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35至37

35.豐盛的晚餐

今天是星期三,學生的姐姐姐夫約我們吃晚餐。他們是紫鑫酒店的餐飲部經理和總經理。他們知道我熱衷於做菜,所以他們研製了什麼新菜,就會把我和我先生請過去一起品嚐。

四個涼菜:醋泡花生米、泡蘿蔔皮、黑木耳、海蜇皮,其中花生米是去了皮的,白白的個兒整齊的擺放在潔白的船型的小碟裡。

一隻大船型的長盤子盛着細嫩的尖嘴魚片,小火鍋在旁邊“打邊爐”,嫩嫩的、滑滑的,蘸着陳醋吃。

黑羊肉燉紅薯粉皮。山羊肉燉出白白的湯,紅薯粉皮也被煮得軟軟的、香香的。

花菜炒肉。肉少花菜多,選用的花菜細細的杆子的廋廋的花,純農家來的,淡淡的甜淡淡的香。

皮蛋外婆菜。皮蛋切好擺在圓形的盤子裡,像小太陽一樣,上面放上外婆菜:青辣椒泡豆角幹酸菜一起切碎切碎,用油鹽豆豉炒過。清脆爽口,脣齒流香。

素燒青辣椒。燒好的辣椒去了皮以後,用點點麻油、點點醋、點點豆豉涼拌,放入辣椒形狀的長碟子裡。吃起來津津有味,沁人心脾。

龍骨湯煮青菜。火鍋裡奶白色的龍骨湯滾滾開着,我們把紫貝菠菜白菜等各種時令小菜放在鍋裡小煮。營養豐富、大快朵頤。

我不是因爲吃香喝辣而滿足,而是因爲這兩個年輕人對事業的執著,他們從小事小節抓起,把顧客當上帝,餐飲中把住原料的關口,研究菜餚的款式,注重的菜餚口感。外出學習,潛心鑽研,使整個酒店平穩發展。

從他們身上,我發現一個道理:事業不論大小,專心做,堅持做,總會有收穫!

子旋所感:很久之前看一位私房菜館的店主講述自己的服務態度時,說到把顧客當作自己家人一樣對待。雖然我們可以斟酌這句話的真實性,但其實我們並不難發現一個規律——成功的作品總是被創作者傾注了心血和愛意的。在合理的外部激勵情況下(如報酬),我可以選擇摸魚嘗試矇混過關,也可以嘗試全力做到盡善盡美。是否對自己的作品負責,這是很容易被忽視的一個要素。在敷衍揶揄他人時,是很容易被察覺到對人的負責和關懷的缺失,但更本質上還是對自己的作業能力的漠不關心,對自己的成果缺乏責任感。在精緻利己主義潛移默化地滲透着我們的今時今日,不妨先從個人身邊的責任感培養起,再進一步強調對他人的責任感,使這種精神文明的建設更具有層次感和平滑性。

36.妹夫做的餃子

我的二妹夫、三燦的愛人文東,是個非常能幹的小夥子。

他隔一段時間會親手給我包上幾斤餃子:他親手好餃子皮,親自剁好肉陷,把香菇切碎切碎。他包出來的餃子飽滿漂亮,材質新鮮,味道鮮美。

文東是個說話不多、做事紮實的人,從微生物研究廠下崗以後,跟愛人一起經營一個小小的茶行,兢兢業業、踏踏實實。

他時常提醒愛人三燦,要經常給大姐我做餃子。一是他們做得好,二是因爲我們不吃外面買的水餃。他們分明是把我做家長在孝敬啦。

真的很感動。

子旋所感:對於我爸做的餃子,我總是覺得難吃。韭菜加鹹肉,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餡料,只令人覺得澀口。想吃點玉米蝦仁的,卻總是被嫌棄昂貴。每回我提出韭菜餡的不好吃,總是被他們反駁:“我們喜歡吃這種經典口味的,娘娘也愛吃。”我自然是沒有辦法,因爲情況更甚之時,便是我媽親自下廚做。她做出來的餃子,不,應該稱之爲麪疙瘩包肉,皮厚肉少的,更是難以下嚥。至今爲止,我也沒弄懂餃子這道菜好吃在哪裡。是逢時逢興的例行之事?還是傳達情感的依託?不管怎樣,我都不可能喜歡上這道菜。因爲對於我個人而言,味和情都不可或缺吧。

37.孝心

我的友姨媽重病已經幾個月了。

83歲的友姨患的是糖尿病的併發症。

四個月前的一天晚上、餐桌上,友姨發病休克。姨媽的三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將媽媽送到湘附二搶救,姨媽在重症監護室住了三個月,在醫生們的全力搶救下,姨媽終於回家了。

擁有幾億資產的小妹妹說“用錢能把媽媽救活,我第一次感覺到賺錢的意義”。從此,我的這四個兄弟姐妹把粗糧磨成粉、打成漿,按醫生吩咐、按比例配備,餵給母親吃。姨媽在老家又非常滿足的住了一個多月。

我們這些侄兒侄女去看望她,她對自己在世上又多活了幾個月開心滿足;她對兒女們與死神賽跑、把娘從死神手裡奪回來感到非常驕傲!她一直在輕輕地說着她的這些體會。

我們爲兄弟姐妹的孝心感動和驕傲。

直到早幾天,姨媽又一次死過去了。通知120緊急送往湘雅附二醫院,搶救過來了。這一次再沒有送重症監護室了,讓親人陪着她住在醫院普通病房,陪着她與病魔作鬥爭。只可惜,姨媽大腦失去了知覺,只有血糖血壓是正常的了。醫生說,最好的狀態也就這樣了。

我們週末回老家,聽到鄉親們對此議論紛紛,“他們家的孩子有點傻呢?”“霸蠻留着娘、娘是活受罪呢!”

