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11至20

11.迎接弟弟出生

41年前,媽媽在生了七個孩子後又懷了弟弟,七個孩子中有我們四個姐姐,另三個男孩都夭折。四十一年過去,媽媽懷弟弟的艱難情形我還記憶猶新:驕小的媽媽身體弱小,挺着大肚子,提着餵豬的大漱桶、一點點的在地上挪,很多時候會叫我們幫她擡漱桶。

到了農曆九月二十日,弟弟要從媽媽肚子裡出來了。

我們這些崽女在媽媽肚子裡個個都是巨大兒。前面的三個男孩都是因難產窒息死亡。媽媽在鄉鎮衛生院生弟弟,爸爸帶着我一起陪媽媽,我幫媽媽捏腳、捏手,幫媽媽加油。

整整一天,在揪心的等待中,爸爸把我帶進產房:看到媽媽的臉像一張白紙、嘴脣滿是血泡;弟弟白白胖胖,但是沒有聲音,醫生將弟弟頭朝下倒提着,用力拍打着他的腳板,我的心提到嗓子處了,“又沒有了?”。醫生在用力拍打着弟弟、我走上去輕輕摸弟弟的小臉。

只聽見弟弟發出“哇”的一聲大哭!媽媽笑了,爸爸笑了。醫生大聲說到“原來是要姐姐來了才哭呵!”

然後嬸嬸帶着大妹二妹來了,我和嬸嬸把弟弟包好放在籮筐裡用十六兩稱稱:十二斤四兩(相當於公斤稱的八斤多)。

然後全家族都高興。全大隊都來祝賀。三朝的那天,辦了十九桌,把我砍的一堂屋的柴火全用完了。

當年我們全家盼星星盼月亮的盼來了咱小弟弟,全家族上下歡騰慶祝,慶幸小弟弟非常爭氣:上中學、參軍、讀軍校、當軍官、當公務員,長得英俊、感恩親人感恩社會、辦事能力強!

弟弟十二歲那年媽媽病逝,相信媽媽若在天有靈、一定會爲她優秀的兒子而驕傲的!

12.挑操坪

ωwш ▪Tтka n ▪C〇

1975年到1978年,我在果園中學讀中學,兩年初中兩年高中。四年中學生活中,印象最深的是讀半天書搞半天勞動,勞動的主要任務是挑操坪。現在還在使用的果園中學運動場就是我們在一塊荒山中開闢出來的。

當年在班上分配勞動任務的時候,我最害怕的是勞動委員安排我帶箢箕,因爲家裡離學校有將近十里地,我當時十三四歲,個子矮,揹着書包、挑擔箢箕,真是氣喘吁吁、真正艱難。

記得當年我們幾個矮個子女同學馬翠平、徐開明、粟小琴、馮美芝等,因爲有時會被抽去排節目,所以經常分在一塊完成勞動任務。女生、個頭小、體力差,烈日炎炎下,我們不是這個中暑就是那個肚子痛。有一天,真的出了大事:鄰班那個叫譚茂玲的女同學在勞動場地突然肚子痛、大汗淋漓、在地上打滾,老師同學把她送進衛生院,幾十分鐘後她喊着媽媽、死死抓緊同學馬翠平的手、死了!

平日喜笑顏開、說話響響脆脆的譚茂玲真的在搞勞動的時候死了!

最後陪譚同學的馬翠平病了幾個月。

一起搞勞動的我也病倒了,外婆來看我,用手一摸,發現我全身都硬了,送醫院,搶救,緩過來了。爸爸用土車子推我回家,迷糊中問:爸爸,我們往譚茂玲家裡去嗎?

後來我們女同學說:死去的同學變成鬼了,找我們來了。那種恐懼、那種無助、那種痛心,幾十年過去,回想起來,讓人背心發涼!

子旋所感:勤工儉學在那個時代還是農村人的唯一選擇,爲了知識,爲了生計(其實不是勤工儉學,純碎是勞動)。但誰有曾經想到過會出現人命?這種無可奈何而十分危險的境況,往往深深地刺激着在其中煎熬的每一個人。如何活下去?當這種基本問題都成爲問題時,大姨仍然勇敢而奮進,其中精神風采令我欽佩;讀到這些平實的記敘,我更加珍愛我的長輩!

