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煉油廠

身爲後來者,陳敬雲比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清楚坦克的重要性,數年後坦克在一戰中隆重登場,雖然坦克本身在一戰中並沒有太過影響戰局,但是依舊讓各國認識到了坦克的重要性並在一戰後到二戰後這段時間裡極力的發展坦克,這個時期雖然各國對坦克的運用和理解都不一樣,但是都保持了同樣的重視。而二戰中坦克更是爆發出來了驚人的影響,以至於二戰後後世二十一世紀裡,坦克都是各國陸軍的主要裝備。

和飛機、航母一樣,坦克一樣是一件足以影響世界局勢的武器,而對於這些武器陳敬雲比別人知道的更多,更清楚它們的重要性,所以儘管自身的工業基礎差,但是笨鳥先飛,只有在那些列強們還沒有認識到坦克飛機航母重要性之前大力發展,才能夠在後來的競爭中保持不過與太落後的境界。

現今的中國要發展坦克,難度不是一般的大。要依靠自己從零開始的話沒個十幾年都搞不出來,別的不說,單單是一個動力系統就限死了。但是現在的中國工業基礎雖然差,但是卻有着後世所有中國人都羨慕的外貿環境,只要肯給錢,別說區區一個氣油機了,就連這個年代的國之重器戰列艦都能買到手,甚至戰列艦的全套的設計圖紙都可以附帶購買,完全不是後世裡連買個廢舊航母都困難重重的中國可以比較的。

所謂的科技和經濟封鎖還沒有出現,就連日`本都還會給中國出售軍械呢,哪怕是現在的日`本也在英國購買軍艦,比如大名鼎鼎的金剛戰列巡洋艦就是從英國訂購的。而日`本就是從英國那裡買戰列艦得到了技術來源,最後才成功的自造出了戰列艦,而且短短數年內就造出了長門號這樣的超級戰列艦來。外購不可怕,可怕的就是和後世印度一樣一直外購……

有了如此良好的開放環境,還自己埋頭苦幹的話那就沒有天理了。所以藉着引進拖拉機廠的名義,那麼中國就能夠掌控到履帶式車輛的製造技術,同時還能夠得到動力系統的製造技術。

而依靠拖拉機的技術,中國完全能夠設計製造出一款原始的坦克來。

因爲坦克的重要性,那些工業部門的人雖然不瞭解,但是陳敬雲卻是依舊堅持引進這一項目,而且也沒有對他們進行任何的解釋。

相對於拖拉機廠引進的不理解,他們對於煉油廠的建設卻是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經濟發展司的人甚至參考了美國的石油行業中的諸多煉油廠,提出了要建設一個大型煉油廠的計劃。他們之所以有這麼大的熱情,這是和國民軍中已經用上了衆多飛機和即將歸國的那支巡洋艦隊用的都是燃油有關。

現在中國的石油市場主要是普通家庭用煤油,然後還有就是國民軍的軍用航空汽油。而這兩個都是靠進口,每年的進口額也不小,加上將來的艦隊用重油也需要極多,所以自主煉油還是非常必要的。

不過這個煉油廠建起來後並不等於自產石油,因爲到目前爲止中國沒有任何一處大型油田被發現,陳敬雲倒是知道中國的幾處大型油田所在,比如勝利油田,比如大慶油田,又比如中國石油工業的先驅玉門油田,但是這些油田都不在國民軍的控制區內,勝利油田和大慶油田都處於北方,而玉門油田更是遠在西北。基於各種原因,至少三五年內是別想大規模自產原油了。

所以計劃中的這個煉油廠則是準備進口東南亞的原油,然後運回國後進行提煉,設計的產量即便無法滿足國內龐大民用煤油需求,但是至少要滿足軍用燃油的需求。

再者,其實石油行業也是化工行業的一部分,石油煉製出來的除了燃油外,還有諸多的附屬產品,而這些東西都是其他化工行業的原料所在。

鋼鐵、化工、動力、機械、石油等行業大規模發展後,加上華夏銀行原先擁有的諸多企業,足以建立一個小而齊全的工業體系,這個初步建立起來的工業體系雖然遠遠不能和那些工業發達國家相比較,但是也足以給中國帶來工業化的希望。建立這些種子企業後,後續所要做的就是依靠種子膨脹發展,最後輻射到全國,建立一個大國所必須的龐大工業體系。

實際上陳敬雲從發展福州兵工廠開始,就一直在做着這樣的事情,爲了建立一個工業體系他可算是費勁了心思,先是擴張福州兵工廠,以軍事工業爲依託發展重工業,建立鋼鐵,化工,機械等一系列的軍事工業體系。

而這個年代的軍事工業體系也可以直接稱之爲重工業體系。

大規模擴張福州兵工廠後,陳敬雲又是把福州兵工廠的各下屬部門進行拆分獨立出去,然後又依託華夏銀行進行的直接投資建立衆多工業企業,如此諸多手段後纔是讓現在的軍事工業初步形成的體系,雖然依舊有着種種品不足,但是已經能夠初步供應國民軍作戰所需,輕武器的步槍和子彈乃至機槍都已經可以自造,而重武器的火炮也已經可以自造山炮,甚至野炮都已經設計出原型來。

