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畫角吹斷

南門外的趙軍一退,東門外的趙軍跟着也退走了.算來趙軍今日折了數千人在城下,城中雖也有相當的損失,但趙軍畢竟已經退去,也可算勝了一陣了.但黃忠、蒯越卻殊無歡喜之意.昨日之事,可以見怪不怪,可畢竟在二人心中埋下了一點由頭,今日趙軍這麼看似有目的卻又說不通的一鬧,二人心中的疑惑急劇的上升.城外的張遼等人決不可能無的放矢,那麼趙軍今日的攻勢又是怎麼回事呢,張遼等採取的明顯是聲東擊西之計,志在將城中守軍大部吸引到東門,這樣的話南門外的趙軍就決不應該在黃忠還沒到來之前就退去,否則的話,他們花費這麼大的力氣又是爲了什麼.但事實就是趙軍的動向跟蒯越所預料的完全背道而馳.

"黃將軍,你怎麼看趙軍今日的攻勢?"

黃忠搖搖頭,示意自己摸不着頭腦,反問道:"先生有何看法?"

"要說趙軍今日的舉動,實在有背常理,依我看來,趙軍必然是別有所圖,只是如今卻還很難猜測其真正用意所在."

"先生說的極是,這事還需先生多多費心!"

蒯越連道哪裡,突地心中一動,驚道:"莫非趙軍意不在此?"

黃忠忙道:"先生之意是……"

蒯越卻只說了八個字"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黃忠也大覺有此可能,二人一商議。忙一邊使人潛出城去查探城外趙軍的動靜,一邊使人往廬陵向守將劉賢示警,又使人於路查探有無異常,再使人往江上知會水軍.

潛出城去地人次日便回城來了,據查,敵寨之中旌旗林立,寨上的軍兵衣甲鮮亮。十分整齊,並無異常.這種情況下。沒有動靜反而最可疑.但除了加派人手再探之外,城中也沒有其他的動作,敵情不明,一動不如一靜.在目前的形勢下,最重要的還是謹守城池,破敵還在其次,還要等待時機.

時間又過了一日。派去查探敵情的人這次在敵營外所見卻截然不同,不知什麼緣故,寨上只稀稀拉拉的一堆趙兵無精打采地守着,營中的旌旗也似乎少了許多.聽完探子地敘述,蒯越的臉上不自覺的lou出一絲微笑,好似趙軍的意圖已在他算中一般.

烏丸王蹋頓偕同樓班、烏延、蘇延僕引三萬鐵騎借道幽州,進犯青州,渤海郡首當其衝.對於中原的財貨、女人。烏丸人是垂涎已久,這三萬人隨蹋頓南下,誰不憧憬着此番冀州之行能有豐厚的收穫.可自兵馬進入冀州起,連行了幾日,卻幾乎連個人影都沒見到.於路不斷的劫掠城鎮,卻是所得無幾。要是沒有公孫瓚支持地話,估計糧草供應都成問題.以前丘力居爲王時,每次南侵哪裡會帶什麼糧草,每次劫掠來的糧食除了作軍糧之用外,還會有很多剩餘,哪裡會像蹋頓這次南侵一樣,一路過來,不僅沒掠到什麼財貨、女人,連糧草都沒弄到多少,實在有夠狼狽的.

這一切自然是出自趙雲之手。蹋頓引兵南下。公孫瓚屯兵邊界,用意不明。趙雲自然不敢輕出,只好想出這樣的堅壁清野之計.其實這也是保護百姓的辦法,烏丸兵馬一路過來,必然寸草難留,早一步將百姓遷走,免得百姓爲其所害.烏丸多騎兵,善野戰,趙雲當然不想與之在野外對決,最好的辦法就是引烏丸兵來攻城,在城下將其挫敗.趙軍採取了堅壁清野之策,烏丸兵馬於路得不到足夠的供給,沒處可劫掠的,也只有去強攻渤海城了.

蹋頓引烏丸大隊兵馬一路席捲過來,直抵渤海城下,只見城門緊閉,城上沒有半點動靜,從城下看去,不見一兵一卒.蹋頓見了,回顧左右道:"此是何意?"左右或答曰:"大王,想必是漢人聞知大王兵來,棄城而逃了."話音剛落,只聽梆地一聲鼓響,城頭豎起一面大旗,上繡一個大大的"趙"字,伏在城中的兵馬盡數現身,軍容整齊,遠甚烏丸兵馬.城頭一時旌旗飄揚,人頭涌動,一衆烏丸兵見了,俱都驚異不定.

