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694章 我預判了你的預判

世上豈有降天子哉?公孫述的回覆乾脆利落。

古時三皇五帝有禪讓傳國,唯獨夏桀被商湯擊敗後,流放南巢,但考慮到兩淮已是商朝勢力邊緣,而南方越國又號稱夏後裔,夏桀敗後遁逃的可能性更高些。

周武伐紂規模浩大,商紂雖敗,卻戰至最後一刻,自焚而死;周亡於秦,東周公、西周公不堪一擊,但最後一位天子周赧王,卻崩於此前,錯開了九鼎遷移的屈辱一幕。

子嬰是肉袒牽羊跪降劉邦奉上傳國玉璽不假,但他此前就被趙高找藉口廢除帝號,仍稱“秦王”,算不得天子。

至於前漢終於王莽,又回到禪讓老路上,王莽雖被第五倫推上斷頭臺,卻從未有稽首歸降求存的舉動。

按照這個標準,縱觀古時,直至新末,確無“降天子”,但若要論僭稱帝號的投降者,光諸漢劉玄、劉孺子嬰衆人就能點出一堆來。當然,以公孫述的傲氣, 從不認爲此輩能與己相提並論, 作爲三足鼎立十年的選手,起碼也能同第五倫、劉秀爲伍吧?

總之公孫述的回覆不卑不亢,頗有幾分豪傑氣。。

可他同時做的另一件事,就沒那麼地道了, 那位奉命來回復馬援的成家使者, 一口咬定必須單獨謁見,馬援自己倒是大大咧咧要答應, 隨他出徵安民的“大行令”馮衍倒是謹慎, 馬援去年在漢中就遭到過刺殺,不可不防啊。

遂先讓繡衣衛仔細搜身, 那使者以受辱爲由拒絕配合,後來雖勉強就範, 卻什麼都沒搜出來, 但就在繡衣衛要求檢查其髮髻上的細簪時, 使者頓時面色蒼白,竟上下嘴皮一磕, 服毒自殺!

事後檢查, 那髮簪果然尖銳無比, 還浸泡了劇毒,馮衍不由冷汗直冒, 今日若單獨接見,刺客趁其不備之際, 於十步之內飛擲短簪,中了馬援,那還得了?

馬援得知後,頓覺自己是拋媚眼給瞎子看, 唏噓道:“吾視公孫述爲舊友, 而子陽,仍視我爲敵國之將, 欲殺之而後快啊!”

陽爲禮儀彬彬,大國之主,陰則嫉妒成性,殘忍毒辣, 這行事確實很公孫述!

既如此, 馬援已仁至義盡,攻城時,就再不會有半分收斂了,倒是馮衍思量起另一事來。

“吾等奉君命兩路伐蜀, 公孫述坐困成都,敗局已定,仍寄希望於殺手一擊的僥倖,能往驃騎馬大將軍處遣死士,徵南岑大將軍那邊,是否也會派幾名刺客去?”

……

卻說另一邊,公孫死士多人離開成都後,立刻兼程奔赴江州,蜀郡東邊的廣漢已被魏軍佔領多地,不再安全,他們遂狂奔兩百里,抵達犍爲郡北部的資中(今西川資陽),沿沱江坐船南下,行五百里水路,抵達長江渡口江陽城(今四川瀘州),往東順流,就是江州。

這是最省時間的一條路,也是公孫述認爲岑彭可能北上圍攻成都的路線。

然而刺客的速度再快,也快不過飛毛腿岑大將軍,趕到江陽城時,發現此地已經易主。幾人大吃一驚,假裝來投降的士人,稍稍打聽後,才得知一個讓他們恨不得立刻跳船的消息。

原來,早在數日前,岑彭得知公孫述調集軍隊守廣漢、資中後,就從江州逆流攻陷江陽,卻棄沱江大道不走,反而繼續沿長江溯源而西!兵鋒直指犍爲郡首府:僰道!(今四川宜賓)

因魏軍控制水道,進行船舶管制,刺客們夜間行船,白日上岸步行,四天後,趕了兩百里路的衆人氣喘吁吁地來到僰道,城頭果然也換上了魏國旗幟……

“什麼,岑彭三日前便已離開?”

死士的首領快瘋了,這岑彭不但善守,能在敵人主力夾擊中藏於九地之下,還善攻,不動則已,動則如翱翔於九天之上!他自從入蜀後,就兜了個大圈子,在碩大平原上“轉進如風”,不但把敵軍、刺客繞暈,連自己人都糊塗了,很少有人能猜出岑彭的真正意圖。

但當得刺客們多方打聽,搞清楚岑彭主力下一個目的地後,都雙腿一軟。

“北方三百里外,岷江與大渡河交接處,南安城(今四川樂山)?”

