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
五更二點。
太極宮承天門上,敲響了長安城的第一聲晨鼓。
隨着這聲鼓響起,長安城各座城門相對大街上的街鼓齊聲響應,這就是大唐詩人們筆下所描述的六街塵起鼓鼕鼕。
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據說以前是沒有街鼓的,直到貞觀之時,長安城每天早上都是被巡街的士兵用嗓子吼醒的,後來宰相馬周提議設置街鼓。
那位馬周,也是一位寒門庶子出身,最終卻得遇名君步步青雲最終成爲大唐宰相。可惜因爲年輕時好飲酒,得上了糖尿病,早早就病逝了。
論起出身,李逍可比馬周還強多了。起碼當年馬周靠着在家族族學裡蹭學纔讀的書,後來入州衙做了一個文吏,結果還跟上司起了衝突,一氣之下辭職看世界去了,一路看到了長安城,最後給中郎將常何當門客,後來因爲替常何寫了一篇給皇帝的奏對而引起太宗李世民的注意,得以入朝爲官,此後終至宰相。
李逍不愛喝酒卻是個釀酒賣酒的,而且家財萬貫,良田數千畝,年紀輕輕仕途更是不得了,人家都是一步一個腳印,他靠着玉米和曲轅犁,一年不到時間,又是封爵又是升官,如今已是緋衣銀魚。
雖然度支員外郎沒當上,可李治在武氏的建議下,特旨讓李逍出任代王友。
唐朝的親王府有王府官、國官還有親事府和帳內府,王府官管的是王府內的事情,國官管的是封地的事情,而親事府和帳內府管的是王府的侍衛。
國官品級較低,但王府官則品級較高。
如親王傅,就是三品,諮議參軍事也是正五品上,而親王友則是從五品下。而親王府的長史和司馬,則分別是從四品上和從四品下。
因爲唐朝親王其實已經沒有直接的封國,因此國官班子也就較虛,親王雖有時也會出鎮地方,但多是任都督、刺史職,特別是經過貞觀朝的齊王謀反案後,朝廷對親王的防範越深。
雖說還不到如玄宗朝時開始將皇子皇孫關在長安的十王府和百孫院內養豬,但絕無法跟魏晉時的皇子們比,更別說跟漢代的皇子比。
親王沒有了真正的封國,國官班子形同虛設,但府官班子朝廷還是比較重視的。配置齊全,而且品級較高,尤其是皇帝重視寵愛的皇子,一般都會由比較有名望的臣子擔任府官。
武氏向李治提議讓李逍擔任代王李弘的王友,李治只是考慮了一下就答應了。畢竟李弘現在還僅是代王,並非太子。而王友的職責不比王傅要掌傅相訓導,匡其過失,也不比諮議掌籲謀左右,參議庶事。甚至不比長史和司馬,要統理府寮,紀綱職務。
王友的職責是陪侍遊居,規諷道義。
若是把這個職務跟朝廷的職務對比,這其實就是相當於諫議大夫或散騎常侍的職責,陪侍和規諷。
不像長史和司馬等府官一樣,有具體的差事,反正就是陪着身邊。
當然,現在代王才三歲,並不真需要李逍去陪侍,因爲代王還沒出閣,更沒有自己真正的那一套王府班子。
可這個時候,武氏卻等不及想讓皇帝給李治安排好班子,用意也很明顯。本來武氏還建議用李績爲代王傅,用宇文節爲代王諮議在軍的。
不過最後李治否了。
這也太過明顯,李績可是當朝太傅,還是當執的宰相,讓他做代王傅,這豈不是要昭告天下皇帝想要立李弘爲太子了。
而李治覺得現在還不是時機。
不過讓李逍當代王友倒沒什麼關係,一來可以藉此試探下朝堂百官們的態度,二來也算是給李逍一個加賞。
不管怎麼說,王友也是正經的從五品下的職官,比玉米監這個六品官那是升了好幾級。
正式的五品官,以後李逍這緋服銀魚也就穿的名正言順了。
若是李逍這個問路的石子投下去,沒有什麼大的波瀾,那麼李治就可以試着給李弘提前開幕府了。
皇帝一道中旨送到政事堂。
宰相們有點爲難。
皇帝的行事不太合乎規矩,代王才三歲,都沒開府呢,任用什麼王友?親王出閣,起碼也得十五歲吧,出閣之後才能開府啊。出閣都沒,又開什麼府。
皇帝還穿着開襠褲,天天呆在皇宮大內裡,總不能讓王友也跑進內廷去陪着吧,那怎麼能行呢?