一名小校在蹋頓指示下,勒馬至壕邊,向城上喊話,大概是怕用烏丸話喊沒什麼威懾力吧,蹋頓特意選了這名會漢話的小校來喊話,大意不過是宣揚他蹋頓的威名,着城中趕快開城投降,否則,破城之時,將屠盡一城軍民.正說着,冷不防城頭飛來一箭,直中那小校面門,當即墜馬而亡.那箭正是趙雲所發,等閒人誰有這等箭法和力道.烏丸人亦多有善射者,但自認能與趙雲箭術媲美的,卻是沒有幾人有此自信.見趙雲一箭滅了自己威風,蹋頓立時大怒,馬鞭一揮,立即揮兵攻城.

烏丸畢竟是馬背上地民族,原野對決乃是其所長,論到攻城拔寨,就非其所能了,加之蹋頓又來的倉促,根本沒準備什麼攻城器械,在城下哪裡會是城中準備充分的趙軍的對手,不一會就在城下折損了數百人馬.蹋頓也是聰明人,見勢不好,當即下令撤兵.

烏丸兵一動,趙雲立即下城,點起兵馬衝出城來.沒想到趙軍竟敢衝出城來,差點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還好烏丸兵本就習慣了在快速移動中作戰,反身迎戰對他們來說倒不是件難事.在趙軍的衝擊下,很快就收攏了兵馬,四面八方的朝趙雲這隊人馬殺去.

趙軍龜縮在城中蹋頓拿它沒辦法,可如今趙雲率兵殺出城來,在蹋頓想來,就算再大的代價也要將之拿下.便令適才攻城的這隊兵馬迎上趙雲兵馬,在他想來。以之拿下趙雲兵馬應該綽綽有餘了,趙雲的箭術雖然非同凡響,武藝則未必有過人之處.

趙信威震中原,蹋頓也不是沒有耳聞,不過在他想來,漢人盡多陰謀詭計,論到沙場對決。衝鋒陷陣,卻遠不是英勇地烏丸健卒對手.自統三部烏丸以來。蹋頓威信日重,在他高傲地心中,只怕還沒將誰放在心上.要不然他又怎會在公孫瓚地鼓動下率兵進犯冀州呢!一來,像蹋頓這樣的人要不是親眼所見、親身領教地話,極難會爲傳言所動,時至今日,趙信豎下這等赫赫威名。卻還是難以嚇住蹋頓這等人物,二來,哪方異族不對中原的錦繡江山,美女、財貨垂涎三尺,蹋頓也是一樣,公孫瓚提供了這樣的良機,他豈能不動心,致不濟不過無功而返而已。自信以烏丸騎兵來去如風地速度,全身而退決不會成問題的.所以他纔會不顧族中有人反對,悍然起兵.

論到對攻廝殺,蹋頓還真沒將城中地趙軍放在眼裡.自己端坐馬上,烏延等人相伴左右,立於遠處觀戰.

城內衝出的這隊趙軍沒有如蹋頓等人預料的一樣在烏丸鐵騎的衝擊下潰散。反而有如一塊難啃的骨頭,應付起來十分不易.烏丸兵馬利在它的散,而且還散的有度,趙軍利在它地整,講究配合,而且遠比烏丸兵訓練有素,這一點是烏丸兵所不能企及的.

戰陣之中,只見一將白袍銀甲,身跨白馬,手執一杆長槍。躍馬陣中。所到之處,擋者披靡。真是威風無鑄!卻不是趙雲是誰.在他的引領下,兵勢稍整的烏丸兵馬一下子又被打回去了.

遠處的蹋頓等人看到自家兵馬在不住的後退,衆皆面現異色,烏延當即請命出戰,蹋頓一頷首,烏延撥馬便去,招呼所部兵馬往城下那隊趙軍衝去.

