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回 首戰泰山

炎黃元年,五月二十。

張秀站在穩坐中軍寶帳。靜靜的等待着探馬回報。兩旁列站的衆將,一個個全都是既緊張,又興奮。

劉明的大軍,正向青龍大營開來。

“報!幽州軍張遼率部十萬,離此十里,正在按營。”

“好!來得好!咱們就去會一會他們去吧。”張秀得到確切消息,當即起身而出。

劉明大軍的到來,張秀可等了好長時間了。雖然曹操下令堅壁清野,固守不出。但是,堅壁清野,張秀做到了,固守不出,張秀卻不怎麼認同。

張秀武勇無雙,號稱:北地神槍。想當初,也就是呂布能壓其一頭。雖然張秀當初迫於情勢,歸降了曹操。而且在曹操的用人手腕下,張秀對曹操也很是感恩戴德。但是,張秀卻從來不認自己的武勇比何人差!即使是曹操帳內數一數二夏侯敦、許褚等人,張秀也沒放在眼裡。甚至是當初號稱天下第一武勇呂布,在張秀如今苦練這麼多年之後,張秀也不認爲呂布依舊還能勝過如今正在巔峰的神槍。

而除此之外,張秀更是自認深通兵法,敵將遠來,營寨未立,大軍奇襲,一戰可潰。故此,張秀對曹操固守不出的消極防守,很是不以爲然。認爲主動進攻,纔是最好的防禦。尤其是如今的地勢並不開闊,大軍展不開隊形,人多人少的優勢差距並不大。憑着自己的武勇,肯定能擊潰對方前部軍馬,如此,驅趕那些潰軍,進攻幽州大軍的本部。那幽州大軍的優勢兵力,反倒是他落敗的因素。

所以,張秀一早就等着幽州大軍來了。

可張秀盤算的挺好,但是,等張秀三萬軍馬。排成一個細長的突擊隊形。開出了青龍大營。來到幽州軍紮營的切近,張秀卻倒吸了一口冷氣,放棄了直接突襲的打算。

敢情,張秀雖然盤算地不錯,可那張遼卻也不是一勇之夫。尤其是幽州軍防敵方突襲。以及安營準備,那都是幽州各級軍校地必備條例。跟張秀他們不同,這不僅僅是幽州的那些高級將官必須牢記的基礎準則,更是衆多基層將官的必修項目,甚至連新兵訓練營出來地新兵,對此也是要牢記的。張秀要想突襲張遼,那不是跟妄想一樣。

只見此時,張遼大軍前列,兩列盾牌手各持大盾。嚴陣以待。其後,弓箭手,長槍手,密密麻麻。再往後,纔是那安營下寨得軍兵在晃動。不過。那已經不是外人能透過隊列看到得如此磐石般的防禦,張秀沒有信心能動搖對方的陣腳。如此狹窄的地方,雖然對方展不開軍事。可張秀也同樣展不開,雖然張秀對自己部下的兇狼騎很有自信,甚至認爲比曹操嫡系的虎豹騎還要精銳。不必劉明的突騎差,可如此狹窄的地方,騎兵衝不動對方地陣腳,就會造成後續進攻的障礙,實在是太不利。

張秀暗贊一下:張遼治軍嚴謹,果有大將之風。隨後,張秀暗思:率兵出營,不戰而歸,軍心必然散漫。既然如今突襲不成,就直接叫陣,與那張遼戰上一場,憑自己的本事,連勝幾場,撼動對方的銳氣,而後領兵突殺,當可建奇功。

打定主意,張秀當即命人叫戰。

當下,立有五十個嗓門大的軍兵,上前齊喊道:“呔!對面地軍兵聽着。我家青龍大營主將,張將軍來此討戰,俗叫你家主將出來。”

這些大嗓門的軍兵,那也是特經訓練的,一個個嘴大脖子粗,嗓音洪亮。聲音傳出老遠。只不過,首次討陣,不是罵陣,對方還沒有迴應前,這些軍兵倒也沒有什麼污言穢語。不過,這些軍兵可也在醞釀着呢。只要張遼不出,下面可就是葷得了。

