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八卦鏡和桃木劍

【1】

鳳姑打後邊追上來,叫住張小把兒,說出一番話來。

原來,在擡棺入墳的道隊之中,有一個窮漢名叫王二狠子,平日裡遊手好閒,不務正業,一貫偷雞摸狗,欠了一屁股賭債還不上。王二狠子爲了掙幾個錢抵債,充爲擡棺的槓子手,替鳳姑擡棺。他打聽到鳳姑有金銀首飾陪葬,不由得起了貪念。

以前偷墳盜墓有個講究,說是“偷風不偷月,偷雨不偷雪”。怎麼說呢?有風的時候適合盜墓,因爲颳起風來可以吹去盜洞棺木中的晦氣。如若明月高懸,亮同白晝,則不宜動手,容易被遠處的人看見,這就叫作“偷風不偷月”。而“偷雨不偷雪”,是說下完雨後的土比較軟,便於挖墳,下雪天寒,地都被凍住了,挖起來吃力。

當天半夜,月黑風高,剛好適合下手。王二狠子帶上鋤頭,沒點燈籠,摸黑回到墳地,刨開了墳土,撬掉大釘,又挪開棺蓋,累得他氣喘吁吁,再點起燈籠來一看,只見死去的新娘子躺在棺材中一動不動。那麼熱的天,居然也沒變臭,甚至還有脂粉的香氣,一身的金銀首飾在燈籠下亮閃閃的,看得王二狠子直流口水。

他對死去的新娘子作了個揖:“鳳姑小老妹兒,你可別怪你王二哥了,常言道得好,人死如燈滅,燈滅尚可續,人死難再生。這些個金銀首飾也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你還留着幹啥?倒不如給了你王二哥,待我回去之後,年年給你燒香,歲歲給你上供,應時到節地供奉你。”

王二狠子長這麼大,頭一次在死人身上扒東西,不免做賊心虛,他這話一半是說給死人聽,一半是給自己壯膽。說完話他可就動上手了,伸手去摘鳳姑頭上的金首飾,想不到他剛一動手,死了的新娘子忽然睜開眼,直挺挺地坐了起來。

別忘了有那麼句話——“虎怕活的,人怕死的”,老虎是活的嚇人,沒人怕死老虎,人卻是死的嚇人。死人一動不動倒還好說,冷不丁動這麼一下,那得有多嚇人?黑天半夜挖墳開棺,王二狠子也是怵頭,爲了金銀首飾硬着頭皮來的,心裡頭正虛得沒底,猝然見到鳳姑起屍,竟然把他王二狠子活活嚇死在了墳前。

其實成親那天,新娘子鳳姑眼前一黑倒在地上,等她再睜開眼的時候,發覺自己躺在棺材之中,她又冷又怕,卻也無奈。不承想遇上王二狠子掏墳,鳳姑從棺材中出來,當場嚇死了王二狠子,也把她嚇壞了,半夜裡不辨方向,一個人到處亂走,想是老天爺開眼,讓她走到這兒撞見了張小把兒。

張小把兒可不信這套鬼話,活人在棺材裡三四天也該悶死了,可他聽完了還是不住地點頭。不信他也得點頭,不敢說不信。

聽鳳姑說起這麼一番經過,張小把兒說:“姐姐你好命大,快與我回去告知老家兒!”

鳳姑擔心嚇壞了爹孃,況且又牽扯到王二狠子一條人命,怕有官司牽連,她勸張小把兒,不如先進關去,等到安頓好了,再託人給老家兒捎封書信,從容計較不遲。

【2】

張小把兒偷眼打量這死去的新娘子,長得倒和鳳姑一樣,但是口巨眼細,身上冷冰冰的,一步一扭,有股又腥又臭的氣味,怎麼跟土皮子一樣?張小把兒心中起了疑,尋思着是不是有了道行的土皮子借新娘屍身,要跟他回家取千年赤靈芝?但是千年靈芝早沒有了,誰給的錢多賣給誰了,那可沒處找去,回到家拿不出千年赤靈芝,土皮子會不會現出原形吃人?

他越想越怕,可是不敢說破,提心吊膽地往家走。

剛一開始,張小把兒僅僅是疑心。可是行至途中住宿過夜,屋裡的燈一滅,眼前黑燈瞎火什麼也看不見了,他躺在炕上,感覺有條土皮子纏在身上,讓他一動都不能動。接下來,土皮子伸出冰涼滑膩的舌頭在他臉上舔了幾下,隨後他什麼也不知道了。再等睜開眼時,天已大亮,鳳姑就在旁邊。這一路之上,幾乎天天如此,可把他張小把兒給嚇壞了。

張小把兒在關外聽人說過:“深山老林中的土皮子有了道行,可以變化多端,但是你要合上眼不看或是讓有道眼的人去看,土皮子仍是土皮子。”

張小把兒心知肚明,到了家逃不過一死,可不能往家走了。他有心在路上逃走,可是土皮子白天緊緊地跟在身後,半夜又纏住不放,怎容他脫身?