13.排節目借衣服

高二的那年我十四歲。同一個生產隊的幾個女同學全體自動退學,不讀書了。我也馬上跟爸爸提出來不讀書了。大哭大鬧了幾次,堅決不去學校。爸爸好說歹說、做盡了工作,最後還是促使我回到了學校,但爸爸始終不知道我中途不肯讀書的原因。

當年致使我不肯把書讀下去的真正原因很簡單:因爲演節目借不到衣服。

讀高中的兩年,基本上每週要到公社工地上演出一次節目,我演過樣板戲《紅燈記》裡的鐵梅、《智取威虎山》裡的小常寶,表演最多的是八個十個人一起的表演唱。我不怕表演,但有一樣最怕:借跟其他女同學一樣的花衣服。幾十年前,我們家一貧如洗,我們四個女孩子一年只做一件花衣服,我穿後三個妹妹接着穿;其他同學中有幾件花衣服的也極少。學校文工團的文老師一指定我們自已哪天哪天借什麼什麼樣的花衣服,我就束手無策、我就痛苦無奈,就只想逃離文工團、只想逃離學校。

幸好1978年恢復了高考,老師總算把我們帶到了教室、讓我們正式聽了幾堂老師的好課。

感謝老爸態度決絕的把我趕回學校,讓我讀完了高中、通過高考考取學校;也感謝文藝輔導老師耐心的輔導我們表演、在那個艱難的年代引導我們接觸文藝、讓我們靠近和擁有一技之長。

子旋所感:高中時間,十七八歲正是青年男女開始注重“面子”的時候。借東西更是難爲情的動作。一件花衣服,別人有沒有?別人肯不肯借?會不會弄壞?一系列的問題會接踵而至。好在大姨還是在老師和祖父的勸誘下堅持了下來。現在每次聽到大姨和侄兒講起故事和成語時,那種繪聲繪色、聲情並茂的語氣,想必是多年舞臺上鍛鍊的結果。

14.班長紙條

我讀高一年級二期的時候,學校要舉行全校性的作文比賽。班主任龍老師鼓動我們:一定要好好寫,要奪名次。

大家都積極的準備着。

一天放學的時候,班長突然給我一張字條:“比賽作文題是‘學雷鋒的故事’”。

我緊張、我嚇得要死。怎麼可以提前知道比賽的作文題呢?

我趕緊將字條交給了班主任。班長是個比我大兩歲的男孩子,姓蔣,據他後來說:他是通過這個信息的傳遞向我示愛,採用的方式就是同學們流傳的“遞紙條”。結果因爲我把它交給了老師,班長被老師狠狠的狠狠的批了一頓。從此,班主任定期找我談話,不能跟蔣班長走近。

