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110至124

110.159素食全餐

學生阿蓮關心老師,昨日送來新產品“159素食全餐”,我嘗試作將它當早餐,餐後兩小時測血糖,竟然只有指數9。

我非常欣喜的細讀說明書,原來配料真不簡單:

糯米、薏米、黑米、玉米、蕎麥米、燕麥、黍米、小米、糙米、高粱米、小麥、大麥、山核桃仁、榛子仁、松子仁、開心果仁、杏仁、葵花籽仁、花生仁、白果果仁、黃豆、黑大豆、黑小豆、紅豆、綠豆、豌豆、蠶豆、鷹嘴豆、扁豆、刀豆、青豆、芸豆、荷蘭豆、毛豆、四季豆、龍豆、壠船豆、豇豆、西瓜籽、南瓜籽、葡萄籽、黃瓜籽、紫蘇籽、生菜籽、雪裡紅籽、冬瓜籽、苦瓜籽、方瓜籽、佛手瓜籽、金絲瓜籽、絲瓜籽、筍瓜籽、西葫蘆籽、角瓜籽、芹菜籽、香菜籽、心裡美蘿蔔籽、香椿籽、芥藍籽、茼蒿籽、油菜籽、黑芝麻、白芝麻、沙棘、決明子、萊菔籽、酸棗仁、火麻仁、榛蘑、猴頭、黑木耳、大紅菇、松茸、茯苓、銀耳、羊肚菌、香菇、紅蘑、冬菇、極大螺旋藻、海帶、紫菜、枸杞、紅棗、青椒、胡蘿蔔、山楂、松花粉、重瓣紅玫瑰、丁香花、代代花、白扁豆花、金銀花、丹鳳牡丹花、茶樹花。

這是由佐丹力(香港)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委託吉林省佐丹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

這東西打開以後,有一股香味撲鼻而來,開水一衝,淡淡的甜味夾着各種籽的香味,讓人立刻想到高考前夕媽媽送來的炒麪。

但願它像我寫的這麼一直好下去,千萬不要在裡面隱藏什麼不良要素。

唉,中國的食品藥品,什麼時候纔會讓人放心呢?

111.讓別人舒服

今日寫作之餘,出小區門遛遛,來到小吃攤前,賣香乾的娭毑說,“楊老師拿去吃,不要錢、不要錢”,怎麼能不給錢,我連忙說,“娭毑您辛苦了,給的錢不用找了”。大家都客客氣氣,開心極了。

走到贖小菜的攤前,贖菜的是我老家來的,我把他的“扯樹辣椒”全買了,他笑呵呵的說“別人六塊一斤,給你五塊”,我說“謝謝,不用少”。但我心裡舒服極了。

人與人之間,如果儘量讓別人感到舒服,應該說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回想工作和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人。

在紀委工作期間,王書記和李書記,關心和體貼每一個幹部,幹部家庭有什麼困難馬上想辦法幫助解決;幹部內心有什麼正當願望、要求,儘量讓幹部們得到滿足。幹部們工作有幹勁,相處很融洽。

細細想來,生活中有些人,也許貌不驚人,無形中卻有股別樣的魅力,讓你感到舒服。跟這樣的人在一起,就像聽一曲舒緩的音樂,就像品一杯醇厚的香茶。

讓人舒服,是最頂級的人格魅力。

歷史上,子夏評價他的老師孔子說“望之儼然,即之也溫。”就是讚揚孔子這種魅力。

讓人舒服的人一定是細膩而聰明的,他們做事講道理、說話有分寸,也許只是一個眼神與舉動,都可以讓你感覺到這個世界的暖意。讓人舒服,真能起到以柔克剛、化解問題於無聲之處的作用。

讓人舒服,是一種高級的智慧與軟實力。

子旋所感: 一個人能讓自己活得舒心是本事,讓別人舒心更是一種本事。這世界上從來就沒有生來的尊敬和愛護,只有權力和道德是規範人際關係的標尺。權力自然是快速而有效地制約工具,但權利的衰弱帶來的反噬也是必然的。道德,雖不及權力直接而外顯,但“春雨潤無聲”的效果和持久優勢也是可見一斑的。