簡單來說,張小把兒帶着鳳姑在路上不止一日,走到了天津衛餘家大墳。張小把兒當年住在墳地旁邊的破瓦寒窯,因爲吃不上飯,不得已出去耍人兒混鍋伙,再後來到關外挖棒槌發了財,早不在這兒住了。但是他想起混鍋伙的時候,認識餘家大墳破廟中的廟祝,廟祝崔老道也是個有道法的,如果他出手,自己或許還能活命。

崔老道是個批殃榜的天師道,他一雙道眼,號稱“祥殃有準”,要問有多大本事,可以說是“略知一二”。江湖上說略知一二,那可不是謙虛。一爲陽,二爲陰,略知一二這叫“知曉陰陽”。外人聽以爲是謙虛,內行才聽得出這是吹牛。今日,這崔老道剛一出門便望見一道妖氣打遠處往餘家大墳破廟而來。他不知出了什麼事情,伸長脖子等了半天,看見張小把兒正往這邊走,但在張小把兒身後跟來一條大蛇,雙目如炬,粗如米缸。

在過去來說,有道行的蛇會量人,昂首而立與人比較高低,先量人之長短,而後噬之。崔老道一看不好,誰也比不過這條蛇啊,急忙跑到破廟門前抓起一根杉篙。杉篙是削掉枝杈的長杆,三丈有餘。舊時往屋頂上放柴草或者搭架子,都用得到杉篙,隨處可見。

老道拿過這根杉篙,摘下帽子挑在上邊。民間傳說大蛇量人,其實是它在比道行高低,它的道行高過你,就敢吃你。另有一說,蛇與人比較短長,是看能不能吞得下去這個人。

崔老道想得挺好,大蛇再長也高不過杉篙,必定嚇得轉身逃走。怎知蛇身豎起,蛇頭隨他手中的杉篙往上擡,始終高過他的帽子。

【3】

崔老道慌了手腳,扔下杉篙逃進廟門。張小把兒全指望崔老道救命,卻見這老道跑了,他管不了三七二十一了,也往破廟中逃。他們兩個人一前一後進了廟,餘家大墳這座破廟本是墳地旁邊的伯公廟,說白了是座土地廟。村口和墳旁常見土地廟,蓋因土地能生五穀,黃土又可以埋人。伯公廟有大有小,餘家大墳這座伯公廟的規模也不算小,始建於明代後期,一堂兩廂,牆上有夜叉壁畫,但是年久破敗,供奉的土地爺爺和土地奶奶全沒了,屋檐上的蒿草比人還高,廟門僅有一半,想關也關不上。

崔老道陰陽皆知,卻不會降蛇。餘家大墳被鍋伙佔據之前,破瓦寒窯中還住了幾個乞丐,相傳乞丐擅能捕蛇,道行再大的蛇,乞丐首領也有法子降服,但是餘家大墳的乞丐全被鍋伙趕走了。

崔老道他本領高是高,也得分幹什麼,用得上他是“孫猴子”,用不上他就是“猴孫子”。而今遇上有了道行的蛇妖,別說理會張小把兒的死活了,他是泥菩薩過江,自身也難保全,到了這會兒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崔老道驚慌失措地逃進廟門,又往堂屋跑。

張小把兒聽到身後傳來“嚶嚶嗚嗚”的一陣抽泣,又是鳳姑的聲音,轉頭往後邊一看,卻見廟門外是一張佈滿黃鱗的扁平怪臉,口作人聲,兩隻眼好像兩隻燈籠,驚得他魂飛天外,跟隨崔老道連滾帶爬地躲進廟堂。二人返身將門頂上,坐倒在地上喘作一團。

沒等喘過氣兒來,猛聽“砰”的一聲,門板已被蛇妖撞飛。蛇妖身子尚在廟門之外,遍佈鱗片的怪臉已到了堂屋門前,它張口吸氣,一陣腥風捲至,崔老道和張小把兒騰空而起,身不由己地往外飛。

二人緊抱堂中立柱,稍有鬆緩便會落進大蛇口中,只覺狂風一陣緊似一陣,天昏地暗、飛沙走石,臉讓大風颳到,刀割般地疼。張小把兒眼見死到臨頭,突然生出一個念頭,記起他在關外看到過的一種奇怪的風俗。山裡人劈柴挑水時帶着孩子不方便,常將小孩放在巨甕之中,周圍抹一圈鍋底的黑灰,那是怕有蛇進去咬了孩子,皆因蛇怕油煙和鍋底灰。

他看到崔老道屋裡有鍋竈,伸手抹了滿頭滿臉的黑灰。崔老道一看還有這麼個法子,顧不得什麼臉面了,也搶上前去抹了一臉的鍋底灰。二人發覺廟門外的大蛇不再吞吸,還以爲保住了性命,豈料大蛇不再吸氣,卻張口吐霧,一陣陣土黃色的雲霧又腥又臭,涌進廟堂之中。

張小把兒和崔老道全身麻木,皮肉迅速浮腫,變得充氣一般透明,他們大驚失色,再讓大蛇在門外吹上幾口氣,非得化爲血水不可。

崔老道一閉眼,心想:罷了,老道休矣!

【4】

說也湊巧,崔老道和張小把兒命在頃刻,此時打路上走來一個人。這個人一身的五花肉,天生力大無窮,頭上扎個沖天辮兒,呆裡呆氣,雕嘴魚腮,板牙無縫,姓於名寶祿,在天津衛人稱“傻寶祿”,專盜官倉的祿米,還偷漕運的皇糧。不過到了清朝末年,打運河上過的皇糧不能跟以前相提並論了,你敢偷也沒糧食可偷,做這個行當不夠他傻寶祿餬口。這也是位窮得喝西北風的主兒,迫不得已替人跑腿兒打八岔,擡棺材、送殃榜什麼活兒都幹。

當天西頭有人發喪,主家打發傻寶祿來餘家大墳請崔老道過去寫殃榜。傻寶祿來到破廟門前,剛好看到有條大蛇一半在廟門外,一半在廟門內,他是人傻膽大不知道怕,瞧見門口有切秫秸的鍘刀,當即握在手中,兩膀用足了力氣,狠狠一刀斬在蛇身上。