烏延率隊殺至,正逢趙雲殺敗一員烏丸戰將,一見烏延引兵到來,挺槍驟馬,直取烏延.烏延素有勇力,一開始還不把趙雲放在眼裡,哪知十合不到,便嚐到了趙雲的厲害,在其暴風驟雨般的攻勢下,左支右絀,艱難地支撐着對方威力無鑄的每一槍.左右見烏延形勢危急,急忙來救.迎面而上欲分趙雲攻勢的那人,直被趙雲一槍刺死.餘人圍了上來,分立烏延兩側,呈一個圓弧形,各般兵器一齊直指趙雲.趙雲大喝一聲,當先發難,那條槍神出鬼沒,瞬間就斬殺了四人.剩下的人見勢不好,個個揮舞着手中兵器,一齊朝趙雲攻去.趙雲力戰烏延等十餘人,面色不改,毫無懼色.激鬥之中,突見趙雲掄起長槍,如狂風掃落葉一般掃向四周的烏丸兵.有四五人後退不及,盡皆被擊落馬下,或身受重傷,或爲其一擊斃命.衆人大驚,保着烏延便走.趙雲哪裡肯就此罷休,挺槍打馬緊追不捨.長槍一出,就有一名烏丸兵落馬,不過數十步之遙,保着烏延的數人盡數被其刺於馬下.身後每一聲慘叫傳來,烏延就猛拍一下馬股.直到身邊無人了,偶一回首,卻看到趙雲就在身後,烏延直嚇得魂飛魄散,心驚膽戰,手足冰涼,一愣神,趙雲舉槍便刺.危急之間,烏延不忘避讓,連忙往右一閃.身子是閃過去了,可左臂卻好死不死地揚起,成了趙雲長槍的目標,被刺個正着.長槍抽去,一陣鑽心刺骨的疼痛襲來,烏延痛得齜牙咧嘴的,直欲昏去.口中一聲慘呼,幾乎傳遍整個戰場.趙雲正欲一槍將其結果,樓班、蘇延僕一左一右同時率兵殺到,救下烏延.趙雲勒馬便退,招呼兵馬退入城中,自引一隊人馬殿後.一干烏丸兵見識了趙雲的勇武之後,誰敢上前送死,眼睜睜的看着趙雲率人緩緩退入城中,卻無一人敢衝上前來.領軍將校一再催逼,衆人才一擁而上.冷不防城上一陣箭雨飛下,又射死了若干烏丸兵.趙雲等已經進入弓箭的保護範圍之內,衆烏丸兵只能瞪大雙眼看着他們退回城去.

一路雖沒有什麼所得,卻也是兵鋒所指,"攻"無不克,自入冀州以來,趙軍採取的堅壁清野之策在蹋頓等人看來只能代表漢人怕了他們,雄心不可遏止的膨脹。大有躍馬中原山河之意.要麼沒有什麼像樣地戰事,一來戰事麼,卻讓他們大大地吃了一個癟,這真不啻於是當頭一棒.而且這一棒還不輕,今日一陣下來,雖只折損了千餘兵馬,但連日積蓄起來地銳氣卻幾乎損失殆盡。對今後的"大事",沒人再那麼樂觀了。而且烏延又受了傷,對蹋頓來說,進入中原地這第一仗實在有夠灰頭土臉的.

烏丸帳中,發了一頓脾氣的蹋頓終於靜下了心來詢問衆人地意見.

此番南侵冀州,帳下本就有人不怎麼看好,入冀州以來,根本沒劫掠到什麼東西。在烏丸人眼中的誘人地女子、財貨通通都不見了,連糧草都弄不到,還要kao公孫瓚接濟,衆將士對此是頗有怨言.每次上頭都以前方那如空中樓閣般的誘人財貨和女子來激勵士氣,可惜,每一次希望就代表着一次失望,時至今日,烏丸軍中許下的這樣的空頭諾言都不知有多少了.每當到了上頭所形容的有着無數的金銀財寶和漢家女子的地方。迎接他們地只有失望.教一般的軍兵對此如何不怨!在上頭嘴裡,如今這個地方變成了渤海城,可在渤海城下,他們卻吃到了進入中原以來的第一次敗仗.

這是蹋頓統領三部烏丸以來的第一次南侵,在蹋頓心中,怎麼也要弄個開門紅。此番出征是決不容有失的.若是不能像以前的丘力居一樣帶着族人縱橫中原的話,那隻能表明他蹋頓不如丘力居,教他的臉又放在哪裡.出兵前蹋頓可是雄心勃勃,怎麼也要蓋過丘力居地風頭.進入冀州後,蹋頓心中便隱隱感到有點不妙,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他決不能半途而退,否則的話,又怎麼跟這三萬將士交代。又怎麼跟族人交代。就是他自己那裡也交代不過去.既然已經出兵了,就算前面千難萬難。他蹋頓都只能硬着頭皮上了.

