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孫文回國

長沙第十四號戰區內,由於此地區乃是長沙爭奪戰當中的重點地帶,這一片夾雜與十號地區和十五號地區之間的地帶原先是長沙城區的一片商家店鋪密集的商業街,而且建築也是以青磚爲主,甚至還有一棟水泥石制的天主教教堂,雖然天主教的神職人員極力反對,但是國民軍在進駐第十四號的時候依舊是強硬佔據了這座小教堂,並把這座第十四號地區內的唯一一座水泥建築當成了第十四號地區的防禦核心,沿着教堂周邊國民軍部署了足足超過一個營的部隊。

教堂內此時早已經是被改造成爲了軍事堡壘,兩挺重機槍部署在教堂兩側,而教堂內足足駐紮了一個步兵連,和教堂周邊的其他三個步兵連一起構成了這一道教堂防禦線。而在他們的西側,卻是足足有超過兩千人的護國軍正在日夜不停的朝着他們發起進攻。

教堂三百米後的某個不起眼石制青磚小樓內設立着第十三團的前線指揮部,十三團團長孔震中校正在下達着作戰指令:“讓機槍連重新調整部署,教堂右翼的重機槍數量目前只有一挺嚴重不足,讓機槍連從左翼抽調一挺過去!”

目前尚保持着1914年編制的第十師而言,一個團才只有九挺重機槍,因此重機槍和八十毫米的迫擊炮一般都是由團部親自部署指揮。

旁邊的團參謀此時擔憂道:“左翼的話現在雖然有三挺重機槍,但是左翼現在面對的是敵軍主力的進攻,現在佔據緊張之時就抽調重機槍支援右翼的話,會不會不妥?”

孔震道:“敵軍在左翼已經連續進攻了超過十二個小時,少說也傷亡了三四百號人,如果我是對方的指揮官,那麼肯定是不會硬攻而是選擇其他的突破方向!”

團參謀道:“團座是認爲敵軍的下一波主攻會在右翼?”

孔震指着地圖道:“你看,因爲我軍和敵軍在左翼的猛烈交戰,不但是敵軍陸續向左翼增兵,我軍也是陸續向左翼增兵。這種情況下右翼出現薄弱的情況他們不可能不會發現的!”

孔震的預計並沒有錯誤,十五號上午十一點多,對十四號地區已經發動了將近三十個小時的護國軍再一次對第十四號地區發動進攻,作爲整個第十四號地區的防禦核心教堂一線依舊是敵軍的主攻方向。

不同的是,前幾次護國軍在教堂一線的主攻方向都是放在了看似最容易突破,但是實際上雙方都已經部署重兵的左翼,而這一次護國軍一改前面數次的主攻方向,而是把主攻方向了地形較爲複雜,戰前認爲比較難攻克的右翼。而實際上現在的右翼中只剩下了一個步兵連而已,兵力是遠不如左翼。

此時正值響午時分,李中士藉着良好的光線觀察着不遠處的護國軍,然後回頭向坤子說:“南邊那個牆角里有至少三個護國軍,那牆角後頭的那堆斷牆裡也還有三五個人!”

坤子從步槍上的瞄準鏡看向了李中士說的話,瞄準鏡上清晰的出現了幾個護國軍的身影,而讓坤子爲之一振的卻是他看見了那斷牆裡還有幾個人護國軍正擡着一挺重機槍,這看上去似乎正在進行重機槍的轉移部署。

看到這一情況下,他是毫不猶豫的開槍,清脆的槍聲過後他沒有和往常一樣縮了回來,而是快速的拉動了槍栓,僅僅是數秒鐘後又是開了一槍。連續的兩聲槍聲,讓那四個擡着重機槍正在轉移的護國軍士兵一下子就倒下了兩個,而其他兩個人也是扔下了重機槍縮回了牆角里頭,數秒鐘後十幾支步槍就從斷牆、牆角上升了出來開始射擊,不過看那槍口擡的老高,甚至連瞄準都沒有瞄準就開槍的情況,顯然是還沒有發現坤子。

這種情況下,按照往常的經驗坤子是知道自己該轉移了,再開槍的話就會暴露,到時候可不是那麼爽的事情。

然而就在坤子準備轉移的時候,卻是看見幾個護國軍從牆角衝了出來,再一陣護國軍的槍聲掩護中試圖那那挺重機槍給拉回來,看見這一刻的坤子毫不猶豫的再看了一槍,衝出來的幾個護國軍立刻又是倒下了一個,其他幾個一看立馬就是跑了回去。

“坤子,這是第十八個了吧!”李中士沒坤子那種槍法,這種超過了三百米距離的射殺,可不是一般的普通士兵能夠完成的,這作戰一天來,李中士基本都是擔任着坤子的觀察員的任務,爲坤子尋找目標併爲他提供掩護。他們兩個人的組合竟然在短短一天多的時間裡就射殺了十幾個人,其中甚至還有一個護國軍軍官,而身爲主射手的坤子在短短一天時間內再一次得到了火線晉升,被授予了下士軍銜。

坤子收回了槍,然後小跑着到了另外一邊,一邊小跑着還一邊說:“是十九個!”