蛇妖正往廟中噴吐雲霧,突然捱了一鍘刀,又驚又怒,想要掉轉頭來一口吞下傻寶祿,但是它有一半鑽進了破廟,也不能倒退而行,首尾不能相顧,困在門中掙脫不開。傻寶祿可不管那一套,使出渾身的蠻力,掄起鍘刀又往下劈,幾乎將蛇妖斬爲兩段。大蛇全身是血,轉頭從牆上出來,撞塌了半邊土牆,一頭鑽進了廟門旁的荒草叢中,轉眼間蹤跡全無。

傻寶祿傻仗義,他看崔老道和張小把兒躺在廟中全身浮腫,跑去找乞丐首領討來解藥,二人身上的浮腫這才消退。張小把兒死中得活,打算去“福聚成”擺一桌,報答崔老道和傻寶祿兩位的救命之恩。

說到“福聚成”,那可了不得,是清朝末年天津衛“八大成”之一。“八大成”是指八個大飯莊,都帶個“成”字。“福聚成”在這八大飯莊裡又是頭一大,不接散座,只辦包席,出入者皆爲達官顯貴。張小把兒到關外挖棒槌發了財,報答他們這二位,當然要去“福聚成”。

傻寶祿是個沒底兒的飯桶,崔老道也是饞鬼,誰不知道“福聚成”的南北大菜,什麼叫山珍海味,什麼叫烹龍煮鳳,他們這輩子沒吃過,聽完了口水直往下流,想去是真想去,但是去不成。爲什麼呀,因爲崔老道吃批殃榜這碗飯,自稱看殃看得準,怨煞之氣爲殃,他說他能看見,別人誰都沒見過。如今的人必定認爲,崔老道一個批殃榜的江湖術士,自稱會看殃,多半是鳥兒屁股插雞毛——愣充大尾巴鷹,若不說些嚇唬人的言語,如何能在天津衛混飯吃?這叫“話是攔路的虎,衣服是瘮人的貓”,江湖中人吃開口飯,全憑嘴皮子掙錢。不過在以往那個年頭,上至王官,下至百姓,沒有不信這個的,這叫“一處不到一處迷,十處不到九不知”。

崔老道掙扎着起了身,他說,若不是傻寶祿出其不意,在廟門斬了蛇妖幾刀,他和張小把兒焉有命在?奈何關東山的大蛇還沒死,這口怨氣不小,只怕還要找上門來報仇,那時他們三個人必定死無葬身之地!

張小把兒和傻寶祿聞言大駭,忙說:“我二人但求不死,全憑道長吩咐。”

崔老道說道:“既然如此,咱也別尿炕不說話——光在這兒滲着了!”

【5】

崔老道能有什麼法子,他如果對付得了關東山的大蛇,剛纔也不至於那麼狼狽。去找城中的乞丐頭子也未必降得住此蛇,想來想去,還是出去躲一躲方爲穩當。

於是,崔老道帶上張小把兒和傻寶祿,出了餘家大墳破廟往南走。往南全是漫窪野地,成片的荒草蘆葦,少有人跡。三個人匆匆忙忙走在路上,天將傍晚,忽然腥風大作,他們轉頭一看,但見身後的荒草一片片往下倒。關東山大蛇在後追了上來,不肯放過他們三人。

張小把兒和傻寶祿大驚失色,一沒想到關東山大蛇來得這麼快,二是曠野之中不比破廟,別看廟破,卻可以擋一擋關東山大蛇,如今落在漫窪野地,那可逃不掉了。

崔老道說:“你們別往後看,想活命就趕緊跟我走!”

張小把兒和傻寶祿不得已,又跟着崔老道往前跑。三個人逃到一處,但見五株槐樹,枯枝虯屈。那全是枯死的老槐樹,樹幹都空了。日暮黃昏,殘陽如血,枯死的老樹形似幾個餓鬼,既悲涼又可怕。

傻寶祿背上崔老道,和張小把兒三個人一起跑到五株枯樹下邊。崔老道告訴其餘二人,趕快上樹。張小把兒和傻寶祿一看,枯樹還沒蛇粗,又不怎麼高,等關東山大蛇過來,還不是一口一個將他們三個全吃下去?

到這會兒可也來不及多說,三個人剛上了枯樹,關東山大蛇已然追到,對着他們張開血口。三個人心寒膽裂,忽見殘陽之下涌起一團黑雲,那是成百上千的老鴉。南窪曠野,多有枯樹荒墳,老鴉奇多。關東山大蛇前半晌捱了幾刀,躲到河邊舔傷,發覺破廟中的三個人要逃,它也不顧傷勢未愈血跡未乾,在後邊緊追不捨,沒想到遇上這麼多老鴉。老鴉紛紛飛下來,狠啄大蛇身上的血肉。關東山大蛇在破廟中吐盡了毒氣,此刻同羣鴉相鬥,不免落了下風,雖然張口吞下幾十只老鴉,卻擋不住老鴉太多,再想逃可逃不掉了,有如被一團黑雲罩住,任它翻轉騰挪,始終無法脫身,轉眼間血肉俱盡,僅餘殘骨。

張小把兒和傻寶祿在枯樹上看得驚心動魄,到這會兒才明白過來,崔老道帶他們逃到此處可不是慌不擇路。聽崔老道一說,方知五株槐樹形同五鬼,關東山大蛇追到這兒,剛好湊成“五鬼擒龍”的形勢,合該它氣數當盡,枉死於羣鴉之口。

待到羣鴉散去,三個人下得樹來,撮土爲爐,插草爲香,拜了一盟兄弟,說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崔老道唸咒打殃,張小把兒和傻寶祿找來鋤頭,在五株老槐當中刨了個墳窟窿,用來掩埋殘骨。怎知挖出一個東西,把哥兒仨都嚇壞了!

崔老道跟他這兩個兄弟起了誓,今兒個在五株枯樹之下見到的東西,誰也不能說出去!

