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9章 坦克對決(四)

當今各國的現役的主力坦克炮中,在發射同一種類型的彈藥時,其實穿甲能力都不弱,並能夠在一千米左右的距離上有效擊穿各國現役主力坦克的正面裝甲。比如德國人虎式坦克上裝備的88l56,虎王坦克上裝備的88l71,其威力都不俗,其中的88l56使用普通穿甲彈的時候,穿甲能力和中國陸軍的t15上裝備的105l4使用普通穿甲彈時的威力相當,至於88l71就比中國陸軍的105l40強得多了,足以和中國陸軍t18坦克上裝備的105l50坦克炮相比。

而美國人m26坦克上裝備的90l53主炮,威力也算得上強悍,比t15坦克的105l40強,但是和t18坦克上的105l50比起來還是略有不如。

不過二戰中,影響各國坦克主炮威力的除了坦克炮自身外,和彈藥的關係非常大,同樣一款坦克炮,放在德國和蘇俄手裡頭,和放在中國以及英美蘇手上所能夠發揮的威力是截然不同的,而中國陸軍的坦克之所以號稱火力最強,有大半的因素都是在1943年式鎢合金apds穿甲彈上。

而隨着各國坦克主炮威力的增加,加上火控系統的進步,就使得各國一般比較的都是千米以外的穿甲能力,裝甲防護一般在千米以外才能夠發揮比較大的作用,至於在千米以內不管是t18還是m26又或者是虎王虎式之哦類的,面對各國最新銳的坦克主炮使用apcr或apds穿甲彈攻擊時,那裝甲能不能防住攻擊,就得看人品了。

t18坦克的正面裝甲是100毫米的傾斜裝甲,裝甲厚度實際上比m26的120毫米首上還要少一些,而在一千兩百米的距離上,面對m26坦克的m3主炮所發射的apcr穿甲彈,能不能扛下來純粹只能看人品。

包二青明顯感到自己的坦克突然爆發出一陣劇烈的震動,這是被擊中時的震動,不過包二青的運氣似乎是用光了,當那兩輛m26坦克相繼發射僅有的那幾枚apcr鎢合金穿甲彈後,其中的一枚就是直接擊中了137號坦克的首上裝甲和炮塔的結合處,炮彈洞穿了裝甲之後,在內部掀起了一片鋼鐵激流,包二青只感覺左手傳來一陣劇痛,來不及埋怨什麼,他連忙大聲道:“棄車!”

那枚炮彈已經是打進了炮塔內,這等多幾秒誰也不知道會不會引起彈藥的殉爆,而包二青和其他幾個乘員連忙打開艙門,也顧不上坦克外頭還是槍林彈雨,只能先爬出坦克再說了。

不過最後爬出來的只有兩個人而已,一個是包二青,此時他的左手滿是血跡並垂下,只見包二青一邊往後頭跑去,另外一隻手也一邊是拿出了一針一次性的嗎啡,用牙咬掉前頭的罩子後,他就是直接把嗎啡紮在了受傷的左手上。

另外一個跑出來的是彈藥手黑大個,他在逃出坦克的時候,還順手帶上了一把44式衝鋒槍,這款44式衝鋒槍實際上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衝鋒槍,而是1944年式自動步槍的無槍托短槍管版本,在陸軍的戰術定位是用於取代1939年式衝鋒槍,普遍裝備裝甲兵等乘員,槍身較短,適合長時間待在狹小空間內作戰的各類裝甲車輛乘員攜帶自衛使用。

陸軍在二戰之前,爲了加強步兵火力大規模裝備1937年式半自動步槍,二戰中期爲了進一步加強步兵火力,開發並大規模裝備了1944年式自動步槍,同時也裝備了1943年式通用機槍。當1944年式自動步槍和1943年式通用機槍配合在一起的時候,使得步兵部隊中以往的1937年式半自動步槍,1936年式系列衝鋒槍,1921年式系列輕機槍大規模退出一線部隊。但是與此同時在各裝甲部隊當中和炮兵部隊當中,還繼續有着大量老式的1936年式系列衝鋒槍服役,爲了取代裝甲兵以及其他兵種當中的1936年式系列衝鋒槍,進一步簡化後勤,實現全軍的主力輕武器都使用6.8*50步槍彈的要求,陸軍以1944年式自動步槍爲基礎,改進設計了一款無槍托、短身管的1944年式自動步槍版本,並命名爲‘1944年式衝鋒槍’簡稱44式衝鋒槍,和44式步槍、43年式機槍形成了一個系列的槍族。44式衝鋒槍雖然射程和精度都無法和原來的1944年式自動步槍相比,但是比老式的1936年式系列衝鋒槍強得多,而且最爲重要的是,它使用的不再是11毫米的手槍彈,而是中國陸軍標準的6.8*50步槍彈,對於後勤的簡化來說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一等兵黑大個單手提着44式衝鋒槍,一邊跳下已經無法動彈,還在冒着黑煙的那輛137號t18坦克,一邊嘴裡叫嚷着:“靠,這下要完蛋了!”

