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預滅吳立大功
杜預,與羊祜一樣,是魏晉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他接替了羊祜的職務,按照羊祜生前部署,主持伐吳大計。杜預三次憤然上書,力諫司馬炎出兵伐吳,並在伐吳戰爭中立下大功。
《晉書》記載,杜預比羊祜小一歲,是陝西西安人。杜預出身於官宦世家,祖父杜畿,是曹魏名臣;父親杜恕,擔任過河東太守。杜恕與司馬氏有姻親關係,被曹爽陷害,差點致死。因此,杜家與司馬氏家族關係密切。
杜預從小博覽羣書,對政治、經濟、法律、史學、數學都有研究,是魏晉時期著名學者,人稱“杜武庫”,意思是說,他肚子裡的學問,就像武器倉庫一樣,應有盡有。
杜預是司馬昭的妹夫,因而受到信任和重用,是司馬昭相府的重要幕僚,歷任河南尹、秦州刺史、鎮南大將軍等職。杜預不僅靠裙帶關係,更是憑藉自己的真才實學,他是司馬集團中最傑出的成員之一。
羊祜之所以推薦杜預,一是因爲杜預與司馬氏關係密切,忠誠可靠;二是由於杜預是堅定的“伐吳派”,在朝廷爭論時旗幟鮮明地支持羊祜;三是覺得杜預有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政治頭腦,能夠擔當大任。
杜預接替羊祜職務以後,即刻南下,奔赴荊州。此時的荊州,晉強吳弱的格局已經十分明顯,用不着再搞懷柔了。所以,杜預剛一到任,就立刻下令,出兵奇襲西陵。
西陵是東吳西部重鎮,扼守長江,只有佔據了西陵,蜀地的水軍才能夠順江而下。陸遜和兒子陸抗都很重視西陵,派重兵防守,陸抗還曾經及時平定了西陵的反叛,使西陵始終在東吳手裡控制着。可陸抗死後,繼任者目光短淺,西陵兵力減少了,防備也很鬆懈。西陵守軍更沒有想到的是,杜預剛一上任,就來進攻,結果被打得大敗。
杜預打敗了西陵之敵,爲益州水軍東進掃除了障礙,這樣,水陸兩路攻擊東吳的條件,就完全具備了。於是,杜預趕緊給司馬炎上書,請求伐吳。不料,朝中大臣仍然衆說紛紜,意見不能統一。司馬炎只得將伐吳計劃推遲到下一年。
公元279年8月,杜預再次上書,強調伐吳條件已經成熟,如果不及時進兵,就是縱敵養患。大臣賈充等人仍然反對。賈充心術不正,他是怕別人立了大功,會影響到他的地位。
杜預又氣又急,緊接着第三次上書,直接痛斥了賈充不顧國家利益,只爲自己考慮的陰暗心理和可恥行徑。杜預還嚇唬司馬炎說,伐吳消息已經泄露,東吳正在採取措施,如果不趕快出兵,必會遇到新的困難。
杜預第三次上書送達的時候,司馬炎正與大臣張華下棋。張華看到杜預的上書,立刻跳了起來,推開棋盤,力勸司馬炎接受杜預的意見,不能再優柔寡斷了。這個時候,朝中“伐吳派”的力量大了起來,司馬炎終於下了決心,要出兵伐吳。
公元279年11月,司馬炎調集了二十萬大軍,水陸齊進,兵分六路,大舉進攻東吳。杜預被任命爲西線總指揮,負責攻佔江陵和荊州地區,並負責調遣從益州順江而下的水軍。
杜預早已做好了各項準備,朝廷命令一下,他立即指揮軍隊,包圍了江陵。江陵是東吳重鎮,城防堅固,易守難攻。杜預並不急於攻城,而是按照事前謀劃好的計策,對江陵圍而不打,只是切斷它與外部的聯繫,然後,分兵向西進攻,掃平江陵外圍,奪取沿江城池,以確保益州水軍東進能夠暢通無阻。
在掃清江陵外圍之後,杜預回過頭來,集中力量攻打江陵。江陵的守敵,早已人心惶惶,兵無鬥志,杜預沒費多大力氣,就攻破了城池。緊接着,大軍席捲荊州,連戰連捷,很快佔領了整個荊州地區。
由於連續作戰,士兵們十分疲勞,杜預鼓勵將士們說:“我們連打勝仗,士氣旺盛,而敵人聞風喪膽,正是一鼓作氣、全殲敵人的好機會。敵人比我們更疲勞,不能給他們喘息的機會。”將士們聽了,都覺得杜預說得有道理,鬥志更加高昂。
於是,杜預兵分兩路,一路向東,配合其他晉軍進攻東吳都城建康;一路向南,長驅直入,攻佔了廣州、交州廣大地區。在滅吳戰爭中,杜預功績卓著,共斬殺、俘虜東吳都督、監軍一類的高級官員十四人,郡守一類的官員一百二十人,奪取的土地也最多。
據《晉書》記載,杜預雖被稱爲軍事家,但卻是個文弱書生,他不會武藝,不會騎馬,不會射箭,更不能上陣殺敵。但他胸有謀略,善於用兵,常常出其不意,每戰必勝。所以,東吳士兵對他又怕又恨。杜預有大脖子病,吳人就給狗脖子上戴個水瓢,看見長包的樹,寫上“杜預頸”,然後砍掉,藉以發泄對杜預的仇恨。
杜預心胸寬廣,有大將風度。益州的水軍,在荊州地區歸他指揮,可水軍統領,是七十多歲的老將王濬。杜預對王濬十分尊重,對水軍作戰並不過多幹預,讓王濬有充分的自主權,併爲水軍東進掃清了一切障礙,創造了良好條件。
杜預還建議王濬,儘量減少與敵軍糾纏,爭取時間,直搗建康,建立曠世之功。王濬對杜預十分感激,心悅誠服。王濬水軍到達長江下游的時候,待遇就截然不同了。
另一路晉軍統帥王渾,怕王濬首先攻入建康,奪了頭功,便對他百般刁難。王濬排除了王渾的干擾,一舉攻佔了建康。王濬立下大功,王渾忌妒,仍然攻擊陷害他。相比之下,杜預的人品比王渾高尚得多,因而受到人們稱讚。
由於杜預謀劃周密,準備充分,晉軍不到四個月時間,就佔領了吳國全境,東吳皇帝孫皓投降,天下歸於統一。
戰後,杜預因功被封爲當陽侯,其子也被封爲亭侯。公元285年,杜預病逝,終年六十三歲。
在伐吳戰爭中,同樣做出重大貢獻的,是水軍統領王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