張小把兒是我的曾祖爺,他到關外挖人蔘的傳說,我以前聽過的只有這麼多。當然是沒完,上半部分是“張小把兒挖人蔘,傻寶祿斬蛇妖”,下半部分還有“伏虎莊夜盜烈女墳,崔老道跑城追屍”,要往長了說,也該有“陳家溝伏魔,華陽宮取寶”。

我這都是聽崔大離說的,崔大離是崔老道的後人,他說話往往誇大其詞。據我所知,我的曾祖爺是到關外挖過棒槌,也跟崔老道拜過把子,並非崔大離胡說,但是說遇到什麼妖怪,我可只聽崔大離一個人說過。那是我們平常在一起胡吹閒聊的話,他怎麼說,我怎麼聽,我也不拿他這些話當真。

我感到奇怪的是,崔大離明明說過,“張小把兒挖人蔘”之後還有一段“崔老道跑城追屍”,但是他每次說到這兒都不肯往下說了。我不知道他是故意勾人腮幫子,還是覺得說出來不叫本事。

當時我可想不到,崔老道在一百年前埋下了多大的禍端,以至於在一百多年後的今天,又不得不提起“崔老道跑城追屍,夾龍山伏魔取寶”這段故事。

【6】

後話不提,先說崔老道在餘家大墳批殃榜,一轉眼就過去了一百來年,改朝換代不在話下,餘家大墳也變成了大雜院兒。清朝末年,這一帶還是出了名的亂葬崗,除了墳頭就是水溝,特別不乾淨,主要是扔死孩子的太多了。

要說哪來的死孩子啊?有舊社會窮人家生下孩子養不活的,也有橫生倒長的死胎,或是打掉的鬼胎,大的小的都有,反正是多了去了,全往墳地旁邊的水溝裡扔,撿都撿不過來。因爲那會兒的人們迷信,迷信什麼?民間迷信送子娘娘有三位,頭一位送來的可以養活,第二位送完了經常後悔,第三位送的全是偷生鬼,夭折早死的偷生鬼應該扔得遠遠的。不知道是打什麼時候開始,城裡頭死了孩子就全往餘家大墳後邊的大水溝扔。

新中國成立之後,扔死孩子的餘家大墳改爲“1號公墓”,有了官稱了,俗名叫“小蘑菇墳”。20世紀50年代末遷墳動土,公墓遷到了別處,當初的墳地蓋起了許多平房大雜院兒,當年的餘家大墳破廟,先是改爲水鋪兒,往後又成了挑水衚衕的一個大雜院兒,崔老道的後人還一直住在這兒。當時我已經開始了我的“倒爺”生涯,家裡的房子給了別人,回來沒地兒去,只好住到崔大離家。

崔大離當時三十多歲,閒慣了成天混日子,東對付一頭,西對付一頭,撐不死倒也餓不着。他本來在南市筒子樓住,前幾年跟媳婦兒離了婚,如今同崔奶奶住在北屋。

挑水衚衕這個大雜院兒,二門隔開前後兩院兒,後邊是破廟改的四合院兒,前邊是50年代後蓋的水鋪。後邊人少,前頭人多,有幾家是剛搬進來的,我都不認識。進屋先跟崔奶奶說了半天話,她在我小的時候帶過我,我們兩家有幾代人的交情。這要說起來,那可沒個完了,我對這些陳芝麻爛穀子的舊事兒也是所知不多。好不容易等崔奶奶唸叨夠了,老太太讓崔大離幫我收拾屋子,自己去準備切面,張羅着做炸醬麪。

我等着吃炸醬麪,想起剛纔一進院兒,看到前邊不大對勁兒。

前頭有兩家住對門,一個東屋一個西屋。我們這個坐北朝南的兩進四合院兒分成前後兩段,當中隔了一道二門,前院兒的東屋和西屋等於是東南屋和西南屋。過去老天津衛講究“有錢不住東南房”。不僅東南房不好,西南房也不好,冬不暖夏不涼,西南房夏季潮溼悶熱,東南房寒冬陰冷招風。在舊社會,有錢的人家絕不願意住這兩個死角。

挑水衚衕竈頭大院兒前邊的東南屋和西南屋,都是去年剛搬來的兩家。我從前邊經過,看見東南屋住家門楣上釘了八卦鏡,西南屋住家門楣上高懸桃木劍,想不明白這是要唱哪齣兒,降妖還是捉怪?

【7】

按輩分說,我比崔大離差一輩兒,要管他老孃叫聲“崔奶奶”。論歲數我也比他小,但是我們倆一向沒大沒小地胡論,當時我問他:“前邊兩家搞什麼名堂?”

崔大離說:“別提了,缺了德倒了黴的兩家,鬥上法了。”

我聽得一愣:“挑水衚衕真是臥虎藏龍,如今都什麼年頭了,還有人擺陣鬥法?”

崔大離告訴我,前邊住家多,幾乎每間屋都擠上三五口人,東南角房主是賣菜的三哥,剛搬進來不到半年,三哥夫妻倆下邊有個兒子,上邊還有個姥姥,不是孩子的姥姥,是三哥的姥姥。兩口子起早貪黑賣菜、賣水果,全家都是外鄉人,小孩沒戶口,也不上學,成天跟在爹媽屁股後頭賣菜。挑水衚衕全是幾十年沒有翻修過的老房子,一大家子人剛搬進來,當然要換換門板、糊糊頂棚。換門板的時候,三哥爲了便於菜筐搬進搬出,給門上多開出半塊磚的量。

他在東南屋這麼一折騰,西南屋那家可不幹了。

西南屋住的是天津衛本地人,三口之家,鄰居們管這家爺們兒叫二哥。二哥是個跑出租車掙錢的,有個兒子五六歲,二嫂子成天在家無所事事,東家西家到處串門,嗑瓜子扯閒篇兒,四處搬弄是非興風作浪。她看見對面賣菜的將門戶加寬,不由得火往上撞。

以往的人迷信,忌諱門對門。門口門口,門就是口。如果其中一家的口比另一家大,一旦湊成形勢,門大的一家會將對門一家吃掉。二嫂子急了,她讓二哥連夜換門,必須換成比三哥家大出半塊磚的門戶。您想,全是平房衚衕大雜院兒的住家,一間屋子半間炕,怎麼折騰也大不到哪兒去,多說有一塊磚半塊磚的量。

換完了門,二嫂子還不解恨,又在門楣上高懸一口木劍,按迷信來說這叫“衝門煞”,她那意思是,你不是想一口吃了老孃嗎?老孃在門前掛一口寶劍,你張開嘴先吃老孃一劍!

