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回 天亡曹操

泰山!

西接黃河,東臨大海。正好橫跨在青州、兗州、徐州的交接之處。而泰山的山勢雄偉,東西長四百多裡,南北厚百餘里。山中峰巒林立,斷崖峭壁處處。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普通人根本無法逾越。而若想大隊人馬直接從泰山,翻山而過,那更是天方夜譚。

故此,若想從青州前往兗州,或是從青州前往徐州,只能老老實實的從泰山腳下繞行。

但是,部隊從泰山腳下繞行,且不說道路崎嶇,不便於大部隊的展開作戰,單只是兩側山巒之間的埋伏,那也令人防不勝防。因而,這泰山,也就成了兵家必爭的要地。

而曹操在青州徹底歸屬了劉明之後,對於青州的防範,那更是重中之重。早早的就加固了兗州的濮陽,以及徐州的下邳。

這兩座城,依託在泰山腳下,守着要道。在曹操的擴建之下,那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而且,由於這兩座城,如今完全斷開了道路。那要想包圍此城,使其困守待斃,那也是萬萬不可能的。只要是來自青州方面的進攻,除了強攻硬打之外,根本是別無他途。

而曹操在擴建了這兩座堅城之外。更分別在青州通往濮陽,以及青州通往下邳的要路上,依山下營,攔路而設。紮下了青龍、白虎兩座大營,每營各有五萬的兵丁。以爲濮陽和下邳的前哨。單只是這兩座前哨大營,有着泰山的山勢做憑藉。那就不是十幾萬的兵馬能打下來的。

可以毫不客氣地說。如今的曹操,早已經把他的城防做得如同鐵桶一般。

但是,就是這樣的防禦。此時穩坐在青龍大營之中的夏侯敦。心中卻充滿了憂慮。

此時的夏侯敦,正是奉了曹操地將令,帶了五萬的大兵前來青龍大營增援,並駐守青龍大營的。

按着曹操的計策,劉明不來則以,只要劉明來了,而且帶的兵馬不是預想中的那樣多。那夏侯敦在放了劉明進來之後,就要斷了劉明的歸路。給劉明來一個關門打狗。

剛來的時候。夏侯敦,那真是充滿了自信。

這一回,憑藉着地利。以自己青龍大營地十萬兵馬,以及濮陽的十萬兵馬。哪怕是劉明真得來上五十萬的軍隊,只要把劉明的軍隊堵在濮陽和青龍大營之間。那劉明這回也就算是交代了。在這個狹窄的環境中。五十萬的軍隊,根本無法完全展開。只能一波波的作戰。發揮出來的實力,那也有限得很。只要擋過了初始幾天,那劉明的大軍後無糧草。劉明的大軍就得要餓着肚子作戰了。到時候,除了投降,絕沒有第二條路走。

故此。夏侯敦初來青龍大營的時候,那真是對曹操的英明,感到萬分地佩服。認爲這是一個一舉消滅劉明的大好良機。消滅劉明,佔領冀州、幽州等地,那可比南下吞併袁術,更加誘人,也更加合算。

然而,夏侯敦興奮的心情,也就持續了那麼幾天,現在卻是猴吃麻花。滿擰了。

首先,劉明大軍還沒到的時候,青龍大營之外。就呼啦啦的來了一大棒子的人。足足有十幾萬人。當時夏侯敦還以爲是劉明得兵馬到了。可是,那幫人卻非常熟練的鋪設起道路來。而這條路,據說還是從北海一直修到這裡的。而這幫人卻不過是幽州地修路隊。

這就很讓夏侯敦鬱悶了一番。夏侯敦長這麼大,還是頭一回看見這麼大手筆的。不過就是一趟出遊,那還有下那麼大本錢的。就說是兩軍作戰。先鋒營,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那也沒有這樣搞法的。

其次,劉明大軍來了之後。剛剛抵達青龍大營的時候,夏侯敦還是很興奮的。可如今夏侯敦卻再也無法興奮起來了。

沒別的,這劉明的大軍都從青龍大營這裡過了三天了。而且,這三天,劉明大軍那可不是稀稀拉拉的磨蹭。而是絡繹不絕的奔行。可就這樣,到現在都還沒過完呢。夏侯敦能不擔憂嗎?夏侯敦還怎麼興奮得起來?