其實,讓人感覺舒服的能力,說白了就是情商。我見過情商很高的人,有着大度的胸襟和理智的自信,又不會令他人限於窘況之中。但也有情商低的,總喜歡拿出一副不拘小節的做派,又說着讓人難堪的話語。

如何提升情商已然成爲絕大部分人的必修課程。我認爲,最有效地方法就是換位思考。換位思考確實很難立馬想到,但我們爲什麼不在事後換位思考,然後積累教訓?雖然,每個人的判斷觀念都是不盡相同的,但能想到換位思考的已經證明自己的觀念是符合甚至高於基本道德準則的了。

113.爸爸壽辰

今天是2016年農曆10月15,是我爸爸86歲的生日。

爸爸逝世已十二年了。

十二年的日日夜夜裡,我常常不自覺的想到我笑容滿面的爸爸。

要是提早把爸爸送到醫院療養,爸爸說不定能活到今天呢;

要是多做工作,讓爸爸住到我們家裡來,爸爸可能不會出現心臟驟停呢;

要是我們五姐弟有一個請假在家陪着老爸,或許爸爸不會出問題呢!

無盡的思念

無盡的懊悔

無盡的遺憾

爸爸逝世的那天,上午10點,他跟我在電話裡講了6件事;上午在地裡摘了一桶扁豆;吃過中飯,走了本隊幾家人家、搞了紅菜排菜秧;下午2點多,去坳下買了火柴,非常吃力的爬上坳,坐在大舅家喝茶,從椅子上偏下去,就停止了呼吸。坳下診所的醫生小韋幾十秒鐘衝上來搶救,爸爸還是跟我們永別了!

我們在痛苦、慌亂中飛奔着趕回家,爸爸躺在牀上,全身溫暖、還是那樣笑容可掬,我把臉貼上爸爸的臉,爸爸一臉滿足的笑容。

只是爸爸沒有了呼吸。爸爸沒有了昔日的煙香呼出來。

幾千個日子過去,我反覆想爸爸坐在竈頭下跟我無數次探討的生死問題。

“如果沒有質量的活着,不如有尊嚴的死去”。

“如果被病痛反覆折磨,不如想法讓人安樂死去”。

“如果我日後被病痛折磨,請你作爲老大一定要替我想辦法”。

爸爸是個十分樂觀、十分開朗、十分堅毅的男子漢,他在六十歲以後經常跟我這樣說。

爸爸又是個十分重情義的人,他最心痛的就是他的崽女。他常對親朋好友說“六十歲以後,我天天可以死,我沒有任何遺憾!”

爸爸很早就在培養我們的堅毅,他知道,自從我們的媽媽46歲病逝離開我們以後,爸爸就是我們的家,爸爸就是我們的天,爸爸就是我們的唯一依靠!

沒有任何痛苦的永別是爸爸最理想的境界!

但是,沒有任何留言的永別卻是兒女們最錐心的痛苦啊!

爸爸!

子旋所感:沒有病痛地離世可以算得上是人生最終極的願望了吧。當人被折磨到毫無生活質量可言的地步時,對於生的期許又有幾何?我並不覺得安詳離世和人的尊嚴有幾許干係,只覺得安詳離世是作爲人的能夠選擇的一種方式。說到底,還是希望能夠將“安樂死”合法化。儘管這種方式在倫理道德上有諸多爭議,但我們也不能將個人訴求置於一旁而不去面對。再者,臨死之人還會對世間的評判有所在乎嗎?縱然,紙上談兵終覺淺。當下的我們,只有加強自身身體素質纔是要事。

113.啞巴小吳

小區對面的超市裡有三姐弟,兩個姐姐能幹漂亮、能說會道。可最小的弟弟是個啞巴。

啞巴小吳長得很端正,精幹的樣子。

他的愛人也是啞巴。

他們生有三個孩子:一個女孩,一對雙胞胎男孩。慶幸三個孩子都很健康、很正常。

這個家很團結很友愛,兩個姐姐和兩個姐夫聯手開超市,日夜兼程、不辭勞苦,互幫互助、齊心合力。雙胞胎一出生,姑姑姑父輪流照顧。

啞巴小吳自己更是拼命勞作。每天上午,他會把原料、工具準備好,下午三點,他把攤子推到門外,開始炸糯米粑粑。小吳炸的糯米粑粑金黃黃的、香噴噴的、脆生生的,附近小學和幼兒園的孩子們放學後必到這裡買小吳叔叔的糯米粑粑。

一個下午可賣到三百多元呢!