今日折了這一陣後,蹋頓就再也沒有退路了,雖然他心底或許理智的覺得退兵是最好的選擇,可目下的情勢卻決不容許他做出這樣的選擇.一無所得地回去的話,他蹋頓的威信可能會受到挑戰,要是兵敗回去的話,那威信就損失殆盡了,這是蹋頓怎麼也無法面對的.

看着一時無語的衆人,蹋頓嘆了口氣道:"沒想到漢人之中竟然有如此人物!"話中所指的自然是令他們損兵折將的趙雲.衆人心中頗有同感,可卻都不敢當着蹋頓的面說出這話來.可蹋頓既然都說了,衆人也就沒有了顧忌,不免出聲附和.

"此人雖勇,也未必是我族勇士的對手,爾等何必長他人志氣,滅自家威風!"年少氣盛地樓班出言呵斥衆人,連帶着把蹋頓也帶上了.今日之戰,樓班並沒有與趙雲交過手,自然是不會服氣.烏延雖然在族中素有勇力,樓班卻不服他,自以爲足能勝過烏延,故此,趙雲雖能殺敗烏延,卻不能令樓班心服.

蹋頓雖然心中不豫,卻不想出言責備樓班,畢竟他此話頗能振奮軍心.趙軍憑藉堅城拒敵,蹋頓等一時間還真想不出辦法來.今日地情形衆人也看到了,稍有不利,敵方就會退入城中.憑麾下的三萬兵馬,既沒攻城器械,又不得攻城之法,又怎能攻下有三萬趙軍堅守地渤海城呢!塞外騎兵勝在能機動作戰,照理說,拿不下渤海,可以轉向他處,可往西北是公孫瓚的領地,往西卻是冀州這等堅城,渤海尚且拿不下,更不用說冀州城了,往南倒是一個選擇,問題是,繞過渤海往南的話,不說後路會不會被斷,光糧草就接濟不上,kao劫掠糧草來補足軍糧的話,要是又碰上什麼堅壁清野之策的話,那這三萬烏丸兵恐怕非得餓死在冀州不可.想來想去,只能選擇拿下渤海了.要想拿下渤海,只有設法將城中的守軍引出來,在城外擊潰它.但這辦法卻不是好想的,豈能說想就能想到.

左右或道:"大王,漢人詭計多端,今夜會不會引兵來劫營?"爲自家兵馬擔心的一句話卻讓蹋頓看到了一絲機會,既然已經預先想到了這一點,只要趙軍敢來,到時定要讓它有來無回.

當下衆人便就此商議起來,議定之後,各自分頭去佈置.

而在城中,或有人勸趙雲道:"將軍,烏丸人不知兵法,安營紮寨必然不防劫營,趁着今日之勝,正可引兵前往劫營,必能一舉擊退其兵."

趙雲卻搖頭道:"烏丸人長於馬背之上,雖然不通兵法,但卻極爲警覺,只怕難以kao近其營而不被察覺,況且,日間的情形你也看到了,烏丸騎兵來去如風,可在片刻之間整隊迎敵,就算能夜襲其營,也未必能一戰而勝之."

那人還欲再說,趙雲揮手止道:"我自有定計,你不必再說了!"!~!