負責草詔的中書舍人雖然品級不高,但卻是個極爲權重的位置,負責爲皇帝草詔。
大唐實際的政務決策中樞機構是政事堂,掛有同中書門下三品的稱爲宰相,可入堂議事。
而形式上,國家權利是通過皇帝詔令形式執行。大體上來說,中書主起草詔令,門下主審議詔令,中書令或由皇帝處領旨,或將宰相相議決之事,交由中書舍人起草詔令。
而中書舍人六員,在起草詔令的過程中,可以相互商量,並允許各執所見,雜署其名,謂之爲五花判事。
這些中書舍人就是中央起草紅頭文件的人。
皇帝的意圖,得經過宰相們決議通過,纔會交給中書舍人草詔,中書舍人草詔後交給門下審議後,才能正式下詔,交由尚書省執行。
這種制度下,皇權其實是受到限制的,如果是強勢如太宗的皇帝,那麼自然可以讓政事堂領會通過自己的意圖,但如李治剛上任這幾年,由於政事堂是顧命大臣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元老爲相,因此李治的話其實在宰相那裡並沒多大用,經常會被長孫他們駁回。
而連宰相那都通不過,又哪有機會草擬爲詔書並通過門下審議呢。
沒有經過這一套程序,那麼皇帝的旨意其實就是沒有正式法律效力的中旨,下面人遵守也行,不遵守也行。
幾位中書舍人不想給皇帝草這詔書,覺得不符合制度。
關鍵時候,還是中書令李績開口了。
“陛下並沒有說要給代王開府,更沒說出閣,現在只不過是給他安排一個王友。其實這個王友大家也都知道是怎麼回事,不過是陛下給玉米監李逍的一個兼職,算是對他的一個嘉獎賞賜而已,跟開不開府沒什麼關係,更不會涉及什麼制度之類的。”
李績這話的意思是大家給皇帝一個面子,反正不過是一個虛職兼官而已,皇帝喜歡李逍,那就讓他給李逍兼個職,反正李逍本階早就已經提到五品的朝散大夫了,兼個職不過是多領點俸祿而已,又不管什麼實事。
皇帝的面子中書舍人們還可以不給,但太傅李績的面子大家得給,畢竟李績可是中書舍人們的正經頂頭上司。
他們平時草擬的詔書,最後可是還得交到中書侍郎潤色,然後中書侍郎最後又要交給中書令把關的。
若是中書令每次挑他們點刺,那他們以後根本別想繼續呆在中書省幹活了。
於是乎,六位中書舍人回去後,迅速根據皇帝的旨意草擬好了一份詔書,中書侍郎李道宗剛回朝沒多久,這位跟李績並稱爲貞觀後期三大名將之一的宗室郡王,只看了一遍,然後就一字不改的遞給了李績。
李績隨便修改了一二處用詞,然後就讓中書舍人抄好後送給皇帝。
皇帝李治一看自己的意圖得到中書省的領會,很滿意的畫了個敕,然後又傳下來。
詔令再送到門下省,因爲這事情是在政事堂商議通過了的,門下高官官侍中和黃門侍郎那都沒意見,自然也是順利通過。
然後,一大早,天使來到勝業坊。
李逍還側身伏在妻子的肚皮上,在聽着媳婦肚裡的動靜,他能聽到裡面撲通撲通的孩子心跳聲,偶爾還能聽到小傢伙在裡面折騰的動靜。
“折騰的這麼歡,肯定是個帶把的。”
婉娘就盼着有個兒子,畢竟這是頭胎。聽到丈夫的話,一臉的幸福。
“阿郎,有天使前來宣旨,請阿郎出來接旨。”
李逍帶家一家人擺香案,迎接聖旨。
如今的李家已經不是當初那個時候了,聖旨都是接了好多封的,並沒有什麼驚慌激動之舉,一切有條不紊,沒有絲毫差錯。
聖旨宣完,李逍多了一個兼職。
玉米監正之外,又成了代王友。本職玉米監正,從六品下,兼職代王友,從五品下,本階也是從五品下的朝散代夫。
除了多領點兼職俸祿外,其實新兼職沒半點職事,畢竟那位代王殿下才三歲,還未出閣呢,李逍也不可能跑到後宮去陪侍規諷。
李逍收下聖旨,給那位傳旨的宦官送上了兩片金葉子,又送了一小瓶香水,不管人家在宮裡紅不紅,總是宮裡當差的,不能得罪了。
連同一起來的幾人,李逍也每人送了點禮物,讓衆人都對李逍稱讚不已。
人走後,李逍回到屋裡,看着聖旨,不由的皺眉。
看來武氏是真不打算放過他了,轉眼間都給他弄成代王友了,這下算是徹底成了李弘的班底了。
他都沒想站隊,可被武氏直接替他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