須知,從青龍大營到濮陽,也不過就四天的路程。這要是騎着馬快跑的話,一天也能到了。可如今,劉明部隊幾乎全是騎兵不說。三天了,這還沒看見隊伍的尾巴呢。這劉明到底派了多少萬的軍隊來?五十萬,那是萬萬不可能,現在過去的部隊,那都不止五十萬了。照這樣,青龍大營與濮陽之間非得給擠爆了不成。到時候,還怎麼關門打狗,那根本就不現實。

最後,最最讓夏侯敦憤怒不安的是。這三天來,由於劉明大軍在青龍大營的連續通過。劉明部隊竟然在青龍大營的前後各立了一座軍營。

且不說那軍營都快與青龍大營捱上了。那軍營之中矗立的箭塔,愣是比青龍大營的高了許多。青龍大營的防禦措施,那是被人家一覽無餘。而這還不算。更可氣的是。那幽州軍營之內,旌旗遮擋之下,竟隱隱約約的露出了許多發石車。

他們這是要幹什麼?

故此,夏侯敦那也是越來越的煩躁不安。

“報。李典將軍回來。”

營帳外的一聲傳報,讓夏侯敦心中一喜。李典可回來了。夏侯敦急不可耐的吩咐道:“趕快讓他進來。”

夏侯敦會這麼心急李典的回來。沒別的原因。實乃是這個李典受到夏侯敦的差派,以勞軍爲名,帶了一百名的軍校,到幽州軍營打聽消息去了。而夏侯敦在營中等待,這當然等的心焦了。

片刻間,李典走進了夏侯敦的大帳。對夏侯敦插手施禮道:“將軍。末將回來了。”

“好。那幽州的軍營虛實如何?讓你打聽的消息,到底怎麼樣了?”

“回將軍。那幽州的軍營之內。那真是暗藏殺機。兇不可測。據末將所見,那幽州軍營之內。除了發石車之外,更有攻城的撞車。若是以此等器械。以他們如今離咱們營寨的距離。他們前後夾攻。咱們的大營恐怕守不住一天。到時候,只能讓出道路,退守山上。而那樣的話,那就成了咱們孤軍待援了。而那幽州由於道路通暢,其物資會遠遠不絕地運送過來。那必將勢不可擋。”李典小心翼翼的說着自己的推斷。

雖然李典的話不多,可這消息卻真的好像泰山一樣把夏侯敦壓垮了。

這事情明擺着。這劉明那是來者不善。就像孟德想算計劉明一樣,劉明也要暗渡陳倉。

看這夏侯敦的臉色不太好。李典心中有幾分遲疑。不過,李典最終還是繼續說道:“至於將軍讓末將打探的消息,末將無能。那幽州的將官,口風都非常的嚴禁。末將沒有打聽出來有用的消息。”

此時的夏侯敦,對此已經是不怎麼在意了。反正青龍大營守不住的話。那幽州的兵馬進退自如,那關門打狗的計劃就得取消。而幽州到底還有什麼別的軍情,那也就意義不大了。反正這已經證明了劉明的兵馬實力確實是非常強大。兵馬數量確實是非常多。這已經就足夠了。現在只能寄希望劉明果如孟德所料。只要給個臺階,就會平平安安的退卻。

故此,夏侯敦擺了擺手說道:“沒打聽出來。那也就算了。”

聞聽夏侯敦如此意氣消沉的說話。李典就更是遲疑了。不過。李典最終還是硬着頭皮說道:“將軍,末將雖然沒能從幽州的將官那裡套聽來消息。可那幽州的士兵,卻不都像他們的將官那樣口風嚴禁。末將手下的那幾個比較伶俐的校尉,還是從他們的嘴裡得到了一些消息。”

“噢?既然如此,那你就說來聽聽。”夏侯敦無可無不可地說道。

“回將軍,據末將的手下得來的消息。那幽州此次前來的軍隊,可不止五十萬。”李典小心的看了一眼夏侯敦。

廢話!這還用你說。咱們天天數,都數出來。這劉明的軍馬當然不止五百萬。夏侯敦不耐煩地問道:“嗯。那他們有沒有知道這幽州軍隊到底是多少?”