關鍵是還有從外面來的朋友也來關照小吳的生意。

啞巴小吳的微信玩得特嫺熟,朋友圈裡的朋友們都特關心小吳。

今天偶然碰到小吳在跟一歲多的雙胞胎兒子視頻,看得出他們父子有多麼開心。

回到家來,我十分感慨:

落在一個團結友愛的大家庭裡,殘疾不可怕。

擁有一種精神、有一種毅力,殘疾不可怕。

生在一個科學迅速發展的時代裡,殘疾不可怕。

我從來沒有想過殘疾人內心到底是什麼狀態,但我想:啞吧小吳應該是感受到幸福的!

子旋所感:確實,生活在這樣的通訊和科技發達的年代,生理上的缺陷也能被逐一克服。可人們對於生理上的缺陷的在意能隨着科技的進步而停歇嗎?我的意思並非是說,現在的人素質是多麼的低下。而是,我們應該讓殘障人士在意識上感受不到“特殊對待”。什麼是特殊對待?不僅僅是嘲諷和譏笑,還有刻意的關心。公共場所設有很多便利殘障人士的通道,服務行業也不乏能用手語交流的人,這些是正常的人道關懷。但私下裡對他們,我們還是要儘可能地像普通人一樣對待他們,而不是通過過度的關心去反覆強調“你是一個殘障人士”的事實。我曾經看見過一位獨臂母親帶着自己的女兒在商場的書角看書,我下意識地看着那隻空蕩蕩的袖子許久——那是我第一次見到殘疾人士,那時我還沒10歲,但又回過神來這是真的很不禮貌的事情。之後我再遇到類似的情況,我都會主動避免盯着這些難堪的地方,儘量讓自己表現得自然。當然,我在和這一類人士交流的過程中確實會刻意地變得有耐心和柔和,但這也只是我的一種相對的關懷。

114.街頭閒談

今日吃過午飯,到小區門外散步。

坐在街上超市門前,賣肉的吳哥和開貨車的小夥子熱情地跟我聊了會天。

他們共同的話題是:如今發財做生意必須有官場上的朋友,他們講了幾個事例,說明交警有多霸道、城管有多蠻橫、消防有多黑暗。

我真的無言以對。

他們講的是真的嗎?爲什麼理髮的、賣肉的、開車的都這樣講。或許是我當j c局長時沒有接到地氣吧!

我有些內疚。

我有些自責。

只覺得,要多出來坐坐,多出來走走。

爲了走近這些市民老百姓的內心,我跟他們表態:以後遇到什麼事找我吧:我不在位,我的同事中爲民作主,替老百姓辦事的大有人在呢!

115.同學聚會

上週六,兩個同學兄妹倆組織了一個小型初中同學聚會。

來了三十多個同學,有平時不敢出面的白髮蒼蒼的男同學,有放下手裡農活趕過來的女同學。

初中畢業四十多年了,大部分都做了爺爺奶奶。

但是同學見面,有講不完的話,孫子孫女、姐妹兄弟、身心狀況、各種藥方,哈哈,真正無法講完;

接下來照相,男同學撒開衣服、露出胸膛、叉開八字步、開懷大笑;女同學不斷調換絲巾,摘取路旁的野花,擺出各種優美的姿勢,要求發原圖、要求美圖秀秀。哈哈,真正妙趣橫生;

鄉里的同學帶城裡的同學到家裡扯青菜;

城裡的同學找鄉里同學要電話號碼:沒打農藥的穀子打完米之後一定通知同學;

鄉里的同學不知道玩微信,不知道怎麼保留照片,熟悉微信的同學親切的手把手的教;男同學騎單車、搭上女同學拼命轉圈;

最後男女同學在小小的籃球場上進行籃球比賽,五十多歲的人身手不凡啦!

晚飯之後自然是娛樂活動,唱歌、打撲克、搓麻將,不肯離別,真正不亦樂乎!

