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戰爭來臨

1976年1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來因病逝世,全國人民沉浸在悲痛之中,隨後全國性的悼念活動在神州大地蔓延開來。周*來總理以其超人的人格魅力贏得全國人民的愛戴,特別是隨着最近五年中國經濟的逐漸好轉,家庭聯產承包制的實施農村生活條件的明顯改變,大家對周總理的愛戴更加發自肺腑。乍聽得總理因病逝世,全國百姓幾乎難以相信,北京周邊地區的老百姓自發的前往北京,想要見總理最後一面。

遠在臺灣的林峰聽得消息後,悵然一嘆,有些事情終歸改變不了,最受國人尊敬的老人終究還是倒在時間面前,任何強盛一時的人或物都抵不過歲月的變遷。周*來總理逝世的消息在世界範圍引起很大的震動,有的國家感於總理的人格魅力暗暗可惜,也有的國家則是巴不得中國出現什麼不好的事情。

東京日本田中首相府內,兩個面色陰鬱的老年人對坐着,其中一個語音沙啞的說:“首相,這次夠支那人亂一陣子了,據可靠情報顯示支那領導人的身體狀況都不好,估計也就是今年很可能還會出現一些動亂。我們要儘可能將戰爭拖到今年下半年纔開打,說不定會出現我們意想不到的事情呢?”

田中首相微微點一下頭:“嗯,嗯,你說得不錯,支那的毛*席身體也不好,如果他也出現什麼意外,那形勢將對我們大大有利,到時乘機我們一舉奪取琉球,他們被國內事件牽扯,等中國從國內抽身反應過來時,琉球已經在我們的掌握之中。”說完之後田中首相兩眼放光。

事實也幾乎照着某些人的期待發展,吉林地區降落一次世界罕見的隕石雨,林峰接到消息後立即前往事發地點——吉林市和永吉縣及蛟河市近郊方圓500平方公里的平原地域內,1976年3月8日15時許,隨着一陣震耳欲聾的轟鳴,空前的隕石雨降臨吉林,吉林隕石雨由此成爲奇觀。

林峰如此關注這次隕石雨是因爲隕石被稱爲“宇宙使者,天外來客”,從這些降落在地球的隕石可以蒐集很多關於宇宙的信息。只不過有時候限於技術的限制人類並不能正確認識眼前的事物,但是林峰有領先世界幾個世紀的科技,他希望能從這些隕石找出宇宙星體的信息,最終林峰從吉林帶走一塊大約200公斤的隕石塊。

7月2日,南北越統一,越南成爲共產國家,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雖然北越少了中國的支持,但是它背後還有比中國強大的蘇聯做後盾,所以經過幾年的艱苦鬥爭北越終於擊潰了南越軍隊佔領整個越南。這對中國來說可不是什麼好消息,林峰很清楚中越兩國後來因爲邊境問題進行長達十年左右的局部戰爭。

7月27日唐山大地震前期,接到中央緊急通知的唐山市開始了大規模疏散,先前工廠的設備等已經被轉移到安全地帶。北京軍區出動兩萬部隊幫助地方政府維持秩序和轉移羣衆,7月28日凌晨3點42分--中國河北省唐山地區發生里氏7.8級強烈地震,地震震中在唐山開平區越河鄉,北緯39.6度,東經118.2度,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公里。就在唐山地震過去近兩個月之後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毛*東主席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今年是中華民族的苦難年,先是國家領導人集中辭世,接着就是地震等自然災害,最後還有日本在旁邊虎視眈眈。1976年10月1日,美國和日本在紐約簽署關於琉球地位的條約,美國不顧中國的強烈抗議依然將琉球託管於日本,隨後日本自衛隊派出軍艦和士兵到達琉球海域巡邏示威。

中國方面經過大陸和臺灣雙方經過協商最後決定,這次戰爭由臺灣方面占主導地位。由臺灣海軍承擔攻擊日軍的主力,大陸海軍擔任沿海巡邏防備一些漏網之魚襲擊沿海城市,同時大陸陸軍和臺灣陸軍組建聯合登陸部隊準備收復琉球。

雙方組建聯合指揮部,陳明仁上將擔任聯軍總司令,南海艦隊司令員張元培和林峰擔任副司令,參謀長由東海艦隊參謀長謝正浩擔任。參戰部隊的主力是臺灣海軍航母艦隊,根據事先設想整個作戰計劃共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的目標是全力消滅日本海上力量,第二階段由陸軍發起登陸作戰收復琉球島嶼,最後一個階段則視情況對日本本土展開空襲作戰。

以共和國目前的實力還不具備登陸日本本土的能力,如果強行登陸日本只會將中國好不容易恢復的元氣消失殆盡。現在臺灣空軍也就一百五十架左右,除去本土防禦需要能夠用於前線作戰的飛機大概就一百架,其中可以搭載航母遂行作戰的是84架“海東青”四代機。這些飛機將面臨日本三百多架飛機,在數量上中國空軍處於絕對弱勢,唯一佔優勢的是技術方面中國的武器裝備全面領先日本。

