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疑雲重重

?勝了一陣,士氣如願的回升.達到了預定的目的,意味着接下來就是一場艱苦的防守戰.安撫傷亡將士畢,衆人開始忙於着手修營築寨,加固防守,以待趙軍的到來.?

趙軍也趁機休整了幾日.照理說,此役對趙軍並沒有多大的影響,趙信應該趁勢率軍猛攻劉備纔是.可趙信對外卻正是以此次兵敗爲藉口進行休整的,這事極不合理,除非趙信吃飽了沒事幹,但誰又會天真的以爲趙信是這等樣人呢!對於趙軍的大部分士兵來說,執行命令就是了,誰也不敢有所質疑.對其他人來說,除了疑惑還是疑惑!連龍充這等才智之士也不知趙信葫蘆裡賣的什麼藥,除了郭嘉、徐庶外,他人恐怕根本不知道趙信在想什麼!?

從鄴城回來之後,趙信已經基本確定了龍充的身份.之所以隱忍至今,不過懷有一絲惜才之念而已,龍充又在掌握之中,根本翻不出哪裡去,有的是時間跟他耗着.明裡趙信遮的密不透風,使人根本察覺不到一絲對待龍充的態度的變化,暗裡卻早就防着他了,一些絕密的決議和策略,提都不會跟他提起.就像此次休整之事一樣,龍充一點頭腦都摸不着,徐庶、郭嘉二人雖然知道內情,卻是一副不知情的表情.他二人有心作假,就算龍充也看不出虛實來.?

爲了此番休整一事,龍充先是跑去見郭嘉和徐庶二人,談起此事的因由,二人好像也不知道內情,便相約二人一起來見趙信.?

見到三人一同前來,趙信笑着令人看坐.龍充雖有心從趙信這裡一探究竟,卻也並不是那種急於一時之人,知道三人聯袂而來,趙信必會問起緣由,故安坐以待.?

"你們三位一同前來,想必有要事相商,卻不知是什麼事要勞動三位大駕?"趙信半開玩笑半認真的道.郭嘉、徐庶俱都笑笑,郭嘉道:"我等心中有疑,待主公而決!"做戲要做全套,郭嘉深知其理,故不等龍充開言,便搶先出聲,正合他首席謀士的身份.?

趙信很感興趣的哦了一聲道:"不知什麼事能難住三位,倒要聽一聽."?

郭嘉作勢欲言,卻轉對龍充道:"補之,還是你來說吧!"?

龍充也不推辭,當即向趙信微一躬身道:"大王以威猛之師,新勝之旅,提兵來取荊州,正可一鼓而平.今略受小挫,大王卻不思進取,屯兵在此,不與之戰,徒自耗費糧草.劉備勢弱,如今不取,更待何時,俟曹操兵來,馬、韓兵出潼關,不知大王將何以克敵!大王英明,或可爲我等一決此疑."?

趙信先不作答,眼光掃向郭嘉、徐庶二人道:"你二人也是如此想的麼?"二人一同點頭.?

趙信徐徐道:"非是孤不欲與戰,一來前次確實折了一陣,軍心難免有所浮動,二來前番小勝之後,劉備是抱定了堅守之心.據探子來報,敵軍這幾日正在日夜不停的加固營寨,修築防禦,以防我軍.劉軍雖弱,挾新勝之威,又有關羽、張飛等猛將爲其羽翼,加上孔明之智,劉備之能,必能教上下一心,同仇敵愾,恐一時難下,故在此整軍休整,待時而動."?

這也能讓趙信說的有板有眼的,讓人幾乎無從駁斥,令郭嘉、徐庶二人既覺好笑,又感佩趙信口才了得.趙信這麼一說,讓人好似覺得有理,對龍充的話卻避而不答.要是換成其他人的話,這番話足以打發了,龍充卻不是這麼好糊弄的.?

果然,趙信話音剛落,龍充接着道:"大王所言有理,但大軍在此遷延日月,終非上策,充有一計,可解眼下之勢."話說到一半,卻停住了,這大概是謀士的通病,非要等君主問一句,纔會將話掏出.?

趙信急道:"補之有何妙計,快快道來!"?

"今兩軍相持於此,大王可令一將提旅偏師渡河去取樊城,劉軍得知,必定引兵去救,大王可於路伏兵擊之,縱使劉軍不中此計,大王正可趁其分兵之勢,驅兵猛攻其營,必能破敵."?

