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回 明目張膽偷懶的劉明

“主公三思,此龍圖閣權利過大,縱使與國有利,可卻極易滋生權臣。此乃亂政之根苗,國之隱患,萬萬不可行之!”劉明剛剛告了一小段落,中心於劉明的楊軍,就已經急不可耐的進言道。

劉明當然知道楊軍是怎麼想的。很早以前,楊軍就爲了維護劉明的最高權力,暗中促使劉明不下分成幾個黨派,使其互相制衡,便於掌控。最終還是劉明開導了他,纔是他醒悟劉明的安排。如今劉明準備賦予龍圖閣那麼大的權利,自然又讓這個忠心耿耿的老頭心急了。

劉明微微一笑,衝楊軍擺了一下手,安撫楊軍道:“楊老無需心急,且待我把全盤說完,再做商議。本公還需列位多多的柬言。”

楊軍只好暫時按捺住心中的憂慮。餘者衆人見此,也不在言論,安心等劉明全部說清之後,再做商討。

劉明見衆人安定下來,隨即繼續興奮的說道:“龍圖閣雖掌管全國。但百姓糾紛,刑法案件,均不得管。同時,龍圖閣也要受仲裁閣的監督。今後,仲裁閣爲我刑法之所,它將徹底獨立與民政建設之外。自成體系,故此,這仲裁閣也同樣設立閣老兩人,主事七人。各縣均設仲裁所,各州均設高級仲裁所。而且,各縣仲裁所同樣要受所在州的高級仲裁所管治。

最終,各高級仲裁所,盡歸仲裁閣所轄。民有不平,可於仲裁所申述。若有不服者,可進行上一級申述。或平反,或維持原判。最終止於仲裁閣。此外,仲裁閣除了進行那些百姓的日常紛爭,以及陸盜竊匪等刑法外,閣內設檢察院,檢察員,可對龍圖閣的一干民政所進行監察。單有違法,違規等等。均提供實例,上交仲裁閣查處。”

聽劉明說到這裡,衆人心中暗暗放下許多。龍圖閣有此鉗制,卻是不會一家獨大。

只不過,衆人卻有些擔心:這仲裁閣的權利是不是有太大了一點?若是仲裁所的官員枉法,或是憑藉監察職權。威逼民政所的官員落下好處,這卻如何是好?

而此時,劉明卻又已經說道:“但是,仲裁閣之所行,皆要有法可依,有例可循。而這有法、有例,這就是文淵閣之事。今後,民情屬,改名民情所。同樣在各地均設,各縣設民情所,各州設高級民情所。最終統歸於文淵閣。而文淵閣,設閣老一人,主事一百八十三人。他的職責就是體察百姓民生,匯之而成法。供仲裁閣執行之依據,更有彈劾仲裁閣和龍圖閣之權。”

好傢伙!劉明剛剛說到這裡,這下子。不僅楊軍有些坐不住,連郭嘉、荀域等人。那也是有些發懵,主公這是在搞什麼?如此一來,這文淵閣不就成了管官得官了嘛。而且就設閣老一人,不像龍圖閣和仲裁閣那樣還各有兩個閣老分治。這閣老的權力也太大了吧。而且,憑什麼文淵閣可以有一百八十三個主事,他這官員也太多了吧。

眼看衆人有些騷動,劉明清咳了一聲,壓制住場面。隨後繼續說道:“文淵閣雖只設一閣老,但文淵閣的閣老,卻不同於其他閣老,文淵閣的閣老,對文淵閣內地各個主事,無管轄、任免之權,只是負責召集,調和文淵閣內地各個主事,以及審議哪些主事提交的議案。而那一百八十三名主事,也是分爲常任主事,以及應屆主事。常任主事,共十五名,主要負責協助文淵閣閣老審議各個主事提交的議案。而文淵閣的各個主事任免,不經手與他人。全部經由民情所推選而出。民情所,由各地選有德有才之人擔任,設主事七人,可監管地方。再由這些主事,推舉七人,入主該州高級民情所,監管州政,最終由每州選三人,擔任文淵閣主事,使各地民情直達天聽。無有遺漏。而且,文淵閣所有主事,任期三年。期滿,則由地方從新選舉,務必使之代表當地民聲。”

此時,屋裡衆人地腦袋都已經有些亂了。接受的新東西太多,其中許多道理,都是一時難以斟酌的。

而劉明見此,依然不動聲色,淡然說道:“此三閣之外,就是那軍機處了。顧名思義,軍機處就是統領軍務的所在,從今往後,各軍只受軍機處統轄,自成體系,與地方無關。而軍機處由我親自領導。這些,就是三閣一處的概述,各位可有何建言?”