張遼大營地哨兵,不敢怠慢,連忙把張秀討戰的消息,彙報給了張遼。

張遼對此略有笑意:好些年沒有人討戰了。

正所謂:境界提高了,看待問題地眼光也就不同了。

在以前,臨敵討陣,那也是張遼慣用的手法,對那時的張遼來說,此法乃是憑藉個人武勇,激勵軍兵士氣的大好方法。

兩軍混戰,不同於兩個人打架,技能和力量,那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就是膽氣。膽氣足!殺紅了眼,羣體氣氛下,那就是越殺越猛。而反之,未戰先怯。打起來再有幾個跑的,羣體影響之下,那肯定是潰不成軍。

故此,臨陣單條,那就成了一種必然的需要。是一種大戰開啓前,暗中對雙方軍卒影響的需要。戰敗,以及不敢出戰,都會在潛意識中讓雙方兵丁認可自己的強勢或弱勢。

而除此之外,向什麼督戰隊等等,也是迫使軍卒死戰的手段。

可是,如今張遼鎮守青州多年,隨着手下擁有的那些經過新兵訓練營訓練出來的兵丁越來越多,以及班排連基層軍官培訓的普及和司馬落實到連隊上的具體化。張遼手下兵員素質,那絕對是職業化的發展,對於主將武勇的依賴,早已不是當初那麼強了。主將的作用,更多的決策,而不是上陣拼殺。故此,張遼也在潛移默化的轉型當中。

不過,張遼畢竟還是一個熱血的武者,其武力修養,在這麼多年的提高下,早有飛躍。故此,張遼也想看看自己如今的水平如何了。

張遼哈哈一笑道:“那就如他所願。”

“不可,將軍,帥不離位。此乃軍規條例所在。將軍負重任不可清犯其險。若要應戰,末將可帶其勞。”一員英氣勃發的小將,聞聲阻止張遼道。

張遼一看,就是一樂。敢情此人乃是剛從軍校出來的李毅,其人履歷上的資料,乃是天刀武館弟子的出身,經軍校培養的高才生,不僅軍事素養過硬,武功更是一品武士的境界。

絕對的是文武雙全的好苗子。只是這

些從軍校出來的好苗子,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軍規條例,從不離口。

張遼哈哈笑道:“臨陣應對,瞬間萬變。豈可盡歸條例,彼軍討戰,我若不出,倒顯得我怕了他。雖然我軍精銳。對此不會受到什麼影響,可卻是助長了彼軍銳氣,進而加大我軍傷害。尤其是此時,我軍正在建營。各處安置不齊,軍旅無抗敵之所,彼軍銳氣若盛,對我軍更是不利。如此,我若是武藝粗糙,爲了減免弱了我軍銳氣。避而不戰,也就是了。可那張秀,當初與我也就在伯仲之間,而今,我武藝大進。他豈在話下。又如何可以錯地這個機會,滅滅他地銳氣?”

李毅無語,退到一旁。

不多時,張遼領軍率衆而出,與張秀對戰當場。不大的戰場。那真是連一絲風都沒有了。兩邊是壁壘高山擋住了風勢,而中間雙方的軍隊,更是站得嚴密,風也是刮不進來的。

不過,中間空出來地場地,共張遼、張秀他們比武的,還是沒有問題的。

此時,張秀看張遼出來,當即就要縱馬而出,與張遼交戰。可就在張秀將出之時,張秀身邊也有一人厲聲喊道:“將軍,殺雞焉用宰牛刀。此等敵軍,待末將出馬,取其首級與將軍。”

正向張遼有手下一般,張秀領兵一方,自然也有幾個貼心的手下。此時,張秀手下的宿將張先,就急切的想爲張秀分憂。

說實在的,張秀並不看好張先能戰勝張遼。那張秀別的不說,武藝絕對一流,張先乃是他的部下,那什麼水平,張秀自然一清二楚,而那張遼,張秀早先隨叔父在董卓帳下之時,那也是多少有點了解地。自己手下張先上去,那絕對是白給啊。

不過,張秀與張遼的主將對決。那絕對屬於王見王,必死棋的局面。而且,這麼多年來,張秀也沒於張遼交過手了,雖然張秀自覺槍法進步不小,可卻也不知道張遼這麼多年來到底進步如何了。而張秀如今與張遼的一戰,對於張秀的關係又太過巨大了,張秀可是違背曹操固守地將令,只能勝,不能敗的。

故此,張秀還是點了點頭,同意了張先的出戰。

張先得令,手持烈陽刀,縱馬上前,大聲喝道:“某乃上將張先,張遼出來受死!”