後來我幾次在學校和班上的作文比賽中獲獎。我的作文每次都被老師當作範文在班上讀。蔣班長據說是特欣賞我的文學才華,所以從高中一年級開始、他一直追求我追到八年之後。

可憐我的班長。

可憐他第一次給我遞的紙條。

可能也預示着蔣班長後來對我的追求終是無言的結局。

這不是我的初戀。但是班長的初戀。那年月所謂初戀就這麼簡單。

子旋所感:初戀的曼妙在於初次所帶來的新鮮感。但過於逾矩的表達卻只會令人感到不安。記得我在初中時,也有一位姓顏的女生非常大膽。那時,我正是班上得力的英語課代表和衛生委員,不光負責英語早自習的默寫還要幫助班主任記下自習課上講話的同學的名字。那位女生和其他幾個女生經常玩在一起,自習課上經常能夠聽見她們嘰嘰喳喳。我在腦海中記下了她們的名字,然後在辦公室裡寫在紙條上,和班主任說:“千萬別說是我記的。”結果第二天,那幾個女生被狠狠批評了一頓。正當她們悶悶不樂時,其中一個女生說“該不會是張子旋記的吧?”我有點尷尬,而顏同學卻非常快地說:“那不是,不是他,我看到他沒有記名字。”顏同學坐在我前面,自習課非常喜歡回頭找我講話。經她這麼一說我才得以解圍,但總覺得有點對不住她。還記得有一次,初三時,她語文默寫沒有及格,老師要求兩位語文課代表的學生去給默寫沒及格的同學檢查重默。正當老師猶豫着把顏同學分給誰時,她突然大聲說:“那我就給張子旋好了,我就給他看。”於是班上立馬出現了一些議論聲。我像是發現了什麼,又覺得很困窘,而她卻顯得不以爲然。我總是有些害怕,不是因爲我討厭她,而是我覺得我無法做出很好的答覆,怕她失望。所以,我覺得在青春的年紀戀愛與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負責任的答覆。

15.第一次參加高考

1978年高考是*****結束、粉碎“***”之後的第一次高考。全國人民沉浸在一種極大的喜悅中。

我所在的果元中學沸騰了,老師、同學一起復習,掀起了師生共同學習的高潮。過去被罰去餵豬的物理老師被請到禮堂上大課;被罰去當伙伕的化學老師、被改教體育的數學老師都被請回來跟我們緊急補課。但是有些科目還是沒有老師輔導。

歷史地理政治幾科全部沒有老師,只有靠自已死記硬背了。拿什麼成績去參加高考,我們真的迷茫。在忙忙亂亂的幾個月複習後,我們迎來了我們人生的第一次高考。

作文題是《心中有話向黨說》,我才十五歲,心中的話沒有那些知識青年、那些大齡老師說得真切,語文打了68分,總分249分,那年文科的最低取錄線是280分,我們全班只考取了蔣班長一個人。懵懵懂懂複習了一段時間,又懵懵懂懂拿到成績通知單。也沒有着急、也沒有傷心。只跟爸爸媽媽講:今年的雙搶歸我負責。

那年“雙搶”,我做了1600分計時工分。

其他同學又回學校復讀高三去了。

我家裡困難,下面三個妹妹要讀書,弟弟還小,我不能去復讀。

班主任老師把課桌擺在教室裡等我,上我家來接我,我都沒有回學校去。

記得當時心裡是憋了一股氣,覺得自已在第一輪高考中沒有考出自己的水平。用拼命做農活、拼命掙工分來懲罰自己。

子旋所感:高考在我的印象裡是格外的不同,我恍惚之中拿到成績,又恍惚地被悲傷帶過。我很痛苦,大家都認爲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試。我又相當不知所措,我覺得我所定下的人生計劃變成了一張廢紙。但隨着時間的流逝,我回頭時也覺得有些淡然 。百般悔恨不能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好,只有活在當下纔是永遠的正確抉擇。

16.我的班主任

我的高中班主任是龍傑仕老師。

他是我求學路上的恩師。

在恢復高考制度之前的幾年裡,學校是不講究讓學生讀書的,主要任務好象是勤工儉學。但我們這位班主任老師和幾位下放農村的知識青年,駐紮在果園中學,自己種菜,自己帶領學生灑掃庭院,堅守在教書育人的陣地上。

他是五十年代師範大學畢業的語文老師。語文課上得很生動很精彩,在那個宣揚張鐵生交白卷打零分光榮的年代,他大聲疾呼,“農村的孩子必須多讀書”,“一個家庭、一個民族沒有文化就沒有希望”,記得他的名言“不怕窮了家,只怕蠢了崽”,是很多家長都熟悉的。

第一次高考結束,我離取錄線差二十幾分。因爲家裡五個孩子,都上高中考大學,是擺在爸爸媽媽面前的大難題。媽媽傾向於讓老大我學縫紉,以後可以帶三個妹妹做手藝。我自己也猶豫了,看到爸爸媽媽那麼辛苦地操持着整個家,我覺得媽媽的設計是對的。於是我也放棄了再回學校複習的念頭,就安安心心在家裡插田扮禾搞“雙搶”了。

