趙雲的槍身,就好像如蛇形般的扭曲一下,閃電般的鑽入,又閃電般的鑽出。

雖然這一個小動作外人都沒看出來,可張秀卻心知肚明,這是趙雲手下留情,要不然地話,自己地喉嚨那就是一個大窟窿。張秀面如死灰。當下槍也不舞了。準備接受失敗的命運。

可就在此時,趙雲言道:“師兄武藝高超,師弟萬萬不是敵手,只是以我二人般的比試,非兩日夜不可見勝負。不如師哥賣小弟一個顏面,今日以平手作論,隨小弟回營喝酒敘舊如何?”

張秀一聽,心中感動。這個師弟真是仁義阿。連忙借頗下驢地說道:“師弟哪裡話來。師弟之武藝,遠勝於我。平手論,那是師兄我討便宜了。只是你我同門敘舊爲重,我今日就佔了師弟一個便宜。”

說完,張秀與趙雲共同回營。

而此時,一直站在城上觀看的于禁,那個沮喪啊。

原本張秀衝陣佔優之時,于禁還想過藉機派出大隊人馬,一舉消滅趙雲的部隊,解了這個圍城的危難。可就那麼一晃眼的功夫,張秀部隊化作煙消雲散,于禁那個震驚啊。

于禁深明兵法。面對趙雲的那個陣勢,連張秀鐵騎的快速迅猛的衝擊都不能動搖,憑藉着自己步軍的緩慢進攻,那就是送死的靶子。尤其是那分散到兩翼,而後又迂迴包抄地弓騎,那絕對是步兵的噩夢。而且,別說是步兵了,凡是速度不如那些弓騎的部隊,那也只能任由對方引逗宰殺。再加上對方那麼一個穩定的本陣,野戰之中,確實是天下無敵。面對那種部隊,自己手中的部隊,除了靠建城防守之外,根本沒有其他任何的敵對辦法。

故此,于禁也就絕了出城救援張秀的念頭。可是,完全防守。那卻沒有任何勝利的希望,天下無久守之城。久守必失。何況如今這濮陽要塞又面臨兩面夾擊,絕對的孤城一座。孤城不可守,乃是兵法上註明了地。于禁又如何不知?

正所謂:無知者,無畏!這知道的越多越明白,害怕的東西也就越多。于禁就是因此完全喪失了一個軍人的鬥志。明知不可爲而爲之,一個謂之勇。另一個就是傻蛋的代名詞了。

而且,張秀與趙雲的一番比試,于禁在城頭上看得明白。雖然于禁不知道前因後果,也沒聽見張秀和趙雲是怎麼說的,更沒看出來趙雲與張秀的比試,乃是趙雲暗中相讓了張秀一招。可最後的結果,那于禁還是一目瞭然的。不就是張秀與趙雲走了麼,不就是張秀投降了麼。

這對於禁的觸動很大。張秀投降就能保命。而且,如今的局勢分明,劉明一統已經勢不可擋,曹操馬上就要日落西山了,此時不改換門庭,等到劉明一統天下,自己也被抓住了,那可就悔之晚矣!

於是,衆多的外界因素,動搖了于禁的忠誠之心。于禁隨即下書張遼,表示願意投降。

在於禁的心目中,趙雲的威名,比起橫掃司隸,勇冠天下的張遼還是要差上一些。可於禁不知道張遼不過纔是劉明手下的八彪上將,那趙雲可是劉明手下的五虎上將。

當然了,這也跟趙雲的幾次成名戰都在草原,而張遼的成名戰都是與曹操交手的有關。畢竟幽州的軍事情報保密,不像別的軍隊,有什麼戰役,全都大肆宣揚。讓滿天下都知道那個將領的指揮風格。

可不管怎麼說,于禁投降了,劉明與曹操之間的一道通路徹底打開了。曹操的覆滅也就更加快速了一些。但是!此時張飛攻往許都的那一路,卻出了一個天大的問題!