黑大個別看他長的人高馬大,但是臉龐裡卻是露出了明顯的驚慌神情,就連包二青此時的臉色也不太好看,面對死亡的威脅,他們可鎮定不下來,他們只是普通的軍人而已,可不是那些視死亡爲無物的鐵血戰士。

t18坦克裡有四個乘員,現在只逃出來了兩個,很明顯駕駛員和炮手已經是陣亡了,只逃出來了包二青這個車長和黑大個這個裝填手。

再回頭看那輛137號坦克,只見它已經是在冒着單單的黑煙,很明顯內部已經開始着火,而且由於中彈的位置靠近彈藥架,不久之後就極有可能會引起彈藥的殉爆。

當包二青和黑大個兩人一臉驚慌的跳下坦克並朝着北方逃去的時候,千米之外那輛m26坦克的一名車長看着那輛t18坦克的殘骸,露出了滿意的神色:“不都說中國人的t18坦克很強嘛,我看也不怎麼樣嘛,還沒德國人的虎式坦克厲害呢!”

旁邊的那個炮手嘀咕了聲:“我們可是六個打一個呢,還被人家幹掉了兩個!”

一開始是四輛m4坦克和包二青的137號t18坦克突然遭遇,遭遇後的前面幾秒裡,137號坦克就幹掉了一輛m4坦克,緊接着一分鐘後,137號坦克又是在千米左右的距離上幹掉了一輛了第二輛m4坦克。這個過程中,包二青的137號坦克履帶被打壞,同時被m4坦克上的三寸坦克炮命中多次但是都沒有擊穿它。

一直到兩分鐘後,兩輛m26坦克趕到後,對着不能動彈的137號車連續發射僅有的那幾枚鎢合金apcr穿甲彈,才徹底的擊毀了這輛137號t18坦克。

中國陸軍的t18坦克雖然性能強悍,各方面來說都極爲優秀,但絕對不是無敵的戰鬥當中一樣會有主動損失,去年t18剛服役並投入日`本戰場的時候,也是損失了幾十輛,而今年上半年投入歐洲和軸心國部隊作戰時,前後也損失了一百多輛。實際上中國派遣到歐洲的部隊當中,人員傷亡雖然不大,但是各類裝甲車損失卻是比較多的,t18坦克損失了一百多輛,t15坦克更多一些,損失了約兩百多輛,另外還損失了數十輛的t16輕型坦克。此外還有1943年式突擊炮、1942年式步兵戰車、各類卡車、輪式裝甲車車輛,火炮等都或多或少的有所損失。

從重武器損失來說,中國陸軍的損失一直都算比較大,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國派往歐洲參戰的部隊裡機械化程度太高,各類裝甲車的裝備比例非常高,這裝備的多了損失的自然也就多了,而且陸軍的指揮官們一般都對人員的傷亡比較重視,通常情況下指揮官寧願損失掉一輛坦克也不願意讓大量步兵陷入危險,所以衝鋒陷陣的一般都是各類裝甲車輛,比如坦克,步兵戰車之類的,而步兵是非常少直接發起衝鋒的,大多時候都是待在後頭掩護坦克作戰。

正是因爲中國陸軍在歐洲地區的作戰是以坦克和各類裝甲車輛爲主,步兵只是輔助兵力而已,也就導致中國的第九集團軍和第十集團軍在歐洲損失的各類裝甲車輛,足以武裝一個裝甲師了!