只要繼續擴大規模,提升技術能力,遲早是能夠建立一個完善重工業體系出來的。

除了這個重工業體系外,還有輕工業體系,對於現階段的中國輕工業來說,主要就是集中在紡織業上面,而國人口中的紡織業說的也就是生絲產業,其他的棉花等產業則是弱勢許多並沒有形成足夠的影響力。

現階段的中國生絲行業和中國的其他傳統出口產品茶葉、瓷器等一同形成了中國的主要出口產品。

現在把生絲行業說成是中國的出口支撐產業也是不爲過的。

基於生絲行業的重要性,自然是希望大力發展的,經濟發展司希望繼續這兩年的模式,利用大型仿製公司對國內的生絲行業進行整合,最後形成數個生絲行業的巨頭和外國生絲尤其是日`本生絲展開競爭。

而生絲行業這一點並不和其他重工業一樣需要大量引進資本和外國的先進技術,所需要的主要是行業的整合,以及國內對生絲行業的政策支持,只要來把這些做到位了,蘇浙兩省的生絲行業就會煥發出極大活力,畢竟這些經過了整合的紡織公司並不缺乏太多的資金,也不缺乏渠道,需要的是政府的直接支持,比如引導紡織公司和美國的仿製企業直接搭上線,繞過洋行而直接交易。即便是缺少一些資金,也會有華夏銀行以及國內的東南銀行提供支持。華夏銀行不用說了,這個陳敬雲一手掌控的銀行地位是非常複雜的,一方面他是私人銀行,另外一方面又是承擔了紙幣的發行,政府公債的發行。這是一間具備了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雙重身份的銀行。先不管它的獨特性,但是華夏銀行所具備的資本卻是國內銀行中最爲雄厚的,華夏銀行不但有着自身融資而來的資本,還代管共和政府的大量賦稅和借款收入,其中就包括了大量的白銀儲備和外匯儲備。

而依託這些白銀和外匯儲備,華夏銀行才能順利發行紙幣,而發行紙幣後也就順勢讓華夏銀行的支付能力憑空增長許多。

華夏銀行的資本雄厚,對於國內各企業提供了不少資金支持,而且多是以直接投資的方式。原因也簡單,因爲陳敬雲需要成立衆多的企業,但是別人不肯來辦那麼就只能自己來辦,自己給自己貸款還不如直接投資呢,比如最明顯的就是福樂電氣。這個號稱資產規模已經僅次於福州兵工廠的大型企業就是華夏銀行全資控股的。

不過華夏銀行雖然資本雄厚,但是大多數都是投資到了自家產業上,對於普通的民間企業的資金需求就是難以滿足了,這也是爲什麼當初蘇浙兩省的富商們聯合成立東南銀行的根本原因,那就是因爲當初福杭紡織公司需要大規模擴產,但是得不到華夏銀行的大批資金支持,不得已之下那些蘇浙商人乾脆就是自己弄了個銀行對福杭紡織公司提供資金支持,其他幾個整合過後的紡織企業背後大多也是有着那些民營銀行或者乾脆是錢莊的支持,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現在蘇浙地區的生絲行業經過整合成立了四五家紡織巨頭後,對於資金並沒有太大的缺乏,一舉擺脫了以前要依靠洋行資金的尷尬境地,而擺脫了洋行的資金依賴,也是中國的生絲企業自行走出國內聯繫國外紡織企業的的首要條件。

除了生絲外,其他的輕工業發展大多數是小規模的,經濟發展司要做的就是引導商人進行投資即可,成立的那些沿海城市經濟開發區也都是爲了這些輕工業所準備的。

經濟發展司上下準備籌備了數十個項目來吸引美資的時候,國民軍和北洋軍的戰事繼續如火如荼的進行着。

湖南那邊還是老樣子,國民軍第四軍在長沙一帶和北洋軍持續僵持,本來國民軍第四軍在湖南是佔據了優勢的,但是揚善德得到了湖北段芝貴派來的部分部隊增援,導致雙方的實力在此迴歸大致相當,由此繼續演變爲戰略僵持局面。

但是在津浦線的戰事卻是激烈無比,十月下旬,國民軍和北洋軍以滁州爲中心,分別在沙河鎮和滁州以及江北以西的武崗一帶爆發了大規模戰事,雙方在這片方圓數十公里的地方投入了重兵,雙方兵力加起來高達十餘萬之多,而所爲者就是爲了爭奪滁州的控制權。