……

岑彭不是亂跑,他之所以放棄直線不走,反而在成都平原南緣兜個大圈子,自有三個理由。

“此乃避實就虛。”岑彭告訴麾下偏將、校尉:“長江水道逆流難以運輸兵力,荊州軍入蜀者五萬人,又要分兵把守新降各郡縣,實已捉襟見肘,能戰者不足三萬。”

所以,倒不如繞開資中、廣漢,朝敵人力量薄弱的地方打。

但荊州軍的將校們連勝後頗爲驕橫,覺得自己就算只有幾千人,也能吊錘蜀軍,故在啓程前紛紛力勸岑彭,甚至有人直接說:“大將軍避近就遠,確實繞開了敵軍主力,使其不知我所向,疲於奔命。但將士們心裡都盼着能多立戰功,最好能早到成都,如此一來,必叫馬驃騎的西軍搶了先,這仗豈不是白打了!”

可衆人不知道,作爲第五倫麾下四大將中最穩的一環,岑彭情商也極高,想得比他們多很多……

出征之際,岑彭便思量過:“陛下令兩路包夾公孫,未明確我與馬將軍誰爲主攻,誰爲策應,但必有一軍先至成都,若相互爭竟,易傷和氣。”

這擔憂不是多餘,畢竟魏軍有傳統,打仗時最要防備的,就是友軍……

等到岑彭使出回馬槍拿下江州時,馬援還堵在劍閣,看似荊州軍搶了先,軍中洋溢着一片“打到成都過七夕”的樂觀情緒,岑彭又開始想了。

“荊州軍去年參與當陽決戰,被陛下評爲戰功第一,而馬將軍在漢中牽制成家,只派西涼鐵騎助陣;今歲我又得以攻克巴郡江州,若再下成都,全取蜀中,豈不是將所有功勞、好處都佔了?”

加上岑彭的職務是“徵南大將軍”,未來第五倫要滅亡苟延殘喘的東漢,岑彭和荊州軍是絕對主力!一時間,岑彭儼然要在四大將中孤拔而起,成爲武將之首。

這是麾下們喜聞樂見的結果,誰不願意大功獨佔,雞犬升天呢?但對岑君然而言,他最不想搶的,就是功勞,就不想出的,便是風頭!

“今天下只餘吳蜀,相當於二桃,除卻吳漢坐鎮北疆外,南線三位大將軍,則如三士。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何況三乎?爲陛下臣子,當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利也。”

所以岑彭要主動替第五倫分憂,當起了將相和裡的藺相如,小心翼翼地權衡功勞,保持現在馬、岑、耿三將齊頭並進的局面。

所以他無視了麾下的抱怨,放棄近路,反在蜀中來了個大迂迴,當然,除卻一、二點考慮外,岑彭還有第三層心思。

“公孫述敗亡已是定局,唯恐其放棄成都,向南逃遁,南中偏遠,王莽時三次起兵,數十萬人攻十年不能安定,若叫公孫逃亡南中,益州變亂恐怕難以短視平息。”

這對第五倫一統天下是不利的,岑彭自然有義務阻止這種可能!

所以他先佔犍爲郡首府僰道,這是從蜀郡南下朱提、牂牁的要害,接着打算襲擊南安(樂山),扼住了大渡河最重要的渡口,如此一來,蜀軍連奔逃越巂郡的機會也已喪失。

就在岑彭強渡洪流,攻克缺乏防備的南安城,看着身後洶涌澎湃的大渡河感慨其勢若奔馬之際,成家丞相、公孫太子的部隊,也正從資中南遁至此……

……

李熊得到公孫述託孤後,揮淚辭別君王,立刻輕裝前往資中見太子——爲了趕時間,他甚至連家眷都沒帶!

抵達資中後,李熊向太子陳述皇帝詔令,獻上傳國玉璽,太子雖然嘴上嚷嚷着要回成都,勢與父皇共存亡,但還是接過了玉璽,宣佈從即日起代父執政,先趕往南方召集軍隊忠良,再北上勤王解圍不遲。

資中只有萬餘人,而東邊的廣漢則有兩萬,雖然都歸太子監御,但撤退也有先後,李熊建議:“魏軍岑彭部已取江州,沱江下游江陽等地不再安全,吾等不如轉至岷江,再經僰道前往朱提。”

太子年紀不大,卻繼承了公孫述的毛病,那就是愛講排場,太子早年被公孫述封王,也積累了不少家底,如今南遷前往不毛之地,想着那裡要啥沒啥,鼎簋漆器之類的瓶瓶罐罐不捨得扔,途經太子的各處莊園府邸,恨不得將家底搬走。

走到半路,這才聽聞僰道失陷的消息,李熊知道沒法直接去朱提了,再度提議,不如走南安城,渡大渡河,逃至越巂郡……

萬萬沒想到,他們爲了躲岑彭,繞了一個大圈子,而對方也在兜圈!

