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490章 禹跡

第五倫的宣佈,果然引發了軒然大波,平日裡對他敬若神明的官員們,一下子都將屁股露出來了。

跟着耿純南下堵截赤眉的,乃是清河太守谷恭,他既反對留着城頭子路收編赤眉,也反對治河。

“臣父,故涼州刺史谷公諱永有言,大河是中國之經瀆,聖王興則出圖書,王道廢則竭絕。如今之所以潰溢橫流,漂沒陵阜,乃是災異,實則是漢、新兩朝施政出了大弊。”

“臣久在清河,素知越到季世,大河氾濫頻繁,決徙也越來越廣,故自大禹治水,夏商周決然不聞河患,自春秋戰國以降,才隨着禮崩樂壞而潰。”

“而今陛下承漢新之弊,只要內修政務,使得氣象一新,災變自除。”

這不就是當初羣儒騙王莽的那一套話術麼?以結果倒推原因,“中國需要的不是治河,而是禮樂”。只要迴歸三代,社會問題連同環境災變都會消失,怎麼可能。

第五倫覺得,先前爲了穩定沒有太大變動的河北二千石,是時候大刀闊斧調整一番了。

這傢伙還不是孤例,第五倫一向欣賞的河內太守馮勤竟也持此說:“漢武以前,從未聽說過有春冬凌洪之災,自後方現,待陛下一天下,施仁政,則凌洪自消,不必急於治水……”

然後第五倫就讓水衡都尉杜詩上來,給這馮勤好好講了講,爲什麼過去沒凌洪,如今卻有了。

杜詩道:“若是暖冬溫高,則河不結冰,自然沒有凌洪。冬季氣溫太低,上下游溫差不大,冰期相近,自然也難有凌洪。”

“然自漢以來,這天候便較春秋戰國時冷了不少,遂有凌洪之災。”

第五倫這幾年重啓了天官和太史,交給他們的一項任務,就是通過查閱各種曆法,四時月令,與如今這數十年相比較,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氣候在變化,溫度在慢慢變低。

除了節氣推後外,一個證據便是,原本春秋時幽州都能長的竹子,如今退到河內一線,且越發的蔫了。而昔日的“橘生淮南則爲橘”,如今竟是“橘之江北,則化爲枳”。

但他們所處的,又不是所謂的“小冰河期”,而是一個大溫暖期向寒冷期間的過渡,就第五倫所感,溫度和二千年後差不多。然冷暖交替,變化頗大,漢時既有六月的降雪,又有冬季的無冰,也算王莽倒黴,他執政那十幾年極端氣候尤其多。

在這鐵一般的事實下,馮勤等人遂改了口,但還是覺得天氣由暖變冷依然是天人感應,與政治掛鉤,只要第五倫執政愛民,氣候自暖云云……

眼看他們碰了壁後,以邳彤爲首的河北豪強出身大臣,便開始用另一套說法來勸第五倫。

“大河故道雖乃大禹之所道,聖人作事,爲萬世功,通於神明,恐難改更。但據臣等所知,大河決口一般常在平原、東郡左右,地形低下而土質疏鬆。聽說大禹治河時,這一帶皆空爲荒地,作爲泄洪之處,新室時王莽詢問治河之策,當時便有人如此提議。”

“如今大河氾濫多年,新道穿過東郡、平原,在青州千乘入海。城頭子路麾下大河赤眉多出於此,反正三地已爲丘墟,百姓多爲流民,散落各地,倒不如使之徹底空出來,作爲泄洪之地,勿要建造官亭民室……”

意思是希望第五倫能採取視若無睹的辦法,徹底放棄三處“黃泛區”。

第五倫很清楚他們的顧慮,邳彤等人出身河北大姓,雖然對第五倫忠心沒得說,但總會爲家鄉考慮。新朝時大河決口,往東南偏移,王莽不願它迴歸故道的原因之一,就是怕一個不小心沒治好,讓河水北還,魏郡元城就毀了。

邳彤等人也存了這種擔憂,只道:“不可以完固富庶之魏郡、河內,爲已毀之東郡、平原再擔風險。”

第五倫也沒那麼無私,只與他們說了實話:“諸卿多慮了,予不打算讓河水迴歸故道。”

要是剛決口時堵上還好,可如今十年過去,晚了,黃河故道早就乾涸,河水再難復禹跡。

第五倫現在最擔心的,就是不受約束的大河,肆虐的可不止三郡。

“從幽州渤海,冀州清河、信都、河間,再到青州千乘、濟南,乃至於兗州大部,皆爲河水威脅。”

誰也說不準明年是什麼氣候,黃河下次凌洪會在什麼時候發生,四州數十個郡長期被災,要麼是第五倫已控制的核心區域,要麼是大軍即將進入的地方,全變成無人區的話,這種代價太大了。

所以得將黃河約束在一定範圍內,起碼不能讓它在大平原上到處亂動,這是治河的第一個階段,等不到邳彤說的“天下一統後再治不遲”了。

因爲,原本生活在這些土地上的百姓一直被災流亡,對渴望建立新秩序的魏國來說,也是巨大的威脅。

耿純無愧是第五倫看中的“左丞相”,格局比馮勤、邳彤等人高出一截,他不但堅決支持第五倫的“宣戰”,還道明瞭擔憂。

“若是不解決河患,陛下滅一銅馬、赤眉,不消數年,當地便會再出又一銅馬、赤眉!”