我跟表兄探討,老兄也拿不定主意。

我內心的想法:只要娘在,哪怕她是植物人躺在牀上,娘還在呀。

但是深夜時分,我又在想,親愛的姨媽,您是不是想回家、想落葉歸根?

子旋所感:人病危之時,有人想解脫,有人想留下。親友來說,單單地挽留是否有尊重過患者的意願呢?協議、制度和法律都是無情的東西,更不會在短時間內變化,又怎能洞悉人的情感?我不希望即使是我彌留之際,還被囚禁在白色的鳥籠中,那樣的死狀未免過於悲涼——即使是親屬在旁。也許這很自我,但對於我而言,無盡的痛苦和解脫之中,選擇解脫自然是最輕鬆的吧。雖然有些冷酷,像是把悲傷和懊悔全部託付給了他人,但誰又能逃離這種宿命呢?總之,去留與否,大部分取決於患者本人。既然沒有權利選擇出生與否,那總得有權利選擇儘早結束痛苦吧。

或許因爲我太年輕,或許因爲太冷靜,我是這麼想的。

第二部35至37第三部60至64胸針的故事第一部46至47第一部46至47第二部39至42第三部52至59記住安達糖第二部134至141第三部7至12第二部53至55第三部76至83"知天命"之感悟第三部60至64胸針的故事第三部48至51小區偶遇第三部71至75我們的約定第二部134至141第二部71至73第二部38第二部5-6第三部27至32第一部22至30第二部71至73第三部1至6第二部57至59第二部20第二部38第三部27至32第一部57.我與妹妹楊燦第二部87至88第三部101我的驕傲我的小家第一部11至20第一部59.我與弟弟楊柱第二部9至11第二部110至124第二部9至11第二部67至69第三部95幸福時光裡的小故事第二部3-4第一部57.我與妹妹楊燦第一部30至40第一部11至20第二部70第三部100我們家老四老五第三部99老三家的作品第三部38至42第二部16至18第二部27第二部95至101第二部134至141第二部13至15第一部56.我與妹妹楊格第二部87至88第三部76至83"知天命"之感悟第一部22至30第一部48至49第二部142至143第一部50至52第二部 1至2第二部28第二部 1至2第三部100我們家老四老五第二部90至94第二部38第三部21至26第二部3-4第二部3-4第二部16至18第二部39至42第一部50至52第二部110至124謹以此書獻給建黨百週年紀念日(總結)第一部53第二部110至124第三部100我們家老四老五第三部100我們家老四老五第二部77至80第三部95幸福時光裡的小故事第二部 86第二部67至69第一部11至20第一部小結: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第二部128至132第三部60至64胸針的故事第二部81至85第三部60至64胸針的故事第二部70第三部21至26第三部65至70可愛的孩子第二部12至15第二部128至132第二部28第三部60至64胸針的故事第一部40至45第二部81至85第二部20第三部60至64胸針的故事第二部3-4第二部35至37謹以此書獻給建黨百週年紀念日(總結)
第二部35至37第三部60至64胸針的故事第一部46至47第一部46至47第二部39至42第三部52至59記住安達糖第二部134至141第三部7至12第二部53至55第三部76至83"知天命"之感悟第三部60至64胸針的故事第三部48至51小區偶遇第三部71至75我們的約定第二部134至141第二部71至73第二部38第二部5-6第三部27至32第一部22至30第二部71至73第三部1至6第二部57至59第二部20第二部38第三部27至32第一部57.我與妹妹楊燦第二部87至88第三部101我的驕傲我的小家第一部11至20第一部59.我與弟弟楊柱第二部9至11第二部110至124第二部9至11第二部67至69第三部95幸福時光裡的小故事第二部3-4第一部57.我與妹妹楊燦第一部30至40第一部11至20第二部70第三部100我們家老四老五第三部99老三家的作品第三部38至42第二部16至18第二部27第二部95至101第二部134至141第二部13至15第一部56.我與妹妹楊格第二部87至88第三部76至83"知天命"之感悟第一部22至30第一部48至49第二部142至143第一部50至52第二部 1至2第二部28第二部 1至2第三部100我們家老四老五第二部90至94第二部38第三部21至26第二部3-4第二部3-4第二部16至18第二部39至42第一部50至52第二部110至124謹以此書獻給建黨百週年紀念日(總結)第一部53第二部110至124第三部100我們家老四老五第三部100我們家老四老五第二部77至80第三部95幸福時光裡的小故事第二部 86第二部67至69第一部11至20第一部小結: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第二部128至132第三部60至64胸針的故事第二部81至85第三部60至64胸針的故事第二部70第三部21至26第三部65至70可愛的孩子第二部12至15第二部128至132第二部28第三部60至64胸針的故事第一部40至45第二部81至85第二部20第三部60至64胸針的故事第二部3-4第二部35至37謹以此書獻給建黨百週年紀念日(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