1976年10月2日,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爲了維護中國領土完整,海軍將即日奔赴琉球海域,同時中國將正式恢復琉球羣島的主權,如今琉球一切非中國的軍事力量必須在1976年10月3日之前全部撤離,否則中國有權打擊一切侵佔中國領海領土的軍事力量。

在接到中國*府的警告之後,美國第七艦隊將琉球一切軍備設施和武器全部交給日本軍方,然後全部軍事人員撤入關島基地。日本緊接着派出五萬名陸軍全面接管琉球防禦,聯合艦隊也派出第1、2、3護衛艦隊進駐那霸軍港。面對日方咄咄*人的武裝侵略,中國很快做出反應。

10月3日上午九時,中國航母艦隊從基隆軍港啓程,前往琉球。9時21分航母編隊經過釣*島海域後繼續向東航行,孔子號航母指揮室內艦隊司令伍世文緊盯着顯示屏聽着作戰參謀的介紹着衛星偵測到的日軍最新動態,這時一名參謀人員急急走來,“報告長官,日軍大約80架飛機向我編隊靠近”伍世文眉頭皺了一下,他對日軍這一舉動有些不解,弄不清日軍到底有什麼意圖。

伍世文仔細考慮一下對身邊的參謀說:“命令第一航空小隊起飛迎敵,力圖全殲這批日軍”隨着指揮部一聲令下21架“海東青”在一架預警機的引領下依次起飛,在航母上空組成編隊前往作戰領域。9時30分前方預警機發現日軍機羣並初步確定其方位和距離,隨後中國航空部隊在預警機的引導下前往攔截。

十分鐘後編號01的預警機機載雷達依靠強大的搜索偵查能力先敵一步發現日軍,預警機上的指揮員李飛隨即下達作戰命令:“各編隊注意,敵軍飛機已經進入我軍攻擊範圍,命令各小隊自由攻擊爭取殲滅這股敵軍”

“準備發射遠程空空導彈”21架“海東青”在預警機敵我識別系統的指引下尋找各自的攻擊目標,首批42枚“閃電式”空空遠程導彈已經全部鎖定日軍飛機,“發射空空導彈”“嗤”42枚導彈同時飛向日軍機羣。日軍先頭部隊指揮官佐佐木正志得意滿的幻想自己擊落中國空軍的情形,突然機載雷達“嘟嘟”發出已被攻擊的警告,頓時將佐佐木的美夢給擊碎。

“嗯?納尼?”佐佐木看着雷達屏幕上不斷靠近的亮點,“不好,這是中國人的導彈,各中隊注意躲避導彈襲擊”日軍各機接到命令後趕緊釋放干擾彈,並做出緊急規避。戰前日方通過各種渠道收集的情報顯示中國臺灣已經掌握了先進的導彈技術,但是他們估計中國的導彈技術肯定比不上美國,因此佐佐木沒有料到中國空軍在距離200多公里就進行導彈攻擊,這已經是日本機載雷達的極限搜索範圍。

很快日軍機羣就遭到空空導彈的攻擊,日軍飛行員發現之前一切的干擾手段在中國導彈面前全部失去作用,“轟轟”一陣爆炸聲傳來,40多枚導彈準確命中目標,日本先頭機羣一下子損失了一半飛機。佐佐木急急向大本營報告:“我方遭到導彈襲擊,現已損失大半空中力量,請求返航”

東京大本營接到前方報告後,反覆考慮之後先頭部隊試探中國軍事力量的目的已經達到,隨即命令佐佐木全體撤出戰區。“各編隊獨自想辦法撤向那霸軍港”佐佐木接到大本營指示後隨後下達撤退命令。

“報告長官日軍向東逃跑”正在預警機指揮作戰的李飛隨即將日軍的最新動態傳給後方的編隊司令部,伍世文接到前方情報後處於謹慎的考慮命令飛機部隊在確定日軍退去後也返回航母上,這畢竟是中國海軍航空兵第一實戰,小心謹慎一些總沒有錯。中日第一衝突中中國以零傷亡消滅日本40架飛機取得完勝,林峰收到前方捷報感到十分高興,這次小規模空戰也極大提高了臺灣空軍戰勝日本的信心。