坤子剛到達預定陣位就是再一次迫不及待的架起了手中的1912年式步槍,數秒鐘後又是一聲槍響,這一次沒有一槍斃命,只打中了那護國軍士兵的大腿上,那護國軍立馬到底然後是疼哭喊叫了起來。

戰鬥還沒有結束,對於那挺丟失了的重機槍,護國軍是勢必要搶回來的,那麼是用生命去填,要知道滇軍裡頭一個師都沒有十幾挺的重機槍。對面的護國軍軍官顯然也是知道一下子去三四個人的話是不管用,果然在一分鐘後,牆角、斷牆一下子就是衝出來了十幾個人,坤子快速的開槍,拉動槍栓後再開槍,雖然成功的擊中兩人,但是那挺重機槍依舊被護國軍給拉了回去。

“可惜了,本來還想着用它當誘餌呢!”坤子同樣清楚那挺重機槍對於護國軍的巨大作用,他清楚護國軍不會輕易放棄,所以纔會沒有進行大範圍轉移的情況下連續開了五六槍,而這個時候他連續的開槍已經讓護國軍察覺到了他的位置。

他知道,現在是該轉移的時候了,再不走就遲了。

果然,當他和李中士剛走沒幾米,兩人藏身的拿出牆頭就是迎來了一片機槍掃射的子彈,緊接着是一枚迫擊炮炸彈落牆頭處,如果剛纔他們沒有走的話,恐怕已經是站不起來走不了了。

在長沙的另外一側,滇軍和桂軍的聯合指揮部,也就是所謂的護國軍第一軍指揮部內,滇軍和桂軍的衆多高級將領齊坐一堂。

“我護國軍的五千將士進攻沙頭街教堂已經歷時一天有餘,爲何爲沒有拿下來?”謝汝翼滿臉怒色的看着下面的一羣人,身爲護國軍在長沙的最高司令,他可是有權力和理由對着堂下的一羣護國軍將領們生氣。

儘管現在的十月十五號唐繼堯和陸榮廷還沒有正式宣佈組建政府和護國軍,但是兩軍的聯合作戰是早已經有所規劃,連護國軍這個名稱都是在昨天就已經開始正式確定了下來,確定了兩軍聯合後,爲了更好的整合湖南地區的戰事,唐繼堯和陸榮廷相互協商後,任命滇軍的謝汝翼爲護國軍第一軍軍長,統帥滇軍和桂軍在長沙一線的所有軍隊,當然了謝汝翼名義上是護國軍第一軍的軍長,長沙戰役的最高指揮官,但是桂軍可不是滇軍下屬,桂軍和滇軍只能是配合作戰,而絕對不是聽從謝汝翼的命令作戰。

而謝汝翼此時責罵的也不是桂軍將領,而是滇軍將領。因爲負責進攻教堂一線的一旅兩團乃是滇軍之第十五師下屬部隊。目前中國諸多軍閥部隊的編制都不太一樣,國民軍的是自身改良過後的三團編制,而桂軍雖然同樣是三團制,但是桂軍在後來的擴軍中卻是沒有增加師旅的番號,而是直接擴張每個團,這就導致了桂軍的每個團超過了四千人,基本上就是一個旅的編制,真要分類的話,桂軍應該是一師三旅制。滇軍的編制卻是一直沿用了前清新軍編制,除了炮兵團等附屬部隊外,步兵部隊一律採用的是標準的北洋編制,繼續沿用一師兩旅四團制。

所以說都是同樣是一個師,但是國民軍的師和桂軍的師乃至滇軍的師都是不一樣的。然而不管是滇軍還是桂軍,他們由於嚴重缺乏重火力,所以這種編制上是極度缺乏火炮以及機槍火力的,能夠籌足數的也就有步兵了。

第十五師下屬的一個旅久攻教堂不下,這自然就是讓謝汝翼氣悶不已,而生氣過後更多的卻是一陣無力感。

他自問在戰前以及戰後的一系列軍事部署上已經天衣無縫,不但在戰前迅速集中了三個師的部隊,更在戰爭爆發一天內就成功的調動了後方兩個師趕到長沙增援,另外還成功的只用了桂軍萬人不到就把株洲的那六千多人的第四混成旅給牽制住了。可以說從各方面來說護國軍都已經是佔據了絕對的戰略優勢。