衚衕大雜院兒的鄰里關係,要說好,真能好得跟一家人似的;要說不好,也真能恨出個仇生死。再者,個別天津人排外,看不起外地來的,管鄉下人叫“老坦兒”,是老趕的變音,有說相聲的編過一個順口溜埋汰老坦兒,說是“老坦兒進城,身穿條絨;頭戴氈帽,腰繫麻繩;喝瓶汽水,不懂退瓶;看場球賽,不知輸贏;找不着廁所,旮旯也行”,又說“天津衛遍地是錢,不能都讓老坦兒賺走”,認爲排擠老坦兒、欺負老坦兒那是天經地義。咱不能說所有的人都這樣,那是以偏概全,但是過去確實有一部分人這樣,並且爲數不少。

開出租這家的二嫂子,爲了門大門小這麼個雞毛蒜皮的小事兒,非要跟對門賣菜的爭這口氣兒。

賣菜的三哥一家,剛開始鬧不明白門大門小有什麼講究,直至看到對門掛上寶劍,賣菜這家的姥姥也不願意了,誰肯吃這麼大的虧?鄉下人在“迷信”二字上絕不含糊,翻箱倒櫃找出一面八卦鏡,釘到門楣上。門口掛銅鏡也有講究,你過來什麼全給你原樣兒照回去。兩家算是鬥上法了,你壓我一頭,我壓你一頭,天雷勾動地火,麻花就怕擰勁兒的,爲此結下了解不開的仇疙瘩。

常言道:“天燥有雨,人躁有禍。”那個蒸籠般悶熱的夏天,天燥人也噪。賣菜的三姥姥和對門二嫂子兩家鬥法不要緊,可給我們挑水衚衕竈頭大院兒惹來了一場大禍。

可要說惹了多大的禍,真好比“安祿山日了貴妃,程咬金劫了皇槓”,這個禍惹到天上去了!

【8】

挑水衚衕的鄰居們都說三姥姥平素積德行善,老太太早年間逃荒逃到天津衛,住到破瓦寒窯之中,撿爛菜葉子度日。據說一天半夜下着雨,三姥姥正在縫補衣服,這時一個從沒見過的姑娘找上門來,說是家裡有孕婦生孩子,來不及請接生婆了,不得不找三姥姥過去幫忙。

三姥姥不是接生婆,但是在鄉下的時候也給女人接過生,看到姑娘一臉着急的樣子,她不好推辭,披上衣服匆匆跟去。雨夜天黑,不辨道路,七拐八繞來到一個去處,看到孤零零的一間大屋,有位婦人挺了個大肚子正在屋中呻吟待產。

三姥姥忙替那婦人接生,生得倒也順利,不過生下來的小孩屁股後邊長了條毛茸茸的尾巴。三姥姥心下犯了嘀咕,當面可不敢說破。先前來請三姥姥接生的姑娘千恩萬謝,雙手捧出黃豆,一把一把地往三姥姥衣袋裡塞。

三姥姥推辭道:“我來接生是爲行善,怎麼貪你這麼點兒黃豆?”當場都掏出來還給了人家。她回到家一掏衣袋,還餘下兩粒黃豆,湊在油燈底下一看,但見金光閃閃,始知遇上了狐仙,再回去找卻怎麼也找不到路了。

有了這兩粒金子,三姥姥纔有本錢擺攤兒賣菜。這種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傳說,在衚衕大雜院兒裡簡直是太多了,人們願意說也願意聽,卻不能當真。但是由此可見,挑水衚衕的住戶大多認爲三姥姥心眼兒好,稱得上是積德行善之人。

二嫂子在門口掛上桃木劍,原以爲佔了上風,沒想到對門的三姥姥釘了八卦鏡,舊時那叫“照妖鏡”。二嫂子讓照妖鏡照得“吃嘛嘛不香,幹嘛嘛沒勁”,這個娘們兒放起刁來,站在大雜院兒裡甩閒話,藉着數落孩子指桑罵槐,鬧了半天沒人搭理她,一生氣堵在三姥姥家門口,跳起腳破口大罵,她是撕破了臉,什麼難聽罵什麼。

三哥家兩口子都是賣菜的老實人,又是外鄉來的,窩窩囊囊不敢惹事兒。可這家的三姥姥卻不是省油的燈,別看小老太太乾瘦,想當年那是紅槍會的大師姐,戰過官軍,打過東洋鬼子,不是吃素的主兒,眼裡不揉沙子,八十多歲了還腰板兒筆直。

三姥姥坐在屋裡聽見二嫂子罵到了門前,手裡做針線活兒的大剪刀可就抄起來了,佈滿皺紋的瘦臉一沉:“好個潑婦,欺人太甚,老身八十多歲早活膩了,今兒個豁出這條老命去結識她!”