龍充就是龍充,一出手就非同凡響.此計雖非十全十美,卻也是上上之策了.趙信卻自有道理,笑道:"此計果然大妙,只是樊城乃是荊襄要地,以孔明之智,豈能無備,倘若分兵去取樊城,未必能一鼓而下.此計也難瞞過孔明,敵軍也未必會分兵去救.到時只會令我軍疲於奔波而已."?

所謂料敵先機,大概就是趙信這個樣子,說的龍充一時無語.?

看着龍充頗有點沮喪的樣子,趙信笑道:"補之無需懊惱,這一番話正提醒了孤.我大軍在此與敵軍相持,正可使文遠等率兵攻其後,兩面夾擊,到時就算曹操引兵來助劉備,亦未必能挽回此局."好像當初趙信早就料到了今日之局似的,早在出兵前就在江東屯下了重兵.不過,趙信說的容易,對此孔明和劉備一樣會有所防備,跟龍充提出的襲樊城之計其實是如出一轍,只是兩地相隔甚遠,劉軍會有首尾難顧之虞罷了.但趙信也有他的考慮,當初屯兵江東,待時而動,眼下正是趙信認爲的最好時機.?

對此,郭嘉三人都沒有異議,趙信當即派人往江東傳令.?

對於趙信的按兵不動,劉備等人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尤其是孔明,實在不明白趙信在這等優勢下卻遲遲不出擊.唯一的解釋就是趙信肯定在等什麼,莫非江東有變!如此一想,才覺得趙信如此行事有可解之處.趙信善於把握時機,這點孔明是深有體會,當初他在河北與袁紹相持之時,孔明聯三路兵馬攻其後,卻被其一一破解,這種手段不得不令人佩服.故此次出兵之前,針對此點孔明也是做足了準備,趙信雖有張遼這等名將爲之所用,但以黃忠與蒯越二人料足以敵之.而江夏有關平三人鎮守,事前孔明又調撥了一萬水軍歸其節制,料也不會有前次之失.而在樊城,正如趙信所料的,孔明也是早有準備,由周倉、廖化、簡雍三人守城.?

雖然料定這幾處都不會有大礙,爲謹慎起見,孔明還是遣人往各處宣諭一番,着各將好生謹守城池,諸將收到將令,俱都依令而行,不敢有違.?

趙信出兵荊州的消息傳到長安,劉備這邊的使者也同時到了,馬騰倒還沒什麼花花腸子,當即準備出兵一事.有了前番洛陽之敗,馬騰再不敢大意,此番決定親自領兵出征,反正北面李、郭二人已平,羌人那邊近來也很平靜,留韓遂一人鎮守長安足矣.?

馬騰一邊傳令整點軍馬,一邊着人去請賈詡.馬騰素知賈詡之能,此番出征,有意帶賈詡隨軍前往,參贊軍務.?

傳令的人剛出去沒多久,賈詡人就到了.原來,得知趙軍出兵荊州之後,料定長安這邊必會出兵,故此賈詡先行來見.馬騰驚道:"先生來何其速!"?

"知大王有事相召,故先行了一步."輕描淡寫的道來,令人越發驚異其智.?

馬騰感佩道:"先生真是料事如神!"賈詡不得不謙虛道:"大王過獎了."?

將出兵的打算跟賈詡一提,賈詡接道:"大王既然與人有盟,自當依約行事,出兵是也."?

"只是趙信在洛陽屯有重兵,又兼洛陽城高壕深,此番出兵,恐難奏功,望先生有以教孤."?

"大王放心,所謂車到山前必有路,兵勢如水,水無常形,只需相機行事,便得兵法之要."?

這等說教誰都會,馬騰請賈詡來決不是想聽這幾句話,當下一再故請.?

賈詡始道:"大王此番出兵欲爲劉備解圍乎,欲取洛陽乎?"?

"先生這是何意?"在馬騰想來,替劉備解圍跟取洛陽不就是一碼事麼!?

"趙信爲人如何,姑且不說,大王以爲趙信施政之方比之大王如何?"?

馬騰低頭無語,一會兒,始而擡頭道:"孤不如也!"?