可是唯一出乎他意料之外的就是國民軍的戰鬥力,五千護國軍在同樣有着火炮和重機槍的掩護下進攻一個只有千人不到防守的國民軍陣地,竟然激戰一天時間都沒能拿下來,非但如此而且還讓自身受到了高達五百人的傷亡。

以前他就是知道國民軍能打,畢竟能夠打敗了北洋軍的國民軍再差不到哪裡去,早先制定作戰計劃的時候他可是從容安排了兵力,預備在長沙集中至少六萬的兵力,以六倍的兵力優勢迅速的擊潰國民軍第十師,從而佔據長沙後取得戰略主動權。

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國民軍竟然這麼能打,一個第十師雖然被己方死死壓制住並在慢慢的退卻,開戰一天後護國軍已經攻佔了半數國民軍控制的長沙城區,加上原先護國軍控制的城區可以說百分之八十的長沙已經落入了護國軍手中,現在國民軍的第十一師只能是依靠了教堂、火車站一線在長沙東北角頑抗,並且爲了包圍消滅第十師,護國軍已經是攻佔了長沙北部和東部城郊,試圖對第十師實施殲滅性打擊。

然而取得這些戰果的同時,也給護國軍帶來了重大的傷亡,單單是滇軍一家在作天的激戰裡就傷亡了兩千餘人,如果繼續打下去的話謝汝翼就得懷疑是自己的部隊先拼光還是國民軍第十師先戰敗了。

“現在開戰不過一天半,我們還有時間,只要能夠趕在岳陽那邊的國民軍增援之前把第十師給吞掉,我們依舊是贏家!”旁邊的方勝濤如此道。

“十五師這邊再增援教堂一線,務必在明天日出之前攻克教堂一線!”謝汝翼說罷後就是揮手讓其他將領各自回去。

十五號的長沙比昨天的戰事更加激烈,目前國民軍已經和護國軍在教堂地區、火車站地區展開了慘烈的攻防戰,國民軍第十師是想要固守待援,而護國軍是想要敢在國民軍援軍抵達之前打掉這個第十師,就算不能圍殲至少也要把第十師給趕出長沙,控制教堂一線和火車站,取得長沙戰役的主動權。

十六號,唐繼堯和陸榮廷聯合組建新中華民國政府和護國軍,唐繼堯自命內閣總理兼任護國軍總司令,陸榮廷任陸軍部總長併兼任護國軍副司令,並邀請遠在日`本的孫文回國就任新中華民國的總統。遠在日`本的孫文得到這個消息後,立即就是發表通電嚴厲譴責了南京獨裁政府在處理青島、蒙古事務以及山西問題上的錯誤決定,聲稱陳敬雲連續不斷的發動對內對外戰爭只爲了一人之喜好而不顧國民生死。同時嚴厲的譴責了國社黨在國內實行的恐怖專制政治,並對指名道姓的罵調查局局長陳彩是吃喝血肉不露骨頭的絕世大魔王。被孫文指名道姓的在通電上罵,除了陳敬雲外,他陳彩是第二個,這份榮譽連當年的袁世凱都沒能享受到!

也就是同一天,孫文從日`本登船前往法屬越南河內,準備換乘火車後抵達雲南昆明就任新中華民國總統,在登船之前,孫文面對一衆前來送行的友人道:“爲了共和,無數中華兒女拋頭顱撒熱血,身爲中華兒女中的一員,我等豈能眼睜睜的看着國社黨踐踏祖國共和,豈能眼睜睜的看着陳敬雲視我億萬國民自由爲無物!今日回國,文誓把共和帶給中國,誓把自由帶給國民!”

言罷後躬身再一次說出了這句話:“革命尚未成功,諸君任需努力!”