“回將軍。據他們說,好像是兩百萬。”李典非常小心地說道。

“多少?”雖然夏侯敦已經接連受到打擊了。可這龐大的數字,仍然嚇了夏侯敦一跳。

“回將軍。兩百萬。”

“胡說!那幽州怎麼可能有這麼多的軍馬?就算他有這麼多的兵馬,他又怎麼可能派出這麼多的兵馬?”夏侯敦徹底的歇斯底里了。

李典害怕的就是這樣。夏侯敦瘋狂的時候,那實在是太可怕了。好在夏侯敦經過與北地神槍張秀一戰。功夫的境界提高了許多。而他再經過靜養半年後,那修身養性的功夫,更是提高了許多。夏侯敦很快抑制住了自己的暴躁。沉聲喝道:“說。詳細地說,你的那些手下,到底都打聽來些什麼。”

李典看夏侯敦剋制住了自己。心中微微地安穩了一些。小心地說道:“回將軍。末將的那幾個屬下。在勞軍的時候,從那些喝醉了幽州軍卒口中得知,幽州此次出兵。有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是鮮卑部族的騎兵,一個是劉明的中央軍和鎮南軍。而且,鮮卑騎兵的數量,也不是如劉明所說的四十五萬人,而是一百萬人。而與此對應的,劉明本土部隊也是一百萬人。這些消息,經過末將手下幾個人的核對,全都一般無二。此事應該屬實。”

夏侯敦聞聽此言,徹底懵了。

雖然夏侯敦這些日子已經看見了不計其數的鮮卑人。可夏侯敦還真沒想過會有這麼多。原本夏侯敦以爲劉明所謂的四十五萬鮮卑兵馬,那不過是一個噓頭。大部分應該是劉明自己部隊冒充。鮮卑人怎麼可能給劉明這麼多的兵馬調動?可如今,李典所說的情況,徹底顛覆了夏侯敦想法。

這種情況,那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劉明勾結異族,禍亂中原。

夏侯敦萬萬沒有想到劉明會如此大膽,他竟然真的把鮮卑人給放進來了。而且,這劉明的兵馬實力,那也真是龐大啊。感情平常估算劉明有可能有兩百萬的兵力,竟然還是低估了。按着劉明如今出兵的規模,那劉明的兵馬總合,還不得三百萬上下。

不過,如今的夏侯敦卻無心思量這些了。百萬的鮮卑兵馬,那可不是鬧着玩的。天知道劉明到底能不能控制的住那些胡人亂來。這要是那些胡人貪戀中原的富饒,野性上來了,根本就不聽從劉明的指揮。那兗州豈不就懸了?

夏侯敦急忙忙修書一封。命令樂進親自帶着前往濮陽,讓留在那裡的司馬朗趕快行動。同時讓駐守濮陽的曹仁,千千萬萬不能讓劉明的軍隊進城。哪怕就是和劉明的部隊翻臉打起來。那也絕對不能讓劉明的一兵一卒進入濮陽。濮陽,那可是兗州的最後防線了。

此時此刻,事情的發展,確實超出了夏侯敦以及曹操等人的意料之外。然而,相對來說,曹操和夏侯敦等人應變,也超出劉明等人的預計範圍。

劉明、郭嘉、賈詡等人原本預計只要劉明的百萬大軍露面,那曹操就絕對要自找臺階,乖乖的改口送親,結盟。萬萬不可能讓劉明的軍隊通過青龍大營的。

爲此,調集的軍糧也就兩個多月的。至於青州絡繹不絕的軍糧調動,那不過就是一個假象而已。可如今,曹操的青龍大營竟然放行了。這實在是出乎劉明等人的意料之外。誰也沒想到曹操竟然會有這麼大的膽子。

從曹操的部隊的部署,劉明和郭嘉、賈詡等人,非常清楚地知道。曹操竟想把幽州的軍隊給一口吃了。所有人實在是無法不佩服曹操的勇氣。

然而,勇氣是建立在實力上的。郭嘉興奮的笑道:“主公。這可是天亡曹操啊。”