張遼很是不滿意,原本是張秀討戰地,看在過去的情面,戰上一場,也無所謂。可張先是什麼東西。也配與我叫戰!

不過,不等張遼發泄不滿,張遼部下地李毅,已經對張遼說道:“將軍,此等跳樑小醜,不配與將軍爲敵。待我上前殺之,以懾敵膽!”

張遼很滿意,當即點頭。

李毅躍馬上前,大聲喝道:“某乃上校團長李毅。爾無名之輩,不配我家將軍出手。那命來。”

說時遲,那時快,李毅一邊喊着,一邊已經拍馬掄刀上前。而此時,張先還在詫異李毅上校團長是一個什麼官職。耳輪中就聽咔嚓一聲。猛然看到李毅快馬已到跟前的張先,根本來不及反應,就被李毅一刀斬於馬下。

這一下,不僅張秀他們這邊楞了,連李毅都有些發楞:這個傢伙既然敢挑戰將軍,不應該這麼菜啊。

說實在的,這絕對不是張先太菜。這張先即使是與許褚演武,那都能對付個十幾回合的。雖說許褚因爲演武沒有用全力。可要是戰場上全力拚殺,那也不會一招就殺了張先的。怎麼的也得用上三兩回合。

所以說,上陣對敵,那可是絕對不能走神的。那張先既然已經報號討陣了,李毅出來應戰,那就絕對不能算是偷襲。張先也算是死的應該。不過,這也與幽州將領的馬匹素質,普遍優越有些關聯。那張先平日與日對敵,那些馬匹的短程衝刺,那哪是和幽州軍馬一個水準的。張先早早養成的目測距離和到達時間,又豈是一時半刻可改過來的?

然而,對李毅一刀殺了張先的這種驚異,也僅僅是集中在雙方高層將領上的。雙方的士兵可不管那個。幽州士兵當即齊聲歡呼,而那張秀的部隊,立馬蔫了少許。

張秀一旁的胡車兒,與那張先同僚多年,很是有些感情,當即向張秀請戰道:“將軍,待某殺了那個小兒,爲張先將軍償命!”

張秀點了點頭,低聲說道:“許勝不許敗!”胡車兒當即領命出去。張秀比較緊張的看着。這要不是李毅這個小傢伙,實在沒明,而且張秀還準備和張遼決一勝負。不想這麼早就出去弱了威風,張秀早就親自出馬了。不過,胡車兒是張秀手下第一猛將,兩膀臂力過人,張秀對其,還是很有信心的。

此時,李毅看一胡人上前。也不覺奇怪,幽州胡人多了去了,雙方通名之後,再次的戰到了一起。

這一回可看出李毅的真功夫來了。李毅真不愧是一品武士的級別,別看年紀小,那大刀舞得車輪相仿,雪光一片,五月的天氣,竟好像寒冬飄雪一般,酷殺之氣,滲人膽毛。

張遼看得很是高興。這小子刀法不錯,若是再經過幾年的歷練,能夠殺氣內斂了,那絕對是一個超品的高手。

不過,李毅雖然刀法出衆,那胡車兒也不簡單。雖然胡車兒的招式不如李毅,可胡車兒拼殺多年,戰場上的實戰經驗,豐富無比。而且胡車兒的力氣又大,很是勝過李毅一籌,一力降十會。那也是很難纏的。

一時間,李毅和胡車兒,馬大盤旋,竟然殺了一個難解難分。

可突然,李毅馬匹在轉圈之時,猛地一條馬腿跪倒,胡車兒看了心喜:馬踩碎石,活該你死。當下大喊一聲:“娃娃!哪命來!”