黃河都不能將他們殺絕,靠屠刀與鎮壓行麼?

反正赤眉俘虜那麼多,怎麼用也是個大問題,倒不如留着城頭子路,令他協助收攏赤眉、銅馬殘部,再用當初第五倫收拾長安人的“以工代賑”,將這羣人控制起來,打着給他們重建家園的名義,令其且耕作且治河,這是將流民重新變成編戶齊民的第一步——陰暗點說,治河,是要往裡填人命的啊,殺不盡的赤眉就是現成的消耗品!

竇融也不失時機地表態:“陛下高明,需要治的何止是河水,還有這些赤眉、銅馬‘濁流’啊!”

儘管有耿純、竇融力挺,但出身河北的大臣們還是頗多顧慮,馮勤擔心俘虜的赤眉、銅馬被聚集後重新叛亂,他對泥腿子們發自內心地不信任。

或如邳彤,在心裡默默算了筆賬後,覺得投入太大,治水的糧秣財帛還是得靠河北、河內來出,無形中讓各郡背上了巨大的財政負擔。

跟他們講道理嘴都說幹了,還是這鳥樣,第五倫少不得,又得給羣臣打打雞血,談談理想了。

他忽然指着牆上掛着的“禹貢”地圖,嘆息道:“予觀《夏書》有言,上古之際,河災之羨溢,害中國也尤甚。”

在上古之際,黃河也沒有堤壩,那時候的“黃泛區”,正是廣袤的河北平原,黃河在這呈現漫流的狀態,洪水奔流,四溢成澤。

這是中國關於“大洪水”的記憶,但之後的故事,卻與其他文明坐等天降神仙,或者直接躺平待大水消退截然不同。

“虞帝命禹,大禹遂過家不入門。與天下人堙治洪水,十三年乃成,九川既疏,九澤既陂,諸夏乂安,功施乎三代。”

最早的王權由何而生?爲了組織治河啊!若一個政權連這樁事都幹不好,還找各種理由,說出“讓百姓多苦一年”的話,那還是趁早滅亡算球。

“如今王道凌遲,漢、新不能治河,流毒數十載,予既爲真天子,便當仁不讓!”

“王莽復古,復的只是三代名號,換一個名而已。”

“予要復的,卻是虞、禹實打實做過、做成的利民事蹟!”

第五倫掃視衆人,從竇融、耿純到馮勤、邳彤,笑道:

“虞、禹有臣子二十一人,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龍、倕、益、彭祖,助虞、禹逐四凶,治洪水,遂留名於《書》。”

“只不知,孰爲今日之皋陶、彭祖?”

……

一波雞血打下來,總算稍稍喚醒了這些儒臣內心的理想,能差遣他們,尤其是河北的幾個郡守積極協助了。

第五倫只覺得真累啊,跟城頭子路那種草莽要用一套話術,煽動大臣又要說另一套。

眼下只是稍稍統一了思想,具體實施,第五倫打算交給常年跟“水”打交道的水衡都尉杜詩去辦。

杜詩入關數年,在第五倫的全力支持下,水力器械在關中、河內已經遍地開花,生產甲兵的鐵工坊用上了水排,水磨坊等在河水充沛的地方基本都建了些,以便將舂米的勞動力解放出來,修繕關中那些年久失修的水利工程。

下一步的科技樹,就是往水力紡紗、水力錘方向努努力。

眼下,杜詩的主要任務,便要轉移到大河來。

“君公,吾等沒有息壤,只有人,人命,人心。”

“故而,這一戰絕非一役能勝,亦非三年五載之功,而是要做好十年,甚至數十年準備!”

下游只是治標救急,中上游的水土流失纔是根本,但那就更要以上百年計了,不要指望一道行政命令解決一切。第五倫設置五都,也是在爲分攤京兆人口做準備。

但若能就此讓黃河的大災禍消停個幾百年甚至千年,一切就是值得的。

第五倫與杜詩這樣的技術官僚打交道就比較舒心,倒是先將難處說明白,治河是投入巨大的工程,目前最先要做的,是治黃技術理論的準備。

杜詩稟道:“王莽朝時,也有過對治水的爭議,召集天下水工,各自獻策,臣奉陛下之命篩選,有分疏說、滯洪說、水力刷沙說、改道說、築堤說五種。”

第五倫看中的,是水力刷沙說,聽說此乃王莽時的水工張戎所獻,根據實測得出黃河“一石水而六鬥泥“,主張利用水勢沖刷河牀,使河牀不致升高太快而造成氾濫,此人活過了新末大亂,如今已重新聘入水衡都尉。

但據說此人對第五皇帝打算治河持懷疑態度,畢竟當年王莽也是嘴上說得好聽,實際啥都沒幹。

目前還是得先用“滯洪說”,將黃河限制在一個範圍內,不要動不動滿關東的跑,使其危害控制到最小,當然,第五倫還得爲未來的治水,找到足夠的打工人……

“人手會有的。”

還是和打算收編城頭子路一樣,第五倫存了“一石二鳥”的想法,治水與治流寇,這兩件事得一起幹。

第五倫站在發威後消停的大河邊上南眺,這一切,都有一個前提。

“被打垮的赤眉,纔是好赤眉!”