這是久別重逢!

這是友情聚焦!

這是童心重溫!

這是夢想再現!

把所有思念、把所有關心、把所有牽掛、把所有祝願用一根絲帶縛束起來,一句話:同學,你一定要過得好!

子旋所感:正巧前些天才和小學同學一起聚了一次,可謂是出乎意料。誰也沒想到,畢業10年後還能再聚在一起,那種恍惚之感實在是令我記憶猶新。同學們從大學畢業後真的變了很多,有和我一樣忙着出國的人,有早早進入社會工作的人,也有在準備二戰考研的人,還有保送或者考研成功的人。我坐在餐桌上時,一邊的同學還指着我說變化最大,我不禁暗自竊喜。

本和小學同學沒什麼交集,能一直玩的好的,就五根指頭數的過來。但一見面,卻又是那樣親切。一個叫做瀟湘惠子的女生,從三四年級轉學到我們班後,就一直和我做同學做到了初三。後來她去了韓國讀大學,我在視頻中看着她帶着口罩坐在餐廳裡,真的像變了個人,大方又穩重。只可惜她明年春節才能回,可我那時也不在國內,只能說是遺憾。

其實,我本不喜歡這種社交場合,既覺得不熟悉,又害怕尷尬。但我還是給自己做了工作,不擅長社交,就越要去適應這種場合,就當開闊自己的路數。結果,和大家在一起燒烤也好,做飯也好,聊天也罷,都是滿懷輕鬆和熱情。

回到家後,我跟一個玩得好的朋友看微信羣裡發的照片,開玩笑說,我竟沒想到我當時那麼嫩,真想回去親自己一口。他卻表示他不想,因爲自己很喜歡現在的自己。

是啊,終是自己選擇了自己,終是環境塑造了自己。

116.懷念老同學

初中同學高中同學聚會回來,心總是隱隱的隱隱的痛。

看到畢業照中蔣鬆良的照片,複雜的情感緾擾得我很痛。

他患肝癌逝世已十一年了。

他活着的時候

那麼機智

那麼聰明

那麼活躍

那麼自信

那麼驕傲

那麼好強

他是那麼熱愛生活、熱愛長輩、熱愛他人,他爲什麼不知道愛惜他自己呢!

他不懂休息;不懂調節;不懂保養;也不懂營養;他把自己定位在44歲那年、6月19那個炎熱的日子。

他出生在溫暖的春天,消逝在火熱的夏天!

在同學中他就是一團火,永遠充滿熱情;沒有了這團火,同學中少了很多的溫暖。

他曾經熱烈的追求過我;

而後他不倦的關心過我;

我懵懂幼稚的拒絕了他;

我漫不經心的敷衍了他;

只到永遠的沒有了他的電話、沒有了他持之以恆的問候,我才知道不是有一種關愛長生不老!

無盡的懊悔

無盡的歉意

無盡的惋惜

無盡的感激

無盡的記念

鬆良兄長,自從上次寫過紀念你的文章,你再沒出現在我的夢裡過,你是這樣從生到死都體諒我愛護我麼?

爲什麼從果元中學操坪裡你遞第一張紙條到現在的四十幾年時間裡,我才爲你掉下思念的眼淚!

請你請你鬆開關愛我的手,有比你還愛我的人在關心我!在堅貞純淨的感情世界裡,我希望真的像人們所說的有來世,來世我們還做真誠的好同學!

子旋所感:雖說我看到開頭寫蔣伯伯的文章時,初讀真的驚訝於這人世間的真情實感,但再讀卻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既然再一次寫到了他,我覺得我需要講出來了。

人與人的愛戀,我覺得早已隨着時代的變遷,沒有那麼刻骨銘心了。大家都知道不合適,不可能,那就放手。我不是說這種方式不好,相反,我想說這是很明智的。既然不可能,那就不要再消耗心智和精力。說到底,人生哪有那麼多非他不可的事情?