第171章 暗箭傷人第160章 猛虎下山第102章 以人換馬第136章 擰成一股(下)第155章 火牛再現第4章 論交荀攸第27章 袁術奔逃第91章 賢士未名第169章 與虎謀皮投胎機會第156章 風雲再變第26章 貂禪到來投胎機會第163章 破城之戰第107章 自作聰明(上)第79章 兵敗吳郡第99章 道左相逢第131章 戰亂之後(上)第53章 神箭揚威第168章 奇貨可居第48章 如何自處第68章 狡詐小人第75章 收服呂布第106章 刀光劍影(下)第117章 叔侄反目(下)第59章 若即若離第57章 曹操吃癟第184章 各展其謀第107章 自作聰明(下)第71章 兵發兗州第59章 若即若離第161章 痛罵劉備第172章 連連得手第109章 江夏之失(上)第46章 堅守不出第120章 蜀中有事(下)第96章 南陽鏖兵第122章 一網打盡(上)第131章 戰亂之後(上)第145章 略受小挫第25章 求才大計第145章 略受小挫第3章 初進洛陽第73章 傷折二股第121章 倭人該殺(上)第185章 坐困愁城第109章 江夏之失(下)第159章 廬山面目第14章 奇襲董卓第25章 求才大計第61章 順水推舟第130章 其樂融融(下)第126章 將遇良才(上)第168章 奇貨可居第49章 周瑜相投第122章 一網打盡(下)第155章 火牛再現第12章 聲威初振第114章 名花傾國(下)第73章 傷折二股第83章 削平吳郡第24章 幕後黑手第173章 將星隕落第152章 情勢明朗第107章 自作聰明(上)第17章 高官厚祿二世紀末驚天拐騙案之趙雲篇第72章 伏擊程普第169章 與虎謀皮第141章 戰火又起第134章 選將用事(下)第167章 事難兩全第49章 周瑜相投第120章 蜀中有事(上)第75章 收服呂布第181章 大勢所趨第137章 稱王建制第173章 將星隕落第18章 重逢佳人第18章 重逢佳人第180章 雙姝之屬第70章 一戰全功第172章 連連得手第123章 殺人之法(上)第48章 如何自處第121章 倭人該殺(下)第27章 袁術奔逃第155章 火牛再現二世紀末驚天拐騙案之趙雲篇第35章 長安之叛第138章 精練兵馬第73章 傷折二股第153章 城裡城外第58章 子矛子盾第180章 雙姝之屬第28章 閒來遇事第7章 得見才女第109章 江夏之失(下)第113章 疑鬼暗生(下)第44章 追殺孫策
第171章 暗箭傷人第160章 猛虎下山第102章 以人換馬第136章 擰成一股(下)第155章 火牛再現第4章 論交荀攸第27章 袁術奔逃第91章 賢士未名第169章 與虎謀皮投胎機會第156章 風雲再變第26章 貂禪到來投胎機會第163章 破城之戰第107章 自作聰明(上)第79章 兵敗吳郡第99章 道左相逢第131章 戰亂之後(上)第53章 神箭揚威第168章 奇貨可居第48章 如何自處第68章 狡詐小人第75章 收服呂布第106章 刀光劍影(下)第117章 叔侄反目(下)第59章 若即若離第57章 曹操吃癟第184章 各展其謀第107章 自作聰明(下)第71章 兵發兗州第59章 若即若離第161章 痛罵劉備第172章 連連得手第109章 江夏之失(上)第46章 堅守不出第120章 蜀中有事(下)第96章 南陽鏖兵第122章 一網打盡(上)第131章 戰亂之後(上)第145章 略受小挫第25章 求才大計第145章 略受小挫第3章 初進洛陽第73章 傷折二股第121章 倭人該殺(上)第185章 坐困愁城第109章 江夏之失(下)第159章 廬山面目第14章 奇襲董卓第25章 求才大計第61章 順水推舟第130章 其樂融融(下)第126章 將遇良才(上)第168章 奇貨可居第49章 周瑜相投第122章 一網打盡(下)第155章 火牛再現第12章 聲威初振第114章 名花傾國(下)第73章 傷折二股第83章 削平吳郡第24章 幕後黑手第173章 將星隕落第152章 情勢明朗第107章 自作聰明(上)第17章 高官厚祿二世紀末驚天拐騙案之趙雲篇第72章 伏擊程普第169章 與虎謀皮第141章 戰火又起第134章 選將用事(下)第167章 事難兩全第49章 周瑜相投第120章 蜀中有事(上)第75章 收服呂布第181章 大勢所趨第137章 稱王建制第173章 將星隕落第18章 重逢佳人第18章 重逢佳人第180章 雙姝之屬第70章 一戰全功第172章 連連得手第123章 殺人之法(上)第48章 如何自處第121章 倭人該殺(下)第27章 袁術奔逃第155章 火牛再現二世紀末驚天拐騙案之趙雲篇第35章 長安之叛第138章 精練兵馬第73章 傷折二股第153章 城裡城外第58章 子矛子盾第180章 雙姝之屬第28章 閒來遇事第7章 得見才女第109章 江夏之失(下)第113章 疑鬼暗生(下)第44章 追殺孫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