第907章 火燒東京(二)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1012章 輿論控制第636章 日軍的反撲第967章 橄欖枝一號(二)第166章 戰火紛飛第159章 龍濟光東進第762章 軍費之爭第219章 居仁堂(一)第381章 陸榮廷之對比第443章 抵近京畿第266章 東南宣撫使(二)第621章 陸小曼第89章 政治聚會第30章 購軍械(三)第363章 救援通道(一)第492章 緊急軍情第123章 浙江之未來(一)第205章 午後上海第788章 緬甸獨立(一)第534章 炎帝級戰列艦第175章 火炮試射第978章 我們需要戰爭(二)第866章 全軍覆沒第476章 不孝子第460章 裝甲車的黯然登場第380章 衡陽戰役第278章 教育事(二)第400章 來自美國的信第270章 洪子泰(三)第18章 整編行賞第188章 黃興的選擇(一)第188章 黃興的選擇(一)第110章 通電罵戰第201章 沈綱計劃(二)第300章 皖贛之末第1049章 坦克對決(四)第45章 煙土和財政第924章 櫻花計劃(三)第229章 外交酒會第605章 巡視之蕪湖第370章 黎明捷報第518章 華夏銀行重組風波第918章 F5對P51(二)第659章 裝甲洪流(三)第798章 烏蘭烏德戰役(三)第91章 福州冬日第239章 軍事會議(一)第1008章 破碎的水晶(三)第247章 籌款晚宴第484章 陸軍整編方案二第580章 平壤激戰(一)第90章 蔡鍔心思第1059章 大戰終結第17章 于山和旗界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973章 南京談判(一)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198章 上海之行(一)第9章 密議(一)第702章 中日上海條約(一)第320章 大元帥府第930章 唐津登陸(一)第245章 形勢變化第535章 華太級重型巡洋艦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702章 中日上海條約(一)第64章 悅己者容第824章 印度洋是我們的!第351章 蔡凝(二)第447章 北洋的葬禮(一)第100章 蔣朱之爭第408章 煉油廠第457章 北巡(二)第756章 天山號上第97章 航空工業第364章 救援通道(二)第302章 遷移第343章 騎兵對決第473章 英國表態第950章 主戰爭論第796章 烏蘭烏德戰役(一)第9章 密議(一)第850章 巔峰時代的墜落第647章 夜幕中的炮聲(一)第309章 袁世凱的調整第1029章 陳彩時代的結束第257章 設軍任免(一)第54章 佐藤涼介(三)第229章 外交酒會第961章 低估(二)第170章 廣州十月第413章 北洋軍要逃了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13章 臨近生變第619章 桃花情第716章 越南獨立陣線第766章 東南亞戰爭(一)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
第907章 火燒東京(二)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1012章 輿論控制第636章 日軍的反撲第967章 橄欖枝一號(二)第166章 戰火紛飛第159章 龍濟光東進第762章 軍費之爭第219章 居仁堂(一)第381章 陸榮廷之對比第443章 抵近京畿第266章 東南宣撫使(二)第621章 陸小曼第89章 政治聚會第30章 購軍械(三)第363章 救援通道(一)第492章 緊急軍情第123章 浙江之未來(一)第205章 午後上海第788章 緬甸獨立(一)第534章 炎帝級戰列艦第175章 火炮試射第978章 我們需要戰爭(二)第866章 全軍覆沒第476章 不孝子第460章 裝甲車的黯然登場第380章 衡陽戰役第278章 教育事(二)第400章 來自美國的信第270章 洪子泰(三)第18章 整編行賞第188章 黃興的選擇(一)第188章 黃興的選擇(一)第110章 通電罵戰第201章 沈綱計劃(二)第300章 皖贛之末第1049章 坦克對決(四)第45章 煙土和財政第924章 櫻花計劃(三)第229章 外交酒會第605章 巡視之蕪湖第370章 黎明捷報第518章 華夏銀行重組風波第918章 F5對P51(二)第659章 裝甲洪流(三)第798章 烏蘭烏德戰役(三)第91章 福州冬日第239章 軍事會議(一)第1008章 破碎的水晶(三)第247章 籌款晚宴第484章 陸軍整編方案二第580章 平壤激戰(一)第90章 蔡鍔心思第1059章 大戰終結第17章 于山和旗界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973章 南京談判(一)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198章 上海之行(一)第9章 密議(一)第702章 中日上海條約(一)第320章 大元帥府第930章 唐津登陸(一)第245章 形勢變化第535章 華太級重型巡洋艦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702章 中日上海條約(一)第64章 悅己者容第824章 印度洋是我們的!第351章 蔡凝(二)第447章 北洋的葬禮(一)第100章 蔣朱之爭第408章 煉油廠第457章 北巡(二)第756章 天山號上第97章 航空工業第364章 救援通道(二)第302章 遷移第343章 騎兵對決第473章 英國表態第950章 主戰爭論第796章 烏蘭烏德戰役(一)第9章 密議(一)第850章 巔峰時代的墜落第647章 夜幕中的炮聲(一)第309章 袁世凱的調整第1029章 陳彩時代的結束第257章 設軍任免(一)第54章 佐藤涼介(三)第229章 外交酒會第961章 低估(二)第170章 廣州十月第413章 北洋軍要逃了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13章 臨近生變第619章 桃花情第716章 越南獨立陣線第766章 東南亞戰爭(一)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