龍老師認定我通過複習可以考上大學,他走十來里路上我家做工作,騎自行車晚上來過幾次,在那個夏天總共來了六次,對我爸爸講“您孩子是讀書的料,不上大學可惜了。”爸爸聽老師反覆做工作,也給媽媽做工作,最後,在忙完農活之後,我跟隨老師去當年的八中複習了六個月(老師調到縣屬中學八中)。

龍老師調到縣屬中學後,做了語文教研組長,還是我們的班主任,他組建高三文科班的教學班子,帶領老師們夜以繼日,親手刻寫試卷,親自與學生一道寫作文。那年我們通過了預考的十八位同學全部都上大專線。我被湘江師範錄取了!

我的村子沸騰了。

幾十年,我們村裡第一次考取了我這個“秀才”。

家裡殺不起豬,就殺了頭羊,把幾位任課老師請到家裡接受村民們的讚美。

如果不是老師的堅持,就沒有考上師範學校的我。

如果不是老師當年的堅持,就沒有我帶領弟弟妹妹艱苦求學,也就沒有我家庭命運的改變。

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老師的恩德。

我一輩子會堅持的是:學**師的精神,關愛貧困家庭的孩子,盡力幫助他們多讀書!

子旋所感:老師的言行是具有魔力的,如若雨露則滋潤心田。我的一位英語老師一直和我保持非常親密的關係,她在我初中時期一直鼓勵我支持我,讓我覺得學習起來有滿足感。如果能在一個合適的時間遇上良好老師,這真的是人生中一大幸運。

17.走路上學

我第二次參加高考之前跟隨龍老師到八中複習了幾個月。我家離八中二十里地,那時沒有車、家裡也沒有自行車,只能走路上學。

過了春節,就在學校寄宿。每週回家一次。

因爲家裡困難,沒有錢沒有糧票,所以每次都要挑十幾斤米,我一邊走路、一邊記英語單詞,一路上要記住四十來個單詞。

記得大年初二去上學,挑着米,爬到七裡衝的山頂上,看着一千多米山坡下通往學校的羊腸小道,看看漫山漂飛的雪花,只覺得陷在尺把深雪裡的雙腳是僵的、是麻的。

怎麼走下山?

沒有辦法了。

一手扶着扁擔,一手找身邊的樹枝,溜下山去。

沒有害怕,沒有不愉快。

可憐我只穿了一條棉綢褲(這條褲是全家唯一的料子褲)。

到了學校,全身溼透。衣褲都能擰出水來。

一個人躲在寢室旁的小柴房裡、點燃乾柴烤。

那種環境下求學,一點也不覺得苦。學知識的效果還特別好。因爲中途停了一個學期的學習,剛到班上入學考試我考了班上倒數第二,但高考我考了全班順數第二。

後來我考取師範,當了老師,每次講到“程門立雪”這個成語時,我總會把自己求學的這段經歷跟學生們講講。

回首往事,真的慶幸自己人生路上有偉大的父母偉大的老師,慶幸自己讀了書、武裝了自己,有知識相伴的人生才得以多彩多姿!

所感:我在寒假中學過一段時間託福,記得有一次下大雪,我媽旁側敲擊,希望我不要去上課。其實我很明白,她只是擔心。那麼我想,祖母在刺繡時一定也是擔心着大姨的。我也曾聽過幾次大姨冒着大雪上學的事情,但聽到她自豪的語氣,我不禁讚歎於她的堅持,其正如苦寒中傲霜挺立的梅花。

18.我的細腳外婆

我的外婆身高1米4左右,身體廋削,小巧玲瓏,最引人注目的是她那雙不到三寸的細腳。

我們從小看外婆在太陽底下打理她的腳:每隔幾天,外婆把她專用的小木盆端到太陽底下,首先把那長長的裹腳布放開。我問外婆“現在沒有人要求您緾腳了、爲什麼還要緾呢?”“緾習慣了,不緾走不得路。”然後看外婆的小腳:所有的腳趾都被折斷、腳趾頭像眼睛一樣貼在腳板上,每一個腳趾上都長了雞眼,整個腳已經不是腳樣了。每到冬天,外婆的腳會撕心的痛,我們很少聽外婆說過哪裡不舒服,聽她講最多的是“這鬼腳要不痛那幾好”。要知道一輩子吃苦耐勞的外婆發出這樣的感嘆、可以想見緾腳帶給她一生的痛苦。