此時劉明說完,讓楊軍、荀域、郭嘉他們發言了。楊軍、郭嘉、荀域他們反倒無聲了。開始的柬言,那是因爲他們能很快的就判斷出其中的不足。可等劉明徹底說完之後,他們去發現劉明說的這些,環環相扣,牽扯不清,不是那麼好一眼就看破利害地。故此,他們此時卻全都沉思起來。

半晌過後,還是一直主持政務的荀域,率先舒緩了一下眉頭,起身言道:“主公,您所論之新政,頗爲新穎,域試分之,以供衆參,還望主公指正。”

劉明點頭應允,荀域朗聲言道:“主公的民政所與仲裁所,雖名稱新穎,可其職能,也不過是把各地府縣州衙,一分爲二,使之細化。使法不幹政,政不幹法。各盡職能。我幽州行新政,原本已有此趨勢,而今主公不過是將他明確下來,更進一步的細分罷了。而那龍圖閣轄下檢察院,也不過就是把御史臺合併其中罷了。此皆善舉,只需劃定職能,使之完善,即可。倒是那文淵閣有些蹊蹺。那文淵閣繼承民情屬,按其推論,不過就應該是一個把民間心聲,抵達天聽得機構。可主公又說他們有提議、審議等等職能,卻不知那都是些什麼?”

經荀域這麼一說,屋裡衆人盡皆恍悟,劉明說了半天,不就是這麼回事麼,這重點還是在這文淵閣啊。

劉明也對荀域地才華大爲佩服,自己苦思七天的東西,被這荀域隨便一分析,好像就沒有什麼東西剩下了。果然是政治高手。

劉明滿意地笑道:“文若果然博識。”隨後,劉明朗聲說道:“國之政體,職能萬千。凡舉民生國事,莫不在其中。故,一人之力,不可盡全盡善。然,若是以致細分,粗略可分爲:司法;外交;國防;衛生;社會事務;交通;財政;教育;格物;農業;勞動;文化;工商;內務;環境等。此等部門,各納專才理之,縱不能盡善,也勝一人之力,此即百官之由來。”

說到這裡,劉明環視衆人,看衆人認可。隨即又說道:

“今仲裁閣掌:司法、監察;龍圖閣掌:外交;衛生;社會事務;交通;財政;教育;格物;農業;勞動;文化;工商;內務;環境等。此皆執行部門,各部運行,自有專人負責。無需操心。然,各個部門運轉之目的,乃是爲國繁榮。故此,這就必要有其目標和綱略,使其行不錯,並可衡量功績。故此,這些綱略和目標,就要由文淵閣提供。他們無需提供具體步驟,只要彙集百姓的心聲。滿足他們地心願,初步制定一些可行的方向即可。其他,可由龍圖閣以及仲裁閣完成。故此,文淵閣地主要職能有:爲朝廷準備預算方案和法律議案;爲行政機構頒發法律、法規和一般規則;接受個人向朝廷提起的申訴。而且,他們也不直接從事管理活動。以免產生於民政、司法等方面的糾纏。”

這回衆人全都聽得明白了。

蔡邕當即起身讚道:“主公此言極善,孟子曰: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又曰:民爲重,社稷次之,君爲輕。今主公以百姓心聲而治國,實乃行我儒教之真諦,國之大善也!”

劉明一楞:難道這個時代地儒教,就如此民主了麼?

而此時,屋裡衆人,也無不稱讚。可熱乎過去,衆人卻也有些糊塗了。貌似主公地這一番交待,好像把他的工作全都推出去了,那主公還幹什麼?也就是說今後的皇上還幹什麼?難道說主公爲了偷懶,竟準備當一個傀儡皇上不成?如此,主公在世,自沒有什麼說的。若是幾代後,我等全不在了,這天下豈不又是要亂了?

這也難怪劉明地這些心腹會有如此想法了。這劉明的平常表現,與其說是藏拙,不如說是偷懶。劉明的工作量,那可比曹操,孫權他們,差的太遠了。幾乎所有的瑣事,都推到了他們的身上,只是在大事上才親自決斷。這些,別人不清楚劉明,他們可都是全圍着劉明身邊轉的。那有個不清楚得?難怪會有如此想法。

衆人面面相視,均覺察出對方之顧慮。可這種話又不好直接向劉明問。一時竟有冷場。最終,還是郭嘉膽大,又仗着與劉明關係深厚,少了一些顧忌,站起身來的問道:“主公,您盡分職責與臣下,若是您登基之後,卻不知還有何大事需主公親自操勞,我等當爲主公分憂?”