第119章 決定合作第89章 建設月球第13章 印尼排華(上)第199章 中國危機之初戰菲律賓(1)第227章 戰略反攻之南海大海戰第213章 西線之伊朗戰役第4章 小康計劃第132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7)第41章 核動力航母第178章 歐洲風雲之法國(完)第112章 1994年中國國防白皮書第13章 印尼排華(上)第58章 拯救阿明(下)第270章 反潛破敵第186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5)第236章 春季攻勢之南線狂飆第272章 全面銷燬核武器第114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1)第180章 歐洲風雲之德國分裂二百四十一章 歐洲恐怖分子二百五十章 全面反攻第19章 跨過1970第252章 美國人的打算第257章 最後一次進攻(2)第143章 伊拉克戰爭(3)第200章 中國危機之初戰菲律賓(2)第二十七 穩定發展第198章 中國危機之清算西班牙(2)第132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7)第150章 龍三角衝突(1)第145章 SARS陰謀第253章 中美爭奪非洲第74章 新式武器第190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3)第31章 西沙海戰(上)第123章 亞洲金融風暴(2)第111章 索馬里風雲(3)第69章 收復藏南(1)第81章 “拯救”趙雅芝第136章 日本的機會第148章 射日計劃(3)第138章 中東變局第56章 “昆明經濟合作組織”第140章 911恐怖襲擊第282章 加勒比海戰第153章 美伊和談第171章 英國倒戈第210章 西亞攻略(1)第220章 收拾北極熊(3)第28章 中東戰爭第213章 西線之伊朗戰役第29章 “假冒風潮”第178章 歐洲風雲之法國(完)第141章 伊拉克戰爭(1)第154章 中國火星第141章 伊拉克戰爭(1)第202章 中國危機之再戰婆羅洲(2)第81章 “拯救”趙雅芝第218章 收拾北極熊(1)第36章 廣交會(下)第258章 最後一次進攻(3)第38章 林峰大婚第188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1)第200章 中國危機之初戰菲律賓(2)第263章 簽字儀式(1)第285章 攔截核彈第139章 大中華聯盟第203章 中國危機之再戰婆羅洲(3)第57章 拯救阿明(上)第259章 非洲戰役第243章 當前形勢第181章 歐洲風雲之西班牙投降第213章 西線之伊朗戰役第273章 戰後重建第93章 中蘇戰爭(2)第45章 戰爭尾聲第251章 歐洲人的怨念第233章 阿勒克斯之嘆第206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2)第207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3)第217章 中國戰略出路第95章 中蘇戰爭(4)第71章 收復藏南(3)第258章 最後一次進攻(3)第117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4)第243章 當前形勢第283章 太平洋海戰第265章 偷天換日計劃第79章 掌控馬六甲第232章 “連本帶利”第167章 非洲風雲之南非淪陷(中)第93章 中蘇戰爭(2)第55章 西南邊境談判第144章 伊拉克戰爭(4)第147章 射日計劃(2)第146章 射日計劃(1)第84章 清算“印尼”第37章 中英會談第255章 得中東者得天下第60章 軟文化發展
第119章 決定合作第89章 建設月球第13章 印尼排華(上)第199章 中國危機之初戰菲律賓(1)第227章 戰略反攻之南海大海戰第213章 西線之伊朗戰役第4章 小康計劃第132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7)第41章 核動力航母第178章 歐洲風雲之法國(完)第112章 1994年中國國防白皮書第13章 印尼排華(上)第58章 拯救阿明(下)第270章 反潛破敵第186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5)第236章 春季攻勢之南線狂飆第272章 全面銷燬核武器第114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1)第180章 歐洲風雲之德國分裂二百四十一章 歐洲恐怖分子二百五十章 全面反攻第19章 跨過1970第252章 美國人的打算第257章 最後一次進攻(2)第143章 伊拉克戰爭(3)第200章 中國危機之初戰菲律賓(2)第二十七 穩定發展第198章 中國危機之清算西班牙(2)第132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7)第150章 龍三角衝突(1)第145章 SARS陰謀第253章 中美爭奪非洲第74章 新式武器第190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3)第31章 西沙海戰(上)第123章 亞洲金融風暴(2)第111章 索馬里風雲(3)第69章 收復藏南(1)第81章 “拯救”趙雅芝第136章 日本的機會第148章 射日計劃(3)第138章 中東變局第56章 “昆明經濟合作組織”第140章 911恐怖襲擊第282章 加勒比海戰第153章 美伊和談第171章 英國倒戈第210章 西亞攻略(1)第220章 收拾北極熊(3)第28章 中東戰爭第213章 西線之伊朗戰役第29章 “假冒風潮”第178章 歐洲風雲之法國(完)第141章 伊拉克戰爭(1)第154章 中國火星第141章 伊拉克戰爭(1)第202章 中國危機之再戰婆羅洲(2)第81章 “拯救”趙雅芝第218章 收拾北極熊(1)第36章 廣交會(下)第258章 最後一次進攻(3)第38章 林峰大婚第188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1)第200章 中國危機之初戰菲律賓(2)第263章 簽字儀式(1)第285章 攔截核彈第139章 大中華聯盟第203章 中國危機之再戰婆羅洲(3)第57章 拯救阿明(上)第259章 非洲戰役第243章 當前形勢第181章 歐洲風雲之西班牙投降第213章 西線之伊朗戰役第273章 戰後重建第93章 中蘇戰爭(2)第45章 戰爭尾聲第251章 歐洲人的怨念第233章 阿勒克斯之嘆第206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2)第207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3)第217章 中國戰略出路第95章 中蘇戰爭(4)第71章 收復藏南(3)第258章 最後一次進攻(3)第117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4)第243章 當前形勢第283章 太平洋海戰第265章 偷天換日計劃第79章 掌控馬六甲第232章 “連本帶利”第167章 非洲風雲之南非淪陷(中)第93章 中蘇戰爭(2)第55章 西南邊境談判第144章 伊拉克戰爭(4)第147章 射日計劃(2)第146章 射日計劃(1)第84章 清算“印尼”第37章 中英會談第255章 得中東者得天下第60章 軟文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