"趙信自立事以來,屢施善政,民皆稱頌,仁德撥於四方,美名傳於天下.近又破袁紹,平河北,威勢有如中天之日,天時、地利、人和,趙信已據其二矣,今大王之所以能與之抗衡者,唯地利而已!若大王善待百姓,勤練兵馬,憑關而守,可保三十年無憂.今大王與人相約,聯盟以拒之,若勝,則爭天下有望,若敗,退亦足以自保一時.此天以資大王也!"頓了一頓,馬騰聽的喜上眉梢道:"先生所言甚是!"賈詡接着又道:"洛陽向爲帝都,城池堅固,趙信又經營日久,恩澤被於百姓,洛陽誠難取也."?

說來說去,卻是一頭冷水潑下,令馬騰頗爲糊塗,不知賈詡究竟要說什麼.?

卻聽賈詡接着又道:"趙信屯重兵於洛陽,正表明他深忌大王之威.今大王可遣人明攻洛陽,暗裡渡河去取河東之地,其新得幷州未久,正可取之.我料劉備必定會遣人北上結連公孫瓚,大王亦不妨發使結之,使其引兵攻幷州之北,我軍渡河攻其西,幷州雖有張郃這等名將把守,首尾難顧,必會爲我所敗."?

一番話聽得馬騰喜得差點抓耳撓腮,大讚道:"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先生真乃漢之子房也!"當即拜賈詡爲軍師,對其言聽計從.?

依從賈詡之計,隱瞞親自領兵出征一事,對外宣稱由其子馬超領兵.遣馬超、馬岱並馬玩、樑興二將領兵十萬出潼關,奔洛陽,拖住洛陽這十萬趙軍,自領八萬精銳,攜賈詡、張繡、馬鐵、馬休並侯選、李堪、張橫、程銀、成宜、楊秋六將暗中渡河,取河東,席捲幷州.?

出兵之日,馬騰一狠心,將押下的五百趙信手下盡數斬了祭旗,以示與趙信對抗的決心.?

趙信令使一到江東,張遼當即點起兵馬浩浩蕩蕩的直奔豫章而來,隨軍而行的有魯肅、虞翻、賀齊、董襲、臧霸等人.豫章有三萬五千守軍,鄱陽湖駐有三萬劉備水軍,由朱桓、潘璋二人統之.聞知張遼率大軍來取,以黃忠之勇,亦不敢輕言出戰,衆人相商,只保守城池爲上.?

張遼大軍過處,守軍望風而逃,繞過鄱陽,直抵豫章城下.面對劉軍避而不戰,高掛免戰牌,發兵強攻乃是下策.張遼等屯兵城東,思量破城之策.只每日派人到城下挑撥罵戰,可蒯越等是抱定了主意,無論怎樣都不出戰.加之黃忠有百步神技,挑撥的趙軍只要稍一靠近城下就成了他的靶子.幾日下來,因黃忠神箭之故,城內士氣是不降反升,派去罵戰的人後來只敢遠遠的謾罵,不敢稍越雷池一步.?

面對如此境地,張遼等人卻還是不急不躁的,後來乾脆連挑撥的人也不派了,只安心在城外駐定,好似成竹在胸,令人頗爲看不透.?

趙軍遠來,有糧草接濟之難,所以城中諸人雖有疑惑,卻連一絲出戰之意也沒有,趙軍如此,正合了他們心意,待趙軍糧盡,自然退去.要是出戰的話,恐有中敵詭計之虞.兩軍就這麼相持着,一連數日都是如此,兩邊一點動靜也沒有.?

夏侯敦兵到上庸,便有劉備遣人來迎,一路依前議供給糧草,不使有缺.兵馬迤邐來到新野之北,與劉備大軍會合.安營紮寨畢,夏侯敦與劉璝領人來見劉備.計算時日,曹操大軍應還有數日才能趕到.此番出兵前,曹操曾囑咐夏侯敦,與劉備會合之後,需得聽他調撥.明裡雖是這樣吩咐的,依曹操的個性,暗中還是囑咐夏侯敦要防着劉備等人一手,免得中了人家借刀殺人、驅虎吞狼之計.夏侯敦心底不大以爲然,但曹操的話卻不敢不聽.?