再說回到大姨和蔣伯伯的這件事上來。第一,爲什麼大姨不早一點說拒絕呢,明知自己的家庭條件、父母意見已經形成了那麼大的阻隔,卻還是要和他保持來往?要斷就要乾淨利落。即便是在後來和姨夫結婚後,更是要果斷。第二,蔣伯伯如此掛懷大姨,說真的,我很是欽佩。這已經稱得上用一輩子去愛。但是,這對於他的妻女又何嘗不是一種傷害?他的妻子那麼用心地爲這個家庭付出,爲了他們愛情的結晶,但爲何,到他離世時,他卻還是在惦記着他的初戀?甚至將“老婆”這種話也說出來?說真的,癡心一片也就如此了吧。但我還是更歎服於外公的高瞻遠矚。太執着於情分,反而傷人傷己。

所以,我歌頌二人的情感不代表我贊同這樣做,我希望每一個人在戀愛中都能自尊自愛,且能夠得到尊重和愛護。

爾後跟大姨聊過此事,原來我仍是少不更事,情感世界我還知之甚少。

117.炸麻花

每到冬天,就不時會想起爸爸愛做的“發肉”,媽媽喜歡在過年時買的鹹麻花。

媽媽把買回來的麻花藏在米桶裡,等到年三十晚,把麻花煮湯,撒上金黃的蛋皮和嫩綠的蔥花,那滑滑的軟軟的香香的麻花喲,直接沁入人的心田;加上弟弟妹妹的歡聲笑語,那是怎樣一個幸福的場景!

一到冬天,首先是爸爸的生日,接着是媽媽的生日,我就會特別的想爸媽。

寫文章

邊流淚邊寫

讀着紀念他們的文字

獨自一個人放聲痛哭一場

開始和麪,炸麻花。

等金黃的茶油泛起透明的小泡泡,把揉進了思念的面砣繞成麻花,炸得亮鋥鋥的,撈起,瀝乾,裝在籃子裡。

發微信,曬圖,激活兄弟姐妹對爸媽的思念,彼此釋放一下積澱很久的思親之情。

人,才靜了下來。

隨後的幾天,每天中午單獨煮一碗麻花,細細咀嚼、細細品味,細細想爹媽……

子旋所感:是不是從艱難歲月走過來的長輩們情商都比我輩高呢,大姨所寫每一物件,每一細節,都浸泡在對父母的懷念中。

118. 送菜給老師

今天是農曆十月二十四日,也是感恩節。

天氣突然變冷。兩天前穿單衣,今天必須穿棉衣了。

隔壁韋老師家女兒旅遊去了,我得上門去看看倆老的情況。

韋老師近九十、他的老伴文老師患癡呆幾年了,家裡有一個五十來歲的保姆,對兩位老人照顧得真好:中午飯有魚、有青菜、有湯,在這寒冷的冬天,燜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糯米飯;老人開心極了,說“不冷不冷”。再看看兩老穿着羽絨棉衣,暖暖和和,已經頭腦迷糊的文老師一個勁的說,不冷不冷。

我送上韋老師喜歡吃的南瓜和小菜,看望老師的生活情況。目睹這一切,心裡也暖和極了。保姆讓人放心,老人身體健康,自己盡了學生的應盡之責。真開心!

每個人要是能做到日行一善,這個世界將多麼和諧!

119.今日午餐

早餐按慣例吃學生阿蓮送的《159》營養餐。

中午,一個雞蛋炒丁點剩飯,外加自制的營養湯:燕窩、蓮子、薏米、新鮮花生米、弟弟從東江帶回的野生枸杞。還有幾個自己炸好的鮮藕素肉丸。

唉喲唉喲。真爽!

是不是營養太豐富?

血糖高就是營養過剩呵!

還是要讓自己每天有飢餓的感受。

謹記!

120.倪萍大姐

昨天晚上看了倪萍大姐主持的《今世緣 等着你》,全國最好的尋找親人的節目,在倪萍大姐的真情主持下,演繹了一個個親人團聚的感人節目。

我覺得最感人的還是倪萍大姐本人。她應該是六十歲左右。

想當年,她和趙忠祥一起主持中央臺的大型綜藝節目,那真是爐火純青、登峰造極的境界,苗條、高挑、活潑、熱情的倪萍,笑容可掬、精力充沛、真誠善良、儀態萬方的倪萍給全中國全世界留下美好的印象。

曾記得中央臺的抗災義演會、感動中國英雄人物頒獎會、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頒獎會,只要是倪萍大姐參加主持的大會,就有感人至深的場景。倪萍的主持太精彩了,倪萍的形象太美了!