第137號坦克和美軍多輛坦克的作戰,前後持續的時間頂多也就三分多鐘而已,在這個小戰場上,三分鐘已經足以決定一場小規模戰役的勝負了。

包二青喘着粗氣大步跑着,後頭那些美國坦克因爲距離過遠,而且包二青和黑大個也不是直線往回跑,而是藉助地形的一些阻礙,免的被人家的車載機槍直接掃射而死。遠距離坦克之間交戰就是有這個好處,坦克雖然被打壞了,但是人員如果能夠逃出來的話,那麼就能夠很大的機會逃離戰場,畢竟這一兩千米之外,人員可不像坦克那麼大的目標,要打中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包二青急速奔跑了好幾分鐘後,纔在一個低矮的土丘背後靠着,這好幾百米全速跑下來,可是把他給累壞了,喘着粗氣的他,嗓子都想要冒煙一樣,摸了摸腰間,卻是沒有摸到水罐,而這個時候,旁邊的黑大個也是拿出了隨身帶着的水罐,喝了一口後遞給包二青:“包大哥,給!”

包二青沒有客氣,直接接過來,大喝了口後把蓋子擰上給回了黑大個,然後拿起了那把1911年式手槍,仔細檢查了起來看看有沒有故障,這手槍在戰場上雖然用處非常有限,但多少也能夠給人心裡安慰,再不濟最後自殺也有稱手的工具不是。

手槍在戰場上的作用向來都不大,在中國和日`本作戰的時候還好一些,因爲日本人極端重視白刃戰,而中國陸軍對白刃戰雖然也有訓練,但畢竟陸軍追求的是優勢火力,而且陸軍的1937年式半自動步槍或者1944年式自動步槍也不太適當拼刺刀,所以白刃戰的時候,中國陸軍拼刺刀的水平真的很一般,所以和日`本人作戰的時候,近距離白刃戰的時候,一般都是先扔一圈手榴彈,然後用衝鋒槍掃射,距離近了的時候,衝鋒槍子彈也打光了換手槍,至於玩刺刀,那真不是中國陸軍的強項。

不過也就只能和日本人作戰的時候手槍才能發揮那麼一丁點作用了,在中國陸軍和德軍、美軍以及蘇軍作戰的時候,基本很少出現白刃戰的情況,大家的火力都不弱,子彈都是成片成片的潑出去,誰和你玩刺刀啊!

所以在現代戰爭裡頭,手槍的作用就只剩下心裡安慰和自殺了,而在中國陸軍裡頭用手槍自殺是用着光榮傳統的,由於中國陸軍和日`本軍隊一樣,屬於奠定的東亞軍隊,投降是絕對不允許的事情,而被俘的話,對於士兵來說可能沒有什麼,但是對於軍官來說也是無法接受的,一旦被俘那代表的就是屈辱,並且會給家族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所以絕大部分情況下,戰局不利無法突圍的情況下,軍官們都會選擇自殺,你自殺了還會給家族帶來榮耀,但要是被俘或者投降,那對於家族而言絕對是一個災難。

而且哪怕是你個人不管家族想要投降,但是別忘記還有國社黨的政治委員呢,這些國社黨的政治委員,平時裡你可能都不會察覺到他們的存在,他們對於軍官如何指揮部隊作戰不管,但是軍官你要是想要違抗上級命令或者投降之類的話,那麼他們就會露出獠牙了,當場就能直接槍斃你並接管部隊指揮權。

這些政治委員,一個個都是被洗了腦的瘋子,甚至在1941年中俄戰爭期間,一支陸軍步兵連被俄軍包圍,彈盡糧絕突圍無望,當俄軍攻上來後的最後關頭,該連的上尉連長沒有膽量自殺,那個步兵連的政治委員竟然手持衝鋒槍把連部的幾個軍官全部幹掉後再自殺。

也許用一個數據可以說明這種情況,那就是中國陸軍自從國民軍時代以來,成軍三十餘年,被成建制殲滅的營級部隊也有五六次,連級部隊就更多,但從來沒有一支排級規模以上的部隊成建制的投降過,從來沒有一個校級以上的軍官被俘虜過!