郭嘉得言下之意:主公,您不會是準備當甩手大掌櫃吧?

劉明對此,那心裡也跟明鏡似的。而且,這也是劉明早就籌謀好了地。

當下,劉明嘿嘿一笑道:“奉孝,此事暫且不說,我問你,民之叛亂,起源於何?”

“民之叛亂,起源民之不滿。”郭嘉毫不猶豫的說道。

“民因何而不滿?”劉明毫不放鬆的問道。

“政治不清,君王昏庸,或其殘暴,以致民不聊生,此皆民之不滿的根源所在。”郭嘉直言不諱的說道。

“權臣作亂,又以何爲憑?”沒等郭嘉再次詢問劉明爲什麼這麼問,劉明隨即又拋出一個問題。

“權臣作亂,當以結黨營私,擁兵自恃爲憑。”這些簡單地問題當然難不住郭嘉,只是郭嘉卻奇怪劉明在這個時候爲什麼會問這些?

此時,劉明卻嘿嘿笑道:“奉孝既然明白這些道理。難道還不知我只用心麼?我分朝權於閣老,取民聲而設目標,劃線而量之。每年權衡,不到者,若無理由,必是曼心,儘可換之。縱有不周之處,民之所怨,也是那些閣老權臣,而對爲他們做主的我,卻要感恩戴德。而各部權臣雖各責一方,然,軍權卻由我親領。而我幽州治軍,本就以營爲單位,駐紮天下,各營士兵,又都是從新兵訓練營而出。在徵兵的當地留有檔案,受國家之供養,異地當兵,及時將有所異心,兵亦不從,故此,我軍萬萬沒有背叛之可能。如此,權臣雖有禍害,無兵卻又如何翻天?故此,我只須看着羣臣做事即可。”

郭嘉等人全都有些發傻,沒想到劉明竟然把偷懶說得如此光明正大,冠冕堂皇。

其實,這還是郭嘉他們不瞭解劉明地根本。劉明的政治生涯,說白了,都是在來到這個年代之後,被逼培養起來地。而劉明所有行爲和新政,都是借鑑與自身所學習的那點知識。可劉明參軍以前的知識,差不多都還給老師了,記着最多的,反倒是劉明爲了要管理好公司而去參加的商業培訓課。以及在部隊那會兒老政委反覆教導的理論。

故此,劉明在面臨即將治理國家,卻又感到能力有所不足時,下意識的就借用了家族公司理念。這個國家就是一個家族公司。我劉明就是公司董事長,我不需要去親自管理公司。我只需要聘請幾個好的CEO,也就是執行總裁,職業經理人,如:

荀域、荀攸,郭嘉、賈詡等人。幹好了,我劉明自然坐享其成。幹不好,換了就是。如此,自然有替罪羊給全體公司同仁交待。

而且,除了替罪羊之外,那些報紙等等,除了輿論監督之外,也發泄了民衆怨氣,並讓民衆有所期待。而發泄了怨氣並有所期待得民衆,自然也不可能凝聚出反叛的團伙。

只要沒有民衆作亂,完全掌控軍權的劉明,自然不會在意什麼權臣做大,沒有軍隊支持的權臣,算得什麼權臣?不說大軍一至,即可瓦解。就算是差幾個差人,那也是隨到隨拿,簡單的很。