可是今天的倪萍大姐,面龐浮腫,目光凝重,雙腿沉重,身體雍腫,只有語言表達清晰而緩慢,只有情感真摯而強烈!

據說是病魔奪走了倪萍大姐的靈氣!是病魔奪走了倪萍大姐的活力。

但倪萍大姐爲了他得病的兒子,她頑強的奮鬥在工作崗位上。

爲了她熱愛的事業,她頑強的戰鬥在工作崗位上。

黨沒有忘記她

人民沒有忘記她

雖然她行動不便,雖然她表情遲緩,雖然她形象不再美好,但人們仍然喜歡她主持的節目、支持她主持的節目,對她主持的節目總是報以熱烈的掌聲、報以最真誠的支持!

人,不可能一輩子擁有強壯的身體;人不可能一輩子光彩奪目;再炫麗的舞曲也會有帷幕謝落的時刻。

但是,倪萍大姐堅持到最後,還在散發着最大的熱量。

向您致敬,倪萍大姐,我心中永遠的偶像!

子旋所感:大姨記下的人物,總是帶着滿滿的正能量,我被深深打動了,可謂“獲益匪淺”。

121.乾女兒蘭蘭

她沒有認我做乾媽,但她一直叫我楊媽媽。

我很喜歡她。

這個21歲的女孩,長得高挑、漂亮,總是一臉的微笑;很溫柔,細聲細氣,從不亂髮脾氣;很熱情,對同事、對家人、對保姆,總是客客氣氣;很真誠,從不講假話,樂於老老實實幫助他人;特別能幹,在縣旅遊局做合同工,很快熟悉了各個科室的工作,領導和同事們都非常喜歡她,最近自己又開了做進口零食的超市,請人站店,她自己利用閒暇時間打理賬務,做得井井有條。

是我推薦她到縣旅遊局工作的,她工作出色,爲我爭了光。

我們兩家住得很近,天天看得見她。每天聽着她柔柔的叫着楊媽媽,感覺好溫暖。

我常對先生講,我們生了兒子後,要是能生個女兒,可能沒有蘭蘭漂亮啵!

wWW ◆тt kān ◆CO

有時想,能找個蘭蘭這樣的媳婦也好。可惜崽崽要留在北京工作。

唉,有個乾女兒天天叫着媽媽也蠻好!

子旋所感:親愛的姨媽,你可是有些貪心哦;祝願你有一天擁有一個優秀的兒媳婦。

122. 詠冬

今日讀書,摘錄幾首詠冬的詩詞: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王安石《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

高適的《別董大》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盧綸《塞下曲》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摘錄完這些精美的詞句,然後放聲朗誦幾遍,真是心曠神怡。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意境;“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的情趣;“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的生氣;“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的溫馨。讓人在這寒冷的冬天,感到沁入人心的溫暖!

123.了不起的老人

小區前面販菜的人羣中有個七十來歲的老婆婆,真是了不起。

陪這個老人一起做生意的還有她的女兒和侄兒。

老人從早晨六點開始,就守在這個崗位上,一直到晚上七點左右,中午她會讓女兒侄兒回去休息一會,“他們早晨進貨四點鐘就出去了,要讓他們休息下”。“我老了,嗑睡少了,我挺得住”。

шωш¤ttκa n¤c○

老人做的涼拌菜特別好吃,附近的小學生、幼兒園的小朋友放學後繞道要來買,冬去秋來,小朋友天天吃,從沒有出過問題;家長們無不稱讚“娭毑的涼拌菜衛生安全、口味又好!”

老人同時還守着女兒的海鮮攤,別人買了鮮魚,她會免費幫人家破好、清理好;別人買了大蒜籽,她會免費幫人家剝好;每天附近有很多小販在這裡販菜,傍晚六七點他們會不管不顧的回家,老人會留下來,把整個街道打掃得乾乾淨淨,“我住得近,多做點沒關係”。

每天下班回來,看到老人忙個不停,我稱讚她,“娭毑真能幹”,她總會說,“楊老師,你們上班的人才是真能幹!”