夏侯敦兵到之時,劉備本打算親自往迎的,卻爲孔明等所阻,以爲如此不合禮數,依夏侯敦的身份,劉備不該自降身份禮下於他.正因如此,夏侯敦到劉備營中拜訪,劉備也未親自出帳相迎,只派了蔡瑁領人出帳去迎接.?

隨人進入劉備中軍大帳,夏侯敦旁若無人的走到劉備跟前,也不行禮,不過略一抱拳就算行過禮了.對於劉備如此慢待,夏侯敦心裡大爲光火,礙於曹操的吩咐,不好發作罷了.?

從夏侯敦進帳那一刻起,劉備臉上的笑容就綻放了開來,而且一直保持着,不等夏侯敦開聲,他便道:"久仰元讓將軍威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一句話就讓夏侯敦憋的氣差點消失殆盡,當下躬身道:"玄德公過獎了!"不知是他故意爲之,還是無心的,在劉備已經稱王后竟然稱其爲"玄德公",就算劉備沒有稱王,他夏侯敦也不能如此託大,直呼劉備之字.劉備心中暗惱,臉上卻絲毫不露聲色.?

劉備有這麼好的修養,旁人可沒有,尤其是張飛和關羽,夏侯敦話剛出口,兄弟二人相繼跳了起來.張飛跳將起來,直指夏侯敦,鬚髮皆張,橫眉豎目道:"匹夫,安敢直呼我大哥表字!"性子暴躁,五大三粗的人,情急之間說出的話也不佔道理,你張飛既然稱得劉備爲大哥,那人家夏侯敦稱他爲玄德公也不爲過.?

關羽終比張飛慢了一步,不過臉色比張飛好不到哪裡去,一張臉漲的通紅,怒目而視.?

夏侯敦毫無懼意,挺身相對,轉對劉備道:"這就是漢王的待客之道麼?"大概夏侯敦也覺直呼劉備表字太過分了,不知不覺竟然改了過來.語氣雖然依然很強硬,但在稱呼上其實已經讓了一步.?

既然夏侯敦已經在稱呼上已經服軟了,劉備自然也得給他個臺階下,當即喝退張飛,笑着對夏侯敦道:"舍弟不識禮數,教元讓將軍見笑了."?

雙方一時和好如初,商議起軍旅大事.夏侯敦先申達了曹操之意,對於曹軍的依約來援,令劉備感激不盡,一來一往,雙方相處的十分融洽,至少從表象上看是如此.?

在與趙軍相持的這段時日內,孔明每日都在深思爲什麼趙信在佔得如此優勢下卻按兵不動,雖然從豫章那邊傳來了張遼起兵的消息,要說趙信按兵不動正是爲等豫章戰起,可豫章那邊的情況也十分詭異,張遼也是按兵不動,這就讓人想不通了.那趙信究竟是在等什麼?如今長安那面的消息也傳來了,馬騰令馬超等領兵十萬出潼關直逼洛陽,趙信雖在洛陽屯有重兵,用以防備西涼兵馬,但這對趙信來說也不是好事.想來想去,對於趙信的行徑總是找不到合理的解釋.?

孔明可不像劉備等人一樣,對眼下的形勢有點盲目的樂觀,因曹軍的到來和長安那邊傳來的消息,衆人都想着此番大有可能戰勝趙軍.孔明總是隱隱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勁,但卻又想不到,找不出來.這點事情懸在孔明心頭,如骨鯁喉間,不去不快.?