這是一場比巢湖戰役、合肥戰役都要規模大得多的戰爭,也是一場徹底決定雙方在津浦線戰事中勝敗的關鍵戰爭。

第1054章 戰損(二)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259章 聖誕夜(一)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757章 檢閱艦隊第667章 安州戰役(二)第935章 一號作戰計劃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233章 喜與憂第324章 北洋空軍處第1047章 坦克對決(二)第419章 繼續北上第1013章 最壞打算第170章 廣州十月第872章 乙隊攻擊第578章 總動員(二)第637章 向安州進攻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731章 自安級驅逐艦第992章 大勝大敗(二)第767 東南亞戰爭(二)第76章 冬衣風波(三)第213章 大戰(三)第201章 沈綱計劃(二)第633章 經濟危機下爆發的戰爭第17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187章 上海亂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203章 沈綱計劃(四)第154章 海軍規劃(二)第122章 五月二十三號第450章 進軍北京第384章 鐵路之憂慮第394章 蔡秘書第142章 炮艦討論第563章 東海大海戰第519章 府院之爭(一)第677章 二月南京第737章 1939年的夏天第304章 入役儀式(一)第455章 北京肅清第466章 段芝貴入川第549章 鄂木斯克會戰(二)第325章 第一次空戰(一)第435章 海軍變革第968章 劇烈反應第575章 伏擊戰第717章 安南阮家第652章 雷達計劃第498章 湖南危急第688章 和平談判的開始第1031章 公開軍售第403章 徐樹錚的懷疑第546章 伯爵夫人(二)第532章 海軍爭奪經費第577章 總動員(一)第486章 工業國第一步第105章 邀兵通電第486章 工業國第一步第644章 海空大戰(三)第929章 落日計劃(二)第736章 盛大的戰爭開幕式第109章 動亂之際第618章 討厭和喜歡第998章 陰謀(二)第274章 國會選舉(二)第181章 陳敬雲北上第169章 局勢緊張第632章 朝鮮事變第1015章 第七空中騎兵營第949章 德國問題(三)第261章 煙華夜第808章 巴爾瑙爾會戰(一)第488章 鎮壓蒙古叛軍第1024章 忍讓第803章 阿雷斯戰役(二)第680章 進攻平壤(三)第281章 參謀部會議(一)第349章 財政支柱第619章 桃花情第1047章 坦克對決(二)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306章 自造驅逐艦第671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一)第838章 1942年的結束(二)第298章 雷震春第七師第895章 制導時代的來臨第873章 戰列艦在行動第348章 外交工商第799章 烏蘭烏德戰役(四)第931章 唐津登陸(二)第440章 愚人節軍購案第308章 六月調整第286章 爲了中國第326章 第一次空戰(二)第819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第45章 煙土和財政第881章 兩敗俱傷(一)第875章 打了再說第425章 日本人的意外
第1054章 戰損(二)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259章 聖誕夜(一)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757章 檢閱艦隊第667章 安州戰役(二)第935章 一號作戰計劃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233章 喜與憂第324章 北洋空軍處第1047章 坦克對決(二)第419章 繼續北上第1013章 最壞打算第170章 廣州十月第872章 乙隊攻擊第578章 總動員(二)第637章 向安州進攻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731章 自安級驅逐艦第992章 大勝大敗(二)第767 東南亞戰爭(二)第76章 冬衣風波(三)第213章 大戰(三)第201章 沈綱計劃(二)第633章 經濟危機下爆發的戰爭第17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187章 上海亂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203章 沈綱計劃(四)第154章 海軍規劃(二)第122章 五月二十三號第450章 進軍北京第384章 鐵路之憂慮第394章 蔡秘書第142章 炮艦討論第563章 東海大海戰第519章 府院之爭(一)第677章 二月南京第737章 1939年的夏天第304章 入役儀式(一)第455章 北京肅清第466章 段芝貴入川第549章 鄂木斯克會戰(二)第325章 第一次空戰(一)第435章 海軍變革第968章 劇烈反應第575章 伏擊戰第717章 安南阮家第652章 雷達計劃第498章 湖南危急第688章 和平談判的開始第1031章 公開軍售第403章 徐樹錚的懷疑第546章 伯爵夫人(二)第532章 海軍爭奪經費第577章 總動員(一)第486章 工業國第一步第105章 邀兵通電第486章 工業國第一步第644章 海空大戰(三)第929章 落日計劃(二)第736章 盛大的戰爭開幕式第109章 動亂之際第618章 討厭和喜歡第998章 陰謀(二)第274章 國會選舉(二)第181章 陳敬雲北上第169章 局勢緊張第632章 朝鮮事變第1015章 第七空中騎兵營第949章 德國問題(三)第261章 煙華夜第808章 巴爾瑙爾會戰(一)第488章 鎮壓蒙古叛軍第1024章 忍讓第803章 阿雷斯戰役(二)第680章 進攻平壤(三)第281章 參謀部會議(一)第349章 財政支柱第619章 桃花情第1047章 坦克對決(二)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306章 自造驅逐艦第671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一)第838章 1942年的結束(二)第298章 雷震春第七師第895章 制導時代的來臨第873章 戰列艦在行動第348章 外交工商第799章 烏蘭烏德戰役(四)第931章 唐津登陸(二)第440章 愚人節軍購案第308章 六月調整第286章 爲了中國第326章 第一次空戰(二)第819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第45章 煙土和財政第881章 兩敗俱傷(一)第875章 打了再說第425章 日本人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