左鄰右舍不能眼看着這兩家動手,崔奶奶帶着鄰居們死說活勸,連拉帶拽,好不容易勸住了二嫂子和三姥姥,兩家方纔罷手,門上的木劍和八卦鏡可沒摘,一連二十幾天都還在較勁。

兩家鬥得如此厲害,倒出乎我的意料,同在一個大雜院兒住,低頭不見擡頭見,至於嗎?

我說:“老崔你在挑水衚衕那麼大面子,沒過去勸兩句?”

崔大離說:“管他們那個閒事兒幹嗎,你哥哥我還等着看熱鬧兒呢。”

老天津衛閒人多,閒人沒有不愛看熱鬧兒的,就這個看熱鬧兒的習慣,那可是要了人命了!

【9】

兩家鄰居爲了雞毛蒜皮的小事兒打架,實屬平常,我當時聽崔大離說完也就完了。崔大離得知我當了“倒爺”,他說:“有這麼好的買賣算哥哥我一個,你吃肉我喝湯都成。”

我說:“咱倆誰跟誰,我吃肉怎麼也得讓你啃兩塊骨頭,哪能讓你喝湯?不過這個年頭掙錢不易,外邊又亂,撞見歹人,沒準兒把命搭上。”

崔大離說:“不是跟你吹,你哥哥我這兩下子,對付七八條大漢綽綽有餘。那真叫老太太攤雞蛋——一勺兒一個!可有一樣,不怕別的,只怕坐電甩。”

要說什麼是“電甩”?早年間,人們將飛機稱爲“電甩”,那會兒大部分人沒坐過飛機,認爲飛機是個大鐵鳥,有倆翅膀,把人塞到鐵鳥肚子中,千百里地,通上電一甩就到了,崔大離不敢坐這個。

我們倆邊說話邊收拾好了屋子。老崔家的閒房是一間西屋,掃完房過遍水,又從崔大離家裡搬來鋪蓋。到這會兒,崔奶奶的炸醬麪也做好了,夏日裡天黑得晚,三個人搬了馬紮和板凳,坐到院子裡邊吃飯。

北方人以麪食爲主,包子、餃子、饅頭、花捲、餛飩、烙餅一概屬於麪食,但是說到吃麪,必定是指麪條,而不是任何別的東西。過去老天津衛有事兒沒事兒都吃麪條,做壽吃壽麪,生孩子吃洗三面,死人吃接三面。逢年過節吃好的,主食除了餃子也是撈麪。不過,遇上事兒吃的是打滷麪,而平常大多以炸醬麪爲主。炸醬麪好不好,全在炸醬上。上好的炸醬,必是“肉丁紅亮,香氣四溢”,配上掐頭去尾的豆芽菜當“麪碼兒”,再澆上過年吃剩下的臘八醋。麪條、炸醬、菜碼兒,缺了哪一樣兒也不算是正宗的炸醬麪。崔奶奶做的炸醬麪在我們挑水衚衕堪稱一絕,聞到老崔家炸醬麪的香味兒,簡直能把人的魂兒給勾走。

那天我是餓狠了,炸醬麪吃了一碗又一碗,噎得我直翻白眼。崔奶奶讓我這吃相給嚇到了,直說幾年沒見,怎麼變得這麼沒出息?崔大離急忙端來一碗麪湯,讓我來個“原湯化原食”。

我這碗炸醬麪還沒吃完,崔大離又說如今到了吃黃花魚的時候,崔奶奶該熬黃魚了。

老天津衛的人口兒高、嘴兒刁,專愛吃海魚,沒人願意吃河魚。河魚有股子土腥味,你放作料壓住這個土腥味,就會同時遮住魚的鮮味。如今大多飯館烹魚河海不分,全是一個味道,吃不出分別了。過去的魚也真是不一樣,一平二淨三蹋目,其中的淨就是指黃花魚,拿兩字形容,就是“鮮亮”。

我忍不住口水往下流,以爲明天能吃上黃花魚了,沒想到崔奶奶轉天要去山東。崔大離還有位大哥落在山東娶妻生子,老太太想孫子了,要去看孫子,這一去,少說住上三四十天。

崔奶奶在小蘑菇墳挑水衚衕住得最久,她不走還好,她這一走,可沒人勸得住前邊門口掛桃木劍和八卦鏡的兩家了。

【10】

轉天一早,我和崔大離送崔奶奶上火車去山東,回來下了過水切面,放上頭天晚上吃剩的炸醬,端起碗來剛吃了沒兩口,耳聽前邊亂成了一團。

大雜院兒前邊住戶多,晌午天熱,屋裡待不住人,二嫂子和三姥姥分別坐在自家門口。二嫂子捅爐子做飯,一擡頭正好看見對門的八卦鏡,心裡這股無名之火再也按捺不住,過去說門上的銅鏡是“照妖鏡”,她住在對門,出來進去都躲不開那面銅鏡,豈不擺明了拿她當妖怪?她家門口掛的桃木劍也讓照妖鏡給擋了回來。她再想不出別的招兒了,前幾天打算撕破臉鬧一場,結果讓鄰居們給勸住了,兩家沒動上手,但是積怨已深。此刻她火往上撞,拎起通爐膛使的火筷子邁步上前,要將對門的“照妖鏡”捅下來。

開出租車的二哥和賣菜的三哥當時都不在家。三姥姥坐在門口包餃子,一眼瞥見二嫂子手拎火筷子到了近前。她是打舊社會過來的人,當初又做過紅槍會的大師姐,起五更爬半夜,戳香頭練功夫,手中的大杆子一抖,三五條壯漢也近她不得,怎會將三嫂子放在眼內。

民國年間,多有各種“會、門、道”,紅槍會是其中之一,清朝末年鬧義和團的時候已成氣候,成員大多是莊戶人家,頭裹白巾,手持刀矛,近似於民間的練武會,打過洋兵,也搶過官府的軍糧。別看三姥姥已經八十多歲,一身武藝擱下了好幾十年,說到動手可絕不含糊,剛好手邊有擀麪杖,隨手抓過來往外一擋,早將二嫂子手中的火筷子撥在旁邊。

二嫂子雙手握不住火筷子,院兒裡地方狹窄,火筷子被磚牆撞了回來,正好磕到她的額頭上,擦破點兒皮。這下她可不饒了,躺在地上撒潑打滾,殺豬般慘叫。

我和崔大離聽到聲音不對,三步並作兩步跑出來,到前邊一看,三姥姥和二嫂子兩位,一個抓着火筷子躺在地上打滾,一個握着擀麪杖坐在那兒運氣,我們倆大吃一驚:“好麼,您二位是要華山論劍啊?”