細腳的外婆是個特別堅韌的人。她生育了十一個孩子,夭折了六個,有的帶到三四歲又沒了,在艱難的日子裡,外婆忍受着一次次失去孩子的痛苦,忍飢挨餓,節衣縮食,把大舅二舅姨媽媽媽小舅五個撫養成人。她邁動那雙不到三寸的細腳,幾十年如一日,幫外公撐起了家裡這片天。

細腳的外婆是個特別能吃苦的人。外婆出生於1908年,親人們都瞭解,她六十歲以前幾乎沒有吃過一餐飽飯,在她六十歲以前基本上是吃“紅鍋子”(沒有油,把鍋燒紅,直接炒菜)。以致到了她老了,她已習慣了不吃油。

細腳的外婆是個極善良的人。外婆經常把討飯的人接到家裡讓他們坐在一起吃飯;算八字的盲人也會被她請進來;外婆九十歲前後,村子裡有個上門理髮的孤寡老人,基本上隔天就會被外婆外公留下吃飯。附近人家的孩子大多被外婆看護照顧過,就更不要說我們這些孫子孫女們了。

細腳的外婆又是個脾氣性格特別好的人。外婆是2003年病逝的,她活到96歲,將近一百年她沒跟人紅過臉吵過架;她11歲嫁給外公、是童養媳,與外公做了近八十年夫妻,也沒有跟外公紅過臉吵過架。整個村子裡的人都敬重這位好脾氣好性格的娭毑,因爲整個村子裡的人都得到過她的愛護,都喝過她的豆子芝麻茶。

細腳的外婆又是個很健康的人。她活到96歲,沒有進過一次醫院。假如沒有那殘酷的緾腳,假如她九十歲以後能得到更好的照顧,我估計:我細腳的外婆活過100歲是沒一點問題的。

我的細腳的外婆離開我們已經十二年了,回想有關外婆的點點滴滴,眼前又浮現我們每次離開家去跟她告別的情景:她邁動那雙細腳、走過屋後的小土坡、把我們送到車旁邊,不停的囑咐“好生些好生些”,“放假就回呵”。

苦難的日子裡有很多開心很多幸福,因爲有我那細腳的外婆!

子旋所感:隨和可愛的曾外婆,終其一生都過着簡單、隨遇而安的生活。童養媳也好,裹腳也好,這些都沒有妨礙她簡單、純淨的內心——即使身不由己,也不會把自身的遭遇看做不幸甚至埋怨他人。我想這也是我的父母一直在和我反覆言說的“隨遇而安”。這種淡然,也許我們放在當今確實需要思慮有無不妥之處,但對於她來說,這也是終其一生的幸福的秘訣。

19.洋氣的外公

我的外公生於1908年、逝世於1997年。外公的外形像極了蔣介石先生,光頭,高鼻樑,挺拔廋削的身材。

外公的青年是苦難的。他出生沒多久就沒了母親,沒有兄弟姐妹,和父親相依爲命。那個年代,沒衣穿、沒飯吃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外公的中年是艱辛的。36歲那年,一場瘧疾,讓外公失去了滿頭烏髮、滿口牙齒;他帶領全家老小到地主家討工錢,被地主家五花大綁捆在田埂上;爲討工錢跟地主打官司,幾天沒有飯吃。

外公的晚年是幸福的。他有一個一輩子把他當作天一樣看待的老伴;他有一羣把他當作神一樣孝敬的子孫;他的“嫡系部隊”中子孫有一百多號人,當兵的、當幹部的、當老師的,各個部門都有人。他愛勞作,八十多歲還能上山砍柴;他愛喝酒,把個銅製的小酒壺揣在上衣口袋裡,一天要浸三五次。令他驕傲和自豪的是:他的酒壺永遠不會幹,因爲兒子孫子、女兒孫女始終關注他的酒壺,及時買酒回家。