當李熊聽聞南安大渡河口已插上五色旗,岑彭部兩萬人,正飛快向北推進,明日就將與己方遭遇時,幾欲驚得墜車:

“岑君然,真神將也!不但兵速如神,料敵亦如神仙哉?”

……

岑彭機關算盡,廟算料敵時,便設身處地,替公孫述將每一條退路都考慮到了,故能預判對方的預判。

南邊,岑彭在大渡河堵住了成家政權延續香火的最後一點希望。

而北邊,被公孫述綁着陪割據者殉國的成都城,也在負隅頑抗數日後,於隆隆炮聲中,轟然失陷!

……

PS:祝讀者們虎年大吉。

另外,故事接近尾聲,只有不到十章了,預計初四或初五結束正文。

第96章 防不勝防啊第483章 禮物第185章 納頭便拜第92章 第五縱隊第536章 好人第490章 禹跡第187章 難民第543章 金銀天然不是貨幣第215章 他急了第539章 敵手第417章 友軍第227章 起立第525章 畫圓第426章 就算是五萬頭豬第296章 跳舞第86章 好馬配好鞍第2章 改名狂魔第500章 亂拳打死老師傅第394章 南渡第569章 手抖第442章 先王不足法第140章 該死第346章 貴賤第174章 雙贏第125章 五殺!第223章 打得贏就打第47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321章 待到秋來九月八第579章 飛將第443章 故事第690章 “隕石”第209章 你馬第666章 報答第537章 暴力第64章 大司馬第469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第265章 孝子第405章 公孫帝第464章 我成替身了第324章 汔可小休第637章 河湟隔斷異鄉春第140章 該死第465章 這裡面水很深第635章 三路伐魏第167章 土崩瓦解第175章 大腿第654章 得隴望蜀第214章 稱帝第680章 衝舟第314章 賭徒第22章 貧富差距第691章 贏得倉皇北顧第338章呼吸第161章 馬善被人騎第564章 我在上第256章 天變第127章 你攤上大事了第18章 公元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第107章 烽火第74章 公孫述第695章 十二年之夢第218章 天下利害第443章 故事第674章 虎牙第381章 存歿同節第685章 大決戰第345章 突騎第322章 起龍第324章 汔可小休第665章 定軍山第189章 亂殺第323章 豆粥第651章 刻板印象第515章 犧牲第47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35章 家裡有礦第293章 武德第505章 鶡鳥第689章 祝融第563章 惡手第87章 假摔第246章 南巡狩第277章 鼎之輕重第367章 小鎮做題家第15章 雲臺二十八第381章 存歿同節第281章 不知幾人稱帝第25章 明明是我先來的第375章 樂土第366章 朝爲田舍郎第608章 養蠱第554章 荊襄第389章 不跟我回山裡了?第560章 鷹梟第130章 過去我沒得選第398章 平林第692章 雙管第301章 退婚
第96章 防不勝防啊第483章 禮物第185章 納頭便拜第92章 第五縱隊第536章 好人第490章 禹跡第187章 難民第543章 金銀天然不是貨幣第215章 他急了第539章 敵手第417章 友軍第227章 起立第525章 畫圓第426章 就算是五萬頭豬第296章 跳舞第86章 好馬配好鞍第2章 改名狂魔第500章 亂拳打死老師傅第394章 南渡第569章 手抖第442章 先王不足法第140章 該死第346章 貴賤第174章 雙贏第125章 五殺!第223章 打得贏就打第47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321章 待到秋來九月八第579章 飛將第443章 故事第690章 “隕石”第209章 你馬第666章 報答第537章 暴力第64章 大司馬第469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第265章 孝子第405章 公孫帝第464章 我成替身了第324章 汔可小休第637章 河湟隔斷異鄉春第140章 該死第465章 這裡面水很深第635章 三路伐魏第167章 土崩瓦解第175章 大腿第654章 得隴望蜀第214章 稱帝第680章 衝舟第314章 賭徒第22章 貧富差距第691章 贏得倉皇北顧第338章呼吸第161章 馬善被人騎第564章 我在上第256章 天變第127章 你攤上大事了第18章 公元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第107章 烽火第74章 公孫述第695章 十二年之夢第218章 天下利害第443章 故事第674章 虎牙第381章 存歿同節第685章 大決戰第345章 突騎第322章 起龍第324章 汔可小休第665章 定軍山第189章 亂殺第323章 豆粥第651章 刻板印象第515章 犧牲第47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35章 家裡有礦第293章 武德第505章 鶡鳥第689章 祝融第563章 惡手第87章 假摔第246章 南巡狩第277章 鼎之輕重第367章 小鎮做題家第15章 雲臺二十八第381章 存歿同節第281章 不知幾人稱帝第25章 明明是我先來的第375章 樂土第366章 朝爲田舍郎第608章 養蠱第554章 荊襄第389章 不跟我回山裡了?第560章 鷹梟第130章 過去我沒得選第398章 平林第692章 雙管第301章 退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