第193 海軍的構想第91回 妙計破城第170回 不保我保誰第549回 魯肅兵敗第32回 突騎兵和強騎兵第33回 歲在甲子第93回 出使烏桓第113回 腐敗第51回 風雲變色第623回 高順仁義第538回 龐統得對錯招第238回 恐怖第498回 觀虎鬥的劉明第70回 禮節(下)第16回 劉明的身世第108回 各有妙計第587回 局第324回 晚到一步第27回 華佗第143回 誤會第170回 不保我保誰第27回 華佗第62回 馬屁精董卓第172回 擁立第374回 金融風暴第484回 諸葛亮出世第565回 魏延要造反第118回 遊說第352回 地位不保第464回 麻雀戰第235回 千萬不能死第131回 何進謀逆第235回 千萬不能死第75回 皇甫嵩哭窮第303回 馬超戰黃忠第346回 橫衝直撞第523回 始末第255回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225 青樓聯盟第14回 法墨傳人第216回 連鎖反應第156回 軍校地二百四十八回 曲折第476回 徐庶南下第217回 曹操的收穫第188回 又一個人口販子第296回 雄圖壯志第579回 多事的羣英會第428回 孫吳第361回 熊灞拜師第48回 險勝第339回 習俗第80回 高人華佗第472回 小麻煩第536回 漢寧驚變第304回 竊笑第280回 形勢嚴峻第252回 接駕第364回 遭綁架的劉明第23回 馬鐙,蘇雙第55回 關羽讀《春秋》得來歷第344回 看戲第87回 初戰異族第43回 紅十字會第103回 郭嘉顯神威第283回 暈第185回 全力一搏第343回 神秘第408回 花海第186回 我來晚了第476回 徐庶南下第232回 沒門第195回 水軍奇才第89回 軍紀第266回 天意滅曹第514回 宗教管理法第50回 重整旗鼓第486回 無敵二人組第368回 高手就是高手第224 軍事化管理第438回 行賄第318回 他人死活奈我何第405回 一串好事第526回 張飛奇襲諸葛亮第85回 倖存者的指控地二百五十八回 雙雄聚首第12回 “唐僧”降臧霸第56回 義之所在第542回 兵進陽平關第62回 馬屁精董卓第352回 地位不保第295回 傭兵工會第54回 拉煉第189回 不足爲信第498回 觀虎鬥的劉明第391回 冷笑的曹操第546回 陽平關異主第630回 劉明諸葛初交鋒第615回 陰陽五行八卦陣第189回 不足爲信
第193 海軍的構想第91回 妙計破城第170回 不保我保誰第549回 魯肅兵敗第32回 突騎兵和強騎兵第33回 歲在甲子第93回 出使烏桓第113回 腐敗第51回 風雲變色第623回 高順仁義第538回 龐統得對錯招第238回 恐怖第498回 觀虎鬥的劉明第70回 禮節(下)第16回 劉明的身世第108回 各有妙計第587回 局第324回 晚到一步第27回 華佗第143回 誤會第170回 不保我保誰第27回 華佗第62回 馬屁精董卓第172回 擁立第374回 金融風暴第484回 諸葛亮出世第565回 魏延要造反第118回 遊說第352回 地位不保第464回 麻雀戰第235回 千萬不能死第131回 何進謀逆第235回 千萬不能死第75回 皇甫嵩哭窮第303回 馬超戰黃忠第346回 橫衝直撞第523回 始末第255回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225 青樓聯盟第14回 法墨傳人第216回 連鎖反應第156回 軍校地二百四十八回 曲折第476回 徐庶南下第217回 曹操的收穫第188回 又一個人口販子第296回 雄圖壯志第579回 多事的羣英會第428回 孫吳第361回 熊灞拜師第48回 險勝第339回 習俗第80回 高人華佗第472回 小麻煩第536回 漢寧驚變第304回 竊笑第280回 形勢嚴峻第252回 接駕第364回 遭綁架的劉明第23回 馬鐙,蘇雙第55回 關羽讀《春秋》得來歷第344回 看戲第87回 初戰異族第43回 紅十字會第103回 郭嘉顯神威第283回 暈第185回 全力一搏第343回 神秘第408回 花海第186回 我來晚了第476回 徐庶南下第232回 沒門第195回 水軍奇才第89回 軍紀第266回 天意滅曹第514回 宗教管理法第50回 重整旗鼓第486回 無敵二人組第368回 高手就是高手第224 軍事化管理第438回 行賄第318回 他人死活奈我何第405回 一串好事第526回 張飛奇襲諸葛亮第85回 倖存者的指控地二百五十八回 雙雄聚首第12回 “唐僧”降臧霸第56回 義之所在第542回 兵進陽平關第62回 馬屁精董卓第352回 地位不保第295回 傭兵工會第54回 拉煉第189回 不足爲信第498回 觀虎鬥的劉明第391回 冷笑的曹操第546回 陽平關異主第630回 劉明諸葛初交鋒第615回 陰陽五行八卦陣第189回 不足爲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