……

PS:第三章在半夜。

第252章 國家怎麼成了這個樣子第216章 天命!第301章 退婚第654章 得隴望蜀第598章 落紅第429章 新年快樂第579章 飛將第494章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麼第374章 銅馬帝第295章 有機械者必有機事第237章 革命第201章 碩鼠還是飛蝗第268章 王司徒第698章 魏皇來了,青天就有了第73章 今益州疲弊第699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255章 疾風第363章 反了個寂寞第65章 皇漢第592章 優勢第476章 他們急了第72章 批判的武器(求首訂!)第492章 將軍第365章 私貨第644章 漢魂第466章 人與人是不同的第350章 他年我若爲青帝第87章 假摔第393章 上洛第365章 私貨第681章 百川第486章 良善第373章 降維第2章 改名狂魔第312章 上駟第596章 強弩之末第274章 政治正確第671章 借荊州第225章 五第283章 借劍第573章 輸麻了第617章 爲漢製法第499章 強渡第337章 真香第133章 蜂蠆之毒第526章 天命之子第269章 兒皇帝第178章 馬已經服第26章 流氓有文化第536章 好人第32章 馳名雙標第15章 雲臺二十八第80章 我要做的有三件事第25章 明明是我先來的第157章 真·秀第425章 獨立第659章 陰陽不調第200章 奇變偶不變第101章 開局一張嘴第54章 暮鼓第557章 還鄉第260章 不中第409章 幷州兵騎第465章 這裡面水很深第106章 吞胡第71章 揚子(今晚0點上架)第305章 橫跳第650章 氣勢不能輸第213章 大新忠臣第565章 江漢第276章 北狩第483章 禮物第47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544章 韭菜成精了第630章 臉都不要了!第65章 皇漢第284章 盜跖第220章 戰神第507章 雙兔第643章 懂了第693章 齊卸甲第674章 虎牙第7章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麼第332章 雲橫秦嶺家何在第663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593章 常山之蛇第78章 陰兵借糧第43章 酒酣胸膽尚開張第83章 砰!第596章 強弩之末第494章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麼第295章 有機械者必有機事第409章 幷州兵騎第298章 不破不立第551章 戰爭使者第494章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麼第146章 別讓他跑了第228章 清君側第547章 換馬第111章 整整齊齊
第252章 國家怎麼成了這個樣子第216章 天命!第301章 退婚第654章 得隴望蜀第598章 落紅第429章 新年快樂第579章 飛將第494章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麼第374章 銅馬帝第295章 有機械者必有機事第237章 革命第201章 碩鼠還是飛蝗第268章 王司徒第698章 魏皇來了,青天就有了第73章 今益州疲弊第699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255章 疾風第363章 反了個寂寞第65章 皇漢第592章 優勢第476章 他們急了第72章 批判的武器(求首訂!)第492章 將軍第365章 私貨第644章 漢魂第466章 人與人是不同的第350章 他年我若爲青帝第87章 假摔第393章 上洛第365章 私貨第681章 百川第486章 良善第373章 降維第2章 改名狂魔第312章 上駟第596章 強弩之末第274章 政治正確第671章 借荊州第225章 五第283章 借劍第573章 輸麻了第617章 爲漢製法第499章 強渡第337章 真香第133章 蜂蠆之毒第526章 天命之子第269章 兒皇帝第178章 馬已經服第26章 流氓有文化第536章 好人第32章 馳名雙標第15章 雲臺二十八第80章 我要做的有三件事第25章 明明是我先來的第157章 真·秀第425章 獨立第659章 陰陽不調第200章 奇變偶不變第101章 開局一張嘴第54章 暮鼓第557章 還鄉第260章 不中第409章 幷州兵騎第465章 這裡面水很深第106章 吞胡第71章 揚子(今晚0點上架)第305章 橫跳第650章 氣勢不能輸第213章 大新忠臣第565章 江漢第276章 北狩第483章 禮物第47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544章 韭菜成精了第630章 臉都不要了!第65章 皇漢第284章 盜跖第220章 戰神第507章 雙兔第643章 懂了第693章 齊卸甲第674章 虎牙第7章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麼第332章 雲橫秦嶺家何在第663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593章 常山之蛇第78章 陰兵借糧第43章 酒酣胸膽尚開張第83章 砰!第596章 強弩之末第494章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麼第295章 有機械者必有機事第409章 幷州兵騎第298章 不破不立第551章 戰爭使者第494章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麼第146章 別讓他跑了第228章 清君側第547章 換馬第111章 整整齊齊