其餘在家的鄰居此時也都出來勸解,明說是勸架,也不乏有人抱着看熱鬧的心思在旁邊煽風點火。看熱鬧不嫌事兒大,他是坐山觀虎鬥,你鬥得越厲害越好。但是鄰里糾紛大多停留在口舌之爭的層面,左鄰右舍尚可勸解,一旦抄傢伙動上手了,那可要歸派出所處理。

有幾位好心的鄰居苦勸二嫂子和三姥姥,千萬別把事情鬧大了。其實兩家如果說好了同時摘掉門口的木劍和銅鏡,不就什麼事兒也沒有了,犯不上打架。又有人看見是二嫂子拎了火筷子先動的手,告到派出所她不佔理,況且三姥姥八十多歲快九十了,你說她把二嫂子揍了,派出所的人也不信不是?

二嫂子發作不得,一肚子邪火沒處撒,打電話叫開出租車的二哥回家。她恨得咬牙切齒,找出條麻繩搭在房樑上,聲稱要上吊變鬼,掐死對門一家四口。

開出租車的二哥一向懼內,怕老婆也怕丈母孃,他老婆一哭二鬧三上吊,對付他是真管用。問題是對門的三姥姥也不好惹,打不打得過先倆說着,你找上門去跟人家動手,三姥姥那麼大歲數,一旦打出個好歹兒來,你不得給人家償命嗎?

兩口子商量來商量去,不能動手,又不能讓賣菜的老坦兒這麼欺負,除非想個高招兒出來,破了對門的八卦鏡。

如果能想出法子,早該想出來了,比方說同樣在門楣上釘一面八卦鏡,你照我我照你,至多鬥成個平手,如何分得出高低勝負?

二嫂子爲人迷信,打聽到挑水衚衕住了一位“瞎話張”,名叫張有本兒,懂得看陰陽風水,她先到點心鋪拎了盒綠豆糕,匆匆找上門去請教。

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您聽“瞎話張”這綽號也該猜出這是個什麼人。“瞎話張”說他爹是位陰陽先生,實際上他爹只是個在馬路邊念報紙的。舊社會那會兒,識文斷字的人很少,平頭老百姓裡,一百個人當中有九十九個半是文盲。他爹也認不全報紙上的字兒,多說認識一半,連蒙帶唬,外帶自己胡編,添油加醋將報紙上的文章念得聳人聽聞,比如報紙上寫“有一女子投河自盡,沒有找到屍首”,短短几個字的簡訊,從他爹嘴裡說出來翻雲覆雨:“海河中淹死一個人,在原地打撈不到屍首,因爲早讓河水沖走了。這會兒應該到高莊泥窩去找,海河在高莊有個大拐彎,浮屍到了那個大拐彎一般就過不去了。再有一個,河中的浮屍,男的臉朝上,女的臉朝下,無一例外,爲什麼呢?女屍奶子沉,男屍屁股沉,不信您上河邊看去……”扯起來都沒個邊兒了,比擺野攤兒說評書的還能瞎掰。

那時候還真有許多半個大字兒不識的閒人,願意掏錢聽這套胡說八道。雖說是馬勺兒上的蒼蠅——混口飯吃,但是憑他一張嘴能養活一大家子人,可也不簡單。過去有那麼句話,說是“五年胳膊十年腿,二十年練不好一張嘴”,可見會練的不如會說的,那叫本事。等傳到“瞎話張”這輩兒,胡說八道的本事比他爹還要加個“更”字,由此得了“瞎話張”這麼個外號。

二嫂子找到“瞎話張”訴苦,說她家對門賣菜的不安好心,在門楣上釘了一面八卦鏡,照得她們一家三口擡不起頭,提起來是一天二地的仇、三江四海的恨,她懇請“瞎話張”支個高招兒,怎麼做才能把對門的照妖鏡壓下去?

“瞎話張”自稱前知八百年,後知五百載,天下的事,只要你提個頭,沒有他不知道尾的。別說陰陽宅風水了,即便是諸葛亮、姜子牙在世,也沒有他這般計策,對付個賣菜的老坦兒算得了什麼?不過他看二嫂子只拎來一盒綠豆糕,而且還是最便宜的,心裡不情不願,兩眼一翻,來了個金魚望天,嘬牙花子說:“綠豆糕太膩,不喝茶沒法吃,但餘走腎喝不了茶,早起喝牛奶,臨睡喝紅酒,沒有羶味兒,沒有腥味兒,一水兒的品味,配上綠豆糕那成什麼味兒了?”