第143章 虛實相間第26章 貂禪到來第37章 出巡各地第98章 戰火四起第178章 江陵城破第126章 將遇良才(上)第8章 進兵汝南第133章 海軍之議(下)第130章 其樂融融(下)第77章 漢祚難續第72章 伏擊程普第70章 一戰全功第90章 相約夾擊第8章 進兵汝南第130章 其樂融融(上)第29章 蝶翼雙雙第109章 江夏之失(上)第15章 欲取何人第48章 如何自處第168章 奇貨可居第129章 防不勝防(下)第75章 收服呂布第61章 順水推舟第88章 事難求全第185章 坐困愁城第162章 名正言順第37章 出巡各地第144章 或守或攻第52章 一破曹軍第146章 疑雲重重第40章 桅檣之下第20章 荊州出兵第49章 周瑜相投第48章 如何自處第13章 大戰虎牢第118章 身死族滅(上)第114章 名花傾國(上)第106章 刀光劍影(下)第52章 一破曹軍第128章 小別重逢(上)第87章 鳳雛初出第138章 精練兵馬第111章 劉磐之死(下)第124章 如此計謀(下)第2章 北海結義第56章 二破曹軍第175章 又折一股第48章 如何自處第56章 二破曹軍第11章 汝南練兵第136章 擰成一股(下)第17章 高官厚祿第136章 擰成一股(下)第134章 選將用事(上)第90章 相約夾擊第174章 梟雄伎倆第101章 戲耍張飛第185章 坐困愁城第175章 又折一股第57章 曹操吃癟第130章 其樂融融(上)第182章 平夷之策第166章 引火自焚第62章 原來是計第144章 或守或攻第1章 誤回三國第69章 牛渚一戰第114章 名花傾國(下)第158章 掘與不掘第7章 得見才女第49章 周瑜相投第64章 絕世美人第111章 劉磐之死(下)第116章 人主之勇(下)第60章 陶商受傷第127章 救與不救(上)第74章 威加徐州第11章 汝南練兵第34章 蔡邕消息第40章 桅檣之下第15章 欲取何人第110章 大戰黃忠(下)第183章 起兵伐曹第144章 或守或攻第133章 海軍之議(上)第107章 自作聰明(上)第16章 喜得二城第122章 一網打盡(下)第120章 蜀中有事(上)第162章 名正言順第92章 鐵甲顯威第135章 喜得麟兒(下)第109章 江夏之失(下)第105章 攻心之戰上第125章 又進一步(下)第120章 蜀中有事(下)第162章 名正言順第54章 子龍之威第143章 虛實相間第83章 削平吳郡
第143章 虛實相間第26章 貂禪到來第37章 出巡各地第98章 戰火四起第178章 江陵城破第126章 將遇良才(上)第8章 進兵汝南第133章 海軍之議(下)第130章 其樂融融(下)第77章 漢祚難續第72章 伏擊程普第70章 一戰全功第90章 相約夾擊第8章 進兵汝南第130章 其樂融融(上)第29章 蝶翼雙雙第109章 江夏之失(上)第15章 欲取何人第48章 如何自處第168章 奇貨可居第129章 防不勝防(下)第75章 收服呂布第61章 順水推舟第88章 事難求全第185章 坐困愁城第162章 名正言順第37章 出巡各地第144章 或守或攻第52章 一破曹軍第146章 疑雲重重第40章 桅檣之下第20章 荊州出兵第49章 周瑜相投第48章 如何自處第13章 大戰虎牢第118章 身死族滅(上)第114章 名花傾國(上)第106章 刀光劍影(下)第52章 一破曹軍第128章 小別重逢(上)第87章 鳳雛初出第138章 精練兵馬第111章 劉磐之死(下)第124章 如此計謀(下)第2章 北海結義第56章 二破曹軍第175章 又折一股第48章 如何自處第56章 二破曹軍第11章 汝南練兵第136章 擰成一股(下)第17章 高官厚祿第136章 擰成一股(下)第134章 選將用事(上)第90章 相約夾擊第174章 梟雄伎倆第101章 戲耍張飛第185章 坐困愁城第175章 又折一股第57章 曹操吃癟第130章 其樂融融(上)第182章 平夷之策第166章 引火自焚第62章 原來是計第144章 或守或攻第1章 誤回三國第69章 牛渚一戰第114章 名花傾國(下)第158章 掘與不掘第7章 得見才女第49章 周瑜相投第64章 絕世美人第111章 劉磐之死(下)第116章 人主之勇(下)第60章 陶商受傷第127章 救與不救(上)第74章 威加徐州第11章 汝南練兵第34章 蔡邕消息第40章 桅檣之下第15章 欲取何人第110章 大戰黃忠(下)第183章 起兵伐曹第144章 或守或攻第133章 海軍之議(上)第107章 自作聰明(上)第16章 喜得二城第122章 一網打盡(下)第120章 蜀中有事(上)第162章 名正言順第92章 鐵甲顯威第135章 喜得麟兒(下)第109章 江夏之失(下)第105章 攻心之戰上第125章 又進一步(下)第120章 蜀中有事(下)第162章 名正言順第54章 子龍之威第143章 虛實相間第83章 削平吳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