第66章 福寧公司第686章 元山空戰第659章 裝甲洪流(三)第652章 雷達計劃第717章 安南阮家第1055章 分析(一)第106章 各方反應第543章 蔡凝有了第318章 南京國會第157章 午後閒情第773章 籌集軍費(一)第456章 北巡(一)第698章 進軍琉球(一)第581章 平壤激戰(二)第215章 陳俞氏的決斷第396章 泰州大捷第596章 爆發(一)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70章 視察警衛旅第142章 炮艦討論第278章 教育事(二)第195章 鎮江之戰(四)第255章 和談倡議第838章 1942年的結束(二)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619章 桃花情第734章 1938年修訂案第1012章 輿論控制第738章 芬蘭絞肉機(一)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653章 潛艇破交戰(一)第987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一)第974章 南京談判(二)第407章 拖拉機和坦克第600章 大清洗(一)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287章 流言紛飛第1052章 十大集 團軍第179章 南北利益集團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1045章 電子對抗第926章 美國人的震驚第1034章 變化第330章 商業和財團第198章 上海之行(一)第473章 英國表態第93章 福建國民黨第821章 核彈和火箭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536章 華山級航空母艦第105章 邀兵通電第593章 航空戰艦的陰謀第25章 秦玉年的選擇第864章 慘烈(一)第975章 中美聯合公約(一)第570章 上野貞浩(二)第987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一)第1038章 f12對f80第118章 陳彩的興奮第86章 瞬間的永恆第737章 1939年的夏天第888章 登陸激戰(二)第941章 終戰令第408章 煉油廠第125章 浙江財政第915章 中國威脅論第336章 總攻命令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212章 大戰(二)第799章 烏蘭烏德戰役(四)第368章 懲處撤換第504章 秋風掃落葉第659章 裝甲洪流(三)第397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1060章 裁軍和改革第904章 東京空戰(四)第19章 孫道仁的條件第204章 沈綱計劃(五)第540章 頑抗到底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768章 進軍東南亞(一)第643章 海空大戰(二)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622章 東北開發的序幕第553章 戰後經濟危機第584章 第一次調停第646章 天城號的沉沒第44章 北洋的時代第352章 蔡凝(三)第859章 生和死第97章 航空工業第596章 爆發(一)第76章 冬衣風波(三)第66章 福寧公司第283章 風雨欲來(一)第503章 護國軍大敗第113章 半截煙(二)第691章 商貿互惠協定
第66章 福寧公司第686章 元山空戰第659章 裝甲洪流(三)第652章 雷達計劃第717章 安南阮家第1055章 分析(一)第106章 各方反應第543章 蔡凝有了第318章 南京國會第157章 午後閒情第773章 籌集軍費(一)第456章 北巡(一)第698章 進軍琉球(一)第581章 平壤激戰(二)第215章 陳俞氏的決斷第396章 泰州大捷第596章 爆發(一)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70章 視察警衛旅第142章 炮艦討論第278章 教育事(二)第195章 鎮江之戰(四)第255章 和談倡議第838章 1942年的結束(二)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619章 桃花情第734章 1938年修訂案第1012章 輿論控制第738章 芬蘭絞肉機(一)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653章 潛艇破交戰(一)第987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一)第974章 南京談判(二)第407章 拖拉機和坦克第600章 大清洗(一)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287章 流言紛飛第1052章 十大集 團軍第179章 南北利益集團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1045章 電子對抗第926章 美國人的震驚第1034章 變化第330章 商業和財團第198章 上海之行(一)第473章 英國表態第93章 福建國民黨第821章 核彈和火箭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536章 華山級航空母艦第105章 邀兵通電第593章 航空戰艦的陰謀第25章 秦玉年的選擇第864章 慘烈(一)第975章 中美聯合公約(一)第570章 上野貞浩(二)第987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一)第1038章 f12對f80第118章 陳彩的興奮第86章 瞬間的永恆第737章 1939年的夏天第888章 登陸激戰(二)第941章 終戰令第408章 煉油廠第125章 浙江財政第915章 中國威脅論第336章 總攻命令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212章 大戰(二)第799章 烏蘭烏德戰役(四)第368章 懲處撤換第504章 秋風掃落葉第659章 裝甲洪流(三)第397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1060章 裁軍和改革第904章 東京空戰(四)第19章 孫道仁的條件第204章 沈綱計劃(五)第540章 頑抗到底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768章 進軍東南亞(一)第643章 海空大戰(二)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622章 東北開發的序幕第553章 戰後經濟危機第584章 第一次調停第646章 天城號的沉沒第44章 北洋的時代第352章 蔡凝(三)第859章 生和死第97章 航空工業第596章 爆發(一)第76章 冬衣風波(三)第66章 福寧公司第283章 風雨欲來(一)第503章 護國軍大敗第113章 半截煙(二)第691章 商貿互惠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