外公永遠是樂觀的。“寧說三聲有,不說一聲無”是他的原則。別人向他求援,不管什麼情況,都會得到他的幫助。

外公永遠是熱情的。有一段時間,外公家前面開了一個打米廠,外公總會把到該吃飯時候還沒回家吃飯的朋友拽到家裡吃飯,有時拼命往家拖,孫女問他“爺爺,這是誰?”他回答:“管他誰,衝裡的吧?反正飯時吃飯囉!”

外公永遠是新潮的。他喜歡跟年輕人打交道,喜歡聽收音機,喜歡跟幹部扯談。我的師範同學到我們家玩,晚上住在外公家,外公跟他們講故事,其中提到“情節”這樣的詞,搞得我同學欽佩至極,“這個外公不但健談而且有水平!”

外公永遠是洋氣時尚的。外公很怕冷,一年中基本上穿兩件以上衣服:裡面的白色的立領的襯衣一定是潔白潔白的,即使是大布的、也是外婆用米湯漿洗過的。冬天到了,外公會穿上小舅給他的藍色海軍軍大衣、戴上海軍雪帽,襯得外公那高高的鷹鉤鼻更加挺拔,真是個端莊時尚的老頭。

寫到這裡,記起我在一中教書時,我給他買了條格子圍巾,我遞給他、他就圍在脖子上,拍着胸口說“閒工不是白力氣”,意思是他把我們帶大現在有了回報。他戴上這顯眼的格子圍巾,站在打米廠前大聲說着話的形像真的很迷人。

外公到年過八十以後,特別怕死。他有個特點:愛咋呼。如果他感冒了,而我們又不在家,他會在週末我們回家時告訴我們“伢崽,你們差點見不到外公了。”“外公九死一生”。過去我們總覺得外公太咋呼了,現在想起來,外公做得太對了,他在用他獨特的方式喚醒我們對他的重視。

我老了也要向外公學習。

快結束這篇文章時,我記起了外公跟我的約定:“千人掙萬人掙,不如一個人土裡困(睡覺)”,這是外公用他咋呼的獨特方式強調他死後的重要性、他親自選的墓地有多麼好多麼神奇、他要保佑他的子子孫孫的決心有多大。他在八十六歲的時候爲自己選好了這塊地,它坐落在高高的紅花坳上,面向他的子子孫孫回家的方向,不管從哪個方向回家,我們都能面向外公所在、都可以向那個快樂洋氣的老頭彙報!

外公,我們都很好,謝謝您的地下有知、謝謝您的庇佑呵!

子旋所感:如果說隨遇而安是曾外婆的幸福源泉,那麼積極樂觀必然是曾祖父的傳家寶。不論是我的母輩,還是我的外公輩,他們始終都是在尋求着更好的未來。那份對於當下的認可和對於未來的期許,從來都是刻在骨子裡的。即使歲月流逝,銳氣不再,但我們仍向朝陽期待來日安好,這份樂觀必然是成長中寶貴的財富。無論是大姨,還是我的母親,她們都繼承了這份精神財產。我只希望我也能有相似的慧根,有朝一日能領悟這種不畏的心氣。

20.煮米粉子

我們在迎接高考的日子裡,住宿學校,有過一段艱苦的生活。學校伙食開得不好是情理之中的,一個月的伙食費總共才八塊錢,也就只能開出酸菜湯、海帶湯、東瓜和南瓜了,晚自習後,肚子餓得咕咕叫。我們的媽媽瞭解我們有多餓,都給我們準備了乾糧:家庭條件好的有餅乾、炒乾麪粉,大部分像我一樣的家庭是把米磨成粉子再炒熟、用開水衝着喝,其實這種米粉子是開水衝不好的,只能煮一下吃。