冬天到了,有時天空飄着細雨雪花,看到老人在寒風中挺立,我會跟她說“您要穿厚點、戴好帽子和手套”,她總是說,“我把這個活當作鍛鍊身體,蠻好蠻好!”

看到風中挺立的老人,心中充滿無限的敬意。

我沒有忘記,常跟任執法局長的學生打電話。

“千萬千萬不要去收她們的攤子”!

子旋所感:大姨所寫的人物中勤勞的老人總是很可敬,我們年輕人確實應該學習這種勤勞。

124. 趙小蘭家的家教

今天讀到關於趙小蘭的報道,感觸很深,我帶着景仰的心情寫下這篇文章。美國新當選總統計劃提名華裔女性趙小蘭爲交通部長。

現年63歲的趙小蘭曾在小布什時期擔任勞工部長。她創造了美國曆史上華裔的多個第一:首位華裔內閣,首位亞裔女性內閣,首位二度入閣的華裔。

趙小蘭一直是一傳奇。

趙小蘭整個家族和背後良好的家教更是一種傳奇。

趙小蘭和她的五個妹妹全部畢業於常春藤名校,其中四人拿到哈佛商學院文憑,個個不讓鬚眉,學有專長,各有建樹。

大妹趙小琴是威廉和瑪麗學院的碩士;

二妹趙小美出任過紐約消費者保護廳廳長;

三妹趙小甫獲得哥倫比亞大學法學博士學位,一位優秀的律師;

四妹趙小亭也是哈佛大學商學院院士,如今是大學教授;

五妹趙安吉,用三年時間讀完哈佛學士學位,在獲得企業管理碩士後,回到父親的福茂航運管理公司挑大樑。

這六位傑出女性的父親叫趙錫成,白手起家,創建了美國福茂集團,是傑出的航運企業家;母親朱木蘭女士半生時間都在照顧家庭,卻在53歲時以兩年全勤的紀錄拿到了碩士學位。

難怪老布什當年接見趙錫成先生一家時曾對第一夫人芭芭拉建議說:應該向趙小蘭的家長學學怎樣管教孩子。

趙小蘭的父母的做法:可以爲孩子自我犧牲,但並沒有忘記自我成長。母親在六個女兒長大成人之後,五十多歲進入大學學習;父親同時打三份工時沒有忘記去大學升造。夫妻倆始終堅守“改變命運要從自己做起”的準則,他們以身作責,晚餐後絕不在電視機前多花時間,趙錫成堅持每天回家後給孩子補習英語、講美國文化,朱木蘭則會跟着孩子們一起讀書。

趙小蘭家的家教:女兒們是被“富”養起來的,但“富”的不是物質而是精神。最典型的事例:家中請客、長輩來訪,女兒們都不上桌,但一定要出來見客,並周到的伺候客人茶水。朱木蘭媽媽說,“人生並不是讀書便足夠的,招呼客人,可以讓孩子們學到很多待人處事的道理。”

趙小蘭家的家規如山,持續至今。比方,女兒們在外面的花費,要拿收據回家報賬。

趙小蘭家父母對女兒的教育概括爲兩個字:愛和嚴。愛而不驕,嚴而不苛。朱木蘭媽媽常說“我們給女兒的嫁妝不是金錢,而是教育。”趙小蘭概括母親對自己的言傳身教:“母親讓我們愛惜自己,尊重自己,保持尊嚴。讓我們保持自己的價值觀。知道要爲更美好的事物而奮鬥。”

趙小蘭擁有蛻變的秘訣:對世界永遠保持好奇心。

趙小蘭擁有成功的秘訣:沿襲中國傳統,取中西方教育之精華。

趙小蘭的家族是一個傳奇,源自於她們傳奇的家教!

我今年53歲了,要向朱木蘭女士學習,學習應該陪伴人的終生;要給後輩率先垂範!