二嫂子明白“瞎話張”的意思,答應只要能把對門的照妖鏡擋住,往後少不了他的好處。

“瞎話張”眼珠子一轉,給二嫂子出了個主意,他說:“一個賣菜的會在門楣上釘八卦鏡,能想出這麼個高招兒來,怕也不是等閒之輩。高明歸高明,可也得分跟誰比,在餘面前,那是王老太太碰上玉老太太——還差了那麼一點兒。你按餘的話,如此如此,這般這般,壓死對門不在話下。”

第九章 崔老道伏魔第十二章 狍子屯奇聞第十二章 狍子屯奇聞第六章 枯井冤魂第十四章 魚第一章 張小把兒挖人蔘第九章 崔老道伏魔第八章 蜈蚣炸彈第十一章 會飛的寶刀第十七章 時間的激流第十二章 狍子屯奇聞第三章 屋頂上的妖怪第十三章 透明洞穴第十二章 狍子屯奇聞第八章 蜈蚣炸彈第十九章 奇怪的果實第十五章 冰湖漩渦第二章 八卦鏡和桃木劍第十章 華陽宮取寶第六章 枯井冤魂第八章 蜈蚣炸彈第四章 餘家大墳第九章 崔老道伏魔第十四章 魚第十一章 會飛的寶刀第二章 八卦鏡和桃木劍第十四章 魚第十八章 巨獒與大樹第七章 明朝女屍第二章 八卦鏡和桃木劍第十三章 透明洞穴第一章 張小把兒挖人蔘第九章 崔老道伏魔第十七章 時間的激流第十章 華陽宮取寶第十九章 奇怪的果實第八章 蜈蚣炸彈第四章 餘家大墳第四章 餘家大墳第十三章 透明洞穴第六章 枯井冤魂第十章 華陽宮取寶第九章 崔老道伏魔第十四章 魚第十九章 奇怪的果實第十八章 巨獒與大樹第七章 明朝女屍第三章 屋頂上的妖怪第五章 棺材臉兒第十四章 魚第十六章 乾坤社稷圖第十一章 會飛的寶刀第十一章 會飛的寶刀第十三章 透明洞穴第三章 屋頂上的妖怪第十章 華陽宮取寶第十二章 狍子屯奇聞第八章 蜈蚣炸彈第十三章 透明洞穴第十九章 奇怪的果實第六章 枯井冤魂第五章 棺材臉兒第九章 崔老道伏魔第十二章 狍子屯奇聞第二章 八卦鏡和桃木劍第十三章 透明洞穴第七章 明朝女屍第二章 八卦鏡和桃木劍第十六章 乾坤社稷圖第十七章 時間的激流第八章 蜈蚣炸彈第十一章 會飛的寶刀第三章 屋頂上的妖怪第十九章 奇怪的果實第七章 明朝女屍第二章 八卦鏡和桃木劍第十九章 奇怪的果實第四章 餘家大墳第十二章 狍子屯奇聞第九章 崔老道伏魔第十五章 冰湖漩渦第十三章 透明洞穴第九章 崔老道伏魔第十三章 透明洞穴第十三章 透明洞穴第十三章 透明洞穴第十三章 透明洞穴第八章 蜈蚣炸彈第十七章 時間的激流第十七章 時間的激流第四章 餘家大墳第十三章 透明洞穴第六章 枯井冤魂第六章 枯井冤魂第六章 枯井冤魂
第九章 崔老道伏魔第十二章 狍子屯奇聞第十二章 狍子屯奇聞第六章 枯井冤魂第十四章 魚第一章 張小把兒挖人蔘第九章 崔老道伏魔第八章 蜈蚣炸彈第十一章 會飛的寶刀第十七章 時間的激流第十二章 狍子屯奇聞第三章 屋頂上的妖怪第十三章 透明洞穴第十二章 狍子屯奇聞第八章 蜈蚣炸彈第十九章 奇怪的果實第十五章 冰湖漩渦第二章 八卦鏡和桃木劍第十章 華陽宮取寶第六章 枯井冤魂第八章 蜈蚣炸彈第四章 餘家大墳第九章 崔老道伏魔第十四章 魚第十一章 會飛的寶刀第二章 八卦鏡和桃木劍第十四章 魚第十八章 巨獒與大樹第七章 明朝女屍第二章 八卦鏡和桃木劍第十三章 透明洞穴第一章 張小把兒挖人蔘第九章 崔老道伏魔第十七章 時間的激流第十章 華陽宮取寶第十九章 奇怪的果實第八章 蜈蚣炸彈第四章 餘家大墳第四章 餘家大墳第十三章 透明洞穴第六章 枯井冤魂第十章 華陽宮取寶第九章 崔老道伏魔第十四章 魚第十九章 奇怪的果實第十八章 巨獒與大樹第七章 明朝女屍第三章 屋頂上的妖怪第五章 棺材臉兒第十四章 魚第十六章 乾坤社稷圖第十一章 會飛的寶刀第十一章 會飛的寶刀第十三章 透明洞穴第三章 屋頂上的妖怪第十章 華陽宮取寶第十二章 狍子屯奇聞第八章 蜈蚣炸彈第十三章 透明洞穴第十九章 奇怪的果實第六章 枯井冤魂第五章 棺材臉兒第九章 崔老道伏魔第十二章 狍子屯奇聞第二章 八卦鏡和桃木劍第十三章 透明洞穴第七章 明朝女屍第二章 八卦鏡和桃木劍第十六章 乾坤社稷圖第十七章 時間的激流第八章 蜈蚣炸彈第十一章 會飛的寶刀第三章 屋頂上的妖怪第十九章 奇怪的果實第七章 明朝女屍第二章 八卦鏡和桃木劍第十九章 奇怪的果實第四章 餘家大墳第十二章 狍子屯奇聞第九章 崔老道伏魔第十五章 冰湖漩渦第十三章 透明洞穴第九章 崔老道伏魔第十三章 透明洞穴第十三章 透明洞穴第十三章 透明洞穴第十三章 透明洞穴第八章 蜈蚣炸彈第十七章 時間的激流第十七章 時間的激流第四章 餘家大墳第十三章 透明洞穴第六章 枯井冤魂第六章 枯井冤魂第六章 枯井冤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