我們女生住的四合院,寢室的隔壁正好有一間小雜屋,有工友師傅的工具、磚頭、幹木棍等等。下了晚自習,我們班的四五個女生趕緊衝到小雜屋,把兩口磚一架,把米粉子往洋瓷缸一倒,搞點乾柴開始煮起來。那米粉子煑過之後真香呵,咕嚕咕嚕喝下去後又可以加一個小時班了,只是幾個女生對視一下,都笑得直不起腰了,煮東西的時候,柴火灰早把我們弄成了大花臉、幾個人都成了“貓齏鬍子了”。

通過幾個月的艱苦複習,我們幾個在小雜屋裡煮米粉子的同學都考起了學校。

在艱難中生存、在艱難中前行,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磨鍊和學習,這些經歷也是我成長路上的寶貴經驗。

21.高考成功

跟隨老師到八中複習五個多月,由倒數第二名慢慢進步成班上前幾名。複習的過程中沒有注重死記硬背,而是力求融會貫通,作文還是常常拿到各個班做範文,語文歷史地理政治成績拔尖,自己總結規律、自己在理解的基礎上製作圖表,學得紮實,學得比較輕鬆。

高考前的有一天,爸爸媽媽坐拖糧食的便車來學校看我,作爲獎賞把一件粉紅色的花襯衣送給我。媽媽問我:“高考有把握嗎?”我響亮的回答“只要班上有一個人考得起,我就考得起”。我記得爸爸媽媽當時對望了一眼、會心的笑了。

高考的前一天晚上,大家都很難入睡。快天亮了,我悄悄爬起來,來到學校後山桔子林旁,對着皎潔的月亮我跪下了,平生第一次、我祈求老天保佑我考上大學,我心中默神:我輸不起、我家裡太困難了、我不可能再復讀了。

老天憐惜我這個15歲向他求助的姑娘吧,我以290分的總分達到大專取錄線。語文政治歷史地理成績全校第一,可惜的是數學只打了19分。班主任說:妹崽,數學打25分你就上了本科線。

回頭去總結分析,數學考得差責任不全在我。從小學到初中,正是不講究讀書的年代,只遇到一個正式的公辦教師,其餘都是代課教師;高考前遇到的數學老師是高中畢業留校教高中的女老師,教學態度非常好,但遇到稍有難度的題、她和我們學生一樣一籌莫展。

後來我被湘江師範錄取了。

我們整個村子都沸騰了。村裡二十來年沒有考取過一個大中專學生。

我的在外工作的小舅目睹了我在家砍柴尋豬菜掙工分的情況,他根本不相信我考取學校的事實,“曉妹崽考得起全中國的學生都會考得起”。爲了表彰獎勵我,小舅給我買了段花布;爸爸媽媽殺了只羊,辦了兩桌飯。

假如沒有我考起學校,就沒有我當老師的經歷,就沒有我堅持讓弟弟妹妹讀書考大學的事實;假如沒有我考起學校,也就沒有知識改變家庭貧困命運的結果。不管我對家庭的責任感多麼強、不管我對家人的愛心多麼博大,沒有知識搭建的平臺,是終將一事無成的。

至此,我又記起班主任那句強調讀書重要的通俗的話“不怕窮了家,只怕蠢了崽”。的確,我們子子孫孫都要記住:不管多麼艱難、多麼困苦,也不管多麼繁華、多麼富足,多讀書、擁有知識比什麼都重要。

子旋所感:越是讀書,越是會發現一個好的平臺會給人帶來更多的機會。我在讀書的過程中會不時地抱怨這些知識的枯燥和無力,但又不得不學習和反覆。但當考試結束後,我才發現自己的格局是多麼的狹小。爲了逞一時之快,而將後果拋之腦後,這種行爲實在不可取。非常現實的是,好的平臺會有機會承辦更多大型的、國際性的論壇、講座;邀請更加出色的理論家和實踐家。這些看似虛妄的講座和會議往往是我們得到啓發和解決疑問的最好時機。即使是一點點格局上的改變,我們遇到的人和事都會大不相同,進而影響我們的思維和能力。