第217回 曹操的收穫第439回 受賄第571回 曹操使臣第452回 自比管樂的諸葛第293回 西征(中)第417回 三韓和鮮卑騎兵第449回 笑閻羅第二百八十九 會傭兵中第67回 楊軍的誤會第207回 驚天之秘第313回 驚喜第111回 糜竺獻寶第426回 家族的無奈第590回 鏖戰江心第496回 讓諸葛亮震驚的蔡瑁第261回 兩不虧第40回 神秘人之黃巾霸第141回 張飛戰呂布第298 貿易隱患第626回 落後就意味着捱打第621回 是計不是計第170回 不保我保誰第153回 亂第二百八十九 會傭兵中第397回 守口如瓶第602回 國有企業要佔主流第130回 廢立之策第251回 人嚇人第273回 官渡之戰(中)第127回 子龍出山第460回 妙想第508回 信仰第236回 進攻第153回 亂第249回 皇上跑了第315回 九品武士第3回 行賄的脫身第159回 神算第482回 膽大包天的呂布第216回 連鎖反應第368回 高手就是高手第148回 拜月第601回 劉明妙想,皇上得工資第260回 兇器第68回 民族融合和地方主義第191回 人生目標第264回 剿滅曹操,一念之間第362回 四項全能第34回 劉明說理第617回 諸葛餘毒第286回 鬥第446回 清河郡主第198回 一年後第583回 上者爲何?第564回 神秘的魯肅護衛第394回 劉明的微笑第149回 叫屈第524回 羣衆力量第522回 神謀諸葛亮第426回 家族的無奈第390回 見解總是不同的第359回 曹操的老毛病第499回 劉明卑鄙的三封信第517回 僧道鬥法第31回 空兵第608回 霹靂神威震天下第508回 信仰第299回 千葉第78回 ??vs張飛第212回 戰爭促進社會進步第166回 天神力第532回 攻心爲上第337回 闖聯營(下)第373回 財務部長要辭職第125回 變態剋星第49回 損失慘重第348回 誰圍獵誰第483回 殺手六人組第238回 恐怖第211回 恐怖的秘密武器第128回 拐騙子龍第225 青樓聯盟第578回 周瑜自立第561回 魯子敬單身入漢寧第53回 正名第26回 瘟疫第415回 恩威第464回 麻雀戰第188回 又一個人口販子第133回 進京第164回 內部危機第451回 最後的瘋狂第622回 程昱逼宮第628回 魯肅說周瑜第328回 禰衡到第172回 擁立第163回 擁護劉明的心願第587回 局第95回 和親第410回 南北書院
第217回 曹操的收穫第439回 受賄第571回 曹操使臣第452回 自比管樂的諸葛第293回 西征(中)第417回 三韓和鮮卑騎兵第449回 笑閻羅第二百八十九 會傭兵中第67回 楊軍的誤會第207回 驚天之秘第313回 驚喜第111回 糜竺獻寶第426回 家族的無奈第590回 鏖戰江心第496回 讓諸葛亮震驚的蔡瑁第261回 兩不虧第40回 神秘人之黃巾霸第141回 張飛戰呂布第298 貿易隱患第626回 落後就意味着捱打第621回 是計不是計第170回 不保我保誰第153回 亂第二百八十九 會傭兵中第397回 守口如瓶第602回 國有企業要佔主流第130回 廢立之策第251回 人嚇人第273回 官渡之戰(中)第127回 子龍出山第460回 妙想第508回 信仰第236回 進攻第153回 亂第249回 皇上跑了第315回 九品武士第3回 行賄的脫身第159回 神算第482回 膽大包天的呂布第216回 連鎖反應第368回 高手就是高手第148回 拜月第601回 劉明妙想,皇上得工資第260回 兇器第68回 民族融合和地方主義第191回 人生目標第264回 剿滅曹操,一念之間第362回 四項全能第34回 劉明說理第617回 諸葛餘毒第286回 鬥第446回 清河郡主第198回 一年後第583回 上者爲何?第564回 神秘的魯肅護衛第394回 劉明的微笑第149回 叫屈第524回 羣衆力量第522回 神謀諸葛亮第426回 家族的無奈第390回 見解總是不同的第359回 曹操的老毛病第499回 劉明卑鄙的三封信第517回 僧道鬥法第31回 空兵第608回 霹靂神威震天下第508回 信仰第299回 千葉第78回 ??vs張飛第212回 戰爭促進社會進步第166回 天神力第532回 攻心爲上第337回 闖聯營(下)第373回 財務部長要辭職第125回 變態剋星第49回 損失慘重第348回 誰圍獵誰第483回 殺手六人組第238回 恐怖第211回 恐怖的秘密武器第128回 拐騙子龍第225 青樓聯盟第578回 周瑜自立第561回 魯子敬單身入漢寧第53回 正名第26回 瘟疫第415回 恩威第464回 麻雀戰第188回 又一個人口販子第133回 進京第164回 內部危機第451回 最後的瘋狂第622回 程昱逼宮第628回 魯肅說周瑜第328回 禰衡到第172回 擁立第163回 擁護劉明的心願第587回 局第95回 和親第410回 南北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