第536回 漢寧驚變第456回 長安阻擊戰第345回 屠殺第616回 黃月英生擒諸葛亮第510回 毒蛇第484回 諸葛亮出世第510回 毒蛇第311回 瘋狂第337回 闖聯營(下)第523回 始末第627回 魯肅提案第235回 千萬不能死第438回 行賄第150回 分歧第218回 應對第211回 恐怖的秘密武器第456回 長安阻擊戰第308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四)第625回 甘寧突圍第16回 劉明的身世第146回 噩耗第600回 明目張膽偷懶的劉明第23回 馬鐙,蘇雙第280回 形勢嚴峻第529回 神罵第236回 進攻第539回 張飛巧言壓龐統第348回 誰圍獵誰第499回 劉明卑鄙的三封信第459回 大逆轉,熊灞顯神威第196 擎天柱第282回 縱橫第50回 重整旗鼓第612回 悲壯第144回 買一送二第297回 競爭上崗第544回 偷襲第145回 豐收第249回 皇上跑了第366回 還是能忽悠的吃香第345回 屠殺第262回 遷都第329回 忽悠,接着忽悠第601回 劉明妙想,皇上得工資第113回 腐敗第23回 馬鐙,蘇雙第339回 習俗第526回 張飛奇襲諸葛亮第573回 大志第630回 劉明諸葛初交鋒第244回 戰爭就是搶劫第60回 成立虎豹騎的因由第181回 郭嘉之計第100回 柳暗花明第349回 有什麼不滿意第117回 野望第337回 闖聯營(下)第454回 拼命第540回 張飛的價值第247回 對撞第547回 勸降第12回 “唐僧”降臧霸第75回 皇甫嵩哭窮第351回 草原一夜城第610回 飛狼呂布第26回 瘟疫第631回 廢話與簡言第578回 周瑜自立第80回 高人華佗第53回 正名第116回 呂布第372回 一波又起第495回 諸葛亮頭疼第一事第40回 神秘人之黃巾霸第406回 大事第303回 馬超戰黃忠第550回 三氣諸葛亮第二百八十九 會傭兵中第569回 令黃月英和諸葛亮都想象不到的第117回 野望第80回 高人華佗第591回 曹孟德火燒赤壁第68回 民族融合和地方主義第32回 突騎兵和強騎兵第470回 程昱薦諸葛第63回 劉明的困惑第633回 司馬懿和曹操第369回 趙雲的愛慕者第89回 軍紀第13回 深挖洞,廣積糧第55回 關羽讀《春秋》得來歷第338回 胡漢之分第162回 怕第366回 還是能忽悠的吃香第435回 情色小說的鼻祖第359回 曹操的老毛病第508回 信仰第283回 暈第543回 裝備好,就是氣人第542回 兵進陽平關
第536回 漢寧驚變第456回 長安阻擊戰第345回 屠殺第616回 黃月英生擒諸葛亮第510回 毒蛇第484回 諸葛亮出世第510回 毒蛇第311回 瘋狂第337回 闖聯營(下)第523回 始末第627回 魯肅提案第235回 千萬不能死第438回 行賄第150回 分歧第218回 應對第211回 恐怖的秘密武器第456回 長安阻擊戰第308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四)第625回 甘寧突圍第16回 劉明的身世第146回 噩耗第600回 明目張膽偷懶的劉明第23回 馬鐙,蘇雙第280回 形勢嚴峻第529回 神罵第236回 進攻第539回 張飛巧言壓龐統第348回 誰圍獵誰第499回 劉明卑鄙的三封信第459回 大逆轉,熊灞顯神威第196 擎天柱第282回 縱橫第50回 重整旗鼓第612回 悲壯第144回 買一送二第297回 競爭上崗第544回 偷襲第145回 豐收第249回 皇上跑了第366回 還是能忽悠的吃香第345回 屠殺第262回 遷都第329回 忽悠,接着忽悠第601回 劉明妙想,皇上得工資第113回 腐敗第23回 馬鐙,蘇雙第339回 習俗第526回 張飛奇襲諸葛亮第573回 大志第630回 劉明諸葛初交鋒第244回 戰爭就是搶劫第60回 成立虎豹騎的因由第181回 郭嘉之計第100回 柳暗花明第349回 有什麼不滿意第117回 野望第337回 闖聯營(下)第454回 拼命第540回 張飛的價值第247回 對撞第547回 勸降第12回 “唐僧”降臧霸第75回 皇甫嵩哭窮第351回 草原一夜城第610回 飛狼呂布第26回 瘟疫第631回 廢話與簡言第578回 周瑜自立第80回 高人華佗第53回 正名第116回 呂布第372回 一波又起第495回 諸葛亮頭疼第一事第40回 神秘人之黃巾霸第406回 大事第303回 馬超戰黃忠第550回 三氣諸葛亮第二百八十九 會傭兵中第569回 令黃月英和諸葛亮都想象不到的第117回 野望第80回 高人華佗第591回 曹孟德火燒赤壁第68回 民族融合和地方主義第32回 突騎兵和強騎兵第470回 程昱薦諸葛第63回 劉明的困惑第633回 司馬懿和曹操第369回 趙雲的愛慕者第89回 軍紀第13回 深挖洞,廣積糧第55回 關羽讀《春秋》得來歷第338回 胡漢之分第162回 怕第366回 還是能忽悠的吃香第435回 情色小說的鼻祖第359回 曹操的老毛病第508回 信仰第283回 暈第543回 裝備好,就是氣人第542回 兵進陽平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