第二部24第一部57.我與妹妹楊燦第一部小結: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第三部65至70可愛的孩子第三部1至6第一部56.我與妹妹楊格第三部7至12第二部71至73第二部39至42第二部5-6第一部48至49第一部59.我與弟弟楊柱謹以此書獻給建黨百週年紀念日(總結)第二部20第二部110至124第二部134至141第三部1至6謹以此書獻給建黨百週年紀念日(總結)第一部22至30第一部59.我與弟弟楊柱第三部76至83"知天命"之感悟第二部102至109第三部43至47一樁小事第二部56第二部12至15第二部63、64第一部59.我與弟弟楊柱第二部128至132第二部38第三部95幸福時光裡的小故事第二部 86第二部13至15第三部43至47一樁小事第二部9至11第三部48至51小區偶遇第二部47至48第三部100我們家老四老五第三部95幸福時光裡的小故事第一部57.我與妹妹楊燦第二部77至80第一部40至45第三部27至32第二部13至15第一部11至20第三部33至37第二部128至132第一部22至30第二部28第二部110至124第三部101我的驕傲我的小家第三部33至37第三部96迪哥第二部67至69第二部60至62第二部67至69第三部97與君一席話第一部53第二部70第三部21至26第一部57.我與妹妹楊燦第二部110至124第一部56.我與妹妹楊格第三部97與君一席話第二部39至42第二部90至94第二部35至37第二部5-6第三部97與君一席話第二部3-4第三部96迪哥第三部95幸福時光裡的小故事第一部40至45第一部48至49第二部60至62第三部96迪哥第二部71至73第三部100我們家老四老五第三部97與君一席話第三部95幸福時光裡的小故事第一部 54.機長李勇第二部56第二部12至15第二部3-4第二部13至15第二部81至85第二部43至46第三部97與君一席話第三部33至37第二部24第三部38至42第三部76至83"知天命"之感悟第二部24第三部95幸福時光裡的小故事第三部96迪哥第二部 1至2第二部70第三部96迪哥第三部33至37第二部13至15第二部47至48
第二部24第一部57.我與妹妹楊燦第一部小結: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第三部65至70可愛的孩子第三部1至6第一部56.我與妹妹楊格第三部7至12第二部71至73第二部39至42第二部5-6第一部48至49第一部59.我與弟弟楊柱謹以此書獻給建黨百週年紀念日(總結)第二部20第二部110至124第二部134至141第三部1至6謹以此書獻給建黨百週年紀念日(總結)第一部22至30第一部59.我與弟弟楊柱第三部76至83"知天命"之感悟第二部102至109第三部43至47一樁小事第二部56第二部12至15第二部63、64第一部59.我與弟弟楊柱第二部128至132第二部38第三部95幸福時光裡的小故事第二部 86第二部13至15第三部43至47一樁小事第二部9至11第三部48至51小區偶遇第二部47至48第三部100我們家老四老五第三部95幸福時光裡的小故事第一部57.我與妹妹楊燦第二部77至80第一部40至45第三部27至32第二部13至15第一部11至20第三部33至37第二部128至132第一部22至30第二部28第二部110至124第三部101我的驕傲我的小家第三部33至37第三部96迪哥第二部67至69第二部60至62第二部67至69第三部97與君一席話第一部53第二部70第三部21至26第一部57.我與妹妹楊燦第二部110至124第一部56.我與妹妹楊格第三部97與君一席話第二部39至42第二部90至94第二部35至37第二部5-6第三部97與君一席話第二部3-4第三部96迪哥第三部95幸福時光裡的小故事第一部40至45第一部48至49第二部60至62第三部96迪哥第二部71至73第三部100我們家老四老五第三部97與君一席話第三部95幸福時光裡的小故事第一部 54.機長李勇第二部56第二部12至15第二部3-4第二部13至15第二部81至85第二部43至46第三部97與君一席話第三部33至37第二部24第三部38至42第三部76至83"知天命"之感悟第二部24第三部95幸福時光裡的小故事第三部96迪哥第二部 1至2第二部70第三部96迪哥第三部33至37第二部13至15第二部47至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