第189回 不足爲信第526回 張飛奇襲諸葛亮第24回 對外貿易第418回 羅馬好消息第593回 盡在山人掌握中第477回 驚變第305回 吭不死你不姓李第26回 瘟疫第545回 計中計中計第317回 機會第529回 神罵第562回 魯肅心虛第541回 祁山失守第298 貿易隱患第498回 觀虎鬥的劉明第1回 無奈到三國第201回 攻破渝關第260回 兇器第12回 “唐僧”降臧霸第574回 巧惑司馬第96回 出走第330回 屠龍手地三百二十二回 怎麼辦第472回 小麻煩第394回 劉明的微笑第67回 楊軍的誤會第469回 玄妙第264回 剿滅曹操,一念之間第460回 妙想第616回 黃月英生擒諸葛亮第331回 無奈馬超第49回 損失慘重第92回 野心的萌動第413回 虎毒不食子第585回 賈詡小策第266回 天意滅曹第159回 神算第17回 張飛買酒第405回 一串好事第37回 狠狠的打之鋼鐵堡壘第491回 恩威呂布第156回 軍校第606回 三路大軍第537回 二喬第208回 陰毒之策第52回 劉明當官第25回 回扣第489回 張飛的猛將第600回 明目張膽偷懶的劉明第119回 呂布的報應第303回 馬超戰黃忠第二百八十九 會傭兵中第564回 神秘的魯肅護衛第603回 瀛州試煉島第471回 齊頭並進第517回 僧道鬥法地二百四十八回 曲折第81回 不可小瞧的蘇雙第364回 遭綁架的劉明第597回 翻雲覆雨司馬懿第354回 吃一塹,長一智第356回 敗退第582回 劉明微笑安天下第151回 綁票之爭第21回 象棋?兵法?第99回 納妾第193 海軍的構想第65回 劉明遇刺第103回 郭嘉顯神威第553回 賭約第301回 倒黴第416回 火種第230回 勤快第373回 財務部長要辭職第563回 邀約第444回 進攻第171回 風生水起第570回 巧戲魯肅第623回 高順仁義第4回 一瓶茅臺值多錢第111回 糜竺獻寶第262回 遷都第522回 神謀諸葛亮第272回 官渡之戰上第505回 喜第525回 火炮第146回 噩耗第437回 轟轟烈烈的迎親第213回 無奈呀第313回 驚喜第570回 巧戲魯肅第391回 冷笑的曹操第231回 幽州陰謀論第80回 高人華佗第323回 以儆效尤第574回 巧惑司馬第71回 妙收郭嘉(上)第629回 劉明和諸葛亮第374回 金融風暴第126回 天下勢
第189回 不足爲信第526回 張飛奇襲諸葛亮第24回 對外貿易第418回 羅馬好消息第593回 盡在山人掌握中第477回 驚變第305回 吭不死你不姓李第26回 瘟疫第545回 計中計中計第317回 機會第529回 神罵第562回 魯肅心虛第541回 祁山失守第298 貿易隱患第498回 觀虎鬥的劉明第1回 無奈到三國第201回 攻破渝關第260回 兇器第12回 “唐僧”降臧霸第574回 巧惑司馬第96回 出走第330回 屠龍手地三百二十二回 怎麼辦第472回 小麻煩第394回 劉明的微笑第67回 楊軍的誤會第469回 玄妙第264回 剿滅曹操,一念之間第460回 妙想第616回 黃月英生擒諸葛亮第331回 無奈馬超第49回 損失慘重第92回 野心的萌動第413回 虎毒不食子第585回 賈詡小策第266回 天意滅曹第159回 神算第17回 張飛買酒第405回 一串好事第37回 狠狠的打之鋼鐵堡壘第491回 恩威呂布第156回 軍校第606回 三路大軍第537回 二喬第208回 陰毒之策第52回 劉明當官第25回 回扣第489回 張飛的猛將第600回 明目張膽偷懶的劉明第119回 呂布的報應第303回 馬超戰黃忠第二百八十九 會傭兵中第564回 神秘的魯肅護衛第603回 瀛州試煉島第471回 齊頭並進第517回 僧道鬥法地二百四十八回 曲折第81回 不可小瞧的蘇雙第364回 遭綁架的劉明第597回 翻雲覆雨司馬懿第354回 吃一塹,長一智第356回 敗退第582回 劉明微笑安天下第151回 綁票之爭第21回 象棋?兵法?第99回 納妾第193 海軍的構想第65回 劉明遇刺第103回 郭嘉顯神威第553回 賭約第301回 倒黴第416回 火種第230回 勤快第373回 財務部長要辭職第563回 邀約第444回 進攻第171回 風生水起第570回 巧戲魯肅第623回 高順仁義第4回 一瓶茅臺值多錢第111回 糜竺獻寶第262回 遷都第522回 神謀諸葛亮第272回 官渡之戰上第505回 喜第525回 火炮第146回 噩耗第437回 轟轟烈烈的迎親第213回 無奈呀第313回 驚喜第570回 巧戲魯肅第391回 冷笑的曹操第231回 幽州陰謀論第80回 高人華佗第323回 以儆效尤第574回 巧惑司馬第71回 妙收郭嘉(上)第629回 劉明和諸葛亮第374回 金融風暴第126回 天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