子旋所感:“改變命運,要從自己做起。”這句話真的很能體現一個人的自強精神。現在,網上有很多人戲稱生孩子爲“練小號”,意思就是打造第二人生。可這些家長往往只是把自己沒有實現的願望強加在自己孩子身上,然後期待着坐享其成。那麼你要說我是否提倡朱木蘭這種教育方式,我的答案卻是不。人家是總裁,而我們只是普通人;人家的時間多到可以上大學,我們的時間除了工作和生活本就不剩多少。我並非覺得照着朱木蘭的教育方式一筆一劃地照抄是明智的選擇,而是應該明白自己的命運永遠掌握在自己手裡。寄託給下一代?只不過是夢的傳遞罷了。

第二部95至101第二部38第二部9至11第三部21至26第三部38至42第二部 1至2第三部48至51小區偶遇第三部1至6第二部90至94第二部57至59第二部67至69第二部134至141第二部57至59第一部小結: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第三部97與君一席話第一部11至20第一部56.我與妹妹楊格第一部小結: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第一部57.我與妹妹楊燦第二部71至73第二部12至15第一部59.我與弟弟楊柱第二部5-6第三部96迪哥第一部11至20第二部87至88第一部 4至10第二部12至15第三部7至12第二部43至46第二部43至46第二部38第二部13至15第三部65至70可愛的孩子第二部43至46第三部7至12第二部77至80第二部60至62第二部67至69第二部13至15第一部50至52第二部24第二部9至11第二部12至15第三部76至83"知天命"之感悟第二部81至85第二部90至94第三部38至42第二部39至42第二部110至124第二部38謹以此書獻給建黨百週年紀念日(總結)第二部 86第一部小結: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第一部 4至10第一部48至49第一部56.我與妹妹楊格第二部81至85第二部81至85第二部28第一部58.我與準妹第二部110至124第二部95至101第二部43至46第二部60至62第三部52至59記住安達糖第二部90至94第三部33至37第二部57至59第二部81至85第二部20第三部96迪哥第二部142至143第二部35至37第三部95幸福時光裡的小故事第二部5-6謹以此書獻給建黨百週年紀念日(總結)第二部95至101第二部56第一部46至47第一部11至20謹以此書獻給建黨百週年紀念日(總結)第二部35至37第二部12至15第二部9至11第三部99老三家的作品第二部60至62第二部67至69第二部134至141第三部99老三家的作品第二部20第二部31至34第一部11至20第二部43至46第二部95至101第三部1至6第一部22至30第三部95幸福時光裡的小故事第三部99老三家的作品
第二部95至101第二部38第二部9至11第三部21至26第三部38至42第二部 1至2第三部48至51小區偶遇第三部1至6第二部90至94第二部57至59第二部67至69第二部134至141第二部57至59第一部小結: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第三部97與君一席話第一部11至20第一部56.我與妹妹楊格第一部小結: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第一部57.我與妹妹楊燦第二部71至73第二部12至15第一部59.我與弟弟楊柱第二部5-6第三部96迪哥第一部11至20第二部87至88第一部 4至10第二部12至15第三部7至12第二部43至46第二部43至46第二部38第二部13至15第三部65至70可愛的孩子第二部43至46第三部7至12第二部77至80第二部60至62第二部67至69第二部13至15第一部50至52第二部24第二部9至11第二部12至15第三部76至83"知天命"之感悟第二部81至85第二部90至94第三部38至42第二部39至42第二部110至124第二部38謹以此書獻給建黨百週年紀念日(總結)第二部 86第一部小結: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第一部 4至10第一部48至49第一部56.我與妹妹楊格第二部81至85第二部81至85第二部28第一部58.我與準妹第二部110至124第二部95至101第二部43至46第二部60至62第三部52至59記住安達糖第二部90至94第三部33至37第二部57至59第二部81至85第二部20第三部96迪哥第二部142至143第二部35至37第三部95幸福時光裡的小故事第二部5-6謹以此書獻給建黨百週年紀念日(總結)第二部95至101第二部56第一部46至47第一部11至20謹以此書獻給建黨百週年紀念日(總結)第二部35至37第二部12至15第二部9至11第三部99老三家的作品第二部60至62第二部67至69第二部134至141第三部99老三家的作品第二部20第二部31至34第一部11至20第二部43至46第二部95至101第三部1至6第一部22至30第三部95幸福時光裡的小故事第三部99老三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